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高级中学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四校期中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 (卷面总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75 年 10 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 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80 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 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 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 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 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 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 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 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 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 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 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 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 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 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 20.6 万,沿途补充兵力 1.7 万,到长征结 束仅剩 5.7 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为 3 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 34 师,原有 7000 余人仅剩下 90 多人。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 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 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 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 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 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 幸福的中国人”。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 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 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 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 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 国力量。 (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 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 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 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 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 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 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 新局面就开始。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厚的典藏和精神光芒。 B. 80 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C. 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由无数红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 D. 红军长征就像播种机,在十一个省内撒播了革命的种子,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周恩来总理身患癌症期间与病魔相搏就是典型的 例证。 B. 长征精神展示的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 神丰碑。 C. 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熔铸的,是 4 支长征大军用生与死锻造的,是红军战士用苦与乐冶炼 成的。 D. 作为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最高体现的长征精神,即使在沐浴着杏花春雨的今天仍要读懂、汲 取和弘扬。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1935 年 10 月,毛主席率军在吴起镇一带歼灭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宣告了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 破产。 B. 四川马尔康县党坝乡藏族喇嘛桑吉在红军经过阿坝地区时受到影响参加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 军长征。 C. 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处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人 间奇迹。 D.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也是长征胜利的重 要条件。 4. 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长征下一个简要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A 2. B 3. D 4.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历时十二个月,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余里行军,纵横十 一省,开启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壮举(“伟大行军”“伟大奇迹”亦可)。 5. ①首先以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的故事引出对长征的评述,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分析论述长征精神的 现实意义;②然后分析长征精神的世界影响,并从三个方面论述长征精神的主要特征;③最后指出在当今 时代只有汲取长征精神,才能在新的长征中取得更辉煌的业绩。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都”范围扩大,“最高的评价”不合文意。原文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人对长征的正面解读。 C.强加因果,我们要铭记长征不是因为长征牺牲了无数的红军官兵。 D.“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 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B.“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错误。被称作“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的是长征而不是长征精 神。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D 项侧重概括的是长征胜利的重 要条件,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本题以下定义的形式进行考查,实际是要求考生理解长征的含义,概括长征的特点。从“长征是历史记录 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中可筛选出重要信息“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 第一次”,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并非介绍长征的本 质特征。 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 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 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中可筛选出重要信息“十二月”“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 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 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 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是强调关键词“红军”。 从“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中可筛选出关键词“新局面就开始”。 最后将以上六个关键词用判断句的形式加以整理即可。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中第一段是以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的故事引出对长征的评述: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 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第二段介绍长征及其意义: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从而引出 “长征精神”。第三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分析论述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指出“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 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第四段分析长征精神的世界影响,“长征胜利属于中 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第五、六、七段是从三个方面论述长征精神的主要特征。第八、九段联系 当今现实,指出只有汲取长征精神,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各题。 一只布袋 刘震云 沁源县有个牛家庄。牛家庄有个卖盐的叫老丁,有个种地的叫老韩。老丁和老韩是好朋友。 做买卖的人,本该爱说话,但老丁一天说不了十句话。种地的整天和牲口、庄稼打交道,本该不爱说 话,但老韩一天得说几千句话。一个不爱说话,一个爱说话,本不该成为好朋友,但两人有共同的爱好, 爱上山打兔,爱唱上党梆子。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老丁平日不爱说话,但一到唱戏,像换了 一个人,口舌翻飞,字正腔圆,精神焕发。两人本是朋友,但唱起戏来,或是夫妻,或是君臣,或是父子。 有时唱一个折子,有时连走一本戏,全看二人的兴致。唱起戏来,往往忘了打兔。 两人是朋友,两家的老小也走得近。老丁的小女儿胭脂和老韩的小女儿嫣红,常在一起割草。这年八 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割了一下午草,天快黑了,背着草回家,看见前头路边,躺着一个物件。两人都想捡 这物件,嫣红比胭脂大一岁,跑得比胭脂快,早一步跑到物件前。捡到手里,原来是一只布袋。嫣红便将 这只布袋搁到自己草筐里,背回了家。 老韩老婆打开布袋,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晚饭时候, 老韩从地里收工回来,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两口子夜里盘算大洋的用途,或置两亩地,或盖 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 “昨天拾布袋的事,你漏出半点风声,我用绳子勒死你。”把嫣红吓哭了。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 老韩说:“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老丁笑了:“哥,俺胭脂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没敢动,等着人家来认呢。” 老丁:“要是没人认呢?” 老韩有些不高兴了:“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①“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 老丁:“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拾的。见了面,分一半。” 老韩:“你这不是耍浑吗?” 老丁:②“我不是在乎这个钱,是说这个理。” 老韩:“你要这么说,咱俩没商量。” 老丁:“要是没商量,又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 老丁:“就得经官。” 事情一经官,捡到的东西,明显就得没收。老韩听出来老丁的意思,我好不了,也不让你得着便宜。 两人一块打兔唱戏,好了二十来年,老韩没发现老丁遇到大事,为人这么毒。平时不爱说话,怎么一到骨 节上,话一句比一句跟得上呢?嘴比唱戏还利索呢?可见他说的这些话,来之前早想好了;可见两人平日 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露出了本相。不是说老韩贪财,舍不得分给他钱,而是这理讲不通。既 然已经撕破了脸,就是再分钱给他,两人也算掰了。老韩也赌上了气:“这布袋是捡的,不是偷的,你想 告就告吧。”老丁也不示弱,转身走了。 但事情没等经官,布袋的主人找上门来。布袋的主人,是襄垣县温家庄给东家老温家赶大车的老曹。 八月十五头前,老曹拉了一车黄豆,到霍州去粜。粜完黄豆,又结了霍州粮栈欠老温家小麦的钱,共六十 七块大洋。空着车往回走,身上乏了,在车上半睡半醒,由着牲口往前走。路过牛家庄村头,一过沟坎, 车一颠,装钱的布袋滑落到地上。等车进了襄垣界,才发现布袋丢了,老曹惊出一身汗。急忙顺着原路回 头找,但路上哪里还有布袋的踪影?老曹一个村庄一个村庄打问,问了百十个村落,口千舌燥,水米没打 牙,没有问出布袋。本想没了指望,到了牛家庄,照例一问,纯粹为了心安,没想到牛家庄大人小孩,都 知道老韩家拾了布袋。本来大家不知道,让老丁一闹,大家全知道了。老曹便寻到老韩家。老韩见瞒哄不 住,只好将布袋拿了出来。老曹一见布袋,一屁股瘫坐到地上,将布袋里的银元倒出来数了数,分文不少。 老曹站起身,向老韩作了个揖:“大哥,没想到能找着布袋。” 又说:“大哥,除了是你,换成我,捡了布袋,也不会拿出来。” 又说:“路上我找了一条绳,找不着布袋,我也就上吊了;六十多块大洋,我赔不起东家。” 又说:“赔起赔不起是一回事,回到家里,跟老婆就不好交代;我不上吊,老婆也得上吊。” 又端详老韩:“大哥,看你是个种地的,却不贪财;一星半点不贪常见,六十多块大洋,没往心里去, 大哥,你不是一般人。” 说得老韩倒有些惶恐。老韩平时嘴挺能说,现在一句话说不出来。老曹又说:“今天不是小事。如不 嫌弃,我跟大哥结个拜把子兄弟。” 老韩又有些猝不及防。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么快就连到了一起? 因为一只布袋,襄垣县温家庄的老曹,和沁源县牛家庄的老韩,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事后老韩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一只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 (节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6.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只布袋”是小说行文线索,从嫣红捡布袋、两家争布袋到老韩还布袋,小说的基本情节都是围绕这 只布袋逐步展开的。 B. 老韩失去的朋友老丁不是真朋方,得到的朋友老曹也未必是真朋友,得到朋友和失去朋友都是阴差阳错, 充满了意外和偶然。 C. 小说对老曹丢失和寻找布袋的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解答了前文嫣红为什么会捡到布袋的疑问,也交 代了后文老曹与老韩成为朋友的缘由。 D. 小说通过“一只布袋”引发的风波,刻画了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老丁平时做生意不爱说话, 跟老韩争辩时却是口齿伶俐,义正辞严,句句在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老曹从老韩那找回布袋时,先是查验银元的数目对不对,这一举动将老曹自私多疑的性格特点 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B. 小说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段来刻画老韩这一形象,人物非常有生活气息,既鲜活生 动又真实接地气。 C. 小说开头“沁源县有个牛家庄。牛家庄有个卖盐的叫老丁……这类语句明显借鉴了民间文学的表述方 式,叙事也采取了“凡事有原委”的传统模式。 D. 小说的叙述语言平实、简洁、洗练,又娓娓道来,展示了浮生百姓的生活状态,具有现实意义。 8. 言为心声,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达了老丁怎样的言外之意?请简要分析。 9. 小说在老曹找到布袋后,在五个段落中连用五个“又”写老曹说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 【答案】6. D 7. A 8. ①逼老韩说出分钱的意见;②为自己分钱找一个合理借口。 9. 既表达了失而复得的激动与喜悦,突出了老曹真心实意的感激,也从侧面映衬出老韩的尴尬无语;“又” 重复出现 5 次,富有气势,能引导读者思考文章的主旨: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行文简洁明快,情节推动迅 速。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义正辞严,句句在理”分析错误。根据文意可知,老丁其实并无什么“正义”可言,话语也无“道理” 可辨,老丁找老韩论“理”,究其根本还是出于他那颗贪婪的利益心,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所谓友情在 利益面前是何其脆弱。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A.“将老曹自私多疑的性格特点充分地暴露了出来”错误。老曹只是急切想知道丢的东家的钱受否够数, 这是人之常情,不是自私多疑。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当老韩向老丁说“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时,老丁说“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老丁的意思 很明显,如果有人认领,那就作罢;如果无人认领,那你老韩不能一个人独吞,自然有我老丁的一份,这 一份是多少,该怎么分,得有个“说法”,这是明显在逼老韩说出分钱的意见。 当老丁提出“见了面,分一半”时,老韩说老丁是在“耍浑”,老丁说“我不是在乎这个钱,是说这个理”, 其实在老丁那里,是毫无“理”可言的,钱是别人捡的,与他没有关系,他之所以将“理”作为进逼老韩 的武器,还是自己的贪婪心在作祟,他这样说不过是为自己分钱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罢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作品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老曹在拿到布袋后,不间断地紧追着说了五句话。“大哥,除了是你,换成我,捡了布袋,也不会拿出来”, 这一句是老曹对老韩人品的高度评价。“路上我找了一条绳,找不着布袋,我也就上吊了;六十多块大洋, 我赔不起东家”“赔起赔不起是一回事,回到家里,跟老婆就不好交代;我不上吊,老婆也得上吊”这两 句是老曹对找不到布袋的严重后果的描述以及布袋失而复得的激动与喜悦,当然还有对老韩归还布袋的感 激,在他的话中,是老韩救了他的命。“大哥,看你是个种地的,却不贪财;一星半点不贪常见,六十多 块大洋,没往心里去,大哥,你不是一般人”,这一句是老曹对老韩的再次高度评价,也是老曹的说话技 巧。“今天不是小事。如不嫌弃,我跟大哥结个拜把子兄弟”这一句是老曹对老韩表达的感激。 五句话连缀而出,老韩倒显得惶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与前文老韩的很能说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一句紧 追一句的话语中,情节被快速推动;而老韩在没有半点思考的机会的情况下,竟然被动地和老曹成了好朋 友,这也引发读者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友情和利益谁会更坚固?人性到底有多复杂?朋友 因什么而聚,又因什么而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 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 遣还。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 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 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尽赦燕 罪,使罢兵归藩。又为宣谕数千言授嵓,持至燕军中,密散诸将士。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 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 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 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 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 赖长君。”孝孺日:“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 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 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 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B.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 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C.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 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D.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 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武,年号,用年号来纪年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用一个或多个年号。 B. 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可世袭亲王爵位。 C. 少卿,北魏太和时所设的官名,北齐时为正卿的副职,隋唐至明清时亦沿置。 D. 乙丑,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也被用来纪年和纪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孝孺才能出众,深受众人赞誉。他师从宋濂,才能超过了宋濂门下众多知名人士,太祖认为他是正人 君子,他还被姚广孝誉为“读书种子” B. 方孝孺善于裁断,参与国家政事。惠帝即位之后,常向他咨询政事;大臣在朝廷奏事,当面讨论可否时, 皇帝有时就让他在殿上批示作答。 C. 方孝孺有谋有略,忠心报效国家。燕兵攻打大名,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并起草诏书;在惠帝逃 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 D. 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 起成祖之怒,最终被处死于街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4. 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三例。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攻下京城时,方孝孺肯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 (2)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 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 14. ①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②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 自方孝孺之手。③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 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到达之后,薛嵓藏着宣谕诏命不敢拿出来,燕王也不奉诏行事。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长江北 岸,皇党下诏征募四方军队,命令众将在长江上集结水军,但是陈瑄带战船投降了燕王,燕军便渡过了长 江。皇帝心中害怕。 从结构和句意看,“比至”的主语承前文省略,是“薛嵓比至”,故此句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 从句意分析,如果“嵓匿宣谕”处断开,那么就是“不敢出燕王”,即“不敢让燕王出来”,这显然不合 文意,依据原文,应是“嵓匿宣谕不敢出”;依据句式结构相似的特点,“燕王亦不奉诏”是一完整句意, 不应断开;“帝下诏征四方兵”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命诸将集舟师江上”的主语“帝”承前省略, 同时“诸将集舟师江上”是一省略句,省略介词,即“命诸将集舟师(于)江上”,补充完毕后,“(于) 江上”作“集”的状语,且后置了,故“命诸将集舟师江上”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而陈瑄以战舰 降燕”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可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世子,帝王和诸 侯正妻所生的长子,明清指亲王嗣子(多为嫡长子)”。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帝忧惧,或 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分析可知,“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 方,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之时,便以死报国”,故惠帝并没有逃走, 还在城里。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句子的能力。 (1)“适”,刚刚,恰巧;“且”,姑且;“报书”,回复书信;“逾”,超过。 (2)“所争”,所字结构,所争论的问题;“名”,名义;“实”,实际;“得”,得到,这里指清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筛选“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据此筛选有效信息。由“时修《太祖实录》及 《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可知,他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 由“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可知,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由“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 矣”可知,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了方孝孺,从侧面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 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是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读书一天可以读一寸厚的页数。 长大跟从宋濂学习,宋濂门下的知名人士都不如他。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举荐,被皇帝 召见。太祖喜欢他举止端庄整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位正人君子,应当让他的才干更成熟。"以礼送他 回去。蜀献王听说他的才能,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住,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 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常常向他咨询。皇帝驾临朝廷朝臣陈述事情,大臣们当面议论可否,有 时命令方孝孺在殿上批示作答。燕王起兵,朝廷议定讨伐,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三年,燕 王军攻打大名。方孝孺说:“燕王军在大名长期困顿,天热下雨,当不战自疲。现在他的奏折刚刚到达, 应该姑且给他回信,往返超过二个月,让他的将士心中懈怠。我们谋略已定,对燕军合国的形式已成,进 攻并消灭他,并不困难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对。命方孝孺起草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骑快马回复燕王, 赦免了燕王全部的罪过,让他罢兵归藩。又作了数千言宣谕诏命给薛嵓,带到燕王军中,秘密地在众将士 中散布。到达之后,薛嵓藏着宣谕诏命不敢拿出来,燕王也不奉诏行事。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长江北岸, 皇党下诏征募四方军队,命令众将在长江上集结水军,但是陈瑄带战船投降了燕王,燕军便渡过了长江。 皇帝心中害怕,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之时, 便以死报国。乙丑日,燕兵入城,皇帝自焚而死。这一天,方孝孺被捕下狱。早先,成祖发兵北平,姚广 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说:“攻下京城时,方肯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天下读书的种子就 灭绝了。”成祖答应了。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召方孝孺到宫中,悲伤恸哭之声响彻宫殿。成祖从 坐榻上下来劝勉说:“先生不要心中痛苦,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 成祖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国家应依靠年长的君主。” 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朕的家事。”示意左右的人给他笔札,说:“发 布诏书于天下,非先生起草不可。”方孝孺挪笔在地,边哭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是不能起草的。” 成祖大怒,命令在市中处之以碟刑。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②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④。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③ 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④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首联写晨曦中的夔府。诗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不无惬意。 C. 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 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6. 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 【答案】15. B 16. 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 奈之举; 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匡衡、刘向自比,自己不诚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 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 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衣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 愤懑与颓伤。 ④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 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不无惬意”错,“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 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 厌。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 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 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诗人被迫寄情于山水,处于荒 僻的夔州城,无奈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 颔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 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 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 清晰。 颈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 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 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 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 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 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 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自谦地说,愿意通过学习达到在诸侯祭祀祖先和诸侯 朝见天子时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地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 特点。 (3)《六国论》中,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连六国都不 如了。 【答案】 (1). 端章甫 (2). 愿为小相焉 (3). 各抱地势 (4). 钩心斗角 (5). 苟以天下之大 (6).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端,焉,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 )住。不管它怎样猛 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燎绕的树林,辽阔的海洋扫过,终逃不过天地以外去。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 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 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 ), 杨柳顺着它弯腰, 花儿草儿都随它( ),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 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 )轻淡的情感,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牵扯 撩动 起伏 悠远 B. 牵绕 撩拨 俯仰 悠远 C. 牵绕 撩动 俯仰 幽远 D. 牵扯 撩拨 起伏 幽远 19. 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上有些问题,请修改。 【答案】18. B 19. A 20. 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改为:吹过遮天的山 峰,穿过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过天地以外。)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牵扯,牵连拉扯;牵绕,牵扯缠绕。依据前文“软的东西”,应选择“牵绕”。 第二组,撩动,拨动,拂动;撩拨,惹逗、挑逗,招惹。依据“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可知, 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应选用“撩拨”。 第三组,俯仰,向前屈身或低头;起伏,指隆起与低伏、兴盛与衰落。修饰“花儿草儿”应用“俯仰”。 第四组,悠远,时间久远;幽远,深远。依据前文“早晚”“四季”,这里应选“悠远”。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采用的比喻的修辞,将风比喻成了“猛兽”。 A.比喻,将琵琶声比喻为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 B.拟人,“为谁生” 赋予桥边红药人的情态。 C.夸张,“离天三尺三”体现夸张的手法。 D.借代,“吴钩”代武器。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问题有:第一,句式不一致,应将“辽阔的海洋扫过”改为“扫过辽阔的海洋”;第二,句式杂糅, “终逃不过天地以外去”可改为“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后“终逃不过天地以外”。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阻拦索表面看起来只是一根钢丝绳, 。固定翼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降落时,是通过高速 着陆在甲板上,同时舰载机的尾钩需要顺势“抓住”阻拦索,才能顺利降落。 ,舰载机就必须快速 起飞拉升。阻拦索是由许多小铜丝“拧”在一起的。其最内部是一根由大麻纤维和聚酯材料制成的芯索, 而这根芯索外面又有多股“小钢丝"按规则扭结成的“大钢丝”呈螺旋状层层包围,并且每股钢丝之间还有 交接的钢丝, 。不仅如此,制作出来的阻拦索必须满足合适的韧性、高强度等要求,才能够在瞬间 承受 100 吨以上的拉力,否则是无法真正投入使用的。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① ② ③ 22. 请简要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个字。 【答案】21. 示例:①然而实际上并不简单 ②一旦不能成功降落 ③其结构可谓极其复杂。 22. 主要介绍了阻拦索的重要作用、复杂结构及制作要求。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语境,这里应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而后文写的是阻拦索的特殊作用、构成等,所以这里应 强调阻拦索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可填:然而实际上并不简单。 第二空,后文“舰载机就必须快速起飞拉升”说明固定翼舰载机并没有成功降落,所以可填:一旦不能成 功降落。 第三空,依据语境,这里是对前文结构特点的总结,可填:其结构可谓极其复杂。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首先,文段的陈述对象是“阻拦索”,第一句总说阻拦索的不简单,第二、三句是介绍阻拦索的重要作用, 第四、五句是介绍阻拦索的复杂结构,第六句是介绍阻拦索的制作要求。所以本段主要介绍了阻拦索的重 要作用、复杂结构及制作要求。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6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号召青年做“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 献于其群”的新青年。 1919 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 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 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伟人的话语激励不同时代的青年,要大胆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勇敢更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有益 于国家民族的“新青年”。 校团委举行“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新青年,敢不同 青年,如果你是一名顾客,你一定想见识最新产品;如果你是一位观众,你一定想欣赏最新剧目;如 果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运动员,你一定想尝试一套新动作。对于,热爱写作激 情满怀的你,一定想用独出心裁不落窠臼的写作思路去书写只属于“我”的作品,这不是标新立异,这叫 独具匠心另辟蹊径。 求新,是人类的本能,不同,是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去创新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 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 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利”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 远古的蛮荒原野中,我们的老祖先没有敢第一次捡起石块和树枝,今天的苍穹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文明吗? 为什么要创新?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求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太阳每 天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 失败。只有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产生新成果,我们的事业才能兴 旺发达。 然而创新也是不易的。每一个新事物要得到人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90 年代 初期,内地开始出现了咨询顾问业,个人办的“点子公司”、“调查公司”应运而生,但许多人笑他们是 不务正业,靠动歪脑筋要嘴皮子骗钱的小混混,时至今日,咨询顾问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再没 有人把他们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创业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语吓倒。倘若他们没有敢于坚 持的勇气,能有今天的业绩吗?当然不。 因此我们要说,作为时代青年要敢不同,在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最重要的。固然, 不同,也需要青年们卓越的想象力,兢兢业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的头脑,但王二麻子敢举第 一面大旗,我们首先要为他喝彩,于是面对从未有人穿越,而今终于被抛在身后的大西洋,哥伦布能感慨 地说:我敢做了,去做了,终于做到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青年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 青年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作为时代新青年,要敢不同,若是,即便遭遇了失败,大家也将为 你喝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指令为“校团委举行‘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 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主题为“新青年,敢不同”,从中可见写作的话题为“不同”, 兼涉“新青年”和“勇敢”;文体为征文,写成一篇普通的议论文即可。 要想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不同”可以参考所给的四段材料。其一,可提炼出做“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 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引用信息指向个性发展和贡献社会(集体、国家)。 其二可提炼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 们不干,谁干?”,结合引用内容可通俗理解为“爱国、担当、勇敢”。 其三可提炼出“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 任的时代新人”,意即新青年要放飞梦想担当时代重任。 其四是对前三段的总结:青年,要大胆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勇敢更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有益于国家 民族的“新青年”。综上确定中心思想为新青年有担当敢突破。 【立意】(1)四月芳华,领跑新青年,激活你的敢不同因子; (2)不同,让科学发展; (3)用不同,展示独一无二的我。 【素材】(1)五月,青春激昂,中国青年,志敢不同,这是一场领跑新青年的马拉松一样,召唤新青年, 马上出发。视力觉醒,骄傲出征,敢不同思想在新时代激情碰撞。宋代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告别幼稚与青涩的我们已经做好了难备,18 岁后的青春,定是一 段不甘于平凡、拼搏向上的岁月。 (2)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代新青年必须要有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开发量子通信,为国家信息安全筑起了屏障;美女科学家颜宁攻破膜蛋白课题,以 智慧定义美丽;90 后青年龚华超让笔记本触摸板变成了九宫格数字小键盘,连扎克伯格都在使用,创造了 完完全全由中国人创造的产品。正如法拉第所说,没有谁能预估一个婴儿的将来。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 没有人能预估我们的将来,富于想象的我们,敢于实践的我们,定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愈加强大。 (3)少年力微仍系国。是的,我们一同成长,如何能守旧不求进?2013 年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精准扶贫开 始推进。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研究成功。已让中国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我们没有止步不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为实证,谁让我们总不满足?向上?向上!科技进步是领头的号 角。民生更是固国之本,需不断改善调剂,况且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改变,方能找到契合本国国情 的政策,如此更需青年努力奋进,出彩创新。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