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ID:705838

大小:85.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罗源二中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 3 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 审核: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盛唐之音 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 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 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 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 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 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 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 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 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 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 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 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 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 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 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 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 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 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 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 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对文中“盛唐之音”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盛唐时传入我国的异国音乐与传统的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音乐歌舞。 B. 集中体现盛唐精神的、以绝句为代表的诗歌和以草书为代表的书法等艺术形式。 C. 成为盛唐艺术美的灵魂的、渗透在各艺术部类中的具有鲜明音乐性的表现力量。 D. 盛唐时在各个领域所表现出的具有音乐性和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风貌。 2. 下列有关唐代书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代书法与诗歌同为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同时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它们具有同样的审美气质, 共同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的风貌。 B. 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比如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便摆脱了齐梁等前朝的束缚, 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姿态。 C. 初唐书法的气质与当时的诗歌恰好一致,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到了盛唐,书法风貌便如同李白的诗, 痛快淋漓,一派飞动。 D. 盛唐草书达到了当时书法中浪漫主义的高峰,它的笔墨线条、结构布局和情态气势正是盛唐舞蹈的精髓 在纸上的形象表现。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在初唐风行一时,深受人们喜爱,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也可以说它 是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B. 孙过庭强调抒情达意是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之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这一认 识预示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C. 盛唐诗歌和书法已经不再是对物质存在的客观“再现”“模拟”,而是更在乎内心世界的主观“表 现”“抒情”,乃至创造。 D. 盛唐是一个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尤其是绝句、草书和音乐、舞蹈,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合成了当 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盛唐之音”不是音乐歌舞等具体的艺术形式; B.“艺术形式”只是外在的,没有点出内在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 D.“各个领域”范围过大。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说“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 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这是以诗歌作比,并不是说书法也“摆脱了齐梁等前朝的束缚”。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作者认为当时书法美的代表实为传世“兰亭”即各种摹本,而非王羲之真迹。 故选 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步云桥 麟溪镇北,有一株香樟,树冠朝着日光生长,亭亭如盖,把小镇轻轻揽.在怀中。 镇上四座桥。有一座 叫“步云”。极美的名字。听起来好似有个撑了伞的女孩子,走呀走的,走在云朵里。 桥下有个院子。一个姓蔡的医生住在那里。蔡医生很温和。说话像个女子,细声细气的。 打针的孩子都喜欢他。他的抽屉里,藏着五颜六色的水果糖。谁打针不哭谁就能得到奖赏。 蔡医生的妻子,听说是个悍妇。一头哈巴狗似的发卷,走起路来像一只企鹅。她开了个杂货店。她有 时拧着蔡医生的耳朵,骂他是个贼。因为蔡医生的糖果,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 蔡医生只好认输。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可是下次我们去卫生院打预防针,他照例笑呵呵的,扔给我 们一颗水果糖。 女孩子都迷恋蔡医生,有一天在一起打打闹闹,不知怎么秀芬突然脱口而出:我长大可不想嫁人。要 是非嫁人不可,那就嫁给蔡医生这样的男人吧。大家都哄笑起来。笑完了眼睛都亮闪闪...的,都盼着快点长 大。 那一年,我念五年级。走过步云桥,就是我们的小学校。每天清早,我背着书包从蔡医生家院门前经 过。看见蔡医生拎着一把铝制洒水壶。海棠花开了,扑鼻的香气,怎么挡也挡不住。我看见蔡医生抬眼, 立刻飞快地逃掉了。 下一次感冒发烧时,再触到蔡医生的目光时,症状似乎愈加严重了。蔡医生摸摸我的额头:“嗳,怎 么这样烫,要用冰袋敷一敷呢。”说话间他拿起桌上的一只冰袋,贴在我的额头上。我心里暗暗祈祷,这 病可要慢点好才好。 蔡医生的白大褂,看得见崭新的折痕。是他自己折的么?还是他的悍妻帮他折的。就是这样想想也令 人妒忌。他的办公桌上,堆着一叠病例。我闻到一股好闻的来苏水。很多年以后,我一生病,这股味道就 又回来了。 我后来知道蔡医生是一个书生,后来不知怎么研习医术。他在萝卜和自己的胳膊上扎针,成了卫生院 的头牌医生。 他的名声很好。病人们爱找他看病,并不都是因为他医术高明。只是他的人这样温和,从不会对你凶 一下。他就是对待脾气最暴躁的病人,也是笑嘻嘻的。 他这样好脾气的人,在小镇上是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他似乎对每个人都怀着歉意。别人朝他发火,他 也不恼,别人就没法子对他发火了。 有一次蔡医生来学校给孩子们体检。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的。只有我晕针,躲在桌子底下。他等到我 最后一个从桌底下钻出来。他轻柔地说:“孩子,你转过头。就不会晕了。”我果然就没有晕。 他合上药箱,塞给我一颗水果糖。我推辞不要。他硬塞。我只好接过来。我想跟他道谢。他已经走出 教室了。操场上空荡荡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可我好似比从前增添了勇气。我再也不是那个既胆怯又哀愁 的小女孩了。 有一天我回到小镇,经过步云桥。看见蔡医生家的院子,院子里草木扶疏,不见人影。枇杷树结了果 子,引来一群白头翁。要是蔡医生还在院子里浇花,我定是要走过去跟他打个招呼的。不管他记不记得, 昔日里那些走在云朵里的女孩子。 (选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一棵香樟树写起,由树到桥,由桥到院,由院到人,这样安排行文思路,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 自然。 B. “他轻柔地说:‘孩子,你转过头,就不会晕了。’我果然就没有晕。”此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蔡 医生医术的高明。 C. “蔡医生的白大褂,看得见崭新的折痕”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表现了“我”对蔡医生的在意与迷恋。 D. 文章通过描绘几件与“蔡医生”有关的往事,表现了对天真浪漫,纯真无邪的少女时光的怀念。 5.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画线词的妙处。 ①麟溪镇北,有一株香樟,树冠朝着日光生长,亭亭如盖,把小镇轻轻揽在怀中。 ②笑完了眼睛都亮闪闪的,都盼着快点长大。 6. 文中的“蔡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7. 文章第四段对蔡医生妻子的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4. B 5. ① “揽”,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香樟树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香樟树的高大繁 茂,也写出了小镇的恬静安详。 ② “亮闪闪”描写欢快兴奋的眼神,写出了大家对未来充满幻想、无限憧憬的神情,表现女孩子们对蔡医 生的迷恋。 6. ①蔡医生是一位态度温和的人。“说话像个女子,细声细气的”、“他就是对待脾气最暴躁的病人,也是 笑嘻嘻的”等说明蔡医生是一个态度温和的人。②蔡医生是一位刻苦钻研、医术高明的乡村医生。“他在 萝卜和自己的胳膊上扎针,成了卫生院的头牌医生”说明蔡医生是一个刻苦钻研、医术高明的医生。③蔡 医生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和魅力的人,曾被我们迷恋,带给我很多美好回忆。无论是“秀芬”的“脱口而 出”,还是我的“立刻飞快地逃掉了”,都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7. 内容上:①用妻子的“凶悍”来反衬蔡医生的温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结构上:②为下文写女 孩子们迷恋蔡医生作铺垫。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表现蔡医生医术的高明”理解错误,应该是表现“我”对蔡医生的迷恋。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 “揽”,意思是“搂抱”,说香樟树把小镇抱在怀里,赋予了它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了香樟树的高大, 树冠的茂密,也衬托出小镇被香樟树轻轻笼罩着的宁静安详氛围。 ② “亮闪闪”描写孩子们因憧憬而眼里闪光的眼神,充分流露出孩子们对于长大的渴望,以及“长大”后 “就嫁给蔡医生这样的男人吧”的向往,写出了女孩们对蔡医生的迷恋之情。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蔡医生很温和。说话像个女子,细声细气的”“病人们爱找他看病,并不都是因为他医术高明。只是 他的人这样温和,从不会对你凶一下。他就是对待脾气最暴躁的病人,也是笑嘻嘻的”“只有我晕针,躲 在桌子底下。他等到我最后一个从桌底下钻出来。他轻柔地说:‘孩子,你转过头。就不会晕了’”可见, 蔡医生态度温和,对待任何人都是笑嘻嘻的,耐心地对待孩子们。 从“蔡医生是一个书生,后来不知怎么研习医术。他在萝卜和自己的胳膊上扎针,成了卫生院的头牌医生” 可见,他是个刻苦钻研医术,医术高明的人。 从“他的抽屉里,藏着五颜六色的水果糖。谁打针不哭谁就能得到奖赏”“蔡医生拎着一把铝制洒水壶。 海棠花开了,扑鼻的香气,怎么挡也挡不住。我看见蔡医生抬眼,立刻飞快地逃掉了”可见,他是一个有 生活情趣的人;“打针的孩子都喜欢他”“秀芬突然脱口而出:我长大可不想嫁人。要是非嫁人不可,那 就嫁给蔡医生这样的男人吧。大家都哄笑起来。笑完了眼睛都亮闪闪的,都盼着快点长大”“我闻到一股 好闻的来苏水。很多年以后,我一生病,这股味道就又回来了”“要是蔡医生还在院子里浇花,我定是要 走过去跟他打个招呼的”可见,他是一位有魅力的人,孩子们喜欢,女孩们仰慕,“我”暗恋他,乃至于 长大成人之后依然留恋着跟他有关的味道,回味着与他有关的回忆。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次要人物一般都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 从人物形象来看,蔡医生是个脾气温和的人,而“蔡医生的妻子,听说是个悍妇”“有时拧着蔡医生的耳 朵,骂他是个贼”,以她的粗鲁凶悍来衬托蔡医生的温和,“蔡医生只好认输。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可 是下次我们去卫生院打预防针,他照例笑呵呵的,扔给我们一颗水果糖”,一暴躁一温和的对比,让形象 更生动。 从结构上看,蔡医生妻子的“凶悍”与蔡医生的温和似乎无法匹配,而且令蔡医生更惹人同情,于是给女 孩们带来很多遐想,如“还是他的悍妻帮他折的。就是这样想想也令人妒忌”“蔡医生的白大褂,看得见 崭新的折痕。是他自己折的么?还是他的悍妻帮他折的。就是这样想想也令人妒忌”,为女孩们迷恋蔡医 生做铺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 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 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 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8.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B. 以无厚入有间. 间:空隙 C. 善.刀而藏之 善:好的 D. 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9. 对下列各句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为.之踌躇满志 ③合于.《桑林》之舞 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善.刀而藏之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B. 技.盖至此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 C. 莫不中.音 乃中.《经首》之会 D. 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11. 翻译下列句子。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答案】8. C 9. A 10. C 11. (1)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 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2)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 动作放慢。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善刀而藏之”,意思是“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善:修治,擦拭。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②“为”都是介词,“因为”之意。 ③“于”是介词,“跟、同”;④“于”是介词,“对于”。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善刀而藏之”翻译为“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翻译为“好 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两个“善”分别为:通“缮”,修治/好。 B.“技盖至此乎”翻译为“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技经肯綮之未尝”翻译为“筋脉经络相 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两个“技”分别为:技艺/支脉。 C.“莫不中音”翻译为“没有不合音律的”;“乃中《经首》之会”翻译为“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 的节奏”。两个“中”都是“合乎”。 D.“族庖月更刀”翻译为“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每至于族”翻译为“每当碰到筋骨 交错聚结的地方”。两个“族”分别为:众/(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岁,每年;更,换;“……割也”“……折也”,判断句。 (2)题得分点有:族,筋骨交错的地方;怵然,警惧的样子;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 行为(之)迟”。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 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 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 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 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 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 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 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 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 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 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 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 的悲叹之情。 C.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 忧。 D. 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13. 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2. B 13. 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 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 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 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B 项,“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错误,从诗中来看,无 “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流露出“迟暮”“多病”,“未”贡 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 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 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 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意思是“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 涟”,主要是叙事和抒情,由野望之景而触发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 连年战火,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诸弟隔”,表达对诸弟的思念;“天涯”“一身遥”写自己身在 天涯,独自飘零,流露漂泊之悲。总起来看,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 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 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 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⑷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为国以礼 (2). 其言不让 (3). 以吾一日长乎尔 (4). 毋吾以也 (5). 吴楚东南 坼 (6). 乾坤日夜浮 (7). 戎马关山北 (8). 凭轩涕泗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毋”“坼”“乾坤”“戎”“涕泗”的书写。 三、《红楼梦》阅读(10 分)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 ) A.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 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 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 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 《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 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E. 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 定了基础。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等的把握能力。 C.“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错误,应是英莲被拐走后甄家 被烧毁。 D.“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错误。林黛玉进贾府时她父亲还在,并非父母双亡。 E.“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错误,应是贾母让黛玉到荣国府的。 故选 AB。 16. 简述《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过程。 【答案】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 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 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概括名著重要情节的能力。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源于《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节,“葫芦僧” 是对贾雨村的称呼,他原来借住葫芦庙时,曾接受过甄士隐的帮助,故如此称呼。同时,“葫芦”,音同 糊涂是也,“葫芦案”谐音“胡乱”,即胡乱判案。 这件事起因是呆霸王薛蟠为了争夺英莲而打死乡绅冯渊。这“英莲”就是甄士隐被人拐走的女儿。贾雨村 判案之时,听了门子述说情由,知道英莲的身份,又因门子给自己一张护官符而知道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的势力,不敢得罪四大家族,竟明知英莲为恩人之女而胡乱判案,致使薛蟠逃脱法网,逍遥法外。贾雨村 绝非糊涂之人,乱判“葫芦案”,是为了攀附权势,捞得“护官符”,巩固自己的地位。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让一些考生 和家长犯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 )——“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 一咨询”等填报服务( ),要价数千到数万。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数据。据调查发 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 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所谓数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 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数据。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 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 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 年的分数线,无异于( )。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专家”,也未必靠谱,他们的眼里恐怕更多的 是利益。 ( )的事情是整顿市场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不是傻 子太多、骗子不够用,_____________。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此外, 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1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炙手可热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当务之急 B. 应运而生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迫在眉睫 C. 应运而生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迫在眉睫 D. 炙手可热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当务之急 18.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B. 据调查,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据来自于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C. 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所否认。 D. 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相关部门予以否认。 19. 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且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B. 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C. 而是考生和家长确实从这块灰色地带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 D. 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管理监督不得力不到位。 【答案】17. B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 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 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 产生,中性词。前者望文生义。应选“应运而生”。 五花八门:联合式中性成语,作谓语、定语,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 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 美好的事物很多。与语境中的情感色彩及对象不妥。应选“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 拘泥而不知变通。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前者强调“做事不知变通”,后者强调查“不 求进步”,应选“刻舟求剑”。 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与后面的“事情”有重复,用法错误。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 情势十分,应选“迫在眉睫”。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 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 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B 项,成分赘余,去掉“来自于”中的“于”,另外从语境语意的角度,去掉“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 据”中的“的”,因为“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作“宣传”的宾语; C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据”或“发现”,去掉“被……所”中的“所”; D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据”或“发现”,末句依陈述角度的一致性,选择被动句表述为佳。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 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A 项,注意前后语言形式上延展呼应,“不是……而是”的句式搭配; C 项,“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语意游离中心; D 项,与后文语意不照应统一,注意后面语境“出手”“野蛮生长”之意,意味着不是“不得力不到位”。 故选 B。 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 异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 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 ④⑤③②① B. ④①③②⑤ C. ③②①④⑤ D. ③①②⑤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 ④句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 ①句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着④句, ④①是对前文中“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的具体阐释, ③是过渡,引出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即②, ⑤紧接补充说明②,即隐逸文人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 最后的排序是:④①③②⑤。 故选 B。 21.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信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本工程将于 2018 年 6 月 10 日 20 时至 11 日 8 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 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 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18 年 9 月 1 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宣布” (2). 改为“通告” (3). ②“提出” (4). 改为“垂询” (5). ③“不安” (6). 改为“歉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 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 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①“宣布”,公开正式告诉(大家)。而此处用“宣布”不妥当,可改为“通告”。“通告”是适用于在一 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周知性公文。通告的使用面比较广泛,一般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 临时性机构都可使用,但强制性的通告必须依法发布,其限定范围不能超过发文机关的权限。 ②“提出”,揭示,提请考虑、讨论接受或采纳,不得体;此处可改为“垂询”;“垂询”,敬辞,称别 人对自己的询问。 ③“不安”,表示一种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心 理;此处用“不安”不妥当,可改为“歉意”。 【点睛】语言表达应注意: 1.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2.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3.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4.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22. 请仿照划线句子写两个排比句。 天下的父母啊!请为你的孩子留下一笔真正的财富吧!山珍美味吗?不,那也许会让他饿得头昏脑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的财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一种 “克敌制胜”的本领,一把能够独立撑开的伞,正如蒲公英的妈妈给予子女的馈赠。 【答案】 (1). 绫罗绸缎吗?不,那也许会让他变得衣衫褴褛; (2). 万贯家私吗?不,那也许会让他 穷得一无所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 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 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本题中首先 要注意句子特点的观察,设问句,回答是否定的。同时要注意内容逻辑关系与所给出的句子保持一致。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 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 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 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例文: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曾经有人说过:“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享受荣誉。”过度的享受名誉,终会迷失自我,失去方 向。因此面对成功,面对名誉,我们要学会取舍,懂得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有害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放弃名利是钱钟书面对“钱学热”时的淡然,电视剧播出后,钱钟书名声大噪,书店中的新著旧作都 被人一抢而空,昔日冷清的门院中挤满了闻名而来的中外记者,对于这种情况,钱钟书自始至终都保持静 默,不接受钱财,也不接受采访。 面对钱财名利的诱惑,钱钟书未曾动摇,他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放弃了名与利,却赢得了他人的称赞。 放弃让人的心不在钱海中迷失,坚持最初的模样。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被功名所动,在喧热的庭院中 寻找到一份沉静,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便是放弃的智慧。 放弃权利是韩愈的为民谋福。佛骨一事触怒皇帝,韩愈被流放潮州。他与李白,柳永的登山登山无路 不同,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推到无底深渊,远离了权力,远离了繁荣,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但他 并没有因此堕落,反而在上任后立刻为民谋福。驱鳄鱼,开学堂,他把潮州从一个偏僻落后的贫穷小镇变 得异常兴盛,使潮州的人民得以幸福生活。 面对权力的流失,韩愈并没有放任自己。他为民谋福,改变了潮州人民的生活,李渊父子得天下,却 也未有山河易姓为李,反而身为罪臣的韩愈,有了这份殊荣。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它让失意之人遇到了一 个新的世界,找到了新的价值。 学会看清眼前的利益,学会放弃不可幻想的功名,否则就有可能误入歧途。从有上将军衔的徐才厚到 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曾经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他们,皆是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被双规,被停职。他 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他们太看重金钱,总幻想着拥有千万身家,以至于失去了自我的判断力,从 而迷失自我,落到了这般地步。他们这种放任贪欲的行为,又怎么谈得上是智慧呢?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正如陶渊明放弃了官场上的功名,收获了淡雅闲适的田园生活,找到了自己的精 彩;正如托尔斯泰放弃了晚年优越的生活环境,背叛了他的贵族家庭,在文学长河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意 义;正如华盛顿放弃了美国总统的职位,回到了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一个人若不能学会看清眼前的利益,那终会在钱海 官场中迷失自我。在利益面前,不被其所诱惑,把目光放长远。或许固然会有所逝去,但在未来终会有所 收获。真正领悟放弃的真谛,方能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为材料作文。 【审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则故事,一部分是导引性的话语。这两部分本质上是一致的,故 事中蕴含着事理,而导引性文字是更为直白的揭示或提示。在审题立意时,导引性的文字更为关键,从它 入手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含意。故事的主角是那个孩子,我们要揣摩命题人对他的感情倾向,很明 显,命题人对孩子不愿意放弃榛果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旁边人的话,提示孩子可以放弃一些,以便把 手拿出来,还可以得到部分榛果。可见,故事是围绕“放弃”与“得到”展开的。导引性文字中“有时候 只有放弃才能得到”这句话极为重要,也是对上面故事的含意的明确揭示,换个角度阐释,就是“只想获 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总而言之,本次作文应该围绕“放弃”与“得到”的关系展开,或 者把这种关系简化为“舍与得”。 参考立意:追求理想时,需要有所放弃;欲得,必有舍;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学会放弃等。 【素材】(1)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残缺的现实,一味强求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也许放弃也不失为 一种智慧。放弃并不意味着丢弃一切,而是要抛开羁绊,解开枷锁。有时候,太固执也会导致失败,而看 准时期,做出明智的选择——适时的放弃会让你收获豁然开朗的结局。 (2)适时的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和胆识,更是一种远见和智慧。如果不懂得取舍,则会两手空空。小猴 子下山的故事,人尽皆知。掰了玉米,再摘桃子,丢下玉米桃子,又想捡西瓜,最后在追逐兔子的好奇心 中两手空空。得陇望蜀的心态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小猴子懂得取舍,那结果也就不会这样。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学会智慧的放弃,才能使自己更从容,才能在人生路上行得更远。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道路曲曲折折,蜿蜒向前。做好心中的取舍,终会有所收获,且看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3)非洲有一条古老的谚语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道口。”在遇到分岔路口时,当两路的远方都有一只 山羊拌倒在灌木丛中,鬣狗就会用左脚走左边的路,右脚走右边的路,路越分越开,鬣狗的身体也被劈成 了两半。可它曾否想过: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4)梅花放弃了夏日的吐蕊,却拥有了冬日最美的绽放;雄鹰放弃了巢中安逸的生活,却拥有了生命的最 高起点;星星放弃了白日的展示,却拥有了夜晚最闪耀的舞台。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拥有。“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这一伟大诗人,在世俗与隐归中毅然选择了后者。心似琉璃,淡泊名利,在一片 田园中收获了自己放弃功名的果实,就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自由自在的度过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难道说,那不是另一种拥有吗?不是放弃后的另一份不同形式的人生礼物吗? 行文结构:开头明确观点“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然后结合不同的人物事例分析论述,如放弃名利是钱钟 书面对“钱学热”时的淡然,寻找到一份沉静,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便是放弃的智慧;放弃是韩愈的为民 谋福,它让失意之人遇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找到了新的价值等。最后总结全文,再次明确观点“真正领悟 放弃的真谛,方能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