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文本关,重视文本二,审清题干
--如何破解文学类群文本阅读的那道最新题
型(第9题)
题型变化
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
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6分)
创新题-----写文学评论要点。这是本次联考题型
变化最大之一。反套路,是难点。对学生语文素养
考查,显示学生真功夫。
02.理清文本二的主要评论观点
主观题9命题方向:由文本二→文本一。某种程度上来
说,一个是文学理论,一个是文学实践。这道主观题对考
生而言,找得分点是最难的。
方法:看看文本二有什么样的理论要点,然后找文本
一是怎样实践(体现)这样的理论要点的。这样逆行来推
导,就能找到解答突破口,踩准得分点。
03.要有规范答题意识
虽然是反套路题,但是规范答题步骤是
可以“套用”的,如:用小序号标明答题层
次内容,先观点,后分析,即“主要观点+
文本分析”模式;分析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不能三言两语,太粗线条,答题区间不可
“留白”太多。
审题:明确答题方向
9、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
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如何理解“新世说”
两个得分点:
(1)“世说”有什么特点?
(2)“新世说”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1、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
2、“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3、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以上“世说”三个特点,从第一和第二点来看,
《国文教员》算不上,只有第三点,可以靠得上:
文章短小,讲述生活故事,叙事内容众多。
答题:踩准得分点
《国文教员》具有“世说”的哪些特点?
答题:踩准得分点
为什么以“新世说”来评论《国文教员》?这
个“新”做何解读?
和传统的“世说”相比,《国文教员》有何创
新之处?
官方答案: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比较笼统)
回归到文本二观点:
1、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
2、“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3、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答题:踩准得分点
从第一和第二点看,《国文教员》有创新。
由出于稗官发展到记录普通人的普通事;
由“世说”的传闻居多、街谈巷语、无法考证,
发展到对往事人生的回忆短文;
用白话文形式表现,语言有新发展。
《国文教员》体现了作者对“世说”类传统小说的
新理解,是一种“新世说”小说观念的生动实践。
小结:
1、破解的技巧
2、从文本二中找评论要点,文本一中找分析依
据。
3、文学评论的思路:
评论一篇小说,要从哪些角度去评论?
什么是要点?
(1)人物(评价个人的形象或性格特点或风格特征,或记
录或评价人物的言行)
(2)时代内容(反映时代内容、社会环境、价值取向等)
(3)语言、文体或小说观念。
专项训练一
阅读《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的文本二,
说说贾平凹对当今散文有哪些看法?
(完成:分层、抓关键词句、明了各层意思)
9. ①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
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 真实动人。
②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颇有趣味。
③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
(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可以看出,文本二的观点就是答题的得分点、突破口。
9. 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
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专项训练二
阅读《小学校长》的文本二,说说梁实
秋的“好散文”标准是什么?
是一篇好的散文。
①文本一注重遣词造句。如写“我”走进校长室时用了
一个动词“猫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进校长室时
忐忑不安的心情。
②文本一符合散文“简单”的特点。语言表述简洁干脆,
没有过多的描绘;构思上,重点写校长的三次讲话,行文
没有横生枝节。
③文本一语言亲切自然。如运用“人家”“馍馍稀饭”
等口语,以平常的语言表达校长训导的内容,亲切自然,
又不失谆谆教导之意。
专项训练三
(武汉武昌一模《套不住的手》)
说说老舍先生读赵树理《套不住的手》,
有哪些收获?
(完成:分层、抓关键词句、明了各层意思)
9. 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
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
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
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
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
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
形象。
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
“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
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