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704078

大小:45.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南省高二年级联合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何谓自然文学?在我看来,把自然作为书写对象的文学作品皆可称之为自然文学。有人曾问我,自然文 学是不是只关注自然,不关注人呀?我的回答是:自然文学不是不关注人,而是与人相比,对自然的关注更 多一些。文学是人学,但自然文学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学。在自然文学中,人不一定是主角,但自然一定是 主角。这个主角表现在自然的坚韧与野性,自然的爱与美,自然的神秘与传奇。 在一定意义上,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几乎就是同义词,但还不能说自然文学就是生态文学。1866 年之 后,随着生态学的产生,有了生态文学一说。正如 1600 年,电被发现并被应用之后,才有了电灯、电话、 电报、电脑、电视、手机等等。生态文学是现代意义的词,在《诗经》、唐诗宋词里找不到。而自然文学 是与文学同时产生的。《诗经》开篇就是写一只落在河滩上的鸟,翘着尾巴仰着头,“关关”地叫一这不 就是自然文学吗?《诗经》总共 305 篇,言及动物和植物的就超过两百篇。唐诗宋词里的动物、植物就更多 了。 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作品是否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唐代诗僧寒山的诗,得到日本 人、韩国人,甚至美国人的推崇,固然有其道理,但还不能称其为生态文学。寒山的诗最初是怎么发表的 呢?他是刻在树干和石头上的。“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寒山的诗, 多为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叠字连用,拙语俱巧,俗语俱趣,劝善戒恶,富于哲理。胡适说,唐代以 来,白话诗写得最好的就是寒山了。然而,尽管如此,还很难在他的诗中发现那种“自觉的生态意识”。 我们对寒山不必苛求,不能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过去的一切。” 自然文学的功能是什么?我想首先是慰藉的功能。当一个人失意甚至落魄的时候,自然文学能使他的心 灵得到慰藉。寒山三次科举不第,家人、朋友对他冷眼相待,他被迫出走,栖身天台山的寒岩里,才创作 了那么多书写自然的白话诗。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缪尔,跟父亲的关系闹僵,双目一度失明,陷入人生低谷。 双目重见光明后,他决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自然。于是,他到美国西部的森林和 荒野中寻找慰藉。 自然文学还有科普的功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游记》是自然文学经典 之作。徐霞客是一位奇人,是毛泽东多次盛赞的人物。毛泽东甚至说,自己有个志向,就是想学徐霞客, 如有可能就去游历长江和黄河。徐霞客在没有任何官方资助的背景下,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上千次游历, 踏访过无数山峦河流,“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写出了 260 万字的旅行日记。《天台山游记》 是《徐霞客游记》的首篇,写于 400 多年前的 5 月 19 日。为了纪念他,这一天成为“中国旅游日”。他的 日记涉及地质、地貌、山脉、水系、火山、温泉、植物、动物、气候、宗教、风俗等博物学知识,还纠正 了前人许多错误的结论和认识。《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著作,更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 自然文学还有完善人格的功能。这里必须说说苏东坡。有人说,苏东坡一生不得志,遭受了种种磨难。 遭受了种种磨难是事实,但一生不得志我不敢苟同。他曾官至三品,举朝能匹者,不过尔尔。才华成就了 他,也几乎毁了他。然而,他终究活得通透,洒脱,其乐陶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苏 东坡自然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人该如何对待外物?人该舍弃什么?苏东坡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 留意于物。”此话何解?也许,对外物的欲望会占据人的内心。因为,欲望是无边的,人会在无边的欲望中 迷失自己。 北宋官场,风云跌宕。“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在 失意的时候,并没有消沉、颓废,一蹶不振,而是寄情于自然、耕读、美食。在悲喜丛生中,与老友把酒 言欢,尽诉衷肠。 也有“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排场,也有“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 雾”的寂寥。然而,哪怕“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又有何妨?苏东坡就是苏东坡,他善于调整自己的心 态,在淡定中觅得趣味,在趣味中觅得快乐。 虽然自然文学有如此这般的功能,但自然文学并非时髦的文学。自然文学与众声喧哗及穷奢极欲背道 而驰,它拒绝一切与美无关的事物。自然文学的美,不仅仅是指作品的辞藻和句式,也不仅仅是指描述的 对象,它更意味着一切都应该是美的一一无论是我们置身的大地,享用的食物和空气,还是人的思想和灵 魂。 (摘编自李青松《自然文学垫高人的精神世界》) 材料二: 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性。第一,他们在主题内涵上,都关注环境,关注生态,关 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等。而且自然文学有时候也可以看作是生态文学的一部分。如美国自然文学, 到了 20 世纪就和生态文学很接近了,因为作家不但更自觉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关注环境保护并 直接参与环境保护运动。这就使得他们的自然文学也符合生态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二,自然文学中有些作 品也类似于生态散文,这是形式上的一些交叉和重合。20 世纪以后的自然文学,很多不但反映人与自然和 谐的主题,还有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因此这类作品都可以与生态文学合流。中国的刘先平、胡冬林等作 家创作的大自然文学作品,有些可以算是生态纪实散文,或者说自然散文,它们可以归到生态文学里去。 (摘编自谭旭东《生态文学与自然文学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然文学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自然是自然文学的唯一主角,它表现为自然的坚韧与野性,自然的爱与 美,自然的神秘与传奇。 B.寒山的诗多写山林生活,通俗拙朴,有哲理妙趣,受到一些外国人的推崇,但寒山的诗尚未能称为生态 文学,所以缺乏自觉的生态意识。 C.《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它涉及门类繁多的博物学知识,纠正了 前人许多错误的结论和认知。 D.自然文学具有完善人格等多重功能,当自然文学的美不仅体现在辞藻、句式等方面,更体现在一切事物 上时,自然文学就成为流行文学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外物的贪婪欲望将会导致人在无边的欲望中迷失自我;因此,人要学会善待外物,理性取舍,才能活 得洒脱、自在。 B.“苏东坡一生不得志,遭受了种种磨难”这种观点存在偏颇,苏轼备受贬谪的磨难是事实,但他曾官居 高位,少有人可比。 C.苏东坡对“竹”情有独钟,其诗文中经常提到“竹”,“竹”成为他“寓意”之物,他才得以调适心态, 觅得快乐。 D.作家更为自觉地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关注环保,直接参与环保运动,这些都可能促使其自然文学逐渐向 生态文学靠拢。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组诗句中不属于寓意于物、寄情自然的一项是(3 分) A.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 一》) C.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苏轼《食柑》 D.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4.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二者的异同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4 分) 5.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星光的海洋 季羡林 星光,星光,星光…… 到处都是星光。 是星光的瀚海,是星光的大洋;是星光的密林,是星光的丛莽;有红,有绿;有白,有黄;有大,有 小;有弱,有强;有明,有暗;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的成堆,有的成行;有的排成 一线,有的组成一方;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光辉灿烂,绵延数十里;汪洋浩瀚,好像充塞了天地。有时 候,这星光的海洋似乎已经达到了黑暗的边缘。然而,只要一转瞬,再往上一看,依然是一片星光。 星光,星光,星光…… 到处都是星光。 是夏夜的星空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吗?是哪一个神话世界里的神灯从虚无缥缈的高天上飘到人间来了 吗?猛然发现,这些都不是,都不是。这根本不是星光,而是绵延不断的灯光。 我抬头向上看,在这一片我原来误认为是星光的灯光上面,亮晶晶的一大片,大大小小的一群在那里 眨着眼睛,那才是真正的星光。我低头向下看,看到星光和灯光在水面上的倒影,金光闪闪,像一条条的 金蛇。原来就在我脚下,在我伫立的一个小小的山头的下面几十米深的黑暗处,从左边流来了嘉陵江,从 右边流来了长江。江声低咽,金波摇影:我现在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 在白天里,我曾在这一座山城里鳞次栉比的房屋的迷宫中漫游。我曾出出进进于大小商店之中,看点 儿什么,买点儿什么。我也曾在大街上滚滚的人流中漫步,我看玻璃窗里陈列的五光十色的商品;我看街 旁菜摊上摆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的蔬菜。我间或也能看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妇女穿着花团锦簇颜色鲜艳的服 装,头上和手上戴着的首饰闪闪发出银白色的光芒。我顾而乐之,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瞻仰的一些革命圣地,比如红岩、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等。特别是红岩,更给 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我怀着十分虔敬的心情在这个革命圣地里走上走下,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房间里 瞻望。我的步履很轻很轻,我几乎屏止住了呼吸。我一向景仰的那一些革命前辈仿佛还住在这里。我不敢 放肆,我怕打扰了他们的清静。在院子里,虽然现在时令已是冬天,但是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然凌霜 怒放,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丛开着红色花朵的我不知道名字的蔓藤,红得像火焰, 像朝霞,耀眼惊心。就在这红色花朵的旁边矗立着一棵高大的黄桷树。在那黑云压城特务横行的日子里, 在这棵大树的向外面的一侧是阴间。过了这棵树是红岩的主楼,就是阳间。因此,人民群众把这棵大树称 作阴阳树。今天我来到了这棵树下,看到它枝干突兀腾跃,矫健挺拔,尖顶直刺灰蒙蒙的天空,好像把我 的心情也带向高处。站在树下,我久久不想离去。今天我们全国人民都住在阳间,阴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 踪了。我心头之兴奋可以想见了。也许是由于兴奋过度,我没有注意树上是否有灯。即使有的话,我也决 不会把灯光误认为星光。 眼前白天已经转入暗夜,我登上了长江和嘉陵江汇流处的三角洲头。白天看到的那一些密密麻麻的大 街、小巷、高楼、低舍,我都看不到了,都没入一片迷茫的黑暗中。我眼前看到的只有万家灯火,高高低 低,前后左右,汇成了一片星光的海洋。 我当然不知道红岩、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等都在什么地方,我更不知道,那里现在是否都亮起了 红灯。但是,我确信,在这一片灯光的海洋中,有几盏灯就是挂在那里的。红岩、曾家岩、周公馆、桂园, 每一个窗口都会有闪亮的红灯让灯光流出,汇入这浩渺的灯光的海洋里。其中那最明亮、最高大的一盏一 定是挂在阴阳树上。在它辉耀的光线的照耀下,我仿佛看到了大树下那些傲霜怒放的菊花,小红灯笼似的 累累垂垂的花朵,衬托着碧绿的叶子,散发出无穷的活力。当年在这一座黑暗弥天的山城里,那些向往光 明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们,一定是望眼欲穿地望着阴阳树上的这一盏明灯而欢欣鼓舞。这明灯给他们以信 心,给他们以勇气,给他们以方向,给他们以安身立命之地。他们终于在灯光的照耀下,慢慢地冲出黑暗, 奔向光明。我那时虽然不在重庆,但是,我确信,一定是有这样一盏灯的,而这灯又必然是异常明亮,异 常光辉灿烂的。 今天,弥天的黑暗已经永远消失了,光明降临到大地上。我来到了重庆,缅怀往事,心潮腾涌。我很 后悔,为什么当年竞没能够来到这里,看一看红岩、曾家岩、周公馆和桂园等地,献上我的一瓣心香?一转 瞬间,眼前的万家灯光又突然变成了星光。这星光把我带到天上去,带到那片能抒发畅想曲的碧落中去。 星光,星光,星光…… 到处都是星光。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星光的瀚海,是星光的大洋”是状其多;“是星光的密林,是星光的丛莽”是写其密。 B.“江声低咽,金波摇影”绘声绘色又绘形地描写了水声的低沉、星光与灯光的交相辉映。 C.第九段中写到“阳间”“阴间”两个词,前者象征着革命、光明,后者象征着反动、黑暗。 D.文章倒数第三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未能像革命先辈一样为革命奋斗的懊悔之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三段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描写了绚丽无比的星光。 B.第六段连用两个设问和三个否定句,细腻地描写出由幻觉回归到现实中的心理过程。 C.文章着重从神态上描写圣地的菊花,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可谓异曲同工。 D.文章对星光的描写虚实结合,思接今昔,心游万仞,文笔灵动,语言优美,境界高远。 8.“星光,星光,星光……到处都是星光”在文中反复出现,在结构、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9.文章描写了哪些“星光”?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 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 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 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 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 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 “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 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 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阂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 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已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 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 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 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乃召其子,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 匈奴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 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B.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 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C.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 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D.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 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侯,古代爵位名称。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历代爵位等级复杂多变。 B.太后,一般是帝王的生母。汉代诸侯王之母也称“太后”,后世一般专用于帝王之母。 C.孝惠帝,谥号。谥号,皇帝等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评价的名号。 D.匈奴,古族名。战国时期活动于燕、赵、秦等以北地区。其最高首领通常称为“单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朱建反对谋反,幸免于难。朱建曾经侍奉过黥布,黥布谋反时,咨询朱建的意见,朱建竭力谏止,黥布 不听,后黥布被杀,朱建却因此幸免于难。 B.朱建品行端正,廉洁刚直。朱建行事不随便附和,讲求道义,辟阳侯品行不端正,朱建不想跟他交往; 他母亲去世时,家里没钱办丧事。 C.朱建知恩图报,救辟阳侯。辟阳侯因罪下狱,情况很危急,辟阳侯求助朱建,朱建让辟阳侯去见皇帝的 宠臣闳籍孺,最终辟阳侯被释放。 D.朱建受到牵连,自杀身亡。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了辟阳候,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 打算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最终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4 分) (2)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4 分) 14.闳籍孺为什么听从了朱建的建议,替辟阳侯说情?(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四 松 杜 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是写过去之事,诗人回忆四棵松树栽种时,虽然只有三尺高,但很强壮。 B.颔联写眼前之景,诗人离别松树三年了,今日归来,看到它们棵棵长得茁壮。 C.颈联写景兼写心理,写松树的根壮,不可摇动,用不着担心雪冻风霜的摧残。 D.这首诗歌写景虚实结合;如“离立如人长”是实写;“莫计枝凋伤”是虚写。 16.请联系全诗,对尾联做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 ▲ ”;君子的天赋本 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 ▲ ”。 (2)李白《蜀道难》中,“ ▲ , ▲ ”两句写出了山路迂回曲折。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用典,“ ▲ ”一句用了西汉霍去病出征匈奴的典故, “ ▲ ”一句用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典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以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问题为目标,走上可持续发展。该目标指 出,应长期致力于消除贫困、实现优质教育、保护环境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全都 大有可为。 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可能导致负面影响。如通过个性化学习模型 提升教育质量与效果,将可能为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 教室内学生表情、专注度等方面的识别,虽然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场景,但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即使表情特征能够通过计算准确 ▲ 学生状态,这类技术( ▲ ),而此种情绪在整个教育阶段 的积累, ▲ 可能引起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厌恶。 通过人工智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愿景,在诸多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如优质教育、公平公 正、城市发展等,都与文化、地域 ▲ 。每一种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对可持续发展都将贡 献不同视角的思考,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深刻理解与实践。因此应当包容不同文化,相互借鉴, ▲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反应 以致 息息相关 同病相怜 B.反映 以致 休戚相关 同病相怜 C.反应 甚至 休戚相关 同舟共济 D.反映 甚至 息息相关 同舟共济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有侵犯学生隐私的潜在风险,引起学生的反感 B.有侵犯学生隐私的潜在风险,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引起学生的反感 C.引起学生的反感,有侵犯学生隐私的潜在风险,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 D.有侵犯学生隐私的潜在风险,引起学生的反感,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一种基因疗法可以保护患罕见眼病的小鼠。这种眼病会导致小鼠视力丧失。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疗法 无论是 ① ,还是与其他促进眼睛健康的基因疗法结合使用,都可能为色素性视网膜炎等眼病患者提 供一种保留视力的新方法。 色素性视网膜炎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它始于夜间视力丧失,这是由于遗传缺陷影响了眼睛中的杆 状光感受器——这种细胞在光线暗淡时能感知光线。这些光感受器的消亡是由于 ② 。这进而会影响 视锥细胞的光感受器,也就是在白天探测光线的眼细胞,最终导致白天视力的丧失。有理论认为,视锥细 胞消亡 ③ ,尤其是重要营养物质葡萄糖的短缺。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2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6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田里的塑料太多了,都插不进秧苗了。”时隔多年,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王正祥教授还记 得在西部地区调研时,残留在地里的农用薄膜成了棉农的心病。为此,他用将近 13 年时间研发出第四代乳 酸单体制造技术,将填补国内可降解材料产业链条空缺,解除我国聚乳酸加工产业对国外的依赖。 从事工业微生物育种和工业酶制剂研究 20 余年,王正祥在重大淀粉酶品、功能糖关键酶制剂、功能糖 规模化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乳酸单体绿色制造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前不久被评为“2020 年全国先进 工作者”。他说:“我的研究只认定一个方向,必须有利于国家发展、人才培养和人民健康。” 上述先进人物事迹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参与复兴中学校团委举办的“学问之道” 主题征文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湖南省高二年级联合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自然是自然文学的唯一主角”这一理解不当,过于武断,原文是说“在自然文学中,人不一定 是主角,但自然一定是主角”。B 项,“寒山的诗尚未能称为生态文学,所以缺乏自觉的生态意识”因果关 系颠倒。D 项,“自然文学就成为流行文学了”这一理解曲解文意,参见原文“自然文学并非时髦的文学”) 2.C(“他才得以调适心态,觅得快乐”推论不严密,条件关系不当) 3.D(该项所选诗句描绘的是《虢国夫人夜游图》中画面的形象,而非自然景物,非自然文学,因而谈不上 “寓意于物、寄情自然”) 4.(1)同:①主题内涵有共性,都关注环境、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②自然文学中有些作品类似生态散文, 形式上有相似处。(2 分)(2)异:①自然文学与文学同时产生,而生态文学兴起于生态学产生之后;②生态 文学的作品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而自然文学与之相较,并不明显。(2 分) 5.①对比论证:将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进行对比,阐述两者的不同之处。②举例论证:列举寒山、徐霞客、 苏轼等事迹及作品为例,论证自然文学的功能。③类比论证:以电发现并被应用之后才有电灯、电话、电 报、电脑等,来类比生态学产生之后才有生态文学的产生。④引用论证:引用苏轼等人的诗文名句来阐释 自然文学的功能。(每点 2 分,答到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6.D(“表达了作者对未能像革命先辈一样为革命奋斗的懊悔之情”不合文意。作者懊悔的是未能早一点来 到重庆,看一看红岩、曾家岩、周公馆和桂园等地,表达了作者对曾在红岩、曾家岩等处奋斗过的革命先 辈的敬仰之情) 7.C(“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可谓异曲同工”错,“采菊东篱下”写悠闲地在篱下采菊,表达的是 怡然自得的情境。文中用菊花象征革命先辈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坚忍精神) 8.(1)结构:①反复咏叹,渲染星光之多之美;②前后照应,贯串全文。(2 分) (2)内容:反映感情的变化,由意外的惊喜到由衷的赞叹,再到深沉的回味,含不尽意于言外。(2 分) 9.①描写了夜晚重庆满城的星光——万家灯火,赞美了重庆的繁华昌盛和夜晚的美丽壮观。(2 分)②描写了 倒映在嘉陵江和长江中的星光,与倒映在水中的灯光融汇在一起,赞叹其壮美神奇。(2 分)③描写了红岩、 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革命圣迹处的红灯(明灯),缅怀革命先辈,赞颂革命先辈的精神如红灯给人勇气、 带来光明和指引方向。(2 分) 10.D(原文标点: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 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11.C(“给予褒扬评价”有误,谥号也有贬义的) 12.C(“朱建让辟阳侯去见皇帝的宠臣闳籍孺”有误,应是朱建去见皇帝的宠臣闳籍孺) 13.(1)现在他母亲去世了,您如果能送他一笔厚厚的丧礼,那他便能为您去死了。评分参考:译出大意 1 分; “诚”“厚”“丧”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他的几个儿子和(负责逮捕他的)官员都说:“事情究竟如何还不知道,为什么早早就自杀呢?”评分参 考:译出大意 2 分;“知”、句式“何……为”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朱建恩威并施。(1 分)一方面警告杀了辟阳侯可能对闳籍孺不利;(1 分)一方面又指出,保住辟阳侯, 对闳籍孺有利。(1 分) [参考译文] 平原侯朱建,是楚国人。原先担任过淮南王黥布的相,因有罪离职,后来又侍奉黥布。黥布想造反时, 问过平原君,平原君不赞成,黥布不听而听梁父侯的话,于是造反。汉朝杀黥布后,听说平原君劝阻过黥 布而且没有参与阴谋,得以免被诛杀。 平原君为人能言善辩,廉洁刚直。他行事不随便附和,讲求道义而不曲意讨好取悦于人。辟阳侯品行 不端正,得到吕太后的宠幸。当时辟阳侯想结交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他。等到平原君母亲去世。陆生素 来和平原君交好,去拜访他。平原君家境贫穷,没有钱办丧事,正在借发丧所需的器物用品,陆生让平原 君发丧。陆生去见辟阳侯,说:“前些日子您想要结交平原君,平原君重义而不跟您结交,是因为他母亲 还活着,现在他母亲去世了,您如果能送他一笔厚厚的丧礼,那他便能为您去死了。”辟阳侯便送上一百 金作为丧礼。辟阳侯特受吕太后的宠幸,有人在孝惠帝面前说辟阳侯的坏话,孝惠帝大怒,把辟阳侯交给 司法官员审讯,要杀他。大臣大多厌恶辟阳侯的品行,也想就此杀了他。辟阳侯很着急,便派人去见平原 君。平原君推辞说:“案子风声很紧,我不敢会见您。”接着平原君就去求见孝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劝他 说:“您得到皇帝宠幸的原因,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辟阳候因为受宠于太后而被交付法官,外边都说 是您说了他的坏话,想杀掉他。今天辟阳侯被杀,明天太后有气,也会杀您。您为什么不脱了上衣为辟阳 侯向皇帝说情呢?皇帝听了您的话放出辟阳侯,太后很高兴。太后、皇帝都宠幸您,您的富贵就更为加倍了。” 于是阂籍孺十分害怕,听从了平原君的主意,向皇帝进言,果然放出了辟阳侯。辟阳侯被关起来,想见平 原君的时候,平原君不见他,辟阳侯认为他背叛自己,十分生气。等到平原君成功救出他,这才大吃一惊。 吕太后去世,大臣们杀死了诸吕,辟阳侯和诸吕关系很深,但最终没有被杀。为他谋划保全他性命的,全 靠陆生、平原君出力。孝文帝时,准南厉王杀了辟阳侯,是因为他和诸吕的关系。文帝听说辟阳侯的门客 平原君曾为辟阳侯出谋策划,就派遣官吏去逮捕他,要治他的罪。平原君想要自杀。他的几个儿子和(负责 逮捕他的)官员都说:“事情究竟如何还不知道,为什么早早就自杀呢?”平原君说:“我死去祸患就到此 为止,连累不到你们身上。”便自杀了。孝文帝于是召见平原君的儿子,出使匈奴,匈奴首领单于无礼, 他便大骂单于,最终死在匈奴中。 15.A(“虽然只有三尺高但很强壮”不正确,“强”在诗中的意思是“有余,略多”,指松树不过三尺多高, 平平凡凡) 16.尾联用比拟手法,寓情于景。(2 分)写四棵松树生长茂盛,疏疏落落的树枝昂头向上,气字不凡。(2 分) 用一个“幸”字,情景交融,表达诗人为松树蓬勃生长感到无比的欣喜。(2 分) 17.(1)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善假于物(也) (2)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3)封狼居胥 佛狸祠下(每空 1 分,括号内的字可不写,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D(反映,其中一项意义为“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其中一项意义为“事情所引起的 意见、态度或行动”。据语境,应选“反映”。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近一层的意思。以致,用在 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据语境,应选“甚至”。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彼此祸福互相关联。据语境,应选“息息相关”。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同病相怜,泛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据语境,应选“同舟共济”) 19.B(由侵犯隐私,到降低能动性,再到反感,符合事理逻辑,且“反感”与下文“此种情绪”衔接紧密) 20.示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问题,(2 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21.①单独使用②遗传缺陷③与营养供应短缺有关(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符酌情扣分;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第一段:一种基因疗法可以保护有眼病小鼠。(2 分)第二段:色素性视网膜炎发病原因。(3 分)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本题材料由两段话组成,主要介绍了王教授科研经历及其杰出贡献,所获荣誉与科研心得(或说志向)。作 文材料取自当代先进人物事迹,指向科技创新、专业发展、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等 富有正能量的话题范畴,对考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体现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 考生应在整体感知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基础上,从上述若干话题范畴中择取自己感悟深刻的某一个,来提 炼主旨、谋篇布局。题干设置了复兴中学校团委举办“学问之道”主题征文活动这一写作交际情境。考生 立意时,须考虑材料中内涵的话题范畴与“学问之道”的关联。王教授将科研与国家发展、人才培养和人 民健康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他的“学问之道”;而且,他从事科研,很接地气,直接服务农民;他坚持创 新,填补空白,成为专家大牛,成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些也是其成功的“学问之道”。考生可从上述立 意角度择取一点来构思成文。 (二)参考立意 (1)科技创新要走出实验室,努力接地气; (2)科技创新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3)科学研究(或做学问)须有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自觉; (4)要善于从现实需要中发现科研创新方向; (5)青年一代要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祖国建设; (6)科研创新须瞄准国家需求;等等。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