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热点时鲜素材集锦之工匠精神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热点时鲜素材集锦之工匠精神

ID:701044

大小:60.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高考热点时鲜素材集锦之工匠精神 【导语】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 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 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 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 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 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评选读】 让心中住进一位“工匠” 专注、耐得住寂寞、对于喜欢的东西穷尽精力,对于细节精益求精,原本以 为这样的人遥不可及,最近却发现并非如此。 一位朋友,几年前迷上了漆艺,原以为他只是兴趣使然,不会持续太久,因 为他平日工作太忙,没想到最近再去看他,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 这些年他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在这个爱好上,制作的漆器作品也从供朋友欣赏 升级为高端定制。 身边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一位媒体朋友因为喜欢钻研美食,专门做了一个 厨艺分享网站,如今竟有了数量可观的会员;一位律师朋友,爱好武术,多年苦 练,最近在国内比赛上已拿了几块奖牌;一位一直研究古诗词的同学,在业余时 间开设了自己的诗词评析公号,现在已走上大学讲堂,和高校学生分享心得…… 这些成功看似偶然,但细细揣摩,从业余爱好走向专业认可,是缘于几个共 性的原因,其一,在兴趣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专注投入,只求技艺精 进,不抱功利之心;其二,因为水平的提升,得到市场和专业领域的认可,不仅 拥有了“粉丝”,而且实现了以技养艺的反哺。 而在两者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工匠精神,热爱、专注、精益求精。 在一些人看来,工匠精神听来多少有些“高大上”,但其实,技艺水准或许 有高低,仅就精神追求而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可驻进一位“工匠”。认真修手表 也可以从技师成长为大师,专注于唱歌也可以让歌声引起他人的灵魂共鸣,躬耕 于美食也可给周围的人带来身心愉悦……不管怎样的职业、不分行业和领域,在 真诚热爱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拥有诚心、耐心与专心,这都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 让心中驻进“工匠”,需要心怀热爱与欣赏。正如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 面对同样盖房子的工作,在第一位工匠看来,只是在做砌砖的工作;在第二位工 匠看来,是在盖房子,让人有所居;在第三位工匠看来,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这 个城市变得更美丽,让住进房子的人能够更开心、幸福。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 作心存热爱,才能更长时间地坚持与付出。 让心中驻进“工匠”,还要有足够的恒心与毅力。喜欢一件事不难,但难的 是持之以恒,不懈坚持。以毅力和耐力去经受各种磨炼,以钻研精神始终力求精 进,方能不断取得进步。 尤其是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普及,“快”似乎成为人们生活 与工作的最重要节奏,而在这样的节奏中,坚守工匠精神,有沉潜之心、躬耕之 力,就愈加弥足珍贵。当然,互联网的迅捷和快速,也使得坚守“工匠精神”的 匠人,不再只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寂寞,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而是可以更 快传播,更有机会获得知音共赏、市场青睐。 2 期待,每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能坚守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整个文化 市场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信心保障。 记取他们的工匠精神 2016 年初春,上海痛失两位文化老人。一位是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 一位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其间仅相距 12 天。他们深耕于 自己的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当中,有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文化遗 产,更是两位老人共同留给我们的珍宝。 周小燕在 60 多年的声乐教育生涯里培养了一批艺术名家。她对学生一贯标 准高、要求严,把认真和敬业看得尤其重要。她上课从来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 在耄耋之年,学校和家人严格控制课时,她仍偷偷约学生加课,把自己的时间排 满。 在贺友直 60 多年的绘画生涯中,身体力行的也是专注二字。即使连环画市 场衰微,一幅画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画,极其认真地对待每一根线 描。他自称“画匠”,这么说并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要求自己像工匠那样,专注、 专业、执着。 有人以为艺术靠的是天赋,有才情便可自由肆意,不需反复磨砺。论才气, 周小燕和贺友直在各自领域中都算得上是天分极高的人,但他们却如此执着于对 技艺的反复雕琢,日日勤恳埋首于技艺的磨砺完善,为什么?因为,单凭灵感、 才气,可以一时绚烂,却难以成就真正可以传承的艺术。 “贺氏白描”风格的最初形成离不开天分和才气,但它的历久弥新却是依靠 60 多年守着艺术本分,一笔一画精心推敲出来的。贺友直曾说:“要形成风格, 真难。但风格形成的同时,必可能就是定型的开始。我把定型叫做结壳,自己结 的壳要自己破,更难。惟有破壳,才是求得了新生。”如此,才会“技进乎道”, 才有了今天独特的贺氏风格。一如郑板桥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 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两位艺术大家六十多年如一日,将工匠精神进行到底,支撑他们的是什么? 他们日复一日精耕细作以求熟能生巧、技艺精进的背后,是对艺术的虔敬至诚。 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既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也不是求得“大师” “泰斗”之名,而是脚踏实地的自在。在哄抬价位、豪取名利之风日益盛行的艺 术江湖,他们的这份简单和纯粹、这份执着的工匠精神实是昂贵稀有。 “大国工匠”的职称不能卡在人情 来源:北京日报 “国家给技术工人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可以评正高,却因为企业的一个 章失去评选资格。放眼全国,与我遭遇一样的技术工人,到底还有多少?”近日, 新华社对“大国工匠”鹿新弟的报道引发关注,而鹿师傅反映的问题更值得相关 部门深思。 鹿新弟技校毕业工作 34 年来,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凭的 是一身真本事。辨一辨柴油机排气的颜色、形状和气味,上手摸一摸机油,就能 顺藤摸瓜找到故障原因……据统计,这位“发动机医生”累计完成创新成果五百 多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不乏其他城市开出几百万的价码挖人,可他 还是选择留了下来。鹿师傅正是中国制造业稀缺的高级人才,也是很多职业院校 学子、企业一线工人的榜样。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反复强调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升级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想方设法拓宽技术工人的发展通道。就职称而言,相关部门已经 3 明确,在“蓝领”中设立正高级工程师,各省市也陆续拿出了具体办法,像鹿师 傅这样的工程师完全符合参评条件,可为啥就是评不上? “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高级工程师,你评上了,怕别人 有想法。”从相关负责人的一番话,不难看出好政策和硬条件都输给了人情。更 令人忧心的是,记者调研发现,这样的问题并非个例。国家层面虽有给力的扶持 政策,但一些企业自我设限,到头来政策红利落不到一线工人头上。如今鹿师傅 见诸报端,而那些默默无闻的技师又有多少? 一家企业也好,一个地区也罢,发展终究要靠人才。而最能激发人才干事动 力的,就是给予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相关部门才积极改 革,与时俱进地优化体制机制。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僵化保守显得有些落伍。 放着企业发展、地区发展的大账不算,反而以人情世故的潜规则推三阻四,透支 的是自己的未来。 前不久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传出了一系列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 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的鲜明信号。如何关爱能工巧匠,关乎个人权益,更影响国家 未来。鹿师傅的遭遇值得关注,期盼相关部门调查研究,也期盼更多地方举一反 三,合力打破工人职业发展中有形无形的梗阻,让政策红利充分激发创新动力, 让更多优秀的一线工人脱颖而出。 我们需要工匠精神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 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 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 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 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 大。他用 1667 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 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 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 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 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 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 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 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 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拉回国人“向外看”的目光。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 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 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 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 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 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 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内涵阐释】 4 示例一: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里,工匠精神同现代社会的潮流不 谋而合。而张秉贵就是在平凡岗位上仍恪守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仅仅是 一个普普通通的售货员,但他仍将售卖糖果这一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他在拿糖 的时候不仅一抓就准,而且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他还热情周到,努力做到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这便是职业品质与专业精神在一个人身上的集中体现。不仅如此, 在他的身上还拥有对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于一份工作的发自肺腑,专心如一 的热爱。在柜台上他一点也不累,努力将其做到最好,下班后却累得要扶着墙走。 工匠精神,便是在这对于生命尊严与职业品质的发掘中不断铸就的,只有这样践 行工匠精神,并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与富强。 示例二:工匠精神绝不仅是将一门技术掌握的炉火纯青,更体现着劳动者对 自身事业不变的热爱,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卖糖师傅张秉贵正是如此。计划经济 的时代背景,并没有让他得过且过,等着领固定工资,相反他充满了干劲,用火 一般的热情打动着顾客。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他早已练就了抓糖一 抓准,算账一口清的本领,不仅如此,他在公休日常访问糖果厂。咨询医生,询 问顾客,为的就是更好的服务人民。他是精益求精的楷模,技近乎道的典范,他 有着水滴石穿的坚持和脚踏实地的笃实,普普通通的卖糖工作,既蕴藏如此之多 的学问。将这隐藏的学问挖掘出来的心。正是劳动者对超凡品质的探寻,正是工 匠精神的绝佳体现 示例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位享誉中外的世界级科学家,在春节第二 天便躬身田间,亲自翻看土壤。为了寻找一种天然雄性不育株,他竟头顶烈日脚 踩淤泥弯腰驼背十四天,他对杂交水稻品种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是啊,我们这个时代呼唤袁隆平在职业上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这种 职业追求。2019 年他获得“共和国勋章”便是最好的证明,袁隆平对杂交水稻 事业全身心投入。心心念念,日思夜想,就连睡觉都能梦见水稻穗长得像扫帚一 样大。他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并用他雷打不动,脚踏 实地的笃实,废寝忘食,尽心竭力地为之付出,最终让自己达到了如今出类拔萃, 巧夺天工的卓越。我想,这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的诠释吧。 【句子素材】 1. 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2.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 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3. 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 发展的必经之路。 4.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 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 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5. 如果你希望改变现状、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成为被需要、被尊重、 众望所归的成功者,就从当下的事情做起,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工匠。拥有工匠 精神,拥有内外丰盛的人生! 5 6. “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内心笃定而精于细节的执着,更需要几十年如 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7.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甫 示例: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精妙的艺术品需要在时间中慢慢酝酿,但 其实,各行业顶级的成果都逃不过时间的磨砺。在这个崇尚效率和数量的年代, 在这种机器取代人工的年代,在真迹的复制品泛滥的年代,不计时间和成本的制 作让作品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一方面由于大众审美的改变,一方面由于工匠作品 价值的相对提高,传统工匠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8. 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寿司之神》 示例:工匠精神从工作的态度来说就是精益求精。永远往前看,从不对所得 到的成就感到满意,因此工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每一天都在同一件事上进 步一点,这就是他们能够做出超出常人的优秀作品的秘诀。这种不断精进的精神 需要强大的自律作为支持,从不屈服于“差不多”,从不止步于 99%,这让工匠 精神尤为可贵。 9.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了不起的匠 人》 示例: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也意味着处世心态上的淡泊 自守。工匠作为社会中的人,却不被社会所感染,在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的双 手和永远都可以改进的作品,或许还有作品完成后的一点欣慰和一点遗憾。俗世 的功名利禄诱惑不了他们,因为这淡泊自守来源于他们内心真挚的热爱。 10. 所谓浮躁,也就是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 优越感和自我认同。——张佳玮 示例:当今社会是浮躁的,所谓浮躁,也就是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 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浮躁的诉求与完美的作品距离太远,前 者追求速度,追求数量,追求经济效益,后者却需要娴熟的技艺和漫长的时间。 但总有人,愿意在浊浪中踽踽独行,抱守一颗不愿将就的本心,前往创造的圣境。 11.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 内涵。它不是工匠大师特有的殊荣,每一个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的劳动者都是 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科技部部长万钢说,工匠精神实际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 每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上 的每一件事都不放松。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追求完美和细节,对高品质的 坚持和积累是工匠精神的注解。——新华网《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人物素材】 1.“差生”宋彪与金牌中的金牌 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世界冠军,但有一技之长就更能实现人生价值。不管 是在鸡蛋上刻字,还是在机床上加工,都需要耐下性子,用心磨练。 这个身披中国国旗的人名叫宋彪,今年 21 岁。他是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智 能装备学院的一名教师,在第 44 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以 779 分在 1260 多名参赛选 手中排列第一,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的金牌——本届世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 达尔大奖。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阿尔伯特大奖的选手,也是目前唯一一位。 “我老家在安徽蚌埠农村,是留守儿童,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初一时, 我的成绩还可以,但到了初二迷上网游后就不行了,升初三时,自己意识到不能 6 再玩了,但已经跟不上了。”通过宋彪的口述,我们知道他在读书时是一名不折 不扣的“差生”。 中考失利后,父亲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让宋彪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 “那次谈话之后,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负责了,有了努力的动力。”在继 续上高中和读技校之间,宋彪选择了后者。 “我小时候就爱拆装父母给我买的玩具,很享受其中的过程。相比吃力地 读高中,我觉得上技校、掌握一门手艺更适合我。” 从初中时被老师放弃的差生,到就读技校后一步步走上世界舞台,再到如今 的“宋老师”,宋彪一路的经历,就是一个“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 故事。 宋彪的经历让身边的同学明白,“技能成才”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可以 成为现实的。 2.三万六千锤的章丘铁锅 前不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带红了一口章丘铁锅,一时间章丘 铁锅网店里的 2000 余口库存全部卖光。章丘铁锅的制作周期长,要历经十二道 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面对蜂拥而至的订 单,商家选择了暂时下架,没被突如其来的经济利益冲昏头脑,专心做好每一口 锅。“三万六千锤、一锤也不少”,这是章丘铁锅工匠精神的体现。 3.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从 1987 年参加工作,徐立平一直从事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 药面微整形工作,被称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给发动机药面进行微整形工 序特殊,迄今为止再精密的机器都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经过多年实验,他终于研 发出一套半自动整形专用刀具“立平刀”,也首次在国内实现和改进了数控机床 在推进剂药面整形工序的应用,使工作效率、操作可靠性大幅提升。 4.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心中的工匠精神 在国际市场上一场场的价格战后,中国产品被贴上了低价、粗制滥造的标签, 相对比的是中国人愿意花更大的价钱去买国外的优良产品。董明珠认为中国市场 绝不能停留在价格竞争的思维中,做产品就是要不断挑战自我,要不断给自己挑 刺,对产品追求完美,甚至达到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这才是董明珠所认为的工 匠精神。 5.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的人物素材 《大国工匠》讲述了 8 个工匠“8 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 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 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 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 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 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 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 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人物素材:胡双钱 胡双钱就是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7 2006 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 C919 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 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 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 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一个零件要 100 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 36 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 0.24 毫米。” 0.24 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 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 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 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人物素材:高凤林 53 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211 厂发动机车间班 组长,30 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 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 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在这 30 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 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这有安全方 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 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 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令人动容。 人物素材:孟剑锋 纯银丝巾果盘——北京 APEC 期间,我国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让世人都被 中国古老的錾刻工艺惊艳。这就是錾刻师孟剑锋的作品。 细心观察,果盘有粗糙感,丝巾却有光感,做出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孟剑 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 国结,孟剑锋需要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银丝快速冷却变硬不可弯曲,需 要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 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 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 整个制作过程中,诸如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这也许就是孟剑锋们的工匠精 神所在。 6.纤毫毕现 传续经典——郑春辉 郑春辉,一名从艺 30 年的工匠,凭着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和一颗孜孜不倦的 心,在一段木头上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盛景。 木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从十六岁就开始学习木雕工艺的郑 春辉一直在追求、探索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也希望可以通过木雕传承文化。 宋代版清明上河图长 528 厘米,高 23.8 厘米。为了让巨木充分利用,郑春 辉把原画的长度放大一倍,高度放大了六倍。凭借着 30 年的功底,他耗费 4 年 时间,雕去重达 1 吨的木料,将 2275 个人物栩栩如生地雕刻出来,《清明上河 图》木雕作品大功告成。 8 三十年来,郑春辉凭着手中的一把刻刀,传承着先人的经典之作,也刻画着 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件件传世之作。 福建省莆田市腾晖工艺厂木雕师 郑春辉:只要我还有一点力量,我一定不 会放弃我手中的笔和刀,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7.巧技妙法化危机的桥吊司机——竺士杰 竺士杰是一位码头桥吊司机,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在 50 米高的桥吊上,用巨 大的吊具稳、准、快地吊运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由于传统的桥吊操作法极易 造成箱体剧烈晃动,很可能会掉落发生危险,竺士杰研究出了减速稳关操作法, 利用钟摆的运动规律,在钟摆到达顶点后回摆时开始减速,减速速度一旦与吊具 回摆速度吻合,在垂直点停止小车运行,就能够更佳稳、准、快地吊运集装箱。 长时间的工作练就了竺士杰精准的判断,在一次黄海海域两艘货轮相撞的事 故中,他用自己一直研究的减速稳关操作法,将被挤在舱壁的集装箱一个个全部 安全卸下。 有人说,竺士杰是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一双会跳舞的手,而竺士杰却说, 自己只是码头上一颗普通的螺丝钉,让更多往返于世界各地的船在中国的码头上 准时起航。 8.在金属上进行雕刻艺术——胡胜 胡胜是一位车床加工工人,是全厂车工中对刀具最精通的人。为了国产预警 机核心部件的生产,他必须使用数控机床将加工精度控制在 4 微米以内,这几乎 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 4 微米精度的挑战,胡胜反复对比筛选,谨慎地 从这些种类繁多的刀具中,精准地选出十二把。然后再根据每把刀的切削参数, 通过编程设定不同的切削速度,深度和进给量。最终他做到了。 胡胜精心打造的金属件,为我国首型大型相控阵预警机雷达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打下了坚实基础。苛刻的要求锤炼出过硬的专业技能,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把 不可能变为可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高级技工 胡胜:这是一个要超越自己 的任务,非常有乐趣,如果成功了,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所以我就准备挑战一 下自己。 9.金属上打磨自己的 “ 别样人生 ”—— 李凯军 李凯军是一汽铸造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的钳工。在模具钳工岗位上工作近 30 年的他,凭借对工作近乎痴迷的热爱,在中国一汽家喻户晓,并且成为技术 工人的杰出代表。 汽车模具的精度,决定着车体的质量。模具上的一点瑕疵,都会导致汽车上 零件的批量报废。2006 年的一天,一位加拿大客商找到一汽,要定制一套 22 吨 的汽车油底壳模具,并说这是他们在中国寻找的最后一家模具制造厂,如果达不 到要求,就放弃在中国生产。李凯军领着徒弟们起早贪黑干了四个月,仅抛光这 一个工序,就用了 30 天。验收时,李凯军做的模具平面度达到了 0.02 毫米误差 范围以内,加拿大客商当即追加了八百万元订单。如今,李凯军团队制造的汽车 发动机缸体模具,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模具钳工 李凯军:我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是追 求极致,在我的脑海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0.指挥钢铁合奏的锻造工 —— 刘伯鸣 核电站常规岛低压转子,是核电站发电的关键设备。它对钢材冶炼、锻造要 求极高。此前,全世界只有日本能够生产。为了打破国外垄断,中国一重的锻造 9 工刘伯鸣接受了这个挑战。万吨水压机锻造车间十三个工位,二十多个工人,在 刘伯鸣双手的指挥下,上演了最和谐的钢铁合奏。715 吨钢锭随着刘伯鸣的手势 被搓揉、锤打、挤压,一步步蜕变。 整整四十三天,这个直径 3 米、长达 14 米的巨无霸大功告成。专家组验收 一次合格,质量超过日本同类产品。从此,这个核电建造的关键设备不再依赖进 口。刘伯鸣和他的团队也成为我国核电建造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11.执着与专注 练就“火眼金睛” —— 杨金安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我国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枢纽的船闸大门是目 前世界上最大的闸门,这个闸门的底枢曲扭蘑菇头要承受 1295 吨闸门的压力。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型铸锻厂炼钢工杨金安接到了要炼出一炉 35 吨打 造这个蘑菇头的特种钢的任务,为此他选用了铬、钼作为原料进行冶炼。为了防 止钢水二次氧化,杨金安 10 分钟迅速做出决断——加大氩气流量。 六小时后,40 吨原料,剔除了 5 吨杂质,剩下的 35 吨特种钢水,是大国工 匠冶炼精度高度的见证。 12.永远追求极致的 “ 深海匠人 ”—— 周皓 周皓是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钳工,负责所内深海科研装备的零部 件加工、制造、维修工作。在两次马里亚纳科考航次中,他解决科研装备技术难 题 156 项,针对海试需要对科考装备合理升级改造 58 项,使国产自主研发的科 研装备取得多项国际、国内第一。 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科考任务中,海底地震仪是关键设备,决定着科考成 败。受制于船上条件,没有专业维修设备和可更换的零部件。周皓经过仔细搜寻, 发现用来包装海底地震仪的十五块塑料垫板,可以代替受损仪器上的特种塑料。 最终他花了近四十个小时才一点点打磨完成,受损的深海仪器终于被修好并成功 布放。三天后,科研团队成功获取了深海仪器上记录的数据,中国成为了世界上 首个获得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图的国家,大洋从此不再深不可测。 13.给飞机“心脏”做手术——孙红梅 航空发动机维修,是世界机械维修中难度最高的技术之一,而孙红梅就是发 动机的“主刀医生”。 2013 年,一批某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损坏,国内没有成功修复这种机匣 的案例。如果无法修复,将意味着三十多架飞机变为废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5713 工厂焊接工孙红梅主动请缨维修这批机匣。故障点多发生在腔内,而机匣 内部的结构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查找困难。孙红梅在机匣外壳上,切 割出半个手掌大小的窗口,通过仿真建模和密封检测,通过镜子反射,找寻死角 焊点,实现精准仰焊。成功解决了这款机匣死角故障的修复难题。这道工序后来 被命名为镜面反光仰焊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5713 工厂焊接工 孙红梅: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我们的 使命就是要把战鹰的心脏维护好,让它们能够强劲有力的跳动。 14.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负责人——崔蕴 今年 58 岁的崔蕴,共参与总装过七十多发不同型号的火箭,可 2016 年在他 第一次接到总装长征五号遥一任务的时候,却不知从何下手。由于长征五号体积 庞大,总装的难度也极大,经过无数次地修改和实验,崔蕴借助火箭边框有限的 空隙和可以着力的地方,安装了一块加强钢板,然后再把连接板固定在这块加强 板上。最终,长征五号二级火箭,被 8 组加强板、24 块连接板和两个超强力滚 10 环牢牢地固定在滚转架车上,如同箭体两端安装了两个车轮,实现了全新式自动 滚装,多人多点同时在地面操作,提前两个月完成了长五遥一的总装任务。 当肩负着火星探测、探月、空间站建设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长征五号飞上 太空时,崔蕴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向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下一个目标进发。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总装测试车间首席技师 崔蕴:未来中国航天的下一 代火箭是 9.5 米,10 米级的。我要蹚出这一条路,为咱们国家下一代火箭奠定 一个良好的基础。 15.百万级精细数据 保障舰载机安全着陆—— 戴振涛 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如今正在服役,航母阻拦机,是一个帮助舰 载机着舰的装置,十年前,戴振涛接到了中国第一台航母阻拦机的安装任务。整 整十年,反复地测量、计算、调整,这些枯燥单调的数据成了他最重要的工作, 仅测量这一项就耗去了戴振涛三分之一的时光。 2012 年 11 月 23 日,歼 15 战斗机第一次在辽宁舰的甲板上被阻拦索稳稳拉 住,成功着舰。中国海军航空兵从此在我国首艘航母上安营扎寨,拥有舰载机战 斗力的辽宁舰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中国船舶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钳工 戴振涛:参与航母建造是我一生 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例文展示】 焠匠心之火,铸时代之刃 ——我看匠心精神 醉心于水墨丹青里的江山如碧,金丝锦绣下的繁花如缀,浴火新焠后的玉瓷 青花,这些无不凝聚成传统工匠精神的缩影,演变至今,底色未变,底蕴却更为 丰富深厚——工匠精神从精妙绝伦的技艺体现应运而生,不仅转变为专注、创新 精神的体现,还转变为修身格物之道。 工匠精神是一种“慢”姿态、“慢”精神。企业工匠刘工说道:“工匠精神 于我而言,就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此番之言,恰 诠释出“慢”的内涵即是专注。君可见林鸣执着于一丝一毫的偏差铸就大桥奇迹; 君可见冯海涛倾注心血探究《千里江山图》的秘密终揭历代画卷神秘面纱;君可 见徐立平专注火药微整形突破精密机器之极限。纵观各行各业,所谓杰出之士或 许不在于才能多出众,而在于其将精益求精之专注融入工作生活中,一心一意, 方成硕果累累。 然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成不变的“慢姿态”终将被淘汰,创新精神的涌现便 是一剂良药。从神秘故宫到掌上故宫的转变,是接地气的文化传承,更是高大上 的科技创新;从塑料吸管到可降解的转变,是精益求精的企业工艺,更是焕发生 机的技术创新。创新是时代长盛不衰的奥秘,只有将匠心融于创新,国家发展的 血脉才得以有新鲜血液不断涌入。焠匠心之火,以创新打磨,方铸时代利刃。 诚然,工匠精神的诠释不仅体现在专注和创新,还体现于乱花渐欲中独守芬 芳,于污浊淤泥中濯而不妖。在这个甚嚣尘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贴上 虚假纯手工标签,透支消费者信任的同时更亵渎了匠心,利欲熏心的商家和物欲 横流的市场臭味相投形成一派浮夸世风。《干法》中提到:“劳动的意义不仅在 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诚哉斯言,当匠心不再流浮于品质的保障, 切实成为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时,匠心精神的诠释或许才算尽 善尽美,不失本真。 11 工匠精神的传承,国家与个人需付出共同的努力。身为时代新一批接力起跑 选手,我们不仅要接准这一棒,更应跑好这一棒,除了分秒必争,更应脚踏实地、 刻苦学习,执着于理想,专注于当下,而后应棒而接,迎风奔跑。国家则应切实 保障政策落实,大力提倡踏实专注、积极创新、格物修身的工匠精神,逐步建立 社会认同,鼓励支持新鲜血液积极涌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中 国创造”的华丽变身。 当时代的车轮与匠心之火共同撞击,终将迸发出更为灼热耀眼的火花。 岁月往复,匠心筑梦 ——我看工匠精神 江河奔流,日月经天。我们行于山重水复间,欣赏过皴染着水墨丹青的青花 瓷器,慨叹过组成大国重器的精确到毫厘不差的零部件。在这些器物之中感悟着 匠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精神内核,在品读工匠精神中淬炼我们的为 人之道,抵达柳暗花明的彼岸。 近年来,借新媒体纪录片之东风,一批文化类纪录片为人们所熟知。从《我 在故宫修文物》到《了不起的匠人》,它们聚焦于东方美学,用镜头还原器物的 前世今生,也使那些日复一日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坚守的匠人进入人们视线。而在 此之前,匠人往往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一些人给他们贴上“守旧古板”的标签。 但借助纪录片这种传递信息的媒介,不断拉进了人们与精巧绝伦的器物背后的工 匠群体的距离,我们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 “技艺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唾手可得的果实往往酸涩难咽, 轻而易举的成功常常不尽如人意。惟有用坚守之心淬炼出利剑,方可刺破浮躁堆 积起来的重霾。君可见,“大国工匠”韩利萍潜心钻研高精尖技术,用“台下苦 练”的坚守换来航天利器声震寰宇。君可见,“木雕大师”高应美殚精竭虑,匠 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静寂之中喷薄。匠人们出奇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的速成品, 而是在夜以继日的磨炼之后熟能生巧的产物。如铆工刘师傅所说:“干一行、爱 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而这工匠精神的“匠”又何尝不是一种“犟”,一种 在事业上的倔强,在行世中的矢志不渝。于是乎,吾辈还须肩担一份从一而终的 坚守,恢宏“工匠精神”的蓬勃志气。 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创新永铸工匠精神。“大飞机”飞天,“蛟龙”入海, “玉兔”登月,5G 信息技术一展雄风……这些象征着创新的科技成就随着时代 发展层出不穷。如果一味囿于封闭式的坚守,不与时代的快意接轨,则会被时代 抛诸脑后,成为泯灭于世间的过眼云烟。旧有北宋毕昇为提高印刷的效率,百般 尝试中创造延续许久的“活字印刷术”;今有企业家楼先生顺时代所需,改良吸 管的制作,终成就一番事业。由此可见,“工匠精神”讲究的“慢工出细活”不 仅要以坚守为生命,还要以创新为导向,方可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新时 代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机。 浮躁风气如黑夜暗涌流动,秉怀“工匠精神”方可烧灯续昼。近年来,“匠 人”作为一个时代关键词重新为人所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的发达和信息的 流通。“匠人精神”的旨归是弘扬传承坚守和革故鼎新的美德,但某些趋利者窥 伺“匠人”背后可利用的消费市场,打着美其名曰“传统手艺”的幌子,实际上 为自己敛财牟利提供可乘之机。当“匠人”被滥用,充斥着营销和炒作,不正与 “匠心”的初心背道而驰吗?“匠人”突破“孤芳自赏”的困境来之不易,我们 所求的不是让它再一次被束之高阁,而是寻求坚守与乘势的平衡点,不被贩卖情 12 怀左右,不被商品市场拘束。于是乎,在浮躁风气甚嚣尘上的境遇里,若想“工 匠精神”仍旧熠熠生辉,靠的不仅仅是“守”和“破”的相辅相成,更须蕴含着 以“心”养技的一份洗净铅华的赤诚。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工匠精神”秉持着“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 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的初心绵延不息。而吾辈于时代洪流之中,须将“择一事, 终一生”作为人生信条,踏着风浪不断向前。拨散裹挟喧嚣的云翳,任由岁月往 复,独坚守“工匠精神”,铸就人生大梦。 【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 35 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 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 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 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 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 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 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 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范文: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 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 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 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 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 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 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 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 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 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 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 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 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 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 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 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 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 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 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 13 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 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 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 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 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 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 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时代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读罢材料,掩卷深思。无论是胡双钱,王津,还是孟剑锋,他们因为对职业 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了各自所在行业的佼佼者。正是匠人们追求极致 的工匠精神,才推动了行业的进步,才有了时代的发展。因此,时代的发展需要 工匠精神。 从胡双钱到王津,再到孟剑锋这些人身上,我们总能感觉到他们总有一种极 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追求完美,一丝不苟;他们潜心研究,严谨务实……他 们将求真务实的新时代匠人精神镌刻在大地上,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如果没有了 匠人们在某个领域的开拓创新,不断进取,那么试想,关键领域还会得以进步吗? 现今我们还能看到社会的迅猛发展吗?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因为它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垫脚石。“无论做什么,都 要做到最好”的歼—20 总设计师杨伟,为完成国家重点工程,带领自己的团队 长期艰苦奋战,创造了中国战机研制史上的奇迹;虽是花甲痴翁,仍然志探龙宫 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 30 年,率领 29 人的团队在一座神秘小岛里,用 算盘“算”出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第 5 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坚持不懈。正是各行各业的匠人们对职业的执着追求, 才铺就了中国通往世界顶端的康庄大道。 时代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因为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方向标。工匠精神,铸就 重器。没有匠人们对职业的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就没有我国各行各业的推陈出 新,百业俱兴。科学将帅钱七虎,毕生铸盾,身肩责任与担当,投身于科研工作 深入地下防护工程的构想,攻克一个个难题;八旬老人袁隆平,躬耕田畴,刻苦 钻研,仍然战斗于超级杂交稻和海水杂交稻研发最前线;茶水阿姐杨容莲,投身 香港电影三十载,斟茶递水,为香港电影幕后工作鞠躬尽瘁…… 匠人们带着工匠精神,在每个领域上砥砺前行,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散发光芒。虽然,前行道路上,仍有重峦叠嶂,仍有狂风疾雨,仍有艰难困苦, 但请相信,只要更多的人同心协力,带着工匠精神出发,我们将共同打造出一条 通往光明的未来之路。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惟其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