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 2021 届模拟试卷(二)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
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
牛。”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
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
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
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
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
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
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
习的精神。
“天开于子 ,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
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
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
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
于他性格属牛一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
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
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
须画五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
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
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
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
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将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
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
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
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新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2 月 11 日,陈凌《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材料二 2021 年,是农历辛丑年,也是中国传统上的牛年。中华民族自古赋予了牛各种象
征意义,有关牛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等也广为流传。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
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项宝贵遗产,有着多元文化的生命
力,它不仅具有浑厚的文化价值,更有厚重、深远的华夏农耕史价值。
牛是重要的家畜之一。我国养牛的历史悠久,牛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自古
以来都是农业社会,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
与书写。《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立春日,人们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
传统活动。牛身形庞大且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时,人们都是牵着
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耕地播种,载拉运送,都是默默无闻的牛儿们的任务与使命。因此,
古往今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博学的学者、才华横溢的文人诗者常常发自肺腑地歌颂、赞美
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生辉。
除农耕外,牛在交通、食用、服饰甚至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如战国时代的齐国使
用火牛阵进攻敌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就运用了牛,这是牛在军事上运用的典型例
子。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因此人们称牛为“仁
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
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
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在我国的
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称“坤为牛”,
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由此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摘选自《中国牛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习总书记深情礼赞“三牛”精神,赋予了牛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
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的最精练准确解读。
B.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能具体体现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同时也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C.生肖中牛排名第二,鼠排名第一。2021 年很多人写下“2020,‘鼠’实不易;2021,‘牛’
转乾坤”的寄语。
D.“俯首甘为孺子牛”“汗牛充栋”“气冲牛斗”等诗句和词语都赞美了文中所论述的牛的精
神品格。
答案:D(词语理解错误。“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极多。“气冲牛斗”是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牛斗是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借指天空,跟“牛的精神品格”没有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例举钱三强的例子,论证了他身上那种“牛劲”,是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
前行的力量所在。
B.只要我们具备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意识,就能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C.农业社会中,牛文化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与书写。
D.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论证,论证了牛文化在生产、习俗上对人们的影响和对中华民族内在精
神的塑造作用。
答案:B(过于绝对,原文表述是“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
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
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体现的是不仅需要思想上具备三牛精神,还需要付出辛勤耕耘、勇往
直前的实践,才能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
B.“00 后”戍边战士陈祥榕,在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突入重围营救战友牺牲。
C.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D.“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用三十五年的坚守与付出,让十多万山区人民摆脱贫穷。
答案:A(材料一论述了牛勤劳、奉献、奋进等精神。但 A 项是说一个人的事业文章随着肉身
的消亡而毁灭,但精神是万古不灭的;一个人的功名富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移,但气节是千
载不变的。这句贤文告诉我们:事业与功名短暂,精神与气节永存,人生在世要注重培养精神,
锻造气节。)
4.请结合文本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答:行文脉络:材料一按照总分总的结构,(1 分)先指出牛的精神品质及新的时代内涵,(1 分)
再依次从牛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论证人们赞美牛的原因,(1 分)最后
号召人们学习和弘扬“三牛精神”。(1 分)
5.材料二第四段指出“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象
征意义。例举体现牛的象征意义的一例实例,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与看法。(6 分)
答:(1)精神品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1 分)勇于开拓;(1 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1 分)
(2)举例略(须举出能体现牛的精神品质的具体的人或事。1 分)
(3)分析说明略(须对例举的具体的人或事加以分析说明,体现其精神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
意义。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材料一:
花开了又谢
严平
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 1937 年 11 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才二十三岁,
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棉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
喜欢演戏,在学校的演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早晨,
悄悄地将所有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
下午,他们大家都去瞧抗敌剧团的戏,我没去,留在队里。我要去了,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
母亲或父亲,那就糟糕,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
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陈佩琪日记(摘抄)》,《壮绝神
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 1990 年)
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几十年后整理
的大事记中,11 月,只有这样几句:“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
全队十八人,较长时间内就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
一幅是队员们的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常模糊且没有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
无法加以辨认;另一幅是话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品描写日军入侵后,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
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一直演到 1942 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其他演剧队
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 年初,首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
亲——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原以为只要做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孰料日本
人来了,逼他交钱交粮,连女儿都要交出去。照片拍摄的正是这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
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双手扑向女儿,女儿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走,她挣扎着发出
喊叫,转身望着父亲……这或许是佩琪留下的唯一剧照了,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形
象质朴,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
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员,还创作了
独幕剧《回山》,与人合编《女义勇军》,导演独幕剧《焦土抗战》……她充满活力,也很有
才华。那张美丽动人的脸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来说,危险
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
可以离队回到父母身边,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争,她的生命之
花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蹂躏却顽强地绽放着——并且,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
伙伴逸恋爱了。即便是在战争中,爱情也来得那么自然,不可阻挡。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
问题;一起研究剧本,细心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
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茫中。
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来让她有些
手足无措,但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体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工
作是繁重的,因而在感情的旋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
—不妨碍工作,双方自愿,不妨碍他人。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
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
这一切,对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但远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
己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我感受着她情感的
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当年浴血
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那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
日记突然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记中,1938 年
9 月同样有着极为简洁的交代:“早期参加救亡八队的女队员陈佩琪,编队期间重病不起,终
以伤寒病逝武汉。”这正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时候,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喊
着响亮的口号,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
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没有
感情的流露,更没有哀伤的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
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年,年轻的演剧队
员们面对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爱着
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
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
(节选自严平《他们走向战场》其四,有删改)
材料二:
2008 年的那个冬天,我完成了这本书的一个重要部分: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日记的整理。
我在《后记》中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似乎和日记的主人公成了朋友,我写着他们,想着他
们,常常在独自行走的路上,在地铁拥挤的人流中,在昔日古老的京城遗址前,或者在今天孩
子们娇嫩活泼的笑脸中,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然而,今天我们终于要分手了。
……
材料实在太多了,十个队!不同的战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生存状态,不同的演剧生涯,
还有每个人后来不同的命运……我一时竟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我的书写……这些年
轻的学生,当他们站在一片片废墟和血泊之中,被前所未见的惨状震惊时,他们是否也立刻意
识到了自己的命运?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丝毫的浪漫可言,即使再年轻旺盛的生命在战争面
前也依旧如此脆弱。
那一个个逝去的名字,那一座座青草绿了又枯了的坟头,或许,我只能有选择地说起。
(节选自严平《他们走向战场》其一《走向战争的身影》,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 年 11 月”,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投入抗
战洪流,为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
B.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甜苦交加”,“甜”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感和兴奋感,而“苦”
主要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
C.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剧照,可以看到年轻的陈佩琪体态柔韧,形
象质朴,感情充沛,具有表演才能。
D.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而又感性,充分展现出人物丰富
的内心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答案:D(“热烈而又感性”错误,应为“热烈而又理性”。)
7.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实际上蕴含着深
深的情感,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
B.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琪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文章结尾“我无
言”三个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痛惜和遗憾。
C.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人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待个人情感等典
型事件,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D.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轻却极富主见、意
志坚定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之情。
答案:D(应该是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8.作者以“花开了又谢”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明。(4 分)
答: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或象征)。(1 分)用“花开”喻指陈佩琪青春之花因充满活力而魅
力无穷;爱情之花因自然、甜蜜、热烈、理性而温暖美丽;生命之花因置身抗战洪流、饱经风
吹雨打而顽强绽放,饱含着作者对其生命的崇高礼赞。(任答对一点计 1 分)花“又谢”则意
味着青春不再、爱情终止、生命已逝,(任答对一点计 1 分)流露出作者对其英年早逝的深深
叹惋。(1 分)
9.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作者在材料一的故事讲述上的特点,并举例分析其好处。(6 分)
答:特点:①借日记陈述历史事实。(1 分)②选材典型。(1 分)
好处:①真实地记载人物事迹,真实体现人物情感;举例分析略。(答对一点并分析即可计 2
分)②以小见大;举例分析略。(答对一点并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计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
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超有三子。长子雄,累迁屯骑校尉..。超少子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
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
涉猎典籍。班超有三个儿子,长子叫班雄,多次迁升到屯骑校尉。班超的小儿子名叫班勇。
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
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永初元年(107),西域反叛汉朝,朝廷派班
勇担任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一同从敦煌出兵,迎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来。于是罢免了都护。
后来西域有十多年没有汉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皆来降班。后数
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
请出兵五千人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先是公卿多以为宜
闭玉门关,遂弃西域。勇上议曰“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
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令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
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
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
于阗心胆,北扦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领一千多人驻扎在伊吾,车师前王和鄯善王
都到索班这里投降。后来过了几个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一同攻陷索班,进攻赶走了前王,抢
夺占领了向北的道路。鄯善王着急了,向曹宗求救,曹宗因此请求朝廷出兵五千人攻击匈奴,
替索班报仇雪耻,趁机收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参加会议。起先各公卿多数主张关闭
玉门关,于是就放弃了西域。班勇上奏议道:“现在曹宗只是感到前面的耻辱,想报复匈奴洗
雪耻辱,而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凡是想在荒外建功的,万
个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连祸结,将后悔不及啊。何况现在府库空虚,军队后无援兵,这是
向远方的夷狄暴露自己的弱点,向海内展现自己的短处,我认为不能同意。旧敦煌郡有营兵
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并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驻扎在敦煌,像永元年间那样做。又应派
西域长史统率五百人驻扎在楼兰,西边挡住焉耆、龟兹的来路,南边给鄯善、于寡壮壮胆子,
北面抵御匈奴,东边连接敦煌。这样才算方便。”
尚书问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勇对曰:“昔永平之
末,始通西域,初遺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
扰。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还,汉人外孙,若匈奴得志,则尤还必死。若出屯楼
兰,足以招附其心,愚以为便。”
尚书问班勇道:“现在设立副校尉,派谁合适?又设长史驻楼兰,有什么好处?”班勇答道:
“从前永平末年,刚开通西域,开始派中郎将驻扎在敦煌,后来设副校尉在车师,一方面管制
胡虏,一方面又禁止汉人不得有所侵扰。所以外夷心甘情愿归附,匈奴也害怕我们的威势。
现在鄯善王尤还,是汉人的外孙,如果匈奴得志尤还(首当其冲)必死无疑。如果出兵驻扎在楼
兰,足够让他们归附,我认为这样比较方便。”
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
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抄,河西..大被其害。
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设西域副校尉(让他)驻守敦煌。虽
然又使西域得到控制,但是还不能走出屯兵之地。后来匈奴果然多次与车师共同进犯边地,
河西受了大害。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
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
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延光二年(123)夏,朝廷又派班勇担任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
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
豫不决,班勇用汉室的恩威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投降。
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那里,从伊和谷把匈奴伊蠡王赶跑了,俘获前
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又开通了。回来之后,仍驻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
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
四年(125)秋,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力攻打后
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斩首俘获八千多人,马畜五万多头。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B.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C.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D.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答案:B(根据文意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校尉,是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与《赤壁之战》中“以鲁肃为赞军校尉”的“校尉”
官职相同。
B.西域,汉代后称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与《雁荡山》中“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
龙湫”中“西域”所指地区相同。
C.故事,文中作“先例”理解,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词义相
同。
D.河西,指塔里木河以西地区。西汉武帝时,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
战场。
答案:D(“河”在古代特指黄河,“河西”是古代重要的地区,是有专指意义的词语。“塔里
木河以西地区”说法错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班勇是班超的小儿子,同他父亲一样,为人有大志,品行孝顺,是一个勤劳而又喜爱读书,有
辩才的人。
B.班勇的兄长班雄多次贬官后担任屯骑校尉。永元初年,班勇与班雄一同出兵敦煌,迎接都护
和西域甲兵回朝。
C.班勇处事有勇有谋,恩威和信义并用。龟兹王白英在他的感召下自缚投降,匈奴伊蠡王被
他打败赶跑。
D.班勇有战略眼光,敢于维护西域地区的安定。在他的建议下,朝廷恢复设置了敦煌郡营兵和
西域副校尉。
答案:B(“多次贬官”错。“累迁”是“多次迁升”之意,“左迁”才是贬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4 分)
译文:后来过了几个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一同攻陷索班,进攻赶走了前王,抢夺占领了向北
的道路。(得分点:“攻没”,攻陷;“走”,逃跑;“略”,抢夺。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2)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4 分)
译文:(2)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设西域副校尉(让他)驻守敦
煌。(得分点:“从”,听从接受“复”,恢复;“置”,设置、设立。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14.班勇认为应当恢复西域副校尉设置楼兰长史的理由是什么?(3 分)
答:①设置西域副校尉、楼兰长史有先例;②能够节度胡虏;③能禁汉人侵扰;④让外夷归心;
⑤匈奴畏威。(每点 1 分,任答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诗“百战沙场碎铁衣”,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
频繁。“碎铁衣”,形容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
B.李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打了一场胜仗。“突营
射杀”“千骑归”,描绘出老将军的英雄豪气。
C.柳诗用“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
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了感染力。
D.“寒江雪”三字是“画龙点睛”之笔,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凝炼
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答案:B(“打了一场胜仗”错。从全局上看,这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
败中见出了豪气。)
16.这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字都很有表现力,但内涵不同,试作分析。(6 分)
答:①李诗“独”字是说此将领独自一人率领残部突破重围、夺路而归。(1 分)一个“独”
字凸显了此将领的出众,它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1
分)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1 分)
②柳诗“独”字是说在空灵雪飘的世界,万物皆退缩隐匿,只有此老渔翁独自一人寒江垂
钓。(1 分)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1 分)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喻,表现诗人在长
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1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学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够主动思考,把自己个人经验的东西变成可见的实践精
神。孔子在《论语》中就用“ , ”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
关系。
(2)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杜甫
“ , ”的诗句。
(3)个人离不开国家,离开国家的个人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 , ”的比喻,阐明了这个道理。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每空 1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
参天大树,枝繁吐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
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
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
大文化圈。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
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
中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 4500 年左右,可谓历史悠久,其积淀亦因之
深厚。”
( )恩格斯曾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
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盂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盂,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
几无区别;三星堆的“将军盔”,也与河南安阳殷墟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从青铜器上看,三
星堆的铜尊、铜罍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
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通过三星堆遗址得到了体现。
B.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
C.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通过三星堆遗址得到了彰显。
D.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
答案:D(括号内的句子应该和前一段的段首句句式一致,形成照应,排除 A.C 两项。根据第二
段的主体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讨论的是三星堆遗址的文明特征,体现了三星堆遗址的文明高
度,所以用“文明高度”概括本段内容比“历史高度”更恰当,排除 B 项。)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画波浪线句子与 B 项均为比喻。A 项,夸张,对偶。C 项,无修辞,借举止抒情。D 项,
借代。)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答:修改略(两处语病:“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
变得非常重要”是“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和
“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的杂糅,任意
保留一种句式即可;“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 4500 年左右”重复赘余,去掉“约”或者“左
右”。改出一处得 1 分,两处 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在延庆冬奥村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能最大程度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原生树木作为
最主要的景观被原地保留下来。_ ① ,延庆冬奥村及延庆山地新闻中心二标段项目
的新型施工图纸多了些“特别”标记,这些标记是施工区域内需要保护的树种、数量和分布
的位置,这一用心的举动让 313 棵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的主要景观被保留下来。
延庆冬奥村建在山坳中,需要把部分山坡削平,但这样会破坏小动物的“家”。为了尽量
减少施工对周边自然环境和小动物们的影响,建设者们在施工现场搭起围栏,搭起了很多小
木屋,为附近的小松鼠、野鸡、野鸟新建了栖息的场所。这样,一边是施工生产, ② ,
构成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让延庆冬奥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村落。
在延庆冬奥村建设过程中,遵循“节俭办奥运”的理念,_ ③_ 。 比如,项目团队击
碎就地开挖出来的石头,直接用于运动员公寓建筑外墙的“石笼墙”装饰,建筑外形与周围中
国原生态村落的环境遥相呼应,大气、美观的同时还省去了从外面购买石材的费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6 分)
答:(示例)①与传统的施工图相比(后一句“ 新型施工图纸多了些“特别’标记”在内容上
表示与前一句比较,从“新型”这个词上可以理解。所以,①句应该补写表示比较的语句。比
较对象写出“原有施工图”也可。2 分)
②一边是小动物穿梭在草丛和树林中(②句应该是一个总结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再结合
句式“一边”和后句“构成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理解,②句应该补写与“动物”有
关的内容,写出“一边是动物……”等与前句在字数和结构上形成呼应的句子即可。2 分)
③很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③句是一个总起句,故要通过概括“比如”后的内容补写。难点在
于是否可以准确概括出“就地取材”。概括出“就地取材”的近似词语,可酌情给分。2 分)
22.根据上面文段内容,拟写一则包括引题与正题的复合式新闻标题,引题、正题分别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引题:
正题:
答案:(示例)引题:“保护自然环境”(1 分)“节俭办奥运”(1 分)
正题:延庆冬奥村(1 分)建成原生态(1 分)奥运村(1 分)
(要抓住题干中“复合式新闻标题”要求,首先明确“复合式新闻标题”的结构特点:引题揭
示背景、目的,为引出正题服务;正题是新闻主体。然后从对象主体、时间、事件、意义等方
面筛选关键信息,具体如下:背景——节俭办奥运,目的——保护周边自然环境,主体——延
庆冬奧村,事件——将延庆冬奥村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村落。)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材料一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培根
材料二 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
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
交集的旅程。——余华
材料三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
伟大智慧相结合的旅程。——高尔基
任务一: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精神上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思考。请联系上述
材料,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振华中学将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仪式上学校文学社张同学、团委陈老师、
语文组王老师将分别以“开卷有益”“阅读是一段温暖的旅程”“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为题发
言。学校邀请你担任启动仪式主持人,请你以“一路书香”为题 ,结合三位发言者的主题及
三则材料,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选择一个任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3.任务一审题立意参考:
(1)材料内容
这是一篇多材料情境式驱动型作文。
材料一,培根认为,读书有益,读书能使人充实。
材料二,是说伟大作品,能够引领阅读者追随、模仿、感悟,一路沉醉,融入生命。生命中
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作品而倍感温暖。
材料三,高尔基认为,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者在心灵上精神上感悟、体验人类伟大智慧的一次
旅程。
(2)情景任务
①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精神上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思考一个人阅读中的心路历程
或感悟、思考。
②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体现自己具体的阅读活动或阅读感悟。
(3)具体要求
①选准角度——体现精神层面的变化。
②确定立意——读材料生发中心。
③明确文体——议论文体或记叙文体。
(4)立意参考
记叙文体:记叙个人因阅读而成长的旅程(求学、学艺、体育训练)、收获的喜悦、得到的启
迪。
议论文体:从个人的读书经历中感悟、思考阅读对人心灵、精神上的作用与意义。
任务二审题立意参考:
主持词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串联词,一般由开场白、中间部分和结束语三部分构成。开场白
应点明收听或观看的对象,注意创设情境,吸引观众(听众)注意;主体部分要层次清晰,紧扣
主题;结尾部分要有力收束全文。总体来说,主持词要语言富有感染力,有与观众(听众)交流
互动的感觉。
(1)任务情境
①“读书节”启动仪式。
②文学社张同学、团委陈老师、语文组王老师将分别以‘开卷有益”阅读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为题发言。
③以“一路书香”为题。
④结合三位发言者的主题及三则材料。
⑤写一篇主持词。
(2)三个发言者主题的内涵
①“开卷有益”:读书有益。
②“阅读是一段温暖的旅程”:阅读给人带来温暖。
③“读书是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启迪心灵、增长智慧,谈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3)按照主持词的结构要求写作文章
①开场白导人:要明确对象和会议主题。
②主体部分:要明确三个发言者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串联。
③结尾部分:收束文章,要有感染力。
评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 分)
作文等级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
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
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
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
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
彩
个别地方有新
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
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
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语贴切;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①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④④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
误多的,酌情扣分。
4.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长郡中学 2021 届模拟试卷(二)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
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
牛。”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
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
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
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
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
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
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
习的精神。
“天开于子 ,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
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
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
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
于他性格属牛一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
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
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
须画五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
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
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
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
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将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
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
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
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新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2 月 11 日,陈凌《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材料二 2021 年,是农历辛丑年,也是中国传统上的牛年。中华民族自古赋予了牛各种象
征意义,有关牛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等也广为流传。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
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项宝贵遗产,有着多元文化的生命
力,它不仅具有浑厚的文化价值,更有厚重、深远的华夏农耕史价值。
牛是重要的家畜之一。我国养牛的历史悠久,牛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自古
以来都是农业社会,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
与书写。《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立春日,人们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
传统活动。牛身形庞大且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时,人们都是牵着
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耕地播种,载拉运送,都是默默无闻的牛儿们的任务与使命。因此,
古往今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博学的学者、才华横溢的文人诗者常常发自肺腑地歌颂、赞美
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生辉。
除农耕外,牛在交通、食用、服饰甚至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如战国时代的齐国使
用火牛阵进攻敌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就运用了牛,这是牛在军事上运用的典型例
子。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因此人们称牛为“仁
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
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
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在我国的
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称“坤为牛”,
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由此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摘选自《中国牛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习总书记深情礼赞“三牛”精神,赋予了牛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
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的最精练准确解读。
B.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能具体体现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同时也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C.生肖中牛排名第二,鼠排名第一。2021 年很多人写下“2020,‘鼠’实不易;2021,‘牛’
转乾坤”的寄语。
D.“俯首甘为孺子牛”“汗牛充栋”“气冲牛斗”等诗句和词语都赞美了文中所论述的牛的精
神品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例举钱三强的例子,论证了他身上那种“牛劲”,是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
前行的力量所在。
B.只要我们具备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意识,就能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C.农业社会中,牛文化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与书写。
D.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论证,论证了牛文化在生产、习俗上对人们的影响和对中华民族内在精
神的塑造作用。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
B.“00 后”戍边战士陈祥榕,在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突入重围营救战友牺牲。
C.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D.“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用三十五年的坚守与付出,让十多万山区人民摆脱贫穷。
4.请结合文本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材料二第四段指出“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象
征意义。例举体现牛的象征意义的一例实例,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与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材料一:
花开了又谢
严平
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 1937 年 11 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才二十三岁,
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棉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
喜欢演戏,在学校的演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早晨,
悄悄地将所有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
下午,他们大家都去瞧抗敌剧团的戏,我没去,留在队里。我要去了,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
母亲或父亲,那就糟糕,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
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陈佩琪日记(摘抄)》,《壮绝神
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 1990 年)
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几十年后整理
的大事记中,11 月,只有这样几句:“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
全队十八人,较长时间内就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
一幅是队员们的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常模糊且没有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
无法加以辨认;另一幅是话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品描写日军入侵后,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
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一直演到 1942 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其他演剧队
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 年初,首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
亲——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原以为只要做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孰料日本
人来了,逼他交钱交粮,连女儿都要交出去。照片拍摄的正是这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
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双手扑向女儿,女儿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走,她挣扎着发出
喊叫,转身望着父亲……这或许是佩琪留下的唯一剧照了,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形
象质朴,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
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员,还创作了
独幕剧《回山》,与人合编《女义勇军》,导演独幕剧《焦土抗战》……她充满活力,也很有
才华。那张美丽动人的脸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来说,危险
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
可以离队回到父母身边,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争,她的生命之
花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蹂躏却顽强地绽放着——并且,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
伙伴逸恋爱了。即便是在战争中,爱情也来得那么自然,不可阻挡。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
问题;一起研究剧本,细心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
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茫中。
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来让她有些
手足无措,但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体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工
作是繁重的,因而在感情的旋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
—不妨碍工作,双方自愿,不妨碍他人。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
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
这一切,对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但远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
己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我感受着她情感的
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当年浴血
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那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
日记突然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记中,1938 年
9 月同样有着极为简洁的交代:“早期参加救亡八队的女队员陈佩琪,编队期间重病不起,终
以伤寒病逝武汉。”这正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时候,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喊
着响亮的口号,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
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没有
感情的流露,更没有哀伤的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
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年,年轻的演剧队
员们面对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爱着
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
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
(节选自严平《他们走向战场》其四,有删改)
材料二:
2008 年的那个冬天,我完成了这本书的一个重要部分: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日记的整理。
我在《后记》中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似乎和日记的主人公成了朋友,我写着他们,想着他
们,常常在独自行走的路上,在地铁拥挤的人流中,在昔日古老的京城遗址前,或者在今天孩
子们娇嫩活泼的笑脸中,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然而,今天我们终于要分手了。
……
材料实在太多了,十个队!不同的战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生存状态,不同的演剧生涯,
还有每个人后来不同的命运……我一时竟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我的书写……这些年
轻的学生,当他们站在一片片废墟和血泊之中,被前所未见的惨状震惊时,他们是否也立刻意
识到了自己的命运?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丝毫的浪漫可言,即使再年轻旺盛的生命在战争面
前也依旧如此脆弱。
那一个个逝去的名字,那一座座青草绿了又枯了的坟头,或许,我只能有选择地说起。
(节选自严平《他们走向战场》其一《走向战争的身影》,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 年 11 月”,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投入抗
战洪流,为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
B.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甜苦交加”,“甜”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感和兴奋感,而“苦”
主要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
C.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剧照,可以看到年轻的陈佩琪体态柔韧,形
象质朴,感情充沛,具有表演才能。
D.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而又感性,充分展现出人物丰富
的内心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7.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实际上蕴含着深
深的情感,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
B.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琪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文章结尾“我无
言”三个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痛惜和遗憾。
C.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人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待个人情感等典
型事件,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D.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轻却极富主见、意
志坚定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之情。
8.作者以“花开了又谢”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明。(4 分)
9.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作者在材料一的故事讲述上的特点,并举例分析其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
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超有三子。长子雄,累迁屯骑校尉..。超少子勇。
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
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皆来降班。后数
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
请出兵五千人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先是公卿多以为宜
闭玉门关,遂弃西域。勇上议曰“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
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令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
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
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
于阗心胆,北扦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尚书问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勇对曰:“昔永平之
末,始通西域,初遺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
扰。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还,汉人外孙,若匈奴得志,则尤还必死。若出屯楼
兰,足以招附其心,愚以为便。”
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
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抄,河西..大被其害。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
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
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
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B.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C.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D.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校尉,是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与《赤壁之战》中“以鲁肃为赞军校尉”的“校尉”
官职相同。
B.西域,汉代后称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与《雁荡山》中“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
龙湫”中“西域”所指地区相同。
C.故事,文中作“先例”理解,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词义相
同。
D.河西,指塔里木河以西地区。西汉武帝时,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
战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班勇是班超的小儿子,同他父亲一样,为人有大志,品行孝顺,是一个勤劳而又喜爱读书,有
辩才的人。
B.班勇的兄长班雄多次贬官后担任屯骑校尉。永元初年,班勇与班雄一同出兵敦煌,迎接都护
和西域甲兵回朝。
C.班勇处事有勇有谋,恩威和信义并用。龟兹王白英在他的感召下自缚投降,匈奴伊蠡王被
他打败赶跑。
D.班勇有战略眼光,敢于维护西域地区的安定。在他的建议下,朝廷恢复设置了敦煌郡营兵和
西域副校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4 分)
译文:
(2)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4 分)
译文:
14.班勇认为应当恢复西域副校尉设置楼兰长史的理由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诗“百战沙场碎铁衣”,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
频繁。“碎铁衣”,形容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
B.李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打了一场胜仗。“突营
射杀”“千骑归”,描绘出老将军的英雄豪气。
C.柳诗用“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
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了感染力。
D.“寒江雪”三字是“画龙点睛”之笔,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凝炼
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16.这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字都很有表现力,但内涵不同,试作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学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够主动思考,把自己个人经验的东西变成可见的实践精
神。孔子在《论语》中就用“ , ”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
关系。
(2)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杜甫
“ , ”的诗句。
(3)个人离不开国家,离开国家的个人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 , ”的比喻,阐明了这个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
参天大树,枝繁吐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
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
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
大文化圈。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
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
中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 4500 年左右,可谓历史悠久,其积淀亦因之
深厚。”
( )恩格斯曾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
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盂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盂,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
几无区别;三星堆的“将军盔”,也与河南安阳殷墟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从青铜器上看,三
星堆的铜尊、铜罍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
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通过三星堆遗址得到了体现。
B.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
C.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通过三星堆遗址得到了彰显。
D.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在延庆冬奥村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能最大程度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原生树木作为
最主要的景观被原地保留下来。_ ① ,延庆冬奥村及延庆山地新闻中心二标段项目
的新型施工图纸多了些“特别”标记,这些标记是施工区域内需要保护的树种、数量和分布
的位置,这一用心的举动让 313 棵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的主要景观被保留下来。
延庆冬奥村建在山坳中,需要把部分山坡削平,但这样会破坏小动物的“家”。为了尽量
减少施工对周边自然环境和小动物们的影响,建设者们在施工现场搭起围栏,搭起了很多小
木屋,为附近的小松鼠、野鸡、野鸟新建了栖息的场所。这样,一边是施工生产, ② ,
构成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让延庆冬奥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村落。
在延庆冬奥村建设过程中,遵循“节俭办奥运”的理念,_ ③_ 。 比如,项目团队击
碎就地开挖出来的石头,直接用于运动员公寓建筑外墙的“石笼墙”装饰,建筑外形与周围中
国原生态村落的环境遥相呼应,大气、美观的同时还省去了从外面购买石材的费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6 分)
22.根据上面文段内容,拟写一则包括引题与正题的复合式新闻标题,引题、正题分别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引题:
正题: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材料一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培根
材料二 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
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
交集的旅程。——余华
材料三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
伟大智慧相结合的旅程。——高尔基
任务一: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精神上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思考。请联系上述
材料,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振华中学将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仪式上学校文学社张同学、团委陈老师、
语文组王老师将分别以“开卷有益”“阅读是一段温暖的旅程”“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为题发
言。学校邀请你担任启动仪式主持人,请你以“一路书香”为题 ,结合三位发言者的主题及
三则材料,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选择一个任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长郡中学 2021 届模拟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 D(词语理解错误。“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极多。“气冲牛斗”是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牛斗是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借指天空,跟“牛的精神品格”没有关系。)
2.B(过于绝对,原文表述是“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
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
造新的历史辉煌”,体现的是不仅需要思想上具备三牛精神,还需要付出辛勤耕耘、勇往直前
的实践,才能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3.A(材料一论述了牛勤劳、奉献、奋进等精神。但 A 项是说一个人的事业文章随着肉身的消
亡而毁灭,但精神是万古不灭的;一个人的功名富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移,但气节是千载不
变的。这句贤文告诉我们:事业与功名短暂,精神与气节永存,人生在世要注重培养精神,锻造
气节。)
4.行文脉络:材料一按照总分总的结构,(1 分)先指出牛的精神品质及新的时代内涵,(1 分)
再依次从牛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论证人们赞美牛的原因,(1 分)最后
号召人们学习和弘扬“三牛精神”。(1 分)
5. (1)精神品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1 分)勇于开拓;(1 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1 分)
(2)举例略(须举出能体现牛的精神品质的具体的人或事。1 分)
(3)分析说明略(须对例举的具体的人或事加以分析说明,体现其精神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
意义。2 分)
6. D(“热烈而又感性”错误,应为“热烈而又理性”。)
7.D(应该是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8.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或象征)。(1 分)用“花开”喻指陈佩琪青春之花因充满活力而魅力
无穷;爱情之花因自然、甜蜜、热烈、理性而温暖美丽;生命之花因置身抗战洪流、饱经风吹
雨打而顽强绽放,饱含着作者对其生命的崇高礼赞。(任答对一点计 1 分)花“又谢”则意味
着青春不再、爱情终止、生命已逝,(任答对一点计 1 分)流露出作者对其英年早逝的深深叹
惋。(1 分)
9.特点:①借日记陈述历史事实。(1 分)②选材典型。(1 分)
好处:①真实地记载人物事迹,真实体现人物情感;举例分析略。(答对一点并分析即可计 2
分)②以小见大;举例分析略。(答对一点并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计 2 分)
10. B(根据文意断句。)
11. D(“河”在古代特指黄河,“河西”是古代重要的地区,是有专指意义的词语。“塔里木
河以西地区”说法错误。)
12. B(“多次贬官”错。“累迁”是“多次迁升”之意,“左迁”才是贬官。)
13. (1)后来过了几个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一同攻陷索班,进攻赶走了前王,抢夺占领了向
北的道路。(得分点:“攻没”,攻陷;“走”,逃跑;“略”,抢夺。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2)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设西域副校尉(让他)驻守敦煌。(得
分点:“从”,听从接受“复”,恢复;“置”,设置、设立。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14.①设置西域副校尉、楼兰长史有先例;②能够节度胡虏;③能禁汉人侵扰;④让外夷归心;
⑤匈奴畏威。(每点 1 分,任答三点即可)
15. B(“打了一场胜仗”错。从全局上看,这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
中见出了豪气。)
16.①李诗“独”字是说此将领独自一人率领残部突破重围、夺路而归。(1 分)一个“独”
字凸显了此将领的出众,它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1
分)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1 分)
②柳诗“独”字是说在空灵雪飘的世界,万物皆退缩隐匿,只有此老渔翁独自一人寒江垂钓。
(1 分)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1 分)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喻,表现诗人在长期流
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1 分)
17.(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每空 1 分)
18. D(括号内的句子应该和前一段的段首句句式一致,形成照应,排除 A.C 两项。根据第二段
的主体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讨论的是三星堆遗址的文明特征,体现了三星堆遗址的文明高度,
所以用“文明高度”概括本段内容比“历史高度”更恰当,排除 B 项。)
19. B(画波浪线句子与 B 项均为比喻。A 项,夸张,对偶。C 项,无修辞,借举止抒情。D 项,
借代。)
20.修改略(两处语病:“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
变得非常重要”是“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和
“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的杂糅,任意
保留一种句式即可;“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 4500 年左右”重复赘余,去掉“约”或者“左
右”。改出一处得 1 分,两处 3 分)
21. (示例)①与传统的施工图相比(后一句“ 新型施工图纸多了些“特别’标记”在内容上
表示与前一句比较,从“新型”这个词上可以理解。所以,①句应该补写表示比较的语句。比
较对象写出“原有施工图”也可。2 分)
②一边是小动物穿梭在草丛和树林中(②句应该是一个总结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再结合
句式“一边”和后句“构成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理解,②句应该补写与“动物”有
关的内容,写出“一边是动物……”等与前句在字数和结构上形成呼应的句子即可。2 分)
③很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③句是一个总起句,故要通过概括“比如”后的内容补写。难点在
于是否可以准确概括出“就地取材”。概括出“就地取材”的近似词语,可酌情给分。2 分)
22. (示例)引题:“保护自然环境”(1 分)“节俭办奥运”(1 分)
正题:延庆冬奥村(1 分)建成原生态(1 分)奥运村(1 分)
(要抓住题干中“复合式新闻标题”要求,首先明确“复合式新闻标题”的结构特点:引题揭
示背景、目的,为引出正题服务;正题是新闻主体。然后从对象主体、时间、事件、意义等方
面筛选关键信息,具体如下:背景——节俭办奥运,目的——保护周边自然环境,主体——延
庆冬奧村,事件——将延庆冬奥村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村落。)
23.任务一审题立意参考:
(1)材料内容
这是一篇多材料情境式驱动型作文。
材料一,培根认为,读书有益,读书能使人充实。
材料二,是说伟大作品,能够引领阅读者追随、模仿、感悟,一路沉醉,融入生命。生命中
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作品而倍感温暖。
材料三,高尔基认为,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者在心灵上精神上感悟、体验人类伟大智慧的一次
旅程。
(2)情景任务
①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精神上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思考一个人阅读中的心路历程
或感悟、思考。
②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体现自己具体的阅读活动或阅读感悟。
(3)具体要求
①选准角度——体现精神层面的变化。
②确定立意——读材料生发中心。
③明确文体——议论文体或记叙文体。
(4)立意参考
记叙文体:记叙个人因阅读而成长的旅程(求学、学艺、体育训练)、收获的喜悦、得到的启
迪。
议论文体:从个人的读书经历中感悟、思考阅读对人心灵、精神上的作用与意义。
任务二审题立意参考:
主持词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串联词,一般由开场白、中间部分和结束语三部分构成。开场白
应点明收听或观看的对象,注意创设情境,吸引观众(听众)注意;主体部分要层次清晰,紧扣
主题;结尾部分要有力收束全文。总体来说,主持词要语言富有感染力,有与观众(听众)交流
互动的感觉。
(1)任务情境
①“读书节”启动仪式。
②文学社张同学、团委陈老师、语文组王老师将分别以‘开卷有益”阅读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为题发言。
③以“一路书香”为题。
④结合三位发言者的主题及三则材料。
⑤写一篇主持词。
(2)三个发言者主题的内涵
①“开卷有益”:读书有益。
②“阅读是一段温暖的旅程”:阅读给人带来温暖。
③“读书是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启迪心灵、增长智慧,谈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3)按照主持词的结构要求写作文章
①开场白导人:要明确对象和会议主题。
②主体部分:要明确三个发言者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串联。
③结尾部分:收束文章,要有感染力。
评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 分)
作文等级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
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
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
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
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
彩
个别地方有新
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
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
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语贴切;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①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④④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
误多的,酌情扣分。
4.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
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
涉猎典籍。班超有三个儿子,长子叫班雄,多次迁升到屯骑校尉。班超的小儿子名叫班勇。
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永初元年(107),西域反叛汉朝,朝廷派班
勇担任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一同从敦煌出兵,迎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来。于是罢免了都护。
后来西域有十多年没有汉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领一千多人驻扎在伊吾,车师前王和鄯善王
都到索班这里投降。后来过了几个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一同攻陷索班,进攻赶走了前王,抢
夺占领了向北的道路。鄯善王着急了,向曹宗求救,曹宗因此请求朝廷出兵五千人攻击匈奴,
替索班报仇雪耻,趁机收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参加会议。起先各公卿多数主张关闭
玉门关,于是就放弃了西域。班勇上奏议道:“现在曹宗只是感到前面的耻辱,想报复匈奴洗
雪耻辱,而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凡是想在荒外建功的,万
个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连祸结,将后悔不及啊。何况现在府库空虚,军队后无援兵,这是
向远方的夷狄暴露自己的弱点,向海内展现自己的短处,我认为不能同意。旧敦煌郡有营兵
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并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驻扎在敦煌,像永元年间那样做。又应派
西域长史统率五百人驻扎在楼兰,西边挡住焉耆、龟兹的来路,南边给鄯善、于寡壮壮胆子,
北面抵御匈奴,东边连接敦煌。这样才算方便。”
尚书问班勇道:“现在设立副校尉,派谁合适?又设长史驻楼兰,有什么好处?”班勇答道:
“从前永平末年,刚开通西域,开始派中郎将驻扎在敦煌,后来设副校尉在车师,一方面管制
胡虏,一方面又禁止汉人不得有所侵扰。所以外夷心甘情愿归附,匈奴也害怕我们的威势。
现在鄯善王尤还,是汉人的外孙,如果匈奴得志尤还(首当其冲)必死无疑。如果出兵驻扎在楼
兰,足够让他们归附,我认为这样比较方便。”
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设西域副校尉(让他)驻守敦煌。虽
然又使西域得到控制,但是还不能走出屯兵之地。后来匈奴果然多次与车师共同进犯边地,
河西受了大害。
延光二年(123)夏,朝廷又派班勇担任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
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
豫不决,班勇用汉室的恩威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投降。
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那里,从伊和谷把匈奴伊蠡王赶跑了,俘获前
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又开通了。回来之后,仍驻柳中。
四年(125)秋,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力攻打后
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斩首俘获八千多人,马畜五万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