高考语文临门一脚——2021 高考语文命题预测
一、2021 年高考命题的政策解读
今天是 2021 年 5 月 28 号,距 2021 年高考,还有 10 天时间。在去年高考前半
个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孙海波指出 2020 年的高考试
题“从铸魂育人,落实改革,确保稳定”三个方面开展。
时至今日,对于今年的高考,考试中心没有针对社会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人
们想从中嗅到一些气息,捕捉一些命题的蛛丝马迹,愿望落空。但早在 2021 年的年初,
教育部发布了“教学(2021)1 号文件”《关于做好 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通知对 2021 的高考试题已经做了明确的指示,在第九条“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中指出:
2021 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
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
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
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认真研究《通知》精神不难发现,2021 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
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
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
向。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
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
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二、2021 年高考命题的要求与原则
(一)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
要求 1 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高考命题的依据,以前是《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从 2019 年开始,教育部取
消了《考试大纲》,取而代之的是《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本
质上讲,这不是替代,是检测依据的转换。
要求 2 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
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因此可
以判断,有争议、无定论的知识,高考不会考查。
要求 3 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
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 4 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
配置合理。
要求 5 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
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
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 6 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
应合理。
(二)2021 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 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
力考查”的原则。
2. 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
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
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
创新,常考常新。
3. 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
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
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
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
“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
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 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
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
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
“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
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
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
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 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
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
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
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 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
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
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 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
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
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
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三、2021 年高考语文命题的预测
01 关注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1 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比如
说,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察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
的考题。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这个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02 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
2021 年高考语文作文,肯定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优化,同时我也看到高考考
题,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是民
族融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03 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 2021 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
新的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 2021 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04 关注情境
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
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
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演讲稿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
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强
化“情境性”写作十分必要。
05 关注灵活运用
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讲方法,少讲
套路。
语文教师参考大学教材《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
的。
灵活运用,是语言学科高考的灵魂所在。
06 关注多地命题方式
认真对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进行灵活的背诵,研究全国卷、地方卷命题的方
式。
语言运用题命题形式将有所改变。总而言之,语言运用题将走向大融合时代,它
将与阅读题完全融合,真正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07 提高素养,关注积累
提高政治文明素养,坚持“四个自信”,落实“一体四翼”。语文学科的必备知
识与关键能力是平时必须积累和形成的。重视语文经典文本阅读,重视热点时评阅读,
夯实语言的积累。
08 关注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地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将合二为一,注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地。
09 关注多种阅读
重视整本书籍的阅读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
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有所增加。复习备考中,要把精读略泛快读
结合起来。
10 关注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
精心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及各种与高考相
关的政策,提高政治站位。
11 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
大阅读视野,高考中的阅读材料几乎没有鸡汤文,师生可以多读《新华文摘》,人民
日报评论员文章。
12 关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变化最大。近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
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
要多练习,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
13 关注古文化常识
近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些
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