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ID:704068

大小:44.0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2021 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5 月月考 2021.5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 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 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 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 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 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 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 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 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 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 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 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 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 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 年 6 月,B 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 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 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 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 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 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烧,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 2 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 间喜剧”,反倒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 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 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域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 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 型,便是直抒胸隐,依赖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 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呈现 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 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 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 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 年 B 站的 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我死了”)。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 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 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 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 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 立场。在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 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 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快 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 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对原著进行整体观照,讲究对文本 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解读细致,阐释深刻。 B.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地进行点评,制造此时此地彼此 交互的狂欢气氛,迅速联结虚拟空间,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 B 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年轻观众和年老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年轻观众特别热 衷,而年长的观众特别排斥,认为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 D.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对比,分析二者的长处和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 幕者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同时也理性地审视了弹幕的负面因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 A.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却让思想具 有一定深度,因此就印刷文化而言,应追求更为缓慢的节奏。 B.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电子时 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C.人们在弹幕的文字游戏中互称“兄弟”,寻获同好知音,获得心理满足,这其 实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缺乏知音慰藉,饱受功利束缚的窘境。 D.在弹幕空间中,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 流露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的洗礼后希望彻底摆脱文明重负的心态。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下列不能..体现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慷慨陈词,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 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 弹幕:“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 C.《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 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 “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结合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4 分) 5.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哪些负面影响?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作答。(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初雪(节选) 路翎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 击着,传来急促而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红色的火星。 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 连长拦住了。工兵连长说,必须排好队按次序前进,因此,刘强应该退到大公路上去排 队,否则就要等待已经排成一队的车辆过完。 刘强说,他没有注意到,不知道要排队;后面已经挤满了车,回去是很困难的。 王德贵叫起来了,他说,为什么不派人在下道的地方拦住,通知他们排队呢,这不 能怪他们的;回去不可能,而等着别的车辆过完再过,天亮都办不到的。 ……在这种情形里,人们总觉得自己是有理由的;王德贵觉得这个桥头的工作做得 不好,他有理由发火。但那个工兵连长,很习惯这种情况,而且非常疲劳,一点也没有 理会,走回去了。 “这就够呛了!”刘强说。 “我来交涉去!”王德贵理直气壮地叫着,打开车门抱着孩子出去了。 刘强疲困地坐在那里,立刻就传来了小王吵嚷的声音,可是那个工兵连长的回答却 4 不很听得清楚。好久好久,小王仍然在那里叫着,语气已经没有那么强硬了,他说,他 们不知道这种情形,他们的司机负了伤……刘强有些焦躁。但他也弄不清楚,究竟是恼 怒小王还是恼怒那个不通情理的连长。他跳下车去了。脚一踏到地面,他就有些昏迷; 稍微站了一下,他才迎着冷风走了过去。 他听见小王说:“不是我们不遵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 家呀!” 另外有一个司机说:“是呀,我们一两台车……” 听见这个,刘强恼怒地皱起了眉头。他又听见那工兵连长疲劳的、冷淡的声音: “不遵守制度就妨碍大家……” 于是刘强喊:“小王,别说了,回来!咱们退回去。!” “……那咱们就不能完成任务了呀!”小王说,又痛苦又焦急,几乎是含着眼泪的 了。 “回来!”刘强沉默了一下,严厉地说,“遵守制度吧!” “那是你们司机么?”工兵连长拿手电对刘强照了一下,显然对刘强的态度有些惊 讶。 王德贵没有来得及回答,他怀里的、被他包在羊皮大衣里的那个男孩哇的一声哭起 来了。这哭声是这么意外,大家都朝这边看着,并且有两个战士也跑过来了;紧张的桥 头上的这个小孩的哭声使得人们非常惊奇。小王一瞬间也被这哭声闹慌了,他不好意思 地赶紧拍着孩子说:“别哭了,哭什么呀!”但立刻他的声音就不由得变得非常柔和, 他拍着孩子的屁股说:“不哭,啊,宝宝,咱们马上就要过桥了。”这时候敌机又经过 顶空,高射炮猛烈地射击着。可是小王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 那孩子继续地哭着。工兵连长奇怪地、沉闷地问: “这是怎么搞的?你哪里弄来的这个孩子呀!” “我弄来的?”小王激动地嚷着,“你没看见吗,咱们车上全是前面下来的朝鲜妇 女!”随即他又拍着孩子的屁股,“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 听了一听敌机已经过去,工兵连长就打亮了手电,照见了那个在小王怀里动着四肢 大哭着的、满脸眼泪的孩子,并且照见了小王被孩子尿湿了一大片的羊皮大衣。在手电 的反光里,刘强注意到工兵连长疲乏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并且他那眼睛因讥诮和喜悦 而发亮。 “这他妈的!”工兵连长讥讽地说,一下子变得生气勃勃了,“你看你这个样儿! ‘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你呆着吧!” “难道不是这样的?”小王叫着。 周围的人们都看着孩子。这些疲困、受冻、焦灼的战士们、司机们,大家的脸上都 露出了笑容。当那孩子的小手在手电的亮光里一下子扑打到小王脸上去的时候,那个工 兵连长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大家于是懂得,这毛手毛脚的年轻司机助手,为什么要求 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你们车上是朝鲜女同志么?” 工兵连长就亮着手电向车子走去,对车子照着。那些妇女们默默地迎着手电的亮光 5 ——在紧急情况和严寒中她们是绝对沉静的。小王抱着那啼哭的孩子跟着工兵连长跑 着,一边跑一边拍着孩子:“好宝宝,不哭啦,咱们这就过桥啦!啊!啊!” 工兵连长和另外的几个司机都看见了——这些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都是穿得很单 薄的。 “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小王温柔地说。 “好啦,别唱了,过去吧。”工兵连长讥讽地说,忍不住地微笑着,“什么,‘好 宝宝,不哭啦,过桥啦!’——你这家伙滑头!” “别叫小孩拉你一身——你看你哪像个抱孩子的样儿呀!”一个战士大声说。 小王快乐地叫了一声爬上了司机台,但随即又伸出头来说:“那么你来抱一下试试 看?吓!”刘强发动了车子,于是这台车插入了正在行驶着的车子的行列中间,上了桥 头。工兵连长和其他的司机们不由得跟着这台车走了几步,然后就站在冷风中,听着马 达的吼声中传来的孩子的哭声和小王快乐的抚爱声——大家的脸上都长久地含着安静 的、满足的笑容。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多处都可以感触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 在紧急情况下绝对沉静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 B.小说中的“工兵连长”“朝鲜妇女”等词语,以及文末标注的创作日期,都指 向抗美援朝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C.小说中运送朝鲜妇孺的车辆过桥时受到工兵连长的无理阻拦,却在孩子哭声中 得以顺利放行,情节的转折使故事富有戏剧性和趣味性。 D.小说叙述的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虽无意于渲染战争场面,但“灰暗的云层下 面布满了一阵阵红色的火星”等描写仍让人惊心动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描绘的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的重要助力, 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合理的铺垫。 B.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 小的场景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能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C.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还是工兵连长,或者是车中 的朝鲜妇女,都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D.小说以众人“安静的、满足的笑容”结尾,意蕴丰厚,饶有余味,同时也与文 中对“微笑”“笑容”的多次描写前后呼应,更显得结构完整。 8.从语言描写的角度看,刘强、王德贵和工兵连长这三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优秀的小说家善于抓住某一“突发的瞬间”来展示人世间的“真情”与“真相”。 请根据这句话.....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安溪李相国逸事 ① 康熙己亥秋九月,余卧疾塞上,有客来省,言及故相国安溪李公,极诋之; 余无言,语并侵余。嗟乎!君子之行身固难,而遭遇盖有幸有不幸也。 忆癸巳夏四月,余出狱供奉南书房。一日,上召编修沈宗敬至,命作大小行 楷。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 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 苟自是而恶直言,则无由自镜矣。”时上临御天下已五十年,英明果断,自内阁..、 九卿..、台谏..皆受成事,未敢特建一言;惟公能因事设辞以移上意,故上委心焉。 每内阁奏事毕,独留公南书房,暇则召入便殿,语移时。 先是戴名世以《南山集》下狱,上震怒。吏议身磔族夷,集中挂名者皆死。 他日上言:“自汪霦死,无能古文..者。”公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叩其 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江督噶礼与巡抚 张伯行互纠,狱辞久不决,上忽罢噶礼,寻孥戮焉;公实赞之,其语秘,世莫能 详。以余所闻见如此,公之设心,岂犹夫世之容悦者与? 然自公在位时,众多诮公,既殁,诋讦尤甚。盖由三藩..播乱时,公适家居, 以蜡丸献《入闽策》,贼平,以编修擢内阁学士,忌者遂谓公始固有贰心。公恐 为门户之祸,故不能无所委蛇。及得君既专,常闭门谢客,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 无多人。由是众皆深怨,引绳批根②,播扬于远迩。然公方柄用时,朝夕入对,上 所诹度,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无论公所习 与否,皆得安于其位,则其实迹固有可按验者。自公告归未旬月,而忌者首攻公 所荐举,以为倾公之地;因扬言公恃上恩,植党以要权重。微上信公之深,祸且 不测矣。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逾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然后知公始 至,即出苦言以求退也。 呜呼!公之设心如此,其于时事无所补救,而得谤乃过于恒人,此古之君子 所以难于用世,而深拒夫枉尺直寻 ③之议也夫! (选自《方苞集·集外文》卷六,有删改) [注]①安溪李相国,李光地,福建泉州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官至文渊阁大 学士。②引绳批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亦作“引绳排根”。③枉尺直寻:比喻 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 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B.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 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C.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 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7 D.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 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内阁、九卿、台谏,清前期内阁大学士犹如宰相,李光地曾拜此职务,故 称“安溪李相国”。九卿是中央朝廷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台谏主要承担弹劾谏 言等职责。 B. 古文,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方苞、 姚鼐,其代表作品分别有《五人墓碑记》《左忠毅公逸事》《登泰山记》等名篇。 C. 三藩,是指清朝初年割据云南、广东、福建地区的三个藩王。三藩拥有过 大的军政权力和影响力,成为清廷心腹大患。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后,稳固了清廷 统治。 D. 朱子之书,指朱熹的书。朱熹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四 书章句集注》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注,后成为明清科考标 准用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光地能在谈论事情时,通过巧妙得体的言辞,委婉地讽谏康熙皇帝,所 以皇帝对他特别信任,常单独留他在南书房,或闲暇时召他到便殿,长时间谈话。 B. 江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之间发生矛盾,相互揭发。此事长时间无法决断, 最后皇帝果断罢免噶礼。李光地暗中为君分忧,有功而不居功,因此不为人所知。 C. 三藩作乱时,李光地担任内阁大学士,向皇帝献《入闽策》,帮助平定藩 王。小人因忌恨而造谣中伤他。李光地只得闭门谢客,幸有皇帝信任才免遭不测。 D. 方苞认为,李光地深得皇帝信任,但只免于灾祸而无法补救时事,还被世 俗大肆毁谤。可见当时君子确实难于用世,只是遭遇有幸与不幸的区别而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4 分) (2)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逾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4 分) 14. 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睢阳学舍书怀① 范仲淹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②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③,薄才犹可赋鹪鹩④。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注]①此诗是作者年轻求学时所作。②汉苑:指皇家官苑。③凤鸟:楚狂接舆曾劝孔子 避世,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鉴,来者犹可追。”④赋鹪鹩:晋代张华初 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 8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白云飘荡,都城遥远,诗人发出谁才能在汉苑吹奏洞箫之问,表现仕进的愿望。 B. 诗人认为人生多难但不要悲观消极,虽然不知名也应当努力展现自己的才能。 C. 诗人清贫却仍如颜回一样快乐;坚信自己的琴技会得到钟子期那样的行家赏识。 D. 尾联前句中的“斯文”在此泛指文化,诗人相信上天不会让有才华的人被埋没。 16. 本诗最后一句化用了西晋诗人左思《咏史》中的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首诗都以“涧松”自比,但 传达出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王维的《山居秋瞑》中,“ ▲ , ▲ ”两句是通过描写 人的活动来表现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 (2) 李白《将进酒》中,借曹植故事来劝朋友一尽饮者之欢的两句是“ ▲ , ▲ ”。 (3)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 , ▲ ”两句在 大雪寒天中联想到前路的艰危,表露出诗人的英雄失路之悲。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 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 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让 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热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 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 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 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 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 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 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 的过程。在生物学意义上,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 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 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 的内涵。( )。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秀色可餐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 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 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 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 化物生活的细菌将其转化为有机质,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 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 至上百年。 21. 文中有四个划线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秀色可餐 B.心满意足 C. 蹑手蹑脚 D. 严丝合缝 22. 在上文括号处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鲸落对海洋生态系统意义非凡。 B. 鲸落往往会有序地进行。 C. 鲸落造就了深海生物群落。 D. 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名著阅读(5 分) 2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第二境也。(2 分) 24. 王国维认为写景抒情有“隔”与“不隔”之别,下列诗句属于..“隔”的一项是(3 分)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D.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五、写作(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50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 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 家卫国,先后有 290 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 万 7 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 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 30 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 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 3700 多架战斗机。两年零 9 个月艰 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 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0 2020—2021 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5 月月考答案 1. D(A. 材料一说的是“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 照……”,而且文中没有提到“解读细致,阐释深刻”的评价;B. 曲解文意,联结的 是“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而不是虚拟空间;C. “年轻观众”“年老观众” 以偏概全。) 2. C (A.“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和“思想具有一定深度”没有绝对的因 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B. 原文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 能跃然而出”,并非“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D. 文中是参与者希望“暂时摆脱 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3. A (A.“没文化真可怕”只是对张飞所言的评价,并非代入自己的真实感受。) 4.弹幕是观众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发到屏幕上飞快闪过的即时性交互性的评论。 (下定义的格式 1 分;是观众观看视频时发到屏幕上的评论 1 分;即时性、交互性 2 分;) 5. (1)陷入狂欢气氛(或形式娱乐化),缺乏对内容的严肃反思和真知灼见;(2) 语言套路化,缺乏创造力;(3)心理模式与立场的固化,形成“快乐”的闭环。 6.C(C. 工兵连长阻拦是因为有制度,过桥需要排队。) 7.B(B. 文章语言平和朴实,比如文中多次出现的“好宝宝,不哭了”,并且在其他 人物语言和环境的描写上,都体现了平和自然的风格。) 8.①刘强不愿求人放行,话语少且短句多,语调急促有力,说明他刚毅坚定、自尊心 强。②王德贵为了朝鲜妇孺与人争执,说话时语气助词较多,说明他心地善良、率真冲 动。③工兵连长从严格执法到同情放行,多次模仿他人口吻,说明他既严于职守,又善 良风趣。 9.①真情:在这一瞬间,战士们忘记了自身安危,将内心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寄托 到孩子身上,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②真相:在这一瞬间,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苦难以 及保家卫国的重要性都得以凸显,这是真相的自然揭示。③作者抓住这一瞬间,以小见 大,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了战士们英勇、善良的形象,表达了对敌人疯狂轰炸的蔑视。 (题干要求,抓住某一“突发的瞬间”来展示人世间的“真情”与“真相”,找到“突 发的瞬间”,体会“突发的瞬间”爆发的情感。) 10. D 11. B(B. 张溥不是桐城派。) 12. C(C. 平三藩时,“公适家居”,之后才“内阁学士”。) 13. (1)(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 周围听到的人没有不代他感到恐惧得两腿发抖的,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 (2)所以李光地第二次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等过了一年以后李光地去世,皇帝拿 出了他前后所进三篇奏章交给内阁。 14. ①因事设辞,委婉劝谏;②敢于直言,保护同僚;③献策平藩,有谋有略;④收敛 锋芒,不愿居功;⑤熟读经书,应对自如;⑥知人善任(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11 【参考译文】 康熙己亥秋九月,我在塞上养病,有客来看我,说到旧任相国安溪李公光地,极力 毁谤;我无言,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君子立身处世确实难啊,只是遭遇有幸有 不幸。 回忆癸巳夏四月,我出狱,供奉南书房。一天,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让他写大小 行楷。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申时,引申为傍晚),内侍李玉传皇帝指示给安溪公说: “朕初学书法时,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每下笔写时,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同时分 析缘由;到现在,每次写字,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安溪公于是回答说:“这就是 商汤坚决改正错误的态度。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那就无法看清自己,引以为 戒了。”当时皇上统治天下已经五十年,英明果断,内阁、九卿、台谏都奉命行事,不 敢提出意见;只有安溪公能通过事情巧设言辞来改变皇上的意思,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 心。每次内阁奏事之后,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有闲暇时就召入便殿,说话能有 一段时间。 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皇上震怒。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南山集》集 中有姓名的全部处死。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没有会写古文的人了。”安溪公 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皇上)询问方苞之外能古文的人,(安溪公)就以 戴名世回答。周围听到的人无不为他恐惧战栗,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两 江总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互相弹劾,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皇上忽然罢免噶礼,不久 又下令诛杀其妻儿;安溪公其实有参与这件事的判决,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世人 都不能详知。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安溪公的用心,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 君王之意吗? 然而,自从安溪公在位时,众人大多讥讽他,在他去世之后,责骂更是厉害。大概 是由于三藩作乱时,安溪公正好在家,用蜡丸献《入闽策》,三藩平定后,由编修晋升 内阁学士,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安溪公恐遭门户之祸,所以不能 不有所敷衍应酬。等到他得到皇帝信任后,就常常闭门谢客,所往来以及公开推荐的没 有多少人。由此,众人都十分抱怨,合力排斥异己,在远近之地到处散播(攻击他的话)。 然而,安溪公正掌权用世之时,早晚入对,皇上(向他)商议斟酌,(他应答的)只有惟《尚 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而一时海内称他为廉吏,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 他们都能安于其位,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自从安溪公告假回乡不到旬月,而忌恨者 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以此来排挤他;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培植党羽来 求得朝廷大权。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灾祸将难以预料。所以安溪公二次 入朝为官,专门致力于隐匿沉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皇上拿出他前后三封奏章交 给内阁。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就出苦言来求引退了。 唉!安溪公的用心如此,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而被毁谤却超过了一般人,这就 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而且拒绝舍小求大之说的原因啊! 15. C(C. 误将用典当实指。“琴遇钟君”是用伯牙子期的典故表达对知音的渴望,并 非实指自己琴技高超。) 16. ①左诗中的“涧松”高百尺却被“山苗”遮蔽,充满不平和怨恨,比喻无机会仲展 12 抱负的英才,表达了诗人因阶级差别而志不得仲的愤懑;②范诗中的“涧松”位置虽低 却不抱怨,作者以此自比,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积极努力的思想。(6 分,每点 3 分) 17. (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2)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3)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18. A (根据逻辑关系,选择 A。) 19. C(划线句与 C 句运用了比拟修辞。而题目中 ABD 三句分别使用了比喻、夸张、借 代的修辞手法。) 20. 修改示例: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让我们看到无数网 友对文物的关心。(少主语,需要补出主语“我们”;“热心”用词不当,改为“关心”。) 21. A (秀色可餐:形容妇女美貌或形容景物秀丽。此处用“饕餮”修饰盛宴更合适。) 22. D (由下句“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盛宴的开始”可知,下面将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而且本段结尾强调“整个过程……长达……”,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鲸落是一个 漫长的过程”。) 2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4. C 25.【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段,为材料背景叙述。这段材料叙述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功绩,当中 出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是这次战争中涌现出来 的英雄,其战斗品质、英雄气质激励了后代。 此段最后一句要引起重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什 么?因为这句形式上不仅引出下面的任务要求,而且能为我们立意提供借鉴和参考,毕 竟这篇作文不是要我们写成历史评论,而是希望考生铭记英雄,铭记精神,加强历史认 知,弘扬家国情怀。 第二段,是任务要求和写作要求。校团委要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 文活动,这一主题有两大部分,一是“铭记历史”,侧重点是对历史的了解,英雄的敬 仰和精神的认同;二是“迎接挑战”,我们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很多“腊 子口”“金刚川”要去攻克,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迎接挑战。 要能围绕这一主题,体现对抗美援朝精神内涵、价值的深刻思考。并且可以跟新时 代涌现的英雄结合起来。 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可以了解以下具体内涵: 1.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2.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5.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