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2021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ID:703959

大小:60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 2021 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1. 下列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A. 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 B. 两地手工业技艺已非常成熟 C. 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 D. 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据图中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十的文物比较,可知两地文物非常相似。故材料图片可以说明 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故选 D 项;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是商周时期,故排除 A 项; "已经非常成熟"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B 项;题干提及的是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并未体现手工业生产的标准 化趋势,故排除 C 项。 2. 老子痛恶小聪明、小知识、小利益、伪道德,认为这些伤害了人之本性的善;他还提倡"柔退。不挣,谦 下让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的这些思想 A. 表明其主张人性与治国并重 B. 体现道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建立 D. 旨在强调复归人性本初的愿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老子痛恶伤害人性本善的一些心理和行为,说明其主张复归人性本善的初衷;他还提 倡"柔",认为人们甘守柔弱而不恃刚逞强,那么许多的纷争自然就不会发生;他还强调统治者要慎用"利器 "(战争)。老子的这些思想都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建立,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性与治国并重, 排除 A;以民为本是儒家的主张,排除 B;D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D。 3. 东汉时,光武帝在宫内设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 书之职。朝廷虽然设有三公,但是并无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享受名义上的尊荣。光武帝此举的 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确保决策独断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中书权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是说,东汉时,光武帝给宦官等家臣一定的权限,而对于三公仅是给予一定的尊荣, 通过家臣来削弱相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皇权的加强提高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故 B 正确;中央集权 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反映的是专制主义的加强,排除 A;C 项不是此举的根本目的,故排除;魏晋 时期创立中书省,D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4. 宋代史学家刘放在《重黎絶地天通论》一文中指出:“士农工商,四者谓之业。士者为学,农者为耕, 工者治器,商通有无,此之谓事。”据此可知,宋代 A. 重义轻利的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 B. 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 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 仍然恪守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中的材料大意为∶士农工商虽职业分殊,但都很重要。该观念是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 人群体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的产物,故 C 正确;题干中未提及“义利观”的变化,故排除 A;B 项发生于鸦片 战争后,故排除;材料反映士农工商都很重要,无法体现恪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D。 【点睛】 5. 下表是对清朝内阁的有关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记述 出处 (十年十月)在“太和门内择一便室,令大学士、学士等分班入直,本章或亲批, 或于上前面批,若有更改之事,即面奏更改”。 《顺治实录》 “清大学士,沿明旧名,例称政府,实则国初有议政处以掣其柄,雍正以后,承旨 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清史稿·大学士年 如表.序》 至乾隆时,“凡阁臣不入枢府(军机处)者,则一切要政皆不得预闻,宰相备位而 已”。 《檐醉杂记.卷二》 A. 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 B. 内阁职权被逐步弱化 C. 内阁的决策效率增强 D. 诏令正确性得到提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清代顺治时期,内阁拟旨须在皇帝面前即刻拟定。至雍正、乾隆时期,内阁虽有 其名,但是其职权已逐渐被代替,由此可见,清代内阁的权力被一步步地弱化。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 内阁前后的变化,无法体现整个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故 A 项错误;内阁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且材料并未体现决策效率提高的问题,故 C 项错误;内阁成员在皇帝面前即刻拟旨并不能提高皇帝诏令的 正确性,故 D 项错误。 6. 1843 年魏源评论美国:"数百年来,育奈士迭遽成富强之国,足见国家之勃起,全由部民之勤奋。故虽不 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 此又变封建郡县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这表明魏源 A. 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理性认知 B.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之先河 C. 践行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理念 D. 从西方视角否定封建制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故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 与贤辟所治无异"可知魏源肯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先进,故选 A 项;林则徐开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先河, 故排除 B 项;材料中主旨强调的是制度方面,非西方"技术",故排除 C 项;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且材 料中没有涉及魏源对专制制度的看法,故排除 D 项。 7. 据统计,轮船招商局成立六七年后,共收入运费两千万两,将中国航运业的权利收回了约 3/5。这说明 轮船招商局的活动 A. 对西方经济侵略具有抵制作用 B. 削弱了列强在中国的经济特权 C. 扭转了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困境 D. 主要在于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信息显示,轮船招商局将中国航运业的权利收回了约 3/5,这说明洋务运动对西方经济侵略具 有抵制作用,故 A 项正确;洋务企业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不意味着西方歹强在华特权的肖弱,B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推知之前中国航运业是否处于困境状态,从材料中也无法得出洋务运动的主方 向,CD 两项错误。 8. 毛泽东曾说,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 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 得到经济幸福。这表明 A. 毛泽东与孙中山的主张已完全相同 B. 新三民主义成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当时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D. 新三民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材料中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军阀可以看出这是新三民主义,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 纲领在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上基本一致,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 C 项正确;毛泽东赞同新三民主义 的反帝反封建主张,但因为阶级立场不同,两者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故排除 A 项;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 的指导思想,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故排除 B 项;三民主义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与 马克思主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不同,故排除 D 项。 9.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 予以承认、废除、修改、重订。这体现的方针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旧中国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同各国另行建立 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因此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 废除、修改、重订”可知 B 正确;一边倒指的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未涉及,A 排除;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 排除;材料与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无关,D 排除。故选 B。 10. 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 式。”此“模式” A. 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 B. 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 C. 反映了“事实求是”精神 D. 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国 两制”方针的反映了“事实求是”精神,C 正确;50 年代就已经提出和平统一的思想,排除 A;B 项“先河”说 法明显错误,排除;D 项错误,是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排除。所以选 C。 11. 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只能在五百人议事会事先提出的议题范围内讨论,任何提议讨论新议题的公民 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之陪审法庭。这说明 A. 公民的自由言论权受一定限制 B.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时代性 C. 古代雅典公民参政的范围缩小 D. 司法权对行政权有制约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公民大会上的议题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公民不可探讨新问题,说明当时公民的自 由言论权受到一定制约,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公民大会及公民言论自由受限制而非雅典民主政治的时 代性,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是反映公民参政范围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这一主题,故 D 项错误。 12. 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起,英国就开始了工农业生产多样化进程,通过引进移民和技术、基层工匠师傅的 改良和创新、规划家持续推动、国家政策支持,在 17 世纪后期刷新了英国能够生产的商品清单,并在 18 世纪上半期进一步刷新商品清单。英国这一状况 A. 有助于民主制的完善 B. 弥补了海外市场的不足 C. 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兴起 D. 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强调英国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就开始了工农业生产多样化进程,通过供给创造需求,而需求 的扩大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故选 C 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议会改革等推动其代议制的 完善,而供给创造需求与民主制度完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排除 A 项;17、18 世纪,英国海外市 场不断扩大,在 18 世纪上半期逐渐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B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9 世纪中期随着 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从而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故排除 D 项。 13. 有学者指出,“19 世纪中后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尚处于早期阶段;工业中小生产者还占绝 大多数,农村人口也占人口多数,经济发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政权”这一观点 A. 科学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B. 强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C. 指出了法国无产阶级具有脆弱性 D. 肯定了巴黎公社在历史上的贡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尚处于早期阶段……经济发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政权"可 知,该学者科学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科学社会 主义诞生的必要性,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强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要性,B 项错误;材料并未具体指出 无产阶级具有脆弱性这一特点,故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主旨,故排除。 14. 1917 年 7 月,首都街头进行“武装示威游行”的士兵和克朗施塔得水兵没有得到具体的任务,而事件的 目击者孟什维克活动家苏汉诺夫也说:“虽然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没有组织,也没有下令在 7 月 3 日起 事,但布尔什维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准备了起义,只是。没有把起义的时间确定在 7 月初。” 这在侧面上说明,这一“起义” A. 缺乏必要的前期准备 B. 具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C. 群众的政治觉悟较高 D. 表明了和平夺权愿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首都街头进行‘武装示威游行'的士兵和克朗施塔得水兵没有得到具体的任务”“虽然 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没有组织……布尔什维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准备了起义”,这表明虽然 “起义”中布尔什维克"没有组织,也没有下令”,但是起义依然爆发了,这从侧面反映出这一"起义"中群 众有较高的政治自觉性,故 C 项正确,排除 A 项;斗争目标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故排除 B 项;D 项与材 料中的"起义"形式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15. 1933 年 5 月的农业调整法,通过了出口补贴和贸易协定两项政策,鼓励农业商品的外销。1934 年 6 月 又制定互惠贸易法,在互惠关税方面帮助农民和其他的经济团体。此外,罗斯福还对英国、西班牙、中国 等进行粮食援助。罗斯福政府此举 A. 有利于缓解国内生产相对过剩现象 B. 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D. 导致农民总收入的锐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罗斯福政府鼓励农业商品的外销、制定互惠贸易法、对英国、西班牙、中国等进行粮食援助等措 施,有利于扩大出口,有利于缓解美国国内粮食生产相对过剩现象,缓解经济危机,故选 A,排除 B;C 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经济恢复与发展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排除;粮食出口不会导致农民 总收入的锐减,排除 D。 【点睛】 16. “美国之音”是美国对外宣传的国家机器。20 世纪 50 年代,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美国之音”逐渐 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广播,却不断增加了阿拉伯语、印度语等 10 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 播。导致“美国之音”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苏意识形态竞争激烈 B. 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相同 C. 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 D. 西欧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时间和“不断增加了阿拉伯语、印度语等 10 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随着亚非地区独立国家增多,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更加激烈,故选 A 项;B 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 除;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故排除 C 项;西欧国家地位迅速上升与" 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广播"构不成因果关系,故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高宗即位之初,在此前基础上颁行《永徽律》十二篇,共 500 条,又命大臣长孙无忌等为 律文作疏证解释。后将二者合并,即《唐律疏议》,为现存最早且完整的中国古代法典。唐律非常鲜明地体 现出儒家“一准乎礼”的量刑定罪原则,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而视其亲疏量 刑大异。以上内容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色,对后世影响极大。另外,唐律量刑定罪还有其他一些 重要原则为后世沿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重颁《大明律》三十卷,460 条,成为定稿。《大明律》有相当多内容沿 袭《唐律》,但也充分体现了明初的重典政策。对直接危害国家统制的谋反、盗贼及重大经济犯罪,其量刑 较唐律更重。与前代相比较,《大明律》中新增了若干条旨在强化皇权、严格维护皇帝个人独裁权威的严惩 “歼党”之罪。另外,与明初整肃吏治的背景相适应,《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也比前代更 加周备、严厉。如《刑律》中“受赃”单列为一卷,枉法。受赃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 贯即处绞刑。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相比,明代法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比较完整;重视封建伦理道德;影响深远。 (2)不同∶更加重视重典政策;重视保护经济犯罪。原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吏治的现 实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为现存最早且完整的中国古代法典”得出历史悠久,比较完整;根据“犯罪连坐, 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而视其亲疏量刑大异。以上内容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色, 对后世影响极大”得出重视封建伦理道德;影响深远。 (2)不同∶根据“充分体现了明初的重典政策。对直接危害国家统制的谋反、盗贼及重大经济犯罪,其量 刑较唐律更重”得出更加重视重典政策;重视保护经济犯罪。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的需要、加强吏治的现实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福利社会制度 的确立。1941 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 查,并就战后的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 年,英国首相丈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 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福利生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得以迅速 发展。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福利生产发展的某些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行业之间,企业之间 竞争日益加剧。为此民政部于 1992 年发布《关于加强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工作的决定》,强化了福利企业的 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孤残儿童福利院;对职工福利改革幅度较大的是城镇住房 制度改革,国家对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办法也作了适当调整。把职工福利分为共享和变动两部分,共享部分 主要用于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动部分用于发展的需要,在福利基金的使用上,尽量做到对职工更福利。从 1978 年民政部倡导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来,社会服务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到 1992 年,各类社区服务 设施已达 11.2 万个。为了规范社会服务业,1993 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 14 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 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摘编自刘翠霄《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主要举措,并说明我国 社会福利制度与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区别。 【答案】(1)原因;经济危机的教训;战争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学者的贡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 主政治的逐步完善;传统人文思想的景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2)举措;加强对社会福和企业的管理;国家公办社会福和机构;职工福利进行改革和调整;建立具有福 和性的社区服务业;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法治化的建设。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 稳定(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我国开展建设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为根本发出点的。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可知,经济危机的教训; 根据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 了西方福利社会制度的确立”可知,根据材料“1941 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 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的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可知,学者的贡献; 政府的重视;此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 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西方国家社会福 利制度建立的原因还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传统人文思想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等等。 (2)举措:根据材料“为此民政部于 1992 年发布《关于加强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工作的决定》,强化了福利 企业的管理”可知,加强对社会福和企业的管理;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孤残儿 童福利院”可知,国家公办社会福和机构;根据材料“对职工福利改革幅度较大的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家 对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办法也作了适当调整”可知, 职工福利进行改革和调整;根据材料“从 1978 年民政部倡 导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来,社会服务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到 1992 年,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已达 11.2 万 个”可知,建立具有福和性的社区服务业;根据材料“为了规范社会服务业,1993 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 14 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可知,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法治化的建设。 本质区别: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福利社 会制度的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根据材料“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福利生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得以迅速发展” 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开展建设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发出 点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国家至少在国内建构上,抑制暴力,实行法治,保护成员,追求公平,成为国家主要职责。 一、现代国家是有限国家,不是全能国家,有限就有限在国家不再试图控制其成员的精神生活,政治 事务在权力和权利的博弈机制中解决。 二、在现代国家发展进程中,如果没有在初创之际,搭建好国家的基本政治框架,即便之后再努力为 之,也很难将国家装修得美轮美奂。 三、任何现代国家的建立,都是在有利与不利条件交互出现的情况下展开的,建国者必须具备最大限 度利用有利条件、全力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 四、现代国家的建立既涉及立宪者的宪政信仰,也涉及内部的宝贵契机、政治博弈、文化传统和现实 需要,更涉及国际环境和国际思潮。 ——摘编自任剑涛《为现代国家扎牢"公共,桩脚》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得重 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观点∶尊重历史传统,遵循现实需要,构建现代国家。 评析∶近现代宪政国家的建立是在尊重历史传统、借鉴历史经验、遵循现实需要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并完善 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定程度上是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和内阁机构的 形成均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其后所确立的君 主立宪制也是在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出现的。法国 1875 年宪法在赋予总统极大权力的基础上所实 行的议会制共和制,以及德国 1871 年宪法所确立的"立宪是虚、专制是实"的君主立宪制度,都是受到深刻 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的影响而形成的。 结论∶近现代宪政国家在确立过程中,必须考虑本国历史传统因素和现实政治、经济的需要。("示例"仅作 为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现代国家的建立既涉及立宪者的宪政信仰, 也涉及内部的宝贵契机、政治博弈、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更涉及国际环境和国际思潮”可提炼论点是尊重 历史传统,遵循现实需要,构建现代国家。关于阐释可从英美法德等国政体建立的内容及背景的角度进行 分析即可,突出国情对政体的影响力,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 年 4 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 制度。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 负盈亏。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是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标准、经济效果同职工的收入挂起钩来, 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在分配上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指标分解;计件工资,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 额计件;超产奖;定包奖;浮动工资。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成效显著。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是实行经济责任制与计划管理结合得不够好,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时,企业往往过多地强调自 身的利益,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还不够落实,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出现严重财政赤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实施改革 开放;农村推行责任制改革效果显著;城市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活力和工人的积极 性。 (2)特点;由国家主导;侧重干分配改革;成效与问题并存。影响∶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但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等。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1981 年 4 月”这一时间点,结合当时中国社会情况以及所学知识,从 20 世 纪 80 年代中国出现严重财政赤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农村推行责任制改革效 果显著;城市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活力和工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2)特点:根据材料“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可知,由国家主导; 根据材料“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 自负盈亏。”“在分配上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指标分解;计件工资,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额计件; 超产奖;定包奖;浮动工资。”可知,侧重分配改革;根据材料“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成效显著。但是,在改 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可知,成效与问题并存。影响:根据材料“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 亏。”“指标分解;计件工资,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额计件;超产奖;定包奖;浮动工资。实行工业 经济责任制成效显著。”等信息可知,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根据 材料“企业往往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还不够落实,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 还没得到有效解决。”可知,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内瓦会议后,日本海军加快建造辅助舰,从而促使美国再次召开国际裁军会议以遏制日本。 1930 年 1 月 21 日,英、美、日、意、法等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约国,在伦敦举行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 裁军会议。会前,美、日双方都进行了精心地准备。为了避免重蹈日内瓦会议的覆辙,美英进行了为期半 年的双边会议并就联手遏制日本达成了共识。会上,美、英与日本针锋相对。经过反复磋商,3 月 13 日, 美、日两国在美方提出的最后妥协草案的基础上缔结"里德—松平协议",规定日本对美国的辅助舰总吨位 的比率为 69∶75,重型巡洋舰为 60.22,轻型巡洋舰为 70,驱逐舰为 70.33,潜艇总排水量为 5.27 万吨, 并与美国持平。伦敦海军公约的签署标志着一战后美国在华盛顿体制内遏制日本的努力获得成功。日本则 认为公约是"美国压迫日本"的产物而将其视为"屈辱的条约",日本认为凭借对美协调的手段无法满足自己 在亚太地区殖民扩张的利益诉求,决计用武力推行亚洲版的"门罗主义",将美国挤出东亚大陆,从而完全 掌握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摘编自胡德坤《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海军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海军会议能达成协议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答案】(1)背景∶日内瓦会议后,日本海军不断扩张;美、英等国会前达成共识;吸取一战的教训等。 (2)原因∶美英等国会前准备充分;美国实力强大;日本对美英外交调解抱有幻想等。影响∶标志着一战 后美国遏制日本的努力获得成功;为日后的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埋下伏笔等。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日内瓦会议后,日本海军加快建造辅助舰”可归纳出日内瓦会议后,日本海军 不断扩张;根据材料“为了避免重蹈日内瓦会议的覆辙,美英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双边会议并就联手遏制日本 达成了共识”可归纳出美、英等国会前达成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吸取一战的教训。 (2)原因:根据材料“美、日双方都进行了精心地准备”可归纳出美英等国会前准备充分;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美国实力强大;日本对美英外交调解抱有幻想等。影响:根据材料“伦敦海军公约的签署标志着一战后 美国在华盛顿体制内遏制日本的努力获得成功”可归纳出标志着一战后美国遏制日本的努力获得成功;根据 材料“将美国挤出东亚大陆,从而完全掌握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可归纳出为日后的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埋下伏 笔等。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源(1648~1710 年),直隶大兴人。王源生活在清顺(治)、康(熙)时代,时代的变化给王 源予以巨大影响。王源中年师事于颜李学派,这个学派,注重经世之学。他成为颜李学派的重要人物后, 著成《平书》十卷。王源主张"有田者必自耕",力排陈腐迂见,认为国之大事,一曰食,二曰货。他疾呼∶" 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假令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为国乎?"他提出"置大司均",以与吏、礼、户、兵、 刑、工六卿同列。王源长期在江南考察,洞悉历来榷关征税之弊,主张"宜尽撤之以苏天下而通其往来", 建议废除数千年来实行的对货物课税的制度,实行新的商税税制。这种反映商人要求、促进商业发展的颇 似近代所得税的新的商税制,可惜未被清政府所采纳。清代著名学者方苞,称赞王源"子之心胸,函山振海; 子之议论,风惊雷骇"。 ——摘编自阎崇年《清代杰出的经济学家王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源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源的主要思想认识。 【答案】(1)思想∶注重经世之学;主张发展小农经济;重商。 原因∶受明清之际社会大变革影响;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颜李学派的教育;个人自身的努力及认识等。 (2)评价∶其经世致用及重商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其主张"有田者必自耕",一方面揭示了当时土 地兼并的现实,同时也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 【解析】 【详解】(1)思想:根据材料“王源中年师事于颜李学派,这个学派,注重经世之学”可归纳出注重经世之学; 根据材料“王源主张‘有田者必自耕’”可归纳出主张发展小农经济;根据材料“假令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 为国乎?”可归纳出重商。原因:根据材料“时代的变化给王源予以巨大影响”“王源中年师事于颜李学派”和 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明清之际的社会变革、家庭环境的影响、颜李学派的影响及个人的自身努力等角 度进行分析即可。 (2)认识:结合上述分析的思想主张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 现实及对土地兼并认识的局限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