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3 1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课件
专题九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成语题是必考
题目,不过在考查形式上多有变化。主
要有三种形式:①设置语境辨析近义成
语并选词填空;②判断某几个句子中成
语使用的正误;③从近义辨析的角度混
合考查成语、实词、短语等。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分内
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
前后出现的其他言语片段,即上下文。外部语境
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根
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这里的“语境”
是指内部语境。辨析一个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首先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内涵,然后关注该成语
所处的语境并加以分析,分析该成语和整个句子
的氛围是否吻合、人称是否相应、意思是否一致。
【例1】(2017山东,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
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
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
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
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
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
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
力。A项,知人善任:了解人(多指下属)的长
处,并善于根据其长处予以任用。用于此处正
确。B项,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用于此处正确。C项,运
筹惟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
策。用于此处正确。D项,不言而喻:不用说就
可以明白。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一、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
的确切含义,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1.扣准关键字:
对于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屡试不爽”中“爽”
的意思是“差错”。
2.探寻词义源头:
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因此要参透本义。如“大方之家”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
懂得大道理的人。易望文生义,误以为指大方的人家。
3.关注词义的整体性:
成语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如“五风十雨”指五天刮
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易望文生义,误以为词义
是“刮大风,下大雨”。
二、忌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应使成语的感情色
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
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
褒用的失误。
1.明确成语的褒贬色彩。
2.明确陈述对象,辨析语境是褒是贬。
3.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
能因语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如“标新立异”既可指独
创新意,立论与别人不同,是中性词;也可指为了显示
自己,故意另搞一套,是贬义词。
三、忌张冠李戴
成语一般有固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
能用于某物或某事等。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1.明辨对象: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
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
于某一领域。
2.明辨场合:有些成语只能在固定的场合使用,如果不
注意就可能导致误用。
四、忌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有谦敬之分,由此而产生使用
上的差别: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
于对方。遇到此类成语时,应该注意辨析。
1.注意了解成语本身的谦敬用法;
2.注意明确语句所体现的场合和所涉及
的人物的身份;
3.注意对谦辞与敬辞分类积累。
五、忌语义重复
句子上下文中已有与成语意思相同的表述,
导致成语语意与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
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
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
1.准确掌握成语的词义。如“自惭形秽”
中“惭”是“感到惭愧”的意思,故前面不能
加“感到”。
2.知晓常见的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日积月
累终有所获,要重视积累的作用。
六、忌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自身的词义、词性和语法关系,在句
子中往往有固定的语法功能、搭配关系;如果脱离了固
定的搭配关系和语法功能,就容易造成搭配失当和功能
混乱。审读题干时,注意成语的搭配关系,探究成语是
否能带宾语,是否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等等。
1.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常用语法功能:比如“不约
而同”等成语只能用作状语;“深思熟虑”“津津乐道”
等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
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2.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结构,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
的问题:如“蒸蒸日上”指事业兴旺,不能与“质量”
搭配。
七、忌轻重失调
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
我们根据特定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
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
用或轻词重用等错误。
1.准确把握成语本身语意的轻重;
2.准确把握语意描述的轻重。
如:“妄自菲薄”的语义轻于“自暴自弃”。类似
的还有“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言不由衷”
与“口是心非”,“捕风捉影”与“无中生有”。
八、忌自相矛盾
注意成语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
语义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产生逻
辑上的相悖,语境和成语语义上的矛盾。
1.明确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及句中的几个
表意要素;
2.明确成语的内涵和外延;
3.审查成语的内涵是否与原句主旨及表意要素
矛盾;
4.审查成语的外延是否与原句所要表达的范围
相吻合;
5.确认该成语使用是否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语音、
字形相似,意思接近或具有某些共同
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不
负众望——不孚众望”“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等。
【例2】(2020全国卷I,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
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
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
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
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
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
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
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
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
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
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
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
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
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
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
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
组成部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答案:C
解析:“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
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其强调的是构思的巧妙。“十分独
特”强调的是独有的、特别的。此处修饰的是“门类”,且
后面重点讲述篆刻的发展,强调的应是其独特性,故应选
“十分独特”。“才思敏捷”指进行文艺创作时构思和完
成都非常快。“才华横溢”指才华充分显露出来,多指文艺
方面。语境中并未提及艺术家思维的敏捷,只是说艺术性,
故应选“才华横溢”。“异彩纷呈”指奇异的光彩纷纷呈
现,也形容新奇的事物纷纷涌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不
同一般的光芒和色彩。本句强调的是流派风格的丰富多彩,
故应选“异彩纷呈”。“弥足珍贵”指更加值得珍爱、重
视。“不可或缺”指不能有一点点缺失。此处语境强调的
是篆刻艺术对于中国画和书法作品而言是不能缺失的组成
部分,故应选“不可或缺”。综上分析,答案为C。
如何辨析近义成语
1.代入句子,语感检验。
一般近义成语辨析多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进
行考查,将选项成语分别代入所给的句子
中,通读一遍,根据语感检验语句是否通
顺,通过权衡、比较,确定较为合适的成
语。
2.联系语境,揣摩句意。
语境一般是命题者根据所考查的成语的某些特点而设置的,
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审读语境,挖掘其中包含的表
意侧重点、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程度轻重等有效信息,
进而揣摩句子的整体含意,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找到解题
的突破口。
3.前后对应,定位信息。
语句中的部分词语与备选成语的语素在语义方面有相近或
相反的对应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所选成语应和句子表达的
意思前后对应,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代词。
【例】(2020天津卷,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
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
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
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
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
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
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
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
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
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
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
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
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
,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
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
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
“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
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答案:
B
解析:
第一组,热衷:①急切盼望得到(个人的地位或利
益);②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热心:有热情,
有兴趣,肯尽力。语境强调的是人们十分爱好旅游,
故应用“热衷”。第二组,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
看。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
乱。语境强调的是湖景旅馆分布很稠密,故应用
“眼花缭乱”。第三组,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
状态。格局:结构和格式。语境强调的是驿馆、递
铺的分布结构,故应用“格局”。
9个角度辨析实词
1.看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
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
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2.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有的大
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
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
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3.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
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
就清楚了。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事
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
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形容词
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状态和性质方面。
4.看适用对象。
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
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
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
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4.看适用对象。
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
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
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
对象。
5.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
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6.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
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
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7.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
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
色彩。
8.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
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的角度辨析。
9.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是指正确使用连词
(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对
关联词语的考查有两种形式:或是给出一段挖
空关联词语的句子让考生选填,或是给出一个
完整句子让考生判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其目
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连
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的考查则以常用虚词的
运用为主,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
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2020全国卷II,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小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
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
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
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
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
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
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
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
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
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
现商代的竹简。
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
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
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
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
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
法、词汇系统,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答案:B
解析: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
主要的)。乃至: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
意思)。般墟位于河南,相较于“北京、山西、陕西、山
东、湖北”,宁夏距离河南更远,所以选择“乃至”在语
意上更合适。容易:①做起来不费事的。②发生某种变化
的可能性大。易于:容易。根据语境,用“容易”更合适。
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
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
恢复原状。由“至今”一词可知,“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这一情况持续的时间较长,故应选用“仍然”。虽然:用
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
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然而:
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由后文的“但是”以及
句意可知,应选用“虽然”。
8个角度辨析虚词
1.辨析词性。
词语的词性不同,在语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一样,比如
副词可以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形容词;介词可以与
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来修饰限定、
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等。
2.辨析语素。
对于形近词、近义词等,要注意分析构成词语的语素意
思。如:“甚而”与“进而”,“甚而”中“甚”的意
思是“很、极”等,故“甚而”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
进一层的意思);“进而”中“进”的意思是“向前移
动”,故“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3.辨析语气。
关注虚词表达的语气,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揣摩。
如:“或者”“还是”,都表示某种选择,但前者多用
于陈述句式,后者多用于疑问句式;“简直”“几乎”,
都有对事物的肯定,但前者表示完全如此,后者表示接
近发生。
4.辨析对象(范围)。
辨析虚词,注意把握词语使用的对象或者范围。如:
“以致”与“以至”,两个词语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
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
望出现的结果等,后者侧重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
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5.分析结构。
回答补写虚词题,需要通过分析语句的结构确定所使用的
虚词。
6.辨析色彩。
这里主要指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如:“径自”“径直”,
前者有自作主张、擅自行动的意思,多含贬义;后者表示
动作一直进行,不绕弯,也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如
“或者”“要么”,都表示选择,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
后者多用于口语。
7.分析连贯。
高考中的补写虚词题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可以
通过分析填入的相关虚词是否恰当、连贯来判断填入的虚
词是否正确。
8.分析搭配。
关联词一般都有着固定的搭配,已经形成固定搭配的常用关
联词如下所示:
①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却)……;尽管……还是(但
是)……
②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那么;假如……就;倘
若……就(便)……
③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
④选择关系: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
(宁愿)……也不(决不)……;是……还是……
⑤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⑥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
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1.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挂钩,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井然有序、进退维谷
的文明网络将会更好地服务生活,推进文明进步,推动网络的长远发展。
②对于高洪波的辞职,于洪臣表示既突然又水到渠成,“竞技体育的成绩和
教练的责任相挂钩,作为主教练的高洪波提出辞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③本次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渣土车违法行为的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成
绩可圈可点,群众满意度较高。
④我区一男子洗澡时把黄金项链、手镯、手链等首饰放在卫生间里,结果洗
完澡后发现这些价值2万余元的首饰不胫而走。
⑤在杭州女子弯弯北京和颐酒店遇袭事件后,有人提出疑问,假如你目睹此
类恶性事件,你会像事件里的酒店保安和旁观者那样冷漠或者明哲保身吗?
⑥本来应该是客观准确、唯一答案的,却常常大相迥异,各说各话;本来应
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却总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句“进退维谷”指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
之中,形容进退两难。语境中是赞扬网络的,使用错误,可
改为“进退有节”。②句“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
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语境中指合乎情
理,可改为“顺理成章”。③句“可圈可点”原指文章中有
精妙的句子,有值得欣赏、值得赞美的意思。现常形容或称
赞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符合语境。④句“不
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播迅速。语境中指东
西不见了,可改为“不翼而飞”。⑤句“明哲保身”原指明
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
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符合语
境,使用正确。⑥句“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
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某市把各类立体卡通人物搬到斑马线上,一些市民认为
,这样的斑马线令人_______,分散了行人和司机的注意力
,与设置斑马线的初衷相违背。
②俄民航客机在埃及境内坠毁,关于失事客机的信息不断
增加,然而空难原因迄今仍_______。
③该话剧将科幻作品中所描述的_______的世界,用实情实
景展现了出来。
A.眼花缭乱 光怪陆离 扑朔迷离
B.光怪陆离 眼花缭乱 扑朔迷离
C.扑朔迷离 光怪陆离 眼花缭乱
D.眼花缭乱 扑朔迷离 光怪陆离
答案:D
解析:“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
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扑朔迷离”形容事
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光怪陆离”形
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①句强调事物纷
繁使人看了迷乱,选“眼花缭乱”最恰当。
②句强调原因错综复杂,难以辨别,选
“扑朔迷离”最恰当。③句强调科幻世界
里的现象奇异,选“光怪陆离”最恰当。
3.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有科学性。_________不先
拿来,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煞、毁灭了,还谈得到什么使用
与存放?对旧文化,_________需要“批”,这有利于择取,但若
像“四人帮”这些“昏蛋”一样,“批字当头”“大批判开路
”,实际是首先要毁灭大批遗产。把遗产大批大批地烧光
,_________用行政命令投入冷宫,这还怎么能进行择取、使用
呢?_________首先拿来了,不毁灭掉,才能进行择取。你要“
批”,尽管“批”,批对了固然好,批错了还能够改回来,反正
东西仍在,不致无法补救。
A.如果 当然 不如 因此 B.假如 因此 与其 不如
C.假如 当然 甚至 只有 D.如果 当然 或者 只有
答案:
C
解析:
第一空是假设关系;第二空表示承认事实;
第三空表示选择;第四空与后文的“才”形
成条件关系。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论辩类文章是古代散文中最为发达的文体之一。先
秦诸子散文开启了论辩的________,汉代政论文名篇叠出
。到了唐宋时期,八大家贡献了许多词锋________、雄辩
滔滔的论辩文,在思想表述和艺术技巧方面拓展了崭新的
境界。由于唐宋八大家对于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他们的
论辩文章大多带有很强的文学性,无论在语言上还是篇章
结构上都堪称典范。他们对论辩文体中不同的________
也作了探索。
A.正绪 犀利 题材 B.端绪 犀利 体裁
C.正绪 敏锐 体裁 D.端绪 敏锐 题材
答案:B
解析:解答辨析近义词语题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
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
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
意义及用法。正绪:正统。端绪,指头绪;端倪;些微的认识
或模糊的想法。第一处空格,强调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代论
辩文的启蒙作用,而不是正统范文,所以选“端绪”。排除
AB项。犀利:(刀、剑等)锋利,锐利。也形容言词尖锐眀快,
目光锐利。敏锐:指感觉灵敏,眼光尖锐等。第二处空格,
与“词锋”搭配,应填“犀利”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
类和样式。题材:指文章、艺术作品的材料内容。如描写
自然风光、记述军旅生活等题材。第三处空格,强调对论
文体的形式探索,应填“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