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丽外高中部 2020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 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 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 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 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 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 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 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 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 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 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 “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 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 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 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 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 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 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 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 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 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分析】这篇文章属于文化类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 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 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 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 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D 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 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 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 【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 法。 A 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 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 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 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A 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 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C 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 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 项“从 ‘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 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 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如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 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在衣服。) 屈 原 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 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 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徊徘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 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 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 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 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 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 我终竟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 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 原 是谁? 婵 娟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 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 原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婵 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 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屈 原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知道宋玉是怎样 吗? 婵 娟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屈 原 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 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婵 娟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屈 原 (沉默一会儿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屈 原 (两手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屈 原 啊,婵娟,你怎样?你怎样? 婵 娟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 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 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 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 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啊,我……我真高 兴!……真高兴! 屈 原 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 婵 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 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注】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1942 年 1 月 11 日) 4.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 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 “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其 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 “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 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5.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以进为退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 面形象呈现给读者。 B. 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 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C. 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 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 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 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6. 选文中两处画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7. 剧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6. 第一处写风和雷电止息,月光斜照,烘托了宁静恬淡的气氛,也反映出了屈原在与人交流之后,心境由 孤寂转为平静。第二处渲染了冷寂凄清的气氛,反衬出婵娟死后屈原悲怒难言的心情。 7. ①侧面交代。通过屈原对河伯的独白侧面表现出婵娟对屈原的尊敬和支持,塑造了一个尊敬师长、有正 义感的婵娟形象。②正面描写。婵娟正式出场后,通过对婵娟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她对屈原的 景仰、知恩图报和甘愿献身的精神。③对比衬托。将宋玉和婵娟进行鲜明对比,通过宋玉的“阴柔”和对屈原 的背叛衬托出婵娟刚强的气节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的能力。 C.“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错误,从“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 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可见,屈原即使是与“不高兴的人”交谈也能使心境平静,更加反映出他内心 的孤独。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错,体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特色。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主要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处“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屈原在和郑詹尹交谈时,内心充满愤怒和痛苦, “大风渐息,雷电亦止”的景象烘托出屈原内心的波澜慢慢平息,“月光复出”,柔和的月光就像屈原此 时的心情一样宁静; 第二处“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此时婵娟已经死去,屈原内心最后的温暖也已经消失,昏暗的 世界就像此时屈原的内心,那明亮的月光显得格外的凄凉,月光如水,寒冷刺骨,屈原愤怒、绝望。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通过屈原对河伯说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 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可以看出婵娟尊敬屈原; “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 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宋玉的阴柔突出了婵娟的刚强; “先生,我高兴得很。,……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先生,……那酒……有毒。…… 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 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 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 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 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中,通过婵娟的动作和语言向读者展示出一个知恩 图报,愿为屈原而献身的姑娘。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乙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 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 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 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夏四月辛巳,(晋)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9. 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C. 穆公访.诸蹇叔 访:问询 D. 公辞.焉 辞:告辞 10. 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夫晋,何厌之.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击沛公于坐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1. 下列各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 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B. 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晋侯的位次高于秦伯和郑伯。后代爵位 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纪传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 史散文著作。 D. 崤指崤山,是古代地名,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独到,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 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利用了对方的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 甲文中的秦伯就是乙文中的秦穆公。他不仅撤了军,还留下了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帮助郑国守卫都城。 虽然名为帮忙守卫郑国,实则是用这三个人来了解郑国的情况。 C. 乙文叙述了蹇叔谏阻、哭师、哭子和秦穆公拒谏、诅咒等情节,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 D. 秦穆公听信杞子谗言,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导致失败,这种结果早就在蹇叔的预料之中。晋国出兵在 崤打败秦兵也是烛之武预料的“又欲肆其西封”的表现,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 1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答案】8. A 9. D 10. A 11. C 12. D 13. (1)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 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远”形容词作名词,作“袭”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无乃……乎”是固定结构,中间不可 断开,排除 C。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辞:推辞,拒绝。句意: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意见。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都是连词,因为。 B.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代词,这样的事。 C.因:介词,凭借、依靠;副词,趁机。 D.焉:兼词,兼“于之”,从哪里;代词,那里、怎么。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纪传体历史著作”错,《左传》是编年体著作。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也是烛之武预料的‘又欲肆其西封’的表现”错,晋国出兵并非主动扩张土地的行为,是因为秦国攻 打郑国回来路过晋国时晋国伏击秦。“世仇”也不准确,两国相争,但并非世代的仇敌。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焉用,为什么;亡,使动,使……亡;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2)得分点: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判断句;是,这;焉,兼词,“于之”。 参考译文: 甲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 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 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 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 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 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 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 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 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 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 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 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乙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 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 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 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 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 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 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 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 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 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国在肴山把秦国军队打败,并且俘虏了三个指挥官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 丙而回去。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注:选自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折《长亭送别》,张生上京赶考,崔莺莺为之送别时的唱词。揾:wèn,揩 拭。 14. 这一曲词展示了崔莺莺的复杂独特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 15. 这支曲子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 【答案】14. 送别时对张生的不舍;对离别的愁闷(悲愁);对追求功名的不满(埋怨、气愤);离别后,对 张生无音信的担忧。 15. 整段曲词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语,直抒胸臆,鲜明生动。运用叠词,强化人物特征,突出人物感情, 使之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排比和反复,强调并加深了离愁别恨,而且在音韵上产生回环流转、一唱三叹的 效果。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可知,追求功名的不满(埋怨、气愤); 结合“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可知,送别时对张生的不舍; 结合“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 杀人也么哥”可知,对离别的愁闷(悲愁); 结合“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可知,对张生无音信的担忧。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由“熬熬煎煎”“有甚么心情”“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可知,运用口语,直抒胸臆;由“娇娇滴滴”“昏 昏沉沉”“重重叠叠”可知,运用运用叠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熬熬煎煎”“凄凄惶惶”运用 叠词,强化了人物的情感。 由“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 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这段文字运用排比,增强语 势,强化了人物的愁闷形象和心理;由“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可知,这里运用了 反复的手法强化了离愁别恨。排比和反复的运用,使诗歌产生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进。酒上妆面,花艳眉 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 英雄气概。可是像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答案】 (1). 为国以礼 (2). 其言不让 (3). 嘈嘈切切错杂弹 (4). 大珠小珠落玉盘 (5). 小 学而大遗 (6). 吾未见其明也 (7). 舳舻千里 (8). 旌旗蔽空 (9). 驾一叶之扁舟 (10). 举匏 樽以相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嘈嘈、舳舻、旌、蔽、匏樽、属。 四、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____。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 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 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____。我 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 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有豆角干,有西葫芦干,有茄子干等。人们喜欢吃炖菜,_____。将一大盆连汤带 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 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 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 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芸豆大楂子粥、高粱米 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答案】 (1). 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 (2). 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 (3). 冬天的菜尤其 适合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说“不讲究”,“菜品味重色黯”,接着应是此前提下结果类的内容;结合后面的“不需要 什么席面”,故此处应填“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 第二空,据开头的“由于”,可知此处应为前因后果的相关内容,结合“冬季漫长,寸草不生”“食用的, 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此处应填“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 第三空,空前话题是炖菜,后面结合“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可知说的是冬天的炖菜,故此处应 填“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人们喜雪爱雪,或许源于诗情画意的想象。有人说,雪是世界的化妆师, 因为“一下雪,北京就 变成了北平”。也有人说, 雪是上天写给人间的情诗。然而..,人们为雪而作的诗也数不胜数。[乙]有“已 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的含蓄隽永....,有“孤舟蓑笠翁,独的寒江雪”的苍茫寂寥,有“应是天仙狂醉, 乱把白云揉碎”这样大胆的想象,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动人的邀约,从“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到“今夜有更多的光/因为雪”,人们借雪传情,也借雪抒怀,成为文学作品的宠儿。[丙]当然,雪 也是中外给画作品中的常客,从《喜鹊》到《扶雪时睛图》《江天暴雪》,莫不让人浮想联翩....。从这一点上, 对雪的喜爱大抵..不分南北、中外、古今。 18.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然而 B. 含蓄隽永 C. 浮想联翩 D. 大抵 19.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18. A 19. B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使用词语的能力。 “然而”意思是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而文中“雪是上天写给人间的情诗”“人们为雪而作 的诗也数不胜数”并非转折关系,“然而”使用错误,可改成“其实”。 “含蓄隽永”意义深刻,准确婉转,常用来形容文章写的好;也作为一种诗歌特征,诗歌中不把意思明说 出来,而是隐藏在所写形象里的,就是含蓄;而情深意厚含而不露,又十分耐人回味,就是隽永。这里使 用正确。 “浮想联翩”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这里是说画让人产生许多想象, 使用正确。 “大抵”意思是大概、大致,符合语境。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乙是一组排比句,“从……到……”是后句的状语,所以应在排比句结束时加句号,也就是“邀约”后应 是句号。 故选 B。 20.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时,架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 异常、温度下降。②他迅速反应到发动机有重大问题。③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立即与指挥员报告。④收 到指令,他果断操纵飞机寻找场地,在确认飞机无法迫降后,才指示跳伞。⑤为了避开村庄,直到允许跳 伞的最后时刻之际,他才跳伞。⑥伞刚打开,人就着地了。⑦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 48 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 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⑧48 秒,生死关头见素质,更见精神! 序号 修改 【答案】 序号 修 改 ① “在”调至“参加”前。 ② “反应”改为“意识”。 ③ “与”改为“向”。 ⑤ 删除“之际”。 ⑦ “多次”调至“主动放弃”前。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病句综合修改的题目,注意病句的基本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①介词结构引导句子,造成主语残缺,②搭配不当,③介词误用,造成搭配不当,⑤成分赘 余,⑦语序不当。21. 某班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活动。下面是节目的顺序,请你为活动主持人拟写一则节目 串联词。第一个节目:《窦娥冤》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节目:《哈姆莱特》 【答案】《窦娥冤》感天动地,让人掬一把同情的眼泪,激发我们对贪官污吏、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情。接下 来让我们走向莎士比亚笔下的复仇王子哈姆莱特,体会在父被弑、母改嫁状况下的哈姆莱特的悲苦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拟写串联词要注重把握两个节目的特点,并且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节目的感受等。比如对《窦娥冤》 的故事可以从冤屈、痛恨的角度写,对《哈姆莱特》的故事可以从王子延宕的性格、复仇的故事等角度写。 五、写作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 ——(日本)宫崎骏 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中国)周国平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 作。 【答案】例文 做简单的富人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海子为了他的诗歌王国,抛别世俗的束缚,在走向 远方的路途上以梦为马,一往无前。 而我们,终究以何为追求?我,选择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简单的人是幸福的。他竭力去做一件简单的事,以使得精神世界富足。正如苏轼,当他放下外物的牵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拥有了一颗轻松豁达的心。喜爱拾荒的少年三毛是简单的,一截树枝,一个不完 美的琉璃球,构成了三毛缤纷的童年。她对幸福的追求如此简单,又如此终身不渝。当住进撒哈拉沙漠, 拾荒者依然在挖掘幸福。沙漠中不知何人丢弃的彩色地毯,半埋于黄沙的骆驼头骨……悉数被她收藏进家 中,与她共度浪漫的生活。 简单的人是富有的,因为他能看见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能尊重水滴石穿的努力,也能享受行到水穷 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能欣赏单调简单的生活,也能在微小的事物中发现幸福的意义。至此,我们才晓 得,原来富有不限于财产的多少,而是指精神的广阔。如此看来,追求简单,不正是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吗?不正是在追求幸福吗? 聪明人把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简单,并不意味着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而是指身无物质的束缚和羁绊,拥有着生命的单纯。就像庄 子,楚王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他宁愿选择曳尾涂中,正因为生活的简单,生命的单纯,他活成 了我们精神上的一轮明月。 陶渊明是简单的,尽管“结庐在人境”,却有不为物所累的境界,东篱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之上 的一抹云霞,便快意于心了。木心是简单的,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而片片页页的文字却彰显了他生命的 从容之态,别人的万丈深渊是他的鹏程万里。梭罗追求简单化的物质生活,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同时 把因物质生活简单化而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精神生活的丰富上。 他们的生活一样的简单,但谁能说他们不富有? 周国平先生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做一个生活简单,精神富有的人吧,勇敢地挣脱物质的牵绊,简单地生活,以一颗纯粹的心去拥抱精神的 丰盈和浪漫,这才是一种无量的幸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一、首先分析每则材料的内容。 1.第一则材料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话“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 大的意义”,不断地追求新鲜与刺激,并不会使一个人拥有得更多;单调与重复也未必可怕;真正的聪明 人,都能够从他自己的躺椅里欣赏整个世界的壮景。最小的事都有着不凡的意义,生活应当简单。 2.第二则材料,“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说明小时候要求简单,很容易感受到幸福。“长大后,简 单是件很幸福的事”说明长大后经历和思考变得复杂,要求太多,欲望太多,不容易感受到幸福。“人越 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向往富足是好的,但在通往富足的 路上,别忘了带上知足的心。我们都要知道,什么是知足常乐。 3.第三则材料“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从幸福的具体做法对幸福进行鉴定,生命的单纯和精 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 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 二、然后找到三则材料的连接点。 三则材料,实质上说的就是“简单与幸福”,这文题破解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 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便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 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学会宽容,生活就会幸福,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其实很简单。同时,幸福不是可以用你能得到多少财物、拥有多少名誉来衡量的,社会的和谐、家庭 的和睦、身体的健康才会让人感到真正幸福。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往往对幸福熟视无睹。幸福其 实是很简单,很平凡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 成长道路上的每个脚印里,要靠我们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这样,你才会发现,原来幸 福很简单。 【立意】1.生活因简单而幸福; 2.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3.知足常乐; 4.幸福来自我们内心,而不是外界; 5.拥抱近在咫尺的幸福; 6.控制欲望,追求幸福。 【素材】1.幸福是什么?我们迷失了,各种幸福指数把我们引向了痛苦,我们过于关注各项指标、各种数据, 却忽略了幸福本身的含义,所以,不知何去何从甚至在不经意间迷失了幸福。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 狼狈,认真思考不难发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过分地盲从跟风,用别人的指数衡量自己的幸福,丢掉了 幸福;第二,沉浸在追求物质的泥淖中忽略了幸福;第三,我们不停地寻找幸福,常常视而不见身边的拥 有。 2. 屠格涅夫说过:“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当我 们拥有了亲情的呵护、友情的陪伴,我们都会感到幸福和知足。当然,幸福美满的生活必须要付出汗水和 劳动,一个不懂知足、不知感恩,不愿付出、不肯劳动的人,最终将会一无所有。有时候,幸福其实就是 这么简单,而简单就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3. 巴尔德斯说,“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幸福就是怀有 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和珍惜现在的“你”。徐特立曾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为了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就是幸福,“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与其用泪水悔恨昨天,不如用汗 水拼搏今天”;“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别人给予的,幸福 就是心情舒畅,甜蜜快乐。其实幸福很简单、和亲人享受天伦之乐,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就是 最大的幸福。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