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之“劳动教育”(附:实战演练作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之“劳动教育”(附:实战演练作文)

ID:705904

大小:37.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作文备考之“劳动教育”(附:实战演练作文) 2020 年 3 月 20 日,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 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 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强调,要根据各学段特 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 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 劳动为主。 众所周知,高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考作文一直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命题理念, 以“立德树人”的积极导向为命题原则,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时代热点。而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占据 重要地位,不仅成为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更成为我国未成年人圆梦光明未来的有效路径。所以,在进行 2021 年高考作文备考时,同学们对“劳动教育”一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备考言论 关于劳动,习总书记这样说 勞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 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 铸就。 ——2013 年 4 月 28 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青少年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 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2013 年 5 月 29 日,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的讲话 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 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 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 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 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 ——2015 年 4 月 28 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 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全社会 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2018 年 4 月 30 日,回信勉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 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18 年 9 月 10 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关于劳动教育,他们这样说 我们的劳动教育的理想是,要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找到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 中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 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 ——中国作家路遥 没有年青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 ——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列宁 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 他们只须饭来就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 关于劳动教育,媒体这样说 开展劳动教育须与时俱进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 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 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 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实践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 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今天,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展劳动教育也须与时俱进。以《关 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为契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 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就一定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 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摘自《人民日报》 劳动教育要与其他“四育”融合 劳动教育要在与其他“四育”融合上下功夫。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個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 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 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 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同时,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因此,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将劳动 教育中蕴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实践创新能力、身体素质锻炼和审美能力提升等内容融入其他学科和活动; 其他学科和活动也需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如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中的勤劳、节俭、艰苦奋斗 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科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实践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职业体验、社区服务 等。注重与其他“四育”融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为劳动所创造、生活处处可劳动,有助于学生 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摘自《中国教育报》 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 中的实践活动、主动思考逐渐培养起来的,而劳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孩子的适应能力尤为重要,他们自身的发展情况也关系着社会发 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提高现代学生 的逆商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课题。如今,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往往宅在父母为他们精心营造的安 乐窝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遇到磨难和挫折,更不用说参加劳动锻炼了。 只有从学生时代起,就知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一片天的人、就懂得粮食是用汗水换来的人,才能 理解生活,适应社会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培养学生使用各种简单工具的习惯和能力,学会一些 简单的专门性劳动如木工、钳工以及菜园、果园劳动和饲养家禽、家畜等。这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 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从事劳动活动,他们身心愉悦并获得成就感,这既陶冶了情操,又养成了对劳动的 热爱和敬畏。只有通过充分实践,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和快乐感,进一步激 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 ——摘自“光明网” 劳动教育成必修课是必要的补课 长久以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但“理想很 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十几二十年来,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央出台《关于全面 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根据各学段特点开设劳 动教育课程,这是必要的补课,能倒逼全社会特别是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认真开展劳动教育,避免劳动教 育走形式,确保劳动教育效果,发挥劳动教育成效。 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人生的必修课,不能缺失。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的教育。劳动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 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学校、家长和社会是时候改正轻 视劳动教育的观念,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了。让孩子在家中、学校里和社会上都能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 既需要形成社会共识,也需付诸社会实践。 ——摘自《人民日报》 人工智能时代更需重视劳动教育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当人工智 能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形态,当我们从体力劳动以及一些常规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之后,今天我们来 理解劳动教育,就应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一方面,劳动教育并不只是对某种生活技能的单纯机械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唤起人们 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觉知,在劳动中真实感知完整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是要建立人们与真实世 界的连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交融,使我们今天学习知识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要便捷,那么知识是否必然会带来能力的提升,这中间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我们在今天强 调劳动教育,就是要强调其实践性,推动教育由知向行转化。网络依赖症、微信依赖症、手机依赖症等困 扰国人,各种社交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带来了陌生化的挑战。劳动教育通过家务劳动、 校园劳动、社区劳动以及社会志愿者活动实践,可以很好地拓展人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在 劳动教育的实践中,也可以重新思考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身 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大局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劳动还蕴含着人的心智和思维方式,今天 的劳动教育,更多地着眼于提高人的思考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些能力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具备 的核心素养。 ——摘自《学习时报》 劳动教育让青少年的明天更有希望 凡事预则立,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出台政策只是第一步,要将政策转化为实效,还需上下齐心、 多方合力,共同为学校劳动教育“添把火”。加强劳动教育,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教育一根针, 串起千条线。加强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实践基地就是劳 动现场,只有全社会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开绿灯”,营造出学生参加劳动应感到光荣的整体氛围,那么新 时代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也将取得理想效果。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新 时代的大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成长意味着希望。加强劳动教育,让更多青少年深入到劳动现场, 劳动必会赋予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力量。 ——摘自“中新网” 备考素材·人物 个人篇 王进喜:用生命给祖国献石油 “宁肯少活 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进喜,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把他和“铁人”这个称呼聯系 在一起。 1923 年 10 月,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省玉门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 年春,他通过操作考核 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60 年 2 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领 1205 钻井队到达萨 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 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1205 钻井队的钻机到了,可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于是王进 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仅用了 4 天时间便把 40 米 高的井架竖立在了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大一点的水滩、 水坑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取水 50 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并创下 5 天 4 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1960 年 4 月 29 日,1205 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可他仍坚持在井场工 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 700 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 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感慨地对工人们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 个铁人呐!”然而,常年过度劳累使“铁人”的身体比常人提早垮了。1970 年,王进喜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 年仅 47 岁。 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1915 年 9 月,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 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当起了掏粪 工。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崇高精神,成为全 国著名劳动模范。 从一个旧社会受人压迫剥削的“粪花子”变身为新中国的一名清洁工人,时传祥感到无比幸福。他常说: “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要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他努 力劳动,苦干加巧干,从不分分内分外,谁家的墙头倒了,他就主动给砌好;谁家的厕所没有挖坑,他就 带上工具给挖好。同时,他还进行技术革新,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在掏粪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时间一 长,时传祥不仅成了百姓尊敬和信赖的朋友,还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1958 年他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 员,1959 年他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时传祥不仅自己一生投身于北京的环卫事业,还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在他提议下,自 1962 年开始,清洁队陆续分来一批初高中毕业生,他担负起这些年轻人的传帮带任务。他通过言传身教, 帮助青年人树立了“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出了一个思想过硬、业务一流的青 年班。 1975 年 5 月 19 日,时传祥去世。在他的感召下,其 4 个子女全部进入环卫战线工作。甚至他的孙 女时新春,也成了时家的第三代环卫工人,继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 李新民:奋斗不止的“大庆新铁人” 在大庆油田,中国石油第三代“铁人”——“大庆新铁人”李新民,被誉为“铁人精神的传人”。扎根钻台近 30 年的他,在国内带领钢铁 DQ1205 钻井队扛红旗、站排头,出征海外创纪录、立标杆。 DQ1205 钻井队是全国打井最多、进尺最多、获得荣誉最多、创造历史纪录最多的钻井队,2003 年 当李新民成为其第十八任队长时迎来了新挑战。当时,油田发展对定向井等需求越来越大,而 DQ1205 钻井队一直没打过这类特殊工艺井。李新民主动带领钻井队仅用几年时间就成为一支具备多种井型施工能 力的钢铁钻井队,创造了全国纪录。 2006 年春,李新民带队出征海外,苏丹是第一站。刚到苏丹,他们就遇到了难题:还有 14 天就要开 工,但运送设备的船遭遇大浪,核心设备只剩一台柴油发电机可用,根本无法满足开钻条件。李新民带领 不甘心的 DQ1205 钻井队向甲方表示:一定会按时开钻,并保证如期完井。在随后的几天,他几乎跑遍 了所在区块的所有中国井队,找到了一台准备大修的柴油发电机。在夜以继日的奋斗下,DQ1205 钻井队 终于成功打完了海外的第一口井。2010 年,李新民成了伊拉克哈法亚项目的负责人。受到战争的影响, 他拿到手的只有哈法亚油田 30 多年前粗略勘探的地质资料,许多关键数据都没有。即使这样,他仍然带 领队伍在打第二口井时就创造了当地的钻井新纪录。 在海外作业的十几年里,李新民带领钻井队先后刷新了当地 42 项新纪录,两度获得苏丹颁给钻井施 工队伍的最高荣誉——“PDOC”杯。 包起帆:勇于创新的“抓斗大王” 著名全国劳模、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包起帆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创新,他的发 明中有 3 项荣获国家发明奖,3 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6 次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包起帆当过码头装卸工,知道木材装卸的危险性,自己也曾几次受伤。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白天上班, 晚上在家画图,造出了 10 吨门机用木材抓斗;又经过几年努力,做出了一套港口木材抓斗工艺系统,实 现了木材装卸机械化。他也因此被誉为“抓斗大王”。1996 年,包起帆任上海龙吴港务公司经理,那时龙吴 港是一个两三天也没有一条船的港口。包起帆不气馁,他要开辟一条中国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在有关部 门的支持下,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开通,龙吴码头吞吐量从 1995 年的 250 万吨发展 到 2001 年的 2200 万吨。 担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后,包起帆和同事们一起发力,产、学、研相结合, 先后开展了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管理、港口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 散货全自动化装备和工艺等课题的研究。他带着团队发明了一套基于星地交互的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系 统,创新性地解决了港口物流安全这一世界难题。此外,包起帆还率领团队用两年半时间研制、五年时间 精心维护拓展,向制定集装箱领域国际标准发起冲击。2011 年,在经过 13 次国际会议交锋和交融、7 轮 投票后,由包起帆团队申请研制的 ISO 18186 标准在日内瓦正式颁发。该标准是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第一 个由中国专家主导的国际标准,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创新的力量。 袁隆平:用一辈子守护好中国饭碗 “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50 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 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重大贡献。”2019 年 9 月 29 日,已 90 岁高龄的袁隆平迎来了人 生新的高光时刻。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其颁发了“共和国勋章”。 50 年前,袁隆平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长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揭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 幕。20 世纪 60 年代,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实验时,住的地方甚至不能被称之为房子,几块木板,屋顶上盖 着稻草,刮风时透风,下雨时漏雨。一年到头,吃的肉都是从湖南老家带去的腊肉,从没吃过鲜肉。就是 腊肉,也要精打细算,只有特殊的日子才有得吃;平时想吃,得大家举手表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袁 隆平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孕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 时至今日,杂交水稻早已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餐桌的格局,数以亿计的人因为这一伟大创造而受益。 袁隆平也被世界公认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两个梦,早已广为人知。新婚之夜的“禾下乘凉梦”通过 多年的努力,基本实现——“身高”过两米,亩产超过 800 公斤的“巨型稻”已经问世。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 盖全球梦,用中国的力量养活世界。因为这个梦想,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将中国的杂交水稻带出了国门,美 国、印度、菲律宾、缅甸、马达加斯加……中国种子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授粉挂穗,解决了当地的粮食 问题,也一次次将中国的国际名片越擦越亮。 集体篇 航天科技“神舟”团队: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神舟”团队作为负责我国所有载人航天器研制设计工作的主力军,是我国创新发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队”。20 世纪 90 年代初,为了尽快发射我國第一艘“神舟”飞船,“神舟”团队采取并行工程方法,同时研制 四艘初样船,分别考核飞船力学、机械、热和电性能。从那时起,团队几乎每个周六都召开一次综合调度 会,一起研究解决问题。仅 1998 年就开会 42 次,解决了 2000 多个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验证,“神 舟一号”试验飞船在 1999 年 11 月 20 日直上云霄。 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已经运抵发射场,但航天员所用的座椅缓冲器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上级决 定用新型缓冲器替代原有型号。“神舟”团队临危受命,仅用两个月就研制出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的座椅缓 冲器,并在发射前安装到位。 2016 年,为全面验证“天宫二号”补加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验证飞行器间的补加流程并获取关键数据, “神舟”团队组织搭建了系统间补加综合试验平台来模拟真实太空环境。为了吃透每一个细节,经过 20 多 天的奋战,试验顺利完成,团队获取了极其宝贵的数据,也用自己的创新破解了在轨补加的关键技术难题。 八步沙“六老汉”:白了头发,绿了荒漠 1981 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甘肃省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地区试行新的治理政策。 漪泉大队 56 岁的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了出来。紧接着,贺发林、郭朝明、张润元、程海、罗元奎积极响 应。他们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被称为八步沙“六老汉”。 按照计划,第一年先治 1 万亩,6 个家庭 40 多口人全部上阵。可第二年春天几场风沙过后,活下来 的树苗连三成都不到。“六老汉”没有灰心,采用“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办法,终于提高了 成活率。沙漠离家远,“六老汉”吃住都在八步沙——在沙地挖一个深坑,上面用木棍撑起来,再盖一些茅 草,这就是他们的“家”。经过 10 余年苦战,“六老汉”浇绿了 4.2 万亩沙漠。八步沙的树绿了,“六老汉”的 头却白了。1991 年、1992 年,贺老汉、石老汉先后离世。后来,郭老汉、罗老汉也相继离世。 组建林场之初,“六老汉”就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石银山、 郭万刚等相继接过了父辈治沙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如今,八步沙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六老汉”及其后人建 成了一条南北长 10 公里、东西宽 8 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使 7.5 万亩荒漠得以治理,近 10 万亩农田 得到保护。 红旗渠建设者:精神旗帜飘扬太行山巅 历史上的河南省林县(1994 年后撤县设林州市),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红旗渠修建前,林县 550 个行政村中,有 307 个行政村长年人畜饮水困难。经过反复考察论证,1960 年 2 月 11 日,引漳入林工 程(“劈”开太行山将邻省山西的漳河水引进林县)正式开工。一声号召,全县齐应,37000 名群众自带工 具奔赴修渠工地,拉开了向自然宣战的序幕。 要通渠,必须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建起一座拦河坝,拦腰“斩断”漳河,抬高水位让河水进入 渠道。任村公社的 500 多名修渠群众组成突击营,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当大坝合龙只剩下十几米宽时, 河道变窄,水流湍急,沙袋、巨石投下去,转瞬即逝。关键时刻,修渠群众跳进河里,排成三道人墙,用 血肉之躯助大坝最终合龙。红旗渠总干渠修筑在“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难以攀援”的太行绝壁上,修渠群众 就悬挂在半山腰上,挥锤打钎、装药放炮,炸出一个个小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作业,开凿渠线,垒砌渠 墙…… 红旗渠修建历时 10 年,有 30 万人参加了修渠工程。林县人用自己的双手,战天斗地,彻底改变了 干旱缺水的命运。20 世纪 70 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向外国友人介绍,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 京的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红旗渠,让磨砺千年的民族精神化为有形的“人工天河”,奔流至今。 备考素材·事件 “劳动光荣”入高中新教材 2019 年 8 月 27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三科统编教 材相关工作情况。有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三科统编教材均体现了劳动教育要求,并按照学科特点各有侧 重。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介绍,语文教材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 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 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观念。 有高中语文教师认为,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喜看稻 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等文 章,让以张秉贵、袁隆平、钟扬等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再配以以劳动为主 题的古诗词,彰显劳动意识,传承劳模精神,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意义非凡。有媒体表示,党的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 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写入高中新教材,具有鲜明 的引领作用,体现了教育价值所在。 中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仅 12 分钟 2019 年 6 月 10 日,有媒体报道称,我国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 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而据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 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 1.2 小时,韩国 0.7 小时,法国 0.6 小时,英国 0.5 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 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 12 分钟。 对于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有家长表示:“孩子在家基本没怎么劳动,每天吃饭要家长盛,书包 也要妈妈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洗漱我就知足了。”“孩子能自己洗澡洗内衣,我规定她每周洗一次碗, 此外就没有别的家务劳动了。”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表示,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 会劳动”。除此之外,还存在学校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等问 题。 对此,有专家认为,劳动不仅仅是家务劳动。劳动教育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绝对不是家庭内部就可 以解决的。这是需要被重视的重要教育问题,法律、學校、社会都应在其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和角色。 家长招聘保姆照顾大一女儿引争议 2020 年 1 月上旬,一则“家长招聘保姆照顾读大一女儿”的新闻引发热议。据悉,这位家长是来自湖北 襄阳的一位妈妈,她表示,女儿现在念大一,自己和丈夫都忙于做生意,2019 年 9 月女儿刚开学时,自 己为了照顾女儿,学校家里两头跑,最后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才在朋友圈招聘保姆。保姆主要负责洗衣做 饭、日常打扫。这位妈妈还表示,这样做是花钱图安心,女儿从小就没做过家务,怕她照顾不好自己,而 且现在很多家长都会为上大学的子女请保姆。 该家长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请保姆能够让孩子摆脱烦琐的家务,从而专注 于自我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因此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刘女士这么 做等同于在培养“巨婴”。 有媒体 1 月 5 日专门针对此事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吸引 4.9 万名网友参与。在“大学生有必要请保姆 吗”这一问题下,近一半的网友(约 2.3 万人)选择了“没必要,大学生拒绝当巨婴”的选项;仅有 1988 人 选择“要请,做家务挺麻烦的”这一选项;但较为醒目的是,有近 1.7 万人选择了“花钱是别人的事,不表态” 这一选项。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 见》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素养评 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以及升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意见》的这些规定,引发了 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各方热议。其中,多数家长认为考试压力和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回家没时间进 行家务劳动;学校认为校方已经采取充分措施推行劳动教育,但家庭教育配合不够;部分教师认为劳动教 育增加学生负担,有违减负政策初衷。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对家长、学校、教师的相关言论持什么态度?对国家“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 育”这一新政策有什么认识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以学校(统称“育人中学”)团委的名义,给家长或学校或教师写一封公开信(题目统一 为“给___________的一封信”),表达对国家这一新政策的支持。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新材料情境型任务作文试题,突出了实用性,彰显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作文材料以对 国家“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一新政策的支持为主导目标,旨在转变家长、学校、教师等有关方面 的观念,实施好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要求。 作文可选择的写作对象有三个,分别是家长、学校、教师,考生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行,这实际上降 低了写作难度,也让考生有话可说。如果考生要给家长写一封信,就要思考一些与家长有关的问题,如: 孩子不做家务、不会做家务与家长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做家务?为什么不教孩 子做家务?家长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和能力?把这些问题想通、想透彻后,就可以进入下一 个步骤——谋篇布局。 作文文体要求虽然是写公开信,但其内核仍然是议论文,即用公开信的形式来说服家长、学校、教师 中的某一方。因此,要解决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什么是劳动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怎么进行 劳动教育?这三个问题应该成为作文的内核。在论证方式上,要注意立论驳论相结合,在驳斥错误观点时, 要注意针对性。在主题上,一定要完成“对国家这一新政策的支持”这一命题核心任务。如果忽略这一核心 任务,则属于偏题或离题。 形式方面,首先文章得是一封公开信,要符合书信的格式,称谓、问候语、祝颂语、署名及时间等要 素齐全;其次,要注意身份和语气。考生是在代表学校团委“说话”,“说话”的对象是家长或学校或教师, 语气上要体现出应有的尊重,措辞要委婉——既要真心诚意告诉对方发表公开信的理由,又要向对方“灌 输”公开信的基本思想,切忌夸大其词,切忌居高临下。 佳作展评 给家长的一封信 刘欣 尊敬的学生家长: 你们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发了各方热议。部 分家长对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颇有微词,认为如今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没时间进行劳动。诚然,家 长疼惜孩子天经地义,希望孩子多花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成绩亦无可厚非,但请不要忘记,劳动亦是成才要 素之一,劳动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从“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优良传统,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可悲现实,劳动意识的流失正急切 呼吁劳动教育的回归。因此,国家“加强劳动教育”的新政策理应得到家长的支持。 首先,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程。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寥寥几字,道尽劳动真谛。华夏之 源,大河之畔,耒耜耕植,人民以劳动延续宝贵生命;蒸汽时代,机器轰鸣,流水线旁,工人以劳动孕育 工业文明;再看今朝,万物互联,人类以劳动一展智慧风貌。可以说,劳动是成人之基,它给予一个人最 实用的动手能力,它为勤劳的人敞开探索的大门。倘一个人学富五车却不晓劳动技艺,其知识便只能积压 于脑中,无半点实际功用。这肯定不是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的未来,更不是孩子应承担的恶果。因此,劳动 之价值,不容忽视。 其次,劳以成才,动以兴国,民族复兴呼唤劳动的力量。犹记先贤欧阳修慨叹:“忧劳可以兴国,逸 豫可以亡身。”且观当今盛世,黄大发卅六寒暑筚路蓝缕,换高岩绝壁通清流;南仁东廿二春秋沐风栉雨, 令窝凼洼谷醒天眼;黄旭华三十星霜埋名苦攻,教深海惊涛跃核艇……这才是家长所盼望的孩子的成长方 向,更是民族复兴所渴求的劳动人才!他们用劳动的汗水耕耘出发展的万亩良田,以累累成果道尽劳动的 意义。民族的未来呼唤劳动人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已尽在不言中。 言传以理,身教以行。作为家长,需以己之力育孩子的劳动兴趣。俗语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 动教育的过程,怎少得了兴趣的加持?家长怀望子成龙之心,不如将其化作动力,为孩子树立优良榜样, 与孩子一同劳动,在亲情的互动中寻得劳动的乐趣,让孩子自内心深处挖掘出对劳动的真爱。诚如班固所 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实践,无以见效果;不行动,何以晓答案?劳动教育需要国家的倡导, 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响应! 而今你我立于历史节点,思接春秋,视通沙海,观学生之未来,必有劳动做伴;民族之复兴,曙光近 在眼前。劳动教育将兴于此代,展万世之光彩,凝复兴之血脉! 劳动教育,育人成才;國之新政,洪范万代! 此致 敬礼! 育人中学团委 2020 年×月×日 点评 文章选择家长为写信对象,开篇即亮明观点——“劳动亦是成才要素之一,劳动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 程中不可或缺”,表达了对国家新政策的支持;接着用劳动的优良传统与“四体不勤”的可悲现实做对比,阐 释劳动教育回归的必要性;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逐层展开,既回应了家长对劳动教育的 质疑,又点明了劳动的价值,并上升至国家民族层面,契合时代要求,提升了文章的格调;结尾用整句呼 应开篇,强化论点,简洁有力。全文书信格式正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充实鲜活,语言表达精准 而不失灵活,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