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明市三地三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完卷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文本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迅猛,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武汉宣布封城后,其他省市陆续响应以控制人口流动。疫情防控部门希望不断总结经验以评估现有 措施的有效性。 2020 年 1 月 31 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香港科学家的一篇论文,论文采用传染病动力 学中的 SEIR 模型做模拟。该模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usceptible)、已被感染但无症状处于潜伏期的 人群(Exposed)、已有症状但未被隔离的患病人群(Infectious)和康复人群(Recovered)。该模型将死 亡人群归入康复人群。 传染病动力学 SEIR 模型 该模型涉及的参数主要为可再生数 R0、平均潜伏期时间 DE、平均收治时间 DI,后两种参数可从官方发 布获得,而 R0,即一名被感染者平均每天传染的人数,其值较难估计。论文采用去年 12 月 31 日至今年 1 月 28 日的感染人数、境外(除香港)受感染人数及乘国际航班从武汉出境的人数,推得 R0 为 2.68。据此 预测武汉的新冠疫情的拐点在 5 月,并判断封城措施对缓解疫情作用不明显。 我们认为,该论文采用 SEIR 模型与参数选取存在不合理性,主要理由是:境外确诊数据样本量较小, 且使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并非均匀分布,据此推算 R0 偏差较大;政府防控措施实施、升 级,R0 取值不应为定值;封城防控手段必须在参数设置中有所反映。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武汉封城举措对 降低病毒感染人数意义重大;政府采取相关防疫措施以来,各省市病毒传染率均得到较好控制;对疑似感 染者隔离观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疫情不仅关乎健康,更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 衡关系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来评测。如何在有效控疫与全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大课题。 (摘编自北京大学 PKU VCL 实验室《拐点何时出现?这是北大面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 预测》) 材料二: 中国在抗疫,全球都在关注什么?分析 8 万多篇报道发现,外媒关注点集中在病毒本身、应对措施、 防疫物资、经济影响等方面。其中,“中国重视”一词的提及量在外媒报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新病毒”, 显示外媒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而与“中国重视”同时出现的高频关联词是“措 施”。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被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为“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 此外,不同地域媒体关注点各有侧重。亚洲较关注防控举措和海外确诊人群;欧洲更关注疫情发展趋 势和对经济的影响;北美洲关注的是疫情防控及药物研发;南美洲关注潜在风险;非洲关注卫生系统和医 疗救助;而大洋洲最关注疫情对外来游客出行的影响,这符合他们重视旅游业的态度。 (摘编自央视新闻《大数据揭秘“新冠肺炎”全球舆论关注 中国举措获肯定》) 材料三: 武汉雷神山医院是座有 1500 张床位的大型医院,从接到建设命令到验收移交,仅用了 13 天。而几天 前,有 1000 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的建造更是只用了 9 天。世卫组织总干事评论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 样的动员。”箱式板房组成的医院要运行靠的是信息化系统。安装大量 IT 设备,按传统方式至少要 10 天。 中国电信利用云部署,12 小时就完成火神山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雷神山 5G、医疗云等信息化服务也提前 3 天完工开通。 (摘编自张妮《火神 ft、雷神 ft 医院如何极速建成》) 材料四: 2 月 26 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部分内容如下。 记者: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访问世卫组织总部时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 牲,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我们高度赞赏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表态。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 携手应对。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 的标杆。中方将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经验,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携手应 对疫情,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摘编自环球时报《联合国秘书长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 中方回应》)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立 SEIR 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病人一旦与易感者接触就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B. 香港科学家对武汉封城措施作用的误判,主要是因为采用模型与参数选取不合理。 C. 运用 SEIR 模型评估,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 D. 北大面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预测,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采取封城防控、社区隔离、对疑似患者隔离观察等控制人口流动的措施,都是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 险。 B. 依据目标人群的样本数据和分布状态,可以推算出可再生数 R0 的数值,从而准确统计被感染者的总量。 C. 全球媒体由于地缘关系和立足点的差异,关注疫情各有侧重,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总体给予肯定。 D.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汇聚力量,积极应对,结成抗疫共同体。 3.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得到国内外普遍肯定的原因。 【答案】1. C 2. B 3. ①政府重视,抗疫有决心有信心;②制度优越,全民动员,防控措施高效有力;③科研攻关,防控有实 效;④科技助力医疗设施建设,保障及时;⑤中国经验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设立了新标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 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说法有误。材料一第五段说“疫情不仅 关乎健康,更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关系到“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 系”“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来评测”。可见,运用 SEIR 模型,并不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 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 选项,回归原文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本题选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从而准确统计被感染者的总量”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语句“该论文采用 SEIR 模型与参数选取存在 不合理性,主要理由是:境外确诊数据样本量较小,且使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并非均匀 分布,据此推算 R0 偏差较大;政府防控措施实施、升级,R0 取值不应为定值;封城防控手段必须在参数设 置中有所反映”可知,R0 取值有变数,准确统计被感染者总量,还需要将上述其他因素考虑在内。B 项转 述不等值,推断也不成立。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要 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每则材料中涉及答案要求的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 概括。 本题答案分散在四则材料中。其一,从材料二外媒报道的关注重点可见,“中国重视” 排名靠前,“外媒 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其二,材料二提到在媒体报道中,“与‘中国重视’同 时出现的高频关联词是‘措施’”。材料三中,世卫组织总干事评论也称“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而“这 样的动员”表现在材料一提到的封城防控,和材料三提及的医疗、通信等各领域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应 对等一系列全民动员的防控措施和行动。而这种举国上下、全民动员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政治制度优势。 其三,材料一中,以香港科学家、北大实验室科研团队为例,体现科研攻关,而相关研究成果将可作为疫 情防控部门采取和调整防控措施的参考依据,使得防控更有实效。其四,材料三以雷神山、火神山两大收 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从建设至交付使用的过程为例,提到通信系统先进科技为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 投用助力,及时提供硬件保障,彰显“中国速度”。其五,从材料四所述联合国秘书长的表态可知,国际 社会对中国政府和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给予积极评价。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的回应提到, “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上述这些,正是中 国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巨大牺牲、重大贡献的体现,体现大国担当。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 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 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 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 系。 (二)文本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 九 老 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 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 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 “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 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读书是不可能的。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 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 “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地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 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 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而且,这样的东西,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 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石 头是不会用言语冲撞你的。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 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白打一个不能抵抗的小孩子, 是便宜的事,他一定这么想。”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斗 他。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作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 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画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是得意扬扬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从人 们的兽性方面看。设若我跟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 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 瘦弱的人。 “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败。可是有一层,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 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 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 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就是真还了手,把 我打伤,我,不全像那小子那样傻,会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区,耽误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说他一定 受什么别的惩罚),叫他也晓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区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 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 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请 注意,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个“敢”字!)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 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噢!”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 1931 年 10 月《齐大月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于现代小说以人名、物名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显得较为陌生化,能引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引导读者思考小说的主题。 B. 小说开篇描写张丙的外貌,并重点突出对眼睛的刻画,“深而很黑”,暗示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 “黑眼睛开始发光”,表明他内心的激荡、不平。 C.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我”与张丙虽然十分熟悉,但交谈时主要 是倾听,并没有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 D. 小说将视角放置于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呈现他们的生存状况,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且笔触有所延 伸,深入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5. 从全文看,小说借张丙那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6. 小说主体部分由人物对话构成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我”问张丙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敢于教训欺侮小孩子 的壮小伙而自豪,表明他天性善良,富有正义感。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作什么武侠”,但 当他看到小孩被欺负时能行侠仗义,这凸显了他不惧强暴、打抱不平的勇敢形象。③平常他的批评结束在 “中国是无望的”,这次他没有说这句话,也没有喝完茶就走了,表明他从标语中受到了鼓舞,反映出他 从沉沦、失望到觉醒、看到希望的变化。 6. ①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对话描写凸显了张丙爱发议论、善良、勇敢、正义的觉醒者形象,以及打小孩 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②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我”的反复发问和 张丙的回答来展开推动,不枝不蔓,简单高效,线索清晰。③契合人物活动。故事写张丙和“我”喝茶聊 天,以对话展开合情合理。④巧点小说主题和时代背景。结尾借人物之口点出“五九”的含义,表现社会 环境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⑤提升读者阅读体验。通过独立成段的对话叙述故事,让读者有一种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C 项,“并没有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错误,从小说倒数第三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 了”等语句可知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的能力。 本题可根据文中的如下内容概括:“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 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斗他”“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 他个嘴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 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出我意料之外”,可以概括出他天性善良,富有正义感;不惧强暴、 打抱不平;从沉沦、失望到觉醒、看到希望的变化的形象特征。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 本题答题时一般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交代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从情节看尽人物的对 话叙事故事,一问一答推动情急的发展,并且结构紧凑,本文的故事情节就是在我与张丙的人物问答中展 开;从人物的角度看,借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本文大篇幅描写了张丙的言语,例如“中国人是无 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可以看出张丙善良、勇敢、正义、从沉沦走向觉醒的市民形 象,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通过“我”与张丙的对话得以表现出来的;从环境看, 借人物的对话交代社会环境,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答题时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即可。如根据“中国人没 希望”“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表现主旨的角 度分析,小说结尾点出“五九”,“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正是借这种对话方式表现出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 齐诸儒生相与排挨,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 入关。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主父为郎中,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 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 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 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 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 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 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 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 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 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 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B.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C.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D.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短,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 B. 结发,古代汉族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也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亦可指妻 子。 C. 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D. 国除,封国被废,指汉代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无继嗣而被剥夺或撤销封国。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书 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 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晃错的做法是正确 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 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 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 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 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后遭灭族。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11. 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7. C 8. A 9. B 10. (1)他家境贫寒,借贷也一无所获,就向北游历燕、赵、中山等国,都没有谁肯厚待他,客居生活很 艰难。 (2)当初我贫贱的时候,兄弟不给我吃穿,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做了齐相,你们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 迎接我。 11. ①主父偃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②齐国之事发生后,赵王告发主父偃受贿。皇上以为是主父偃威胁齐王使其自杀的。 ③被捕后,皇上不想诛杀他,公孙弘劝告皇上,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交代,主父偃因此被灭族。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尺寸地”修饰“封”,是“尺寸之地的封国”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 AD 两项。 “以地侯之”的主语不是“子弟”,故排除 B 项。 句意: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 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 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错误。儒学和墨学并称为战国时期的两大显 学。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显学: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有误。原文“前日晁错是也”意为“前些时候晁错(引起的叛乱)就是这 样”,是说晁错的做法不当。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假贷”,借贷;“北游”,向北游历、游学;“莫”,代词,没有人;“遇”,待遇,对待;“困”, 困难。 (2)“内”,通“纳”,进门,使动,使……进门;“相”,担任相国;“或”,有的人。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主父偃被灭族的原因,需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筛选概括。“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 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可以看出主父偃接受大臣们的贿赂,为人太豪横。 “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 这句的意思是“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想要上书皇帝讲述他的阴私,因为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 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交给官吏审问”,可见 主父偃是被赵王告发,皇帝以为齐王自杀是主父偃威胁而致。 “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腔下不诛主父偃,无以 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本句的意思是“皇上不想诛杀主父偃,这时公孙弘当御史大夫,就对皇上说: ‘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废除而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陛下不杀主父偃,无法 向天下人民交待。’于是皇上就把主父偃家族的人都杀了”,可见当时皇帝并不想杀主父偃家族,而公孙 弘上奏说明利害,才让主父偃被灭族的。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主父偃是齐地临菑人,学习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的学说,晚年才开始学习《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 学说。他游于齐国许多读书人之间,没有谁肯厚待他。齐国许多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无法在齐呆下去。 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就 西入函谷关。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 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任命主父偃担任郎中,一年之中四次升迁。主父偃向皇上劝说道: “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强弱的形势很容易控制。如今的诸侯有的竟然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市,土 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则容易骄傲奢侈,做出淫乱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 起来反叛朝廷。现在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 就出现这种情况。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 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 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人人高兴地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皇上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 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不必削减他们的封地,却削弱了他们的势力。”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 策。尊立卫子夫当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是有功的。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 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说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我从束发游学以来 已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肯收留我,宾客抛弃我,我穷困的 时日已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到日暮途 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元朔二年,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 和宾客都召来,散发五百金给他们,数落他们说:“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 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我同诸君绝交了,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 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触动齐王,齐王以为终究不能逃脱罪责,害怕象燕王刘定国那样 被判处死罪,就自杀了。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的金钱。等到齐王自杀了,皇 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交给官吏审问。皇上不想诛杀主父偃,这时 公孙弘对皇上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废除而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陛下 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民交待。”于是皇上就把主父偃家族的人都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2.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 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 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 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 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 “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13.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D 13. 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 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错误。“北极”和“南溟”, 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马上逢寒食”,寒食节临近祭祖之时,自然引起人思乡思亲之情;“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诗人 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望远怀亲;“故园肠断处”,写诗人想起故园却不能 回,肠断心伤,这些都体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一句,写自己当时的处境,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 英明的君王,有被放逐的悲伤之情; “途中属暮春”“日夜柳条新”,已是暮春时节,想到时光日夜飞逝,柳条已再次抽枝发芽,难免有时光 易逝的伤春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曲的特点。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 情。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5)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 问君能有几多愁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7).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8).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0).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折”“鬓”“潦”“誉”“沮”“鉴”。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一世纪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 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建党百年的历史长卷,写满了波澜壮阔,闪耀着璀璨荣光。( ),“生 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新中国成立之初,亿万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敢教日月换新天”, 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用汗水浇灌出一个可爱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解除 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中国共产党人“一片丹心天 地间”,带领人民顽强拼搏,让团结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大正能量。接下来,如何更好地行进,值得每位 国人思考。征途漫漫,团结是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因为我们打心眼儿里知道“所当乘者势也,不可 失者时也”,所以我们满弓发力;因为我们心里还明白“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所以我们满载 前行。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团结一心,披荆斩棘,以坚韧奋斗成就新的更大奇迹。 15.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C.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摧枯拉的解放战争,一批 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 B.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一 批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 C.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一 批又一批先锋就义成仁,毁家纾难 D. 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到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一 批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满弓发力,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满载前行,因为我们深切体认“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原文与改后 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5. A 16. B 17. 改后更好。(1)将“满弓发力”“满载前行”置前,突出强调了在新时期团结一心、实干奋进的重要性, 且与前文衔接更加紧密。(2)“深深懂得”“深切体认”显得正式庄重,与本段表现的主题相符。而“打 心眼儿里”“心里明白”口语化较浓,从语言风格上与全文不一致。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团结的力量”,喻体是“铁”“钢”。 A. 比喻,本体是“白发”,喻体是“雪”。 B. 借代,用“一经”代指“科举考试”,“干戈”借代战争。 C. 对比,将“战士”的艰苦战斗与“将军”的安逸享乐进行对比。 D. 拟人,“徘徊”是人的动作,赋予了月亮。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A.结合上文语境“写满了波澜壮阔,闪耀着璀璨荣光”,选项语序不当,表达不合逻辑,“艰苦卓绝的是 二万五千里长征”,“彪炳史册”的是抗日战争,改为“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 征,从彪炳史册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的解放战争”,前者波澜壮阔,后者摧残荣光。A 错误。 C.“就义成仁,毁家纾难”与后文“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不对应,逻辑上应该先“毁 家纾难”,再“就义成仁”,符合递进关系。C 错误。 D.句子内部结构不一致,第一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形容词在名词之 前,第二分句“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形容词在名词之后。结构混乱,D 错误。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将改句和原句进行对比发现,原句是“因为……,所以……”,属于原因+结果;改句是“……,因为……”, 是结果+原因。改句将结果提前,起到了强调结果的作用。 “打心眼儿里知道” “心里还明白”口语色彩浓重,而原文文段书面语色彩更浓,用原句和整段文字的语 体风格不一致。 从前后文的衔接上看,前文“征途漫漫,团结是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强调的是团结与实干,改句把 结果“满弓发力”“满载前行”提前,和“团结、实干”衔接更加紧密。 故改句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①_____。 比如,我们读 杜甫的《蜀相》时,除了对作品中所写诸葛亮的功绩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 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②_____,写于不 同时期、地点的作品,③_____。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答案】 (1). ①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 ②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不变的 (3). ③表现 出的思想情感也不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 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 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后面说“除了对作品中所写诸葛亮的功绩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 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欣赏诗歌要知人论世,由此可以确定还要把握 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第二处,前面说“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诗情美时”,联系前后的语境,谈论的 是诗人的思想感情问题,后面“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说明诗人的情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填写“诗 人的思想情感不是不变的”。第三处,与前面说第二处说的是同一个问题,是总结,时间、地点变了,感情 也会变化,因此填写“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也不同”。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 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 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 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 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 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 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 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 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 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对于本题的材料,应该抓前后语境,这样即可解决问题。 19. 下面是一封拟发给某大学李华教授的邀请函,有五处不妥,请修改。要求:格式正确,语言简明得体, 表达准确。 邀请函 我校拟定于 5 月 20 日下午在校内举行一场考前心理辅导讲座,特请您为本届高三毕生作专题报告,望 您务必准时前来。如果您能来,就及时告知我们;如果有事不来,也麻烦您与我们电话联系。联系电话:(0553) -1234567。 此致 敬礼 和平中学校长办公室 2021 年 5 月 6 日 【答案】①(无邀请对象)示例:在正文上一行顶格写“尊敬的李(华)教授”; ②(无具体的时间)示例:在“5 月 20 日下午”后加具体时间,如“3:30”等; ③(无确切的地点)示例:在“校内”后加“报告厅”; ④(语言不得体)示例:删去“务必”; ⑤(表达不够简洁)示例:将“如果有事不来…电话联系”改为“届时能否前来,请告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本题属于应用文。邀请函的一般结构,主要是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要有称谓,具体时间、具 体地点,注意“邀请函”的用语。 ①邀请函无邀请对象,要加上称谓,在正文上一行顶格写“尊敬的李(华)教授”; ②无具体的时间,邀请函要写清楚具体的时间,在“5 月 20 日下午”后加具体时间,如“3:30”等; ③无确切的地点,邀请函要写清楚具体的地点,方便受邀人准确到达,在“校内”后加“报告厅”; ④“务必”用语过于强硬,应删去“务必”; ⑤句子“如果有事不来,也麻烦您与我们电话联系”表达不够简洁,将“如果有事不来,也麻烦您与我们 电话联系”改为“届时能否前来,请告知”。 四、写作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古罗马哲学家 塞涅卡的诗 材料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 材料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以为报,永以为好”——《诗经·卫风·木瓜》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 从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诗句“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 到鲁迅先生的一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从 2012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 体”概念,到如今全球共患难,同担当,无不彰显出人类本就是一个整体。“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谁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应发挥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力量,风雨共 患难,更好造福人类。 早在 2012 年,中共十八大便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但在这个高速发展又相互联系 的时代中,人类应该更早地意识到整个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在逐渐加强。曾经几次爆发的全球疫情或是金 融危机,都在一次次提醒着人们人类之间的联系。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天而降,令人猝不及防,“逆行者”们怀着舍生取义的心态,来到湖北,与 时间赛跑,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即使面临医疗防护物资缺乏、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但是他们 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支撑他们的正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强大的信念与毅力。 当然,除了在前线的战士们,我们坚守在家中,也为疫情的好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责任感的体现。 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这次疫情才会如此迅速地得以控制。 再反观那些自以为自己利益高高在上而忽略事物联系性的人,所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了吗?并没有。 例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终究是每个人自私的结果。倘若有一人调解矛盾,出言劝阻,车上的 15 人, 又怎会全部丧失生命?又例如本次的疫情,倘若的确是我国引起的,但这怎又是一个国家的灾难。中国是 一个关口,如果关口失守,每个国家都会面临同样甚至更严重的灾难,谁又能保证自己可以全身而退,没 有一片雪花无辜,没有谁是孤岛。 然而,总有许多人认识不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一点,亦或是没有完全接受。当新冠肺炎疫情在 中国爆发,美国以此为机千方百计压制中国;当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美国非但不出力遏制疫情,反而在 批判各国上乐此不疲;当试图将自己与国际社会拉开距离,独善其身时,病毒已悄然降临,美国不知不觉 中已成为受疫情危害的第一大国。在病疫这一人类的公敌面前,多数国家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诗经》中 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以为报,永以为好”,而美国却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战友。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 转,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对国际秩 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人类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世界需要这种责任感,这个课题很大,大到无所适从; 但它又很近,近到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特殊时期,我们都需要放下成见,心怀一种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共同面对这场灾难。 这将是我们毕生奋斗的目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 【审题】材料都是客观存在,可能有正有反,就像没有人是孤岛,这是从反面说,从正面说就是我们是一 个整体,就像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正面说就是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所以他们都是现象,我们总结提 炼观点不能脱离整体去看某一个材料。综合材料立意。命题要求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就必须三则 材料都体现。除非给你权限,允许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1.弄清材料内涵: 材料一:侧重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关系,我们是一个整体,强调人的社会性。 材料二:高山上终年都覆盖着皑皑白雪,这些雪,远看上去如同一个庞大而坚固的白雪帝国,坚不可摧, 然而积雪越厚,下面的雪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当这种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比 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的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足以引发一场大型雪崩。雪 崩时是一场壮观的灾难!压垮坚不可摧的白雪帝国的可能是某一片雪花的微弱重力,灾难面前,没有一片 雪花可以幸免,没有一片雪花堪称无辜。可是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材料可以从 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灾难的发生和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关系;二是强调在对抗灾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材料三: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 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 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 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 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作者当是一位青年男子。本材料借向对方传达爱慕之意的诗句,阐述 了一种相互信任、互惠互赠、相协相助,感恩报恩以实现长期和好的关系。 2.给材料归归类,从不同中求一致。 材料一、四从正面阐释,表达我们之间的关系;材料三从反面来表达,强调个体每一个自己;材料四则侧 重方法和意图。 三者都是强调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一定承担起自己的责 任和义务。少一些平庸之恶,多一些合作与担当。 3.结合当下思考。 明确写作的意图和目的,当下的问题就是思考的重心,议论文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分析现象来解决现实问 题。 【立意】对抗灾难,需要人人参与其中,不能置身事外;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我们每一个人构成了 社会这个整体;众志成城,互惠互赠;如果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一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少 一些平庸之恶,多一些合作与担当;不要再将自己当做那片无辜的雪花;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结构】开篇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我们应发挥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力量,风雨共患难,更好造福人类。 接着从正面论述,论述人类面对全球疫情和金融危机应当意识到应当患难与共,再用新冠肺炎的“逆行者” 作正面事例进行论证。然后从反面论述,写美国在疫情中的不当表现。最后呼应开头,再次点题——人类 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世界需要这种责任感,这个课题很大,大到无所适从;但它又很 近,近到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特殊时期,我们都需要放下成见,心怀一种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共同面对 这场灾难。 【素材】1. 12 年前,援助汶川地震的意大利救援队,意外参观了座方舱医院。汶川地震后第六天,成都双 流机场上空的阴云里,俯冲下来两架专机。机身尾翼上涂着意大利的国旗。第一架专机中,塞满总计 240 顶野战帐篷,总重 43 吨。这种野战帐篷规格大质量高,足以应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造价也高,一顶便达 4200 欧元。第二架专机中,除了 60 顶野战帐篷,还搭载了 5000 条毛毯,3.4 吨的医疗器械和 3.76 吨高能 饼干。为了防止帐篷不会安装,意大利还送来了五名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架飞机的帐篷,当天就送往了绵 阳和德阳,后来成为当地的临时学校,深受孩子们欢迎。第二架飞机的物资,被送往阿坝州。那些高能饼 干,成为许多村庄的急救粮。两架飞机的物资,全部是震后灾区最迫切需要的。事实上,地震当晚,意大 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就表示:意大利政府愿为救灾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在这一片社会之海中,每个人都是彼此的映射。我们的一生都是一次走过,尽管可能进度不同,但相似 的人依然是数不胜数的。“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每个人都在同流合污。”他人的不幸,很可能也是自己 的不幸;眼中他人的悲哀,很可能也是自己的悲哀。“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多少自然 地顺手扔下一块垃圾的人,曾因为居住环境脏乱而抱怨连天?多少违章停放车辆的人,曾因为被他人车辆 挡路而诅咒不断?多少理所当然地贪污受贿的人,曾因为这样的阴暗法则而义愤填膺?总有许多人一直试 图做孤岛,却总看得出他人是社会的影子、看不见自己也是社会的影子。 我们有时也会感觉自己是一座孤岛,但“与其诅咒海水,不如建造船舶”。与其玩世不恭,“放浪形骸之 外”,不如加强自己与这个社会的联系,在其中为自己留下些什么。李耳欲骑青牛西去,受关令挽留,最 终还是写下《道德经》留与后世,老子之名永垂青史;爱因斯坦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潜心研究,本可以 在自己的物理世界中终生徜徉,但他始终不忘心系天下,为促成和平社会不懈努力,“伟人”之名增添新 的含义。当一个人不去回避,真正接受他不是一座孤岛这一事实时,也正是他发光发热的开始。 3. 为什么总还有人认识不到,在人类社会这一海洋中,没有人是孤岛?我们接受了三人社会,组成了家庭; 接受了百人社会,组成了村庄;接受了千人社会,组成了公司;接受了万人社会,组成了城市;甚至接受 了数亿人的社会,组成了国家。难道就不能接受这个在后面前一个零——70 亿人类的社会?在其中取得, 在其中付出,这正是社会最简单的意义。而在百万年前人类共同的祖母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们的社 会将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 4. 早在 2012 年,中共十八大便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但在这个高速发展又相互联系 的时代中,人类应该更早地意识到整个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在逐渐加强。曾经几次爆发的全球疫情,或是 金融危机……都在一次次提醒着人们人类之间的联系。但人们却总是不加重视。“追求只属于自己的利益” 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思想仿佛已经深深地刻进了人们的灵魂之中。 但是其他事情真的和自己无关吗?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 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所有人都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许一时幸运,这点千丝万缕的联系埋没在 了纷杂的世界之中。但万一不幸呢?可能就威胁到个人的利益或者生命了。再者说,有时损失一点个体的 利益,去维护整体的利益,换来的可能是整体的稳定,从而每个个体都能得到良好的回报,甚至是对于某 个个体更大的回报,这样真的算是损失个人的利益吗?小到邻里之间的日常帮助,大到国家之间的相互支 援,都遵从了事物的相互联系,也都维护了个体的利益。 再反观那些自以为自己利益高高在上而忽略事物联系性的人,所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了吗?并没有。例 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终究是每个人自私的结果。倘若有一人调解矛盾,出言劝阻,车上的 15 人, 又怎会全部丧失生命?又例如本次的疫情,倘若的确是我国引起的,但这怎又是一个国家的灾难。大难临 头,如果仍然执迷不悟,那么谁都无法逃脱,中国是一个关口,如果关口失守,每个国家都会面临同样甚 至更严重的灾难,谁又能保证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但我们看到更多的,甚至我们因身在其中而无法看到的, 是身在恶中不知恶。《自由在高处》的作者熊培云所说:“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每个人都在同流合污。” 这是整个社会的黑暗,但隐藏在更深处的,是每个人对良知的背叛,是无知,是傲慢,亦或是更可怕的, 影响了个人的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文化。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