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复习考前冲刺:传统文化主题(真题展播+写作技巧+精选素材+范文参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复习考前冲刺:传统文化主题(真题展播+写作技巧+精选素材+范文参考)

ID:703986

大小:54.9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作文复习考前冲刺:传统文化主题(真题展播+写作技巧+ 精选素材+范文参考) 01 非遗保护 文化传承 【2021 年广东二模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小黄与众多村民、居民一起参加由送大暑船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社区“送大暑船”节庆活动, 感受到了祈求渔业丰稔、国泰民安的喜庆气氛。 小张在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创立的“千匠百艺”扶贫车间,运用传统古法蓝靛制作工艺, 制作蓝染文创产品,成功脱贫。 小新在短视频平台上传自己演唱的传统戏曲,有京剧,有越剧……得到很多用户的关注和赞赏, 不少网友通过她的演唱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文物不应只存在于博物馆,非遗也不应只活在过去。 请你以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的开幕式上发出“传承文化,你我同 行”的倡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一篇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2 影 视 作 品 中 的 传 统 文 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加坡媒体 AsiaOne 网站报道称,自 1941 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问世后,中国的 动画家们一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推出了几部根据中国经 典神话故事改编的热门电影,如 2015 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 年的《大鱼海棠》和 2019 年的《白蛇:缘起》。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中国神话给了中国动画电影以启发。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曾 小卉表示,《哪吒》的成功表明,受中国神话启发的动画电影是一种新趋势。 其实不只动画片,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近年来也频出爆款。例如,今夏大热 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便用镜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妙与厚重。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与思考?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3 留住乡土文化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市精神文明办组织了“留住乡土中国”的主题照片征集活动,你翻开家中旧相册选出了符合 主题的 4 张照片,分别是一次大家族聚会的合影、一处已消失的家乡建筑、一位值得敬仰的族中老 人、一次传统节日活动的留影。 请选择一张你认为最好的照片提交,并写一篇推荐稿,可以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谈谈 选择照片的原因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04 传承文化经典 武汉市 2021 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质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 《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下令禁止 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 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 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 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5 吸吮民族文化养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 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 慧。”截至 2015 年 12 月 1 日,已有 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 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 1000 多个中小学孔子 课堂,学员总数达 190 余万人。 ③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 20%喜爱与支持民族文化 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不少于 800 字。 (1)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2)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传统文化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06 文化交流与互鉴定 2021 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学校高中教育教学联盟 5 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漫画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作为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 心中不配的英雄,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文化情结。斯坦·李用画笔、金 庸用文笔为全球爱戴他们的人们打造了一个绚丽色彩、瑰丽宏伟的世界。 材料二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 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 和平的纽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演讲稿,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准备 在联合国世界青年峰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07 文化交流 魅力中国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 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 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 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 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蓝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 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 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8 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汉语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 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 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 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传统文化主题 立意参考(三个典型立意) 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立足民族与走向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往往蕴含着 一股超越国界的穿透力,这正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中国元素的加入,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在与外国文化交流中, 我们也引收外来文化,洋为中用,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在与世界各民旅文化的交流过程中, 我们还要学会引进外来先进文化,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走出去”是融入世界、展示自我的需要, “引进来”是交流互鉴、丰富自我的需要。 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为炎黄子孙,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弘扬传统 文化我们义不容辞。要有传承,有自信,有担当,通过努力使其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薪火不辍。 弘 扬传统文化,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以现代的方式进行继承和发扬,在 传承中守正并创新。与此同时,我们一方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在展示中学 习外来文化的创新发展方式,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更现代的方式融入时代、面向世界。 用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让传统文化热起 来、活起来,目的还是要传下去,在传承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坚定 国民的文化自信。李子柒的视频能在世界掀起“中国民族文化风”,还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自身的巨大魅力。中国是我们最强大的背景,文化是我们最坚定的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我 们要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在新时代,我们想要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发展,就要做到:去 粗存精,推陈出新,做传统文化的新主人;立足传统,融入现代,传统文化需要新表达,让传统文 化涌起时代浪花,寻找传统文化新的打开方式,使其老树开新花;学会以开放的胸怀和其他外来进 行交流,不能唯我独尊。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 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 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 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 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 鉴而发展》主旨演讲。) 高考加油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 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 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中国 乃至世界现代文明的关系及其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 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从传统文化的繁荣到传统文化的“流放”,再到当下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考生可拓 展思路,通过深刻、尖锐、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这 样的文章需要考生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语言需要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 有回味。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 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文物、绘画、书法、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民族匠心(茶艺、 京剧、刺绣、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 都要回到作文所给的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上。 3.注意题目材料,看看是从哪个角度切入,谈到的是什么方面的传统文化。看看题目的 情境化写作任务任务要求,要立足实际谈感悟,在实践中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不能生搬硬 套。 传统文化经典素材(考前强化记忆精编版) 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素材分类 传统文化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 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 具、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中国对联等。 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素材 一、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华经典古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品质美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写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尾生抱柱、曾子杀彘,留给我们一个个重诚守诺的典范;廉颇负荆请罪,顾全大 局,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团结一心,传下知错能改的佳话。 二、深刻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人,崇尚宇宙、敬畏自然、思考人生、关注心灵,因此在他们的文章 中显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色彩,引人深思、值得寻味。教材中有不少充满哲思的佳作。 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之后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拘无束、绝对 自由的逍遥境界,体现的正是道家哲学的本质内涵。《秋水》以神奇的想象和极度的夸 张描绘了河伯和海若的形象,告诫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宏观地看待问题不做井 底之蛙。《邹忌讽齐王纳谏》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层层深 入,强调了类比联系、迂回推理的重要性。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一次半途而返的 游览生发开去,点明“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阐述了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 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苏轼在《赤壁赋》中由水与月的消长盈虚之变生发出人生须臾、宇 宙无穷的感慨,更由此阐明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传达一种旷达自适的处世哲 学。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内容,既能帮助 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凝重的历史反思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浩如烟海,体现了凝重的历史反思。这些思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 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节选自《史记》的《完璧归赵》和《鸿门宴》,让我们了解 到在历史事件中人的因素的重要作用。《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腐化不体恤民意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 者发出了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警告。苏洵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并借古讽今“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欧阳修借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苏轼 的《教战守策》认为当今之严重危险,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天下虽平, 不敢忘战”,居安思危,能逸能劳,方可以御不测之患,因而主张平时教民习战讲兵。这 些文章无不体现古代历史学家朴素的历史唯物观,他们借古讽今,警示后代应以史为鉴, 君明臣贤教化清明才能受百姓拥戴,绵延历史。 四、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对美有独特的感受和追求。文学大师们在一篇篇精美绝伦的文字中为我们 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愉悦、淡泊之美;《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饮酒、赋诗的诗情画意中流淌着旷达和 超然的情怀之美;《项脊轩志》满载着归有光“多可喜,亦多可悲”的细腻真挚的亲情之 美;《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骨肉分离字字血泪的至爱亲情之美;《石钟山记》凝聚着清 雅、深沉之美;《孔雀东南飞》歌颂了爱情忠贞之美;《陌上桑》赞颂不为权势所屈敢 于斗争的秀外慧中的女性之美……这些空灵而丰富、至真而至纯的审美情趣,无不体现 出深沉的美学积淀。 可以直接引用的课外写作素材: 李子柒:文化之美——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是中国故事的底色,央视曾称赞 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李子柒以一 种全新的文化打开方式,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了东方古国传统文化别 样的美,她是我们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展示我们文化自信的榜样。在与世界各民旅文化 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引进外来先进文化,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走出去”是融 入世界、展示自我的需要,“引进来”是交流互鉴、丰富自我的需要。李子柒的视频能在 世界掀起“中国民族文化风”,还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身的巨大魅力。中国是我 们最强大的背景,文化是我们最坚定的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我们要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想要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发展,就要做到:去粗存精,推陈出新, 做传统文化的新主人;立足传统,融入现代,传统文化需要新表达,让传统文化涌起时 代浪花,寻找传统文化新的打开方式,使其老树开新花;学会以开放的胸怀和其他外来 进行交流,不能唯我独尊。 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其实,早在 13 世纪,马可·波罗先生就是文化交流的实践 者。他在中国游历了 17 年,实践了 17 年,因此《马可·波罗游记》才会传扬四海,流传至今 《汉语桥》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这几年,中国有一个知名节目叫做《汉语桥》,每年都 有许许多多的“汉语达人”在汉语桥中比拼中文水平。当记者问起,你的汉语是怎么学的?他们的回 答总是说:“多跟中国人交流,了解文化,会学得非常快,会爱上中国! 外国文化走进中国。中国文化足够友好宽和,与各国文化融合出美丽的画卷。中国青少年从 小,就爱喝可乐,长大后更是品尝到咖啡的香醇。而近些年,我们发现可乐的包装发生了变化, 红色的罐子上描绘着“锦绣成都、欢畅青岛、醇厚西安……”,包装上人物或吃着火锅,或身着旗袍。 标准的“洋饮料”走起了中国风。而这,不仅没有影响可乐的销售,反而人气大增。 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西方说唱混着古诗词唱出今日交流的鲜活动力。 外品牌运动服上绣着中国的祥云,国际大牌化妆品也换成了宫廷风的包装…… 世界掀起中文热、武术热、中餐热……中国人喝可乐、吃西餐、看好莱坞大片……东西方文化 与生活已经合璧为一体。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往往蕴含着一股超越国界的穿透力,这正是“民族的, 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元素的加入,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 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在与外国文化交流中,我们也引收外来文化,洋为中用,呈现出自己的 独特魅力。 领导人金句(文化)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3)在实践创造中进行 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 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不忘历史 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 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 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7)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 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 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8)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 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9)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 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 传统文化范文(11 篇) 01 屈子的悲歌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污浊的尘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带一腔 情愁,一缕忠魂独守着寒水三千。 耳边依稀的还萦绕着响彻九天的鼓噪,那热血沸腾的呐喊加足了龙舟的马力,像支 支箭,在江面飞驰。无数的桨影掀翻无际的江水,在无边的岁月里,升起无限的情思。 那粒粒饱米被揉在了一起,夹着几点枣甜与几点苇叶的清香,跟着怀念情结一起沉进了 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时往昔。 长发飘飘,屈子对月独酌,他举杯,饮尽了风雪。如今的寂寞,向谁倾诉? 又是端午,江水依旧,屈子只身来此,江面的寒风吹皱了青雾,忽左忽右,若隐若 现,似有似无,他无力看清。那艘叫龙的大船不再起锚,岸边也没有了熟悉的呐喊声音, 只剩萧萧的风撕碎几点野鸭的残鸣。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来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 如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一种最纯朴的民族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慢慢淡忘殆尽。 屈子侧耳倾听远方的晨钟,而人们似乎不晓得,或者已经忘记了今日是端午。有些 能寻到端午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粽叶踪影,包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的动作,五花八门 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装,商家如此的炒作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了味,人们再也吃不出 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叹,一些他未听过的“洋节”挤占了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什么“情人 节”,什么“圣诞节”……他不懂这些都是什么意思,而人们为什么如此的热衷?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离骚》 的是今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 了,我 们舍弃的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 民族迷失了原来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 化。 曾经六角形的思念被母亲捏在手中,一缕清香,被一个童年将手指含在唇间,那是 文化的经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卷起波澜,消失远方…… 02 美丽中国 魅力文化 文佳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 大家上午好,非常开心在我们的国际游学即将结束之时,代表我的祖国——中国,进行交 流分享。听了大家关于中国文化的各种思考,我想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全 世界都能与当地文化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同时,如果大家想要更深感受中国文化,那么来中国 亲身体验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文化足够友好宽和,与各国文化融合出美丽的画卷。从小,我就爱喝可乐,长大后更 是品尝到咖啡的香醇。而近些年,我发现可乐的包装发生了变化,红色的罐子上描绘着“锦绣 成都、欢畅青岛、醇厚西安……”,包装上人物或吃着火锅,或身着旗袍。标准的“洋饮料” 走起了中国风。而这,不仅没有影响可乐的销售,反而人气大增。 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发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了中国文化如水般的包容和 融合能力,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收益。更巧合的是,当我将可乐罐秀给爸爸妈妈,也惊喜地发现, 爸爸的国外品牌运动服上绣着祥云,妈妈的国际大牌化妆品也换成了宫廷风的包装。 我坚信,中国文化能够与各国文化和谐共存,共荣互惠。也期待,更多的融合交流。说起 交流,中国文化也早就与各国文化交流千年,国内各地,满是交流的印记。 就在我发言前,欧文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敦煌,那里是多种文化交流的见证。何止是敦煌, 故宫里的钟表、广州沙面的洋房、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中的老式火车……中国的文化走了出去, 而中国也是向来敞开怀抱,期待着各类文化的到来。 我们期待的不仅是这些事物,更期待各位友人的到来。人,才是文化交流的最好载体。 在中国青年人中,有一个流行词叫做“亲测有效”。正如西塞同学所说,来到中国的街头 巷尾亲自实践,就是最好的感知方式。其实,早在 13 世纪,马可·波罗先生就是文化交流的 实践者。他在中国游历了 17 年,实践了 17 年,因此《马可·波罗游记》才会传扬四海,流传 至今。在这几年,中国有一个知名节目叫做《汉语桥》,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汉语达人”在 汉语桥中比拼中文水平。当记者问起,你的汉语是怎么学的?他们的回答总是说: “多跟中国人交流,了解文化,会学得非常快,会爱上中国!”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西方说唱混着古诗词唱 出今日交流的鲜活动力。感谢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称赞,欢迎大家对中国文化深入探索。 你会发现,热情好客的每一位中国人,会友好地张开双臂,热烈地欢迎——大家的到来! 谢谢大家! 03 美哉,汉语! 王贞紫 一声“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跨过千山万水款款走来,打动国人的,何止是贴着这句标语的 抗疫物资,更多的是让这标语背后的诗句,有如此动人的情感! 有人会说,一边是“丈人来了也得撵”,一边是“日月同天”,我们在追求汉语的流行通俗接 地气时,忽略了汉语之高雅诗意。的确,我们是要做些反思,运用好自己的民族语言,让文化自信 更有底气。 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对先人智慧应有的认同与承继。无论是通俗接地气的民间标语,还是“青 山一道同云雨”这些高雅的诗句,都是汉语言多姿多彩的体现。而相比之下,那些隽永的古诗文更 击中人心。不得不说,在古代,生活并不富裕,教育并不普及,但诗人们留下了无数经典名句,这 些语言历久弥新,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美好。如果这种美感逐步钝化,我们有负于这几千年文明, 也对不住苦心孤诣的先人。文化自信从那里来,不就是继往圣之绝学? 用好民族语言,使我们当下的表达更显深邃动人。正值疫情肆虐之际,几句古诗,不只是追求 诗意和雅致,还有外国友人对严峻现况的热力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纸短 情长,蕴含了对一衣带水邻邦的深重关切。这种语言所生发的力度,不是几吨赈灾物资可以比拟的。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希望企业家着眼长远,告诫其“不畏浮远遮望眼”;欲表达中国对欧盟的支持, 便提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时代的深沉忧虑与殷切期望,对人心的抚慰和勖勉,浓缩 进古语之中,分量就足了,而语言也活了。 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赋予未来最好的礼物与恩泽。或许多年后,高楼大厦已坍塌,江海湖 泊已干涸,功绩名利已化为尘土,然而民族语言之光却穿透历史,永不消褪。这,大概是我们留给 后世子孙最好的礼物,正如前人传给我们一样。试想,多年后被高科技裹挟着长大的新青年,面对 他人之艰难困苦,除了说“我挺你,老铁”,还会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吗?男女两情缱绻时, 是只会一句“我喜欢你”,还是会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我想,都会说,才最好;但是后者, 显然更匹配五千年历史熏陶下的华夏子民形象。 用好民族语言,若民俗与雅乐交织,传统与现代结合,传承与创新共生,定能搭建起一个丰富 多彩的语言世界。这正是:传古人之语,品精妙之理,扬文化自信。当我们善待了民族语言,她亦 将给我们丰厚回馈。无论足迹所到何处,我们都可以深情告白:美哉,汉语! 04 让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杜 克 在这个快餐时代,形形色色的网红,“各领风骚若干天”,而李子柒确持续地高歌猛进,在征 服国人的同时也走向了国际。其视频播放量惊人,粉丝与美国 CNN 不相上下,原因何在呢? 《菜根谭》言:果种花,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李子柒的爆红绝非偶然。首先她能够从传统 文化中寻找灵感,吸收养分,古为今用。她的服装道具、环境布局、背景音乐,都充满了东方韵味,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她具有一双慧眼,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性转化, 视频的内容、技术、情感方面都足够精致,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她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 于田园牧歌的向往,也打开了西方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的一个新窗口。 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沃土培育了李子柒这样的文化网红。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 承才能更好创新。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机械照搬,而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吹尽黄沙 始得金。 国内曾经出现过所谓的“复古”思潮,不顾时代特征,不辨精华糟粕,对传统文化盲目推崇、 照搬复制。各种女德班,天价私塾班,你方唱罢我登场。孰不知,传承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 附庸风雅,也不是穿着汉服招摇过市,更不是利用风水堪舆、求签问卦赚钱牟利。而是用传统文化 中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思想理念润泽、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应曲高和寡,而应有温度、接地 气、富有人情味。 《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综艺节目的热播,正是因为它 们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走下神坛,融入人 间,也真正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传统文化火了,李子柒红了。但显然,时代需要更多李子柒式的传承者,他们不一定做网红, 而可能就是普通如你我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每个人皆有责 任。 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闪烁恒久光芒。如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年轻 一代的手中,每一个青年学子都应该有文化自信,感受到“有我”的使命,做一个优秀的“拿来主 义”者,”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多“李子柒”们的守护和传播之下,与时俱进,薪火相传! 05 让非遗文化传承“活”起来 耿 丹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位中学生,很荣幸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的开幕式上作为代表发言。 我真诚地倡议大家:传承文化,你我同行!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灿烂辉煌, 源远流长,我们拥有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文物不应只存在于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应只活在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如何传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因 此,我倡议大家: 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与当下的审美潮流接轨。 给“老物件”换上新面貌,才能使文明之星永闪耀。正如小新在短视频平台上传自己演唱的传 统戏曲,有京剧,有越剧……得到很多用户的关注和赞赏,不少网友通过她的演唱对中国传统戏曲 有了新的认识。既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中熠熠闪光。当下影视产业 更是将非遗文化推广备至,诸如《大鱼海棠》中的中国风,又使福建的土楼文化得以彰显,因此非 遗的传人们只有更新自己的理念,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给非遗注入源头活水,让自己有尊严地传 承非遗,让非遗这股泉流清澈如许。 让人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代言人。 专家说要让“非遗”活得好好的,首先得让手上有绝活的非遗传人们体面地活下去,靠自己的 技艺站着挣钱,而这就必须被全体成员共同接受,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只有有了文化共鸣,人们才 会自觉地参与其中,这也成了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如今非遗已经受到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君不见 小黄与众多村民、居民一起参加由送大暑船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社区“送大暑船”节庆活动,感受 到了祈求渔业丰稔、国泰民安的喜庆气氛;君不见小张在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创立的“千匠百艺” 扶贫车间,运用传统古法蓝靛制作工艺,制作蓝染文创产品,成功脱贫。如果没有民众,非遗文化 就将失去肥沃的土壤,终将走向枯萎和灭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要有政策保障。 以前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乏保护,很多濒临失传,近年来我们不仅出台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使非遗的保护有了保障,而且建立了从县市到省再到国家的四季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领导人更是心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并为这些非 物质文化遗产点赞,这些都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光大的坚强后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传承文 化,你我同行!让我们齐心协力,与时俱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非物 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传承无限。 朋友们,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理解,去参与。最后再一次倡议大家: 传承文化,你我同行! 一学生 2021 年 4 月 28 06 “传承文化,你我同行”倡议书 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 刘汉彬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作为一名中学生,能够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的开幕式上,我感到十分荣幸! 借此机会,我要向大家发出一个倡议——传承文化,你我同行。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凝聚成 了一件件稀世文物与一种种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它们是中华文化的见证与体现。 然而,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由于战乱等许许多多的原因,文物及非物质文化均受到了极 大的破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古老的剧种因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 而面临着没有传人的危机;因为地缘、方言的隔阂,一些民间艺术走不出去,硬生生地枯死在偏僻 的地区里。这一切是多么令人叹惋啊!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文化的工作十分重视。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地开展保护工作,加强 了保护的力度、强度及精度。这对传承文化起到了十分重大的意义。许多民间组织也纷纷加入了保 护、传承文化的行列。如:由送大暑船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了“送大暑船”节庆活动,让人感受到了 节日的喜庆气氛;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创立了“千匠百艺”,利用传统文化,实现脱贫等,这都 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还有一些热心人士也利用各种形式,在宣传、保护传统文化,如小新,利用 网络媒体宣传传统戏曲,吸引了网友的关注,使他们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戏曲的认识。 以上情况告诉了我们:保护、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个人都 应该也可以加入其中,并且能够做得很好。文化不能只活在过去,她需要现在的我们去传承。 ——我们可以学习起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为正确宣扬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我们可以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可以发动起来,组织身边的人共同来了解、认识和宣传,让人人都成为传承中华文化 的志愿者。 “传承文化,你我同行”。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传承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中华文化这颗世界明珠必定会越来越璀璨。让现在的我们携手,许中华文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XXX X 月 X 日 07 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 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古老神秘的土地,勤劳智慧 的人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 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民族强大的前进定力,来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传承的结晶,《周 易》象天法地,是我们认识世界、沟通自然、提升自我的经典准则。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 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召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立德修德, 拼搏进取。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鲧禹治水,我们的祖先面对逆境灾难,不畏艰险,愈 挫愈勇,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中华文化里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干创新,担当奉献。 做好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影响各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 窗口。国人更应从历史文化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四书五经,立德之本,《弟子规》《孝经》修 身之基。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二十四史严谨信实,唐 诗气势磅礴而委婉含蓄,宋词一唱三叹而雅俗共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现实主义的《诗经》流淌着浪漫气息;“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浪漫的《楚辞》洋溢 着现实的忧思。昔日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今天的《红楼梦》却养活了一大批人,“红学”成为世界 性学问。新时代青年应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不断学习,坚持积累。 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青少年喜爱支持民族文化产品的人减少,折射的是文化认同的 缺失。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方能构筑文化认同。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改写了历史,“一带一路”引 领着世界,开放、包容、共享、共建,体现的是文化自信。《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 爆,是文化自信的创新。风靡一时的李子柒展示了文化的诗意,她的悠闲、从容表现了坚定的文化 自信,开放包容、诗意美丽的中华文化影响了世界。我们要理性工作,诗意生活,在快节奏、高效 率的时代里,放慢脚步,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文化支撑梦想起舞,经典引领诗意人生。 认为祖国很快就会引领世界,“万国来朝”的历史即将成为现实,是文化自负。以华人在海外 受到歧视为由,认为祖国还不够强大,未来发展前途未卜,是文化自卑。疫情背景下,美欧等国的 围堵打压,本质上是文化隔阂、文化歧视。面对逆境,依靠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定能应 对挑战,化危为机,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曙光在望。 文化自信和认同助力青春梦中国梦。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速 度,助推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阅读浩瀚宇宙 ,“北 斗导航”傲视珠峰,5G 创新人类生活,“一带一路”沟通欧亚,女排夺冠振奋民族精神,建国 70 周年国庆阅兵震惊世界。 让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传承 创新,实干拼搏,让青春梦、中国梦的绚烂之花,在美丽迷人的中国文化中绽放。 08 诠释文化魅力 传播中国声音 电影《哪吒》从中国神话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荧屏热映;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使用镜 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收视新高。这些影视作品运营成功的同时,也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可谓双赢。将传统文化与其他媒介融合起来,以全新的形式“包装”文 化,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文化魅力,传播中国声音。 诠释文化魅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有创新思维,赋予其新形式,而非静守,否则传统文 化只能是“听说”。就像莫高窟在很多人口中不过是几个山洞,清明上河图也不过是人们眼中的一 幅巨幅画卷……优秀传统文化只能成为历史课本里一串模糊的插画。殊不知,那敦煌是无数能工巧 匠穷极一生的心血,七百洞窟,三千彩塑,这一切都值得人们膜拜;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都城繁荣的 见证,是画家张择端苦心经营的国之珍宝。其实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被看见”的,需要走进人们 心里,文化不能自我抬高姿态,文化首先要被大量的人看见,要有大量的人参与,要由大量的人继 续去丰满、去热爱,这样它们才能更有生命力。 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包装”时,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等媒介。 我们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等媒介赋予文化以新意与活力、情感与温度,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与受众 之间形成互动、实现对话、促成理解、建构共识,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意义、价值 观等获得广泛共鸣。就像中国古典诗词,若非专业,人们恐难与之靠近。但如此文化,束之高阁, 实为可惜。传统文化只有重新焕发魅力,进入寻常百姓家,被大多数人看见,才能成为力量之源、 精神支撑。于是我们看到了用心之作《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经典古诗词配上流行乐,用歌 声诠释诗词之美。方式复古,耐人寻味,让人们眼前一亮,心中一喜。曾经深奥难懂的诗词变成了 人们口中吟唱的天籁之声,诗词变了样,却被更多的人听见、看见。 传统文化只有“鲜活”起来,与时代融合,才会焕发新的魅力。 2013 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发现,台北故宫推出了一款印有“朕知道了”字样的纸 胶带,作为纪念品售卖,并意外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于是北京故宫开启了故宫文创之路。每 一个创意的背后,都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古典与现代之美的碰撞,当然这一切不也都是对传统文 化的传承?对其魅力的诠释?文化被人们看见,传统散发魅力,这才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 应有的敬意、担当,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应有的姿态,如此方可传播中国声音,让 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以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然而新时期我 们应如何诠释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颇值得我们深思。 09 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很荣幸作为班级代表,在此读书节交流会上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最忠贞的朋友。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典籍,无论是对 古人抑或是对当下的我们,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儒家的孔孟之道绵延千年,魏晋的不屈风骨光耀后世,繁荣 的唐宋文明横亘古今……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潮流中,他们仍然屹立不倒,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原因何在? 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文化经典,教我们为人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脍炙人口的典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被播撒善良的种子。“一粥 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教导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的良好习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做君子应该有涵养, 不怨怒;做学问学思相宜。《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对我们为人处事学习方法的教导,古今典籍带给人们的力 量,不可磨灭,典籍中的思想与智慧结晶,是历史长河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独一无二的中国力量。 文化经典,帮我们悟强国之理。 《阿房宫赋》中有言:“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爱 惜人民是立国之本。《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言:“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生活无忧是社会治理、天 下太平的必要条件。瞩目当下,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便民政策,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不正是最好的印证 吗?中国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而群众的力量与典籍的教导息息相关。传承文化经典,描绘国之篇章,彰显中国 力量。 当国家走向富强,我们青年一代决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冲在最前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从来不是空口而谈,作为习总书记口中最有生气,最积极的一代青年人,应 汲取典籍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以青年之力彰显中国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实的力量。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10 经典之光普照今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见证了《三国演义》的深谋远虑,我们领略了《孔子语录》的儒学智慧,我们感悟了《人间词话》的诗 意绝伦……典籍的思想和智慧之光,穿过历史的雾霭,重重照进华夏儿女心中,化作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今天,让我们重读文化经典,追溯普照今世的经典之光。 传承诗意,彰显中国淡雅情怀。 重温典籍,带我们回首男耕女织的美好:或是“种豆南山下“的朴素心情,或是“相与步于中庭”的月下徘 徊,抑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泊情怀。 文化经典中的诗意在李子柒手中化为中国让世界着迷的魅力,他用镜头记录水稻的一生,稻花香里话丰年; 马踏山,不负春光好时节,似那般“妖童怨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的浪漫,是文化软实力, 白岩松慨叹李子柒在带有诗意的田园背景中制作美食,以一种令人羡慕的方式享受生活,这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 式正是来源于典籍,又化作中国的文化力量,散发浓郁的诗意。 传承爱国,彰显中国骁勇精神。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今 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壮志。文化经典 中的爱国力量激励万千中国人民为国献身,读过《三国演义》,我们震撼于徐庶、甘宁、孔明等人的为国赴死。 读过《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感叹于七心灯前,怀着兴复汉室,忠于国家的执念。这 缕爱国之光传递给逆行疫区的白衣天使,传递给擎炬渡江的卫国战士,也传递给守岛卫国 32 年的王继才……化 作每个人保家卫国的力量。 传承协作,彰显中国携手共赢的理念。 翻开《六国论》,读到“使六国各爱其民,则足以拒秦。”品评墨子兼爱非攻,品赏《孔子语录》”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不难发现,典籍中的协作之光,已然化作如今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历史洪流的沉浮,我们携手共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 曾是两乡。”不以邻为壑,凝心聚力共担风雨,同舟定能绝江河,共舆方能至千里。 同学们,“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我希望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如送 《东阳马生序》中马生那般苦学经典,传承诗意情怀、爱国精神、协同理念。怀着对前人的敬仰,我们也更有勇 气和力量。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11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方超 各位嘉宾、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叫黎明,是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很高兴在此与诸位交流思想。我发言的题目是“从阅读经 典走向传习经典”。 我想谈谈我对经典传习的认识。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其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观点,强调圣 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这个道理特别适用于我 们的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则 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就是说要学会在阅读中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引领我们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社会人生。读《红 楼梦》,如果只关注知识,那就是本末倒置。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曹雪芹这个人,在读这个人的才学、 眼光、识见乃至胸襟气度,深入到这个人的灵魂深处去体悟他生命的大悲哀;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一 段历史,那就是钟鸣鼎食之家,在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呼啦啦似大厦倾,落得个茫茫白雪真干净……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经典,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大学》是立本,示人为学之规模;《论语》是亲切,指 示功夫在日用家庭之间;《孟子》是养气,一生坚守其志;《中庸》是究其精微。所以儒家经典的“不刊之鸿教” 意义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事、读书、做人。也就是说,既要修为己之学,也要成己、成人、成物。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在阅读中增强文化自信。 各位嘉宾,经典不仅是一部部典籍,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它流淌着华夏儿女的思想与情怀,蕴藏着中华 文明的光芒与智慧。经典著作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符号,其中体现出来的是自强不息、爱国奋斗的民族精神, 体现出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诗词文化……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这厚重的文化更是被书写在了一部部经 典著作中。阅读这样的经典,自会有一份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在心中。 传习经典是否有年龄区分,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只要有阅读的渴求,早些传习经典著作也无妨。古人 云:开卷有益,更何况经典。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早在初中时期,我就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完了四大名著。 当时,我对有些内容不甚理解。随着我阅历的增加、学识的增长,之前不理解的逐渐理解,认识肤浅的也变得深 刻。此外,常读常新,还让我有了新收获。 各位嘉宾,开卷有益,从阅读走向传习,传习经典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