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届高三5月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届高三5月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ID:703965

大小:76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 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 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 A. 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 B. 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 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 D. 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良渚文化约为新石器后期,不同墓葬的显著规模差异可以看出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可以推断已经 出现阶级分化,故选 B;良渚文化中并没有明显的监狱、宫殿等遗迹,不能判断它到了早期国家阶段,排除 A;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城早期文明,但它与黄河流域文明独立产生、互相影响交融,排除 C;南北文化的交 融: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发生的,五千年前还处于独立发展阶段,排除 D。 2. 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一张楚”的纪年顺序,而司马迁 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但只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东汉班固 的《汉书》则将陈胜和项羽都统一编入列传之中。对此变迁的合理解释是 A. 史家对秦末史实的考证不断接近真实 B. 司马迁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 C. 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 D. 传统史学体例和编年方式逐渐规范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以秦一张楚纪年,说明当时的书写者认可张楚政权合法性,认可陈胜的地位。 司马迁认可的楚,是项羽建立的楚政权,也就是司马迁否认了陈胜农民政权的正统性,只认可他的诸侯地 位。东汉班固则否认了陈胜和项羽政权,只认可从秦到汉的法统。这一变迁历程体现出儒家正统观念逐渐 树立,故选 C;史家对以上史实无异议,但对史实的解读不同,排除 A;司马迁只把陈胜列人世家,不能推 断他同情农民起义,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史学体例规范化,只是体现了不同史家对历史的解释不同,排除 D。 3. 宋代人记述当时“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挟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这反映了宋代 A. 思想控制不断强化 B.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 程朱理学影响广泛 D. 文化下移趋势显著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体现宋代南方各地的民间文化氛围浓厚,读书蔚然成风.这体现出了文化下移的趋势。宋代随 着印刷术、造纸术的普及,科举制度完善,平民社会形成,故选 D;A 不符合宋代史实,材料反映的现象不 是政府控制的结果;材料并不能反映南北水平差异,排除 B;材料不能反映理学的地位.排除 C。 4.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 “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副《治丝图》中,他所绘的 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 B. 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 C.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 D. 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中《天工开物》中的图文反映了作者认为知识分子也应该了解实际事务,了解手工业等知识, 以有益于国计民生,故选 B;当时的主流观念仍是轻视工商业者,排除 A;重农抑商政策仍是统治思想,排 除 C;宋应星依然强调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是认为知识分子要主动学习工艺知识,排除 D。 5. 福建布政使徐继畲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瀛环志略》一书,系统 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 80 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 这本书 A.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B. 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正式摆脱了传统的华夷观 C. 对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D. 是中国封建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世界地理著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徐继畲是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之外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瀛环志略》是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故选 D;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A 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朝政府摆脱传统的华夷观,B 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在当时中国的 知识分子中并没有引起广泛共鸣,C 错误。 6. 下图是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颁布的清宣统帝爱新觉 罗·溥仪的退位诏书。这份诏书 A. 属于一手史料,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C. 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 意味着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颁布的清宣统帝爱 新觉罗·溥仪的退位诏书”可得出其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即标志着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B 项正确;中国近代史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A 错误;宜统帝的退位是辛亥革命的成就之一,即推翻 了自秦始皇以来确立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也没有使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帝国主义势力未被赶走,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故 C、D 错误。故选 B。 7. 1928 年,中共中央指出:“三民主义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到了 1937 年,中共“主张恢 复孙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先生革命的精神”。这种转变表明 A. 中共对革命性质开始有了科学的论断 B.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阶段走向了成熟 C. 中共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了政策 D. 孙中山的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中共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三民主义的评价的变化是基于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作出的政策 调整,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后,主动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故选 C;中共对革命性质的科学论断始 于中共二大,A 错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B 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孙中山的思想 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D 错误。 8. 对下表数据解读错误的是 年份 1978 1990 2008 产业结构 GDP 占比 农业 28.2 27.1 11.3 工业 47.9 41.3 48.6 服务业 23.9 31.6 40.I 分配关系占比 国家收入 33.9 21.5 14.1 企业收入 11.1 9.1 28.3 居民收入 55 69.4 57.6 城镇人口占比 城镇人口 17.9 26.4 45.7 所有制经济 工业产值占比 公有制 100 81.5 69.3 非公有制 0 18.5 30,7 A. 从产业结构来看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B. 分配结构从平均分配转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城乡结构从城乡分割到实现城乡一体化 D. 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城镇化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但城乡一体化并未实现,故 C 项错误,符 合题意;ABD 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9. 奥林匹亚运动会创立于公元前 776 年,其项目有赛跑、铁饼、标枪、跳远、摔跤、五项全能、格斗、马 赛等,但所有项目只有希腊人才能参加,非希腊人、奴隶、战俘、蛮族人都不能参加。据此可知,古奥运 会 A.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B. 是希腊人民族认同感的载体 C. 促进了城邦政治的发展 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的重点在强调“但"以后的内容。主要意思是古奥运会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只有希腊人才能 参加。因此,此种规定强化了希腊人对希腊世界的民族认同感,B 正确;城邦政治和商品经济材料中均未涉 及,排除 C、D;A 只体现了材料前半段的意思,不是核心内容,排除。 10. 1800 年以前,(到美洲的)白人移民中只有不到 1/3 是自己筹措路费的,那些实际为移民付款的人感兴 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 民费用。据此可知,当时 A. 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B. 商贸活动是殖民美洲最主要的方式 C. 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 D. 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初期移民美洲的费用很高,很多人承担不起。随着资本家对移民费用的涉及,加速了劳动力向美 洲流动,进而也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美洲有大量商品输出至欧洲、非洲等地,回程时为了降低成本不至于 空载,顺便可带上更多的人来到美洲。这样一来也就大大降低了移民美洲的费用,进而几个地区之间的贸 易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网。故反映出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故 A 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是最主 要的方式,排除 B;材料的主旨不是在强调劳动力与美洲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 C;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不能体现是障碍,排除 D。 11. 19 世纪的欧洲音乐呈多元而丰富的发展态势。出现图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国 A. 各异的文化传统 B. 国家经济展程度不同 C. 意识形态的差异 D. 处于不同历史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西欧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国家统一,所以在音乐流派上多是浪漫主义,而北欧和东 欧多处于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国家统一的阶段,所以音乐主题多是民族主义,D 正确;传统文化差异性、国 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是历史阶段的一部分,是片面的.排除 A、B;19 世纪世界范围内并未出现社会主义国 家,意识形态差异不明显,C 错误。 12. 新中间阶层是在传统的中产阶级之外又崛起的一个由中级官员、中级职员和第三产业的业主所组成的阶 层。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 国家 新中间阶层人数 占就业人口比例 1950 美国 516 万 8.9% 1970 美国 1105 万 13.6% 1950 德国 144 万 6.6% 1970 德国 233 万 9.0% A. 经济政策调整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 第三产业发展促使社会阶层固化 C. 意识形态领域对峙影响人口结构 D. 知识经济兴起推动人口结构转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 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新中间阶层是在传统 的中产阶级之外又崛起的一个由中级官员、中级职员和第三产业的业主所组成的阶层。这种变化主要取决 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使新中间阶层壮大,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 阶层固化,故 B 错误错误;材料未体现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峙,故 C 项错误;知识经济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 代,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棉花种植。《农书》记载,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 之效,得御寒之益”。元以后,历代统治者积极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万历时,织工创造出提 高棉布质量的方法,“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人居其中, 就湿气纺织”,因而织出了高质量的棉布。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摘编自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二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 1856 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这个行业“在 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英国成功的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 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 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 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 上用于出口。 1786 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793 年,惠特尼 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50 倍。19 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 或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或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棉花种植。为了大规模 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 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 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以来棉花逐渐成为主要纺织原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后棉花种植推 广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棉花帝国的相同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棉花帝国崛起对世 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1)原因:棉花在种植和保暖方面的优越性;统治者的重视与政府的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与 创新。 影响:使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推动了棉纺织业的进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推动了国家税收政策的转型。 (2)相同条件: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水平;进行殖民扩张,侵略掠夺;开拓市场;发展奴隶贸易和 奴隶劳动从中获利。 影响:推动了近代棉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速了劳动力、 资金、技术等流动;进一步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大了对亚非拉地区的经济掠夺。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得出棉花在种植和保暖方面的 优越性;根据“元以后,历代统治者积极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得出统治者的重视与政府的推广; 根据“明万历时,织工创造出提高棉布质量的方法”得出棉纺织技术的提高与创新。影响:根据“人居其中, 就湿气纺织”,因而织出了高质量的棉布。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可概括得出使棉 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根据所学可从推动了棉纺织业的进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推动了国家税收政策的转型等角度概括。 (2)相同条件:根据“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 地方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得 bm 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水平;根 据殖民扩张的影响可得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掠夺;开拓市场;根据“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 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可得出发展奴隶贸易和奴隶劳动从中获利。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 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乾进行概括,可从推动工业革命开展、加强世界联系、促进资本等流通、加大对亚非 拉的掠夺等角度概括。 14. 某校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设计党史纪念馆。提供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在异常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前,清楚地指明 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和办法,团结并带领人民前进。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能够把如此 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 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校党史纪念馆中 1978 年至 2000 年的展板设计撰写一份设计报告。(包 含设计主题、设计目的、展板内容;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设计主题:伟大转折改革开放 设计目的: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改 革开放的创新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 展板内容:角度 1:从经济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等。 角度 2:从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完善的历程,如:1982 年宪法制定,基层民主建设,一国 两制的提出和实践等。 角度 3:从思想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邓小平理论)等。 角度 4:从社会生活变迁方面,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反应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角度 5: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人民精神风貌的变化、新时期劳动模范的涌现等。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题目要求为该校党史纪念馆中 1978 年至 2000 年的展板设计 撰写一份设计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8 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再依据“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 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在异常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前,清楚地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和办法,团结并带领 人民前进”可设计主题为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结合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经济制度改革、对外开放的相 关史实和历程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商业贸易中,牙商有沟通市场、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被称为“商人中的商人”。但亦 有垄断市场、操纵价格、欺行霸市、随意索取佣金的投机行为,阻滞了边区贸易。1938 年 9 月,晋冀豫区 党委在制定财经政策中,专门提出了“取消包税牙行,由自己办理(牙税)”。政策实施后,牙商实际上 并未从市场上消失,纷纷转入地下。随着敌人的经济封锁加剧,根据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加强对敌 经济斗争,根据地着重活跃商业贸易和恢复经济秩序。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地政府认识到取缔牙商, 强调直接交易是不可能的,对经济恢复与建设亦是不利的。1942-1943 年根据地制定的经济政策中不再含有 取缔牙商的相关内容,允许牙商向集市管理委员会登记后,凭证件在集市上交易。 ——张彦台《取缔与改造: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牙商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牙商政策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牙商政策。 【答案】(1)演变:由完全取缔到改造管理。 原因:敌人的经济封锁;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牙商对发展商贸的作用;政府对牙商认识的变化。 (2)评价: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调动了牙商的积极性,扩大了商品流通,成效显 著;为根据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敌经济战争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 【详解】(1)演变:根据“取消包税牙行,由自己办理(牙税)”“1942-1943 年根据地制定的经济政策中不 再含有取缔牙商的相关内容,允许牙商向集市管理委员会登记后,凭证件在集市上交易。”得出由完全取缔 到改造管理。原因:根据“随着敌人的经济封锁加剧,根据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得出敌人的经济封锁;根 据“根据地着重活跃商业贸易和恢复经济秩序”得出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根据“根据地政府认识到取缔牙商, 强调直接交易是不可能的,对经济恢复与建设亦是不利的”得出牙商对发展商贸的作用;根据所学可得出政 府对牙商认识的变化。 (2)评价:根据前后政策的调整可得出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根据“为了加强对 敌经济斗争,根据地着重活跃商业贸易和恢复经济秩序。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地政府认识到取缔牙 商,强调直接交易是不可能的,对经济恢复与建设亦是不利的。”可得出调动了牙商的积极性,扩大了商品 流通,成效显著,为根据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敌经济战争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初期,美国在确定对华宣传内容之后,便开始了以威尔逊演讲为主要内容的对华宣传活 动。1919 年 1 月,在上海成立中美新通讯后,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每天向中国发送一组消息,并传送给中 国报社。美国还充分利用密苏里新闻帮在中国的实力,向各地发布大量海报和画刊,除将威尔逊打造成民 主、自由的标志外,还传送有关美国社会生活、工业的海报,对中国民众产生了很大吸引力。美国公共信 息委员会代理人卡尔·克劳将威尔逊的演讲编辑成册,大量销售,天津大学还“曾要 400 本作为他们的教 材”。克劳还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招募中国志愿者,利用他们业已存在的网络系统进行宣传,甚至将 美国良好形象的宣传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 ——摘编自王震《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对华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背景。 【答案】(1)手段:成立新闻机构;发布海报画报;销售宣传书籍;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招募中国志 愿者。 (2)背景:中国参加-战,成为盟国;中美关系的发展;重塑国际形象的需要;对中国进行信息渗透.扩大 在华影响。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1919 年 1 月,在上海成立中美新通讯后,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每天向中国发送 一组消息,并传送给中国报社”,可得出,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手段是:成立新闻机构;根据材料“…… 美国还充分利用密苏里新闻帮在中国的实力,向各地发布大量海报和画刊……”,可得出,一战后初期美国 对华宣传的手段是:发布海报画报;根据材料“……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代理人卡尔·克劳将威尔逊的演讲编 辑成册,大量销售……”,可得出,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手段是:销售宣传书籍;根据材料“……克劳 还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招募中国志愿者,利用他们业已存在的网络系统进行宣传,甚至将美国良好形 象的宣传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可得出,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手段是: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 招募中国志愿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中美关系的发展、重塑国际形象的需要、扩大在 华影响等方面简析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背景。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脱脱,元末政治家、军事家。脱脱从小喜欢汉文化、好书法,以“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 身”。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化”以来,蒙古贵族就“汉化”还是抵制“汉化”问题的斗争一直很尖锐。 许多蒙古贵族排斥汉人、废除科举,采取一系列民族压迫政策。脱脱通过发动一场政变,除掉了当时擅权 并激起民愤的伯颜之后,进行了包括恢复科举、选儒臣、调整蒙古贵族内部关系、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吏 治、修编辽、金、宋“三史”等“更化”措施。但是,在他后来恢复丞相之位后,为了解决元廷财政危机, 推行“开河变钞”,即下令开凿黄河新河道和大量发行纸钞,成为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重要诱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脱脱“更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脱脱在元末的历史地位。 【答案】(1)元末政治黑暗;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脱脱崇尚儒家文化;维护蒙古贵族统治的需 要。 (2)早期:一定程度上延级了元朝灭亡;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推动民族交融进程;有利于级和阶级矛盾; 推动元朝汉化进程。后期:后期为政举措不当加剧了社会矛盾,对元朝灭亡负有一定历史责任。 【解析】 【详解】(1)根据“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化’以来,蒙古贵族就‘汉化’还是抵制‘汉化’问题的斗争 一直很尖锐。许多蒙古贵族排斥汉人、废除科举,采取一系列民族压迫政策。”可得出元末政治黑暗、民 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根据“脱脱从小喜欢汉文化、好书法,以‘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 得出脱脱崇尚儒家文化;根据所学可得出维护蒙古贵族统治的需要。 (2)早期:根据“进行了包括恢复科举、选儒臣、调整蒙古贵族内部关系、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吏治、修 编辽、金、宋‘三史’等‘更化’措施”可从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元朝灭亡、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推动民 族交融进程、有利于级和阶级矛盾、推动元朝汉化进程等方面根据。后期:根据“但是,在他后来恢复丞 相之位后,为了解决元廷财政危机,推行‘开河变钞’,即下令开凿黄河新河道和大量发行纸钞,成为元 末红巾军起义的重要诱因。”得出后期为政举措不当加剧了社会矛盾,对元朝灭亡负有一定历史责任。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