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承德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ID:700101

大小:6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承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长: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2 小题,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 19 分)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当人们开始通过栽培植物获得食物的时候,农业开始出现并成为人 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伴随着食物稳定的获得,人口发生第一次爆炸性地增加,这 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尧舜时代,史书中就有“食哉惟时”的记载, “食为政首”据说是帝舜任用后稷为农官时的命辞,其意为“粮食是治国安民的第一件大事”。 《诗经》中有关农业和粮食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国家大事 之一的祭祀则直接关乎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尚书•无逸》中载周文王“卑服,即康功田 功”,而他的后人成王也把每年督促农业生产作为国之大事,《周颂•噫嘻》中说:“噫嘻成王, 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唐风•鸨羽》借农夫之口发出“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 的感慨。“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我仓既盈,我庚维亿”等记载则说明当时的奴隶主贵 族们高度重视粮食储备。 《周礼》认为,农业是决定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要求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进行督促和 检查,“以教稼穑,以稽功事”。《周礼》非常强调政府的作用,将荒政(赈济灾民)列为国 家的大政之一,通过设置救灾管理机构,做好灾前准备以及灾后的抗灾和救济等措施保证粮 食正常供应。 《管子》一书集中体现了管仲的粮食安全思想。他认为强国富民的根本是“强本事”, 即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富国就有了保证。为了发挥齐国粮食优势,疏通剩余粮食流通渠道, 调节国内粮食价格,管仲提出在国外粮价低时要提高本国粮价,国外粮价高时要适当降低本 国的粮价,这样就能掌握粮食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吕氏春秋》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民食充足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稳定的经济 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同时它将农业的作用延伸到政治和教育领域,指出百姓从事 农业民风就会持重,农业还会陶冶百姓的心志,使百姓的思想淳朴而便于统治。 (摘编自《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探析》) 材料二: 自夏朝起就产生了仓储制度。长期以来,仓储制度在各朝各代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制度, 以此来储备粮食物资。在战乱频繁时期,仓储制度也满足了国防需要,捍卫国家主权领土不 受侵犯。到了周朝,仓储的用途分工详细,不同的仓储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并由专门的管理 人员掌管,发展了官办仓储。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也有许多史料记载了仓储制度的优势。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难以预料。虽然农具创新、水利发展,但宋代抵御天灾的能力、对 风险的承受度仍然很低。因此,宋朝设置了包括赈粜仓、平止仓、续惠仓等十多种功能各异、 管理方式不尽相同的仓储,并且受到了朝廷官员和百姓们的重视。 许多规模庞大、全国性的仓储多建于北宋时期,如常平仓、义仓、社仓等,而南宋更倾 向于建设地方性质的仓储,如赈粜仓、平籴仓、平止仓、平粜仓、平济仓、永利仓等。仓储 的管理以官筹民办为主。仓本的来源有的是地方剩余的经费,有的是各地上供剩余的粮食, 也有的来自于政府税收。各朝各代,仓储多设置于城市中或近郊地区。但是在宋朝,不仅将 社仓、永利仓、续惠仓等设置在乡村中,还建设了如义仓这样存在于州县中但专门为乡村服 务的仓储,改变了“藏于州县,所恩不过市井惰游辈,至于深山长谷,力穑远输之民,则虽 饥饿致死而不能及”的局面。 在宋朝的基础上,以后的各个朝代对仓储制度不断革新,为中国历朝历代的百姓提供了 生存保障,为各朝代的繁荣富强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建设。但仓储制度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由 于疏于管理,导致许多救济成果不够显著,效果打了折扣,产生了许多弊端。但不能否认, 这是中国古代政府对百姓生活保障做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努力尝试。 (摘编自《宋朝仓储制度在乡村的应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以农立国,百姓以食为天,古人开始通过栽培植物获得食物时,就已经意识到农业生 产的重要性。 B.《吕氏春秋》从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阐明农业的重要性,是粮食思想在社会层面上的 进一步阐释。 C.宋朝仓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仓本来源多样,依靠仓储制度就可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带来 的不利影响。 D.宋朝乡村中设置有义仓、永利仓、续惠仓等,为乡村百姓生活提供保障,可视为当时的一 种惠民政策。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食为政首”从治国安邦的层面高度概括了粮食的重要作用,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 B.据《周颂》《唐风》的记载可知早在周朝时期,在粮食存储问题上就已达成了全民共识。 C.宋朝突破了其他朝代仓储多为城市服务的局限,这是宋朝仓储制度的一种创新性的发展。 D.仓储制度在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为当今研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对粮食问题重视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帝王行籍田礼,农历二月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并亲自耕种。 B.秦简《南郡守腾文书》记载郡守有“修法律令、田令”的责任。 C.宋朝逐渐打破市与坊的界限,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D.唐太宗兴修水利,设置都水监掌管京师的河渠疏浚与灌溉事宜。 4《诗经》《周礼》《管子》三本古籍对粮食问题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4 分) 5 材料二从哪些角度介绍了仓储制度的有关内容?请简要回答。(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 16 分) 独霸角 李方 第一次去帮扶户赖青久家,是队长龚海鹏陪着去的。车从刘湾、滴垴、下寨几个小队 驶过,七扭八拐,从谷底爬上梁顶。道弯路窄,但都已硬化,还不算太难走。远远地看到, 山嘴上有几株落完了树叶显得灰黑的树木和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龚队长让停车,说: “前面车不能走了。秋天的时候已经挖好了路基,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天冻了,没法硬化, 停工了。” 我只好拿上扶贫手册、各种表格,步行前往。我一边躲避着挖虚的土,一边听龚队长 讲赖青久。 “这人是个独霸角,跟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大集体的时候,几乎和队里的每个人都 闹过别扭。别说其他人,连跟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都不对付,打架吵嘴住不成邻居,搬 到这个山嘴上来了。” 我心里一沉。“独霸角”是西海固的土语,谓人性格孤僻,待人生冷硬倔。摊上这么一 个扶贫对象,工作怕是难以顺利。 还未到门口,当路一根绳索,拴在路两边的枯树上。龚队长说:“看!如何?好端端的 人、车走的路,给你用绳子拦了。” 赖青久五十七岁,眼不花,耳不聋,腿脚灵便。赖青久问:“干啥的?扶贫的?拿的啥?” 我说:“今天只是来认个路,见个面,填表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你抽烟吗?不抽?那我 也不抽了,免得让你受二手烟的害。”我拿出烟敬他,以便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见他不抽 烟,只好作罢。我又问:“老赖,干吗在路上拉绳子啊?” 赖青久很生气:“硬路挖成了虚土,又不硬化,人来车往,尘土飞扬,挡住,不让他走。” “这是路啊,怎么能挡呢?”我劝他。 赖青久大手一挥:“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里不让走,他可以绕着走。山下边还有一条 路,全硬化,又不远,不过多走 15 公里罢了。” 初次见面,不好搞得太僵,了解完大致情况,填好表格,我就道别离开了。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抽了空,我第二次去老赖家。这次因为正在硬化道路,施工车 辆较多,所以车停得更远,我和陪同的妇女主任一同在人欢马叫的施工路段的边上走。 妇女主任说:“独霸角就是独霸角,说话办事就是跟人不一样。前些年湾里种西瓜,也 是个收入。他拉瓜到街上去卖,别人问瓜价:‘多少钱一斤?’他说:‘一毛。’别人说:‘少 价吗?’也就是那样随口一说,实际上瓜价人人都知道,就蹲下来挑瓜。结果他说:‘少价。 两个五分。’你想谁还买他的瓜?去年搞养殖,他老婆养了头母猪,下了猪娃子,让他用摩 托车捎到集上去卖。别人问:‘猪娃子好着吗?’他给人家来一句:‘不好,害着病呢!’” 我说:“这不纯粹跟人抬杠吗?” 妇女主任躲着驶过的车辆笑着说:“就是呀,害得他老婆背篼里装上猪娃子集集不落地 去卖,又不会骑摩托,被害惨了。” 好容易到了赖青久的门前,绳子没有了,换成了两根长竹竿,打着叉挡在路中间。进 了门,妇女主任说:“老赖啊,市上……” 老赖背着背篼,手里提着铲子要出门。老赖问:“干啥的?扶贫的?” 我说:“老赖兄,去年冬天我来过,今天来是核实一下,给你的化肥和薄膜送到了吗? 送到了?送到了好,请在手册上签个字,也不敢耽误你上地。可是,赖兄啊,干吗还挡着路 啊?拿掉吧。” 赖青久气得把手里的铲子扔了,说:“拿掉?拿掉还不把我家门口当骡马市场了?化肥 是拿来了,往家里抬的时候把袋子扯破了,化肥撒了一路,害得我扫了好半天。” 妇女主任脸上挂不住,说:“他叔,你把路挡着车上不来,这么远的路抬上来,可不得 扯破了?” 赖青久仰头怒目:“你又没来,你又没抬,你见了?” 赖青久弯腰拾起铲子回手扔到背上的空背篼里,就要走。 我沉下脸,拦住他:“赖兄,撒了的化肥再补给你一袋都行,但你得把路障撤了。这是 众人走的路,你不能这样。” “咦,一袋化肥两卷薄膜就能指挥我了?路是众人的,但家门前这一截儿是我的!” 我们只能跟在他的屁股后头出来,先走了,他在身后恨声恨气地锁着大门。 到了秋天,基础母牛入了栏,非得签字不可。但我心里发冷,不想再上山爬洼到山顶 上去。我跟村支书说:“你啥时候去老赖家顺便把扶贫手册带去,让他把字签了。”年轻的支 书连忙摆手说:“那绝对不敢。别人的可以,老赖不行。你去了他多少还给点儿面子,我去 了那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呢!” 这也是实情。现在村上的工作不好搞,村民和村干部之间,有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 隔膜。我只好憋着气再去。车一直开到赖青久家门前不远。一根粗壮的长椽横空而过,两头 用长钉死死地钉在路两边的那两棵枯树上。车只能停在这里了。 村支书说:“我们钻过去吧。” 我说:“不。” 我掏出手机拨打赖青久的手机。 “谁?打电话啥事?” 老赖将头从大门里伸出来,望了望,关了手机,向我喊:“基础母牛已经拉回来养在圈 里了,没啥事我关门了。” 我厉声喊:“老赖,过来!” 老赖趿拉着棉拖鞋,吸着鼻子,边走边说:“天气冻得人淌清鼻呢,出来干啥呀?” 我说:“天寒地冻是实情,一万块钱的母牛也养到圈里了,签个字你都怕麻烦?你这人 是不是太有点儿不知好歹?” 老赖签了字,手扶着拦路的横木,平视着我的眼睛说:“别说一头牛,就是给上十头牛, 也是政府给的,又不是你给的,我有啥不知好歹的?不是看你大冷天跑一趟,我连字都不给 你签。” 我和村支书站在寒风里,显得很无奈,甚至看上去可能还有点儿滑稽。老赖看着我们, 突然就笑了,是那种憋了很久终于绷不住的笑,他越笑越畅快。天上飘起了雪花,我和村支 书仰头看看天,看看越笑越畅快的老赖,终于忍不住也笑了。 (选编自《小小说》)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篇对赖青久家的环境描写,“灰黑”的树木,“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既符合 季节和农户的特征,也营造了一种冷僻的氛围,为下文写赖青久的性格造势。 B.小说中以“我”为代表扶贫干部工作认真负责,但在面对赖青久这样的独霸角时,也难免 灰心、生气,这更好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形象。 C.赖青久家门前挡路的路障从绳子到竹竿到粗壮的长椽,既体现了他的自私、狭隘,也可以 从中看出他故意跟人对着干、唱反调的心理。 D.龚队长和妇女主任对赖青久的介绍侧面表现了赖青久性格孤僻,生冷硬倔,说话做事与众 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他致贫的真实原因。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使用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虽然局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能拉近小说和读者 之间的距离,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便于带动读者了解我国的扶贫工作。 B.小说明线暗线交织相照,明线是“我”对赖青久的帮扶工作,写出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实 际困难;暗线是最后一公里的修路进程,象征脱贫工作即将取得成功。 C.小说没有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情节,“我”三次到赖青久家的扶贫工作都不顺利,情节 的摇摆更好地展现了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 D.小说的语言平实质朴,人物的语言贴合其身份特点。比如“跟谁都尿不到一壶”“干啥的?” “害着病呢!”,方言口语的运用使西北农村农民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 8“我”三次到赖青久家,对赖青久的称呼从“老赖”到“赖兄”再到“老赖”,不同的称呼 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4 分) 9 小说结尾赖青久笑了,“我”和村支书也笑了。他们的笑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3 小题,共 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 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 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 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 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 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 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崔旰等 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 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 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 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 情不意君,人皆怜之。垃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粉,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 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伟,人 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 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来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 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 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新唐书•杜甫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胃曹参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举,推举、举荐之意。《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中“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 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科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B.右拾遗,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左、右拾遗,是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 论政事,称述得失。 C.三司,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自永徽以后,武则天当政,以尚 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接,谓之“三司”。 D.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出自《汉书•李寻传》:“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 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积极入世,忠于朝廷。虽然考进士未中,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 官职。肃宗即位后,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杜甫广交朋友,看重友情。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 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唐玄宗大怒。 C.杜甫晚年贫病交加,颠沛流离。流落剑南,与剑南节度使严武是世交,于是依附严武,严 武对他非常亲厚。严武死后,杜甫漂泊无依。 D.杜甫才华横溢,深得后世推崇。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诗 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5 分) ② 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5 分) 14 杜甫的死因有哪些?(4 分) (二)诗歌阅读(共 1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寄满子权① 王令 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 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②。 【注】①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扬州人,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 ②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载; 楚国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和理解他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没有知 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 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和豁达之情。 C.颈联叙写诗人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 疾。 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 16 尾联诗人写道“欲作新声寄遗恨”,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遗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理解性默写(共 5 题,共 10 分) 17. 完成下面小题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 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胜。 ( 2 ) 苏 轼 在 《 赤 壁 赋 》 中 感 慨 人 生 短 暂 , 羡 慕 自 然 永 恒 的 名 句 是 “ , ”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 ”来看,男女主 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4)《离骚》中作者以“ , ”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 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 5 )《 永 遇 乐 ·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 中 赞 叹 刘 裕 北 伐 的 赫 赫 战 功 的 两 句 是 “ , ”。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 2 小题,共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 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 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 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的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 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稼人的战场,男人们当 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鞠后躬,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 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 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麦收地里无 闲人。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 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 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比拟 顶真 排比 B.比拟 比喻 排比 C.顶真 比喻 引用 D.对偶 比拟 引用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 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 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截至 2020 年初,②李子柒微博粉丝数约 2319 万上下。③这位清秀可人的姑娘,④在那一 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竹林中流连忘返,⑤在风景如画的中国乡村欣赏、采摘、烹饪,⑥ 耐心地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过程。⑦李子柒的短视频被冠以网络 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诗”,⑧以唯美、艺术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的农村生活,⑨深受年轻人 所喜爱。 21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以《红楼梦》为主语)。(2 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四.作文(共 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友评选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分别为“螺蛳粉”“广 场舞”“网络文学”“网购国产商品”,其中螺蛳粉排名榜首。相关数据显示,柳州螺狮粉上 半年出口已达 750 万元,为 2019 年全年出口总值的 8 倍。中国的广场舞在很多国家和地区 也广受欢迎。有人认为,只有京剧、皮影、诗词……才是中华文化的名片;也有人认为,这 样的文化输出不太体面,承载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应该是高铁、5G 等“高大上”的东西,“螺 蛳粉”“广场舞”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中国文化发展论坛”邀请你参会并发表以“中国文化,世界舞台”为主题的演讲,请 围绕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河北承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 B A.“古人开始通过栽培植物获得食物时”是错误的。由原文“伴随着食物稳定的获得,人口 发生第一次爆炸性地增加,这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可知,古人意识到 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人口发生第一次爆炸性地增加的时候。 C.“依靠仓储制度就可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错误的。由原文“仓储制度在 具体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许多救济成果不够显著,效果打了折扣,产生了许多 弊端”可知,依靠仓储制度并没有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表述绝对。 D.“义仓”是错误的。由原文“还建设了如义仓这样存在于州县中但专门为乡村服务的仓储” 可知,义仓并不是建在乡村中。 2 选 B B.“在粮食存储问题上就已达成了全民共识”是错误的。由原文“《周颂•噫嘻》中说:‘噫 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唐风•鸨羽》借农夫之口发出‘不能艺黍稷, 父母何食’的感慨。‘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我仓既盈,我庚维亿’等记载则说明当时 的奴隶主贵族们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可知,在周朝时,仓储问题得到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们 高度重视。 3 选 C C.本文是就粮食仓储问题进行阐述说明的,而不是就店铺而言的,店铺是广义的概念,店 铺里的商品不仅是粮食。可见选项 C 的内容不能证明粮食的重要。而 ABC 都能看出对粮食的 重视。 4 答案:同:三本古籍都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异:《诗经》涉及粮食储备;《周礼》强调 政府及地方官员的作用;《管子》重视粮食贸易。 解析:《诗经》中说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国家大事之一的祭祀则直接关乎农业, 尤其是粮食生产”,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由原文“《周礼》认为,农业是决定国民经济 的主要产业,要求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进行督促和检查”可知,《周礼》也强调了粮食生产 的重要性。由原文“《管子》一书集中体现了管仲的粮食安全思想”可知,《管子》强调粮食 安全的重要性。这三本古籍都强调了粮食的重要性。 由原文“《唐风•鸨羽》借农夫之口发出‘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的感慨。‘乃求千斯仓, 乃求万斯箱’‘我仓既盈,我庚维亿’等记载则说明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们高度重视粮食储备” 可知,《诗经》涉及到了粮食储备的问题。由原文“《周礼》认为,农业是决定国民经济的主 要产业,要求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进行督促和检查”“《周礼》非常强调政府的作用”可知, 《周礼》强调了政府和地方官员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由原文“为了发挥齐国粮食优势,疏 通剩余粮食流通渠道,调节国内粮食价格,管仲提出在国外粮价低时要提高本国粮价,国外 粮价高时要适当降低本国的粮价,这样就能掌握粮食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可知,《周礼》重 视粮食贸易。 5 答案:①仓储制度的历史沿革及价值;②宋朝仓储的种类及特点;③仓储制度的利与弊。 解析:材料二主要围绕仓储制度展开的:仓储制度产生在夏朝,到了周朝分工详细,秦汉时 期、隋唐朝有许多史料记载餐厨制度的优势,到了宋朝有了全国性的仓储,在宋朝的基础上, 以后的各个朝代对仓储制度不断革新。可见材料二介绍了仓储制度的历史沿革。 由原文“在战乱频繁时期,仓储制度也满足了国防需要,捍卫国家主权领土不受侵犯”“中 国历朝历代的百姓提供了生存保障,为各朝代的繁荣富强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建设。但仓储制 度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许多救济成果不够显著,效果打了折扣,产生了 许多弊端。但不能否认,这是中国古代政府对百姓生活保障做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努力尝试” 可知,材料二还介绍了仓储制度的价值。 由原文“许多规模庞大、全国性的仓储多建于北宋时期,如常平仓、义仓、社仓等,而南宋 更倾向于建设地方性质的仓储,如赈粜仓、平籴仓、平止仓、平粜仓、平济仓、永利仓等。 仓储的管理以官筹民办为主。仓本的来源有的是地方剩余的经费,有的是各地上供剩余的粮 食,也有的来自于政府税收。各朝各代,仓储多设置于城市中或近郊地区。但是在宋朝,不 仅将社仓、永利仓、续惠仓等设置在乡村中,还建设了如义仓这样存在于州县中但专门为乡 村服务的仓储”可知,材料二介绍了宋朝仓储的种类及特点。由原文“为中国历朝历代的百 姓提供了生存保障,为各朝代的繁荣富强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建设。但仓储制度在具体运行的 过程中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许多救济成果不够显著,效果打了折扣,产生了许多弊端”可知, 材料二介绍了仓储制度的利与弊。 答案: 6 D 7 B 8 第一次我称呼“老赖”,是想跟赖青久拉近距离,以方便开展工作;第二次称呼为“老赖 兄”“赖兄”,是想通过对赖青久的尊称来赢得好感,缓和关系;第三次称呼“老赖”是被赖 青久的言行激怒了,表达了对赖青久的不满。 9 赖青久的笑,表面是笑“我”和村支书的无奈和滑稽,为抬杠难倒“我们”而得意;“憋 了很久终于绷不住”说明赖青久内心深处对扶贫干部是理解和感动的。“我”和村支书的笑, 表层原因是被赖青久的笑感染,深层意蕴是从赖青久的笑声中体会到了赖青久的理解和善 意,是欣慰的笑。以笑结尾,代表着村民和干部之间关系缓和,彼此的隔膜渐渐消除,象征 着农村的基层工作、扶贫工作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解答】 6 D.“也揭示了他致贫的真实原因”错。龚队长和妇女主任对赖青久的介绍侧面主要是表 现赖青久为人生冷硬倔,喜欢与人抬杠,两次买卖做不成不能片面地推断为致贫的真实原因。 故选 D。 7 B.“暗线是最后一公里的修路进程”错。最后一公里没有硬化,到正在硬化,到车开到 了赖青久家门前不远,展示了扶贫的时代背景,不是小说的暗线;且“即将取得成功”说法 刻意拔高,路通了是扶贫工作的进步,不代表扶贫工作即将成功。 故选 B。 8 第一次去老赖家之前,“我”听队长龚海鹏介绍老赖,“这人是个独霸角,跟谁都尿不到 一个壶里去……搬到这个山嘴上来了”,当时“我心里一沉”,知道这是个不好做工作的扶贫 对象;走到他家门口时果然“当路一根绳索,拴在路两边的枯树上”。因此见到老赖的时候 “我”先拿烟敬他,套近乎,然后说“老赖,干吗在路上拉绳子啊”。这时候“我”称呼“老 赖”,是想跟赖青久拉近距离,以方便开展工作; 第二次去老赖家之前,妇女主任又跟“我”说了老赖卖瓜和卖猪仔的事,让“我”对老赖的 孤僻又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看到“赖青久的门前,绳子没有了,换成了两根长竹竿,打着 叉挡在路中间”。这时候“我”说“老赖兄,去年冬天我来过,今天来是核实一下,给你的 化肥和薄膜送到了吗?送到了?送到了好,请在手册上签个字,也不敢耽误你上地。可是, 赖兄啊,干吗还挡着路啊?拿掉吧”。第二次称呼为“老赖兄”“赖兄”,是想通过对赖青久 的尊称来赢得好感,缓和关系; 第三次给了扶贫户一万多的牛之后,“我”去找老赖签字,结果看到“一根粗壮的长椽横空 而过,两头用长钉死死地钉在路两边的那两棵枯树上。车只能停在这里了”,“我”当时觉得 这人不知好歹,于是拒绝了村支书要求“钻过去”的说法,而是厉声喊“老赖,过来!”。第 三次称呼“老赖”是被赖青久的言行激怒了,表达了对赖青久的不满。 9 考生要分析老赖“笑”的原因和“我”与村支书“笑”的原因。 结合原文“我”批评老赖,“天寒地冻是实情,一万块钱的母牛也养到圈里了,签个字你都 怕麻烦?你这人是不是太有点儿不知好歹?”而老赖却抬杠“别说一头牛,就是给上十头牛, 也是政府给的,又不是你给的,我有啥不知好歹的?不是看你大冷天跑一趟,我连字都不给 你签”,当看到“我和村支书站在寒风里,显得很无奈,甚至看上去可能还有点儿滑稽”,老 赖“突然就笑了”。这“笑”表面是笑“我”和村支书的无奈和滑稽,为抬杠难倒“我们” 而得意;“憋了很久终于绷不住”说明赖青久内心深处对扶贫干部是理解和感动的。 结合“我和村支书仰头看看天,看看越笑越畅快的老赖,终于忍不住也笑了”,“我”和村支 书的笑,表层原因是被赖青久的笑感染,深层意蕴是从赖青久的笑声中体会到了赖青久的理 解和善意,是欣慰的笑。 这“笑”与前几次接触时老赖的表现形成对比,表明在“我”和村干部的努力下,老赖对我 们的敌意逐渐消除。以笑结尾,代表着村民和干部之间关系缓和,彼此的隔膜渐渐消除,象 征着农村的基层工作、扶贫工作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答案: 10 D 11 A 12 B 13 ①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 子虚弱到饿死,于是(皇帝)允许杜甫亲自往鄜州探望。 ②(杜甫)游览南岳庙,孝庙突发大水,过了十天他没找到食物,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他, (杜甫)才能够回来。 14 ①国家动荡导致常年漂泊,体弱多病;②不善经营料理自己的生活,导致饥寒交迫;③ 大水阻隔,久未进食,后又吃食牛肉,饮酒大醉,以致伤害身体而去世。 【解答】 10 “集贤院”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词结构,后置,修饰“待制”,其前不可断,排除 B、C;“河西尉”为官职名,不可断,排除 A。故选:D。句子翻译为: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 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 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11 A.“孝廉是科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错,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12 B.“唐玄宗大怒”张冠李戴,根据第一段“玄宗朝献太清宫……肃宗立”可知,应为唐 肃宗大怒。 13 ①寓:寓居;艰窭:艰难贫穷;省视:探望。句子翻译为: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盗寇 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虚弱到饿死,于是(皇帝)允许 杜审亲自往鄜州探望。 ②遽:突然;涉旬:过了十天;乃:才。句子翻译为:(杜甫)游览南岳庙,孝庙突发大水, 过了十天他没找到食物,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他,(杜甫)才能够回来。 14 从整个文章看,因为国家动荡不安,杜甫常年漂泊在外,体弱多病; 根据原文“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可知,杜甫不善经营料理自己的 生活,导致饥寒交迫; 根据原文“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 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可知, 大水阻隔,久未进食,后又吃食牛肉,饮酒大醉,以致伤害身体而去世。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客居在吴、越、齐、赵一带。李邕对他的 才学感到惊奇,先去看望他。参加进士没考上,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 太清宫,在祖庙祭祀祖宗,到郊外祭祀天地。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 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逃入蜀地,杜甫避乱奔逃于泾、渭等三江流域。 唐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进的官职。 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当时房琯在陈涛斜被打败,又因为受董延兰(牵累),被罢 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轻微,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 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当时,杜甫所 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 于是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杜甫)(杜甫)从鄜州四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随 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 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 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 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 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 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 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 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 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 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有六十 卷书籍,至今流传。 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文 风并相互夸耀。到宋之问、沈伧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做到平仄没有差池,称之为“律诗”。 (以后)人们竞相沿袭。到了开元年间,渐渐地以典雅中正来衡量诗歌。然而倚仗形式华美 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绮丽风格的,就会有违于雄壮。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 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 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所以元镇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 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 写上千言的诗歌,其气势也不会有一点衰减,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 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唯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可以相信他们 说的。 答案: 15 B 16 ①羁旅他乡的凄凉。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独在 异乡的无奈、凄凉。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已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处境,诗人深陷怀才不遇的哀怨 苦闷。 ③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 内心的悲怆。 【解答】 15 B.“说明诗人对人生清醒认识和豁达之情”错,诗人写薄云未必能降雨,秋日从来多阴, 体现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识,但未体现豁达之情,而是认识到人生多阴,难有作为,表 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16 从文本“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可看出作者朋友少,知音难觅。从“三年 客梦迷归路”中的“客”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异乡的愁苦;从“一夜西风老壮心”,可以看出 作者现实际遇很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参考译文: 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楼,楼前纵目,远处的树林,已经笼罩在暗淡的烟霭中间, 他抱着深深的愁思,感叹时光易逝,在客地怀念自己的友人。 在天长束氏家塾转瞬三年,束家因为怜恤他贫穷,所以招他来伴读。虽然东家束伯 仁待他很好,得暂时免受饥寒之苦,但并非久计;在潦倒沉沦、一贫彻骨的困境中,所以有 “三年客梦迷归路”的感叹。 赏析: 《秋日寄满子权》是宋朝文学家王令二十二岁时写下的七言律诗,当时他在天长束氏学塾伴 读已有三年,感叹壮志难伸,念及同里友人满执中(字子权)平昔互相砥砺的情谊,在这年 秋天寄去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诗的头两句:“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写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楼, 楼前纵目,远处的树林,已经笼罩在暗淡的烟霭中间,他抱着深深的愁思,感叹时光易逝, 在客地怀念自己的友人。前一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一句写此时此境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 基调。第三四两句:“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是即景抒情之笔。诗人想到,这 眼前薄薄的云彩,只怕未必能降下雨来;又想到已是秋天,秋天从来就是多阴的。自己是一 个书生,就想浮在天空的薄云,能够兴霖作雨吗?当时的局势,正像这么一个多阴的秋天, 诗人不知道它有没有放晴的时候。少年时候,他和满子权都怀有济时的壮志,他曾称颂满子 权的诗作,有“万古晴天雾雳飞”阵样的奇思壮采。他不知道他的友人,对着这多阴的秋天, 怎样料理自己的生涯。兴念至此,他感到自己和满君一样,虽有“神龙攀白日,挟雨万里飞” 的壮志,但是这薄云载不了神龙,难以挟雨奋飞,只好付之一叹而已。 诗人接着用五六两句,写他自己的近况:“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作 者在天长束氏家塾转瞬三年,束家因为怜恤他贫穷,所以招他来伴读。虽然东家束伯仁待他 很好,得暂时免受饥寒之苦,但并非久计;在潦倒沉沦、一贫彻骨的困境中,所以有“三年 客梦迷归路”的感叹。作者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在天长的时候,“虽贫不应举”,“不干 仕”,但坚持“虽穷贱死而不回”的操守。他认为当时是“天下无道”,谋到官位也不能达到 “有功于天下”的目的,诗中“一夜西风老壮心”之句,不只是抒发怀才不遇的哀怨,更在 于吐露将从此而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愤慨。“壮心”是指“壮志”,作者本来已有壮志难伸之 感,加上一夜西风的劲吹,这就迸发出壮心已老的哀痛。在结尾两句,作者更深沉地向友人 倾诉说:“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作者并不是一个消极人物,他也有冲决黑暗 的雄心,在贫穷、饥饿、困厄的情况下,他曾把自己的悲痛写入了很多诗歌,试图在这些篇 章中寄托自己难以实现的“憾恨”,此时“欲作新声”,也正是为了这点,他把在新声中所要 倾吐的心志,说成是“遗恨”,可见哀痛之深。接着他又感到知已难逢,知音殊少,满子权 兄弟虽然和他是至交,而且也是有志之士,但同样沉沦下层,爱莫能助,所以才有“直弦先 断泪盈琴”的感概。此调未弹,琴弦先断,作者在《哭诗六章》中也曾写道:“哀弦直易绝, 哭词曲难终!”“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他朝歌暮哭,只想对知己一诉这样的衷曲,充 分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悲怆之情。 全诗惜时光的易逝,感壮志的难酬,伤客地的凄凉,慨知音的难遇,是当时有志的 贫士的共同遭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答案: 17 (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8 B 19 ①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装有农具的辘轳车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农人们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②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 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③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 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解答】18 题中,原文“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 频亮相”运用比喻,“‘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运用引用,“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 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比拟,“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 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运用排比。故选 B。 19 从修辞手法看,“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 来”运用拟人手法,用“迫不及待”“走出来”等词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人格化,更好地表 现了农人们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从观察顺序看,从实际生活和情理来说,当农人推着 辘轳车出小院时,先看到车子,再看到人,这样的先后顺序符合生活和逻辑的真实,车子与 人依次出现,也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从结构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原文将“农人”具 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 现男人和女人面对收获时浑身憋足了劲。 20 答案: ②去掉“约“或“上下“。 ④“竹林“改为“竹子“。 ⑦在“田园诗”后加“称号“。 ⑨“受……所“改为“为……所“,或删去“所“。 【解答】②重复赘余,“约“和“上下“重复,去掉“约“或“上下“。 ④搭配不当,“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竹林”搭配不当,“竹林“改为“竹子“。 ⑦成分残缺,“冠以”后缺少相应的宾语,在“田园诗”后加“称号“。 ⑨句式杂糅,“受……所“两句式杂糅在一起,改为“为……所“,或删去“所“。 21 答案为: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四.作文 22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文化自信”最近几年一直是高考复习备考热点,本题 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识。但是避免了作文“政治化”倾向,而是很好 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材料提及的“新四大文化”引来大家热议,有人认为那些“阳春 白雪”才是中华文化名片,而“螺狮粉”“广场舞”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但我们认为“新四 大文化”虽然谈不上“高大上”,但最具有人间烟火气。中国文化也可以是接地气的,它们 也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个人认为较好的立意应该在承认网友观点的合理性基础上进行反驳, 指出除了“高大上”代表中国文化,接地气受欢迎的民间事物同样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当 然必须分析这些事物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的哪一部分,这一部分如何能够代表中国,又如何可 以走出国门,这样的代表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形象。另外要注意写作任务,文体要求 是写一篇演讲稿。 参考立意: (1)既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宣传优秀当代文化; (2)“新四大文化”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精彩生活; (3)让中华文化输出多些“人间烟火”。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