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 2020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试 卷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所有的答案均写在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碌了一年的父亲独自一人走出村子,顺着曲曲弯弯的山道,很悠闲地踱.(duó)着,不知不觉地就踱 到了自家的农田里,他站在田埂.(ɡěn)上,仰首晴空。 B. 中国科学家南仁东用生命铸就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天眼”,以不朽的功绩在天文学领域挺起了民族的脊. (jǐ)梁,在世界天文史上镌.(juān)刻下新的高度。 C.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可谓是卷帙.(zhì)浩繁,尉为大观,但其中亦 有劣质作品鱼目混.(hùn)珠,需要读者择善而读。 D. 先贤之声传诵千年,至今仍然振聋发聩.(kuì)。我们应守住书院根脉,呵护书院历史,激活书院文化, 去芜存菁.(qīnɡ),让书院的魅力在新时代里持续绽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田埂”的“埂”应读“gěng”; C.“尉为大观”的“尉”应改为“蔚”; D.“传诵”的“诵”应改为“颂”,“去芜存菁”的“菁”的读应为“jīng”。 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1993 年 8 月,74 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全部出齐,覆盖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 科学、工程技术等 66 个学科,共收 77859 个条目,约 12568 万字。这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综合性百科全 书,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是在筚路蓝缕....、备尝艰苦中 起步的。【乙】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举全国之力、动员知识界全体人员参与的国家级文化工程。15 年 中,两万余人撰稿, 一千多人编辑。词条作者大都是该领域的权威,可谓大学者写小词条。绝大多数词条 都经过了反复修改,从而..保证了质量。许多撰稿的专家学者已年届..古稀,仍孜孜不倦、皓首穷经....。【丙】外 国文学专家冯至带病连夜审读清样,目力不济,便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八十高龄的法学家潘念之 忍着疾病的剧痛,硬是改完稿件才去住院。翻译家王佐良右手骨折,戴着夹板,用左手扶着右手,撰写词 条……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筚路蓝缕 B. 从而 C. 年届 D. 皓首穷经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A 【解析】 【分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指刚起步工作 艰辛,使用正确。 B.从而: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此处用以引出“绝大多 数词条都经过了反复修改”的结果,使用正确。 C.年届:年纪到了。此处指专家学者年龄已到古稀,使用正确。 D.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此处的专家学者从后文来看是在“审读”“改 稿”“撰写词条”等等,他们并不是在“钻研经书和古籍”,而是反复地修改稿件,故用该词不当。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括号内容不属于标题范围,应该放到书名号外,改为“74 卷《中国大 百科全书》(第一版)”。 故选 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写作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有效分 析和讨论。“叙”要精当,“议”要态度鲜明。 B. 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如同备忘录,记录着美好的记忆,弃之可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 缘分,不马上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消失。 C. “巨型稻”是夏新界科研团队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而 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 D. 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5G,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雄心勃勃地表示, 到年底全国开通的 5G 基站将会超过 13 万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展开有效分析和讨论”与“写作文学短评”搭配不当,写短评是展开“评论”,而非“讨 论”。 B.用词不当,“消失”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而此处指的是这些东西会在信息洪流里 被淹没,而非不存在,故应该用“销声匿迹”而非“消失”。 C.成分残缺,“运用”缺乏宾语中心语,应在“等”后加上“方法”。 故选 D。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__________?这已经是个老大难问题。此前,对于高空抛物的处罚多停留在道德谴责、行政处罚及民 事赔偿上,肇事者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往往无法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为了防范高空抛物或坠物,民间可谓 是智计百出,有的小区组建“妈妈防空队”,进行人肉监控;有一些小区则安装了上百个“朝天监控”, 实行 24 小时无死角监控。这些举措虽然效果不错,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治理高空抛物顽疾的困境与难处。正 所谓“百密还有一疏”,总有防不胜防的时候。何况,_________,是否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一时没有定论。 很显然,要根治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最佳的方式还是_________。一方面,加强源头治理,在提升建筑本 身的防抛物、坠物方面多动脑筋,另一方面,在法理层面最大限度地通过明确责任界定,提高量刑标准, 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让“不能高空抛物”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1). 如何才能治理好“高空抛物、坠物” (2). 这些方法还存有争议 (3). 预防和惩治相 结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为了防范高空抛物或坠物”可见,本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治理高空抛物或坠物的 问题,故此处要填写“如何才能治理好‘高空抛物、坠物’”。 第二空,根据后文“是否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一时没有定论”可见,这些方法不仅“百密还有一疏”,而 且可能存在法律上的争端,“没有定论”即有争议,即“这些方法还存有争议”。 第三空,根据后文“一方面,加强源头治理,在提升建筑本身的防抛物、坠物方面多动脑筋”可见,是从 预防上着手;“另一方面,在法理层面最大限度地通过明确责任界定,提高量刑标准,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力”可见是从惩治上着手。故而“最佳方式”并非一种,而是“预防和惩治相结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提起垃圾处理,大家最熟悉的概念莫过于“分类”。事实上,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源头管 控、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处理链条很长。相较于末端的分类,源头减量更是基础 所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做减法,不仅能直接缓解后续分类的压力,还能间接遏制铺张浪费之风,是 一种科学有效、事半功倍的治理举措。 如果说减量是垃圾分类的源头治理,那么简约适度的生活观就是减量的“精神源头”。物尽其用、用 之有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说人人都有权追求生活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节制的资源消耗。何 况,无度挥霍、透支消费并没有增加多少幸福感,反倒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转变生活方式,拥抱简单 生活,将低碳理念转化到日常出行、生活消费的点滴当中,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解放,也是对我们生存环 境的贡献。 6. 压缩上面这段文字。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通顺,不超过 20 字。 7. 请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写一段劝诫挥霍无度者的话,不超过 50 字。 【答案】6. 垃圾要分类,源头得减量/垃圾分类得源头减量,解放生活需低碳理念。 7. 能量守恒,资源一旦用完就不能再拥有。如果目光短浅,肆意挥霍,短短几十年间,我们便将失去幸福 的生活。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的主要观点是“相较于末端的分类,源头减量更是基础所在……从源头上做减法……是一种科学有 效、事半功倍的治理举措”,可概括为,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减量。 第二段的主要观点是“简约适度的生活观就是减量的‘精神源头’”“转变生活方式,拥抱简单生活,将 低碳理念转化到日常出行、生活消费的点滴当中,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解放,也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贡献”, 可概括为“解放生活”“简单生活”需“低碳理念”“简约生活观”等。 实际上第二段关于减量的“精神源头”,其目的仍旧是为了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的减量,故而可以直接 攫取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也可以把二者统合,注意符合字数要求,语言流畅通顺。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要求运用“假设论证”,故我们需要假设挥霍无度的后果或不挥霍无度的好处,从而进行有效劝导。“挥 霍”的对象可以是金钱、健康、亲情、信任等,也可以是材料中的“物资”。总之,要采用假设的方式, 让挥霍无度者意识到自己的浪费极其惊人,以及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坏处。观点鲜明,论证逻辑 严密,符合字数要求。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抖音是一款 2016 年 9 月上线的新媒体短视频软件,由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其口号为“记 录美好生活”,市场定位为专注于年轻人的音乐创意短视频平台。抖音与其他短视频应用不同的是,其主 打潮流音乐为背景的各种题材短视频,结合诙谐幽默和潮流文化的话题以提高热度。每个视频长度为 15 秒, 用户在浏览视频过程中,屏幕内默认不会显示任何弹幕,没有任何多余按键,让用户观看体验最大化。抖 音对碎片化时间的理解及其贴心的浏览设计让这款短视频软件在短期内火爆全国。抖音持续的高热度吸引 众多广告主进入平台或借助用户自制短视频进行营销活动,硬广投放、内容植入、内容定制、网红挑战赛、 官方账号运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使短视频传播的巨大流量转化为经济收入。 (摘编自胡明《抖音短视频广告营销实践探讨》) 材料二: 抖音是一款致力于年轻人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以 PGC+UGC 的形式为主(一个平台或网站的 PGC 和 UGC 有交集,表明部分专业内容生产者,既是该平台的用户,也能以专业身份贡献具有一定水平和 质量的内容,如微博平台的意见领袖、科普作者和政务微博)。普通用户可以录制 15 秒的短视频,认证用 户则可以录制 60 秒以上,然后选择合适的配乐,再运用快慢镜头、滤镜、特效以及场景切换等技术完成作 品,之后分享到社交平台上,用户之间相互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抖音短视频采取艺术性和创 造性的方式,配以契合场景的音乐,使用户更加沉浸其中,而用户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可以查看完 整版,或者下载保存。抖音作为 UGC(该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 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的聚集地,大部分用户因各自的兴趣爱好而结识。之后这些用户共 享感兴趣的事物,继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使抖音社区更加富有黏性。抖音根据用户浏览的视频 类型,运用个性化算法,给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看到很多自己偏爱的东西, 于是不断地沉浸其中。抖音以个性化音乐为主体,形成独特的抖音“曲库”,配上带有个性化的视频内容, 增强了用户的体验和享受。 (摘编自徐久悦《抖音 APP—短视频营销策略分析》) 材料三: 短视频平台本质上是对用户进行声、光、影的刺激,利用视觉传播技术进行传播的商业平台。抖音上 的内容并不是现实世界完整、真实的反映,而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表象”,注重对用户的视觉吸引。短而 炫酷的内容,配上当下流行的背景音乐,对用户的视听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效应。在让受众迅速获得娱乐 需求的满足以后,平台源源不断涌现千万级、亿级点击量的爆款视频内容。短视频内容爆款的基本逻辑, 是建立在内容能够对用户的视听感官实现快速吸引之上的。平台过于重视视觉传播效果,导致抖音上出现 大量软色情、恶搞他人以及软暴力信息,甚至还出现涉嫌售假贩假的内容和侮辱英烈的信息。抖音的自查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俗内容的泛滥,但“出现问题再进行删除”的治理思路,也导致了目前平台上仍不乏 肤浅、媚俗、虚假的信息内容。这类短视频的火爆,潜移默化地侵蚀着社会基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 在用户中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此以往将对网络空间乃至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属性呈“年轻化趋势”。作为“数字原居民”一代,青少年在使用以 抖音为代表的媒体平台时,人生观、世界观也在伴随信息交互过程快速激荡和发展,抖音上极具感官刺激 性的内容会对青少年带来极大影响,但平台自身并没有针对未成年人实行视频内容的年龄分级制度。在实 际使用过程中,未成年人可以在平台上接受和发布所有视频内容,这就使大量未成年人用户接触到抖音上 不适合其观看的视频内容。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对博主的年龄并不限制和审核。一些儿童成为 短视频博主,甚至会拍摄成人化的内容以博得关注。 (摘编自《出版科学》) 8. 下列对材料中“抖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上线的致力于年轻人音乐创意且“记录美好生活”的短视频软件。 B. 能拍摄内容炫酷且长度仅为 15 秒的音乐短视频,进而形成作品的软件。 C. 对用户感官作声、光、影刺激,利用视觉传播技术进行传播的商业平台。 D. 依据抖音用户浏览的视频类型,进而推荐给用户感兴趣内容的商业平台。 9.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碎片化时间的充分理解及贴心的浏览设计,使抖音短视频平台在短期内风靡全国。 B. 用户对感兴趣的短视频,可查看完整版,也可下载保存,这使抖音社区更富有黏性。 C. 抖音“出现问题再进行删除”的治理思路是该平台媚俗、虚假内容治而尚存的原因。 D. 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火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慢慢地在用户心中逐渐消解。 10. 根据上述材料,请为“抖音”运作中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的办法。 【答案】8. B 9. A 10. (1)平台要事先进行自查,删除肤浅媚俗虚假的信息。(2)平台要针对未成年人实行视频内容的年龄 分级制度。(3)平台要对博主的年龄加以限制和审核。(4)监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平台的监管。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B.“长度仅为 15 秒”错误,材料二说的是“普通用户可以录制 15 秒的短视频,认证用户则可以录制 60 秒 以上”。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这使抖音社区更富有黏性”错误,材料二说的是“而用户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可以查看完 整版,或者下载保存。抖音作为 UGC 的聚集地,大部分用户因各自的兴趣爱好而结识。之后这些用户共享 感兴趣的事物,继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使抖音社区更加富有黏性”,应该是用户共享感兴趣的 事物继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抖音社区富有黏性。 C.“治而尚存”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说的是“‘出现问题再进行删除’的治理思路,也导致了目 前平台上仍不乏肤浅、媚俗、虚假的信息内容”,并非“治而尚存”。 D.“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火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慢慢地在用户心中逐渐消解”错误,材料三说 的是“目前平台上仍不乏肤浅、媚俗、虚假的信息内容。这类短视频的火爆,潜移默化地侵蚀着社会基本 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在用户中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中是“这些肤浅、媚俗、虚假信息的 短视频”,不是所有的抖音视频。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由题干的提问确定设题区域,结合“为‘抖音’运作中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的办法”可知,本 题针对材料三设题。 然后到材料三种找出抖音运作带来哪些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解决的办法。 结合“平台过于重视视觉传播效果,导致抖音上出现大量软色情、恶搞他人以及软暴力信息,甚至还出现 涉嫌售假贩假的内容和侮辱英烈的信息”“但‘出现问题再进行删除’的治理思路,也导致了目前平台上 仍不乏肤浅、媚俗、虚假的信息内容”可知,因为过于重视视觉传播效果,导致出现恶搞、软暴力以及虚 假等信息,对此,抖音平台应重视自查,而且要改变出现问题再自查的治理思路,要未雨绸缪。 结合“青少年在使用以抖音为代表的媒体平台时,人生观、世界观也在伴随信息交互过程快速激荡和发展, 抖音上极具感官刺激性的内容会对青少年带来极大影响,但平台自身并没有针对未成年人实行视频内容的 年龄分级制度”可知,平台要针对未成年人实行视频内容的年龄分级制度。 结合“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对博主的年龄并不限制和审核”可知,平台要对博主的年龄加以限 制和审核。 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对平台进行监管。 (二)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 戏 梁实秋 听戏,不是看戏。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我们的旧戏究 竟是以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那舞实在是比较的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 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 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若是发 现唱出了错,便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这正是真正的观众,是他维系戏剧的水准于不坠。当然,他的眼 睛也不是老闭着,有时也要睁开的。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然亦非例外。我起初是很怕进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 座位太不舒服。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并不面对舞 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打赤膊,而我从小就没有赤膊的习惯, 觉得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怪难为情的,而你一经落座就有热心招待的茶房前来接衣服,给一个半劈的木 牌子。这时节,你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得你不随着大家而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 皙皙的,黄橙橙的,黑黝黝的,置身其中如入肉林。(那时候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虽颇富 肉感,但决不能给人以愉快。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 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 畏,没有途。 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 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 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也居然练得不错。后来年纪稍长,又复常常涉足戏圈,正赶上一批优秀的演员在 台上献技,如陈德琳,刘鸿升,龚云甫,德珺如,裘桂仙,梅兰芳,杨小楼,王常林,王凤卿,王瑶卿, 余叔岩等等,我渐渐能欣赏唱戏的韵味了,觉得在那乱糟糟的环境之中熬上几个小时还是值得一付的代价, 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抑扬顿挫使人如醉如迷,使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匀称。 研究西洋音乐的朋友也许要说这是低级趣味。我没有话可以抗辩,我只能承认这就是我们人民的趣味,而 且大家都很安于这种趣味。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必须有相当良好的表演艺术家才能控制住听众的注意力。 前几出戏都照例的是无足观,等到好戏上场,名家一露面,场里立刻鸦雀无声,不知趣的“酪来酪”声会 被嘘的。受半天罪,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后来,不知怎么,老伶工一个个的凋谢了,换上来的是一批较年轻的角色,这时候有人喊着要改良戏 剧,好像艺术是可以改良似的。我只知道一种艺术形式过了若干年便老了,衰了,死了,另外滋生一个新 芽,却没料到一种艺术成熟衰老之后还可以改良。首先改良的是开放女禁,这并没有可反对的,可是一有 女客之后,戏里面的涉有猥亵的地方便大大删除了,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认为这好像是个损失。台面改变了, 由凸出的三面的立体式的台变成了画框式的台了,新剧本出现了,新腔也编出来了,新的服装道具一齐来 了。有一次看尚小云演天河配,这位人高马大的演员穿着紧贴身的粉红色的内衣裤作裸体沐浴状,观众乐 得直拍手,我说:“完了,完了,观众也变了!”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戏。听戏的少了,看热闹的 多了。 我老早就离开北平,与戏疏远了,但小时候还听过好戏,一提起老生心里就泛起余叔岩的影子,武生 是杨小楼,老旦是龚云甫,青衣是王瑶卿,小生是德珺如,刀马旦是九阵风,丑是王长林……有这种标准 横亘在心里,便容易兴起“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我常想,我们中国的戏剧就像毛笔字一样,提倡者自 提倡,大势所趋,怕很难挽回昔日的光荣。时势异也。 (有删改) 11. 简析开篇“听戏,不是看戏”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2. 简析第二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13.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4. 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我们中国的戏剧就像毛笔字一样,提倡者自提倡,大势所趋,怕很难挽回昔日 的光荣。时势异也”的含意。 【答案】11. 开篇点题,点出本文主要写作对象是“听戏”。引出下文描写“旧戏究竟是以唱为主”,欣赏 戏曲的最主要方式是“听”的内容。与结尾处观众不再“听”而“看热闹”形成对照,凸显文章主旨。 12. 句式上长短错落,整散结合,灵活多变,增强了情感表达,幽默风趣而有音韵美。 用语上文白间杂,在白话中夹杂简洁的文言词汇,亦庄亦谐,更增趣味。 修辞上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人人打赤膊令人吃不消的场景;采用夸张手法,以如厕之艰难“挤”出 一条路来写戏园子人多的情景,形象生动。 13.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此刻“与戏疏远”暗写从前“与戏亲近”之感,流露出对戏剧宛如对故交好友般 的亲近热爱之情;引用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自己对再难听见好戏的惆怅惋惜之情;详细列举自 己心中的戏曲名角,把抽象的“好戏”具象化,更突出对戏剧没落的伤感之情。 14. 表明传统文化的没落是大势所趋,即使能够留存,也难以再恢复从前的盛况。 从戏剧来说,人们由聚精会神地“听戏”转变为“看热闹”,是观众审美的没落;为了迎合观众审美,戏 剧也作出“改良”,以至于新一代的戏剧演员对于“唱功”等功底不再那么看重,却追求“服装道具”, 媚俗动作等表面文章,这会进一步导致戏剧失去它的精髓,走向没落。这是少数人“提倡”不能改变的趋 势。 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渐趋没落而又无力挽回的伤感、惆怅之情。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处于文章开头,“听戏”与标题相照应,开篇点题;同时也引出下文,接下来详写了 “听戏”的情景,以及人们为听戏而宁愿忍受乱糟糟的戏园子环境,突出中国戏剧在唱功上的精彩艺术特 色。 作者的观点是“听戏,不是看戏”,而新时代来临后,人们开始“看热闹”而不是“听戏”,这就让文章 前后形成对照,从而凸显文章主旨。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语言特色的能力。 句式上长短错落,整散结合,如“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白皙皙的, 黄橙橙的,黑黝黝的”等,句式整齐“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长短参差, 既幽默风趣,又富有音律美。 文白间杂,如“肉袒”“如厕”“翕然而阖”“视如厕如畏途”,让文字亦庄亦谐,十分幽默。 修辞上,采用比喻手法,如称前后左右都是打赤膊的人时说“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置身其中如入肉 林”,形象地写出戏园子里人人赤膊的景象,令人忍俊不禁。也有夸张手法如“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 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虽则 环境不好,作者笔调却十分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语句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拟人手法,说“与戏疏远了”,把戏剧当做朋友一般,写出自己对戏剧的热爱之情。 引用古诗“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自己因听过好戏而有了对戏曲审美的高标准,难以再在时代变迁的“改 良”浪潮中再难听到令自己喜爱的戏曲的惆怅与遗憾。 详细列举出自己心目中戏曲角色的经典演员,把抽象的“好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名家形象,既可见作者 对好戏的印象之深,也反映出这些戏剧演员们功底的深厚,让“老早就离开北平”的作者始终念念不忘, 为后文感慨戏剧的难再挽回荣光的伤感做铺垫。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戏剧、毛笔字所代表的许多传统艺术,都会渐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没落,虽然有 人在大力提倡恢复传统,但时势变了,即使保留下来,也未必能再回到从前那种光荣的盛况。 结合全文来看,原来的人欣赏戏剧,“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 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 若是发现唱出了错,便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抑扬顿挫 使人如醉如迷,使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匀称”,可以说聚精会神,能品味出戏曲中唱功的美妙。 而且唱戏的环境往往“人太多太挤”“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 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必须有相当良好的表演艺术家才能控制住听众的注 意力”,尽管环境是如此的乱糟糟,但“等到好戏上场,名家一露面,场里立刻鸦雀无声”,也可反映出 当时名家的唱功了得,能够控得住场,令人深感佩服。 后来“改良戏剧”,“开放女禁……台面改变了,由凸出的三面的立体式的台变成了画框式的台了,新剧 本出现了,新腔也编出来了,新的服装道具一齐来了。有一次看尚小云演天河配,这位人高马大的演员穿 着紧贴身的粉红色的内衣裤作裸体沐浴状,观众乐得直拍手”“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戏。听戏的 少了,看热闹的多了”,人们从原本耐心欣赏唱功之美,转而变为只会为一些粗俗不堪的动作表演而“乐”, 一则反映出改良后演员们戏剧功底有所降低,二则也可看出观众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要想回到从前“听 戏”的场面,是很难的。 从“时势异也”可见,作者对于戏剧不再有自己听过的好戏而感喟、遗憾,然而却又无能为力,流露出对 传统文化没落的无奈与伤感、惆怅之情。 三、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 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东晋)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 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 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 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耀 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 谅歌咏之有由。 15.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注定。 B.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修长。 C. 耀灵纵辔,急景西.迈 西:西边。 D. 原.诗人之致兴 原:推究。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知老之.将至 谅歌咏之.有由 B.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暮春之始 C. 当其欣于.所遇 闲步于.林野 D. 或因.寄所托 情因.所习而迁移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文都抒写了乐和悲,王文临悲希望有所作为;孙文则用吟咏台阁、寄情山水的方式来化解悲。 B. 两文都写景抒情,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 C. 两文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分为写景叙事和阐述道理两部分,王文先描写后议论,孙文则反之。 D. 两文语言清新而自然,写出了兰亭山水之优美;骈散句结合,顿挫有致、洒脱流畅且音韵和谐。 18.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 【答案】15. C 16. A 17. B 18. 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19. (1)虽然没有盛大的管弦音乐,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2)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 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本句意为: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 C。 【16 题详解】 A.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B.介词,因为;介词,在。 C.介词,对于;介词,在。 D.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故选 A。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赏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二者均理解得不恰当, 《兰亭集序》由眼前的美景和盛会联想到的是情随事迁,老之将至,良辰美景的难得令人悲从中来。而孙 绰之文力求取达观的态度,人在万古如此的自然面前,显得渺小,一切人世的贫富穷达、生死悲乐都是无 足轻重的,产生出物我齐一的玄学思想,而非“感恩天地所赐”。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仰慕伏羲氏和唐尧这类圣君,而他们已经距离此时很遥远了。就近吟咏亭台楼阁,只是深深增 添了心中的感想。又在暧昧不明之中,思索对付的办法,多次借助山水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之情。 “羲唐”是“仰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矣”是句末语气助词,在其后断开。“台阁”作“咏”的宾 语,在其后断开。“增怀”中,“怀”是感怀,作“增”的宾语,在其后断开。这四句也可以从“仰瞻”“近 咏”的对称结构进行划分。 “于暧昧之中”是介宾短语,可在其后断开。“萦拂之道”是“思”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山水”是“借” 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最终划分为: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 (1)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盛大的丝竹管弦音乐。觞:饮酒。畅:畅快地。幽情:内心深藏的感情。 (2)席:以……为席。镜:以……为镜。具物:万物。咸:全,都。 参考译文: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 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 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 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 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 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 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 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 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 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 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 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 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 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古人用水来比喻本性,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难道不是因为它静止下来就会清澈见底,而流动时就会 变得浑浊吗?人的性情因为所学习的事物而有所迁移,接触到的事物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有所感怀。所以如 果在早市中挥鞭策马,那么心中就会(因人群熙攘无法纵情奔驰而)生出郁结之心;在树林野外闲散步行, 那么心中就会(因无所阻挡)而生出辽远空阔的兴致。仰慕伏羲氏和唐尧这类圣君,而他们已经距离此时 很遥远了。就近吟咏亭台楼阁,只是深深增添了心中的感想。又在暧昧不明之中,思索对付的办法,多次 借助山水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之情。一天的满足则是永恒,足以抵得上比百年还多的时间。 在暮春开始,我们在南边山涧水边举行祭祀。高高的山岭有千寻之高,广阔的湖泊有万顷之宽,其山 岭的起伏、湖泊的澄澈汪洋态势,可以称之为“壮观”了。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 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在这时用香醇的酒水来相 和,以豁达的观念来看待一切,一定是万物混同的状态了,哪里还能再感受到大鹏与斥鴳这两种生物的小 大之辩呢?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欢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悲伤也牵绊住了心 头。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今天的新鲜事物,到明天就又变得陈旧了。推究诗人兴致的兴起,料想他 们歌咏是有缘由的。 (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论诗绝句 元好问 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20. 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_________。 21. 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答案】20. 实践出真知(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1. 《过沙头》通过描写只有篙师认识水痕直接表达出实践出真知的哲理;《论诗绝句》通过反问的手法表 达哲理。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过沙头》能帮我们体会其中哲理的是最后两句“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暗潮到了却无人 知道,只有篙师能通过水痕判断出暗潮的到来,为什么只有篙师能知道呢?因为他天天在水里劳作,从而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论诗绝句》中,“眼处心生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是元好问论诗的句子。意为:见得真切,方才 写得入神;无生活底蕴而一味玄想虚拟,则难免失真。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 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从而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哲理。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过沙头》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前两句可描写船行过沙头之后,就能远远地看到村庄,此处江面 开阔,气候温润,后两句则写,但常人却不知道,暗潮已然来到,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 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 都能察觉。全诗通过描写一个行船的场景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论诗绝句》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 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 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 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而且在表达这个意思时用了一句“亲到长安有几人”的反问句, 诗歌通过临摹《秦川图》的比喻,来反问人们,真正去过长安的又有几个?从而强调亲自体验,实践的重 要性。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直)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先生曰:“至善 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①,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则知程子所谓“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 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①些子:少许,一点儿。 22. 短文第一段通过问答形式阐释了“__________”的道理。 23. 黄直对程子“善恶”说的疑惑是如何解开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22. 善恶一体 23. 黄直听王阳明说“至善者,心之本体”的道理,明白了“恶”只是因为对于本体来说过当才产生的,其 本质是一样的,故而懂得了程颢“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的道理,即善恶都源于人的本心,是同 一事物,并非相对。 【解析】 【分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观点的能力。 根据“故善恶只是一物”可知,阐释的道理是“善恶一体”(善恶只是同一个东西)。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梳理语段脉络的能力。 黄直是听了王阳明的话之后理解的,王阳明说“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 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心之本体原无善恶,善与恶本不是客观本体的表 现。违背本体,就产生憎嫌之情,于是有了恶;顺符本体,就产生仁爱,仁爱之心即为善。善与恶是人心 性本体之外的两种对立的属性。世间上没有纯善之人,也没有净恶之徒。再善的人也有责己之心,再恶的 动物也有舔子之情。所以,善与恶既是实在的,又是虚幻的。所以他也理解了程颢所说的“善固性也,恶 亦不可不谓之性”,即善是本体,恶也不能不说是本体,它们只是因为过当或不及的差别,才产生了恶, 根源都在于心之本体。 参考译文: 黄直问:“先生曾认为善恶只是一个东西。善恶如同冰炭不相容,如何能说是一个东西呢?”先生说: “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并不是有了一个善,就有一个恶来与它相对立。所以说 善恶只是一个东西。” 黄直由于听了先生的这番解释,也就明白了程颢所讲的话,它们是“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 阳明先生又说:“善和恶都来自天理。被称为‘恶’的本体并不是恶,只是因为相对于本体来说有了过和 不及,所以才产生了恶。”黄直认为这些说法都无可怀疑。 (四)古代诗文默写。(6 分) 24.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答案】 (1). 疏林不做美 (2). 淡烟暮霭相遮蔽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5). 春与秋其代序 (6). 惟草木之零落兮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8).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疏”“暮霭”“常作”“繁”“霜”“惟”“期功”“僮”。 四、作文。(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墓碑林中,有一块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 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 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 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范文】 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始 天边的云正烧得灿烂,夕阳给威斯敏斯特教堂边墓群的墓碑披上一层金黄色的薄纱。那个刚开始想着 改变世界的人,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如果从开始只是改变自己开始,那结局就会改变。所以,改变世界 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自己,是改变别的人甚至世界的先决条件。陶渊明发现自己无力改变黑暗的社会,便改变了自己 的道路,退居田园,从此为中国文人修筑了一座永恒的精神家园。鲁迅毅然改变自己学医救人的理想,执 起一杆笔,为混沌的中国敲响去改变的警钟。走错了路,并不可耻,而不懂得及时变更而一直坚持错误的 方向不回头才惹人耻笑。 改变自己的方向,才有可能引导世界去改变方向。徜徉于我们的校园中,最普遍听见的便是那一句句 响亮的“您好”。校长提倡让“您好”成为校园最流行的语言,于是同学们改变自己过去不爱问好的羞涩 习惯,纷纷开口,发出那最美妙的声音问好,并带动身边的同学,使“您好”充斥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响亮于整个校园。 改变自己,并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去引起更多人的改变。然后,世界因你而变。赫赫有名的 IT 行业两 大巨头领军人物: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与微软的比尔盖茨,都曾半途辍学。他们在学习中途发觉到自己的追 求与才能,于是改变自己的计划,毅然辍学发展事业。于是世界因他们的成就而“狠狠一颤”。 改变自己,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而一旦决定改变,那么就要做出最炫目的成果,让世界都为之赞 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凭栏远眺,叹出如此感概。李煜饱读诗书,诵 遍前人名家之作,而被困后所做的诗却开创出不同于历代诗风的风格,广为后人传诵和模仿。 创造自己的风格,不因之前所存在的而被束缚,勇于改变自己,然后让更多人去升华、发酵,从而促 进世界改变。一只小蝴蝶在西海岸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在东海岸刮起了一阵毁天灭地的飓风,这就是著 名的“蝴蝶效应”。同理,个人的一个小小行为,也有可能让整个世界跟“风”模仿。那么,不就说明改 变自己,就有可能改变世界么?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让世界追随你的脚步,一路改变下去。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 年后,我的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分析材料中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无名墓碑可知,关键 词是“改变”,却什么也改变不了;“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 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行将就木时候 才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威斯敏斯特教堂的 碑文写出了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分别想要改变世界、国家和家庭的愿望,但都没有一一实现。它启迪我们, 树立自己理想,要从改变自我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实现自己“改变了家庭、教会、国家,甚至改 变了这个世界”的理想。为“改变”“梦想”来写作文即可。 【立意】1.实现伟大的理想,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 2.树立理想,应该切合实际,量力而行。 3.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他人和世界。 【素材】1.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 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制暴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 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 他的国家。 2. 儒家《大学》里的语句:“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世间就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改变 自己!环境永远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也许,我 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寂寞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 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 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 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