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作文时事素材积累----鸿沟变通途,青春作伴夕阳红
目录:
01 事关 2.5 亿老人!破解数字鸿沟,这些问题还需思考
02 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人民时评)
03 新型数字鸿沟不容忽视
04 如何助“老”跨越数字鸿沟
05 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李彦宏、雷军等互联网大咖这样说
01 事关 2.5 亿老人!破解数字鸿沟,这些问题还需思考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近日,“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和“94 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两条短视频
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
带现金缴纳社保的老人被拒,图片源自网络
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智能技术、数字化服务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把他们挡在便利快捷
之门的外面。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
案》,及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
关于破解老年人数字时代困境,还有一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是科技的快速发展
还是老年人自身造成了老人数字弱势?破解老人“数字鸿沟”,年轻人能做些什么?如何
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一起来看。
老年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不管是老年人接近或使用信息基础设施的机会,还是其数字素养水平,都并非由其自
身因素单独决定,而是由个人、家庭、社会和科技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
原因一: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经济因素导致老年群体在科技上处于弱势
地位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使用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有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
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老年人视觉、听觉等身体机能的衰退直接影响其对现代科技的使用
与操作。学习和记忆困难让老年人产生了无力感和心理抗拒,进而产生了科技恐惧感。而
对技术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缺失、对社交媒体之社会文化意义的理解不足以及对新媒体
的刻板印象,进一步影响了老年人对社交媒体技术的接纳。面对市场导向的信息科技,收
入也是老年群体使用硬件设备、网络和拓展网络使用环境的重要基础。可支配收入越高的
老年群体,其接触网络媒体的机率越大。城乡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在很大程度上受收入
影响。
原因二:信息科技方面的家庭反哺、亲友互助和社会支持不足
研究表明,代际文化反哺、亲友互助以及信息资源和文教投入对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水
平具有关键作用。在网络时代,面对新鲜事物,老年人向子代求助,而子女往往缺少足够
的时间和耐心来指导老年人操作,使得老年人学习和使用互联网面临困难,进而弱化了老
年人的数字融入。
另外,对于老年群体而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相对滞后,这也是造成老年群体数字鸿
沟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网络科技普及过程中,老年人现代科技技能培训相关课程缺失;或
者尽管社区老年学校会开设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等方面的课程,但覆盖面很小。尤
其在农村,鲜有智能化养老或信息科技服务的使用和推广,造成城乡老人内部也形成数字
鸿沟。
原因三: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老年人对现代科技产品的接受和使
用
现代科技的服务对象主要为青年群体,其产品设计对于老年人而言并不适用,如围绕
老年人群体进行人性化设计的手机款式乏善可陈。老年信息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能、
适老特征和质量水平不足。
数字鸿沟其实是经济鸿沟的产物。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境下,老年人利用信息通
信技术来获取健康信息以及增加与远距离家人沟通交流的诉求愈发强烈,但受市场力量主
导和注重高精尖技术的现代信息科技并未将老年人设置为电信设备和信息内容的主要目标
群体。这种因社会转型引致的结构张力使得老年人在与现代科技的互动过程中处于明显的
弱势地位。
缩小数字鸿沟,社会各界该如何做?
同信息数字科技发展一样,“银发浪潮”也势不可挡。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发展数字经
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 21 世纪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这就要求科技和长者相
向而行,寻求最大公约数,共生发展。乐龄科技就是这样一种旨在促进老龄化和数字信息
科技协同发展的创新科技。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个人、政府、社会、市场要共同推动乐
龄科技,构筑年龄友好信息基础设施和治理结构,实现以人为本的数字包容。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将乐龄科技发展纳入老龄事业与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具体而言,一要进一步加大乐龄科技研发投入。政府需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
智能科技的全局着手,增加研发投入。二要进一步优化乐龄科技创新环境。加大宣传,改
变人们对乐龄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状况,为乐龄科技创新企业获得投融资和开发市场提
供信息支持和政策优惠。建立乐龄科技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研发人员
和产业人员围绕乐龄科技开展前沿技术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三要进一步改善乐龄科
技应用政策环境。建议政府多部门定期开展对现有条文规定的评估审核,根据科技和产品
的最新进展及时调整政策规定。
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老年数字鸿沟社会支持体系,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逐步
缩小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第一,增加投入,重点加强薄弱地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信息服务纳入免
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切实推进互联网提速降费和电信服务设施普及工作,提升老年
人对数字信息技术的可及性。同时,将城乡网吧改造和家庭网络数字化改造作为城乡数字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不断提升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能力,让各种数字化服务便捷地
接入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位老人,形成智慧家居、智慧社区。
第二,大力倡导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老年人能够继续进行各类学习提供设施和机
会,使得他们能够及时跟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以落后地区为重点,依托老年学校和
社会组织等,开设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符合老年人学习特点的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互联
网和数字信息科技教育,帮助其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展览展示、实景体验、宣传培
训等方式,推广信息消费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消费参与感和体验
感,扩大信息消费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动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通过教育反哺和同辈学习等方式,提升老年人利用信
息化工具的能力。基于社会支持的非正式教育在老年人数字信息素养提升中扮演重要角
色。家人特别是子女的教育反哺能够为老年父母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支持,子女可以通过与
老年父母面对面的沟通和互动来传授新媒体的使用经验;而朋友和邻里尤其是同龄群体可
以为老年人提供更直接的使用体验(同龄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会更有利于交流),进而提
高其学习效率。此外,建议改变传统青年志愿服务模式,将提升老年人学习和运用智能手
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知识和能力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
第四,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增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包容性。建议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供基本防护策略,并完善网络信息安
全法案,为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在医疗、金融等领域,要重
视对数字信息弱势老人的数字包容,维护老年人使用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的权利。
第五,长者积极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各种信息技术和知识,加快融
入数字社会。不容否认,老年群体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更新速度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互联网
和智能技术。为此,老年人应克服守旧思想、更新观念,主动了解和学习互联网及相关智
能产品的使用技能,克服对于互联网的焦虑情绪。
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开发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契合中国老年人需求的产
品,激活养老市场商机
具体而言,第一,建立“互联网+智能养老”服务。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线上信息与线下服务,链接保险资金与机构服务,整合医
养资源,实现老年服务一体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实现基
于互联网的“护联网”。第二,加强老年友好型的媒体设计,新增老年版视图,使页面内
容更加符合老年人的视力特征;创建“容错型”互联网交互机制,减缓老年人对于网络参
与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第三,加强老年人专属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设计,满足老年人的个
性化需求,如帮助出行的智能轮椅、生活层面的智能家居、精神层面的社交机器人等;为
老年人设计专属使用说明书,便于老年人更好地理解操作
02 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人民时评)
每个人都会变老,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安心舒心,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日前,有媒体公布了多起老年人被骗案例,包括诱导老年人出售房产,设赌局掏
空老年人钱袋子,送小礼物诱骗老年人购买“三无”保健品,等等。以案释法,普及老年
人防诈知识,有利于让社会进一步重视起老年人反诈的课题。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让许多老
年人防不胜防。这些骗局有一些共同点,往往有组织、有预谋,一般都先给些“甜头”,
骗取老年人信任,等老年人逐渐放下防备,再悄悄揭开陷阱盖子。以多地出现的“免费鸡
蛋”圈套为例,诈骗周期一般持续 8 天左右,前 3 至 5 天为造势阶段,通过发放宣传单、
赠送鸡蛋、抽奖、播放电影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场,之后 2 至 3 天为实施阶段,诈骗分
子假扮成专家现身讲课,夸大保健品功效,忽悠老年人购买。反诈防诈,不能忽视老年群
体。织牢“防护网”很关键,要用法律和技术为老年群体的权益护航。
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用好反诈防诈的法治利器,
需要完善立法,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在对诈骗分子强化打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黑灰
产人员的打击、对失信人员的惩戒。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
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提供
了有力武器。
很多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都属于电信诈骗,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
单一,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容易上当受骗。要加强联防联动,进一步推动电信运营商与
互联网公司、银行数据联动处置,以及失信用户数据共享。当发现老年人在短期内手机信
息异常、通话异常、银行账户异常等情况,相关单位应给予特别关注。每一个环节联起
手、加把力,才能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推动技术创新,加大诈骗反制技术研究和态势
监测预警,也有助于遏制诈骗犯罪。推进电信网络实名制、用大数据建模对诈骗行为挖掘
分析、智能识别涉诈账号并及时中止交易……用好科技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地护佑老年
人权益。
还有一项防诈举措不能忽视,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情感后盾”。家庭和子女,应
主动帮助老年人远离套路营销。除了向老年人多科普诈骗套路、多聊聊社会动态、多进行
风险提醒,还要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思想心理状态。走入人生的暮年,对孤独的害怕、
对陪伴的向往、对健康的渴望,成为老年群体的主要期盼,也容易成为诈骗团伙牟取非法
利益的突破点。当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人天天上门嘘寒问暖,“比儿女都暖”,有的老
年人便心甘情愿地购买“三无”产品。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家人的关心帮助,可以有效帮老年人形成预防诈骗免
疫力,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需要不断完善养老服
务,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都会变老,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安
心舒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03 新型数字鸿沟不容忽视
新华网客户端
来源:科技日报
在今年的两会上,网络提速降费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这两个议题都受到了不少代
表委员和媒体的关注。虽然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议题,但换个角度看,它们其实是从两
个层面指向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简单地说就是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一部分人拥有电脑、
网络等信息工具,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二者在信息可及性上存在明显的差距,犹如一条鸿
沟横亘在他们之间。随着电脑价格的大幅下降,特别是智能手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信息
技术、互联网的可及性已大幅提高,而网络提速降费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的可
及性,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性工
具,网络世界变得越来越包罗万象,人们可以通过它获得知识、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沉
迷于网络游戏当中。换句话说,在信息技术可及性问题变得不那么凸显后,信息技术使用
目的和方式的人群差异成为了新的数字鸿沟,即所谓的“数字鸿沟 2.0”。需要指出的
是,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字鸿沟 2.0 定义,但很多研究者都在努力识别不同
社会群体在信息技术使用中产生的显著差异,并试图搞清楚它们的形成机制。
比如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学校环境、家庭条件会显著地影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沉迷于互联网社交、互联网游戏等内容,产生了严重的负
面后果。事实上,观察我们身边的例子也不难发现,不同家庭对孩子网络使用行为的引导
和监控上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家庭会很严格地监控孩子使用网络的情况,而另一些家
庭则可能由于父母的意识、时间和其他原因而放任孩子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和网络,甚至沉
迷其中。
数字鸿沟 2.0 是个新问题,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也是一项新任务。当务之急应该是在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评估数字鸿沟 2.0 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影响,理解它们与技术发
展、企业行为、家庭背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台法律法规等方式明确
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着力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
看待和使用网络,合力缩小数字鸿沟 2.0,让青少年更加健康地成长,让信息技术更好地
惠及各个社会群体。(卢阳旭)
04 如何助“老”跨越数字鸿沟
思想者小传
周向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MPA 中心主任、智慧城市与电子治
理研究所所长,上海公共管理事务研究会副会长。
数字技术推动了万物的互联互通,手机点餐、滴滴打车、扫码支付、网上挂号……无
处不在的便利,让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无码不欢”的时代。疫情期间,移动端的各种健
康码更是随时可见、随处可用。
然而,在多数人享受数字技术红利的同时,老年人在数字鸿沟面前的处境却日益困
窘:有的人因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而遭到拒载;有高龄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
子女抬到银行柜台前进行人脸识别……在很多地方,数字化“局外人”现象令人颇为感
慨。
伴随数字化浪潮兴起的,还有一场老龄化浪潮。截至 2019 年底,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
人口约为 2.54 亿,占总人口的 18.1%。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有 1.76 亿,占总人口的
12.6%。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经验,越来越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技
术变革。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
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
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这一方案具体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几类高频
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 20 条具体举措要求,要求日常生活场景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
统服务方式,以及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
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加强应用培训和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等。
文件一经发布,即获得无数人点赞,并引发了全社会更多的思考:智能时代,如何助
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搞不懂”“吃不透”现象,进一步强化老年人的畏难心理
数字鸿沟特指在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基础条件的信息主体
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差距。
通常情况下,青壮年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且精力充沛,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和较高的接受效率。相比之下,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进一步探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面对新事物,老年人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存在畏难心理。
这种畏难情绪不只是老年人有,一般人平时都会有。拿我自己举例,我从小体育就不
好,如果要我长跑,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紧张情绪,甚至会想出一大堆拒绝的理由。
面对数字技术,这种畏难心理在老年人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
“路径依赖”。
二是现有的信息通信技术客观上并未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征。
尽管现代科技造就了便捷的生活方式,但老年人普遍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感到有障碍。
特别是,在功能操作、手机系统设置和维护以及 App 下载等方面,老年人通常会遇到不少
问题。这进一步导致老年人的移动生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三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如眼睛老花、听力下降以及手指灵活性降低等。
就像我们小时候很难理解爷爷奶奶为什么走路这么慢、说话为什么这么大声那样,相
关设计师一开始就缺乏对情景的包容性设计。
此外,老年人的理解力、记忆力衰退,在智能手机、互联网的使用上存在“搞不
懂”“吃不透”的现象,进一步强化了畏难心理,导致他们不愿触网、不敢触网。
不仅影响生存状况,还会限制群体能力提升与福利分享
有件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个名叫“老苏 8811”的网民上
了热搜。当时,这位 77 岁的刘大爷面临艰难的处境:女儿因为新冠肺炎刚刚去世,自己、
妻子以及 13 岁的小外孙女均已感染,儿子则奋战在武汉一线。
为了救治小外孙女,老人在凌晨时分发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条微博:你好。简单的两
个字背后,是一位老人试图向外求助的心声。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表明,老年人对网络应用
的需求同样紧迫、同样重要。
客观来说,社会群体进入数字化时代的状态并不一致。有的人是主动跨入,也有一些
人是被裹挟后进入。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慢节奏的老年人似乎天生就有些跟不上。
网上消费支付受阻、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不会挂号……一系列场景表明,我
们这个社会必须正视“老”难跨越的数字鸿沟问题。
事实上,数字鸿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引发数字贫困。当某个空间或人群
在数字信息供给能力、数字信息获取能力、数字信息应用能力上分别或均处于缺乏的状
态,即可认为处于数字贫困状态。
数字贫困是知识贫困或信息贫困的重要分支。数字鸿沟造成部分人群处于弱势地位,
马太效应则使数字贫困群体进一步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等现象。往大的方面说,数字鸿沟、
数字贫困不仅影响信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还会加剧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贫富差距。
此外,数字鸿沟会限制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特别是,信息弱势群体难以获取和
使用数字信息服务,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等,从而丧失了为自己争取权利、
谋取利益的机会,最终会限制群体能力提升与社会福利分享。
坚持“兜住底,能兼容”,让技术更有温度、服务更人性化
在数字产品迅速迭代的情形下,全社会需要关注陷在“数字围城”中的特殊群体,坚
持“兜住底,能兼容”总体思路,用更有温度的技术、更人性化的服务来缓解老年人的窘
迫和不安。
“兜住底”即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对特定地区和人群进行政策倾斜,督促运营
商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套餐等。可结合智慧社区建设等,开设“电脑服务亭”“微家园”
等,为老年人构建线下梯度对接平台。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加强战略引导,推
动贫困地区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
“能兼容”即注重软硬件结合,实现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一方面,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发展方向,要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等。
日前,上海博物馆针对“忘了预约参观”“出门忘带身份证”“老年人没有智能手
机”“不会申请随申码”等一系列问题,在博物馆旁边设立现场预约服务点,提供了更周
到、更精细化的服务。
在江苏无锡,当地火车站因专门开设为老年人等群体服务的无健康码通道,获得全国
网友点赞。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旅客,火车站方面会开具相关证明准予其出站;对于不会操
作智能手机的旅客,还会进行操作教学或代为操作,有效提供了健康码的解决方案。
这些积极探索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也体现了社会的温情。归根结底,要坚持“两条
腿”走路,使智能化管理适应老年人,并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从而提供更周全、更贴
心的便利化服务。
打造健康的商业生态与造血机制,让“银发经济”更朝阳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还应有产业协同,形成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与造血机制,
从而以良性的经济循环来反哺社会。
人们形象地将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称为“银发经济”。“银发经济”看上去是
夕阳产业,但其实是朝阳事业。具体来看,可在几个领域展开积极探索:
第一,老年金融业。
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获取、使用不仅需要一定技能,还往往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特别
是,网上支付、网络理财等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而老年人对信息诈骗的辨识度相对较
弱。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老年人金融知识和风险的教育,推动网络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老年用品业。
有报告显示,近年来,老年适用商品数量以年均 39%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19 年的
老年适用品数量比 2017 年增长 78%。下一步,可加快放大镜、助听器等老年用品的升级,
优化老年人使用信息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体验。
第三,老年服务业。
除了家政养老服务,还想重点说一下老年培训产业。老年培训作为新的培训产业,伴
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而逐渐兴起。老年培训是打通数字鸿沟“最后一公里”
的重要手段,应聘请专业且有耐心的工作人员,选择通俗易懂的教材,开展科技“扫盲”
工作。
目前,申城一些平台和企业陆续推出适老性产品。比如,上海市出租车平台的“一键
叫车”功能,专门附加了“大字模式”,让视力不太方便的老年人一按键就可实现定位。
在数字化时代,发展“银发经济”、关注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不仅有社会效益,也会
有经济效益。平台和企业在进行产品性能优化以便利老年人使用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企
业的社会责任、社会担当。
不仅要政府、企业、社会发力,还需数字反哺与自助互助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发力,家庭的作用亦不可忽
视。
统计显示,92%的老年人在遇到手机使用障碍时,首选向子女求助。子女不仅应协助他
们学习技能,还应帮助他们提高信息素养,提高识别网络虚假信息、应对诈骗的能力。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没有足够时间来教父母学用相关数字设
备。而且,由于一些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存在屡教屡忘的问题,一些子女很难保持足够的
耐心。但不管怎样,数字反哺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必不可少的环节。
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有企业推出“长辈关怀”功能,让在异地的子女通过远程协
助方式帮助父母解决手机使用问题。该功能实现了子女与父母手机界面的实时共享,并能
用语音和图标圈注的方式“手把手”进行指引。此外,子女可以将自己手机内的 App 生成
链接推荐给父母,父母点开后就可进行“绿色安装”。
还想说一点,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并非处于被动受助状态。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
流、相互帮助,是一起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大家要一起行动起来,破除心理障碍和
科技恐惧,主动融入智能社会,正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总之,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帮助老年人拥抱科技,也是帮助未来的我们跨越未
知的鸿沟。只有科技成果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老年人才能在数字化时代收获幸福感、安
全感。
05 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李彦宏、雷军等互联网大咖这样说
近来,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此次全国两会上,
这一问题同样引起了互联网科技领域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怎么帮“银发族”跨越数字鸿
沟,用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更幸福,我们来听听互联网大佬们怎么说。
李彦宏: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
“加快推动智慧养老进社区,用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更幸福。”全国政协委
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智能设备进
社区,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
近年来,多地呈现“9073”的养老格局,即 90%的老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7%的老人
在社区机构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但就目前社区情况而言,真正能够系统
性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还仅限于经济条件较好的部分城市社区。在社区养老人力资源不足
的现实情况下,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既能便利老年人的生活,也能帮助社区实现养老管理
智能化,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对此,李彦宏建议,加速实现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化,通过
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对健康医疗数据进行收集与跟踪,从而更好
地管理健康;加快建设搭载在智能设备中的适老化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通社区服务
资源和卫生医疗资源,面向老年人提供家医服务、慢病管理、紧急呼叫等综合服务。同
时,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全面普及以语音为核心,结合眼神、手势等多模
交互的人工智能助手,将其搭载到老年人常用的设备中,让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
景都能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
杨元庆: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建议,运用信息技术切实解决老年人困
难,帮助 “银发族”跨越 “数字鸿沟”,首先应该从产品层面入手,鼓励企业推出更符
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同时在服务层面,要统筹考虑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的线上
线下整合,便利老年人使用。
他进一步建议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如医院、车站、社区等在制度设计环节将老年群体
的特征考虑进去,提供 “线上”+“线下”的选择,不要一刀切地关闭人工窗口,保留实
体咨询、现场指引、人工服务等项目,更好的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也让公共服务更加全面
和精细;在安全方面,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度和个人隐私保护水平,切
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
雷军:优先解决智能扫码等涉老高频服务事项
近年来,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进入了窗口期,国家实施的“互联网+
养老”行动,在智能应用适老化领域持续取得进展,为应对老龄社会积累了经验。全国人
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建议,优先解决老人网上预约、交通出行、智能扫码等涉老高频
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生活应用场景的适老化开发全面落地。
他进一步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门
制定技术适老化的中长期目标规划,明确重点建设方向和发展阶段,加大配套资金投入,
推动各级公共数字平台及服务体系率先完成适老化改造;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
系;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
老的宣传推广。
王小川:用鼓励性产业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 CEO 王小川建议,不仅做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还要考
量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全面和平衡。尊重市场规律,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
励扶持与综合监管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通过监管底线问题保安全。对于针对老年人的
电信诈骗和侵犯个人信息等网络犯罪,坚决打击,重拳治理;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扶持
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有益应用,通过信息化缓解医疗、教育等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
的问题。同时,尊重市场规律,用鼓励性产业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
此外,聚合社会力量,形成产业内外协同。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的作用,展开针
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调研、体验反馈和技能普及。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
和协商机制。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