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七天巩固秘籍-2021届高考三轮复习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历史考前七天巩固秘籍-2021届高考三轮复习导学案

ID:703960

大小:602.22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1 历史地图类非选择题 历史地图一般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体现历史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能够按照 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 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要使学生能够知道特定 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如了解历史 进程的时间顺序和分期方式,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数据描述过去,知道重要史事发生的地理状况, 能够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等;能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 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 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进而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以考核历史地图变化为问题切入点,围绕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的改变,行政 区域划分战争形式的发展及进程,区域经济特征,文化交流路线,经贸路线等反映历史现象的动 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在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其认识历史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和意识, 包括体悟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历史内涵,即通常所称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在此基础上形成历史的时 代感;要注意区分不同史实的历史阶段特征和地域特色,理解历史分期及其依据;并从历史发展 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对史事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行解释。 山东省 2020(12 分)图 5、图 6、图 7 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 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分别提取图 5、图 6、图 7 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 分) 【思路分析】 目标 分析 材料解读 根据 人口 密度 图判 断历 史时 期 分析隐含信息: ①人口密度分布最主要的信息,如哪个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②经济中心南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③都城变迁:长安——南京 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 东汉时期,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机制,州是地方最高行政机 构 唐朝实行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度,根据山川形势把全 国分成 10 道。中期出现节度使 元明清朝实行行省制 专题 02 历史解释类非选择题 历史解释类非选择题,即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 能力。重点突出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热点等,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看法。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历史学科诸 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要有时空观念,要有实证精 神。 唯物史观中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的指导思想,是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素养中要求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是历史解 释。史料实证素养中关于实证过程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历史解释的过程。 历史解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历史解释之间不存在实质的冲突。参照史观作为 观察历史的视角,解释历史的模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相对性,还要界定和理解各种史观。另一种是观 点的对立,即不同的解释之间,互有出入,构成了实质的冲突。这就涉及不同解释的正误、深浅问题。通 过分析不同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论述,明了各方解释、评判的不同之处,并能从来源、依据、理念、目的 等多个方面,解释彼此的矛盾冲突之本质所在。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现 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 1.山东省 2020(14 分)1900 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 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14 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思路分析】 目标分析 材料解读 “1900 年, 梁启超在 《少年中 国说》中强 调少年强 则国强。” 根据材料, 谈谈你对 梁启超认 识的理解。 实则是多 角度认知 历史解释: 材料列举史实 ①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作用为国争光,推动中国近 代科技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②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 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挽救 20 世纪初民族危 机。 ③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全身心投入党领 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 赫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完成民族独立 历史任务,并影响中国少年为民族复兴民族繁荣而努力 奋斗。 分析隐含信息: 民族主义 ①材料中三人同生于 19 世纪末引出时代背景民族 危机 ②材料中三人少年时出国求学或国内求学,引出知 识对改变民族命运的作用 【参考答案】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梁启超 发出时代呐喊——青少年要勇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的历史责任。 少年詹天佑怀揣强国之梦赴美留学,学成归国,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 铁路,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为国争光,树立了交通强国的信心,维护国家利益。青年邹容自费赴日 留学,写成《革命军》,号召推翻腐朽专制的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振聋发聩,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高涨。少年时期周恩来,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共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革命斗争中,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历史巨变。 广大青少年关乎着民族的未来。我们广大青当以梁先生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仁人志士的英雄 事迹为楷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动力,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专项 03 史料价值类非选择题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 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 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 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 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 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 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史料价值类题型考核两种主要素养: 一证据素养即辨别史料,提取材料信息,确切的说是有效信息,可信信息,特别是与 时空观念相结合很强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为下正确判断主要依据,也为第 二步做好坚实铺垫。历史证据源于史料,史料是学生感知、辨识、评价历史的源头。 二求实求真素养,史料的历史价值,是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 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它是其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反思素养的基础。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 1.(山东省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18)(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 记。) 81.12.12 号 1 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 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 年 3 月 23 日 1 天 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 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 年 3 月 3 日 1 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 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 年 4 月 12 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 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 崔玉海、张玉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14 分) 【思路分析】 目标分析 材料解读 幼“一个村支书的 工作笔记”,提取 材料信息,说明上 述材料对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 国农村改革有哪 些史料价值,实则 ①根据材料“农业责任制”、“抓致富”等信息→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 ②根据材料“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信息→反映了撒社建 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 设。 是史料实证 20 世 纪八十年代中国 农村改革的真实 性及其变化。 ③根据材料“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 等信息→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 用于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小结可得出: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 20 世纪八十年代 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参考答案】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 笔记。 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 其工作笔记是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 手史料。 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 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 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 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工作笔记从政治、经 济、思想等方面反映 了 20 世纪八十年代 的农村改革情况。苏 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 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 影。 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 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 况。 可用于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 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 层民主建设。 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 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 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 20 世纪八十年 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专题 04 唯物史观类非选择题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认知与指导,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 明以生产工具变革为标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看待历 史现象背后纷繁复杂的实质的理论根据。唯物史观内容如下: 唯物史观具有三大基本特征: 一、实践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内在一致,它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题型: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规律,劳动工具演变等的评价。 解决方法:从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 二、历史发展过程的客体制约性与主体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它为唯物史观赋予了辩证的理论品格。 题型:对历史人物,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统一战线,等的评价 解决方法:从功绩,局限两个方面客观公正评价人物的功过和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 三、人的自由解放与历史进程的高度一致,它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明确的价值指向. 题型:对各种制度和思想,各种史观认知世界的评价 解决方法:特定时空分析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尤其是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容易 冲淡西方文明对东方的侵略。 这三大基本特征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唯物史观与其它一切历史观从根本上区别开。 (2019·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1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1933 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 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 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 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 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 10 篇短文和 16 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 9 篇,将社会主义作 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 1 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 3 篇,主张计划经济的 1 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 1 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 1 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 1 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 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 8 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 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12 分)(要求:表述 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思路分析】 目标分析 材料解读 “《申报月刊》 ‘中国现代化 问题’讨论实 际上使用唯物 史观提炼观 点,并结合时 空观念和史 料实证,进行 评述 ①根据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 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可提炼观 点: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 ②根据材料“1933 年,《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 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可用历史解释现代化 的定义。 《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 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 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 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可用时空观念下例举事例并深 入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弊端。 ③讨论共收到 10 篇短文和 16 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 方式的有 9 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 1 篇,主张非资本 主义的 3 篇,主张计划经济的 1 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 1 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 1 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 1 篇, 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 8 篇。可用 唯物史观评述多种现代化的认识 最后小结可得出:中国现代化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进步表现,但发 展却是困难重重。 【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 现代化是指以机器大生产为核心的历史定义,经济上表现为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思想上平等 自由。 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引发供需不平衡,爆发了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抓住机遇,适应时代发展国民经济,大力 发展工业化,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但是此时的中国工业 化却面临着困局,其一是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定现代化发展要失败。其 二,国民政府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政权,工业化是其于民夺利之举,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深受 其害。政治上国民党一党专政,没有民主可言。代表广大人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却遭到国民党 的多次围剿。中华民族的命运危机重重。 而此时的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震惊世界,这也坚 定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发展现代化的信心,直到 1957 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 其中克服了工业基础薄,资源短缺,技术人员少等困难。 1933 年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危机,这也让更多的人思索探索新的道路----社会主 义。 中国现代化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进步表现,但发展却是困难重重。 专题 05 时间尺度类非选择题 时间尺度:是指研究者在观察、分析研究历史对象时采用的时间度量工具或方法。 此题考核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种或以上历史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通过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 和空间条件下,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并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 客观评判。 历史研究的时间尺度,就是关于时段划分。可用于研究政治史与经济史,价格曲线、人口增长、工 资运动、利率波动、生产预测、流通分析,家庭史、爱情史、对儿童的态度史、对死亡的态度史。 时间尺度具有三大划分标准: 一、地理时间,即长时段;地球的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巨大的发展阶段: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 生宙。其中冥古宙(距今 4600Ma 年—3800Ma 年前)和太古宙(距今 3800Ma 年前—2500Ma 年前)与地 球演化过程中生命化学进化的关系最为密切。考题较少,可关注气候变暖这个热点。 二、社会时间,即中时段;高考的重点。 世界古代史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到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这个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初的三个阶段, 即无产阶级的原始社会;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斗争的奴隶社会和农奴或者农民等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 不断斗争的封建社会。 世界近代史开始于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分为两大时期: 第一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巴黎公社(1871 年)前夕;第二时期从巴黎公社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胜 利前夕。这段历史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断斗争,无产阶级革 命不断高涨的历史阶段! 世界现代史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直到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阶段,亚欧地区的人民革命得 到蓬勃发展,世界无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团结和加强,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资本主义受其内部矛 盾的驱使,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过渡,建立起欧洲在全球起起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世界当代史是从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美冷战进入对峙阶段;第二阶段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 期,美苏由对峙走向对话,世界走向多极化;第三阶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世界新格 局逐渐形成,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三、事件时间,即短时段。历史研究从以政治史为主发展到以经济社会史为重点。 1.工场手土业时期 (1)时间:16 ? 18 世纪下半期。 (2)特征:① 14 一 15 世纪,欧洲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 直接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欧洲封 建经济开始衰落。② 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 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在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新统治秩序虽历经曲折却最终确立,有 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趋向上看,资本主义己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决定 的。 2.蒸汽时代 (1)时间:19 世纪初一 19 世纪 70 年代。 (2)特征:① 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业洲的日本确立,这 一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就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这些革命或改革,资本 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的自然经济,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②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 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 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 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 俄、日步其后尘。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3.电气时代 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扩展和深化时期,具 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 l )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初一 20 世纪初。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2 )特征:①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人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影响下,到 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②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俄、日也开 始崛起。 第二阶段: ( l )时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45 年)。 (2)特征:① 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 日从一战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②1929 一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 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为克服危机,英、美、法等国采取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 其中,尤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典型;德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同时发动对外 战争,转嫁危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进-步加强。 4 .电子信息时代, ( l )时间:1945 年一 20 世纪 90 年代。 ( 2 )特征:① 二球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挤普遍经历了“恢复一繁荣一滞胀一稳定发展”四个时期, 西欧、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② 二战结束到 50 年代初,西方各国凭借自己较好 的科技实力,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迅速恢复生产;20 世纪 50 年代 初至 20 世纪 70 年代,欧洲各国加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此阶段,各国经济经历 不,段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 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 机,资本主义经济陷人“滞胀”阶段。 1.(2019·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20)表 4 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 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4 单位:100 万英镑 类别 年份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701 2.0 0.4 1.8 3.6 1724 2.4 0.4 1.9 3.8 1754 3.0 0.6 1.8 6.4 1774 4.1 0.7 2.2 8.5 1784 9.6 0.9 2.1 10.7 1794 15.4 0.8 2.5 19.0 1804 27.4 1.1 1.7 33.8 1814 36.4 1.5 0.7 38.0 1824 35.5 1.0 0.9 32.6 1834 47.7 2.5 1.9 42.1 1844 51.0 5.2 3.5 51.4 1854 89.4 6.6 11.6 85.3 1864 165.3 10.4 25.3 142.7 1874 173.4 23.7 47.1 205.3 1884 169.0 24.6 59.6 196.6 1894 156.4 30.6 75.3 173.5 ——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11 分) 【思路分析】 目标分析 材料解读 按照经济生产 方式进行阶段 划分 ①根据材料“ 1701—1754 年原材料进出口总量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