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人民日报评论五月时评精选-2021年高考语文五月人民日报【金句 精评 时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4 人民日报评论五月时评精选-2021年高考语文五月人民日报【金句 精评 时文】

ID:705815

大小:51.7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人民日报评论五月时评精选精读 【编者按】这份资料精选了五月人民日报评论上的一些精彩评论,一共有十篇,尽量涉及各种 主题与各种题材,可供学生阅读课上使用。徐徐老师就是将这种资料命名为“视野与时评”, 每个月印发给学生读一次。 1、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向南平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3 日) 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在生命怒放的季节,我们总是被各种青春的气息所包围。广场上放着风筝的天真 孩子,球场上奔跑跳跃的帅气身影,路上哼着小调的轻快步伐……每个人看起来毫不相干,每代人实际上 却又紧密相连。在这个属于年轻人的节日前夜,让我们聊聊他们,也聊聊彼此。 回忆起青涩懵懂的校园时光,想必很多人都忘不了被作文支配的恐惧。在一次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不少于 800 字”的“痛苦折磨”里,不少人也一定会对这样的题目记忆犹新:《假如我是___》《你想成为 一个___的人》……看着空白的考卷,有人辗转腾挪,把范文选集里的他或她硬凹成自己的模样;有人直接 坦率,把满腹心事投诸笔下不吐不快;有人苦思冥想,在认识的人、翻过的书、听到的新闻里寻找可能的 线索。这个看似随意的题目,无意间促成了许多年轻人迄今为止的第一次自我对话。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在网络知识问答社区上,这个问题底下的回复让很多网友产生了共鸣。“久处不 厌的快乐的普通人”“天真善良而独立坚韧的人”“有遗憾而不后悔的人”“一个不被自己讨厌的人”“一 个被她喜欢的人”……数以百计的描述里,有事业上的追求,有情感上的需求,有道德上的要求,有心理 上的渴求。很多年轻人将对自己的期许、对未来的设想、对世界的观感,糅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和粗略的 轮廓,可能不具体、或许不精致,但都无比真诚、无限美好,让人惊叹于青春的各种可能。 相比较“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朦胧与抽象,“我不想做这样的人”的问法可能会有更加斩钉截 铁的回应。继去年的《后浪》引发现象级讨论之后,B 站在今年五四前夕再一次为年轻人提供了舞台,把主 角还给了他们。镜头前,两个孩子陈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态度:“我不想做一个拿着锯子的人”“我 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我不想做一个隐身的人”“我不想 做一个不爱国的人”……这些来自 955 名初中生的心声,有对现实折叠的思考,有对人情冷暖的观察,有 对善恶美丑的认识,有对国家民族的信仰,可能稚嫩、或许天真,但都非常真实、充满责任,给人以满满 的信心和力量。 我们总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年轻人何尝不是如此?那些非凡的勇气、思辨的精神、激扬的斗 志,极尽人们对青春年华的无限想象;那些意志的消磨、生活的妥协、人生的沉沦,也在提醒人们对未老 先衰的潜在担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礼赞青年,不只是为了体现对青春年少的呵护,更是为了帮助 青年扫除心灵的阴霾;我们歌颂青春,不只是为了了却人生苦短的遗憾,更是为了诠释时光荏苒的意义。 要知道,青年人最大的资本,恰恰是最容易被自己忽视的青春;青春最值得的回忆,正是追逐梦想、成长 奋斗的痕迹。 诗人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这样写道:“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还能接受美好、希望、欢乐、 勇气和力量的信号,就能青春永驻,风华常存。”架起这台心灵的“天线”,去感受日月星辰,去明辨是 非曲直,去体悟人生百态,每一个成长的灵魂,就一定都能找到“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和“我不想做这样 的人”的完美答案。 2、“为偶像打投倒牛奶”?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梁言品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5 日) 连日来,围绕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第三季的争议不断。针对群众举报的相关问题,北京市广播电视 局约谈了相关平台负责人,要求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责令暂停节目录制。随 后,节目组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节目备受关注是好事,但流量越大责任越大。网上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视频曝光后,不少惊呼心痛 的网友质疑,“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这样浪费了吗?”当然,其中事实还有待进一步查证公开,但舆情正是 民意的反映,牛奶版“买椟还珠”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错误引导,令人反感。这意味着,纠正 行业不良风气、营造健康氛围势在必行,其中也饱含了人们对如何更好做节目、如何理性追偶像的期待。 反对浪费,不只是常识和倡导,更是公民的法定义务。4 月 29 日,反食品浪费法通过,明确指出要“形成 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法律的威慑力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这在警醒节目制作方,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娱乐节目,营销策划当有法律意识;也在提醒各路粉丝,为偶像打榜,方式要得当,方 法要守法,不能站在公序良俗的对立面,否则,伤了大众、害了偶像、误了自己,得不偿失。 制作节目鼓励创新,但切勿打擦边球。去年 2 月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节目 中不得出现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 助力”。买奶“投票”,或许不如“氪金”来得直接,其性质也涉嫌“花钱买投票”。这不是制作节目应 有的取向,也不是吸引流量的高明之举。(微信公众号徐徐语文坊精编)优秀节目当以质取胜,把好责任 关、导向关、内容关,才能以清朗健康、热情向上的内容回馈观众。此外,网络综艺引发畸形打投,选秀 链上的资方、制作方、平台、偶像、粉丝团等都有责任,但平台和制作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治理抓住主 要矛盾,方能切断选秀链的畸变传递,让各个环节都奔跑在正轨上。 追星本无错,关键是追什么、怎么追。有网友说得好,“让‘爱豆’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秉持这一 价值,需要偶像不断健全向上、阳光、担当的形象,也需要粉丝回以理性、礼貌、文明之举。一些明星倡 导读书、环保、公益等,引导人们为社会前行助力,值得学习;相反,那些盲目追星、竞争攀比的言行, 徒令偶像粉丝共同体陷入恶性发展,未来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一个富有内涵的“星”和一群正向追求的“粉”, 共同构成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生态、文化样态才是真正的丰富。 青春不只有“你”,而且有“我”,更应该有懂得合理合法、文明有序、陪伴成长的“我们”。以文明指 引行为、以理性涵养心态、以睿智带动行动,才能真正激荡起公共文化空间的正能量。 3、《悬崖之上》:勿忘那群“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田卜拉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11 日) 今年“五一”假期的电影院分外热闹,除了影片扎堆上映,“五一档”的票房、观影人数也打破往年记录。 其中,谍战片《悬崖之上》除了获得不俗的票房表现外,更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有人说:这是一部缺少 悬疑的谍战片。也有人说:这部电影向主旋律类型片迈进一大步。看过电影的你们如何评价呢? 聚焦于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悬崖之上》讲述了上世纪 30 年代,为保护“日本展开反人类实验”人证, 4 位从苏联接受特训的中共谍报人员回国完成秘密任务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谍战片靠悬念推动故事,《悬崖 之上》在上半场就向观众亮明了角色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叙事是反套路的。开启了“上 帝视角”的观众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看清了人物处境和故事反转的可能,电影何以吸引观众坐住这两 个小时? 编剧全勇先说:我写谍战戏最关注的是人,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导演张艺谋表示:网络时代没有不被“剧 透”的剧,用情感、用情节、用过程,用细节的铺排吸引观众是最大难题。二人的回答殊途同归。反套路 的电影要靠反套路的叙事来支撑。电影采用黑白二色作为主色调,暗示着严酷斗争中不可模糊的善恶界限, 以及地下工作者所面对的非黑即白的生活、如同处在悬崖之上且不容许丝毫妥协的命运。但即便如此,英 雄气也没有脸谱化。影片摘下了英雄不死、十项全能的“主角光环”,塑造了有柔有弱、有疼有怕的英雄 形象,呈现了敌我、战友之外的夫妻、亲子关系,以有血有肉的人物激发共鸣、动人心弦。 无情未必真豪杰。影片毫不吝啬地描摹了“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家国大义,但也精心还原了英雄 的情感世界。在执行任务之外,一场革命夫妇寻找失散孩子的戏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活着的,去找孩子” 的生死离别,“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的孩子”的轻描淡写,父子相见不相识的辛酸无奈, 隐忍地表达着革命者的内心牵挂。任务在先,家事在后,思念留心间。影片中的儿女情长没有“鹊巢鸠占”, 却成为革命理想的生动注脚、英雄形象的立体呈现和主流价值的深刻剖析。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付情感 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情感之美好,这种结合是对主旋律的深度诠释。 戏剧是源于现实的创作,但现实有时比戏剧更精彩。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的当下,我们不应忘记红色 特工背后的那段历史。在革命年代,这些“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或许不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生入死, 却打出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色暗战。有的抛家弃子,返家承诺竟成一世诀别;有的只有代号,直到牺牲 也没留下真实姓名;有的忍辱负重,为了民族解放而担上叛徒骂名。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 一直鲜为人知。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历史前景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流芳千古,在隐蔽战线上籍籍无名的 先烈同样不容忘却。 “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悬崖之上》用群像戏的形式告诉人们:历史正是在千 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的前仆后继中不断前行。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 4.8 万名烈士中,3 万多人没有留下姓 名。湘江之滨的石碑镌刻着后人寻访到的红军将士名录,尽管赖老石头、马二二、陈三哩子等可能连小名 都算不上;尽管那一块块素朴的碑石,也承载不了烈士家庭的残缺故事,记录不尽宏大历史的苦难辉煌, 但被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对于后人而言,唯有铭记于心,方不辜负英雄热血;接力前行,才能告慰在 天之灵。 “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影片结尾,幸存的地下工作者向年轻人解释“乌特拉行动”时,二人 注视着风雪后的苍茫世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仿佛光明的力量即将刺穿凛冽的寒冬。身处和平年代的年 轻人应该感念鲜血换来的幸福,也理应护佑来之不易的光明。设身处地感受英雄的平凡与伟大、信仰与真 情,历史就能在直击人心中激发思考、在感同身受中厚培信仰,用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这正是:黎明总 在暗夜后,英烈之光照古今。 4、匠心聚 百业兴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14 日) ——奋斗“十四五”,技能报国路正宽② 0.00068 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 1/125。然而,仅靠一双手、一把锉刀、一方小小的操作台,就能实 现如此细微的加工公差。这样的高精度,出自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方文 墨之手。如此极限的精度,源于每天 8000 余次“枯燥而又单调的反复练习”,源于他“既然选择了,就一 定要做到最好”的一片匠心。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有人曾经做过一道“算术题”:假设一个产品的工 艺有 5 道程序,每道程序都以 90%作为标准,最终结果是只达到了 90%的 5 次方,约等于 59%的标准。看似 不错的标准,最后居然连及格线都达不到。这也恰恰说明,只有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 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才能在平凡岗位 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细微之处见真章,有“质”者事竟成。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份匠心。“95 后”邹彬为了砌好一面墙,会反复 推倒重来多次,“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才过得了心里那一关”的坚守,让他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全 国技术能手”;电工罗佳全“每次用螺丝刀都会比别人多琢磨一会儿”,坚持比别人多干一点、多想一点, 让他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集设备安装、电气调试、维护检修等众多技术于一身的国家级技能大师;技术工 人陈亮,从一名学徒工干起,以“再仔细一点点,离 1 微米的精度就能更近一点点”的要求淬炼匠艺,练 就把模具精度控制在微米之间的绝活……这些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不同、身份各异, 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却是共同的品质。也正是有着这样一种精神, 他们才能褪去浮躁,定下心来,肯吃苦,多练习,最终练就一身“独门绝技”。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没有一 支高素质劳动大军,就没有制造业的繁荣发展。从一桥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到风驰电掣的京张高铁,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一个个超级工程、一件件国之重器背后,无不是秉持工匠精神的 劳动者们的心血和付出。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 转变,就必须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今天,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这既对广大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每个人提供了难得的人生舞台。随着职业版图不断拓 展,人们的职业选择日益多元,社会对职业选择更加包容,快递小哥也能成为“高层次人才”,直播带货 主播也有机会成为“特殊人才”,但无论职业版图如何变化,匠心始终是从业者应有的价值追求,工匠精 神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小到服务百姓生活,大到打造大国重器,只要弘扬工匠精神,踏实劳动、 勤勉劳动,每个人都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迈步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工匠精神。匠心聚,百业兴。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 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我们必 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5、曹县有梗!只是发展内功的“点火器” ()梁言品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17 日) 这几天,山东一个叫“曹县”的地方在网上大火。一时间,“曹县是什么梗”,成为热搜。 梗从何来?原来,当地一位主播,在直播时经常喊一句“山东菏泽曹县”的口号,因其夸张而被不少创作 者模仿,形成一种独特的网络表达现象。这种表达,带有明显的夸张、戏谑、反差等“网红”因素,带出 了很多对个人感受、地域发展、家乡情怀的讨论。据统计,在某短视频平台,#曹县#、#山东菏泽曹县#两 个话题的总播放量超过 4.8 亿。曹县,火得如此意外,又如此热烈。 网友继而发现,真实的曹县也不容小觑。这里位于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170 多万人,明代开始设县, 也是黄河入鲁流经地……历史悠久、位置特殊、人口庞大,勾勒了当地的基本面貌。加之,曹县有两大支 柱产业,木制品加工在海外市场占据优势,演出服加工在国内市场表现抢眼。如此看,网上的“曹县形象”, 不管是正面表达还是包装演绎,并非全无根据,而现实的发展成绩也说明此地基础不错。从这个角度看, 切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城市,说不定会在不经意间用实力让人惊艳。 仔细想想,曹县走红,看似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起码,这里很早就有了互联网基因。2010 年,曹县 一些村民尝试开网店,卖演出服等,随后引发电商的扩散效应,很多人就此踏上创业致富之路。要知道, 此前的曹县是“村里没路灯,错落遍土房”的贫困县, 2005 年输出的 20 万农村劳动力的劳务收入,占了 当地 GDP 的 30%。如今,作为全国最大的影视服饰生产基地,仅去年“双十一”第一天,电商销售额就超过 16 亿元。发展对比如此强烈,是一个地方找到自身定位、独有特色,并且为之奋斗的结果。 曹县县长说,“变化确实大,甚至有点让大家不敢相信”。曹县的梗里,带着当地群众对家乡的认同和努 力的干劲;这一网络现象里,也带着网友们的些许审视与期待,或许是对曹县的,也或许是对自己家乡的。 夸也好,侃也罢,无论如何都凝聚着一股子发展自信,人们总是希望日子和前途越来越好的。 倘若再说开去,哪个城市不想像曹县那样火一把呢?前不久,新疆伊犁州的昭苏县也在网上火了,不仅仅 因为有一位女副县长纵马驰骋来代言,更因为当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让人心向往之,代言不 过是“点火器”罢了。(微信公众号徐徐语文坊精编)普通城市成为网红城市,并不容易,也不是简单地 直播、带货、推介就能做到,关键是能练好内功、有货有料且货真价实。 走红,也是给有准备的城市的。近年来,虽然不少地方都在借助互联网展现城市的另一面,却也存在“千 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很难让人投来持续的关注目光。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当人们深探一地的发 展肌理时,并未见到与众不同的地方、独具一格的形象。网上的城市展现,不过是现实发展的投射。只有 那些真正把精力聚焦于发展谋划的城市,才有脱颖而出的基础;只有那些合力为家乡发展而奋进拼搏的群 众,才能托举起一个城市成长并在互联网上赢得一席之地。这也启示人们,一时红只是图新鲜,一直红才 能走得远,这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松劲、紧跟潮流不落伍,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换洋洋洒洒的名气。 一位网友说,“我妈常说‘曹县挺好的’,让我毕业回家”。这是家长的朴素想法,也有一种朴素的底气。 其实,只要心气聚在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哪里都挺好的,哪里也都能挺火的。 6、黄沙遍地,为何“一沙难求”? 王浩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14 日 说起水短缺、石油短缺,大家并不陌生。但沙短缺你相信吗?从广袤的沙漠,到绵长的沙滩,再到江河湖 海裹挟的滚滚泥沙,沙子似乎无处不在。但据报道,全球目前正面临沙子短缺危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沙子可分为河沙、海沙、山沙等。河沙因质量优良,成为理想的建筑用料,在我国建设中一度占比达 90%。 在全球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沙子使用量在过去 20 年里增加了两倍。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 源,河沙形成周期漫长。所以,在现实使用中,出现了消耗增速超过自然增速、生成速度远远赶不上开发 速度的情况。 有人认为:全球沙漠占陆地总面积近 1/3,这难道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必须看到,沙漠中的沙子颗粒较小、 无法与水泥紧密结合,盐碱含量高、易腐蚀材料,距高需求区域一般较远、运输成本高。与此类似,很多 种沙并不适合建筑大宗使用。简而言之,沙子很多,合用的沙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用碎石、矿石等材 料人工制沙,虽然技术成熟但价格高昂,加之含有大量沙子的建筑垃圾回收转化率较低,愈发加剧了全球 “沙短缺、沙涨价”的现象。 一沙一世界。回溯人类历史,小小沙子称得上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现代都市,摩天大楼、车水马龙、 流光溢彩;广袤田野,长桥横卧、公路纵横、铁轨延绵;从家家户户常用的玻璃瓶,再到现代工业的心脏 ——芯片,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沙子。粉磨、提纯、再组合……一道道复杂繁琐的工序,凝结了人类的 无穷智慧,让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变”出多彩世界。从一粒沙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平地高楼起的奇迹,看 到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不懈追求。 一粒沙中,也能看到破坏环境、无序开发的发展弯路。沙是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人类对沙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资源开发强度越来越大,过度索取让沙子短缺的危 机悄然而至。近十年我国主要河流、湖泊代表水文站平均年输沙量,较多年平均偏小约 80%。另一方面,在 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非法开采一度较为猖獗,河沙不断减少,有的已近枯竭。一些地方因过度开采导致 河床千疮百孔,河流走势紊乱,鱼类、水鸟生存家园遭到破坏。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更是生存环境之危。 一粒沙里,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在长江江畔的湖北荆州,正是因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 搞大开发”,正是因为铁腕治沙、打击非法开采,昔日满目疮痍的沙市港“灰码头”正在变为“绿公园”, 一江春水重回“颜值巅峰”。这也说明:打击非法开采,应该摸清“谁在采”“用什么采”“怎么采”等 问题,紧紧盯住“人”“船”“沙”核心要素,水利、公安、交通等部门应在开采、运输、销售等环节紧 密合作,对非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当然,解决沙子短缺之危,不能一禁了之,要精心保护,更要合理利用。如何平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是世界各国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河沙而言,从每条河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分开采区、实施总量控 制,到对防汛关键河段、环境敏感地区划定红线,再到通过内河航道定期疏浚、水库库区定期清淤补充沙 子市场缺口,不失为可供尝试的治理之策。此外,从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到提高建筑垃圾回收率,仍有待 通过技术优化、政策推广等方式激活存量、扩大增量。 在一些国家,有人专门从事偷沙的勾当,这一现象曾让联合国环境署相关研究人员大为困惑。美国一位学 者也撰文表示:沙子这一极为关键的原材料,却很少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开采了多少。这些例子 说明:人们对沙子的观念应当发生改变,行为误区应当扭转。因为保护沙子不仅是保护山川河流,更是为 人类永续发展的长久考虑。 这正是:沙粒亦珍惜,方为子孙计。 7、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钟于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18 日) 经过长达近 7 个月的“奔火”之旅和 3 个月的“环火”探测,5 月 15 日早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 星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航天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而随着“天问一号”成功“落火”,那些背后 耕耘的航天人也走入公众视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航天人。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从古至今,人们对宇宙的追问、对天地的探寻从未停止 过。“天问”是梦想与激情的产物,也是勇气和坚持的结果,串联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启了一场穿越 时空的对话,寄托着国人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 寻找答案,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探索。在“天问一号”开启长途跋涉之前,中国的 航天人走过了更远的路程。一组数字最为直观真切:“10 年前筹划,千军万马为之奋斗了 6 年,我们在发 射场坚守了 110 天,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坚持了 202 天,取得首战告捷就是环绕火星,之后到今天又 坚守了 93 天”,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成如容易却艰辛。一朝圆梦,背后是成千上万航天人日日夜夜的钻研攻关、细密筹谋。数据显示,自上世 纪 60 年代,人类开启火星探测活动以来,只有 53%的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着陆任务中,成功率不到 50%。 “天问一号”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同时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既要实现环绕,又要实现着陆,还 要实现巡视,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着”是三大任务的第二步,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此前一些失败 的火星探测任务,大多在此“折戟”。程序复杂、环环相扣,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微的偏差, 结果都可能差之千里,可谓险象环生,背后的压力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顺利着陆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不少人激动落泪,其中一位是我国首次火星 探测任务工程的总设计师张荣桥。这是喜极而泣,也是如释重负,张荣桥说这眼泪“又甜又咸”。镜头中, 一闪而过的单人床、写满数据的黑板,连同他脚上的布鞋、头上的斑斑白发,让航天人能吃苦、能战斗、 能奉献的精神愈加熠熠生辉,让人无比动容。 在这一众激动者中,控制中心也有一位姑娘异常平静、镇定,引起了网友关注。她是“90 后”鲍硕,是该 中心组建 40 年来的第一位女调度。“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的总调度都由她担纲。“天问一号”成功着 陆后,控制中心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而她始终保持稳定的语速,准确地发出一条条指令, 收获许多网友点赞。她说,“这个岗位上 40 年来都没有过女生,我一定要开个好头”。其实,近年来的航 天领域,一直不乏“80 后”“90 后”的青春身影,也不缺像鲍硕这样的巾帼英雄。从激动落泪的总设计师, 到淡定指挥的“90 后”女调度,他们勾勒出一代代航天人奋斗的群像,也用实力证明,为国出力,不分年 龄,更不分性别。 有人说“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从“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到“天宫” 揽胜、“天问”探火,这些年来,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下,浪漫想象和硬核科技不 断碰撞,我们的脚步不断迈向宇宙深处、更深处,一点点揭开古老神话中宇宙的神秘面纱。待到“祝融号” 火星车出巡,火星的第一手资料将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这正是: 星空浩渺无垠,探索永无止境。 “天问”揽星九天,深空更加可期。 8、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 (赵应云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18 日)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社科界引起热烈反响, 再次引发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关注与思考。 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科学与人文历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同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大厦。 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 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也离不开 以国家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让民族精神、国 民素质缺位,而应兴民族之人文、启民众之精神。清华大礼堂有一块“人文日新”的牌匾,就是提醒人们 要常怀人文之心。人文思想之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 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并对民族未来有更理性的把握,从而点燃实现梦想的激情与希望。特别是 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民族复兴,更要弘扬人文精神。要通过加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从历史和现 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世界更 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 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一部人类文明史,一方面记述着科学技术创造的无数奇迹,另一方面也烙 印着人文社会科学不断演进的足迹。从“诸子百家”到“二十五史”,人文之光烛照中华民族数千年,今 天依旧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说过,“一个理性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 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高尚思想追求将影响世界。”建设一个如晨曦般澄明、 如日升般进步的社会,如果缺乏精神的滋养和引领,社会文明将失去自己的内核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 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将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度。 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不但可以启迪思想、陶冶 情操、温润心灵,而且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境界。培养人文情怀, 不仅仅要读文史哲,更要培养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真理的探索和敬畏,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定。新 时代需要造就知识丰富、情操高尚、意志坚定、素养深厚、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物质 生活、缺乏精神生活的“单面人”。让人文精神照进现实,并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也是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 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对个人对社会之“大用”,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用”,通过涵养人文精神,更好 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文之光照亮复兴征程、照亮民族未来。 9、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李洪兴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23 日) 5 月 22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 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 99 岁。人们为两位院士逝去而悲恸,深情缅怀两位杰出的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 一线。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 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面对外国人“21 世纪,谁 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袁隆平决心向“饥饿恶魔”挑战;为了实现梦想,袁隆平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让外国人惊叹“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历 史、对文明的贡献。 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曾说:“即 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从医 70 多年,吴孟超完成了 1.6 万余台肝脏手术, 自主创新了 30 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推动中国的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 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守望初 心,矢志不渝。这是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挚爱守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 精神财富。”面对杂交水稻研究难题,袁隆平在实践基础上,以过人胆识和科学眼光投身其中,依据事实、 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其一生。上世纪 50 年代,肝脏还属于手术禁区,经过探索钻研,吴孟超创造性地 提出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中国 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肝脏外科发展道路。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尊重知识、崇尚科学才能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科学家只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才能服务人民、献身祖国,引领科技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科学家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坚守着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底色。1953 年,23 岁的袁隆平立下誓言:“要 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 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把挽救病人生命作为毕生追求的吴孟超,视病人如亲人,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了再使用。吴孟 超常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一切为了人民,他们以满腔热血和激情,尽好 一份责任、捧上一份心血,生动诠释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他们身上最闪光之处, 就是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让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两颗小行星,一颗是编号为 8117 的“袁隆平星”,一颗是编号为 17606 的“吴孟超星” ——两位科学家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新征程上,我们更当从杰出科学家身上汲取力量,矢志创新、攻坚克难、 开拓进取,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0、当“古惑仔”出演公益宣传片……(于石 人民日报评论 2021 年 5 月 21 日) “这个人外号叫大飞,一个走在街上你会主动避开的人。”在 5 月 15 日“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 一部由“古惑仔”出演的另类公益宣传片意外受到追捧。“为了不让我们被骗真的是操碎了心”“能文能 武还能演”“官方整活最为致命”……究竟怎样的视频,让网友给出这样的评价?今晚,我们就来聊聊这 部片子。 伴随着“坏人专用”的经典 BGM,大飞哥一行人大摇大摆地向观众走来。“六亲不认”的步伐,让路人闻风 丧胆;拿烟头点爆小朋友的气球,“简直坏到骨子里了”;路遇警察假装淡定,掉落的砍刀暴露了内心的 紧张……寥寥几句旁白、短短几个画面,就把主角的人设交待得清清楚楚。引人入胜的剧情、惟妙惟肖的 演绎、毫不拖沓的节奏、恰到好处的音乐,为观众成功营造出了古惑仔“怎么做公益”和“为什么做公益” 两大悬念。 镜头一转,大飞哥的“江湖传奇”被慢慢揭开。所谓“盗亦有道”,对那帮搞经济犯罪的“同行”,他从 来都不留情面。在非法集资的活动现场,一句“老头,你很有钱吗”,让人感受到溢出屏幕的暴躁;遇到 虚开发票和电信诈骗的“专业人士”,浸水的窒息和清脆的耳光清楚表明了他的态度。甚至,对那些不幸 被骗的受害者,大飞哥也毫不留情。少女捧着手机一脸天真,大飞哥嫉恶如仇,用板砖干脆利索地砸掉了 被骗的可能;少年沉迷传销不可自拔,大飞哥怒从心起,用拳头守住了这个无辜的家庭。或许手段有待商 榷,也许行为有些粗暴,但一股莫名的“爽感”是怎么回事? 片子里的爽感,照进现实却多了些骨感。有人说,哪个警察不想和大飞哥一样“恩怨分明”?面对毫无下 限的犯罪分子,恨不得“当场教做人”;面对毫不听劝的被骗群众,简直“恨铁不成钢”。就在不久前, 广东广州一位女子遭到电信诈骗,竟然跑到派出所借钱,家人民警苦劝 6 个多小时,当事人才幡然醒悟。 该爆粗吗?能动手吗?显然,大飞哥那一套在真正的执法中行不通。从这个角度来说,片子里古惑仔的角 色堪称一种反衬,照见公安民警的有苦难言,照见守护万家的良苦用心,照见基层治理的枝叶关情。这也 是为什么,片子里会戏剧性地出现“画面的暴力感不能太强”“耳光小力点,棍子必须去掉”等“温馨提 醒”。因为无论何种违法犯罪行为警方都决不姑息,英雄本色、纵横四海的戏码并不真实,苦口婆心、遵 纪守法的努力才是常态。 “不要被骗,好吗?”片尾的最后一句字幕,道出了公益短片的最终目的。和以往宣传警示教育不同的是, 这则视频没有正襟危坐的说教,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号,没有照本宣科的传达,而是在主角的反差和剧情的 反转中营造戏剧化效果、进行共情式交流。有时候,用心的呈现比用力的嘶吼更能打动人心。正如宣传片 的主创人员、广东省公安厅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我们是想通过好的创意让市民真正明白经济犯罪的危 害。”相信看过这部短片的观众,都能从中体会到这番用意。那么问题来了,大飞哥第二集什么时候播? 这正是: 这是大数据的时代, 这是大耳光的声音。 这是古惑仔的剧本, 这是被 pass 的方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