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展示)

ID:703899

大小:91.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 2021 届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易解史,即是以易学思维来认识历史、评论历史。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班固作为封 建正统史家的代表,他撰述《汉书》,“综其行事,旁贯‘五经’”,自觉以儒家思想作指导。而在儒家“六 经”中,《周易》在班固心目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他以“六经”为诸子之源,而视《周易》为“六经”之首, “《易》的尊崇地位的确立,班固是立了功的。”正因此,《汉书》重视以易解史,成为汉代史学以易解史 的重要代表。 《汉书》深受《周易》及汉易时代天人一体思维的影响,以易学思维为依据,以历史学的形式对天人 关系做出了新的探讨,从中表达了对于社会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首先,“列人事而因以天时”。《四库全书》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汉书》 在天人关系上,明确认为人事需要顺应天道。《律历志上》说:“《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又曰‘治历明时’,所以和人道也。”班固明确认为,“列人事而因以天时”,这是孔子 作《春秋》的旨趣,也符合《易》的精神。这里所引“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和“治历明时”,分 别出自《革卦》的《彖辞》与《象辞》,前者以汤武革命之事发论,肯定其乃顺天应人之举,所以取得成功; 后者字面含义是整治历法以明四时之序,意为治理国事需要取象历法。二者其实都是强调人事需要取法天 道,也只有取法天道才能成功。 其次,“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人道仿效、顺从天道是促成人事的先决条件。如何仿效、顺从天道? 《汉书》以《易传》为依据,提出了“财成辅相天地之宜”的思想。《汉书》的这一思想,集中见于《货殖 传》的叙述,文中阐发了“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的思想,主张要顺应自然节气,养育积蓄万物,以足 备功用。其中“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一语出自《泰卦·象辞》,这里“后”指圣人君主,“财” 通“裁”,是讲如何调整和节制天下万物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莫大乎圣人”一语出自《系辞上》,孔颖达随文疏曰:“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 以为天下之利。”论述了物与用、器与利的关系,只有达到相互间的平衡,才能成就天人之间的和谐。 再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汉书》不但强调天人、物我的和谐,而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一, “上下序而民志定”,肯定上下、尊卑秩序的建立是达成社会和谐的基础。这句话源于《履卦·象辞》,原 文为:“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意思是说只有辨明上下秩序,百姓才能安定其志。 其二,人主需“德配天地”,以德治民,以德服远。《汉书》强调君德的思想依然来自于《易传》。所谓“德 配天地,明并日月”,语出《乾卦·文言》,原话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 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里所谓“大人”,当然是指统治者。《汉 书》以《易》为据,希望统治者德配天地,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万邦和谐的理想。 (摘编自汪高鑫、陶有浩《的以易解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固认为《周易》是“六经”源头,在他心中《易》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他撰述《汉书》重视以易解史。 B. 班固首先提出人事需要顺应天道,认为这是孔子作《春秋》的旨趣所在,也符合《周易》取法天道的精 神。 C. 《汉书》提出“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主要是为了建立上下、尊卑的思想,从而达成社会和谐的理想。 D. 《汉书》中的天人关系包含天人、物我与人际关系,其追求的社会和谐则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先阐释“以易解史”的概念,然后由它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显著特点引出《汉书》的“以易解 史”。 B.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三个层面论述了《汉书》以《易》为据、对天人关系作出的新探讨。 C. 文章第三段指出《汉书》“人事需要顺应天道”的思想与《易》的顺天应人、治历明时的精神实质相同。 D. 为论证《汉书》深受《周易》影响,文章通过大量援引《易》中的相关文句来印证作者的主要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书》主张遵循自然变化规律,讲求万物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平衡,体现了班固对人与自然和谐关 系的追求。 B. 《汉书》肯定尊卑秩序的建立是达成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一主张体现了班固的封建正统思想,需要辩证 地看待。 C. 《汉书》以易学思维为依据,强调“德”的重要作用,与今天我们提倡的“立德树人”“德才兼备”有 相似之处。 D. 《汉书》在儒家思想指导下,从新角度探讨天人关系,对《周易》及汉易时代天人一体思维有重要的影 响。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源头”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他以‘六经’为诸子之源,而视《周易》为‘六经’之首”可知,班固 认为《周易》是“六经”之首,并非源头。 B.“首先提出人事需要顺应天道”表述有误,根据文本“明确认为人事需要顺应天道”可知,是“认为”, 不是“提出”。 C.“《汉书》提出‘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主要是为了建立上下、尊卑的思想,从而达成社会和谐的理想” 表述错误。从原文“主张要顺应自然节气,养育积蓄万物,以足备功用”“是讲如何调整和节制天下万物 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来看,并不是以“建立上下、尊卑的思想以达成社会和谐的理想”为目的。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B.“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三个层面论述了《汉书》以《易》为据、对天人关系作出的新探讨” 错误。文本是层进式主体结构:第 4 段以“人道仿效、顺从天道是促成人事的先决条件。如何仿效、顺从 天道?”承上启下,体现了第 4 段是第 3 段的更进一层思考;第 5 段“《汉书》不但强调天人、物我的和 谐,而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较 3、4 段,5 段表意更进一层;“首先”“其次”“再次”在此仅 表示写作顺序。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D.“对《周易》及汉易时代天人一体思维有重要的影响”表述错误。根据文本“《汉书》深受《周易》及 汉易时代天人一体思维的影响”可知。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20 年 12 月 12 日,为纪念《巴黎协定》五周年,进一步动员国际社会加强气候行动和推进国际合作, 联合国及有关国家倡议举办了 2020 气候雄心峰会。2020 年 9 月,中国首次提出了“2060 碳中和”目标, 与 2030 年碳排放达峰共同组成“30·60 目标”。与此同时,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也在 2020 年 相继宣布要在 2050 年前后实现“碳中和”,其他近 110 个国家也都做出了同样的零碳承诺,这意味着 21 世纪第三个十年绿色可持续经济低碳竞争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基调。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和国家 对绿色项目的支持,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被倒逼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绿色升级转型。 相比之下,绿色金融法律与相关政策配套有些滞后。2020 年 10 月 29 日,《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通 过,作为全国首部绿色金融法规,它为我国绿色金融法律与标准体系的完善迈出了重要一步。 (摘编自刘锦涛《“全球绿色低碳经济之战”打响》) 材料二: 绿色贸易壁垒应用广泛,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欧盟提高了进口茶叶的安全及卫生标准,对其中农 药残留检查极其严格,比原标准高出 100~200 倍。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制定 严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而且其标准不仅针对最终产品,还要涉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包装、 使用和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有善意与恶意之分。恶意绿色壁垒严重违背了 WTO 的 基本原则,极大地破坏和扭曲了公平贸易的理念。这种壁垒应该受到世界范围的抵制和讨伐。善意的绿色 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例如,《关于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署,使 原使用氟利昂的制冷设备、冰箱、各类化妆品等逐步退出市场。 (摘编自邢飞龙《绿色壁垒拦路虎还是加速器?》) 材料三: 截至 2019 年底,我国碳强度比 2015 年下降 18.2%,提前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任务。但不可否认, 实现 2030 年达峰目标和 2060 年碳中和目标绝非易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 高排放项目建设。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发展非化石能源、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 化调整力度,改变公众传统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等。而推动这些重大变革,离不 开工信、交通、电力、金融、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努力。比如,在能源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煤 炭采掘等高碳产业链中的传统产业工人的转移问题。一方面,要为这些传统产业工人提供培训的机会,帮 助其顺利转岗;另一方面,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转岗困难的老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摘编自李莹《降碳减排需要各行业各部门拧成一股绳》) 材料四: 模拟研究显示,2021 年~2030 年期间,我国投资到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设备制造、新能源发电、绿 色建筑、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产业总投资约 8.5 万亿元,累计拉动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增加 14 万亿元,累计 创造 GDP 增长约 10.9 万亿元,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 120 万个。达峰行动带动的绿色低碳产业投入产出比 为 1.28(即达峰行动投资 1 元将带来 GDP 增加 1.28 元),高于传统基建产业(约 1.20),略低于新基建产 业(约 1.30),有利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但与此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出口明显减少, 为了拉动经济,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必然会转为以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这就意味 着有可能需要增加更多电力,增加更多钢筋、水泥、玻璃、化工等产品消耗,也就意味着碳排放压力增大。 另外,产业在国内转移将带来碳排放转移。本来要转移出去的高碳产业,有可能逐渐转移到中西部。 (摘编自蒋洪强等《通过碳达峰行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4.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多数国家相继宣布“碳中和”或做出零碳承诺,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了以绿色可持续经济低碳竞争为 主基调的新格局。 B.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不同,在贸易和环境问题上仍存在着矛盾,对绿色贸 易壁垒仍有争议。 C. 2019 年我国碳强度比 2015 年大幅下降,提前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D. 降低碳排放强度,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生态环境部门的努力,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才能最终实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国际社会通过建立订立国际协定及规则、发表宣言等形式形成了多国合作解决 环境问题的机制。 B.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是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规,是我国为改变绿色金融法律与相关政策配套 滞后做出的积极探索。 C.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绝非易事,一方面传统产业工人需要转岗,同时新发展格局下短期内可能增加碳排 放压力的风险。 D. 随着我国“30·60 目标”的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绿色低碳产业迎 来了发展契机。 6.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实施“碳达峰行动”有哪些方面的重要意义? 【答案】4. A 5. C 6. ①中国实施“碳达峰行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双赢。 ②中国实施“碳达峰行动”有利于改变公众传统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 ③中国实施“碳达峰行动”有利于中国企业克服绿色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竞争。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了以绿色可持续经济低碳竞争为主基调的新格局”错误。从原文“其他近 110 个 国家也都做出了同样的零碳承诺,这意味着 21 世纪第三个十年绿色可持续经济低碳竞争将成为全球经济发 展的主基调”来看,“进入了”说法有误,根据文本“将成为”可知。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一方面传统产业工人需要转岗”错误。“传统产业工人”说法有误,根据文本“可能会涉及煤炭采掘 等高碳产业链中的传统产业工人的转移问题”可知,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和国家对绿色项目的支持,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被倒逼在采购、生产、 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绿色升级转型”分析可知,中国实施“碳达峰行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 现高质量发展,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由“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发展非化石能源、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 改变公众传统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等”分析可知,中国实施“碳达峰行动”有利 于改变公众传统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 由“达峰行动带动的绿色低碳产业投入产出比为 1.28(即达峰行动投资 1 元将带来 GDP 增加 1.28 元),高 于传统基建产业(约 1.20),略低于新基建产业(约 1.30),有利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低碳转 型”“其他近 110 个国家也都做出了同样的零碳承诺,这意味着 21 世纪第三个十年绿色可持续经济低碳竞 争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分析可知,中国实施“碳达峰行动”有利于中国企业克服绿色贸易壁垒, 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竞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 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他身上穿的是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 的颜色,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一阵。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 冻挺了。有一天早晨,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 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 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 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 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 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哭不的,也笑不的,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 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 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这 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 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 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我也和这一家人熟了。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他正计划贩红枣到 曲阳去卖。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 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 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她问:“你们跑了快 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我们分着背了回来, 累的浑身流汗。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 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 破。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 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 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 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 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949 年 12 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3 年版,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主要是出于对他贫困生活、粗陋衣着的同情,也有对他们一家当 年给予自己帮助的感激。 B. 小说写到女孩子用水沤的杨树叶做早饭,后文又写“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用对比写出人民群众对 革命战士的深厚情谊。 C. 小说用词精当,毛巾“冻挺了”传神地写出环境的恶劣;“纺,拐,浆,落,经,镶,织”一字一顿, 表现出女孩子的勤劳聪慧。 D.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笔法,回忆 “我”与阜平一家人的故事,围绕“布”一一展开情节,叙述自然,读 来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 8. 小说主体部分由大量对话构成,这一写法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 孙犁的“荷花淀派”小说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答案】7. A 8. ①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在妞儿与我的对话、妞儿与大伯的对话、大伯与我的对话中, 凸显了妞儿泼辣好强、质朴善良、热情乐观的人物形象。 ②使情节紧凑集中。河边“争吵”,关于做袜子、买织布机、送布做国旗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文脉清晰。 ③巧妙交代小说时代背景。借人物之口点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反映了时代的进程。 ④反映作品主题,在人物对话中体现出群众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9. ①艰苦环境中坚忍乐观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在物质贫困的敌后,群众与战士却保有健康的生 活态度和积极上进的生活热情以及对战争的必胜信念。 ②战争背景下人情美的主题揭示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通过描写战争背景下的敌 后乡土日常生活,表现了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③平实质朴又充满浓厚抒情意味的语言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人物语言体现了细腻的人物心理和丰富的人物 感情。如“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等。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主要是出于对他贫困生活、粗陋衣着的同情”错误。“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 是对当年给予自 己慷慨帮助的感激,并非对他贫困生活、粗陋衣着的同情。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文体特征的能力。 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比如妞儿与我的对话:一天早晨,“我”到河边去洗脸,这时候女孩子出场,“你 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你 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 坡子上’”这些语言描写展现了人物泼辣直率、质朴善良、热情乐观的性格;比如大伯与“我”的对话: 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 好的!”侧面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 使情节紧凑集中。全文都由对话构成,文章的主要情节——河边“争吵”,做袜子、买织布机、送布做国 旗等情节,都在对话中一一展开,文脉清晰。 借助对话巧妙交代小说时代背景。“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 伙……”“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 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借“我”交代了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反映了时代 的进程。 反映作品主题。由“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这 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 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可知,通过人物对话,体现了群众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孙犁的“荷花淀派”小说的浪漫主义气息,作答本题,可以从小说要素的角度 进行分析。 从人物的塑造来看,小说是以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作为时代背景,通过毛巾“冻挺了”“在寒风里,她 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等处描写可知环境的恶劣,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 群众与战士依然有着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上进的生活热情以及对战争的必胜信念:“等我们打败了日本, 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可见,在艰 苦环境中,人物形象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从主旨的表达来看,“‘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 ‘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 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这些描写,反映了战争背 景下人情美的主题。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战争,描写战争背景下的敌后乡土日常生活,表现了革命战士同人 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从语言的表达来看,“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一字一顿, 富有节奏感;“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富有浓厚 抒情意味的语言,体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和情感,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周祖受禅..,召 彬归京师。隶世宗帐下从镇澶渊补供奉官擢河中都监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 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都监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初,太祖典禁 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二年冬,伐蜀,彬为都监。峡中 郡县悉下,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戢下,所至悦服。上闻,降诏褒之。两川平,全斌等昼夜宴 饮,不恤军士,部下渔夺无已,蜀人苦之。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不从。俄而全师雄等构乱,拥众十万,彬 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乱。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 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 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八年,为弭德超所诬,罢为天平军节度使。旬余,上悟其谮,进封鲁 国公,待之愈厚。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 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为帅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 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 法亦未尝屈焉。” (节选自《宋史·曹彬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隶世宗帐下/从镇澶渊/补供奉官/擢河中都监/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 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B. 隶世宗帐/下从镇澶渊/补供奉官/擢河中都监/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 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C. 隶世宗帐下/从镇澶渊/补供奉官/擢河中都监/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 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D. 隶世宗帐/下从镇澶渊/补供奉官/擢河中都监/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 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禅,上古时部落首领世袭的一种说法,后成为封建王朝更迭的主要方式。 B. 药石,指药物和治病的石针,成语“针砭时弊”中“砭”也是指治病的石针。 C. 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宋初沿用唐代的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D. 冠,古代的一种装饰,用来束发,戴冠表示礼貌,“冕”“弁”等也有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彬严于律己,待人有礼。他虽身为宋太祖的亲戚,对人却很恭敬;自己位兼将相时,路上遇到士大夫 都会引车回避,对无名的下级官员他也整理衣冠再接见。 B. 曹彬仁心宅厚,以人为本。讨伐蜀地时,其他将领都想屠城来满足私欲,他却下令收敛部队,所到之处 百姓悦服;讨伐江南时,他也尽心尽力保全李煜君臣性命。 C. 曹彬富有远见,预判得当。平定两川后全斌等人作威作福,百姓颇有怨言,曹彬建议班师回朝,全斌不 听从,后果然生乱;他认定李煜投降后不会自杀也被证实。 D. 曹彬为官有法,懂得变通。他掌管徐州时,有下属犯罪后,曹彬过一年才杖打他,其原因是曹彬得知此 人刚娶媳妇,怕因为杖打他而牵连到他媳妇受婆家歧视。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都监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2)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我自认为自己早晚都没有松懈,等到看见曹都监庄重严整,才感觉到自己的懒散轻率。 (2)咸平二年,(曹彬)生病。皇上赶快前往亲自慰问,亲手替他和药,还赏赐给他万两黄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隶世宗帐下”,“帐下”,军中,固定词组,不可断开,排除 BD; “公府燕集”,“公府”,君主之府,三公之府,固定词组,不可断开,排除 A。 本句译为:隶属世宗军中,跟从镇守澶渊,补任供奉官,升为河中都监。蒲州节度使王仁镐因为曹彬是皇 帝的亲戚,对他特别礼遇。曹彬执礼越发恭敬,公府举行宴会时,整天态度端重,从不旁视。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世袭”有误,应该为“民主推选”。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虽身为宋太祖的亲戚”有误。原文指其为周太祖的亲戚;“对无名的下级官员他也整理衣冠再接见” 有误,原文“不名下吏”,意为不直呼下级官吏的名字以表示尊重。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夙夜”,早晚;“矜严”,庄重严整;“散率”,懒散轻率。 (2)“被疾”,生病;“趣驾”,驾驭车马速行;“手”,名词用作状语,亲手。 参考译文: 曹彬字国华,是真定灵寿人。后汉乾祐年间,任成德军牙将。后周太祖的贵妃张氏,是曹彬的姨母。 周太祖受禅即皇帝位,召曹彬回京城。隶属世宗军中,跟从镇守澶渊,补任供奉官,升为河中都监。蒲州 节度使王仁镐因为曹彬是皇帝的亲戚,对他特别礼遇。曹彬执礼越发恭敬,公府举行宴会时,整天态度端 重,从不旁视。仁镐对属吏们说:“我自认为自己早晚都没有松懈,等到看见曹都监庄重严整,才感觉到 自己的懒散轻率。”当初,太祖管领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没有公事从不登门,群居宴会,也很少参 预,从此被器重。乾德二年冬天,攻伐后蜀,曹彬为都监。峡中郡县都被攻下,诸将都想屠城来满足其杀 欲,只有曹彬下令收敛部下,所到各地都感悦听命。太祖听说,下诏褒奖他。平定两川后,全斌等人昼夜 宴饮,不体恤军士,部下渔夺百姓不停,蜀人深感痛苦。曹彬多次请求班师,全斌等人不听从。不久全师 雄等人作乱,聚集军队十万人,曹彬在新繁大败敌军,最终平定蜀乱。乾德七年,朝廷准备讨伐南唐。长 期的围城中,曹彬常常缓攻,希望李煜能归降。城即将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疾不处理事务,诸将都来探病。 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石能治好的,只要诸公诚心立誓,在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就会自动痊愈。” 诸将答应下来,再过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与他的大臣们一百多人到军营请罪,曹彬安慰他,用贵宾 礼接待他,请李煜入宫换装,曹彬只派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有不测, 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不能果断,一定不会自杀。”李煜的君臣,最终赖以保全。太宗 即皇帝位,加任他为同平章事。太平兴国八年,被弭德超诬陷,罢去本官任天平军节度使。十多天后,太 宗醒悟到是诬陷,进封他为鲁国公,对待他越发厚重。咸平二年,(曹彬)生病。皇上赶快前往亲自慰问, 亲手替他和药,还赏赐给他万两黄金。六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曹彬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从未违旨,也从未谈别人的过失。位兼将相,不以等第威势自异于人。在 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车回避,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任 节度使知徐州时,有个属吏犯罪,已经结案,一年以后才杖打他,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曹彬道:“我听说 这个人刚娶媳妇,如果杖打他,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是媳妇不利,而朝夕鞭打辱骂她,使她不能活下去。所 以我迟缓处罚,然而也没有枉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①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①盘门:苏州城西南门。②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总写个人感受,描摹出苏州的明媚风光和江南特有的景物阴晴变幻之美。 B. 颔联借具体意象描绘出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画面,表达个人纵情山水之愿。 C. 尾联总收一笔,“无穷好景”回应前文美景,“旅棹”回应“羁苦”,结构巧妙。 D. 诗歌写景用语工丽,诗中有画,景中含情;又思考人事,抒发议论,情理兼备。 1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1)表达了作者对苏州明媚风光的喜爱与不舍。首联和颔联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 的喜爱之情,尾联以“无缘住”表达临去时对苏州的不舍;(2)表达了对自然盛衰的思考和自身羁苦被俗 人所轻的自嘲。颈联写世间万物有盛有衰,自有上天旨意,而个人羁旅愁苦反被俗人看轻,感慨深沉。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表达个人纵情山水之愿”有误。颔联写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以及自己处于这样“俱自 得”、“皆有情”的环境中对影自怜而生的感慨。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 首联,写诗人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诗人描写了自己看到苏州的明媚 风光,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景物阴晴变幻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苏州明媚风光的喜爱与不舍。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各自怡乐欢欣,近水远山处处隐含深情,依旧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对 苏州美景的喜爱之情。 颈联,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表达了诗人 对自然盛衰的思考和自身羁苦为俗人所轻的自嘲。 尾联,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无穷好景”回应上边所写美景,“无缘住” 表达临去时对苏州的不舍,“旅棹”回应“羁苦”,表明临去时对苏州的眷恋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然未提“送别”二字,却饱含悠悠 不尽的送别情思。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一句以“月”烘托与友人离别时惨淡气氛,“_______”一句又 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寂寞冷清。 (3)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作者在歌中唱到划船逆流而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山回路转不见君 (2). 雪上空留马行处 (3). 别时茫茫江浸月 (4). 绕船月明江水 寒 (5). 桂棹兮兰桨 (6). 击空明兮溯流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茫”“浸”“桂棹”“桨”“击”“溯”。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4 月 29 日 11 时 23 分,中国“天宫”号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我国载人 航天真正迎来空间站时代。核心舱可分为资源舱、生活控制舱和节点舱。资源舱为空间站提供电力、燃料 等 资源。生活控制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节点舱是空间站的对接枢纽,用来连接各个舱 段及飞船。( )。从时间上看,比“礼炮”1 号晚了 50 年,比“和平”号晚了 35 年;从规模上看,“天 宫”也远比不上国际空间站。但是,它也具备自己显著的优势。“天宫”号空间站集中体现了近 20 年来诸 多领域的最新成果,将承担大量的 _____任务,让人类进一步探索浩瀚宇宙。回首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 的历程,面对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中国航天人 ,始终以祖国利益为最高利益,常年超负荷工 作,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贯之、 ____。大力弘扬和践行新 时代的航天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是落实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全体中 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必需 实验 甘之如饴 历久弥新 B. 必需 试验 乐以忘忧 革故鼎新 C. 必须 实验 乐以忘忧 历久弥新 D. 必须 试验 甘之如饴 革故鼎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航天强国与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各有千秋 B. 航天强国在多方面领先中国空间站的建设 C.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与航天强国比起步较晚 D.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克服了航天强国的挑战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是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B. 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是落实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C. 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是落实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D. 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是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必须,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必需,意思是非有不可、不能少。语境指“电力、燃 料等资源”是空间站必不可少的,故应选择“必需”。 第二空,试验,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 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语境是为了探索宇宙进行的活动,故应选择“实验”。 第三空,甘之如饴,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 容非常快乐。语境指的是航天人甘愿承受困难和压力,故应选择“甘之如饴”。 第四空,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 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语境指的是航天人的精神,与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无关,故应选择 “历久弥新”。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语段陈述的对象是“中国空间站”,补写的语句后是从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起步较晚。所 以补写的语句 C 最恰当。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原句“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是落实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 然要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的错误有三处: 一是“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语序颠倒,应改为:全面阐释 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 二是“落实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搭配不当,应改为: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三是“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成分残缺,应改为: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就业市场“35 岁门槛”的形成,固然________,但社会已经发展、环境已经变化,标准就该有所改变。 2011 年,我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5 年。到 2019 年,就已经提高到 10.7 年。这个趋势下, __________,就会加剧对就业活力的挤压,也有失公平。而在老龄化社会中,人口红利式微,有必要构建 更开放的就业观、年龄观,以更好满足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需要指出的是,破除“35 岁门槛”,不仅仅 是_________,更是要以此为突破,整体上淡化社会的年龄歧视和年龄焦虑,优化人才评价体系,不因为年 龄上的过度设限,给个人发展和就业制造阻力。 【答案】 (1). 有其社会环境背景 (2). 现有标准若不改变 (3). 放宽就业年龄限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句“但社会已经发展、环境已经变化,标准就该有所改变”中的“但”,可知此句与前句 是转折关系,内容上此句是说就业市场“35 岁门槛”的形成受社会环境背景的影响,故填的内容可以是“有 其社会环境背景”。 第二空,前句是说我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这就表明“社会已经发展、环境已经变 化,标准就该有所改变”,这个趋势下,标准如果不改变,将会产生“就会加剧对就业活力的挤压,也有 失公平”的影响,故要填的是“现有标准若不改变”。 第三空,根据本句中的“不仅仅是”后和句中的“更是”可知,前后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再根据后句“更 是要以此为突破,整体上淡化社会的年龄歧视和年龄焦虑……不因为年龄上的过度设限”中的“此”是说 放宽年龄限制,故此处可填的内容是“放宽就业年龄限制”。 21.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语言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 75 个字。 语言经济学发展至今不过 50 多年,作为一个迅速拓展的研究领地,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过, 学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 对于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见诸语言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相对较多,尤以语言学为 主。语言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的内部要素(语音、词汇、语言)进行,特别强调遵循语言 自身规律,把一切不属于它们研究对象的东西排除在外。而语言经济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把语言 作为研究素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强调从经济学的 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语言的形成、发展、传播、更新和消亡本身就是 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人们的经济理性选择在此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语 言经济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借鉴。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产生、演变与经济活动之 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归结为语言的作用或者语言的经济势能,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的时髦话题,目前这 一方面的理论相对成熟。 【答案】语言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本身的产生、演 变规律及其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 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辨别主次,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最后按照 “……是……”的句式整合作答。 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主要是把语言作为研究素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 科”“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 问题就是语言产生、演变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然后找到主谓宾,即语言经济学是学科。再将有效信 息整合,用“……是……”的句式作答。 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1925 年,王淦昌考上清华,选择了特别喜欢的化学。1926 年,“大沽口事件”爆发,日军军舰炮轰大 沽口。王淦昌问老师叶企孙:“科技救国,您觉得我读什么专业比较好?”叶企孙说:“物理。”王淦昌 于是放弃了喜欢的化学,毅然转到了物理系,后来成了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奠基人。 2020 年,湖南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湖南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网友纷纷祝贺她,同时建 议她选择待遇高的经管类专业。钟芳蓉说,我从小喜爱历史和文物,我决定报考考古专业,中国考古也需 要更多的年轻人潜心研究。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班级计划举行以“个人爱好与国家需要”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你的感受 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个人兴趣融入国家需要,方成大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有幸参加以“个人爱好与国家需要”为主题的班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个人兴 趣融入国家需要,方成大器”。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1926 年,“大沽口事件”爆发,日军军舰炮轰大沽口。王淦昌的老师叶企孙告 诉他,要想科技救国,读物理专业比较好时,王淦昌毅然放弃他最喜欢的化学专业,转到了物理系,后来 他成为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奠基人。同学们,当个人兴趣和国家需要二者取其一时,个人兴趣只有融入国家 命运方有大成。 诚然,作为“寒窗苦读十载,只为一朝一夕”的高分段考生,选择就业待遇高的专业固然无错,但冷 静思考之后发现,这种行为并不可取。专业与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行业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倘若只因前景 好而非个人兴趣又有何益。人生短暂,何必让自己的年华流逝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行业之中呢?2020 年,湖 南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湖南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她拒绝待遇高的经管类专业,依着自己从 小对历史和文物的喜爱,报考考了古专业,因为中国考古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潜心研究。钟芳蓉把自己的 个人兴趣融入国家的需要,将来必成大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国命运与个人成长是不能分割的。追求物质基础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精神 支柱,家国情怀。两弹功勋、科学大师杜祥瑞院士,曾有数易专业的经历,他始终坚持个人的兴趣服从国 家、民族、社会的需要的思想让人折服,让人敬佩,她终将成为中国考古专业的“大器”。 从古至今,成大器者皆不拘小节,心系国家,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面对中国人的麻木不 仁,鲁迅原本怀着从医救国的理想远赴日本留学,后又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唤醒国人,驱逐社会的混 浊。鲁迅同王淦昌一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文豪”。 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可 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入到一起会使自己以后的路更艰辛,但凭借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某个领域进 步更值得。 同学们,茫茫戈壁滩上,无数科技人员为祖国航天航空事业辛勤付出,他们中一定还有很多人和王淦 昌一样,因为国家的需要而改变个人的爱好。同学们,我们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爱好,把个人兴趣融入了 国家命运,干大事,成大器,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给的材料是两则叙事类材料。第一则讲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面临日本侵略,年轻的王淦昌本着 科技救国的想法,放弃自己特别喜欢的化学,毅然选择了物理,终成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奠基人,为中国的 中国核武器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个人爱好与国家需要”两者中,放弃自己所爱,选择了国家的 需要。考生可以从让个人喜好服从国家的需要这方面立意。 材料二讲的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湖南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分成绩,放弃待遇高的经管类专业,选报考 古专业这样冷门专业,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考古的喜爱。考古专业虽然冷门,未来可能面临待遇低的问题, 但是“中国考古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潜心研究”。这则材料命题人实际上是让考生思考“尊重自身的兴 趣”与“个人服从国家、民族和社会之需要,心怀家国”这两者间该如何做出选择。 从以上材料中,专业的选择要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又要与国家、时代的需要相结合,而不能将待遇是 否高作为专业选择的唯一标准。我们择业不否定个人兴趣的必要性,更要符合国家的需要,如此,才能做 出无愧于个人和时代的选择,才能发挥个人最大的价值。正如王淦昌,他能有今日之伟绩,与其心系国运、 有伟大的家国情怀是分不开的。考生可以从个人爱好应融入国家需要的角度立意。 考生须注意两点:第一,要在个人兴趣和家国意识两者中有所权衡与侧重,切不可言此弃彼;第二,须清 晰明了地阐释好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并突出某一方面。 【立意】(1)心系国运,乃成大器; (2)个人兴趣重要,国家需要更重要; (3)择业既要尊重个人兴趣,又要符合国家需要; (4)个人兴趣发展也需融入国家需要; (5)个人爱好要服从国家需要。 【素材】(1)1952 年,欧阳自远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里想让他学医,他自己想学天文,但那时国家要发展 重工业,而发展重工业就需要找到矿产资源,因此,“唤醒沉睡的高山,寻找出无尽的宝藏”成了当时最 激动人心的口号。他被这句口号打动了,响应国家对地质人才需求的号召,于是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地质 学院。现今,他成为中国的“嫦娥之父”。 (2)一本科学杂志上登了很多星际、太空知识,让杜祥琬立志探求宇宙的奥秘。高考时,他报考了南京大 学天文学系。然而,他被国家选中到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大大的宇宙没研究成, 学了小小的原子核。”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带领团队让我国核武器向小型化、精准化迈进了一大步。 (3)今天的时代 得益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青少年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同龄人都更勇于展示个性 张扬的自我,他们更愿意因为兴趣爱好而不懈追求努力奋斗,无疑折射出社会的巨大进步。毋庸讳言,兴 趣对学习成长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牵引着青少年成才之路。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然而,这样一群面壁者又真实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昭示着人生成长路上另外一组关键词:社会需求、国家使命。或许有人会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 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新时代没有必要再重复往日的话题。但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时 代,都会有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价值观。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永远是一个人青少年时期必须直面的人生 课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