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ID:705828

大小:1.1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4.28 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解决好 14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与安全大局的头等大事。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要求,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一明确要求 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只有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幸福生 活。其次,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只有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战 略底线,能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再次,这是应对 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基础支撑。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为确保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不断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始终保持粮食安全 的战略主动。这就要求,必须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和 紧迫性,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质量、更有 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和支撑。 要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根本。坚持不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稳定和提高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 度,深入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和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机制与制度框架,更加有效地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压实地方重农抓粮的政治责任。扩大粮食储备规 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 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 撑。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种源、装备、设施与加工设备等关键环节和领域,以破解“卡 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业创新体系,推进农 业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 要统筹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资源,立足战略主动、安全可控,加强农业“走出去”战略顶层设计和系 统谋划。加强全球农业投资贸易与市场风险监测,促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加快培育全球性农业食品企业, 鼓励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及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农业 治理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抓 紧构建安全、持续、稳定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网络。 (摘编自程国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2021 年 1 月) 材料二 进入 21 世纪,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粮食总产量连上新台阶,这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供给保障。2019 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为 11606 万公顷,产量为 6.64 亿吨;2020 年中国 粮食种植面积为 11677 万公顷,产量为 6.69 亿吨。 为了满足消费者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2017 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 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围绕“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在优 质粮食种植、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动粮食产 业高质量发展。 2010—2020 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呈上升走势,2020 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 5734 千克/ 公顷。 粮食生产不仅受耕地、水资源等自然要素的约束,也受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等经济社会要素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优质耕地资源多被配置到非农生产领域,特别是非粮生产领域。水 土资源匹配失衡成为新时代粮食安全的核心制约因素,且这种制约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众所周知,水 土资源全面影响粮食安全,数量的多少影响粮食产量,质量的好坏影响粮食品质。当前,中国水土资源流 失严重、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并存,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一直以来,中国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应该站在新的战略高度,遵 循新的粮食安全观,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整理《2020 中国粮食生产情况分析》2020 年 12 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 战,才能为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B. 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的各个关键环节和领域,以破解“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快 形成更有效的农业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 C. 水土资源对粮食安全的数量和质量都影响深远。当前中国水土资源情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粮食生产 面临严峻考验。 D. 我国一直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尤其是立足新时代,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更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遵 循新的粮食安全观,以提升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些都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 动权的有效办法。 B. 2020 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为 11677 万公顷,量为 6.69 亿吨,2013-2020 年,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产量, 都呈上升走势。 C. 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连年增长,到 2020 年,比 2010 年增加了 728 千克/公顷,而 2021 年我国的粮食 单位面积产量将更高。 D. 水土资源匹配失衡对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制约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我国的粮食 安全也就有了保证。 3. 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关键性做法”的一项是( ) A.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B. 天下以农桑为本;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东汉思想家王符 C.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正在引领新的“绿色革命”。——《喜看稻菽千重浪》 D. 中国遏制了疫情蔓延,保障了粮食价格平稳——《中国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4. 材料二中主要使用图表形式来呈现数据,这样有什么优势?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答案】1. A 2. A 3. C 4. ①用图形表现数据的对比关系和发展趋势,内容呈现更直观。如材料二两个图表直观地呈现出我国粮食 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具体情况,比用数据和文字描述更清晰、更易懂;②使读者阅读更方便快捷,一 目了然。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年份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化差别及整体情况,也能更好地认识我国粮食安 全的现状。 5. ①首先,引用……要求,提出中心论点: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②接着从保障民生、稳定国内经 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应对国际变局等三方面分析论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现实意义(必要性或重 要性)。③最后分别从筑牢根基底线、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住农业科技创新、统筹利用国际农业市场 和资源、以加强农业“走出去”战略等四个方面解决问题,谈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具体做法(举措要求)。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错误,原句的条件是“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 全根基”,而非“解决好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选项改变条件,曲解文意。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B.“都呈上升走势”错误,从材料来看,“播种面积”基本呈平稳走势,前半部分微有增多,后半部分微 有减少,而非“都呈上升走势”,结论有误。 C.“连年增长”错误,从图表中可看出,我国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2016 年较 2015 年有所下降,所以“连 年增长”的说法错误,更加无法推断出“2021 年我国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将更高”的结论。 D.“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就有了保证”的说法过于绝对,影响粮食安全问题的除了“水 土资源匹配失衡”这个核心因素,还有其他诸多要素。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题干是问“关键性做法”,材料一第五段首句是“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由此可知,关键性做 法是“创新”。 A.侧重于粮食来之不易,不浪费。 B.侧重于粮食的重要性。 D.侧重于疫情中粮食价格稳定。 只有 C 项才与农业科技创新相关。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首先看材料二图表呈现了哪些数据。图表一是反映 2013——2020 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图表二是 2010——2020 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图表一用具体的数据展现了粮食播种的面积变化以及粮食产量的 变化,图表二用折线展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 然后分析这些折线、数据比较的效果。两幅图上都有具体的数据,而且用曲线的形式反映粮食播种面积和 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情况,这种呈现方式比用文字描述更为直观,更为易懂。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用图表 呈现这些内容要更为容易,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图表清晰把握粮食播种面积以及粮食单位面积产 量的变化的情况,可以更好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材料一的出处“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可知,材料的标题就是观点。 第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引用习近平总书记 的要求提出观点; 第二段由“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其次,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再次,这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基础支撑”可知,这一段从三个方面分 析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现实意义; 第三段“进入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不断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始终保持粮食 安全的战略主动”,第四段“要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根本”,第五段“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 键”,第六段“要统筹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资源,立足战略主动、安全可控,加强农业‘走出去’战略顶 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这四段从四个方面来谈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具体做法。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见阿尔山 梁豪 ①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 ②阿尔山有矿泉水,一瓶紧挨一瓶立在商场的货架上,晶莹剔透,气傲心高,你或被吓住,直接跳过。 阿尔山有个所谓网红小火车站,听过的,不长记性,与宝岛的阿里山小火车相混。阿尔山是北国不可多得 的度假地,多少广告,多少新闻,多少动人的画报大字等着撩拨你,你却一个不领情。 ③此番去,都见识了。看到了具体的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山水间的人,似也与山水同 调。当然,也看见了记忆里那些无视之见,悉数活络过来。 ④序幕掀开是在一处花岗岩石林,独异而惹眼。当地人叫它红石砬子。当初地壳抬升,这些内含红色 矿物的花岗岩得以蹿出地表,又经河流下切,劲风削割,修理出几分荒诞色彩,状貌多端。峰不高,登上 去,讨一点开阔舒展胸臆。山道旁遇三两株当地人称马尿臊的红果灌木,气味当如马尿般烘臭。据说,马 尿臊全身是宝,能治跌打损伤、风湿、骨折和出血,故又称接骨木。取名了当爽快,可见乡民本色。在山 尖,看远天雾雨蒙蒙,时值夏末,草木尚且绿得磊落,风也柔和,雨也舒松,恍如身处南国闲远处。 ⑤小雨乍歇,天空灰云游荡、集结,似乎不愿就此善罢甘休。地面微湿,清风过,倒是清凉安逸,带 着柔柔的草香。驱车去到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国门当前,车子不能再开,众人下车观望。正前是两车道 的水泥桥,是为界桥。桥栏杆刷成深绿,其上站立各具造型的金色骏马,动态十足,将口岸所处地带的特 色交代无余。国北边陲,肉眼可见外蒙山川原野,鲁莽而生机。听同行的林人讲,蒙古国地广人稀,为了 来年春天草势葱郁,常趁着西北风吹,人为把火一点,任其在原野上自燃自灭。火光滔天,早前试过烧到 阿尔山的白狼一带,所以边境防火形势严峻。登高望远,细细搜寻一遍,群山起伏,茫茫无人,却又直觉 人无所不在,你因而更能感受到某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互动以至博弈的微妙。雨雾管不得那么多,一整片 游过对岸去,照着更远处发蓝的山岭,安然而又磅礴。 ⑥界桥下,流水潺潺淙淙,是那哈拉哈河。河水过口岸,就此远别故国,继续逶迤复逶迤,像个童心 未泯的大男孩,非要折磨自己,也是游戏人间。他日,又归转呼伦湖,方才消歇下来。在口岸处逗留良久, 一行人改赴阿尔山火车站,一睹历史残片,该火车站为日据期建,躲过战火风云,褪下历史包袱,至今依 然操用如初,小巧而温实。 ⑦阿尔山散落着不少玛珥湖,是富含水蒸气的岩浆爆发所形成的小型火山口。口上积水成湖,即为玛 珥湖。水窝在火山口上,日积月累,攒成平心静气的一面椭圆,压得火山没脾气。之后,那湖面便可雅兴 大发地临摹高远的云天和近处的松林。阿尔山的天空本就用色豪放,几乎不遗余力,湖有所映,更加魔幻 不清,似乎一切不能当真,此之谓梦。上下左右,得对称亭匀之美,加之水面低于地面,人在岸上如在山 腰,另能感受到一股子以退为进的险峻气,也是聪明气、英俊气。水到底是老早便自修出灵性的,什么都 奈何得住。 ⑧在阿尔山逡巡三日,这下大体看真确了,阿尔山是地球把自己的内部翻出,献给当世的表层定居者 的一份厚礼。阿尔山全名哈伦阿尔山,蒙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原先就跟山不挨着,是山偏偏贴着伊。 而阿尔山的山,也不过是更为矫健、更为孤傲也更为冷酷的地下熔岩。此地确有四十余处温泉,富含矿物 质,自是得益于地下的鬼斧造化。说到底,阿尔山其实是给地上的人看地下究竟长什么样的,也是给我们 看人远未当家做主的那些光景,地球又有着怎样的气质和脾性。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 ⑨我们平日津津乐道的看,通常是被过往看的理念、权力与意志、经验、意识磨蚀出来的看。对于阿 尔山,你再怎么先入为主地、臆断武断妄断至极地“看”,它也能旁逸斜出自己的华章来。你捆不住它, 它压根不受你的旁注、你的编译、你的观看法则之限制,也不怕你那一点点磨损,它就那么呆呆地懒在那 里,自成一格,却是天资过人的眉目情态——自然,它也懒得管你如何去看。看过走过想过,私下佩服得 一塌糊涂。阿尔山好样、好境界! ⑩良辰美景,终有一别。飞机落降北京,回到家,歇坐下来,顿感气味动荡相撞,才意识到自己也是 一身的草梗、羊膻、牛粪和泥腥味,虽自束于市朝高阁中,却俨然自在逍遥的绿林好汉。在城市放眼望去 迹近雷同的水泥丛林里,这股味道显得如此冒失而率真、土气而可贵。借由它,我分明从那样的自己身上, 再见阿尔山,芥子须弥间,恍同海市蜃楼,却真有了些难舍的滋味,实实在在。 ⑪此刻,哈拉哈河依然在遥远的北方,不舍昼夜地奔流,经峭壁、石滩、草原、林地,终而归于悠悠 呼伦湖。皆是屏障,又为依托,都是成全。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 (摘选自《散文》2020 年 12 月,有删节)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独异惹眼的花岗岩石林、流经界桥的哈拉哈河、火山口的玛珥湖等的描写,写出了阿尔山山 水的特色。 B. 文章第⑥段写界桥下的哈拉哈河流出国门又返回呼伦湖,似一位故人留恋故国,从而表现了阿尔山水的 多情。 C. 文章第⑦段写玛珥湖“压得火山没脾气”,突出了玛珥湖对火山日积月累的压力,致使火山没有再次爆 发。 D. 这篇游记散文在主旨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由此引发出作者对阿尔山“性格”的敬佩。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思路明晰,围绕标题“看见阿尔山”,写出了从对阿尔山的“视而不见”,到“见山见水、见不见”, 到“再见”的过程。 B. 文章开篇写“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未亲至之前,对阿尔山的种种无视,与后文写对阿尔山见之 “多”形成对比。 C. 文章写山道旁的“马尿臊”,写物是为了写人,无论是“马尿臊”还是‘接骨木”,名字直截了当,作 者借此突出了当地的山民本色。 D. 文章结尾“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暗指前文所写建于日据时期的火车站“褪下历史包袱,至 今依然操用如初”一事。 8. 文章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请根据文意回答,“看见不见”的内涵。 9. 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6. C 7. D 8. ①从表层含意看,“看见不见”指阿尔山本是地下熔岩喷出地面形成的,它让人们看到了人类远未当家 作主时地下的光景。 ②从内在精神的角度看,“看见不见”指阿尔山不管游人如何主观臆断地“看”,它自美它之美;这让人 们看见了平日里那些“无视之见”一如阿尔山一般“无私奉献、不受拘束、自成一格”的精神品格。 9. ①从修辞角度看,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如写哈拉哈河的“童心未泯”,使阿尔山的 形象更生动,更有人情味,特色更鲜明。 ②从句式运用角度看,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多用短句。如概写阿尔山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 运用对称句式,使文章声韵和谐、节奏分明,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③从语言风格角度看,本文语言率性明朗、雅俗并重、富有哲理,如对阿尔山直接夸赞“阿尔山好样、好 境界!”这种通俗的口语语言,使文章抒发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的能力。 C.“压得火山没脾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并不是火山没有爆发。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哈拉哈河”虽是阿尔山的一部分,但此句是对阿尔山品格的一个总结,不仅限于指阿尔山火车站。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句深刻涵义的能力。 从表层含意看,“看见不见”,意思是看见一些表面看不见的某些东西。结合文中“阿尔山其实是给地上 的人看地下究竟长什么样的,也是给我们看人远未当家做主的那些光景,地球又有着怎样的气质和脾性” 可知,“看见不见”指阿尔山本是地下熔岩喷出地面形成的,它让人们看到了人类远未当家作主时地下的 光景。 ②从内在精神的角度看,“看见不见”是指看见了抽象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由“看到了具体的山、水,无 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山水间的人,似也与山水同调。当然,也看见了记忆里那些无视之见,悉数活络 过来”“阿尔山,你再怎么先入为主地、臆断武断妄断至极地‘看’,它也能旁逸斜出自己的华章来”“阿 尔山好样、好境界”“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等内容可知,“看见不见”亦指阿尔山不管游人 如何主观臆断地“看”,它自美它之美;这让人们看见了平日里那些“无视之见”一如阿尔山一般“无私 奉献、不受拘束、自成一格”的精神品格。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赏析语言特色,从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即可。 从修辞角度看,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如“平日津津乐道的看”与对阿尔山的“看见不 见”对比,突出阿尔山的独到神韵;写哈拉哈河的“童心未泯”,使阿尔山的形象更生动,更有人情味,特 色更鲜明;把阿尔山火车站比喻成历史残片,生动形象的呈现出阿尔山的沧桑过往。 从句式运用角度看,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多用短句。如“地面微湿,清风过,倒是清凉安逸,带着柔柔的 草香”等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概写阿尔山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运用对称句式, 使文章声韵和谐、节奏分明,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从语言风格角度看,本文语言率性明朗、雅俗并重、富有哲理,如“安然而又磅礴、鬼斧造化、芥子须弥 间”等语句典雅蕴藉,耐人寻味;对阿尔山直接夸赞“阿尔山好样、好境界!”这种通俗的口语语言,使 文章抒发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则富有哲理性,启示读者思考真正的 “看”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 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 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 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 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 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 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 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 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 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 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 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 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 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 诉者,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 尚书/雪其诬/ B.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 书/雪其诬/ C.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 书/雪其诬/ D.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 尚书/雪其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垣,即墙、矮墙,一般来说,“垣”突出大,而“墙”突出高。 B. 郎中,本是官名,始为帝王侍从官,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宋代成为医生的代称。 C. 丁艰,即遭遇丧事。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 D. 同年,指同一年、年岁相同等,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光祖聪慧有才,幸遇伯乐。他十七岁时考中举人,不久考中进士;因为严讷重视他,他一度能够按自 己的意愿行事。 B. 陆光祖一心为国,举荐人才。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既能升用年高而有德望 的人,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C. 陆光祖坚持正义,不结朋党。在大学士高拱谋划倾轧徐阶的时候,徐阶的宾客都隐匿了,陆光祖却能替 他调解;与张居正同年考取进士,能够不曲意相随。 D. 陆光祖襟怀磊落,气量恢宏。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作知己;替蔡时鼎洗 刷被诬陷的罪名,惩处胡乱诉讼的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 (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 14. 陆光祖练达朝章、不阿皇权,文中哪一件事能体现这一点?请予以简析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名)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 (2)(陆光祖)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 14. ①陆光祖对皇帝授旨起用申时行暗中推荐的赵志皋、张位这件事不认同。②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 不应当由宫内降旨,这是“朝章”规定;③不因皇帝“特旨”而迎合认同,这是“不阿”皇权。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蔡时鼎”“陈登云”是两个人,二者之间应有一个顿号,由此排除 BC; “时鼎”为人名,不可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错误,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称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错误,由原文“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 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译为“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封郎中,不久 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也就是说陆光祖在担任吏部 文选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句中,“专擅”,独揽权势;“时已迁太常少卿”为省略句,主语为陆光祖;“迁”,调任。 (2)句中,“尝”,曾经;“迕”,抵触;“卒”,最终;“徇”,顺从。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的“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 后例。”译为“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称,辅佐 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可概括出前两点:陆光祖对皇 帝授旨起用申时行暗中推荐的赵志皋、张位这件事不认同;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 这是“朝章”规定。 从这里可看出陈光祖并没有因为是皇上的“特旨”而听从皇命,这就是“不阿”皇权的表现。 参考译文: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 进士,被授予河南濬县知县一职。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 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交纳 雇工的工钱,老百姓于是安定下来。郡王夺取百姓产业,光祖依法裁处了郡王。补任祠祭主事,历任仪制 郎中。严讷为礼部尚书,十分尊重光祖,建议没有不被采纳的。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 封郎中,不久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破格提拔廉洁 而有能力的官吏,有的是由乡试举出的贡士,有的是由书吏中选拔上来。由此下面的僚属竞相勉励,严讷 也真心信任他,所以陆光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左侍郎朱衡忌恨陆光祖,在背后说陆光祖的坏话,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过)弹劾陆光祖。 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轧徐阶。徐阶的宾客都躲避 隐匿,只有陆光祖替他调解。等到高拱被罢职,杨博接替掌管吏部,赞许陆光祖讲正义,特别起用他为南 京太仆少卿。又升为大理卿。半路上遭遇父丧(就回家奔丧)。万历五年,被起用为原来的官。张居正因为 居丧未满出任官职,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寄信)规劝他。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将要用 大罪加害他,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得以幸免。张居正与陆光祖同年考取进士,相互友好,想引荐他做助手, 陆光祖不曲意相随。万历十一年冬天,他被举荐起用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才过十天,就被征召担任吏部职。 他把张居正所摒弃的成熟稳重的人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李植、江东之极力请求治张居正的罪, 陆光祖称张居正辅佐的功绩不可抹杀,与舆论相反。吏部尚书宋纁去世,于是起用陆光祖代替。当时部中 的权力被内阁夺取了,宋纁极力矫正,遭受挫折,陆光祖不因此惊惧。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 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 荐的。陆光祖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 陆光祖为人耿介有骨气,见识高明,通晓朝廷典制,每当议论大政方针,他一言确定要害。孙丕扬弹 劾罢免陆光祖,后来孙丕扬两次在吏部任职,陆光祖极力推荐支持他。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 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作知己。当时蔡时鼎到两淮视察盐政,因为提建议被罢免,商人到南方刑部攻击他, 陆光祖当时担任尚书,替蔡时鼎洗刷了被诬陷的罪名,惩处了胡乱诉讼的人,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冷冷”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 B. “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 C. 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 D. “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 16. 简要分析诗人“愁”从何而来。 【答案】15. D 16. ①国家饱受了长期的战乱,“十年戎马暗万国”;②自己年老体衰,流落他乡;③民 众已疲惫多病却仍“虎纵横”。(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陈我,尾联意思是不知今生能否再看见渭水秦山的长安故园,联系上下 句,不是“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而是前途难料的迷茫。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翻译:江边长满绿茸茸的细草天天逗引我愁绪更生;巫峡泠泠的流水声却不懂世故人情。鹭鸶在急遽的漩 涡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开放得十分鲜明。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 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 却仍是豺虎纵横!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年)春,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此诗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写作 者的愁怀:江边的丛草每天在生长起来,都在唤起我的愁绪。巫峡中泠泠流水,也毫无人情,惹得不能开 怀。白鹭在盘旋的水涡中洗浴,你们有些什么愉快的心情呢?一株孤独的树正在开花,也只有你自己高兴。 这四句是描写一个心绪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烦恼得甚至发出诅咒。“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 老孤城”,诗人说,十年来兵荒马乱,使南方成为黑暗的地区,我这个异乡来的旅客,衰老在夔州孤城中, 很想回长安去。“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可不知渭水秦山,这一辈子还能再见不。因为人 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纵横。最后两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艰辛,自己也无法还乡。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 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 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 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憨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比兴手法,说许多小人嫉妒自己容貌美好、才德高洁,造谣污蔑说诗人放荡不羁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两者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答案】 (1). 氓之蚩蚩 (2). 抱布贸丝 (3).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5). 学而不思则罔 (6).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蚩蚩”“蛾”“兮”“谣诼”“罔”“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 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 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 “笔下春秋”。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 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今至少有 6000 年以上历史。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 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 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 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A 19. B 20. 示例:①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有 6000 年以上历史。②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 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 6000 年历史。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B.句意侧重“钢笔、铅笔、圆珠笔”,而语境应强调“毛笔”; C.“到了近代”,与前文“可后者”语意不衔接; D.表述的重点依然是“钢笔、铅笔、圆珠笔”。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把“笔”比成“锄”,把“笔”比成“田”,把“用笔在纸上写字”比成“用锄在田上耕 种”,是比喻手法。 A.“白发三千丈”运用夸张; B.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愁”比作“一江春水”; C.运用了借代,用“黄发”代指老人,用“垂髫”代指儿童; D.运用了拟人手法,“羌笛怨”拟人。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至少有 6000 年以上历史”错误,成分赘余,“至少”和“以上”赘余;“距离至今”错误,成分赘余, 去掉“距离”。改为“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有 6000 年以上历史”,或者“但据史 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 6000 年历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① ,也难怪崇尚“以形补形”的中国人会 认为“核桃能补脑”了。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如果你拿几个核桃来比较一下,② ,可是人类 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只是有的地方沟回很多,有的地方就相对平滑。 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③ ,它的演化等级越高。除了极少数动物, 比如海绵类外,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神经中枢——大脑,还进 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但人类的大脑皮层还是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我们这样折叠成“核 桃”,即使是人类的近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为什么我们的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 决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因,这种名为“ARHGAP11B”的基因会让人类大脑产 生更多的脑细胞。当脑细胞越来越多,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折叠。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请用文中四个关键词概括一下文段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每个词语不超过 4 个字。 【答案】21. ①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相似了②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③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 22. 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折叠 基因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填入两者的相似,即“它们的外形 实在是太相似了”;第二个空根据“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填入核桃 沟回的情况,和人脑是不一样的,即“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第三个空根据“在生物的发展史 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它的演化等级越高”,填入神经系统的情况,即“神经系统越复杂的 生物”。注意字数限制。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它的演化等级越高”,可知关键词是“神经系 统”; 根据“除了极少数动物,比如海绵类外,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 神经中枢——大脑,还进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可知关键词是“大脑皮层”; 根据“但人类的大脑皮层还是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我们这样折叠成“核桃”,即使是人类的近 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可知关键词是“折叠”; 根据“为什么我们的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决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 因……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折叠”,可知关键词是“基因”。 注意分层,抓关键词,字数限制。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徐志摩说,少年的时候,我疯狂地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地让任何人带我 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歌德说,对年轻一辈要求就要更严格些,他们不应该老是摸索和走错路,应该多听听过来人的忠告。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答案】例文: 自立方能自强 日本教育有这样一项措施:将最小仅 5 岁、最大不过 11 岁的少年们送至一个野外营地,让他们从营地 出发,穿越山林、河流到目的地集合,途中他们必须自食其力,独自处理一切事务,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 情况。 这种教育方法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天方夜谭,他们会叫嚷着反对:“这是胡闹!让这么小的孩子做这么 危险的事是伤害孩子,我要控告!”而日本教方对这些声音仅报以淡淡一笑。我对这一教育方法举双手赞 成,因为这种教育可以锻炼人的自立能力,而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立。自立,是人自强的根本。 纵观古代豪杰之士,大多身受贫穷、孤独等百般折磨,亲人又往往没有能力帮助他们,这些从小就必 须自立了。汉高祖刘邦亭长出身,家人皆恶其无能而不与其交,他靠自己独自拼而称王天下;成吉思汗父 母被杀,只身流落在外而建立了一番帝业;朱无璋自幼无亲,浪迹天涯而后为明太祖。多位建立天下霸业 之人皆以亲身事迹喻人:自立方能自强。 我们需要自立,是因为“好逸恶劳,人之常性也” 。人若不自立,事事待人助而为之,那么在面对困 境而又无辅助之时,就唯有坐以待毙了,不习惯自己出力的人自然也就不愿也不能自强求生了。在脖子上 挂了一圈饼的懒汉便是写照,他由于平时万事皆靠妻子,懒惰成性,故当妻子出门之时,也终因懒得转动 而饿死了。 再看阿斗刘禅,我倒认为此人并非扶不起,而是孔明“扶”得太多了才不成器。观魏国五路大军进犯 时的少年刘禅,镇静自若,果断地先请出皇太后压住众臣,自己去访孔明。进府后也并未心急火燎地问退 兵之计,而是“静立孔明之侧许久,问曰:‘丞相安乐否?’”语中暗含责备而不失王者威风,何等少年 睿智,何等英明果决。惜乎刘备叫他“皆听相父处之”,使他不可自立,养尊处优其人如何不惰,怎能成 才?蜀之亡也,孔明亦难辞其咎!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尤其激烈,我们必须靠自己的拼搏,才能求得一线生机。面对优胜劣汰的 时代大潮,我们苦不尽早走出“温室”,学会自己掌舵远行,则终将被历史的大潮所湮没,为社会所淘汰。 自立方能自强,这是古人用亲身事例锤打出的警句。日本教育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而采取了必要的 行动。作为 21 世纪生力军的我们难道甘为人后?所有想在未来一展身手的人们,自立吧!只有自立才能让 你拥有光辉的明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名人名言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徐志摩和歌德的话。此类材料作文审题要抓住名言或警 句中的关键词加以理解,既要理解表面意义,又要结合修辞手法把握深层次含义,同时注意语句间的层次 关系。 徐志摩的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少年的时候喜欢“带我走”,也就是跟人走;二是成年后再也不会任 性地让任何人带他走,也就是他学会了自己走。两个层次将少年和成年进行对比,说明了人在成长的过程 中由“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少年的时候喜欢“带我走”是对的,人在成长的时候,只有跟人走,才 能够在他人的引导下,接触到更多未知的东西,才能够不断地成长;长大后,就不应只是一味地跟人走了, 应当有自己的主见,自立方能自强。写作时,可以着眼于少年立意,也可以着眼于“现在”立意,还可以 着眼于从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立意。 歌德的话是站在长辈或过来人的角度对年轻人提出了要求,不要“老是摸索和走错路”,要多听听“过来 人的忠告”,说明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多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不能总是遮住眼睛走 路,更不能一意孤行。 【立意】1.学会独立; 2.让自己来走; 3.自立方能自强; 4.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素材】1.季羡林留学德国,有一大半的时间都留给自己思考。“因为没有熟悉的语言和面容来参与讨论, 却更加锻炼了我自己思考的能力。”而这种独立又造就他语言大师的称号。试想,治学是否一定依赖于导 师与助手?童第周以小学的知识基础自学成为生物第一人告诉我们答案,钱学森领导团队自主进行导弹研 究告诉我们答案。 2. 自己走,探索那属于自己的奇观异景。循着前人的脚步,走着前人走过的路,看到的只是前人看过的风 景,那不属于自己,自己只是一个过客。然而若不再希望顺着别人的足迹,勇于探索出一番别样的景致, 那欣赏与收获便会充盈自己整颗心。若能有一颗勇于探求的心,也许便会发现山洞中更加奇伟,鬼怪,非 常之观,而不会在跟随众人出了山洞口唯余一句惋惜的叹息:“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吾 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 带我走,是对路程的熟悉过程;自己走,是对前路的大胆探索,因熟悉而生格律,因生格律而化为自身 的东西,因而大胆创新,超越格律又时刻遵循,完成自己的探索路。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