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母题训练之母题一
家国情怀
PART 01
202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
家国情怀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阐释】
2019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
作,即要体现出青年对国家事件的思考。本题一方面引导考生回顾历史,另一方面
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立意要结合青年生活实际,联系五四
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思考1919年中国的现状,明确青年人的担
当——救亡图存。文章体裁限制为演讲稿,需要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具有层层
递进的感召力。
家国情怀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写作时要提及“参加开国大典庆
祝游行”,但不能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场景,重点是写出青年的思考;要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历史条件,是磨难、牺牲、拼搏、奋斗;还要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更要分析
祖国今后的命运,并总结经验。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要担当起奋
斗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体裁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回到40年前,作为1979年的学生,作为
时代的参与者、未来的开创者,对于历史的认识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实事求是地分析社
会现状,将目光放远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未来要更充满希
望、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写作时落笔不要空泛,可以结合改革需
要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开放、创新的精神以及重视科技的动力。文章体裁限制为书信,
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
家国情怀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
义,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
发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写作时不仅要将个人震撼、感动的情感穿插其中,更要
写出其对自身的激励。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需要关注大时间为
“2049年”,小时间为“国庆节”;行文中要关注到时代的变迁,更要思考时代变迁背后的人物
事迹,探索前行的力量——其家国情怀,具体可以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行文中应
该有对功勋人物的景仰之情,也有奋勇接棒的担当。文章体裁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
格式,注意谦敬。
家国情怀
★我的感悟
千百年来,无数圣哲、英烈为家国天下之存亡和黎民社稷之安危,劳心焦思、上下求
索,“先天下之忧而忧”“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广为传颂。无论是在中国近代
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的时候,还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家国情怀”
这种古已有之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都在中华儿女身上得以重构和传承。
那么,“家国情怀”有怎样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怎样践行“家国情怀”的?请
谈谈你的看法。
家国情怀
【参考观点】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谓“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共
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
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家国情怀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
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家国情怀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而成的,责任担当是其精髓所在。
家国情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践行家国情怀应当做到:
①立志报国,筑牢理想信念。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
重任。立志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而不是只顾个人、只顾小家。
②敢于担当,做新时代的大国青年。以全球视野认识、思考国家和世界问题,做一个从容
自信、眼光长远、格局广阔、情系苍生、心怀天下的人,做一个将个人学业、事业与国家、
民族、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
③勤奋学习,书写奋斗篇章。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家国情怀
★母题内涵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
家才会好。”“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
国家命运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
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血液,
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对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观照。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国家,
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要关心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其次表现为一种责任担当。今天的青年是未来祖国崛起的力量担当,在学
习和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要想到身上还肩负着建设
国家的重担,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国效力并不是
一个宏大得让当代青年难以实现的目标,并不是只有著名的科学家、企业家才能谈“为国效
力”,普通的学生在学校里认真学习知识,努力提升能力,为将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而时刻准备
着,这也是我们“为国效力”的具体实践。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更是一种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
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而更近
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
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作“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家国情怀
★立意拓展
1.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不绝的内因
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基因,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传承。战国时秦赵交恶,面
对匈奴却可默契抗敌;秦始皇逐匈奴七百里,筑长城以御外敌;两汉四百余年,有“匈奴未灭,何
以家为”的壮志,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五胡乱华,冉闵杀胡;唐征突厥,成就“但使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宋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有“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明有太祖“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及至近代国共合作,
抗日图存。中华民族的历史,本就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本就是一部血与泪的历史。中华文明
绵延数千年屹立不倒绝不是因为侥幸,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特有的优良传统,
特有的传承,决定了未来中华民族依然可以傲然挺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家国情怀
2.家国情怀凝聚爱国热情,激励奉献精神
正是因为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和报国壮志,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从站起来、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任何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会与家国紧
密相连。在今天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更需要我们凝聚爱国热情,为民族复兴奉献出自己的
一份力量。
家国情怀
3.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家国担当情怀
中华儿女从来就有胸怀天下的壮志,从孟子的“达则兼善天下”,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先哲圣贤们心忧天下的情怀催生了无数捍卫家国的英雄壮举,谱写了无数舍身报
国的壮丽诗篇,点点滴滴汇入我们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就是
一部卫国爱国的历史,里面有积淀深厚的家国情怀。因此,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
进一步提升家国情怀,强化报效国家的担当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家国情怀
4.青年人应当有家国担当情怀
作家路遥曾写道:“祖国是什么?是婴儿在摇篮里咿咿呀呀的呼唤,是母亲在平底锅上烙出
的煎饼,是父亲在远行时的殷殷叮咛……”心里的家,让人温暖、坚强;肩上的国,让人勇敢、坚
强。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做一个自立自强、心怀天下的人,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
祖国紧密相连,自觉将个人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复兴相连,自觉将青春奋斗与祖国的发展崛起
相连,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家国情怀
5.理性爱国,修身养性,做文明理智的爱国者
爱国虽然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性。越是平凡的事,越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国情操和理性素
养。爱国不能只挂在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社交平台上,总有人以为自己最爱国,看不惯别
人就横加指责,或者散发攻击性言论,这种行为就影响了社会和谐、人民团结;现实生活中,一
些人以爱国为由盲目行事,实际上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爱国是神圣和庄重的,任何失去理
性的、违反道德法律的言行,都是在亵渎这种神圣,也是在玷污爱国这庄重的字眼。
家国情怀
★素材链接
1.典型事例
●黄旭华:默默“深潜”30年
黄旭华,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先后担任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主
持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1958年,中国核潜艇工程立项上马。黄旭华被选中参加中国核
潜艇的研制。
面对国内核潜艇一片空白的现状,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提出,没有条件,创造条
件也要干。他带领团队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研制出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并冒着
生命危险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
家国情怀
1988年9月,中国导弹核潜艇成功在水下发射潜地导弹,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真正
拥有海基核打击、核威慑战略力量的国家。这一年是黄旭华参加核潜艇研制的第30年。因为
这项任务是国家机密,所以这30年他背井离乡、隐姓埋名。黄旭华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
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祖国在黄旭华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国家利益是他隐姓埋名、全
力以赴的支点,是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国家利益是他理性对
待亲情的依凭,是他正确对待人生的坐标。
为了核潜艇这个绝密工程,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没回过老家,将一辈子的事业献给了中国
的核潜艇事业,也将自己“惊涛骇浪”的人生“深潜”在了祖国的大海之中。他说:“对国家
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家国情怀
●杨嘉墀:永不落幕的功勋科学家
1956年,新中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同时呼唤海外留学生归国为国效力。祖国
的召唤令杨嘉墀热血沸腾。他义无反顾地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家当,购买了示波器、振荡器、
真空管等祖国科技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仪器。
1956年8月,杨嘉墀携家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于是,从“东方红一号”,到一箭三星、返
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都浸透着他的汗水
和心血。
家国情怀
“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卫星被成功地送上天去。在国外我也曾怀疑回国后是否会
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想到国内有这么广阔的科研天地,没想到我还能为国防建设做出自己应有
的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
回顾当年参与“两弹一星”工作的经历,杨嘉墀深情地说:“期望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占领
科技高地,到21世纪中叶,能够与世界空间大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并驾齐驱,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
献。”
他的身上闪耀着爱国奉献、团结协作、高瞻远瞩、甘为人梯的功勋科学家精神。
家国情怀
●陈天华:万里寄血书,舍身赴死为救国
陈天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对中国革命
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03年,陈天华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侵占东北三省,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沙俄
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
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用染满鲜血的手指写道:“救国!”随后,他不停地
写,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遍,因
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把血
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日本寄到湖南各学校。那一封封血书像火炬,点燃了同胞的爱国热情;
那一个个带血的字像号角,召唤同胞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
家国情怀
1905年,为了唤醒国人,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献出自己年仅三十岁的生命。
在自杀的前一晚,陈天华写下了《绝命书》,大意是国家处境越发艰难,遭到日本当局轻视侮
辱——他认为到了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毅然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唤醒国人。他强烈的爱国主
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当时许多愚昧的国人敲响了警钟,他也成了后世之人学习的榜样。
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当国家面临生
死存亡之时,陈天华身离祖国万里,却不改爱国之心,用血写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是
我们永远的座右铭。
家国情怀
●谭嗣同:殒身不恤的志士
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代表谭嗣同,在得知戊戌变法失败后,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决心以
死来殉变法事业,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狱中,他镇定自若地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在被杀时,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家国情怀
●肖邦:悠悠思乡情,拳拳爱国心
在波兰的历史上,肖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半生颠沛流离、客居他乡,却将一片赤诚之
心献给了祖国。
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热爱波兰民族文化,他日后的创作源泉也大都来源于此。然而,
肖邦所处的年代,正是他的祖国遭受外族奴役和欺辱的时期,那时的波兰被侵略者瓜分得支离破碎。
一批爱国青年秘密集结起来,酝酿着新的起义,革命一触即发,形势异常紧张。肖邦十分希望投入
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但在家人、老师、朋友的劝说下,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赴国外演出,以
乐曲为武器,为国内的革命运动提供激励与支持,以此报效祖国。当漂泊在外的肖邦得知波兰人民
在华沙的起义被沙皇俄国残酷镇压时,他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
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他发誓与沙皇俄国势不两立,甘愿放弃当时的俄国“国籍”,成为一名
“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他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并参加义演,筹集善款。
家国情怀
接下来几年,肖邦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
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然而,身体的羸弱,再加上常年对祖国的担忧和生活的奔
波,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异国他乡。按照他的遗愿,他的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波兰的首都华
沙,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心系祖国,情牵同胞,正是这样的胸怀造就了肖邦这位世界闻名的
艺术家。斯人已去,他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音乐,更是一份拳拳爱国之心。
家国情怀
2.名人名言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家国情怀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
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果戈理
家国情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创造
了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家国情怀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
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家国情怀
【立意点拨】
本题所给材料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不同时期广大青年出国留学、立志回国、报效祖国等一
系列人生轨迹。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一方面反映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现实,
另一方面揭示出个人成长与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之间的深刻关联。题干说“青年是时代发展
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谈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
提示考生应从青年成长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来思考。
从青年在不同时代回国的情况来看,19世纪70年代他们“被召回国”,20世纪20年代和50
年代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回国建设祖国,现在形成了“归国潮”,这一过程既表现了青年立志报
国的觉悟、决心和毅力,又表明祖国的日益强大离不开广大青年的付出,同时也表现出祖国的
日益强大带来的无尽的感召力。据此,可以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青年的关系。
家国情怀
从青年自身来看,他们面对着不同的境遇,做出了努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作用,
表现出一种向上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毅力。据此,考生可以写青年应努力奋斗,为国家、
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等。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
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国家领导人对青年的寄语等,
让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参考立意:①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离不开青年的付出;②青年强则中国强;③青年要勇于担
当,为民族复兴而奋斗;④青年要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等等。
家国情怀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②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
——周恩来
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
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家国情怀
④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
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
⑤“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带领团队通过不懈
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
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
⑥某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家国情怀
【立意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虽然六则材料各有不同,但侧重点很明显。考生从六则材料中可以
提炼出关键词:青年、青春、时代、民族、国家、奋斗、担当、作为。写作时不得脱离材料的
核心立意。考生要对材料进行综合理解,不可以断章取义,应该围绕从六则材料中提炼的关键
词来写,并且要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可割裂。前五则材料均为正向的价值观,是考生作为公
民应该追求的价值观,考生不能否定和歪曲。对第六则材料中某青年“网红”的人生排序,考
生则应当辩证看待。
家国情怀
考生可以根据提炼出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广泛思考,合理生发,谋篇布局。可以立足过去不
同的历史阶段,写出当今青年人的担当和作为,以及其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作用;也可以站
在当今青年人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继往开来,把握美好青春,在未来的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中积
极担当、有所作为的胸襟和抱负;还可以辩证认识某青年“网红”的人生排序,与前五则材料
的价值观进行对比。
参考立意:①国家富强,你我有责;②心怀中国梦,树立远大理想;③青年当自强,不负韶
光;④成长之路,家国共筑;⑤当今世界,舍我其谁;⑥新时代新青年,再筑中国梦;⑦走好新一代
的长征路;⑧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⑨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等等。
家国情怀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材料二:走南闯北,勤勉万事,真心系民间冷暖;走北闯南,万事勤勉,不忘百姓辛
酸。
——《家国情怀》
材料三:我辈军人流血用命,家国得保,百姓得安。为国而死,为民而死,军人本
分,死得其所!
——《谨言》
家国情怀
材料四: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习近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
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家国情怀
【立意点拨】
此道作文题共有四则材料,材料一是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作者抒
发了人生易老,而自己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的慷慨悲歌;材料二“走南闯北,勤勉万事,真心系
民间冷暖;走北闯南,万事勤勉,不忘百姓辛酸”出自《家国情怀》,表达了勤勉做事,不忘百姓
的情怀;材料三“我辈军人流血用命,家国得保,百姓得安。为国而死,为民而死,军人本分,死
得其所”描写的是军人用自己的血泪捍卫国家的安全,表现了军人为国为民舍生忘死、不怕牺
牲的大我精神;材料四“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是习近
平在天津南开大学参观百年校史主题展览时对学生的殷切叮嘱。
家国情怀
这四则材料引导考生树立家国情怀,让考生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强调个
人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道理。
参考立意:①做人,应有崇高的追求;②既要顾“小家”,更要念“大家”;③爱国是一种责
任和担当;④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⑤“小家”的幸福来自“大家”情怀;⑥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人生追求(使命);等等。
家国情怀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鲁迅在课间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后,深
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为己任。那一年,他25岁。
材料二:2008年7月,石磊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
生村官。他说:“未来怎样,没有必要刻意去设计,踏实走好每一步,认真办好一件件
小事,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后来的大学生村官负责就好。”那一年,他20岁。
家国情怀
材料三:1993年,马化腾大学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做编程工程
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该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
用,而不是自娱自乐。19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
统有限公司”。那一年,他27岁。
学校要组织以“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结合阅读这几则材料时生
发的联想、感悟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家国情怀
【立意点拨】
此道作文题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考生在对文章进行立意时应基于对这三则材料整体的
把握,应该探究这三则材料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首先,三则材料中出现的人物虽然属于不同
时代,不同行业,但在生涯规划上都是成功的,富有意义的,他们的生涯规划对青年人具有正向
启发、引导作用。
第一则材料:鲁迅先生在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之后,“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
醒国人为己任”。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生涯规划是在现实的刺激下改变的,他选择将国家
民族的责任扛在肩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