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高考作文得分与思维品质的关系
毋庸讳言,高考作文评分的科学性还是一个需要关注、研究和建设的问题,除了评卷
人员的不同喜好和取向等主观原因、评卷时间不足和身心疲乏等客观原因,目前的作文评
分并不能完全真实地衡量考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完全准确地体现其语文学科素养。
从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如下图)来看,目前的评分是按照一个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表
达”)要素提出评判标准、进行等级设定的。
虽然该标准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比如“特征”项和“内容”项、“表达”项的关
系需要更直观地体现出来,比如等次和项目需要更明确地区分开来,比如发展等级的等次
区分需要在评卷中真正落实等(笔者的优化构想如下表所示),但是如果评卷场上能够真
正按照该评分标准去实施,评判的科学性也相对能够得到保障。
事实上,评卷上的情况是:“内容”要素的一个子项“符合题意”占去半壁江山,至
少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否“符合题意”几乎成为“基础等级”的唯一要求。“符合题
意”的作文,基本可以在 36 分以上赋分,无论语言多么滞涩、结构多么混乱;不“符合题
意”的作文,得分基本在 36 分以下,无论语言多么流畅、结构多么严谨。
从作文形式要素(“表达”项)的“语言”子项来看,“语言流畅”“语言通顺”的
要求都应该是以“语言准确”为基础的,但在评卷实施的过程中,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
扣分细则(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字”“词”“词
组”“句子”“句群”是语言的五级单位,扣分细则对“字”的准确书写提出了要求,但
是对于词语运用和句子表达的准确,没有明确的赋分要求;“流畅”和“通顺”针对的是
“句群”表达和篇章行文,在实际的评卷过程中很难真正落实。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科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
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高考作文评卷难以引导教学,从而真正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实
现和效能提升。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多以宏大主题作为命题选择,以凸显“立德树
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宏大主题的作文审题立意难度降低,命题者
以材料的复杂性和情境任务的加入来保证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高考作文“内容”要素的重要子项“符合题意”就表现在与材料的关
联上,而是否完成了情境中的任务成为评卷和赋分的重要维度。后者在评卷场上的重要性
凸显,以至于笔者亲耳听到老师对学生发牢骚说:同学们,哪里有什么语文素养不素养的,
只要完成了情境任务,你的作文就在 50 分以上。
完成情境中的任务其实难度不大,只要在原有的论证说理的基础上强化情境意识(而
这,也是学生在阅读理解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的意识),然后按照符
合应用类语体特征的要求加入称谓、问候语、共勉语、落款等一些交际性表达所需要的互
动性语言即可。(但因为评卷场的实际情况,“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成为老师作文
备考指导的重要选择。)
高度作文的难度表现在哪儿呢?表现在审题立意后的谋篇布局和行文表达与材料的关
联上,这是判定学生思维水平高下和表达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也成了是否“符合题意”
的重要体现和评卷赋分的重要指标。而这,是目前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没有体现的。
高考作文得分与思维品质的关系于是浮出水面,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考场议论文的中
心论点要么由考题直接给出,要么在材料解读中没有难度地得出,而分论点就包藏在复杂
的作文材料中。在作文材料的读解中,我们通过结构化思维(分层分类与概括)和关联性
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运用,形成行文中的分论点。
以 2021 年 1 月 23 日八省适应性高考作文题为例: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1950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
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
家卫国,先后有 290 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 万 7 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
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 30 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
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 3700 多架战斗机。两年零 9 个月艰
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
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
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的中心论点显然就是征文的主题:“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材料是一段对抗美
援朝这一历史事件和相关精神的简述,论点与材料的关系体现在“铭记历史”这一主题上,
告诉我们要铭记的是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而“迎接挑战”与现实关联,引导我们对考生
关心时政大事和家国发展,当然,对于不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考生来说,“迎接挑
战”的主题要求也可以从“铭记历史”中推导出来。
有现实关怀和家国情怀的考生,一开篇可以写当前的中美关系,再述(概述、引述或
转述)材料和亮观点(主题)。没有现实关怀和家国情怀的考生,直接述材料和亮观点即
可。
难点在哪里?在分论点的提出上。分论点在哪里?在材料中。我们需要在尽可能缜密
的思维活动中对材料进行分层(分类)与概括、分析与综合。
1950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
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
分层:以上为第一层;(为什么不能把第一句“1950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作为第一层,因为这一句可以作为任何材料的背景,而不仅仅是抗美援朝战争——可见,
分层时需要有全局观。)
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源起;
分析:中国人民热爱家国,不畏强敌。
先后有 290 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 万 7 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 30 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
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 3700 多架战斗机。
分层:第二层;
概括:战争的情况(还可以为前线和后方)。
分析: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迎战强敌——前线不怕牺牲,后方万众一心)
两年零 9 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分层:第三层
概括: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分析:中国人民勇夺胜利——大国形象和大国责任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分层:第四层
概括:战争的意义
分析:中国人民传续精神
如果说分析重在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到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走向和结
果、产生的影响和对策等,综合则重在在各个层次之际建立关联。本则材料的关联点不用
我们建立和总结,材料中直接告诉我们——“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2010 年 10 月 25 日,习近平主席在纪
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6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
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
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
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
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
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但注意,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政,但并不是考时政,也就是说,你
不需要记背这一内容,而是要从材料中解读出这些内容来。
另外,高考作文也不是考历史,不需要你记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多次战役。
通过上述思维活动,“抗美援朝精神”及其内涵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接下来,我们把主题和材料的关系建立起来:
最后,说说思维活动及其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作文得分的具体
关系,目前因为更为科学的标准没有建立起来,只能做一个大致评估:在主题统
摄之下,基于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建构起分论点进行论证的作文,得分在 48-54
之间;能够结合“迎接挑战”的现实情境阐明“铭记历史”的意义,再基于对材
料的概括和分析建构起分论点展开论证,得分一定在 54-60 分之间。
思维品质很重要,是考场作文提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