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口联盟校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综观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大都经历了一个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过程。一个国家制造 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这是世界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和基本规律。当前,新一 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我国制造业深入参与全球 价值链,既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发挥企业在价值链构建中的主体作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大型跨国企业或者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 需求,主导形成市场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以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网络等优势,向全球供应商发出巨 额采购订单;或者依靠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主导形成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目前进入世界 500 强的中国企业,大多数是金融类企业,制造类企业很少。这说明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在振兴实体经济和持续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下,中国市场正在给全球企业和人才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中 国企业完全可以依托本国市场的庞大需求,推动构建市场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也可以面向国际市场,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推动构建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世 界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努力打通瓶颈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特殊材料的中间投入品供应商 虽然不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发生联系,但因掌握行业的关键知识和技术,享有其他企业无法替代的优势地位, 在相关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这类性质和能力的供应商被称为“隐形冠军企业”。目前处于全球 价值链上游的隐形冠军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中国虽然有很多产业规模做到了世界前列,但这些产业 往往大而不强,还存在一些瓶颈部门。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应向上延伸产业链,专注于链上 的技术知识密集环节,把技术和工艺层层往上做专、做精、做强、做大。我们不能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去扬长避短,放弃对价值链上游一些知识技术密集环节的追赶,而应以动态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扬长补 短,努力打通瓶颈部门。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目前,我国大部分代工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依靠大规模、低成本、 低价格进入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人力资本、管理 经验和生产能力积累,一些代工企业已走过进口零部件的装配生产阶段,处于大规模整机生产能力提升阶 段,逐步提升了自己的研发设计能力,有的还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转型升级的 基础,应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工具,推 动服务向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提升服务质量。建设开放包容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制造业自 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摘编自刘志彪《深人参与全球价值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过程。 B. 我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要参与全球价值链,是因为现在全球价值链正在深度重塑。 C. 大型跨国企业能主导形成市场驱动型全球价值链或者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 D. 在全球价值链上那些不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发生联系的企业被称为“隐形冠军企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以对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的介绍为背景,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话题。 B. 第二段通过对比论证,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增加进入世界 500 强的制造类企业数量,就能解决我国制造业 大而不强的问题。 C. 文章引用“隐性冠军企业”的概念,论述了打通瓶颈部门对企业向上延伸价值链的意义。 D. 文章以我国制造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为中心,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提出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国市场的庞大需求或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 B. 我国企业要在行业的关键知识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努力获取行业优势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C. “隐形冠军企业”虽然不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发生联系,但在相关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D. 我国应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来保持企业低成本优势。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分析文本内容出发,比对分析选项与原 文内容的陈述异同。A 项,对应的原文信息在文章的第一段,“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向 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只是“普遍现象和基本规律”,“必然过程”的说法过于绝对。B 项,因果关 系表述错误,对应的原文信息在第一段,“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 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我国制造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既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世 界经济发展。”由此可知,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是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使然,“全球价值链正在深 度重塑”只是提供了一个好机会。D 项,不符合文意,对应的原文信息在第三段,“具有这类性质和能力的 供应商被称为‘隐形冠军企业’”,其中“拥有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特殊材料”的条件不能缺少。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勾画选项所涉及到的原文内容, 其次分析原文内容的论证过程,然后再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异同。B 项,对应的原文信息在第二段,在 论证“发挥企业在价值链构建中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运用了例证法,而没有运用对比论证,同时选项 中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此类试题,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进行合理 的推断,同时推断的前提必须是以文本为据,这也是解答文本阅读试题所强调的文本意识。D 项,属于无 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谈到如何保持企业低成本优势的措施。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在设置选项内容时会对原文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修改,修改后的内容在 原文中对应的信息区域有时比较集中,有时仅涉及某个段略局部内容,选项内容的正误有时是半对半错,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考生在审读题目时对选项内容进行切分,把切分后的信息点与原文内容进行逐一 的比对,先比对信息点的内容,然后再比对选项内各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 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 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 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 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 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 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 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 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 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 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 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 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 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 材料二: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 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 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 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 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 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 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 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 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 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 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 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 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 的诗人。 (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材料三: 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 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 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 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 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 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 ——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缘关系。在 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谐,有过平衡。顺应自在的自然 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更好地生存,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 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 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对它的关系完全 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它 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 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 (选自宋生贵《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有删改) 4. 下列关于诗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B. 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C. 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 大量诗歌的原因。 D. 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现诗意,要了解自己的心灵,并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 B. 只要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产生心灵感应,你就会发现诗意就在眼前。 C. 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 无论禅味或是幻想,无论美丑或是善恶,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 6. 根据三则材料,“诗意”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1)可以使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2)促进了我们民族文学史的发展。(3)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C.“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错误。根 据材料二第一段“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 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 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可知,选项杂糅信息,因果逻辑关系混 乱;“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表述在文中没有体现。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无论……,无论……,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说法不正确,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只要你发现,只要 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可见在作者看来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但需要你去“发 现”,去“抓住”,去“说出”,选项表述太绝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 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1)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总之,诗意是一种使 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分析概 括为:“诗意”可以使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2)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 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和第二段“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 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分析概括为:“诗意”促进了我们民族文学史的发展。 (3)从材料三第二段“自然界……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 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分析概括为:“诗意”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利军 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这时,肚子咕咕起了反应。 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老汉红红的脸庞,宽 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扣,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 “老人家,我们想找个地方吃中饭,哪里比较近?” 他抬头望我们一眼:“很远呢,十几里地!走,到我家吃去!” 看来,老汉家在搞渔家乐。跟着老汉下了大堤,堤下就是他的家。洪泽湖的水拍岸弄潮,几只湖鸭呱 呱叫着,碧绿的水草婀娜摇曳。 老伴在厨房烧饭,老汉说:“来人了,烧菜吃饭!” 老伴瘦瘦高高的个,一脸黝黑,她手扶门框,伸出头来问:“想吃什么?” “烧个鱼吧,随便什么鱼。”我说。湖水煮湖鱼,原汁原味。况且,靠湖吃湖,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吧? 没个规整的餐厅,也没像样的厨房,更没有服务员,这饭钱他们会怎么收?两个老人看起来淳朴,倒 不像会宰人的样子。 不一会儿,四个菜端上来,老汉和我们一起坐了下来。 “大妈一起来吧?”我们邀请。 大妈摆手。也许,怕账不好算吧?我们也就没再强求。 “你喝酒吧?”老汉忽然想起什么,问我。 “不喝,要开车。”我摆手。 老汉说:“男人到湖边哪有不喝酒的?’’冲表弟噘噘嘴,“你喝,让这个小青年开车!” 老汉到屋里拿出一瓶貌似比较高档的原装酒,啪地打开,倒在两个玻璃杯子里,示意我端一杯。我心 一紧,这瓶酒也要算在我们头上了!只好硬着头皮端过杯子。青椒炒小虾,红烧鲢鱼,炒小藕,水芹菜炒 干子,都是我爱吃的菜。估计菜一百块钱,酒就算两百块吧,三百块应该够了,放大点,总不会超过五百 吧?我刚准备示意表弟去结账,见门口有个人影闪了一下,老汉大声说:“大砍刀,进来吧!” 门外就进来一个粗壮的矮脚汉子,方头方脸,真像一把砍刀,我看着就发憷。大砍刀搓着手,嘿嘿地 笑:“四爷,要帮忙吗?”我心里一惊,这下怕是碰着孙二娘的馒头店了,明早我和表弟就成包子馅,表 妹的婚礼看来是参加不了了!“没啥,就两个人,你四娘就能搞定!”老汉自信地说。我心里暗暗叫苦, 被宰几百块钱和失去生命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呀! 我递个眼色给表弟,示意他瞅准机会打 110 报警,他个傻蛋却以为我要他去拍湖景,屁颠屁颠地拿着 手机去拍照了。我心里凉了半截,恨由心生,都怪他要看什么百船宴,这下好,把小命都搭上了! 表弟照一会儿湖景,回头看我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就掏钱去结账。 “怎么能收钱呢?!”老汉啪地把筷子拍在桌上。 当然不要钱!要命!我从头凉到脚后跟。 这荒天野地的湖边,搞两条人命真是分分钟的事情,原先两个老人对付我们可能有些吃力,这下来个 大砍刀做帮手,如果菜里下了蒙汗药,酒里做点手脚……我的头真的晕了,眼前出现幻觉。“你这不是骂 人吗?请还请不到呢!”老汉一脸不高兴。 “就是!”大砍刀一脸讨好,连声说,“这湖边,十天半月的难得来个人,晚上到俺家再喝几盅!” 门口,不知何时,聚了四五个女人和孩子,拘谨地朝这边望。这可不是幻觉,我悄悄伸手掐了一下大 腿。 “湖里人家来客,添双筷子加个碗,收钱?湖里人做不出来!”老汉有些不屑,老伴也附和着说,“就 是的!” 大砍刀嘿嘿地笑,手不知道朝什么地方放,女人和孩子们不再拘谨,也呵呵地笑。 告别渔翁夫妇,表弟开着车,转脸看我一眼,疑惑地问:“表哥,空调打够低了,你脑门上怎么都是 汗哪?” “好好开你的车!”我擦着汗,问他,“下次再来的话,你还能找到这里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7 期)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围绕“我”和表弟在渔家吃饭这一事件,按照寻餐厅、到老汉家吃饭、结账的情节依次推进。 B. “我”是故事的亲历者,以“我”的口吻叙事,加人大量心理描写,有利于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C. “我”递眼色给表弟,示意他瞅准机会报警,他却拍照去了,这一情节让故事再生波澜,气氛愈加紧张。 D. 小说结尾处,“我’’问表弟“你还能找到这里吗”,说明“我”对此次遭遇仍心有余悸,不愿意再到 这里来。 8. 小说善于借助“误会”推动人物内心矛盾的发展,请在文中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大砍刀”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可以删掉,使叙事更简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①老汉请我们到他家吃饭,“我”误以为他在经营渔家乐,为后文人物内心矛盾发展作 铺垫。②大妈拒绝一起用餐,“我”误以为她怕账不好算,内心矛盾正在积蓄。③老汉请我们喝酒,“我” 误以为会被宰,内心矛盾趋于紧张。④大砍刀出现及与老汉的对话,“我”误认为要丢命,心理矛盾激化。 ⑤老汉不收钱,生气地拍桌子,“我”误以为真要丢命,内心矛盾达到高潮。 9. 不能删掉。①丰富了渔家劳动者群体形象。老汉和“大砍刀”是乡亲,大砍刀主动热情地问候、提供帮 助、邀请“我”去他家吃饭等情节,有利于塑造渔家劳动者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群体形象。②推动情节 发展。大砍刀和老汉的对话,让“我”加深误会,使情节再生波澜。③强化主旨。更有利于反映现实社会 中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赞扬单纯而温暖的人性美。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认真研读 文本内容,准确把握小说的艺术手法。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 境。选项 D,“说明‘我’对此次遭遇仍心有余悸,不愿意再到这里来”,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内容的 理解,对这样美好的地方,“我”有期待、担忧等复杂心理,不是“心有余悸”。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具体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一般要从小 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进行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小说善于借助“误会”推动人物内心矛盾的发展, 请在文中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考生首先要注意从小说中找到“误会的情节”:看来,老汉家在搞渔家乐。 跟着老汉下了大堤,堤下就是他的家;大妈摆手。也许,怕账不好算吧?我们也就没再强求;老汉到屋里 拿出一瓶貌似比较高档的原装酒,啪地打开,倒在两个玻璃杯子里,示意我端一杯。我心一紧,这瓶酒也 要算在我们头上了!只好硬着头皮端过杯子;我心里暗暗叫苦,被宰几百块钱和失去生命来说,真的是小 菜一碟呀;这荒天野地的湖边,搞两条人命真是分分钟的事情,原先两个老人对付我们可能有些吃力,这 下来个大砍刀做帮手,如果菜里下了蒙汗药,酒里做点手脚……我的头真的晕了,眼前出现幻觉。以上的 误会都是在矛盾的心态下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体现了我是一个内心戒备心极强,且很拘谨的人。小说塑造 内心的矛盾,旨在突出人物心里的矛盾,也为小说情节展开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中具体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注意结合对文本 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本题题干问的是:有人认为 “大砍刀”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可以删掉,使叙事更简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属于针对文中某一 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答案具有开放性。具体作答时,考生首先要明确观点,既可以答同意删去,也可 以回答不统一删去,例如观点是不可以删掉:从我心理变化上看,根据文中:“大砍刀”的出现,我心里 一惊,这下怕是碰着孙二娘的馒头店了,明早我和表弟就成包子馅,表妹的婚礼看来是参加不了了!充分 表现了“我”但是担心和由于“大砍刀”到来,对老人等人误会的加深,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从人物 形象上看,文中的“大砍刀”一脸讨好,连声说,“这湖边,十天半月的难得来个人,晚上到俺家再喝几 盅!”“大砍刀嘿嘿地笑,手不知道朝什么地方放”体现了大砍刀的坦诚、憨厚淳朴的性格特点,也为小 说中湖边渔民形象的塑造进行助力;从主题上,我的内心由于重重戒备,而产生的一个个误会,最终在渔 民的质朴和热情言行之下消除,我的戒备心态和渔民的质朴热情形成对比,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人与人之 间的戒备的现实,同时要也塑造了以老汉、大砍刀为代表的渔家劳动者善良淳朴、热情好客,体现了现实 社会中淳朴而温暖人性美。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 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 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 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 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 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 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 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 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 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无所造请左右近臣,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 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 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 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 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 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 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 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 遣儿弟下都为质 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 遣儿弟下都为质 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 遣儿弟下都为质 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 遣儿弟下都为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 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 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 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主 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 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 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 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 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 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 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时,先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高宗”“引”“靖”“质”“密旨”“番禺”“旨”等,然后 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且遣引观靖”中“观”是谓语动词,意思是“看”,宾语是“靖”, 故应在“靖”之后断开,排除 A、B 两项;“靖即悟旨”中的“悟”意思是“领悟”,宾语是“旨”,故应 在“旨”之后断开,排除 C 项。 给句子加上标点为: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 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疏通句意为: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 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崩,……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错误,“崩”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皇帝的高等 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A.“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错误,原文“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的意思是他认为“现在还不 是选择君主的时候”,而不是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什么满足的呢;“东”,在东边;第一个“封”, 使……成为边境;“肆”,扩张;第二个“封”,疆界;“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造请”,拜访;“迁用”,提拔任用;“迁用”省略代词“之”,提拔任用 (他);“辄”,总是;“为……所”,被动句,被;“用事者”,当权的人;“裁”,阻碍。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 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 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 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 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 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 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 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 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 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 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 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 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 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 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 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 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 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 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 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少年游 周邦彦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裳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以女性抒情主人公的口吻,通过对比手法,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传字外。 B. 词的开头两句写山像被石黛染过一样明亮,单衣虽薄却可耐住早上寒气。 C. 一夜春风,“楼上卷帘看”,看的不单是“海棠”,还有自己所思之人。 D. “南陌暖雕鞍”一句借物抒怀,流露出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 15. 如何理解词的结尾“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在“丽日明如洗”的季节,女主人公来到旧时欣赏过的园林。“无风雨”与现在的 心境一致,也与上片中的惊风形成对比。一个“喜”字,以充满暖色的心理传达语,流露出女主人公内心 的喜悦。“春鸟报平安”借春鸟报喜,突出女主人公的幸福与满足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 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 项,“流露出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理解错误;从整体看,虽然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但其 基调是明丽喜悦的,“南陌暖雕鞍”一句中的“暖”字,更以暖色调烘托出这种情感氛围。“女主人公相 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与这种情感氛围不符。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 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此题注意找 到体现情感的关键字,然后结合对诗句的赏析把握诗歌情感,根据以上答题角度的把握和对诗歌的理解。 分析“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先要整体把握《少年游》这首词,这首词 整体基调是明丽的;第二,抓里面的关键字,“喜无风雨”中的一个“喜”字,直抒胸臆,更能体现女主 人公愉悦的心情。第三,分析里面的诗句,“旧赏园林”,来到旧时欣赏过的园林,女主人公的心情感慨 万千,更加勾起对过去时光的回味;“春鸟报平安”,借春鸟报喜,突出女主人公接到所思之人即将平安 归来与之相聚时的幸福与满足之情。 (三)情景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 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桂枝香》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 诗句是:“____,_____”。 【答案】 (1). 赤也为之小 (2). 孰能为之大 (3). 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六朝旧 事随流水 (6). 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孰”“坼”“浮”“衰”“凝”。 三、名著阅读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 A.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 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 贾宝玉出生所衔的那块玉正面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反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C. 《红楼梦》第 1 回,贾雨村姓贾名化,雨村是他的别号。为进京求取功名,曾寄居在姑苏城的葫芦庙里。 后来中了进士,任姑苏知府,不到一年却又因恃才侮上被参而遭革职,偶然间成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因 这层关系,才得以复职候缺,补得金陵应天府一职。 D. 《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决定让家里人给她赎身,于是便借赎身一事好好地规劝宝玉。她要求宝玉: 不管你真喜欢读书还是假喜欢读书,我都希望你至少在老爷和别人跟前摆出个喜欢读书的模样来……为了 留住袭人,宝玉表示听从袭人的规劝。 E.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 刻的社会意义。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正面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反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错。正面还写着“莫失莫 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D.“袭人决定让家里人给她赎身”错,袭人没有决定让家里人给她赎身。 故选 BD。 18. 下列判词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请指出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3)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4)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答案】 (1). 林黛玉 薛宝钗 (2). 贾惜春 (3). 王熙凤 (4). 贾元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识记名著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咏絮才是黛玉作过的咏絮词,此处是借此表 示对黛玉才华的怜惜。“停机德”取自《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的妻子,见到丈夫停学回来,就停下织 布机剪断布匹,用来形容,学习不可中断。用在此处是对宝钗恪守封建礼教最后下场的叹息。“玉带林” 将其反过来谐音就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挂” 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金簪”有宝钗的意思, “金簪雪”便是薛宝钗。“金簪雪里埋”精美金簪被埋在冰冷的雪里,暗示宝钗没有得到宝玉爱,被宝玉 冷落。故此判词预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2)“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三春景不长”实际上 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说惜春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具体指出惜春最后出家为尼。故此判词预示了贾惜春的命运。 (3)“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一从二令三人木”,说 法不一,或说贾琏对王熙凤始则听从,继则对凤姐命令,指手画脚,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最终休了凤姐, 将平儿扶正(人字和木字和在一起是个休字)。或说“休”字应作“休矣”讲,指王熙凤死去。或说“一从” 是指王熙凤在贾府顺从最高统治者贾母;“二令”是指她在贾府可以发号施令;“三人木”的“人木”合 成一个“休”字,是指她最终是要被休弃的。故此判词预示了王熙凤的命运。 (4)“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 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 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 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 “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 “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 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故此判词预示了贾元春的命运。 四、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 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 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 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 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 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 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 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 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 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清,就绝无幸福可言 B.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清,都绝无幸福可言 D.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C.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D.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答案】19. C 20. B 21. D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冲 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从语境上,“在时代的战场上”,应填写战士作战的样子的词,应选用“冲锋 陷阵”。 第二空:“指点江山”,指纵论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从语境 来看,此处并无贬义,应选用“指点江山”。 第三空:“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结合语 境可知,此处说的是让人类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的“生命之土”,应使用“安身立命”。 第四空:“超世绝伦”,超出世人和同辈;“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根据语境为“精神”层 面的,应使用“超凡脱俗”。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先根据选项将不同点找出来,明确此题具体考查哪些内容,根据题干内容可以发现,本题 考查了词语对应的内容和选用关联词。 本题选项中的“心神”“意识”错误,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故排除 AC 项。 “无论……还是”错误,关联词为条件关系,而根据前文“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的语境,应填入假设关系的复句。故排除 CD 项。 故选 B。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应先在选项中看到不同的点,根据选项可以发现本题考查的病句有两种类型:成分残缺和语 序不当。 A 项,“……的时代”,成分残缺,最前面缺少介词“在”。 B 项,“守卫土地,仰望天空”,语序不当,根据前文的“天空和土地”可知,“守卫土地”和“仰望天 空”应调换位置。 C 项,“……的时代”,成分残缺,应改为“在……的时代”。 故选 D。 22. 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提取主要内容,不要超过 30 个字。 我们有远大的、崇高的理想,这自然是很好的,可是,任何远大的理想,假如没有许多切实的、细小的工 作来充实它,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理想。巍峨的宫殿,是由无数小石块建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 现,都不知要经过多少烦琐的工作。要完成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大业,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 事情不可的。 【答案】理想要靠许多细小工作实现,实现四化更需要无数人做无数细小的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方法。作答时,要注意:一、分清楚语段的表达方式,记叙性的,说明 性的,议论性的;二、记叙性的,按照人+地+事+结果概括;说明性的,按照说明对象+特点概括;议论性 的,按照提取相应段落的观点,压缩合并即可。 所给文段分两层,从开始到“经过多少烦琐的工作”,是第一层;第一层中“可是”后面是重点,主要讲 任何远大的理想、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要经过繁杂琐细的工作;第二层讲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有无数的 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据此分析,语段压缩为:理想要靠许多细小工作实现,实现四化更需要无数人做 无数细小的事情。 五、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39 年,毛主席在模范青年授奖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 久奋斗’。” 2016 年 4 月,习主席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 客、当看客。” 2018 年 2 月,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 福的人。” 2018 年 5 月,习主席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放 眼天下,以“青春为何,青春何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携青春之笔,谱热血之歌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身处生命中最绚烂、最珍贵的时期。青春之路绝非坦途,一路上繁花与荆 棘并存,彩虹与风雨共生。行于途中,我们都应当思考:青春为何,青春何为? 青春不只是 00 后的年龄标签,更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气质与担当的代名词。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说: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 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造物主赐予我们青春,不是让我们迷茫与挥霍的,而是让每个人都拥有一段无所 畏惧的历练,在摸爬滚打中锤炼出坚强的意志,培养出卓越的创造力。我们将来能够登上的每一座高峰都 由青春奠基,我们将来要成就的每一番事业都是青春的梦想。 青春不可浑浑噩噩,也不可信马由缰,唯有立凌云之志,才能为青春正名。追古溯今,你会发现那些 收获成功、出类拔萃的人,无不是胸有大志者。青年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诚如习总书记所言:“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 是圆梦者”。青年当立足高远,追求无限的可能。青春的热血会推动我们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青春不是挥霍的资本,也不是放纵的理由,唯有矢志奋斗,才能无愧青春。试想,没有用生命奋斗精 神,惠若琪何以重伤后重回赛场,带领中国女排鏖战里约,再创辉煌?没有忍受孤独、挥洒汗水的奋斗精 神,蒋珂何以成就史上最美“甄姬”,将“百戏之祖”昆曲传承并发扬?没有每天在实验室钻研十几小时 的奋斗精神,曹原何以年仅 22 岁便解决困扰全球百年难题,成为耀眼的科技新星?奋斗的青春最美,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只有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 青春不能复制粘贴,也不能麻木不仁,唯有敢做先锋,才能让青春散发光彩。每个人的青春都如同在 荒漠中前行,与其让青春在忐忑踌躇中流逝,不如凭借一腔孤勇闯出一条小径,镌刻生命的坐标。只有敢 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习总书记曾寄语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 客”,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青年人只有不甘于平庸,勇做先锋,才能 扛起民族振兴的大旗,成就“青春之中国”! 青春是生命中的激流,是由我们自己谱写的一曲赞歌。青春当立志,青春当奋斗,青春当争先!韶华 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道题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阐述自己对于“青春为何,青春何为”的观点。“青春为何”既可 理解为“青春是什么”,也可理解为“青春为了什么”,可以从青春时代的特点谈青春之于人生的价值, 落脚到青春应该怎样度过,青年人要追求什么。“青春何为”应该理解为“青春做什么”,就是说青年人 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与价值,应该有怎样的姿态和行动。写作时,要兼顾以上两个方面,即青年人要大胆 追求梦想,更要为了梦想努力奋斗。而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 做先锋,不做人生、社会的旁观者、懈怠者。“立足自身,放眼天下”,提示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 也可以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谈。 【立意】1.青年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2.新青年,新起点,新中国,新征程。 3.青年人,一切尽在期待中。 4.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素材】1. 湖南省赴武汉和黄冈 600 多名正值青壮年的医疗队员为了人们的生命与幸福,坚守职责,舍生 忘死,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案,于 3 月 22 日下午回到长沙。各届群众手捧鲜花,拉起写有“致敬抗 疫英雄”“我的幸福不能没有你”等内容的横幅,热烈欢迎最美逆行者。 2.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 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习近平 3. 青春,本身就是美丽的,但是我们要让它更加美丽。让它更加美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奋斗。 奋斗会使青春更加具有意义;奋斗会使青春更加精彩;奋斗会使青春更加充实。 4. 2019 年 9 月 29 日,袁隆平,屠呦呦,顾方舟,于漪等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矢志不渝,默默耕耘,功勋 卓著的老一辈英雄模范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国宾仪仗队和少先队 员用音乐与献花向他们致意,全场掌声雷动。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