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ID:704076

大小:7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晚年把自己对乡土的关注从经济社会问题转向了人的内心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清媚强调, 在讲费孝通乡土研究的同时,应该看到他是一个在不同文明间行走的“世界性学者”,也即是说,乡土不 单是内向于中国的思考,也是费孝通对 20 世纪西方文明冲击的回应。 杨清媚解释道,费孝通将中国人的心灵安置问题分为两面,一面对农民和工人,一面对知识分子。晚 年的费孝通大量阅读了钱穆等史学家的著作,深感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必要,此时的乡土说更近于文化自 觉,这个担子主要落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工人、农民和商人负责普通社会生活的理性化,而知识分子又永 不允许自己和工农商脱离。武汉大学教授贺雪峰在论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时也曾说,乡土可以说是费孝通在 谢世后对中国读书人的“嘱托”。 但现实是,乡土不断遭受损蚀,费孝通在《乡土的损蚀》一文中写道:“现代的教育,从乡土社会论, 是悬空了的,不切实际的。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读 书人对以农村为依托的乡土中国是否具备相应的想象力呢?《上升的大地》一书梳理了文学中的“乡土中 国”想象。在一篇题为《文学想象能否作为打开“中国乡土”的方法》的书评中,作者刘东指出,文学与 社会学的互动,曾经是中国左翼文学打开“乡土”的重要方式,但今天文学与社会学对农村的书写严重脱 节,我们对农村的认知严重匮乏,僵化甚至蔓延到了对小镇和县城的想象。 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从更微观的角度解读了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在他看来,真正能体现费孝通文化自 觉思想的文字,是他晚年所写的回忆性文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对能够塑造自己知识情 感世界的人没有回忆,没有惦记,谈什么文化自觉?在费老晚年的文章里,我觉得他是通过这些来持续地 进行自我认识。我想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实际上是靠着这个来的。”渠敬东说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渠敬 东认为,好的社会学不是去研究既定的话题,也不是把研究对象理解为一个客观实体,好的问题应当产生 于我们最切身的感受,我们在看别人时,也应当看见自己。 甘阳认为,费孝通早年对东西文化的思考有局限性。他从前讲西方重视人与物的关系,中国重视人和 人的关系,中国要在这一点上向西方学习,后来看到经济发展之下人际关系改变带来的问题,才转向对心 态的思考。而此时社会已经发生了大转变,人已经原子化了,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能较早地关注这个问题, 加以重视,想法又能得以实践,或许今天的社会将有所不同。 不过,费孝通对心灵安置问题的一些思考在当下看来依旧不乏敏锐。周飞舟讲道,费孝通讲中国能有 这么庞大的人口流动而不乱,是因为“人人心里有个家”。中国人过日子讲求实实在在,解决心灵问题, 首先得过上好日子。渠敬东补充说,尽管乡镇企业、家庭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消亡和改变,但费孝通在 2003 年就明确提出“扩展界限”,即“把原有事物内嵌入文化原理或精神原理”。现在二、三代农民工不想返 回农村的意愿很强,但周飞舟指出,他们大部分还是回去了,“中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按照生命历程来 流动,最年轻的时候去最远的地方。”许多回乡的农民工不是真的重新做回农民,而是到县域经济的产业 带。很多人把房买在老家县城,买了也不住,就是为了结婚,钱通常由父母来掏,他称之为“世代参差继 替的城镇化新形态”,“家撑开在城乡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费孝通的“离土不离乡”其实还有其 延续性。 (摘编自《大城市崛起+农村空心化,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 21 世纪失败了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对乡土的关注从经济社会问题转向人的内心问题,晚年的费孝通已是“世界性学者”。 B. 大量阅读钱穆等史学家的著作是费孝通晚年的乡土说更近于文化自觉的最重要原因。 C. 现在的乡土不断遭受损蚀,主要原因是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对乡土中国不具备相应的想象力。 D. 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认为,费孝通晚年所写的回忆性文章能够真正体现他的文化自觉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费孝通晚年研究的重心,即“人的内心问题”展开分析论述,思路清晰。 B. 本文引用国内多位知名大学教授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增强了文章的理论性和说服力。 C. 本文引用贺雪峰教授的话是为了说明在乡土问题上费孝通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希望。 D. 在文章最后一段,周飞舟和渠敬东针对人口流动问题相互论证补充,使文章更有思辨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费孝通一生对乡土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他本人的知识构成、更新有 很大关系。 B. 渠敬东认为,好的社会学不是研究既定的话题,也不是把研究对象理解为一个客观实体,而是从最切身 的感受中得出问题,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 C. 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像费孝通一样较早地关注并重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今天的社会将 有所不同。 D. 许多回乡农民工在父母帮助下在县城买房,把“家撑开在城乡之间”,这说明费举通关于乡土的一些观 点并没有过时。 【答案】1. D 2. D 3.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脱贫不可忽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 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近日,《团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就乡村文化振兴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何要强调乡村文化振兴? 梁鑫华:乡村文化是优秀的可再生资源,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对“产 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乡村振兴 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 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有很大改善,如今,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哪些困境? 梁鑫华: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乡村社会原有的以“乡土” 为基础,以“熟人社会”为核心并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关系日益消解,乡土社会的血缘性和地缘性逐渐 减弱,乡村文化特色逐步丧失,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文化地被损毁甚至消失。其次,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进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在具体落实上,政府 供给与村民需求存在不对称和脱节的现象,如内容单一,不能因地制宜,缺乏自身特色和吸引力,很难激 起村民的认同共鸣等。最后,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学生在城市上学,使得乡村失 去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农村空心化极为严重,不仅使乡村文化振兴缺乏主力军,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带 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记者: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境,您有怎样的建议? 梁鑫华: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乡村文化资 源,从乡村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要以乡村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对乡村文化再提升,构建现 代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石,以达到继承、创新 和保护乡村文化的目的。同时,活用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很重要。依托乡村丰富 多元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有效对接现代消费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特色的潜在经济价值,推进跨界整合,提升当地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创融合发展 的新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发展。 记者:如何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梁鑫华: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要建立文化扶贫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共 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加大投入,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用 健康向上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数字文 化扶贫,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商等手段促进脱贫。 记者:那么走数字文化扶贫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呢? 梁鑫华:要运用好新媒体资源,助力村民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还要通过 新媒体将产业链打开,把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既是一种乡村的符号卖点,又是一次产业的进阶升级, 将乡村文化从保守、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乡村文化市场机制,以市场 的效能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汇集文化力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摘编自 2020 年 10 月 11 日《团结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对实现乡村振兴战 略的发展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政府供给与村民需求尚不能匹配,还不能 完全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 振兴乡村文化,既需要以乡村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筑牢乡村文化振兴基石,还要活用自身文化资源, 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 D. 为了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占领乡村文 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团结报》记者就乡村文化振兴这一热点话题与梁鑫华对话,访谈具有时代感。 B. 梁鑫华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激发乡村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群众创业创新的自觉意识和行 为。 C. 梁鑫华指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乡村文化逐步失去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缺乏等困境。 D. 梁鑫华倡导新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其不光要满足村民的文化需要,还要打开乡村文化的产业链。 【答案】4. D 5. B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威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 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 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 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 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 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 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 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 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 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 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 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 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 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 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 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 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 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 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 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 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 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 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 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炒米实在是很方便,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 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 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 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 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 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 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 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 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 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 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 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作者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既表明家乡舀炒米的工具各具特色,又表现了他对祖母的怀念之情。 C. 作者用真实的感情和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D. 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将其放在幼年躲避战乱的背景下抒写,增强文章的年代感。 7. 文章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 8.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6. B 7. ①内容上:《板桥家书》中的话介绍了炒米的普遍、方便和吃法的多样性;②结构上: 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③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 俗具备雅趣。 8. ①“浪漫主义的夜晚”表明“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符合儿童的猎奇心理。②对于这个 战乱中与炒米、焦屑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这体现了 作者幽默的笔触。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超脱。 二、古诗文阅读(45 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3 小题,9 分)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④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⑥将成家..而致汝 ⑦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⑧伶仃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⑨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⑩思厥先祖父.. A. ①③④⑥⑧⑨⑩ B. ②③⑤⑥⑦⑨⑩ C. ①②③⑥⑦⑨⑩ D. ①②③⑤⑥⑧⑩ 【答案】C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⑥贫则面.语之 ⑦抑本.其成败之迹 ⑧乱.者四应 ⑨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⑩予我千金,吾生.若 ⑪早实.以蕃 ⑫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A. ①/②⑫/③⑦⑨⑪/④⑥/⑤⑧⑩ B. ①③⑦⑨⑪/②⑫/④⑥/⑤⑧⑩ C. ①/②⑩⑫/③⑨⑪/④⑥/⑤⑦⑧ D. ①③⑦⑨⑪/②⑩⑫/④⑥/⑤⑧ 【答案】D 11. 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③庖丁,解牛者也 ④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⑥吾将以为袜 ⑦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⑧洎牧以谗诛 ⑨惟兄嫂是依 ⑩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⑪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⑫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 ①③⑫/②/④⑤⑧/⑥/⑦⑩/⑨⑪ B. ①③/②⑧/④⑤/⑥⑫/⑦⑩/⑨⑪ C. ①③/②/④⑤⑧⑩/⑥⑫/⑦/⑨⑪ D. ①③/②/④⑤⑧/⑥⑩⑫/⑦/⑨⑪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 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 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 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 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 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 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 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 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 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 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 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 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 之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B.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C.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D.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学,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公认的儒学经 典。 B. 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 官的读书人。 C. 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至明、清两朝, 变为对举人的雅称。 D. 二千石,指称郡守。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汉郡守 俸禄为两千石。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能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为孝廉,他却不愿赴命, 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 当时顺帝委任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出言不逊,皇帝虽知其言语耿直, 最终不愿重用他。 C. 广陵寇乱十多年,朝廷派张纲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只身到贼营,分析利弊,晓以 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 D. 王夫之认为,张纲独自赴贼营,劝张婴归降,可谓大智大勇,但后来张婴再次造反,证明张纲没有解决 根本问题,不值得效法。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2)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答案】12. D 13. C 14. D 15. (1)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于是皇上应允了。 (2)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规劝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称诵为美谈。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 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6.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 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 “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 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17. 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6. C 17. 第一问: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 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第二问: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 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 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 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对写——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 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 友情深)。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 色的深深感慨。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朝晖夕阴 (4). 气象万千 (5). 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7). 雕栏玉砌应犹在 (8). 只是朱颜改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世纪一段时期内,大多中国工艺的传承还是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进行,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 的系统训练,很难给予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因此中国工艺生态若想转变,其倡导者必须要有鉴往知 来、 的战略眼光。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工艺几度春风,历史上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 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是对 个体创造力的肯定,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 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 。如今国家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 包括工艺人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进入高校学习,提高工艺人的传承能力、传承水平,增强“匠二代”对工 艺文化的参与热情。从新一代工艺人投身文创的热情里,可以聆听到时代对工艺文化创新的呼唤,可以 年轻一代工艺人主动求变的热切愿望。对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一代工艺人而言,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 完全重复祖辈的传统工艺制作。 ,他们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生产力变革改变着 工艺生态。作为工艺大国,中国有变革的勇气,这既依赖于从业者的辛勤耕耘,又依靠社会的全面进步。 19.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瞻远瞩 滋养 窥见 斗转星移 B. 高屋建瓴 滋养 窥视 斗转参横 C. 高瞻远瞩 涵养 窥见 斗转星移 D. 高屋建瓴 涵养 窥视 斗转参横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多中国工艺的传承还是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进行,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给予 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 B. 中国工艺的传承大多还是通过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进行,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 赋予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 C. 大多中国工艺的传承还是通过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进行,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 给予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 D. 中国工艺的传承大多还是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进行,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赋予 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 【答案】19. A 20. B 21.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 请柬用语:6 月 16 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 C. 情景对话:“令郎年几何?”“犬子今年 14 岁。” D. 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答案】D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脂肪作为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养分,但食物中过多的脂肪有引发冠心病和癌症的风 险,所以,随着对合理膳食需求的日益增加,______。脂肪替代物主要分为蛋白基脂肪替代物、脂肪基脂 肪替代物和碳水化合物基脂肪替代物。目前,三大类型的替代物______,还能有效地模拟脂肪的口味,因 此,食品在添加脂肪替代物后,既能符合低脂肪膳食的标准,______。 【答案】 (1). 人们越发重视脂肪替代物 (2). 不仅能降低食品的脂肪含量 (3). 又能满足人们口感 的需求 四、作文(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开讲座,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引起轰动和热议:“我们的神话 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 不拔摩擦出来的!——钻木取火。”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 是斗争,与灾难做斗争!——大禹治水。” “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 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愚公移山。” 材料二: 故事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 这充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让人民从中受到鼓舞,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意义重大, 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 本校拟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进中国故事,了解真实中国”的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动,你将作为中国的青少年 代表进行发言,发言稿要求结合至少两个中国神话故事,向外国青少年介绍中国的发展,使他们感受中华 民族的精神。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听中国故事,看中国脊梁 外国的青少年朋友们: 你们好!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接受中国媒体访谈时直言:“认知上的差异有时意味着,中国与别国不以同样的 视角看待问题,而这可能需要磨合。”也许,在你们眼中,中国只是诸如太极、功夫、瓷器、旗袍……此 类文化符号的集成;也许,在你们眼中,中国还停留在某一个早已成为历史的落后时代;也许,你们对中 国有许多好奇、许多疑惑甚至许多误解……文化离不开交流,请让我带你们走进真正的中国故事,去探索 真正的中国轮廓。 我想把中国的神话故事讲给你们听。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吴刚伐桂……我们的神话故事里,总是有着以一己之力 对抗世界的主人公。他们勇敢坚毅、顽强不屈,他们有执着的信念和无穷的韧性;他们为达目的,可以守 住清寒寂寞把自己凝成一抹影子,可以穷尽数代人之力移走门前的大山,可以风雨来去三过家门而不曾转 身探望,可以凭血肉之躯追赶那绝无可能追上的太阳。我们口耳相传、世代国民都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里, 刻下了中国人勇烈阳刚、不屈不挠的文化烙印,我们代际传递着从先民处继承下来的为国为公、敢于牺牲 的基因密码,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底色,是我们国民共同拥有的华夏力量。 我想把中国的苦难故事讲给你们听。 90 年前,东三省 1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占领,那一年,被砍下头颅的杨靖宇烈士,刚满 35 岁。76 年前,我们进行了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战争,那一年,在桥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的董存瑞烈士,未满 19 岁。71 年前,我国志愿军入朝作战,19.7 万中国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那一年, 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入敌群的孙占元烈士,年仅 27 岁。42 年前,我国参加了被迫还击的自卫型进攻战, 重型武器耗尽后仅凭单枪对抗的刘宏生烈士,年仅 21 岁。23 年前,我国爆发了全流域型的特大洪灾,那一 年,在救生衣上写下“全力以赴”的李向群烈士,年仅 20 岁。13 年前,我国汶川爆发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的大地震,那一年,小烈士宋雪牺牲时,年仅 12 岁。去年,新冠疫情肆虐, 我国超过 60 名医护人员在一线牺牲,最大的 71 岁,最小的 21 岁……外国朋友们,眼前这片广袤的土地, 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都对它爱得深沉!中国人骨子里流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热血。壮士喋血, 英雄死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想把中国腾飞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外国朋友们,也许我们曾经在泥淖里挣扎过、贫穷过,但是,阴霾早已散去,阳光照耀着 960 万平方 公里的每一个角落。经济上,我们的 GDP 超 10 万亿美元,实现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现行标准下农村 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科技上,“北斗三号”实现我们的“全球梦”,“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嫦 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外天体采样与封装,“奋斗者”在海底进行视频直播,“九章”在全球第二个实现 了量子优越性;文化上,我国已有 42 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中国网络文学开始大踏步 走向东南亚、北美、欧盟地区,文创联名助力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走向世界,中国手游的优质传统文化元 素和东方图景引发广泛关注……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的中国,是一条遨游九天的飞龙,是一幅壮观的画 卷,是一片灿烂夺目的璀璨星空! 中国的故事已经讲述了五千年,还将“子子孙孙无穷匮”地讲下去。我们的故事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既有英雄用生命书写下来的壮烈忠勇,也有国士用汗水记录下来的坚毅无悔;既有前辈用鲜血谱写的家国 深情,也有少年用青春叙写的丹心向阳。亲爱的外国朋友们,请你们仔细品读我们的故事,在故事里触碰 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脊梁! 谢谢大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