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三中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
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
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
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
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
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
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
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
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
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
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
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
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
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
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
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
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
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
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
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物象是客观的,意象是主观的,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不依赖人存在。
B. 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意趣就是意的内容。
C. 由于反复地运用,有些意象已经固定的带上了某种意趣,不可创造新的意趣。
D. 物象可分为五类,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也有人自身的,还有人创造和虚构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从物象与意象的关系角度展开论证,指出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
B. 文章主体部分按意象的定义、分类和构成的顺序展开论证,说理清楚,条理分明。
C. 文章举“梅”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古代诗歌中,意象具有某种固定意趣这一观点。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举例论证是这篇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意象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仿。
B. 同一个物象,由于加工它的诗人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C. 抓住物象特点,运用夸张或转移的方法,创造出的意象会更独特。
D. “康桥”是典型意象,金柳、青荇等意象带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答案】1. B 2. C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际遇,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
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职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7 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化升级,新基建的
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
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
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
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
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
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
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8 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
资安排 6000 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
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
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
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
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
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
5G 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 4.0”过渡的基
础设施。
(《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 4.0”》《参考消息》2020 年 6 月 6 日)
4. 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
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B. 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 202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
C. 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
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 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
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 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
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B.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C. 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 2008 年
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
D.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6. 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
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
慎选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等车
[俄]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
谁要是以为这种等次的火车,他想乘就可以乘,别人管不了,那就大谬不然了!
在 1911 年 3 月锡兰的科伦坡,我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早晨,还刚刚七点多钟。
可是已经火伞高张,燠热异常,这是一种凝重的、呆滞不动的暑气。每当要下可怕的暴雨前,总是会
出现这样的酷热;暴雨后,洪水便开始泛滥了。
我穿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色盔形凉帽,坐在一辆漆得亮晶晶的、晒得滚烫的、小小的人力车上。在
人力车的两根细细的车杠间,一个黑黝黝的高大的泰米尔人,身子微微前倾,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
着车向前奔去,他的健美的裸体上上下下都闪耀出亮光。
我这是上火车站去,打算到阿努拉达普拉市去。
前面已是车站广场,走进车站大厅,人就感到舒服些了,到处都有柔和的穿堂风。
我摘下凉帽,一面揩着大汗淋漓的冰冷的前额,一面急匆匆地朝站台入口处走去。
列车已停好在站台上,又高又沉,车顶是白色的,窗帘也是白色的。
我赶紧去售票处,一边走一边掏出几枚硬币,正好够买一张去阿努拉达普拉的三等车票。一个英国人
从售票处向外张望,我把硬币在他面前敲着,说:
“Third class, Anaradhapura!三等车,去阿努拉达普拉!”
“First class?是头等车吗?”英国人问。
“No, third class!”我喊道。
“Yess, first class!”英国人也喊道,递给了我一张头等车票。
我气得火冒三丈,粗着喉咙讲出了一席话,内容大致:
“听着,我讨厌这种做法!我想亲眼看到这个国家的全部风土人情,这个国家的全部生活和这个国家
里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所谓的‘贱民’,你们是喜欢把有色人种算作‘贱民’的,不消说,他们不可能也
没有胆子乘坐头等车。可是每回只要我想坐三等车,就会同售票员争起来!我明明讲得清清楚楚要乘三等
车,售票员却总是利用这些字眼发音近似,打断我的话,跟我胡缠蛮搅:‘您是想说头等车吧?’我大声
喊道:不是的,三等车。但是他却不睐我,还是给我一张头等车票。我把票子扔回去,于是售票员恼火了,
怎么也想不通,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他也开始大喊大叫,
吓唬我说,我会从那些土人身上传染到一身虱子的,而主要的是教训我,在这里。没有一个白人,绝对没
有一个白人乘坐三等车,白人乘坐三等车是不能接受的,是有失体统的,是令人愤慨的!”
这回,我斩钉截铁地说:
“别噜苏,请您立刻给我一张我要买的票!”
售票员终于屈服了,我的愤怒使他大为吃惊,有一刹那间,他愣住了,后来,突然横下心来,扔给了
我一张三等车票。
我大获全胜,得意扬扬地在车厢里坐好,等待着旅伴,也就是那些有色的“贱民”。
可是见鬼,他们不上来,一个也不来!
而站台上,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跑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却一刻也没有停过,他们都打我的包房前
跑了过去。
他们吗都不上来,只是往前跑,跑到哪儿去啊?
噢,我恍然大悟: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凉帽吓着了他们!
于是我摘了凉帽,缩在角落里,重又等他们上车,可是重又白等了一场。
我感到纳闷:“为什么现在仍然没有一个人上来呢?要知道现在他们看不到我了呀?”
我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头探出车窗,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立刻弄清楚了,而且非
常简单——在我乘坐的这间包房外边,几个粉笔写的大字:另有用途!我刚走进这间包房,车站上的人立
刻就在外边写上了:另有用途!唉,你呀,又吵又闹,寸步不让,总算买到了张三等车票,那你就自作自
受去吧,一个人就像白痴似的枯坐着吧。
列车飞驰着,在由空中倾注到这片天堂般的土地上的炫目的热浪中飞驰着。车窗外,繁花盛开的密林
无尽地、飞一般地向后退去,清晰地回响着车轮的隆隆声。
“椰——子!”每到一站都有人高声叫卖椰子,伴随着那凄凉的叫卖声的是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过我
的包房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
在此后的一个车站上,我像个小偷一样悄悄地溜进四等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有坐的、有站的,肤色
全都是黑的或者褐色的,他们只在胯部包着块遮羞布,遮羞布全汗湿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这种等次的火车”指的是题目中的“三等车”首段既设置了强烈的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 小说描写了高大的泰米尔人,赞美他“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并有“健美的裸体”表现了
他的境遇要好于其他有色人种。
C. “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
凉帽吓着了他们!”这两句话体现了有色人种和白人间的鸿沟。
D. 小说中画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都突出了天气特点,那就是极端的热,表现了当地特殊的环境特点,也为
文章烘托了压抑的气氛。
8. “我”是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对“我”进行刻画。
9. 小说最后两段描写了有色人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用特征鲜明的外貌描写凸显人物的身份,“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色盔形凉帽”表明
“我”是一个白种人,“我”在当时社会地位高贵;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我”和
售票员的争论,鲜明地表现了“我”是一个极力反对种族歧视的人;③细腻深入、富有变化的心理描写,
如“我恍然大悟”“我感到纳闷”“事情立刻弄清楚了,而且非常简单”表明了“我”在弄清事情真相后
的无奈心理。
9. ①小说最后两段描写了有色人种穷困、悲惨的生活困状,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②和前文拉人力车的
黑黝黝的高大的泰米尔人呼应,二者从点到面展现了真实的社会底层状况;③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觉悟
的白种人的羞愧之情和同情之意,暗含对等级社会的批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襄州人。天宝初,举进士,补单父尉。至德中,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侥判官,累除衢州
司马。未至,召拜监察御史....。台中执法之地,动限仪矩,浑性放旷,不甚检束,僚长拘局,忿其疏纵。浑
不乐,乞外任,执政惜其才,奏为左补阙...。大历初,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累授检校司封郎中。州理
有开元寺僧与徒夜饮,醉而延火,归罪于守门喑奴,军候亦受财,同上其状,少游信焉。人知奴冤,莫肯
言。浑与崔祜甫遽入白,少游惊问,醉僧首伏。既而谢曰:“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自此以公正
闻。
贞元三年正月,加同平章事....,仍判门下省。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銙,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
“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上命决死。诏至中书,浑执曰:“陛下若便杀则已,若下有司,即须议谳。
且方春行刑,容臣条奏定罪。”以误伤乘舆器服,杖六十,余工释放,诏从之。先时,韩滉自浙西入觐朝
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浑虽混所引,心恶其专政,正色让之曰:
“先相公以狷察为相,不满岁而罢;今相公榜吏于省中至死,且非刑人之地,奈何蹈前非而又甚焉?专立
威福,岂尊主卑臣之礼!”混感悟愧悔,为霁威焉。
时张延赏与浑同列,延赏怙权矜己,而嫉浑守正,俾其所厚谓浑曰:“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
重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相公,柳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也。”自是为其所挤,寻除常侍,罢知政...
事.。贞元五年二月,以疾终,年七十五。
浑警辩,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性节俭,不治产业,官至丞相,假宅而居。罢相数日,则
命亲族寻胜,宴醉方归,陶陶然忘其黜免。时李勉、卢翰皆退罢居第,相谓日:“吾辈方柳宜城,悉为拘
俗之人也。”
(选自《旧唐书·柳浑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B. 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C. 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D. 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 左补阙,职责为对宰相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分左右补阙。
C. 同平章事,是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事实上的宰相。
D. 罢知政事,知政事是古代官名,唐朝宰相职衔名义。“罢知政事”即辞去宰相之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浑放纵旷达,不大检点。在御史台时,他很讨厌上司,柳浑因此请求到京城外任职,而当权者爱惜他
的才干,留他任左补阙。
B. 柳浑执法严明,爱惜百姓。成功解决两起草菅人命的案件,一是洗雪了守门的仆人的冤屈,二是挽救了
琢玉的工匠,只打了过失者六十大板。
C. 柳浑为官正直,主持正义。他毅然决然拒绝了与他同为宰相张延赏的劝说,从此被排挤,不久被任为常
侍官,罢了宰相职务。
D. 柳浑生性节俭,随意旷达。不置家产,官至宰相,还借房子住,他被罢宰相后和亲戚一起寻访名胜,喝
醉后陶陶然竟忘记自己被罢免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谢日:“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白此以公正闻。
(2)俾其所厚谓浑日:“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事后魏少游感谢道:“如果没有两位正直的人,我差点成为糊涂昏庸之人。”他从此以后因公正
出了名。
(2)(张延赏)派他的亲信对柳浑说:“相公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要在朝中不多说话,那么任高官就可
以长久。”
(二)诗歌鉴赏(共 2 小题,9 分)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①
杜甫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②中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③。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④。
[注]①“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写下杂诗二
十首,代替书札寄给朝廷旧日同僚。此为第九首,写秦州驿亭。②丛篁:丛生的竹子。③使星:此指朝廷
派遣出使吐蕃的使臣。④郊坰:遥远的郊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明人眼”既写出了景物的清幽让自己感到眼前一亮,又引出了主要意象临池驿亭。
B. 颔联上句写低处丛生的竹林,并以“碧”字着力突出颜色的青翠,描写生动,真实可感。
C. 柳树高耸,伸向半空,青光摇曳,与颔联上句互相映村,远近高低,写出“明人眼”的具体原因。
D. 颈联写稠密重迭的幽景让人目不暇接,喧哗的人群围观暂住的使臣,反衬自身官职卑微的失落。
15. 诗人在尾联中情感直白,可谓喜忧参半。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4. D 15. ①尾联直抒胸臆,想象自己这样的旅人如果能栖居在池边驿亭这样的地方,那么即便
有时喧闹些,也是很好的安居之所了。②这样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出对池边驿亭美景的喜爱之
情,但却又透露出渴望有此家居而不可得的无奈之情,可谓喜忧参半。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1 小题,共 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
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仔细看了徐公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通过镜子看了自己再得出
结论“__________”。
【答案】 (1).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 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只
是朱颜改 (5). 自以为不如 (6). 又弗如远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 12 卷、560 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终于出版了,这是当代《史
记》研究学人 ,付出二十余载心血的成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余年历史,
体现中华民族 、传承发展的智慧和力量。《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
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
本书充分借鉴《史记》研究成果,爬罗剔抉, 。引用中国古代《史记》研究著作 420 余种、
现当代《史记》研究著作 260 余种、海外汉学研究文献 100 余种、考古资料 200 余种,以及一批代表性学
术论文。但本书并不限于单纯的资料 ,编次清晰,简而有序,能够对海量资料进行辨识和容纳。
本书真可谓一部《史记》的“百科全书”。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宵衣旰食 源远流长 披沙拣金 会聚
B. 宵衣旰食 生生不息 探骊得珠 汇聚
C. 孜孜不懈 生生不息 披沙拣金 汇聚
D. 孜孜不懈 源远流长 探骊得珠 会聚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
内涵,发掘其价值。
B. 《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
涵,发掘其价值。
C. 《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
探索其丰富内涵。
D. 通过《集成》吸收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
涵,发掘其价值。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百科全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B. 海伦在莎莉文老师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下,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 澳门的成功实践表明,“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D. 包身工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答案】17. C 18. B 19. B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液中 90%的成分是水,在一定程度上,“ ① ,血质决定体质”。 有些人会通过喝大量的
饮料来补充水分,然而,并不是所有饮料,对身体都是有益的。
大部分饮料是将饮用水、糖分、果汁或添加剂混合成一定比例进行勾兑的,一方面能够丰富水的口感
和味道,起到解渴作用;另一方面,颜色亮丽的饮料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 ② ,容易导致糖
分摄入过多,加重身体消化负担。人们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降低食欲,导致营养失衡,影响身体发育,
诱发超重、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盐和大量二氧化碳成分,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钙元素的吸收,不利于人体骨骼发
育,诱发缺铁性贫血等症状。此外,健康的人体 ③ ,若血液中的酸性物质过多则不利于血液
循环,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 12 个字。
21.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 18 个字。
【答案】20. ①水质决定血质②但是长期饮用此类饮料③多呈弱碱性。
21. ①不是所有饮料对身体都有益。②长期饮用含糖、添加剂饮料的影响。③长期饮用碳酸饮料的影响。
四、写作(共 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习近平《2021 年新年献词》
材料二:《礼记·冠义》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
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意思是说,既然是成人的身份,那就要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所谓以成人
的礼数来要求他,也就是要求他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子,合格的后辈。
材料三: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汉·陆
贾《新语》)
学校即将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如果你受邀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你将说些什么呢?请你结合材料
内容,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勇于担当 创造未来
亲爱的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能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当然很光荣,但真当我坐下来准备发言稿时,却感到无从下笔。原来我
从未好好思考过何谓成人,带着迷茫,我转而去问其他同学。
“你对自己即将成人有什么想法吗?”有的同学十分干脆,“没有”;有的同学回答,“感觉太快了”,
我听了颇为感慨,确实比高考听力速度快;也有同学说:“我还没成人呀!难道参加个成人礼就成人了?”
由此看来,当我们迈入成人门槛时,很多同学都像我一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人,更没有深刻
思考成人意味着什么。
在我的理解中,成人是一个从出生到现在从未间断的过程。它首先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以前的我,对此常常感到疑惑,我还需要认识自己吗?我不就是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天选之子吗?只是,随着年龄慢慢增加,我发现我并非那个天选之子,我只是大千世界芸芸
众生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份子。别人不会做的数学题,我也不会做,别人会做的,我可能还是不会做。你酝
酿已久的精彩想法,在别人那里可能不值一提,而别人的观点,却让你有高山仰止之感。这既让我失落,
也使我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敬畏。
敢于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敢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我成长中迈出的艰难的一步。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
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他所说的这些人是和我们休戚相关的家人、朋友、师长。但爱因斯坦接着说
“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这个他们,便
是那些和我们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成人的意义就在于,你发现了自己的独特,但你不会甘
于自己的平凡,因为你想和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联系,你希望这个社会的现实、这个国家的未来
能因你而不同。马云,历时二十余年,创建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屠呦呦,69 年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
以贯通中西的视野,成功研制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一个人的成就一定来自他知道自己真
正热爱什么,并愿意为此孜孜不倦地付出毕生的时光。一个人伟大,一定因为他所追求的热爱,在点亮自
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更温暖了这个国度。
百年前,梁启超面对陈腐的中国,大呼“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日,面对日新月异
的中国,我想代表 2029 届学生向时代郑重宣告:我们青春、我们张扬,我们有活力、我们有担当。我们爱
身边的人,也将目光投向无尽的远方。我们锤炼独特、独立之我,我们砥砺坚毅、果敢之我,我们将不负
时代,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成就青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