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701067

大小: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5-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区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 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 I 卷 1 至 6 页,第 II 卷 7 至 12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 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 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 《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分别为“青、苍、蓝、碧、翠、缥、绀、紫、绿、缴”,其中 最为常见且与青色联系更为紧密的是苍、蓝、碧、翠、绿。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 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 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发现古人不难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然而, 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 以是王安石“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的“黄绿色”。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 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 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 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_________在笔墨之间,___________在瓷器之上,__________在经纬之中,表 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取材于余智鹏《青色为何受国人青睐》,《光明日报》2021.2,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凝固 挥洒 织造 B. 挥洒 织造 凝固 C. 凝固 织造 挥洒 D. 挥洒 凝固 织造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B. 然而,古人对于青的指代不难发现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C. 古人对于青的指代不难发现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D. 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3. 下列和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荀子 先秦儒家学派 B.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李白 唐朝诗人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诗三百”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D. 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之一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挥洒: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挥毫洒墨; 凝固:由液体变成固体。引申为固定不变;使固定。 织造:纺织制造。 第一空:根据后面的搭配“大笔墨之间”,应该选择“挥洒”;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搭配“在瓷器之上”,应该选择“凝固”; 第三空:根据后面的搭配“在经纬之中”,应该选择“织造”。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有主要有两处语序不当,一是“然而”,划线句与前面句子形成转折关系,因此放在划线句的句首, 排除 C、D 两项; 二是“不难”语序不当,它应该是修饰“发现”的,因此放在“发现”之前,排除 B。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故选 C。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 五。 中国古代的四个节日,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每个节日各有清 晰的内涵和且体的指向。中秋节是丰收节,是向月亮致敬。春节是农历新年,是向太阳致敬。清明节以风 命名,清明风是东南风。清明节是祈福节,也是环境保护节,礼敬先人,念祖追宗。清明风从东南吹来, 大地气象景明,万物茂盛生长,“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端午节的“午”,在一天中对应 11 时至 13 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 一年中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节。农历五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正是处于这两个 节气之间。夏至,不是夏天到来,而是夏之极至,“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礼记·月令》), 这一天,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中国哲学讲究辩证法,“阳极”之中藏着“阴变”。这一天,阴气 由地心开始上行,称“一阴”,“夏至一阴生,阴动而阳复于静也”(《周易·正义》)。 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对农历五月的概括为“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荠、麦、亭历祜”。“夏 至一阴生”,荠莱、麦子、葶苈子等植物在五月枯黄。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 最怕干旱,旱则百虫生。从汉代开始,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 相关传统。如门前悬葛蒲、艾草,喝雄黄酒等。 (取材于《端午节的由来》,穆涛) 材料二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众多民俗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唐代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竞渡与屈原相关:“竞 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这也许只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 还不能看作是竞渡起源的真实因由。 端午竞渡的由来,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 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又据《曹娥碑》说与伍子胥有关,或引《越地传》说与越王 勾践操武有关。这说明至迟在南朝时,长江中游地区已将竞渡标示出屈原背景。唐代除白居易外,刘禹锡 及李群玉等都在以“竞渡”为题的诗作中提到屈原。 考古发现了一些装饰有“竞渡纹”的文物,揭示竞渡可能起源较早,甚而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宁波 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划舟纹青钢钺,为国家一级文物,1976 年出土于宁波云龙镇甲村的一座 土墩墓。钺的背面光素无纹,正面通体施纹饰。在边框线内,上方有两条相向的卷尾龙,前肢弯曲,尾向 内卷,昂首向上。下部以边框底线表示狭长的轻舟,乘员四人,头戴羽冠,双手持桨划舟,整个画面勾画 出一幅竞渡的生动场景。 越人素以擅长水上航行闻名,划舟的越人头戴羽冠,体现了越族风俗特色。根据纹饰特点,可以称之 为竞渡纹铜钺,时代认定为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有研究认为,这件铜钺更接近粤地风格,值得进一 步探讨。 初夏时节,竞渡成了南方水乡水上活动正式开启的序幕。当它与屈原故事发生了联系,也就带上了一 丝忧郁的色调。不过飞舟竞渡,更多体现的是振作的士气和协作精神;成为古今人享受自然乐趣的水上狂 欢。 竞渡也出现在唐宋诗词里。如刘禹锡的《竞渡曲》,记述了楚国故地沅江一次彩舟竞渡,“扬桴击节雷 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瞽鬣动,䗖蝀饮河形影联”。竞渡由刺史临流揭竿,评定雄雌胜负,官 民同乐。 飞舟竞渡,已成为中国节日的文化符号。由古器物上留下的纹饰记忆,由古诗词留下的文字记忆。我 们知道了这符号的久远历史。 (取材于《说说古老的竞渡图》,王仁湘) 材料三 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 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推动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端午节临近,在一些城市的商场等公共场所,龙舟、菖蒲等为节日平添了文化意蘊,不仅为公共空间 拓展了文化内涵,也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让人们近距离体验了一次有“文 化味”的端午节。 古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 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我们在端午节纪念 2000 多年前的爱国者屈原,就是为了忆念其 伟大,传承其精神。又因为农历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 阳节”。这些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 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然而,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淡忘,不少人索性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仿佛节日除了吃粽子再无别的含义。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是通过饮食的方式对 传统节日的纪念。但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很大变 化。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让人们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节 日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这些都构成了新的课题。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适应 当代生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纷纷涌现。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 的传统文化,推动着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传统节日也可以过得很时尚。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 场景,仪式性物品,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 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 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也有助于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 为传统习俗更好走近年轻人搭建平台。 (取材于《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刘阳) 4.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有清晰的内涵和具体的指向,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 B. 端午节正是处于“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之间,是最热的季节,在一天中也是最热的时段。 C. 夏至这天的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阳极”之中藏着“阴变”,阴气由地心开始上行。 D. 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是从汉代开始的,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 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众多民俗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此习俗起源于屈原。 B. 古器物的纹饰与古诗词证明了作为中国节日文化符号的飞舟竞渡历史久远。 C. 龙舟、菖蒲等内容只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 D. 选择适应当代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就一定能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文化。 6. 结合文章观点,下列属于“把传统节日过得很时尚”的一项是( ) A. 初夏时节,人们头戴羽冠,开启南方水乡水上正式飞舟竞渡活动。 B. 在一些公共场所,龙舟、菖蒲等让人们近距离体验有“文化味”的端午节。 C. 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纪念。 D. 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 【答案】4. B 5. B 6. D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是最热的季节,在一天中也是最热的时段”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二段原文的表述是“端午节的 ‘午’,在一天中对应 11 时至 13 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一年中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节”,因 此说“最热的季节”指五月,“最热的时段”是“午”时。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此习俗起源于屈原”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这也许只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还不能看作是竞渡起源 的真实因由”,第二段“端午竞渡的由来,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可以得出端 午节起源起源于屈原的结论没有根据。 C.“龙舟、菖蒲等内容只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缩小范围,材料三第二段 的表述是“龙舟、菖蒲等为节日平添了文化意蕴,不仅为公共空间拓展了文化内涵,也对端午节背后的传 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 D.“选择适应当代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就一定能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文化”表述绝对,材料三最后一 段“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 容,也有助于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传统习俗更好走近年轻人搭建平台”。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飞舟竞渡”为传统习俗。 B.“龙舟、菖蒲”为传统习俗。 C.吃粽子的习俗属于传统习俗。 D. “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把网络技术与传统文化结 合,能够体现“把传统节日过得很时尚”这一观点。 故选 D。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教条示龙场诸生① (明)王守仁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 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 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 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 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 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 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 以勤谨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 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 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 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 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 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 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 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活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 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人谓事 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 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贵善,当自吾始。 选自《阳明先生集要》,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得罪宦官,被贬贵州龙场后仍日夜求学、讲学不辍,当地人特建龙岗书院,慕名求学者络 绎不绝。 相关链接: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 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 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 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选自清代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玩岁愒.时 愒:荒废 B. 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笃:坚定 C. 然须忠告而善道.之 道:同“导”,引导 D. 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被:覆盖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 使为善而.父母怒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C.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B.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C.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D.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0. 下列内容能体现王守仁“虛怀若谷”态度的一项是( ) A. 许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 B.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C. 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D. 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一是王守仁在龙岗书院讲学时,训诚学生的条规,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B. 王守仁劝诚学生们要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个方面研习学问,进德修业。 C. 选文一的观点明确,论证思路清晰,语言平实恳切,娓娓道来,让人易于接受。 D. 顾炎武认为只有懂得羞恶廉耻并且注重实学的人,才是真正符合“圣人之道”。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2)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3)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 13. 王守仁和顾炎武分别认为学习的根本是什么? 【答案】7. D 8. C 9. B 10. C 11. A 12. ⑴ 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⑵ 他人用这种态度加在我的身上, 凡是攻击我的过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师。⑶ 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样的呢? 13. 王守仁:认为“立志”是学者求学的根本和前提。顾炎武:认为“行己有耻”(道德品行)是根本,学 者要讲究气节,有担当,以天下为己任。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被:蒙受。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在/介词,被;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C.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介词,依靠/介词,因为。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矣”是 JU 句末语气助词,后面需要停顿,排除 A、D;“志不立”(主谓短语),作主语(本体),后面 停顿表强调,而不应在“如”(谓语)后停顿,“如无舵之舟”(喻体),排除 C。 句子大意: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像没有 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A.讲的意思是:凡是当面揭发他人的短处,攻击揭发他的隐私。这是列举有些人的不当做法,不能体现王 守仁“虚怀若谷”; B.讲的意思是: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这句主要讲立志成为君子要做学问,不能体 现“虚怀若谷”; C.讲的意思是:各位同学责求向善,应当从我开始。这句主要体现王守仁“虚怀若谷”; D.讲的意思是: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这句主要讲人应该有理想, 不能体现王守仁“虚怀若谷”。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错,选文一开篇总说“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 三曰改过,四曰责善”,第二、三、四、五四段分别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方面分析论 证,最后没有总结,所以应是“总—分”结构。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彼,他;固,固然;为所,被动标识,被;弗,不;窃,暗中、私下。 (2)题得分点有:以,用;是,这;诸,之于,兼词;攻,攻击;“皆我师也”,判断句。 (3)题得分点有:所谓,所说;道,道理;如之何,怎么样。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教条示龙场诸生》开篇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 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由此可知,王守仁认为,学习的根本就是“立志”, 立志是学者求学的根本和前提。 相关链接有:“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 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也就是顾炎武认为学习的根本是“行己有耻是根本”,学者 要讲究气节,有担当,以天下为已任。 参考译文: 追随我到龙场驿的学子们人很多,我担心没有什么能力帮助你们,用四条要求劝勉诸位,来答谢各位 同学的深情厚意:一是立志,二是勤学,三是改过,四是责善。你们千万要认真听讲不要不重视。 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也没有不以立志 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 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 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古人所说:“假使做 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如像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 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 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如像这样就做坏事,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气,兄 弟怨恨也,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也可以知道为 君子应立定志向了。 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 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确实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各位同 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本来空虚却装做充实,本来没有却装做已有,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 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大话骗人的人,假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 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人 谦虚沉默 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 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即使 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他固然以无能者自居,并且不求超过 他人之上,他人果真就以为他是无能,有不尊敬崇尚他的吗?各位同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君 子应勤于治学了。 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 人没有过失不重要,可是能够改过最重要。各位同学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于廉耻忠信的德行吧?也有 轻视于孝顺友爱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诈苟且刻薄的习气吧?各位同学恐怕不至于这样。不幸或者有此情 形,都是他不自知而误犯过错,平日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学习规勤约束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反省,万 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然而也不要仅仅凭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错误发扬从 善方面失掉勇气。 互相责求向善,是朋友相处的道理,但是必须做到尽心地劝告并且好好地引导他。尽自己的忠诚爱护 的心意,尽量用委婉曲折的态度,使朋友听到它就能够接受,深思出道理后就能够改过,对我有感激却没 有恼怒,才是最好的方法啊。如果首先揭发他的过失罪恶,极力的毁谤斥责,使他无地容身,他将产生惭 愧羞耻或愤怒怨恨的心;虽然想要委屈自己来听从,可是在情势上已经不可能。这等于是激怒他使他做坏 事了。所以凡是当面揭发他人的短处,攻击揭发他的隐私,用来换取正直的名声的人,都不能和他谈论要 求朋友为善的道理。即使这样,我用这种态度对待别人,也是不可以啊;他人用这种态度加在我的身上, 凡是攻击我的过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怎么可以不乐意接受而且内心感激他呢?有人说:侍奉老师不可 以冒犯,也不可以隐讳不说,因此就说老师没有可以劝谏的地方,这是不对的。劝谏老师的方法,要坦直 却不至于恶言冒犯,要用委婉的态度不至于隐讳不说。假使我是对的,能够因此清楚我是对的,假使我是 错,能够因此明白来改正我的错误。这就是教者学者彼此互相规劝而长进的啊。各位同学责求向善,应当 从我开始。 相关链接: 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呢?是“博学多文”,是“行己有耻”。从自己的为人处事以至天下 国家,都是应当学习的事情;从做子弟、臣子、朋友以至处理隐居出仕、交往,拒绝与接受,取得与付出 等,都是包含有耻的事。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 恩惠为耻。所以说,“即使万物都为我备好了,反躬自问而没有愧疚。” 唉!士人不把有耻入在首位,则是无根本的人,不好古人的诗书礼乐和丰富的见闻,就是空虚的学问, 靠无根基的人而讲空虚的学问,我看见他们每天都在提做圣人,但离圣人越来越远了。 第 II 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2 小题,共 117 分。 四、(26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归田园四时乐二首(其二) 欧阳修(宋)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①密啼晚莺,海石榴②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田园乐七首(其六) 王维(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①棠梨:是一种野梨,落叶乔木。②海石榴:又名赤丹,茶花的一个品种。 14. 下列对欧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夏天小满节气的田园之美,充满闲适、悠然的乡村野趣。 B. 起笔工丽绚烂,描绘出一幅夏风吹拂青草,婆娑绿影掩映茅舍的景象。 C. 近处麦田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像小孩那样娇憨可爱。 D. “乞身”也叫作“乞骸骨”,就是请求退隐,使骸骨归葬故乡的意思。 15. 鉴赏“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16. 同样是描写田园生活,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14. B 15. 作者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初夏小满时节农家生活的闲趣画面:野梨 花开颜色如雪,耳畔黄莺啼叫婉转;石榴花开艳丽如霞,山中小鸟啁啾鸣叫。色彩对比强烈,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 16. 同:两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异:王维的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质朴的山野 生活和闲适田园生活浓浓的依恋、珍视和喜爱;欧阳修描绘了一幅惬意、淳朴的农家生活画,流露出诗人 对农家生活的喜爱、羡慕与向往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历尽沧桑的感慨和自己没有及早归隐的遗憾和懊悔。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起笔工丽绚烂”错。“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诗歌起笔平淡,语言朴素。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此句描写初夏景色,视听结合,色彩艳丽,写出了农家生活的闲 趣。“野棠梨密”描写野梨花开,一个“密”字给人层层叠叠之感,写出花朵的繁盛,这是视觉上的享受; “海石榴红”描写石榴花开,一个“红”字侧重写石榴花如火如霞的颜色,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感受。这 两种花朵一红一白,色彩对比鲜明,惹人喜爱。 而“啼晚莺”和“啭山鸟”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初夏晚景,黄莺在密密的野梨花中藏身,只是偶尔传出几 声莺啼;火红的石榴花中也不时传来婉转的鸟鸣。鸟儿虽未现身,却更惹人遐思。且鸟儿的鸣叫恰恰衬出 环境的安适寂静,切合山村田园风光。 有花有鸟,颇似一幅工笔画,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先看王诗。诗歌首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深红 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 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 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 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质朴的山野生活和闲适 田园生活浓浓的依恋、珍视和喜爱。 再看欧阳修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惬意、淳朴的农家生活画。诗歌从初夏田野的南风写起,再写到小小茅舍 在草木丛中掩映,颇有隐居的野趣;再写到农家生活,麦穗初齐,桑叶正肥,一家人正在辛勤的劳作,老 翁凭借多年经验知道今年丰收在望,而来送饭的妇人也知道今年时节不错,再加上玩耍的稚子,吃的饱饱 的蚕儿,处处呈现出一片和乐而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再加上花朵盛开,鸟鸣婉转,给这幅画面勾勒出一 片美丽而富有生机的背景。从中我们能够探查到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羡慕与向往之情。而“我独知之 归不早”与“顾我蹉跎已衰老”则表达了历尽沧桑的感慨和自己没有及早归隐的遗憾和懊悔。 由此可见两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差别在于欧阳修的诗歌还表达了没有及早归隐 的遗憾和懊悔。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携来百侣曾游,①________(毛泽东《泌园春·长沙》)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②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四十三年,③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④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发达的古代天文学。很多古诗文中对“星宿”多有涉及,如王勃《滕 王阁序》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还有李白《蜀道难》中的“⑤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和苏轼 《赤壁赋》中的“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⑥___________。 【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 望中犹记 (4). 丛菊两开 他日泪 (5). 扪参历井仰胁息 (6). 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稠、犹、丛、扪、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目送 王志勇 ①那一年,我去四川参加笔会,会议期间,大家去九寨沟采风。蜀道之难,步步惊心,又值经行的很 多路段正在施工。一面是绝壁高山,一面是湍急的河流。施工的民工为避让车辆,远远看见车来,双手攀 住头顶上的钢缆,身体悬空,大巴车紧擦着他们的身体蹭过去。尽管导游一再声明开车的是老司机,我的 心还是提到嗓子眼儿。有的人不敢往外面张望,索性阖上眼睛。车子开过去了,我站起身,透过后车窗, 看着那些仍悬在临江二侧钢缆上的民工,我们的车子没走多远,后面的车子又跟了上来…… ②从一个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世界上就有多少种繁重的劳动。那些民工一天要重复多少次这样的 高难动作?会不会就真有人掌心打滑,撑不住劲,掉进江里? ③一路上,数次遇见这样的场面。车窗外,悬吊着的民工嘴巴紧闭,瞪大眼睛看着我们,交错之际, 脸几乎贴在窗玻璃上,汗渍渍的面孔,有的淳朴,有的坚忍,有的苦楚,有的,也带着一点狡黠……他们 扭着头目送我们,我们走远了,他们才可以把自己放下来,接着干活。 ④那一次,我们的汽车在大山里穿行,那些原生态的深山,如果没有平坦的路面,我真的会以为从宇 宙洪荒开始,它们就一直如此。旅程像是一场穿越之旅,我们一群现代人,仿佛要急忙向远古进发。天渐 渐暗下来,忽然车上骚动起来:“快看,快看!”我揉揉眼睛,循声望去,只见车的前方有一个背着书包 的小姑娘,她闪到路的一旁,冲着我们的车子举手行礼。还没看清她的面庞,我们的车子就过去了。我在 车厢里的座位上站起身,回头看她,见她转过身,站在原地,仍然保持着敬礼的姿势,目送着我们的大巴 车直到我们在她的视线中消失。 ⑤一路上,这样的情景一再出现。有时是两个孩子,有时是三个,有女孩,也有男孩。导游见我们议 论纷纷,哑着嗓子用别在衣服上的小麦克风向我们解释:“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老师经常教育他们,平 常遇见大巴车一定要行礼,要目送大巴车的客人,因为,他们身上的衣服、书包里的文具等很可能就有大 巴车里的客人们捐赠的。” ⑥大巴车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⑦显然,这些孩子此时身边并没有老师,世上也绝少有这样的巧合。我们捐贈过钱物给贫团山区的孩 子吗?捐赠了多少?他们的学校在哪里?他们的家在哪里?每天上学要走多远的路? ⑧又一年,丹桂飘香时节,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去河北蔚县。当地专门为我们举办了“打烁花”表 演。“打烁花”又名“打树花”,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烟火活动,按例应该在每年的元宵节晚上举行。 为了参与那次活动,县里特意将“打烁花”的高手们从打工的外地召集回乡。 ⑨那天晚上,大巴车将我们由驻地载向观赏“打烁花”的北官堡时,我才发现,那一晚整个蔚县的居 民倾城出动,黑压压齐聚于古城墙的两侧。照明灯将空地照得如同白昼,空地上矗立着一座两米高的冶金 炉,火花飞溅,鼓风机嗡嗡作响。老早就有人向炉里填充废生铁,冶成的铁水将炉口映得通红。 ⑩“打烁花”开始。炉前四名训练有素的翻砂匠,头戴湿毡帽,身穿翻皮袄(为防烫伤),往来穿梭。 但见其中两名壮汉,手执丈余长的泡湿柳木柄铁勺,舀起铁水。飞快地泼向不远处堡门上方的砖墙,炽热 的铁水碰到坚硬的墙砖,顿时炸裂溅射开来,形成树冠形状的火花,从半空流泻而下,宛如光瀑奔腾,匝 地生莲,腾起一层光怪陆离的银波细浪,仿佛金山漫溢,活泼泼地,熠熠生辉。 ⑪精彩绝伦的“打烁花”表演,一直持续了四十分钟。 ⑫演出结束的时候,我们鱼贯登上大巴车。一起观看表演的当地百姓站着,谁都没有动,静静地等我 们的车子开动。蔚县是一座古域,街道很窄,人们尽可能地往后靠,为我们让出道路。不知何故,大巴车 迟迟没有开动,路两旁的人仍一动不动,没有一个人离开,安静地看着我们。 ⑬我隔着窗玻璃看着他们,目光掠过一张张脸庞,他们在用沉默为我们送别,气氛凝重得令人有些窒 息。时间骤然显得漫长无比,我仿佛在领受一份不配接受的大礼。 ⑭我觉得,数万人静静地目送我们离开,给我心灵的震动已经超过了“打烁花”表演。那一刻,我甚 至有一种冲动,想留下来,生活在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从此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那一刻, 我感到,他们与他们的目光在涤荡着我心灵深处的不洁。 ⑮目送,是送给离人最珍贵的礼物。 ⑯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那些筑路的民工,那些站在路边行礼目送我们的孩 子——他们是否安然无恙? ⑰我也时常会想起那些以敬重的目光送别我们的蔚县人。目光与目光的交会,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握手, 甚至是灵魂与灵魂的拥抱。在渺茫无涯的时空中,是目光与目光的相遇,让心灵在心灵上留下了投影。人 生没有真正的孤独,因为即便在无穷的远方,仍有无数的人将会与你息息相关。 取材自《散文》2021 年 2 月,有删节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到四川九寨沟参加笔会的采风活动,看到路旁冒着危险作业的工人,由此生发由衷的感慨。 B. 第③段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意在突出车窗外悬吊的民工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C.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向来往的大巴车敬礼,这样的行为让导游很难过,所以“哑着嗓子”和大家解释。 D. 第⑬段中的“骤然”是“突然”的意思,蔚县的百姓静静的为我们送行,气氛凝重所以显得漫长。 E. 结尾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目送的意蕴作了形象化的阐发,深化了主题,使整篇文章余味悠长,引人遐思。 19. 文章记叙了和“目送”有关的哪几件事情?作者对这几次“目送”分别怀有怎样的感情? 20. 鉴赏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21. 为什么“目送,是送给离人最珍贵的礼物”?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22. 作者说:“人生没有真正的孤独,因为即便在无穷的远方,仍有无数的人将会与你息息相关。”生活 中,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数不胜数,他们以不懈奋斗的精神唱响新时代的劳动者之 歌。请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你的生活经历体会,谈一谈你对文章中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8. BC 19. (1)修路的民工为了避让车辆,悬在钢缆上目送来往车辆——“我”非常同情、 担心他们; (2)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遇见大巴车行礼,目送大巴车客人——“我”反思自己,感到惭愧; (3)蔚县“打烁花”表演结束后,当地的老百姓静静目送“我们”离开——“我”深受感动,心灵得到涤 荡。 20. 侧重壮汉的动作描写,准确详细写了“打烁花”的全过程;运用比喻手法,将火花比喻成“光瀑”、 “莲”“银波细浪”和“漫溢的金山”,生动的描绘出“打烁花”的效果;长句和短句结合,表达了作者 对看到的“打烁花”表演的震撼与喜爱。 21. 记叙三次被“目送”的经历和情感的变化,这样“敬重的目光送别”让作者感到的震撼与感动,心灵得 到了涤荡;运用比喻,突出了它的“珍贵”是因为在目光的交汇中可以感受到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拥抱, 表达了自己对于“目送”的重视与珍惜之情。 22.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心中有他人, 眼里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B.“意在突出车窗外悬吊的民工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错,修路的民工为了避让车辆,悬在钢缆上 目送来往车辆,意在表现他们对他人的关爱和牺牲精神。 C.“这样的行为让导游很难过”错,导游是解释贫困山区的孩子为什么遇见大巴车行礼,是感动,而不是 难过。 故选 B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要点,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结合“施工的民工为避让车辆,远远看见车来,双手攀住头顶上的钢缆,身体悬空,大巴车紧擦着他们的 身体蹭过去”概括出,修路的民工为了避让车辆,悬在钢缆上目送来往车辆;结合“那些民工一天要重复 多少次这样的高难动作?会不会就真有人掌心打滑,撑不住劲,掉进江里?”可知,“我”的同情与担心。 结合“只见车的前方有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她闪到路的一旁,冲着我们的车子举手行礼”“站在原地, 仍然保持着敬礼的姿势,目送着我们的大巴车直到我们在她的视线中消失”概括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遇见 大巴车行礼,目送大巴车客人;结合“我们捐贈过钱物给贫团山区的孩子吗?捐赠了多少?他们的学校在 哪里?他们的家在哪里?每天上学要走多远的路?”可知,“我”的反思与惭愧之情。 结合“一起观看表演的当地百姓站着,谁都没有动,静静地等我们的车子开动”“人们尽可能地往后靠, 为我们让出道路……路两旁的人仍一动不动,没有一个人离开,安静地看着我们”概括出蔚县“打烁花” 表演结束后,当地的老百姓静静目送“我们”离开;结合“我觉得,数万人静静地目送我们离开,给我心 灵的震动已经超过了‘打烁花’表演”“我感到,他们与他们的目光在涤荡着我心灵深处的不洁”可知, “我”深受感动,心灵得到涤荡。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舀起铁水”“飞快地泼向”“炸裂溅射开来”“流泻而下”“匝地生莲”“腾起……银波细浪”这一系 列“打烁花”表演的描写,真实形象地展现了“打烁花”的全过程; “树冠形状的火花”“宛如光瀑”“匝地生莲”“腾起……银波细浪”“仿佛金山漫溢”作者连用一系列 的比喻句,生动的描绘出“打烁花”的过程和场景,使人如身临其境,场面壮观; “手执丈余长的泡湿柳木柄铁勺”“飞快地泼向不远处堡门上方的砖墙,炽热的铁水碰到坚硬的墙 砖”“腾起一层光怪陆离的银波细浪”这是一组长句,“舀起铁水”“顿时炸裂溅射开来”“形成树冠形 状的火花”“从半空流泻而下”“宛如光瀑奔腾”“匝地生莲”“仿佛金山漫溢”“活泼泼地”“熠熠生 辉”这是一组短句,这样长短句交错使用,使句式灵动,呈现一种富于变化的美。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目送,是送给离人最珍贵的礼物”,结合原文可知,文章写了三次目送的场面,修路的民工为了避让车 辆,悬在钢缆上目送来往车辆,体现“我”非常同情、担心他们;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遇见大巴车行礼,目 送大巴车客人,体现“我”反思自己,感到惭愧;蔚县“打烁花”表演结束后,当地的老百姓静静目送“我 们”离开,体现“我”深受感动,心灵得到涤荡。这三次被“目送”的经历和情感的变化,让作者感到震 撼与感动,心灵得到了涤荡。 “最珍贵的礼物”是把“目送”比作“礼物”,二者的相似性在于“珍贵”,这样“敬重的目光送别”, 让作者感到震撼与感动,心灵得到了涤荡;“最珍贵的礼物”体现了作者对于“目送”的重视与珍惜之情。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人生没有真正的孤独,因为即便在无穷的远方,仍有无数的人将会与你息息相关”这是文章的主旨句, 理解其含义首先要结合文本的主旨。本文主要写了三次目送的场面,都是陌生人之间发生的温暖的故事, 这三次被“目送”的经历和情感的变化,让作者感到震撼与感动,心灵得到了涤荡。由此可知,“即便在 无穷的远方,仍有无数的人将会与你息息相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每个人的存在都对他人和社 会由这影响,因此, 再联系生活可知,题干中“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数不胜数,他们以不懈奋斗的精神 唱响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强调的是在现实背景下,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出贡献。 六、(10 分) 23. 2021 年 3 月,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超过《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得了中国电影史票房第二名。《哪 吒之魔童降世》官方微博发出了一张祝贺图。(如下图)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不超过 70 字) (2)结合背景,给上面这则漫画起一个标题:(不要照抄图片中的文字或以《无题》为题,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1)哪吒从陈塘关电影院出来,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哭着念起贾玲的台词:“娘,我长大一定有 出息!”娘回头柔声安慰:“先擦擦脸吧,你黑眼圈都要哭没了!” ⑵ 答案示例: 《格局》《哪吒贺李焕英》《哪吒不吃李焕英的醋》《哪吒赢了》《对手》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1)题目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说明漫画内容,学生首先要观察画面,找出画面由几部分组成, 比如本题中主体部分是哪吒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哭着说“娘,我长大一定有出息!”,他的妈妈正回头跟他 说“先擦擦脸吧,你黑眼圈都要哭没了!”;画面上方写右侧着“陈塘关电影院”,左侧挂着“你好,李 焕英”的电影宣传画。由此我们知道这是说哪吒和他妈妈刚刚看了《你好,李焕英》,哪吒被感动得哭了, 那句台词就是电影中的台词。 然后学生需要确定说明的顺序,即从哪里开始表达,说明顺序是什么,如何衔接等。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 简明、连贯等能力。注意字数限制。 (2)给漫画起标题,首先要读懂漫画的主题。从题干可知,这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官方微博发出的,祝 贺《你好,李焕英》票房超过自己的祝贺漫画。如果用直白的话概括事件,就可以起名为《哪吒贺李焕英》; 再有点玩笑的意思,就可以起名为《哪吒不吃李焕英的醋》;这幅漫画的主体在哪吒一方,别人超过了自己, 不嫉妒,还能够大方祝贺,这说明哪吒一方有《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哪吒并没有输,这是另一种意义 上的《赢了》;如果从双方关系以及哪吒的做法方面考虑,可以引发其他人对于竞争关系的思考,可以起名 为《对手》等。 24.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论语》的读书交流会,主题是“从名著中汲取 的生活智慧”。假如你是这次交流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则开场白,介绍其中的一本书。要求:①不写称 呼语和问候语;②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少于 100 字。 【答案】每一部名著,都像是一棵参天的大树,每一根枝条,每一片叶子,都凝结着生活的智慧。红楼缥 缈,梦乡难离,一部悲情《红楼梦》,道尽世间无限情。《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充分表现 出作者对生活的个性感触。它的诗词,表达了生活的审美认知;它的人物,演绎出生活的万种风情;它的 主题,挖掘出生活的深刻内涵;它的文化,反映出生活的格调品位……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悲金悼玉 的巨著,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智慧。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写作任务来看,写作场合是在《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论语》的读书交流会上;身份是主持人;主 题是“从名著中汲取的生活智慧”,并且内容是介绍一本书,从《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论语》中任 选一本;文体选择开场白的形式,注意鼓动性和启发性;此外在表达上的要求就是得体,富有文采,这就 需要在表达的时候,运用一些修辞,或者是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等等;字数不少于 100 字,但也不要过多。 七、(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 3 月,位于北师大对面,开办已有 20 多年的盛世情书店正式关门。这家书店是北京少有的一家 学术性书店,一封告别的“致读者信”贴在门上:“辛丑春,因近六十花甲,羸弱多忧。奈何子不承业, 又罹诸孽,故不再寻新址,店即关停,安度残年。伴圣贤(书)及读者襄助,三十余载,受益良多。一介 尘民做喜欢且能安身立命之本,乃人生一大幸事。书店渐远,记忆永存。愿文化殷盛,人能祥和。” 书店关门,书店店主范玉福并没有特别伤感,他表示会有新的开始,可以开网店卖书,可以开民宿做 一个阅读空间,让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好书继续散发光和热。他说:“书是我吃饭的本钱,是我一生的财富。” 老范的妻子说:“我终于解脱了,太累了,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每天还得搬书,可算好 好歇歇了。” 老范的双胞胎儿子说他们都不愿意子承父业,大学毕业会选择继续深造。现在大儿子已经考取北京信 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二儿子也已辞职,想和哥哥考同样的专业。 这件事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从老范、老范妻子或儿子三个人中选择一个身份,就此事给 热心的网友写一篇文章,回应大家的关注和关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文体特征明显),自拟标题;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告诸友书 诸位朋友: 感谢你们对盛世情书店的支持,也感谢你们对鄙人的关怀。在智能化阅读普及的今天,书店渐远似乎 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盛世情”能维系二十余载,已非易事,如今关停,乃是大势所趋。不过,对 我而言,这既是结束,也是开始;因为“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我的理想就是“愿文化殷盛, 人能祥和”。 如果要谋生,要致富,那么生活也会给我打开很多道门,也能让我看到财富的光景。比如,我可以销 售各类畅销书籍,也可以借鉴一些时尚前沿书店所采用的“书店+”的经营模式,变书店为咖啡屋、时尚馆、 工艺坊,甚至是“恋爱场”。大众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财富相对而言岂不是来得更为快捷?但是,那 样的书店还能叫书店吗?或者说,书店只是沦为一件精致风雅的“外衣”、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 “盛世情书店”若是这样做了,又怎么会得到众位朋友的厚爱和支持?那样的话,我范玉福也就不是范玉 福了,所谓的“文化殷盛,人能祥和”的愿望就是个矫揉造作的谎言和借口。 我说过“书是我吃饭的本钱,是我一生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更是精神意义上的。拥有 书籍,我就拥有了追求梦想的资本和权力。“盛世情书店”虽然不在了,但书籍尚在,热爱尚在,追求尚 在,那么,“愿文化殷盛,人能祥和”的理想就一直会在。 如今的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愈来愈便利,愈来愈舒适,也因为生活 节奏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像服饰妆扮、音乐电影、旅游饮食、网游抖音等快餐文化甚嚣尘上,有思 想、有深度、有底蕴的文化被挤压,以致愈益边缘化。不读国学经典,不看世界名著;不品传世佳咏,不 理大哲先贤:人们的思想荒漠化,思维低幼化,品味浅俗化,所以才会蜕变为时代的“巨婴”。“中国梦” 不止体现于经济,也体现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而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营造出一个全民热 爱文化的殷盛氛围。 我有书籍在手,我有理想在心。自知一己之力甚为微薄,亦知理想之光颇为黯淡;但事易时移,星河 斗转,如今这个时代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国家加强了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大力促进文 化事业的发展。有“自上而下”的鼓励支持,也应该有“自下而上”的努力践行。我范玉福,愿做践行者 中的一分子,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我相信“文化殷盛,人能祥和”的美丽图景,必然展现于华夏大地。关了一个“盛世情”,换来“文 化殷”,足矣! 范玉福手书 X 年 X 月 X 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情境任务型材料作文,材料类型为叙事型材料,基本事件为开办二十余年的盛世情书店关门,题 目要求考生从老范、老范妻子和儿子三者之中任选一个身份写一篇文章来回应热心网友的关注和关心。考 生行文要注意契合所选定的身份。 (1)选择老范的身份。书店关门,纵有不舍和伤感,但初心不改,热爱永存,以后会紧跟时代潮流,将传 统与时代相结合,以其他形式延续文化事业,服务于社会。此选择适用话题有“理想追求”“人生意义和 价值”“使命与担当”“文化”等。 (2)选择老范妻子的身份。感谢网友们的关心,书店关门未必不是一件幸事,生活很现实,人要生存,辛 苦二十余年终于能够歇歇,以后仍会支持老范的事业,不过,不希望老范和自己还是那般辛苦。此选择适 用话题有“现实生活”“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等。 (3)选择老范儿子的身份。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实体书店避免不了消亡的命运,子承父业此路不通, 不如另走他途。而且,年轻人有自己的抱负,生活在父辈的余荫下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生活要靠自己去 奋斗,按自己的愿望去实现人生价值。此选择适用的话题有“时代发展与思维变通”“当代青年的追 求”“选择的自由”等。 总而言之,考生不管选择何种身份回应网友,必须注意两点:一、要契合所选人物身份;二、要围绕“书 店关门”这一事件展开论述。文体可以是写给网友的公开信。 【立意】1.实体书店的隐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实体书店要调整经营策略,改革才是出路。 3.初心不改,文化需要守护。 4.生活很现实,关停书店也是新的开始。 5.再崇高的精神追求也要回归现实生活的土壤。 【素材】【事例素材】 书店+”已经成为目前书店发展的新模式,在历经电子书籍与电商的双重冲击后,古老传统的书店推陈出新, 重回大众视野,这样的书店普遍跨业经营,不仅局限于书籍零售功能,而是定位于打造一个高颜值、复合 型、引领生活方式的城市文化空间。曹娥江西岸,一家名为“無書”的书店惹人注目,与印象中的书店不 同,它设计风格新颖,布局时尚,黄白相间的灯光又给人以静谧、温馨的感觉。自“無書”建成启用以来, 已经从一家单纯的书店变成了一处文化服务场所,许多书友都选择在这里举办各类活动。而“無書”也正 好拥有这样一块空间,就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承接文化活动。“书店的发展趋势将不仅仅只是出售 书籍,而是结合多方文化产业,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空间。”书店店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来,书 店将不再用“错位竞争”回避电商,而将结合“线上线下”双发展,充分拓展自己的服务。 【精彩语段】 “虽然购书便捷的网络书店给实体书店带来冲击和挑战,但实体书店仍可以依靠环境的多元和服务的丰富 打造文化地标、文化沙龙,让人们愿意去。就像一家餐厅,不仅仅提供菜肴,还要用好的厨师和氛围吸引 大家。”著名作家、文化部前部长王蒙说。 书店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联书店所开启的 24 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应该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成为都市里许多夜归人温暖的去处。 正如那句经典的 话:“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书店的灯,照映出的是文化传承的阑珊,传递的是沉静, 守住的是灵魂,积淀的是定力——这恐怕也是很多实体书店还在坚持着“做书店”的精神原力。 【名言素材】 1.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理想。——鲁迅 2.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3.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 4. 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罗曼•罗兰 5.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