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命题预测--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加快农业
【热点素材】
★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胡春华指出,组建国家乡村振兴局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国家乡村振兴局要牢记职责使命,切实抓紧抓好肩负的工作任务。
要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实施救助保障,坚
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20 年 12 月 28 日至 29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
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
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
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央一号文件 2021 年 2 月 21 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真进步村振共加快农业农村观代化的意见》,全文共 5 个部分,包括:
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共有政街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
彰大会上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
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
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辆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
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命题角度】
《经济生活》角度
1.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带领全国人民实施脱贫攻
坚战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实施脱贫攻坚成路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
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②共同富裕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让更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坚持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让改革发
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政治生活》角度
2.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是如何发挥作
用的。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全
面领导,形成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尊重人民主体地
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的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③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
制度体系,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使脱贫攻坚各项部署得到落实。
④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各级党委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
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
《文化生活》角度
3.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为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提供精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
②处理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深入挖
掘、整理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不断丰富“特色文化”的内涵,提升乡村的文化形象,
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弘扬中华民族材神。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必须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地精神、伟大
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祖国发展繁荣
而奋斗。
《生活与哲学》角度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店设明我国为什么要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规横看大、
力度定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
是我国面对新形势、顺应新时代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促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有利
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党中央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
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命题预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年来,我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果丰硕。但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民
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
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
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
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
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答案】①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需
求变化,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③国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三农“的财政、金融支持。
④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⑤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这句话道出了粮食安
全就是生命线的道理。2020 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再创新高。虽然稻谷和小麦连续多年
产大于需,但是优质小麦和大米供给不足;国家大力鼓励生猪生产,由此带动饲用玉
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长;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
差距导致国内外粮价倒挂。
材料二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
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守耕地红线,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
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
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
准化生产。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粮食进口量再创新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谈谈国家是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保“万民之命”的。
【答案】(1)①国内供求状况影响进口规模,国内对粮食需求增加,优质小麦和大
米的供给不足,导致我国对粮食进口量增加。②一种商品的需求受到相关商品需求量影
响。由于生猪饲料需求量的增加作为饲料原材料的玉米和大豆需求也相应增加,导致其
进口量增加③国内生产成本影响进口贸易。由于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
足,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出现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
(2)①完善土地保护制度,严把土地用途关,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巩固农田、水利
等基础设施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落实科技兴农政策,提高农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
力,保证粮食生产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③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合理的财政和
税收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粮食产能来保证粮食安全。推动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供给的质量,增加有效供给,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现
代农业,有助于保证粮食安全。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2015 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
革。《意见》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严惩各类食品
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
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建
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
境的行为;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继续实施种粮
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健全农村产权保
护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
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
民居住条件,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思想
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结合材料,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谈谈国务院是怎样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
现代化建设的。
【答案】①通过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相关法律等,履行保障人
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通过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继续实施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履行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通过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职能。
④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搞好农村公共服务
设施配套等,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⑤通过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农业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履行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4.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我国乡村面临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乡村
振兴战略”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为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勾勒出了宏伟美好的蓝图画卷。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
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此,要培养造就一支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材料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201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制定
了《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对承包地
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015 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 278 个县(市、区)开展
“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2016 年 10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办法的意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逐渐盘活了农民手中沉睡的资源,变成了可抵押的
资产。农民对于农村承包土地、宅基地以及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等拥有了更多的收益
权,农民财产权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角度,说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的。
【答案】(1)①培养造就“懂农业”的工作队伍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
农业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增强农业发展新动力,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②培养造就“爱农村”的
工作队伍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绿
色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乡村。③培养造就“爱农
民”的工作队伍有利于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调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强新老农民群体,为乡村振兴引入“活水”,有效推进乡村
的可持续发展。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改革工作的领导,党通过《决定》,做好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党总揽改革全局、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是土地改革工作的坚强政治保证。
②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职能,为深化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③政府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人大通过的法律和
相关决定,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审慎用权,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④各方的密
切配合、协调共治体现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了民主
集中制和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实现和发展了我国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
实性。
5.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不仅是秋耕秋种的重要
时节,更是收获的好时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 2018 年起,我国将每年
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助于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
新时代先进文化。改革开放 40 年来,从安徽小岗“大包干”点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改革热火,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增进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亿万农民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推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
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
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调
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农民丰
收节”的设立,有利于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
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其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 年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共农;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
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
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广大农民内心的向
往和期盼。良好的乡风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
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
的一项重要指标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一系列会议对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推进乡
风文明,有利于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②文化与经
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乡风文明,能够培育社会良好风尚,促进经济发
展、社会和谐,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弘扬衣耕文明和优良传统。④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保障农民基
本文化权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增
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回答任意三点即可。)
(2)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十九大报告着眼全局,注重经济、生态、文
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协调有序。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央经济 T 作会议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了质量兴
农、绿色兴农目标。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央
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分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制定出台
了 15 个中央“一号文件”,每个各有主题:如图 04 年主题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6
年主题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2008 年主题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0 年主
题是改善农村民生,2012 年主题是农业科技创新,2014 年主题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 年主题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
年主题是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17 年主题是推进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2018 年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
又各有侧重,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改
善民生到加大改革创新,从供给侧改革到乡村振兴……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
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分析 15 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制定出台所体现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矛
盾分析法的?
【答案】①15 个中央“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
点,确定了各自的主题,体现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15 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抓住了当年“三农”方面的重点问题,体现出主要矛
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抓住了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15 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能正视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措施。体现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而不回避和掩盖矛盾。
④15 个中央“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都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发
展,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8.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提升亿万农民幸福
感,引领乡村振兴进入新时代。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实施
了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土地制度改革。从土地确权整省试点推进,
到“三权分置” 将承包权和经营权拆分开,同时酝酿修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
这些改革措施让农村土地迸发出新活力,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说明党的新时代条件下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
【答案】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党根据农业生产出
现了新变化,提出了新战略。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战略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和趋势,引领新
时代条件下乡村现代化建设。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三权分置”、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措施
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④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创造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
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幸福感、增强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