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考前冲刺最后专项系统指导:文言文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考前冲刺最后专项系统指导:文言文阅读

ID:702849

大小:49.2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考前冲刺最后专项系统指导:文言文阅读 一、 高考文言文选文 高考选文标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①“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 ②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 ③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④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⑤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倡导 并弘扬真 善美是永 恒的时代 主题,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及舆论形 式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2020 年全国卷:《宋史·苏轼传》 2020 年山东卷:《明史·左光斗传》 2020 年海南卷:《明史·海瑞传》 2021 八省联考:《汉书·霍光传》 二、题型及分值 从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Ⅱ卷(海南)以及八省联考试卷来看看,题型固定,3 客 2 主。 三个选择题:断句、文学文化常识、文意理解 翻译题:两个句子,10 分减为 8 分(【2020 年山东卷】 ) 新增主观题:对原文内容的简单理解(【2020 年山东卷】 ) 注意:对文言文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值:20 分。选择题 3x3:主观题,翻译 4x2;概括信息 3 分。 目标: 优等生,总目标 18 分及以上;选择题全对,翻译题 6 分以上,概括信息满分。 中等生,总目标 13 分及以上;选择题 6 分;翻译题 5 分以上;概括信息 2 分。 总体要求 1.读懂是“王道”。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 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两道题。第 12 题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那就是说 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 2.思路要清晰。文言文多为人物传记,传主从“生”写到“死”,中间是主体,往往记叙 传主生平中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事件。要把这些事件弄清楚。带着“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会这样”去思考。 3.难点处理。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一是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 二是借助上下文来推断;三是借助第 3 道选择题来助译。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 就不懂也没什么,说不定题目没考查呢!如果题目真的考查到,你还是不懂,那说明题目击中 了你的“硬伤”,认命,放过,不纠结。 4.考前查漏。如背传记类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高频词,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 特别是教材中的文化常识要梳理一下。高考的文化常识题不会“难怪偏”。突破常用实词和次常 用实词,多记一个是一个。 一、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需要考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 求考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 式,文言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目标:此题不丢分。 【高考真题回顾】 (2020 年全 国一卷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详解】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 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 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 “噤 ”断 到上 句, 排除 BC 项 ;“巡 铺内 侍每 摧辱 举子 ” 中 ,主 语是 “巡 铺内 侍” , 中间 不能 断开 ,更 不 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 D 项。 故选 A。 【分析 】本题考查 学生文言断句 的能力。给文言文 断句时,要注 意句 首发 语词 、句末 语气 词,要确 定 谓 语。一 般情 况 下,句 首发 语 词前 、句 末语 气 词后 要 停顿 ,并 列成 分 之间 也 要停 顿 ;分 析谓 语 ,谓 语如 果 是 形容 词,谓 语后 可 停顿 ;如 果是 动 词,宾 语后 可 以停 顿;同 时还 要 注意 结 构上 的 对称 ,省 略 、对 偶、反 复等 修辞; 尤其要 关注“曰”“ 乎 ”“于 ”“而 ”“之 ”“也 ”“矣 ”“ 焉”“耳 ”“ 则”这些 关键词 。 【认清命题考查形式】 四个选项,两处设置不同,考生可以找不同,用排除法快速答题。 关于“两处不同”的设置,命题人:“干脆直接点,简单的我标出来,把断句的难点摆出 来,玩就玩点深沉。设个陷进,来考考你?” 【例 :2021 八省 联考试 题(节 选自《 汉书 ·霍光 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 老察群 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 黄门 画者 画周公 负成王 朝诸侯 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 老察群 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 黄门 画者/画周 公负成 王朝诸 侯以赐 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 老/察群 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 黄 门画 者画周 公负成 王朝诸 侯以赐 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 老/察群 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 黄 门画 者/画周 公负成 王朝诸 侯以赐 光/ 考生面对这一题目,迅速先找不同,然后再排除。 ①“上 年老 察群 臣 ”,中 间断 不断 ? 思考 :上 指皇 上 ,“(年 )老 ”是 一个 动词 ,“ 察”又 是一 个动 词, 同一人 物的两 件事, 中间主 语承前 省,必 须断 。老套 路,小 儿科, 秒断! !排除 AB ② “ 乃 使 黄 门 画 者 画 周 公 负 成 王 朝 诸 侯 以 赐 光 ” , 中 间 断 不 断 ?思 考 : “ 黄 门 画 者 ” 是 人 , 让 这 一 人 物做 什么呢 ?后面 必须连 接上呀 ,不然 说话像 口吃 。排除 AD。 故选 D。 标点:“出入禁闼二十余年 ,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 ,可属 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译文:(霍光)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 , 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够担负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 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解题关键能力点】 (1)扣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 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注意“或”的出现,“或”:有“有的人” “有人”的意思,同样可以做主语。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 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例 :2021 深圳 二模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 难小/臣不 敢忘巾车之恩 /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 /令异妻子随异还 西/ B.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 西/ C.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 西/ D.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 小/臣不 敢忘巾车之恩 /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 /令异妻子随异还 西/ 【解析】从这句话的主语来看,是“臣”,且一“主”到底。背景是冯异对皇上所言。A 和 C 项中“难”与 “小”不能连接,“小”修饰“臣”,符合臣对皇上说话的语境。经常有“微臣”“小民”一说。 全句意思是:“臣现在希望陛下您不要忘记河北的困境,小臣不敢忘巾车蒙赦的恩德。”后来(我)屡次被 召见参加宴饮朝会,商定计策夺取蜀地,逗留十多天,命令冯异妻子儿女随冯异返回西部。 【解题关键能力点】 (2)扣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 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 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例:见上例 “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VS “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 【解析】动词“引见”不可分家,至于中间夹一个“宴”,是表明“见”的地点。动词 是断句的重要标志。一个主语,带多个谓语,主语承前省,动词间要断开。模式如下:主语 动(宾)①/动(宾)② /动(宾)③/…… 八省联考中的“上年老/察群臣”,就是这个断法。 【解题关键能力点】 (3)扣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写两人对话,文言文中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遇到 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凭对话断句的例子并不多,但 关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例:武汉市 2021 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B) B.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 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解题关键能力点】 (4)扣文言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 方。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的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 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 句变得很容易。常见的情况有: 需在其前面停顿的虚词 发语词(夫、惟、且、盖等) 连词(至若、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 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 需在其后面停顿的虚词 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 焉等) 在其前后都要停顿的虚词 感叹词(呜呼、嗟乎、噫等) 前后不能断开的虚词 于、为等 例【新高考湖北省名校 2021 届高三 4 月联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C) C.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 遂还镇 D.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 遂还镇 【解析】这一断句中有两个虚词:“以”和“而”。“以”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 译为“来”。有人劝王恭趁入朝时来用武力诛杀王国宝。中间不可断开。“而”表示转折, 另起一事,表一意,断开。且“国宝”在上文中提及,指一人名。 (当时,王国宝的堂弟王绪劝他,趁王恭入朝拜见宰相王时,埋下伏兵把王恭杀掉,王 国宝不同意。王恭每次说到国政,就声色俱厉。司马道子知道与王恭之间不能调和,便采用 王绪的计策。)于是开始埋下国难的祸根。有人劝王恭趁入朝时用武力诛杀王国宝,可是庾 楷与王国宝勾结,兵马强盛,王恭担心庾楷作对,不敢先发制人,就回到镇所了。 【解题关键能力点】 (5)扣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 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文言文常见的结构有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 乎”“其……乎”“安……哉”“何……为”)、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 为”)。 例略。 【解题关键能力点】 (6)扣句式对称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 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例: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二、文化常识 答题技巧: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将四个选 项逐一浏览,先根据自己的积累排除绝对正确的选项。在剩余的选项中仔细斟酌,看清楚该常 识涉及的范围、时间等。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例 1(2020 全国一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解析】“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 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例 2(2020 全国二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解析】“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例 3(2020 全国新高考一卷山东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解析】题目较简单。丞相不能称作殿下,这是常识。 例 4(2020 全国新高考二卷海南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解析】题目较简单。乡试的考生来自和州府,后续的殿试考生才来自全国各地。 例 5(2021 八省联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解析】休沐,出现在文中“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休沐”的字面意思 是休息、沐浴,实际上就是古代政府官员的休息日。休沐是正常休假,无需请假。 三、文意推断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 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 要是顺序 的颠倒 、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 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只要 读懂文章,些题难度不高。做题时要比对原文,错误点往往很小,一定要心细。 一句话:难度是不高,“视力”要够好! 一个理:同是选择题,同是对文意的理解,与现代文Ⅰ相比,文文言文的这道选择题容易 得多,所以要珍惜,再难难不过现代文阅读,一定要拿下。 例 1(2020 全国一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 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比对原文】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 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 众。 【细心找陷阱】时态表述不准确。错误点:“同时”。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 上供米是面对当年灾情的措。苏轼第二年才推出了“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的后续举措。“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并不是苏轼任职杭州遭遇早灾病疫当 年的举措。这道题设置的陷阱非常隐秘。、 例 2(武汉市 2021 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云聪慧敏捷,善于抓住机遇。他登山时能准确流畅地读出石刻文字而深受竟陵王器 重,其他官员虽连夜研读了《史记》,但仍然不认识石刻上的文字。 【比对原文】后克日登秦望山,乃命云行。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 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皆大篆,人多不识,乃夜取《史记》读之令上口。明日登山, 子良令宾僚读之,皆茫然不识。末问云,云曰:“下官尝读《史记》,见此刻石文。”乃进 读之如流。子良大悦,因以为上宾,深相亲任。 译文:后来竟陵王约定日期登秦望山,命范云随行。范云因为山上有秦始皇刻石,石刻 上的文字三句一个韵,人们多按两句一韵读,因而读不出韵脚,加上文字都是大篆,人们大 多不认识,范云于是连夜取出《史记》反复诵读,直至朗朗上口。第二天登山,萧子良让宾 客幕僚读石刻,(这些人)都很茫然,不认识石刻上的文字。最后问范云,范云说:“下官 曾经读《史记》,见到过这些石刻文。”就走上前很流畅地朗读石刻。萧子良非常高兴,于 是把范云当作上宾,对范云非常亲近信任。 【细心找陷阱】人物对象表述错误。错误点:其他官员虽连夜研读。连夜研读《史记》的是 传主范云。 诸如此类的细节性错误点,还有很多种设置方式,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四、文言翻译 【总体答题方法】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 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 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 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答题思路】 ①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贴身翻译,字字落实。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 汉语的解释。翻译重字个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 节词; ②忠实于原文,万不可随意发挥,添油加蘸。 ③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做无用功。试着将句子中的所有名词全部照搬下来,然 后翻译动词及介词; ④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⑤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⑥直译不通,再意译。 【真题感悟与评分细则】 例 【2021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异间出得分点①行得分点②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得分点③荐异。 (2)异久在外,人有章得分点①言异专制关中得分点②,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得分点③。 13.(1)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当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随光武刘秀,借机 推荐冯异。(“间出”1 分,“行”1 分,“因”1 分,句意 1 分) (2)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冯异长期 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章”1 分,“专制关中”1 分, “归心”1 分,句意 1 分) 【解析】深圳二模的这道理文言翻译题很具有代表性。考查点较多,有重点文言实词(“间”“行” “执”“从兄”“章”“专制”“至”“归心”),有常见文言虚词“因”,有特殊句式 “为… 所…”,有词类活动(“章”:上奏章),有省略和介宾短语后置现象(“专制关中”实际上是“专 制于关中”,可译为“在关中独断专行”等。翻译时要调整好语序,并补充出介词。) 下面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来自阅卷现场的评分细则。 【13(1)评分细则】 ①间出:译为“偷偷出去”“暗中出去”“闲暇时”“闲出”“私行” “乘空隙私行”“微行”“秘密出去”“暗地里出去”都可以得分;译为“在其间”“期间”“偶 尔”“有时”等不得分。 ②为……所:应翻译为“被”,该句应译为被动句。 ③因:标准严格,译为“趁机”“趁此机会”“借机”都可以,其他如“于是”“因此”等不 得分。 ④句意:“执”不可译为“掌管、占据”。第二个分句,“从兄”不是“跟随兄弟”“顺从兄 长”,而是“堂兄/兄弟/从兄/兄长”。总之,这两句大多数学生都能翻译准确,但如有一处有明显 错误,就扣掉句意分。 (2)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章”1 分, “专制关中”1 分,“归心”1 分,句意 1 分) 【13(1)评分细则】 ①章:此处“章”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上奏章”“上书”“上 奏”“上表”“上疏”等,译为“写文章”“用文章”“写书”“构陷”“污蔑”“进谗言”等不 得分。 ②专制关中:“专制关中”有省略和介宾短语后置现象,实际上是“专制于关中”,可译为“在 关中独断专行”等。翻译时要调整好语序,并补充出介词。译为“在(于)关中专权(专政、专制、 独裁、独揽大权、推行专制)”都可以得分。 ③归心:翻译为“归顺”“归附”都可以得分,但译为“信任”“归顺的意愿/想法”“安心” 则不给分,不翻译直接写“归心”则不给分。 ④句意:重点关注“威权至重”一句,句意通顺即可,如“威严权势很大”“威严和权力很高” 等都可以。“威权”译为“权威”或不译不给分;“重”译为“严重”不给分。 感受上面真题,高考文言翻译提醒以下—— 四点意识: ①要有重得分点意识。原则上一句话可以设置得分点的地方有很多,所以再简单的地方也 不能轻视,再难的地方也不可放过。重点: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翻译要慎下笔,力求精准; 省略的地方要补出;特殊句式要对应做出准确的翻译;句子的顺序该调整的要调整,如介宾结 构作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如果有通假字,那一定是一个得分点。 ②要有重语境意识。语境意识是一种敏感,是一种阅读素养。文言翻译的句子,多有一些 难度,但要记住,“字不离句,句不离段”。一个字的意思是得服从于一句话的表达需要的; 一句话的意思,又脱离不了一段话的语言环境。字,从一句话的前后文推断;句,从一句话的上 下文推断,永远错不了。 ③要有重规范意识。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 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译完后的一句话,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范要求,不能是 病句。 ④要 有重细节意 识。 书写要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 词语 表达 要精 准,不能随意。要有修 改意识,译完后,想一想,这句话念得通不,合不合语境文意。要有腹稿意识,不要轻易下笔。 五、概括信息(重点) 总体思路:简答题要认真读懂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的区间,分点作答,尽量 意译,实在没有把握,可以摘抄原文的词句作答。 【高考真题回顾】 【2020 年山东卷】左光斗,字遗直 ,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 豪恶吏,获假印七 十余 ,假官一百 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 也。”阉人刘朝称东宫 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 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 ,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 大中 次将 及涟光 斗光 斗愤甚 草奏 劾忠贤 及魏 广微三 十二 斩罪拟 十一 月二日 上之 先遣妻 子南 还 忠贤 诇知 , 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 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 ,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 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 ,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 ,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 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 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 斗既 死 ,赃 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 ,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 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 , 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4.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答案】14.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 被害。 【解析】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分两问。然后,阅读翻译原文,勾画关键语句。结合语段“容 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 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分析,可知孙奇逢等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结合语句 “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分析可 知,救助结果。最后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解题方法指导】 一、审题干,看要求,找到对应区域 文言阅读主观题,题目会就文中的某一个情节内容,或某一个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或 某一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概括。明确题要求后,要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区域,细读文本内 容,然后进行概括。 【例析】 【2020~2021 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 (原文)……乾道四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 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14.辛弃疾认为导致百姓为盗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原因:贪官污吏对老百姓的压迫盘剥(1 分)建议:①告诫各级官员要善待安抚百姓, 不能一味靠军队对付老百姓;(1 分)②各级官员要切实履职尽责,严惩贪赃违法者,不能文过饰 非。(1 分)(意思答对即可) 分析:这道题目很典型。主观概括题目经常通过传主的语言,来确定人物的思想主张、行事风 格。 (译文)乾道四年,盗贼接二连三在湖湘境内作乱,被辛弃疾全部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百 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官污吏迫使他们为盗。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重视消弭盗贼的 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要告诚州县,以惠民安抚平民百姓为本,(官吏中)有违法 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检举查办小官吏来应付成例,而自己想办法为掩饰过失找借口。” 皇上下诏嘉奖他。 二、扣文本,细思量,读懂原文是王道 文言阅读的主观题,只要懂得文意,回答起来不算难。但问题就在这里,不少考生读不懂文章, 在形成答案时一脸茫然。说一千,道一万,读不懂原文也白搭。“读懂”是王道。也许这也正是这 道理题的初衷,重点考查是否“读懂”。简单的文言段落还好对付,遇到难一点的阅读障碍时,要 注意勾连前后文的情节内容加以推断分析。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 人物的表现上揣测,从选择题对文意进行理解,多方面来找到正确的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 篇,脑子转不过弯来。 【例析】 【山东省青岛市 2020 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 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 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盖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 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盖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 抚自此始。 14.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 ②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③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 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分析:这道题难度极高。要弄清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就得读懂前文所发生的事情。 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故事内容: (1)洪熙元年正月,熊盖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2)起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左通政赵居代任夏原吉官职,兼督农务。赵居在任不体恤民情,” 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向皇上谎报丰收,皇上知道赵居说的是谎言。 (3)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赵居死后,左通政岳福接任,而这个岳福也不是 个好官,“庸懦不事事”,平庸懦弱,不务政事。) (4)仁宗监国时,尝命盖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这是仁宗任命熊盖的理由之一) (5)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布政使周干回到朝廷,说 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5)宣宗召福还,擢盖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岳福不中用,就召回,提拔传主为熊盖大理寺卿。代替回朝的布政使周干,与参政叶春一起 同往南畿浙江巡抚。) 这里的人物复杂,内容众多,涉及到许多文言实词障碍,如“岁以丰稔闻”“诬罔”“庸懦不事事” “有司多不得人”“福不任职”。考生如果不能弄清这些文意,自然就会在形成答案时犯难。 三、细梳理,抓关键,注意条分缕析 主观题分值这 3 分,得分点多为两至三个。作答时要有踩准得分点的意识,用小序号①②③标 明。然后依据文段内容,对照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条分缕析,概括出两到三点内容。 【例析】 【江苏省淮安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 (原文)……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 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 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 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 [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14.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做 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 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②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③在志向高远、善于反省的 基础上,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这样就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 分析:找到原文,逐条概括。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 这就是说,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 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这是说 舍弃利欲。这是第一层意思。 “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这就是说,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这是第二层意 思。 “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这一句子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在“专义”“日勉”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强调的是“笃 行”,在志向高远、善于反省的基础上,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这道题目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是要善于分层,弄清作者讲的几个意思;二是 要扣住词语,找到得分点的核心内容,如“专义”“深思是身”“日勉”“笃行”。 (参考译文)人们所通晓的事理,是由他学习的内容所决定的,而学习的内容又是由他的志向 决定的。如果志向在于道义,那么他的学习内容就合乎道义,他的学习内容合乎道义,他就明白道 义。如果他的志向在于利欲,那么他的学习就一定在利欲上,他的学习在利欲上,他就只明白利欲。 所以说求学的人的志向,是不能不分辨的。如果切实能深深地反思自身,那么就不可以让自己同小 人同流合污。那些追求利欲的行为,实在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真是悲伤啊!一心一意地追求道义, 并且每天勉励自己,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自己的志向。 做到了这样再走进科场,他的文章一定能写出平日所学,抒发心中所想,而不会违背圣人之道。做 到了这样再进入仕途,他就一定能够胜任他的职责,勤于政务,心系国家,关心百姓,而忽略个人 的得失,这样的人不能不称为君子吧! 四、依原文,得观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文言主观题与文言翻译虽都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但不同的是,文言翻译一定要忠于原文,贴 近原文逐安逐句译出;文言主观题在文言翻译的基础上,既要忠于原文但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 是简单的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同是对文意理解,文言主观题考查层次高于 文言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引用原文,但不能简单翻译。 【例析】 【2021 届广东省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卷(二)】 (原文)……帝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 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渠一败便沮成计乎?” 14、朝廷讨伐蔡州叛军不利,群臣请求停止用兵,裴度主战,皇帝支持裴度是什么原因?(3 分) 答案:胜败是兵家常事,自古用兵没有常得胜的;(2 分)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中止原来的 计划。(1 分)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准确理解文中“帝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 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渠一 败便沮成计乎?’”的内容是回答此题的关键。 译文:皇帝说:“一胜一负,是兵家常事。如果用兵常常得胜,那么古人为什么害怕用兵呢? 而几朝圣王也不至于把这些贼人留给我了。今天只议论将帅的勇怯、兵势的强弱、处置是否得当, 哪能因一次失败就中止原定的计划呢?” 考生要在理解皇帝所说的话的意思基础上再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把握皇帝说话内容的精神实 质:胜败是兵家常事,不能因一次失败就改变原来的计划。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