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中学高 2021 届 5 月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命题审题:綦江中学高三语文组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经史子集原为图书分类,虽然也具有稀薄的学科分类意味,
但毕竟和现代学科分类有巨大距离。所以,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无论大小,皆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取自
西方,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五四”前后,我们开始了对欧美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照
搬过苏联的学科分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再次全盘照搬西方的学科,大规模地从西方移植了社会科学,
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等。这种移植导致中国传统学术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学术革命,填
补了现代学术空白,没有这一引进就没有现代学术,其意义不容低估,但“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如影随
形,相伴而来。经过上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努力,从欧美移植过来的这些学科本身尽管都是在中国语
境下由中国人自己在研究,但是这些学科浓厚的西方气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点几乎表现在所有哲
学社会科学学科上。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通过这些具有浓厚西方气质的学科,究竟是想为欧美造就人才,还是为我们
自己造就人才?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初,就有人尖锐指出过:“中国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中国的政治、经
济、社会,以及他们的历史是值得研究的,必须研究的,而且是可以研究的……他们看见英美各国的大学
有些什么社会科学的课程,也就照样设立这些课程……我们的大学不是在这里为中国造人材,反在这里为
英美法造人材。”尽管当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就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发起过“学术中国化”运动,
但将近一百年过去了,这一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正是鉴于这一教训,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过程终于正式开启。在此背景下,当下的中国文
科各领域都面临着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转型的挑战或任务。在笔者看来,所谓新文
科与旧文科之间的差异,当然应是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和西方化学科体系之间的差异。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科学为核心内容,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和中国数据的文科,当然就是所
谓的“新文科”。
(摘编自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材料二:
光明智库: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您认为,
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新文科承担着哪些使命?
林文勋(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社会科学始终
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致力于揭示现实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规律,为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和方
法论基础,因而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变革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今时代,在深化文明交流互
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只有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通过发展跨文化交流,
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因此,新文科建设要不断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队伍。当前,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新文科应该不断推进跨国研究、合作
与交流,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蓄积青春力量。在发展过程中,新文科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追踪学科前沿,不断加强资政建言、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度与美誉
度。新文科还要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文化育人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王博(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从学科建设的
角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新文科建设在坚定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秉持天下
情怀,更自觉地把中国所处的世界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强化区域国别研究,形成对于世界各个国家和不
同文明的客观认知。
近年来,北京大学通过南南学院和燕京学堂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既提供了让不同文明背景的人
共处合作的空间,也为未来世界提供了彼此联系的纽带。这提示我们,要让广大青年学子知中国、懂世界,
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摘编自《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之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皆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取自西方。
B. 若没有三次对国外学科的移植,中国传统学术不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现代学术也就不会产生。
C. 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过程,需要当下中国文科各领域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学科体系转
型发展。
D. 人文社会科学致力于用理论和方法论揭示现实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规律,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说近百年前的“学术中国化”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文社会学科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但是当时的
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认识。
B. 当下的中国文科各领域仍未脱离西方学科体系,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核心内容,建立中国特色的
学科体系是新文科的建设任务。
C. 中国未来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对新文科提出了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要求。
D. 新文科建设实现了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队
伍。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新文科要求的一项是( )
A. “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将城市规划等优势学科与管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有机融合,其研究成果
促进了苏州名城保护相关法规的出台。
B. 大数据、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浪潮,正极大地改变着学习和教育方式,应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
为新文科建设提供高效便利的工具。
C. 培养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不仅要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思想、
中国制度,还要发出中国学派的声音。
D.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依托本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深厚历史积淀和雄厚师资力量,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
目,以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才。
4. 结合材料一谈谈,作者是如何论述“新文科”这一概念的?
5. 材料二两位受访者在哪些方面看法一致?
【答案】1. D 2. D 3. B
4. ①作者首先指出,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取自于西方的历史事实;②然后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
即其浓厚的西方气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才培养的方向模糊不清;③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指出新旧
文科之间的差异,从而明确了“新文科”概念的内涵。
5. ①两位受访者均提出新文科建设要注重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青年学
子;②新文科建设要拥有天下情怀,推进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文明的研究;③新文科要发挥自身在中国文化
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用理论和方法论揭示现实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规律”错,据原文“致力于揭示现实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规
律,为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可知。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
D.“实现了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队伍”混淆未
然与必然。原文“新文科建设要不断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能力的人才队伍”可见,只是对未来的展望,而非已经“实现了”“培养出”。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选项是强调新文科建设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属于材料论述的新文科要求的内容。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 “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无论大小,皆是从无到
有一点点取自西方”,作者指出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取自于西方的历史事实;
二、三段,“‘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如影随形,相伴而来”“我们通过这些具有浓厚西方气质的学科,
究竟是想为欧美造就人才,还是为我们自己造就人才……我们的大学不是在这里为中国造人材,反在这里
为英美法造人材”,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即其浓厚的西方气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才培养
的方向模糊不清;
最后一段,针对上述问题,指出“新文科与旧文科之间的差异,当然应是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和西方化学科
体系之间的差异。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核心内容,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
国材料和中国数据的文科,当然就是所谓的‘新文科’”,表明新旧文科之间的差异,从而明确了“新文
科”概念的内涵。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新文科建设要不断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队
伍”“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新文科建设在坚定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拓展
国际视野……让广大青年学子知中国、懂世界,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等内容可知,
两位受访者均提出新文科建设要注重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青年学子;
由“人文社会科学始终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致力于揭示现实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规律,为解决人类社会的
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拓展国际视野,秉持天下情怀”等内容可知,新文科建设要拥有天下
情怀,推进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文明的研究;
由“新文科还要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携手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要求新文科建设在坚定中国文化主体性……强化区域国别研究,形成对于世界各个国家和不同
文明的客观认知”等内容可知,新文科要发挥自身在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中国文化的主
体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炭河(节选)
河雾慢慢散去,几只大鸟在河面缭绕,一会儿腾起,一会儿又从水面掠过,那该是灰鹤吧。不远处,
几只鸟呆头呆脑地站在河边,歪着长脖子,像睡着了一样,忽然又把头伸进河水,闪电一样快,然后,伸
长了脖子,把什么东西吞下去。河沿子人把这种鸟叫老等。老等是个阴谋家,潜伏在水边,站在一个地方
不动,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上午,哪怕泥淤了腿,也纹丝不动,等河里有鱼游过,伸长脖子,把尖尖的喙像
飞标一样,投进水里,鱼就被插上来。臭蛋师傅讲过,老等也叫老颧,学名鹳雀,课本里就有一篇《登鹳
雀楼》的课文。铁锁想着鹳雀就笑了。他想,爹、妈还有自个儿,可不就是鹳雀,河里的炭就是鱼。鹳雀
是天天等,爹是等了两年才等到一次炭河。
师傅心急火燎跑过来。朝爹喊:这个财旺,敢叫娃站到水里。
爹说:臭蛋,你到底是来捞炭,还是当娃娃头?
师傅浑身是泥,连脸上也是,被太阳晒干了,一说话脸上的泥皮就往下掉。铁锁从没有见过师傅这种
滑稽样子。师傅却很郑重,对爹说:你也不能让铁锁再下河。
爹说:这黄河野滩,天王老子都不管,你倒家家都管,我说你就别操这心了,谁不心疼自家娃。
妈说:臭蛋,别跑了,先吃油厚旋,还热着呢。
师傅一乐,嘿嘿笑,说:有油厚旋吃啊,我去找几颗野蒜。说话间就钻进芦苇丛。一会儿出来,手里
就有了一把绿生生的野蒜苗。
爹大笑,说:到底是当师傅的,吃得讲究。
师傅说:我是沾八爷的便宜。
爹说:看你说的,咱都是沾河的便宜哩,不捞炭,谁舍得吃油厚旋。
太阳挂在头顶,铁锁朝天上望去,白花花的晃眼。河水涌动,也白花花晃眼。怎么就没有一点风,湿
热湿热,太阳晒得人都要蜕层皮。滩上的炭已有一大堆,铁锁想,就是和师傅两家,恐怕三年都烧不完。
爹从水里上来,放下铁筛,说:不捞了,不捞了。
铁锁说:怎么不捞了,水里不是还有吗?
爹说:你当捞炭就光是个捞,还要往回拉,拉不到家里,这炭早晚还是河里的。
才一小会儿,车辙就浸出了水。爹说:不敢多歇,再歇车脚子就陷进去了,走,使劲。走到岔河时,
铁锁看见师傅的平车架子还放在滩上,孤零零的,怎么看都不像平车了,那师傅呢,还在水边来回跑吗?
终于把一车炭送到河边崖下,爹累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才一趟,铁锁就觉得在河滩上拉炭比捞炭累
多了,浑身都快散了。又拉一趟,妈说:娃骨头嫩,就让他在崖边歇着。
爹说:锁,知道捞炭是怎么回事了吧。
爹和妈又下了滩。六一爹妈也开始把炭往上转,却不见六一。铁锁问六一呢?六一妈说:在芦苇里捉
蚂蚱找鸟窝呢。六一爹说:就你惯着娃,看人家铁锁,多懂事。铁锁被人一夸,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就
不想再坐在崖根让人看见。
河滩上,几个拉着平车的人过了岔河,不等车停稳,爹就喊起来:你看,大水要下来啦!
铁锁朝沟槽里望去,一股水在悄悄流,水头泛起白沫,像无数条狂奔的蛇,摇头晃脑,迅疾恣意。爹
忽然受了惊一样,朝后面喊:大水来了,快上岸啊!后面的人也跟着喊:大水来了,上岸啊!一声接一声,
喊声就传到了夹滩上,也被河风吹落到水面上。那边捞炭的人撒脚往回跑,一个个惊得屁滚尿流。
铁锁觉得一股凉气逼来,笼罩了全身,爹当过十几年艄公,也沉不住气了,手忙脚乱。总算上岸了。
爹又下到滩里,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都上岸了。所有的人都瘫坐在地上,朝河里望,转眼
间,本来空旷的河滩一片汪洋,河水像疯了,涌动着狂躁的浪。
妈说:可惜还有那么多炭没拉上来。
爹说:没拉上来的就不是咱的。
六一妈忽然瘫倒在地,大哭:六一,六一还在夹滩!
六一爹急了,一下子扑到河里。
爹大喊:七叔,你不会水,去找死啊。
马上也跟着下到水里,将六一爹死死抱住,喊:这阵势,就是会水的也不敢去。
六一爹坐在水里,哇哇哭。
河水更大了,那面的夹滩在一点点缩小,被雾霭笼罩,一片苍茫。一群水鸟围着夹滩盘旋,突然又腾
向高空。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芦苇丛中钻出来,站在白白亮亮的水边,呆头呆脑地朝四面望,好像还不知道
涨大水了,夹滩眼看就要被淹没。
爹说:这下好了,六一有救了。
妈说:臭蛋也不会水。
爹说:不要紧,臭蛋有办法。
铁锁攀上了崖,站在柿树下,朝河里喊:师傅!
师傅拉着六一朝这边跑,很快就被岔河挡住,岔河水也涨了,奇怪,师傅好像并不慌,一手拉着六一,
站在水边呆呆地看。
水越来越大,连夹滩也全被淹没了,芦苇、蒲草、蒲柳都倾斜了身子,就要匍匐到水里去。铁锁顿时
明白,师傅是拉着六一坐上了搁在夹滩上的平车架子往下漂。那平车架子就是一条小船,正好能坐两个人。
铁锁看清了,师傅拿在手里划水的竟是自家那柄铁锨。两个人没有半点惊慌,六一还嘻嘻笑着,朝岸上的
人招手呢。快到夹马口,都漂下去有七八里了,河面渐渐变宽,岸边水流变缓,爹跳下水,黑狗也跳下水,
两人一个扯,一个推,平车架子就靠上岸了。
六一还在嘻嘻笑,像在河里旅游了一趟,很享受的样子。师傅的脸更黑了,上了岸,将铁锨扔到一边,
突然一拳把爹打翻在地。爹喊:臭蛋,你疯了,为什么打我?
师傅喊:叫你让铁锁请假,叫你捞炭。
爹爬起来,哈哈笑,说打得好,该打该打。
铁锁不明白,请假是师傅同意了的,这会儿为什么打爹。河水更大了。浪涛连天,雾气弥漫,连西面
的崖也看不见了。
(《山东文学》2012 年第 10 期)
【注】①臭蛋即师傅,本叫刘满强,老高中生,村里的新老师调走后,没人来村里教书,他就被支书安排
教课。②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
【助读链接】
《炭河》所描写的是某个清晨,铁锁被爹叫醒后跟爹去捞炭,顺便跟老师请假,而师傅不放心铁锁的安全,
也慌忙拉了平板车去炭河捞炭发生的故事。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臭蛋,你到底是来捞炭,还是当娃娃头”,表现出“爹”对师傅的戏谑和两人的亲密关系。
B. 小说多次写师傅反对铁锁来捞炭以及救六一的情节,表现了师傅对学生的关心,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朴实
和崇高。
C. 铁锁爹把炭拉上岸,又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表现出乡村百姓的朴实与乐于助人的性格。
D. 铁锁妈因为很多炭没有拉上来而发牢骚,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不满以及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捞炭、拉炭是本小说的主线,节选部分围绕着如何把炭拉上岸展开,情节越紧凑,越显示出生活的不易
和人情的质朴。
B. 小说描写点面结合,既将镜头对准个体人物进行细致描摹,又照顾到群体渲染,富有生动的现场感。
C. 小说语言风趣幽默,如写铁锁爹和师傅的对话“到底是当师傅的,吃得讲究”,“我是沾八爷的便宜”,
表现力极强。
D. 小说在情节推进过程中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意蕴丰富,感染力极强,使小说更富有
浓郁的乡土气息。
8. 小说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这篇小说擅长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讴歌其自然美与人性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D
8.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读者展现炭河早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儿童的视角写铁锁看见水鸟后自然想起师
傅讲解的课文中的鹳雀,引出下文人们捞炭拉炭,充满了童真童趣。③突出人物形象。铁锁由水鸟的等待
想到了一家人捞炭的经历,烘托出人们捞炭生活的艰辛,有力地突出百姓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
9. ①本文描写了炭河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河水安静与汹涌、水草茂盛、水鸟安闲与躁动,充满诗情画意;
②本文讴歌了炭河沿岸人们美好的人性: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
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的乡村妇女,他们互帮互助,这些形象生动鲜活,读来使人为之感动;
③作者以自然美烘托温暖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炭河及其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不满以及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理解错误,原文是“妈说:可惜还有那么多炭
没拉上来”,铁锁妈只是感到很惋惜。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 “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理解错误,全文都是记叙和描写,作者的情感全部蕴含在里
面,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画线句是一段景物描写,描写的地点是河边,时间由“河雾慢慢散去”看应该是早晨,主要描写了大鸟,
“几只大鸟在河面缭绕,一会儿腾起,一会儿又从水面掠过”,展现了大鸟自在的生存状态;“不远处,
几只鸟呆头呆脑地站在河边,歪着长脖子,像睡着了一样,忽然又把头伸进河水,闪电一样快,然后,伸
长了脖子,把什么东西吞下去”,生动描写大鸟捕鱼的情景。这些描写既富有生机,有祥和安宁。因此这
段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读者展现炭河早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烘托出宁静祥和
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作为文章的开头,这段景物描写起到了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由“大鸟”想到了鸟的名
字,“臭蛋师傅讲过,老等也叫老颧,学名鹳雀,课本里就有一篇《登鹳雀楼》的课文”,自然想起来师
傅;还有由“老等”想到了拉炭,“他想,爹、妈还有自个儿,可不就是鹳雀,河里的炭就是鱼。鹳雀是
天天等,爹是等了两年才等到一次炭河”。这段联想以儿童的视角写铁锁看见水鸟后自然想起师傅讲解的
课文中的鹳雀,引出下文人们捞炭拉炭,充满了童真童趣。
“老等”捕鱼不易,“潜伏在水边,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上午,哪怕泥淤了腿,也纹丝
不动,等河里有鱼游过,伸长脖子,把尖尖的喙像飞标一样,投进水里,鱼就被插上来”,人们拉炭更不
易,“爹是等了两年才等到一次炭河”。这段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铁锁由水鸟的等待想到了一家人捞炭的
经历,烘托出人们捞炭生活的艰辛,有力地突出百姓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意图、审美取向的能力。
考生要抓住“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讴歌其自然美与人性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找
到答题方向,即展现“自然美”“人性美”的“人情美”的“大美的人情世界”。
先看自然美,文章描写了炭河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开头描写炭河清晨的美景,“河雾慢慢散去,几只大
鸟在河面缭绕,一会儿腾起,一会儿又从水面掠过,那该是灰鹤吧。不远处,几只鸟呆头呆脑地站在河边,
歪着长脖子,像睡着了一样,忽然又把头伸进河水,闪电一样快,然后,伸长了脖子,把什么东西吞下去”,
宁静恬淡;中间还描写了河水“一股水在悄悄流,水头泛起白沫,像无数条狂奔的蛇,摇头晃脑,迅疾恣
意”,还有夹滩“芦苇、蒲草、蒲柳都倾斜了身子,就要匍匐到水里去”。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而有诗情
画意,河水安静与汹涌、水草茂盛、水鸟安闲与躁动,充满诗情画意;
文章也讴歌了炭河沿岸人们美好的人性,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
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的乡村妇女,他们之间的感情美好而真挚,如师傅对铁锁的关爱,“师
傅心急火燎跑过来。朝爹喊:这个财旺,敢叫娃站到水里”;还有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爹又下到滩里,
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都上岸了。所有的人都瘫坐在地上”,师傅去救助六一,“师傅是拉
着六一坐上了搁在夹滩上的平车架子往下漂”,这些形象生动鲜活,读来使人为之感动。
这里的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们之间淳朴的情感融为一体,以自然美烘托温暖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
了作者对炭河及其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正统初,廷
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
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
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
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琎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
惩奸去贪,威棱甚峻。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
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
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注]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
筑关隘自效。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
保诸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寻命督治河道。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
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七年,移抚苏、松。天顺改元..,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
以忧去。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
抚淮、扬诸府。莅淮三年,谢政归。成化六年卒。
(选自《明史·陈泰传》,有删改)
[注]也先,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
B. 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
C. 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
D. 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部属六部之一,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
清代为从一品。
B. 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掌管文书及记事。秦时称为廷尉,汉时改名大理,北齐则易名为大理寺卿。
C. 监国,古代君主外出时,太子留守,监督国事,称“监国”。又君主本身尚在而准备传位于嗣子,往往
嗣子先称监国,然后正式称帝。
D.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
更换年号,称为“改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泰积极建言,请求增俸。当时文武百官俸禄微薄,陈泰上奏请求增加俸禄,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
后来遭到阻止,未能执行。
B. 陈泰惩奸去贪,威势严峻。陈泰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名显著,以致与镇守都御史寇
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
C. 陈泰守关不力,险些丧命。通过于谦的推荐,陈泰负责守卫紫荆关。也先进犯,紫荆关失守,陈泰被判
处死刑。最后景帝赦免了他。
D. 陈泰督治河道,政绩显著。陈泰役使六万人治理河道,几个月就完成任务。他疏通渠道一百八十里,堵
塞决口九处,修筑堤坝三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
(2)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
14. 陈泰一向砥砺操守品行,请结合原文分析他有哪些揭发打击不轨的行为。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连年发生灾害怪异,过错在于朝廷大臣,请求皇上下令御史、给事中纠察弹劾大臣,革除那些有
过错不称职的,而后有关部门考察核实其部属。
(2)景帝宽恕了他,命令充作任事官,跟从总兵官顾兴祖修筑关口以效力。
14. ①巡按贵州,上奏废止“以士兵为向导,作战失利即杀之以冒功”的做法;②巡按山西,上奏增加俸禄,
惩治贪腐、考核官员;③三次担任巡按,都惩处奸人,去除贪官。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陈泰上奏请求酌量增加俸禄,使官吏收入充足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然后惩治贪官污吏,那
么贪污的风气自会停止。事情遭到阻止没能执行。
“禄廪”是“增”的宾语,“俾”的意思是“使”,是下一句的谓语,应在二者中间断开,排除 BD。
“乞量增禄廪”是“上章”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掌管文书及记事”错误,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以致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错误,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
棱甚峻。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来看,他和寇深关系不合与为巡按的做法毫无
关联。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
(1)连岁:连年。咎:罪过,过错。纠弹:纠察弹劾。去:革除。尤:有过错。
(2)宥:宽恕。从:跟从。自效:效力。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示“有哪些揭发打击不轨的行为”,找到原文“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
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可见,①巡按贵州,上奏废止“以士兵为向导,作战失利即
杀之以冒功”的做法。
“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
事格不行”②巡按山西,上奏增加俸禄,惩治贪腐、考核官员;
“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可见,③三次担任巡按,都
惩处奸人,去除贪官。
参考译文: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年幼时跟随母亲姓曹,显贵后,才恢复原姓。考中乡试第一名,授予安庆府
学训导官职。正统初年,朝廷大臣联合推荐,升任御史,巡查贵州。官兵出征麓川,每年选取二千土兵作
为向导,战争失利后,就杀掉这些土兵以冒充军功,陈泰上奏,才废止这一做法。后又巡按山西。当时文
武百官俸禄微薄,折合为钱钞又不能马上得到。陈泰上奏请求酌量增加俸禄,使官吏收入充足以养成清正
廉明的风气,然后惩治贪官污吏,那么贪污的风气自会停止。事情遭到阻止没能执行。正统六年夏,陈泰
进言:“连年发生灾害怪异,过错在于朝廷大臣,请求皇上下令御史、给事中纠察弹劾大臣,革除那些有
过错不称职的,而后有关部门考察核实其部属。”皇上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御史马谨等纷纷上奏章弹劾
吏部尚书郭琎等几十人。后来,又离开朝廷巡查山东。陈泰向来磨砺操守品行,喜爱搏击,三次担任巡按,
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势很严厉。正统九年,破格提升为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不和。正统十
二年八月,参议陈敏迎合寇深的旨意,弹劾陈泰擅自杖责武官,殴打车夫至死。判处斩刑。陈泰上奏申辩,
大理卿俞士悦也将详细情况上报。都未听从。景帝监国,赦免陈泰,恢复原职。于谦推荐他守卫紫荆关。
也先入内侵犯,紫荆关失守,(陈泰)又被判处死刑。景帝宽恕了他,命令充作任事官,跟从总兵官顾兴祖
修筑关口以效力。景泰元年,提升为大理右少卿,守卫防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替宁远伯任礼
巡查警戒涿、易、真、保等城,命令陈泰以右佥都御史协助处理军务。景泰三年,兼任巡抚保定六府。不
久命令治理河道。从仪真到淮安,疏通渠道一百八十里,堵住决口九处,修筑堤坝三座,役使六万人,几
个月就完成了。景泰七年,调任巡抚苏、松。天顺元年,罢除巡抚官,改任广东副使,因服丧而离职。四
川盗贼兴起,有人说陈泰曾到过那里做官,有威望名声,于是恢复原职,前往巡查安抚。景泰八年,升为
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同时巡抚淮、扬各府。到淮地任官三年,辞官归家。成化六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湖中
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尾联十船同游及留宿湖心,明指诗人结群而来,暗衬太湖风景之美。
B. 诗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写明了诗人此夜的所见所感及行踪。
C. 诗人运用“碧”“霞”“练”“金”等字眼去描绘事物,使得景物色彩鲜明。
D. “碧沉沉”“浸月冷波”奠定了全诗感伤、委婉的感情基调。
16. 本诗写景叙事兼备,且层次分明,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前四句以时间顺序写景。诗人由傍晚写到次日早晨,写出了湖中景物在不同色彩的
映衬下形成的一幅幅绚丽的画面。
②后四句由景及人,写事抒情,层层推进。诗人先交代此行缘由,接着写游湖之乐,再写创作的快感,最
后以“宿”点题,表明自己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太湖之夜。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D.“奠定了全诗感伤、委婉的感情基调”错误,此处描写的是傍晚到夜晚的景象,“碧沉沉”“浸月冷波”
只是如实地描绘了湖中景物的色彩,实际上作者游湖“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有暂时摆脱
公文案牍、纵情欢歌的喜悦之情,并无感伤之情。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写景层次的能力。
前两句写傍晚之景,先写“水天向晚碧沉沉”,天色向晚,已经碧沉暗淡;“树影霞光重叠深”,树影在
霞光的照射下,重重叠叠,色彩浓重;颔联写夜晚之景和清晨之景,“浸月冷波千顷练”,写出月色倒影
在波光中的清冷景象;“苞霜新橘万株金”,则写出清晨朝阳照射,金光灿烂的美景。以时间顺序,写出
景物的不同色彩与美丽画面。
颈联则先写“幸无案牍何妨醉”,游湖的缘由,自己暂时摆脱了公务的烦恼,何妨尽情饮酒作乐;“纵有
笙歌不废吟”,则写出诗人创作的快乐,即使有笙歌阵阵,也不忘吟诗作对。尾联点出自己住宿所在,以
设问方式,点出自己在“洞庭山脚太湖心”度过了这样一个美好难忘的夜晚,让人感到诗人对此夜此湖此
景的无限留恋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东临碣石》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夜晚回忆往昔年少岁月,梦醒时无限伤感而落泪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1). 芳草鲜美 (2). 落英缤纷 (3). 水何澹澹 (4). 山岛竦峙 (5). 夜深忽梦少年事
(6). 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重点字:缤、澹、竦、峙、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 ),一步一画,
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柳条吐芽,点点鹅黄;海棠浴露,颗颗红玉;桃花满树,朵朵云霞。樱花则一
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
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
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
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
去。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了画卷
B. 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
C. 我行走的轻盈和目光的流盼徐徐展开了画卷
D. 画卷随着我目光的流盼和行走的轻盈徐徐展开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B.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C.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从语义上看二者
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B 19. D
20. ①原文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音律和谐,改句是长句,显冗长;
②原文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放到最后,更能突出苏堤在经过雨的洗礼之下古雅清新的特点;
③原文用叠词“融融的”“润润的”,具体表现出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
堤的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括号前的语句是说雨后的苏堤如画一般,强调的是画,所以括号内主语应为“画卷”,排除 AC。括号后写
的是随着我的游览而看到的美景,强调的是行走和目光,不是强调轻盈和流盼,且后文先写“步”,再写
“眸”,所以应为“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和 D 项运用的是借喻;
A.运用接待,用“烟尘”“鼓角”代指战争。
B.运用的是比拟,将“霜禽”“粉蝶”赋予人的动作;
C.运用的是借代,用“樊笼”代指官场。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首先分析原句与改句的不同之处,原句“雨后的苏堤”“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都是
短句,节奏明快,而改句“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使长句,相对冗长;“融融的”“润润
的”使用叠词,既给人以韵律和节奏美,又强调突出了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苏堤的喜爱之情。原句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放到最后,有强调突出作用,“刚刚画完”可以联想到
墨尚未干,强调了雨后苏堤的湿润、清新。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
① ,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
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
“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 ② 。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
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
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
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 ③ ,造就了依赖有机
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
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70 个字。
【答案】21. ①在生物学意义上
②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③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22. 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
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语句的能力。
①由下句“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可知,是在从“生物学”的角度
讲“何为鲸落”,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在生物学意义上”。
②由下句“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可知,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说明鲸落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③由下句“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可知,说明细菌把硫化物转化为了“有机质”,所以此
处应该填写“ 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材料“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可概
括“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由材料“在生物学意义上,它指的是深海
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
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
柔而又诗意的内涵”可概括“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
又诗意的内涵”。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历史,“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
历史才能说服人。”(1961 年《总结经验,教育干部》)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
一个精神动力。”(1990 年《振兴中华民族》)
材料三:20 世纪 40 年代鉴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问他:“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
用?”布洛赫竟一时语塞,而这一萦绕不去的追问直接促成了名著《为历史学辩护》的问世。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一系列的“学史”活动。尤其是在中美全面对抗的当
下,“中国史”与“中国芯”更是掀起了不同的讨论。请在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2021 年 7 月 1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将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请以一个青年学生代表身
份给筹备委员会写一封贺信。
②2021 年 6 月 30 日,X 学校 X 班将在建党百年前夕举办“学史强国”的交流会,请你以历史科代表的身
份发言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当代青年奋发有为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当代青年奋发有为”。
100 年风雨兼程,100 年峥嵘岁月,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
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100 年的光辉历程,100
年的血火历史,证明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自从铁锤与镰刀紧紧交织在一起,九州苍茫风雨中透出金色的晨曦。长征铁流滚滚,抗日烽火高燃,
解放战旗猎猎,华夏神州丰碑耸立,血火征程,踏出光明天地。历史的赞歌吟唱一个永恒的真理——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还满目疮痍的大地一片青山绿水,是中国共产党指引我们从中国制
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从东亚病夫走向和平崛起。
历史昭告未来,奋斗创造辉煌。100 年风雨历程,100 年长路漫漫,沧桑几度,风雨如磐。100 年水迢
迢,与时俱进,千锤百炼。站在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肩负重大使命的新时代青年,定当时
刻以党 100 年以来一路坚守的执着、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要求自身,跟随时代的脚步,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政策方针,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
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道德
修养,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百万雄师的长江之歌已经久远,但声威犹存;风吼马嘶的黄河之颂已经过去,但言犹在耳。一百年的
时间,小小红船红遍壮美的河山。有人感叹,时间易逝;我们感奋,精神长存。作为当代青年站在历史的
潮头,我们要心系人民胸怀祖国,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崇高的理想,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拼搏奋斗中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大道至简实干,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不负众望,让生命的华彩伴随我们
的青春,伴随我们的未来长大。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唯有铭记方知感恩和奋进,唯有担当方显坚笃和勇毅。举一
杯百年的陈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里,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永远强大,永远年
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首先解读所给材料准确把握题意。材料一是关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观
点:全党要重视学习历史,“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强调历史
的重要性。材料二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
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从历史对于教育青年和促进中国发展的作用而言。材料三从名著《为历史学辩护》
的问世而言,再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第四段承上启下,设置了情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之际,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一系列的‘学史’活动。尤其是在中美全面对抗的当下,‘中国史’与‘中国芯’
更是掀起了不同的讨论。
写作任务: ①2021 年 7 月 1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将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请以一个青年
学生代表身份给筹备委员会写一封贺信。②2021 年 6 月 30 日,X 学校 X 班将在建党百年前夕举办“学史
强国”的交流会,请你以历史科代表的身份发言写一篇发言稿。两个任务,任选其一作文。
综上,本次作文的话题为“历史”“100 年”“中国共产党”“强国”,围绕四个关键词写作即可。注意书
信或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写作材料紧扣政治热点,主题要明确。应兼顾两个方面:一要回顾党的百年发展
史,概括百年建党的历史经验和辉煌成就,明确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就是 100 年来一代代的热血青年革命志
士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结果,是他们不忘历史史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果,二要表达站在两个 100 年奋
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年轻一代要面向未来,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担当起新的历史重任,为民族的振兴
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愿望。
【立意】1.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3.回望百年心向党,不忘初心致青春;
4.牢记历史,做新时代先锋模范;
5.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6.学好党史必修课,当好红色传承人;
7.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素材】1. 伴随新时代的催春号角,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既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非凡历程,
更是开创未来辉煌的不朽伟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百年来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浴
血奋争,创建了一个属于人民的新中国,书写了民族历史的崭新篇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
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发展,既让中国人民过上
好日子,也造福世界,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回眸昨日,祖国的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
的豪情满怀。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
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
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奋力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
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4.索尔仁尼琴说:“提旧事者失一目,忘旧事者失双目。”可见,无论是“提旧事”还是“忘旧事”都是相
对片面的做法。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传统与历史也恰恰如此,他们不该被我们当做可观
可感的资料,而是作为我们可以应用于未来的宝贵财富。过去的人或许不会知道,他们茶余饭后的一句闲
谈,可能成为几千年后奉行的真理,而我们如今的保有与惜鉴,也将成为后人品味的珍贵资料。这维系着
民族灵魂的锁链,束缚我们,也同样给予我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