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法
五个注意
五类难句
四个步骤
读审切连
一种意识
踩点得分
两个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三条标准
信 达 雅
六种方法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九种失误
注重细节
原文:乔执中,字希升,…… (《宋史·乔执中
传》)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5分)
原文:陈登云,……(《明史·陈登云传》)
(1)副使崔应麟见民啖 [dàn]泽中雁矢,【囊】
[náng]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思考:
命题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两句作为翻译题?
有什么命题规律?
命题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原文:乔执中,字希升,…… (《宋史》列传一百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5分)
译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
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
(得分点:为、器、游。各一分,句意2分)
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
原文:陈登云,……(《明史·陈登云传》)
(1)副使崔应麟见民啖 [dàn]泽中雁矢,【
囊】 [náng]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
【参考答案】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中的雁
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
廷。
【评分细则】啖,吃,1分;矢,通“屎”,
指雁粪,1分;囊,名词作动词,用袋装,1分
。译出大意给2分。
一种意识
踩点得分意识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阅卷的采分点。
一种意识 踩点得分意识
思路: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要有踩点得
分的意识,
洞悉命题者
想考你什么
找出关键词语,特
殊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同义复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语气揣摩:疑问、反问、揣测等
一种意识 踩点得分意识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阅卷的采分点,按点赋
分。
小结:文言文“踩点”翻译
1.重点翻译“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虽为考查句子翻译,实为考查字词与句式翻译。
是按点赋分的。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
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2. 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120个)、重要的文言虚词( 18个)
(2)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
式)
(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同义复
词、词类活用)
翻译句子之前,应先做如下分
析: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
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
实词翻译),有无特殊句式,有无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
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
译。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两个原则
文言翻译
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的种类
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地对应翻
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
在原文中有根据。
即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句,按原文的大
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
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
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高考重点考查直译能力,直译不便才用意译。
文言翻译
的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
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
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例: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立威信。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信 达 雅
三条标准
文言翻译的标准
信: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
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歪曲、
不遗漏、不增译。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
的关系。准确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
于贿赂秦国。
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
达要求和习惯,表意明确 ,语句通顺,
语气不走样,无语病。通顺
凭着勇气在诸侯国中间闻名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文言翻译的标准
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信”、
“达”是前提,是基础,必须做到;“雅”是
更高层次,一般不作硬性要求。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读 审 切 连
四个步骤
句子翻译四个步骤
l 1. 读:通读全文,领会大意。重点疏通要求翻
译语段的上下文,尤其是上下句。
l 2.审: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采分点
,用笔将这些要点一一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
的注意。
l 3.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
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
l 4.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
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审:两类考点
l 审清文言文中重要的词语或语法现象,用笔将
这些现象一一圈出来,以引起注意。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切:以词为单位切开
切:以词为单位切开,然后用六种翻译
方法逐一地加以翻译。
提醒:在古代汉语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也是就是一个字即一个词,现代汉语往往
是以双音节词为主,两个字即一个词。
例如:目:眼睛 木:树木
明:明亮 日:太阳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 / / / / / / / /
/ / / / / / / /
/ /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 / / / / / / / /
/ /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 国家使 兴盛 ,
安逸享乐可以 自身使 灭亡 。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 / / / / / / / / /
疑难问题
老师,(是)用来 传授 教授
学业解答
(四)连
的人
道理
注意五类难句的翻译
五个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
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色彩变化
文言难句
的翻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和氏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
给大王看。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
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词义变化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
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名作状
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译文:君子为知己而死,提着剑
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
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
并守住边疆。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
不敢据为己有。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比喻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
国乎?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
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
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借代
比喻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
把他托付了。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
岁,舅夺母志。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
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
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委婉指长辈去世
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
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
更厉害?
(威)?
省略句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
现在哪里呢!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
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④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
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
疑惑。
无标志的被动句
宾语前置
②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① 、吾孰与徐公美?
③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无乃后乎?
译文: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译文:听说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
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译文: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
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注意固定句式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六种方法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其李将军之谓也。 (02年全国卷)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3、沛公安在?
译成:沛县公安局在哪里?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3、沛公安在?
译成:沛县公安局在哪里?
找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地方:
留
如:
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帝号、国号、年号、
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器具、度量衡等)以
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照录保留,不必翻译。
1.“《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
下临深潭……”
2.“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4.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1.“《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
下临深潭……”
2.“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4.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
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人名、年号 人名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
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沛公驻军霸上,没能和项羽见面。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地名 人名
官名、人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
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删
凡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词、句末陈述语气词、少数连词及偏
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无实际意义的词。皆
可删去不译。
C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夫”是句首语气发语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
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偏义复词, 其中“息”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
发语词
结构助词
句末语气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停顿助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连词
例: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语气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停顿助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复词)
•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 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
不同。
(3)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
(4)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
山记》)
• 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
的深度。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选出下列应该删去的字: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例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
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
必须译出的情况
1.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有实在意义的,应译出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
,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
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
(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
、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
、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
、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
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
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
、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
、庶几,岂、宁、庸、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
、亟。
(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请、敬、谨。(该部
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换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换
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
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以相如的功劳大,拜为上卿
B CA
CA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如:
“促织”改换为“蟋蟀”,“岁”改换为“年”。
如: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业根”改换为“祸根”,“而”改换为“你 ”
“翁”改换“爹”,“汝”改换为“你”。
如: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佐”翻译为“辅佐”。
例: ⒈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单换双)
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身世卑微、见识短浅 古今异义)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例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
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单音节实词对译成双音节实词。
如:
“至何”翻译为“到什么地方去”。
调
文言文中几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状
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其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豫州今欲何至?
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求可使报秦之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④“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D
C
A
B.主谓倒装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A.状语后置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B
选一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之。
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白
衣戴白帽来送荆轲。
定语后置
例: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例:
互文、合说分译。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
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翻译下列句子: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3.秦时明月汉时关 。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补
如: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
介词、量词等)、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
连贯的内容等。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
某些省略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郑穆公使视客馆这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如: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郑穆公使(人)视(于)客馆,则(其)束载、
厉兵、秣马矣。
审视之,(之)短小,黑赤色,(成)顿(觉)
非前物。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补:
补:
补: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
三 而竭 。
在省略句中,判断并补充省略的成分:
③竖子,不足与 谋。
④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
军中,公乃入。”
D.省略主语
( 你)
(鼓)
(鼓)
(之)
B. 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A.省略介词
(于)
D
C
A
B
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
③竖子,不足与 谋。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
“贯”即“意译”。古文中使用
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
修辞手法的句子, 翻译时要根据上
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译出。
贯
例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黄发”和“垂髫”分别是老人和孩子的特征,借指老人
和孩子)译文:老人和孩子一同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
(借代)
例2: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依然高悬),
秦汉时的关隘(依然留存)。
例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
给了别人。(婉曲、避讳)
婉指长辈去世 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例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
意译:我活着应当以不惜性命,死了应当报恩。
翻译下列句子: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借喻:喻指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翻译下面句子: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2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 —上厕所
•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 —给皇上上书,请求皇上允许自己告老还乡。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翻译下列句子: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字字落实留删换(字词)
文从句顺调补贯(句式)
你记住了么?
高考近距离接触
(高考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上①曰:“居庸关
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
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对划线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今天授予你,不可以错失。
B.现在上天把(居庸关)授给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C.现在上天授予我们(居庸关),不可以(再)失去。
得分点:“今”“天”“授”“予”,有古今异义意
识,单音节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落实“以”字,就能
补出省略成分,从而得到“句意”分。
B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
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
雨,躬(通“肱”,手臂)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高考题)请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
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
雨,躬(通“肱”,手臂)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参考译文】
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 事先进入清查宫室,
很 受 亲近 信任。
(留)(换)(换) (补) (换)(换、换、换、换)
(换)(换) (换)(换)
(高考题)请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
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
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
欲言。
【参考译文】
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 因为 诸葛亮 年纪轻,
(刘备)把 他 当作一般书生 看待。
(留) (换)(换)(留)(换) (补) (换)
(补)(换)(补)(换) (换) (换)
【参考译文】
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 因为 诸葛亮 年纪轻,
(刘备)把 他 当作一般书生 看待。
文言文翻译
9种失误形式
知错才能规避,才能进步
1.当译没译 2.当删没删
3.当补没补 4.当调没调
5.不译强译 6.不合语境
7.不辨古今 8.无故增添
9.无故遗漏
文言文翻译的9种失误形式
1.当译没译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因为) (授予官职)
2.当删没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
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
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
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
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
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
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
3.当补没补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
了脸色。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
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
权”的后边加上“把它(曹操的书信)”,语
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
显得流畅。
4.当调没调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
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
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
找到。
5.不译强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
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
结交。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
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
交。
[例] (吴遵路)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
待凶岁。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6.不合语境
[例]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晋书山涛传》)
7.不辨古今
A.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
品质好的女子。(不漂亮 漂亮的)
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
的来辞让单于。(责备)
C. (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
肉,才到树林中去。 (离开)
D.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8.无故增添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
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
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几个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
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
人在里面。
9.无故遗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
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
“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
意思完整的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