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离 2021 年高考还剩一周时间了,绝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年级已经停课让考生
自己看书复习、消化。这七天需要做的事很多:一是回归教材,清晰学科知识体
系尤其是主干知识、常考知识;二是整理平时月考、诊断考试、模拟考试题,从
中明晰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
题的能力与方法,使自己组织的答案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三是调整心态,保
持良好情绪;四是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复习与休息,保证好睡眠时间与质量;
五是注意饮食卫生,以最好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去迎接高考。
为搞好 2021 年高考文综政治备考的最后工作,特级教师胡博老师帮助大家
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让考生这七天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考文综政治务
必体现党和国家意志,落实“一核四层四翼”要求,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从而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
用。试题会围绕“建党百年、高质发展、法治中国、科技自立、绿色生态、传
承传统、维护和平、共图发展”选材,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设问角度,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基本
上是以热点(当年热点或长效热点)材料设置新情境考察考生运用科学理论,
分析、解决社会重大关切。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归纳已学习过的内容。
基于平时的复习教学,本文认为 2021 年高考文综政治可能会涉及到十大热
点问题,分别从热点概述、相关知识、命题选材、设问角度、答题要点方面呈
现给考生。本文适用于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及自主命题省市新高考选考政治
备考考生所用。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
【热点概述】
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可以划分为
四个历史时期:从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 1949 年 10 月至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 1978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
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 2012 年 11 月至今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惊天动地)。四件大事铸就
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
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
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
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形成的宝贵经验(13 个必须):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
作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
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巩固
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须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清楚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坚定对中国共产
党的自信,坚信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定能实现的。
【相关知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日和纪念日是何年何月何日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
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4.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7.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8.中国的政党制度
9.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10.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1.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2.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
13.中国共产党与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关系
1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1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
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
大成功?
(1)有远大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
力。
(2)有科学理论引导: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
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团结凝聚人民。
(3)有选贤任能机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
设,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领导干部。近年来,我们党在发展党员工作中
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申请入党者的
教育、考察等工作,确保党员质量。
(4)有严明纪律规矩:我们党一贯重视纪律规矩,不仅有着健全的纪律规矩,
还能严格执行纪律规矩。
(5)有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使我们党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机制,确保党自身出了问题能坚决主动予以纠正。
(6)有强大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参政党,为了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共同协商。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这一领导体制具有
明显优势,能够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决策作出
之后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1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
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的根本力量。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命题选材】
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
世纪沧桑巨变。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
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脱
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
为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决定开展“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
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展播作品有反映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剧目《功勋》《跨过鸭绿江》《公民》等;反映改革开放
的剧目有《大江大河 2》《生命树》等;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题
材剧目《山海情》《大国担当》《在一起》等。它们将陆续在全国城市主要电影
院线及广大农村地区、中央电视台及省级卫视展映展播。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
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传承革命文化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于 2021 年 2 月 20 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习近平
同志强调: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
(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英产党的诞坐。从此,中国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
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
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
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
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
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八十多年来,红船
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
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传统文化际遇牛年
千百年来,“牛”文化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我们既有
“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有“庖丁解牛”的典故,更有“不辞羸病卧残阳”的赞
誉。可以说,在国家、民族的精神坐标中,牛是特殊的图腾;于世俗、民间的价
值观念里:牛是非常的伙伴。
2021 年恰逢农历辛丑年——牛年。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
大家送上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同时,寄语全国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
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继续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奋斗韧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设问角度】
(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绝非偶然。运用价值判
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2 分)
(2)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开展“理想照耀中国系列
作品展播活动”的文化考量。(10 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对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10 分)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
神的关系。(10 分)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弘扬“红船精神”,助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10 分)
(6)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践行“三牛精神”?从“孺子牛”、“拓荒
牛”、“老黄牛”三者中任选其一,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 50 字短文。(4 分)
(7)某校计划在建党百年之际,组织开展一次全校师生学党史活动,
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主题。(4 分)
【答题要点】
(1)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
性和阶级性。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和社会历史条件,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4 分)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遵循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实现
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 分)③中国共产党始终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
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4 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 分)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经
济相互影响。通过开展“理想照耀中国系列作品展播活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战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4 分)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通过开展“理想照耀中国
系列作品展播活动”,营造重温峥嵘岁月,感悟时代发展历程的文化氛围,让人
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同时让人们在重温历史中铭记历
史,学史增信,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
分)(若学生答到“文化与综合国力”等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10 分)
(3)①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
神资源。(3 分)②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有利于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
使命,担当时代大任。(2 分)③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写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2 分)④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验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
好氛围。(2 分)⑤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 分)
(4)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
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6 分)“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植根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对民族精神
的丰富和发展。(4 分)
(5)党和政府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立足国情,制定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带领和组织人
民,弘扬红船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分)
个人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贡献力量。(4 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如: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打成一片,不脱离
群众,为治理兰考的沙丘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在兰考任上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为
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谋求个人私利,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骨,体现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焦裕禄同志真正践行了“孺子牛”的精神,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实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 分)
(7)①同心向党,共绣党旗。(2 分)②重温峥嵘岁月,共创时代新篇章。
(2 分)
【命题选材】
例 2:材料一 2021 年 2 月 20 日上午,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大会上强调:“在庆祝我们党
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
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
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
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
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
造的历史。”“学习党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
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材料二 被誉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被大会授予了“全
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大山深处曾是一个
被深锁在“天坑”底的深度贫困村。1995 年 12 月,走马上任的毛相林立志改变
村庄的命运,决定带领村民修路致富。他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动员村民筹集了近 4000 元的启动资金。用 7 年时间,下庄人一寸寸地凿、一锤锤
地敲,硬是凭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 8 公里的“天路”。路
通了,但如何让下庄脱贫摘帽?毛相林摸索“脱贫路”,带头种过漆树、养过羊、
栽过桑养过蚕,从蛮干到巧干,最后因地制宜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特色产业。
组织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历时十余载,为下庄村民出了一条
脱贫致富之路。2015 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 年全村人均年收入
达到 1.3 万多元。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以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在全党集
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12 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加强党内教育活动对中国共产
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意义。(10 分)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
中的一件大事。”请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
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 25 字,共 4 分)
(4))毛相林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奋斗者
之歌。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对此予以说明。(12 分)
(5)班级举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题班会。
请任选其中两点,各写一个发言要点。(要求:每个发盲要点不超过 20 个字)
(4 分)
【答题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分)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
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
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4
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2 分)通过党史学
习教育,广大党员可以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
党的生机活力,有利于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昂扬
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 分)(评分意见:其他切
合题意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2)①加强党内教育活动,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立场,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
性;(2 分)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廉
政建设,勇于自我革命,做到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2 分)③加强党
内教育活动,使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
决人民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2 分)④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人民至上,
促使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责任担当维护人民利益。(3 分)(注意: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对应其中的某要点酌情给分,总分不能超过所设定的分
数 )
(3)示例: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筑牢信仰之基。示范引领学党
史、紧握主题学党史、组织带头学党史。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
群众、深入人心。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
分。每条 2 分,共 4 分。)
(4)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着人
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4 分)②坚守不忘为民奋斗、为民奉献的
初心和使命,投身脱贫攻坚一线;(4 分)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
奉献,实现了脱贫梦想。(4 分)
(5)答案提示:明理——“真理”“理论”“理想”等;增信——“信念”
“信心”“信仰”等;崇德——“榜样”“精神”“人民”等;力行——“实践”
“担当”“行动”等。(学生围绕关键词作答,每点 2 分,最高不超过 4 分)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1
00 年来,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
革的重大胜利的进程中,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却初心不改,矢志奋斗,勇毅
前行。100 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书写了令世界瞩目的壮丽诗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
承好。”百年大党,故事悠长,前不久,各中央级媒体都开设了“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记录党的历史伟业,展现党的百年风华;很多地方通过“红
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方式传播党的故事,让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红色家谱、接
受精神洗礼;扎实推进“党的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积极组织学生观
看红色电影,邀请老兵讲解革命故事,通过塑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坚定青少
年红色信仰,擦亮人生底色。
材料二 2021 年 1 月 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
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规划,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党的领导是关键,应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
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因地制宜推行村党
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
工作条例》,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党员干部队伍,
选派优秀党员千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广
阔舞台,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优先重用。深入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乡
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
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秉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乡村振
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中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
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10 分)
(2)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在新时代如何讲好党的故事传
承红色基因?(12 分)
(3)请就校园更好地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
朗朗上口,每条在 18 个字以内。(4 分)
(4)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12 分)
【答题要点】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 分)
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曲折但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深刻把握
时代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4 分);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
情支持和拥护(4 分)。
(2)立足当代实践,深入挖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2 分),突出大众
传媒在传递和共享方面的功能,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2 分);开展多种形式的
红色文化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2 分),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内容形
式的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发挥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
的重要作用(2 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2 分)。
(3)答案示例:品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铭初心,弘
扬红色精神践使命。(4 分)
(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
力量。振兴乡村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3 分)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振兴乡村要选拔、培养、管理、
任用好基层党员干部,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3 分)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先进文化教育, 推动文明
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3 分)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乡村振兴要秉持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生 活的理念。(3 分)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热点概述】
高质量发展是 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
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 年 10 月,党的十
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2021 年 3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
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2021 年 3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
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
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
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
经济循环。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
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讲,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
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第一,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
工程,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
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时、度、效”。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依据新发展理念
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做到相互促进、
协同发力。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工作主线、
基本路径、制度保障和具体着力点,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
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
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
规模巨大的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当前,我们既要打好防范化解
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又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
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全面提
高国家治理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统筹做好跨越
关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正确把握实现长远目标和做好当
前工作的关系,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第三,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
效能、可持续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
除无效供给,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加快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表现为三大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其根源就在于生产
要素配置扭曲,必须靠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积极稳妥腾退、
化解旧动能,推动形成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
空间。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
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第四,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
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与经济结
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息息相关。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
决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坚持在发展中
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
山银山的关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这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
计。
第五,正确把握维护公平与讲求效率的关系。对于我们这个拥有 14 多亿
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将做好做大的“蛋糕”公平合理地分好,是我们必须
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有机统一起来,
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
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不仅有
利于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积极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而且有利于
提升全社会购买力,创造更大规模市场,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质
量、更可持续发展。
【相关知识】
1.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性结构改革
4.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
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
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
活力和创造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
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5.增强企业活力
6.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
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
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7.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
8.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9.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0.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开放型经济
11.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2.政府职能
13.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要求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
运动与静止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14.认识论——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5.辩证法——联系观、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观、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
系、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矛盾观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
创新
16.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主体、价值观及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关系
【命题选材】
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2012-2019 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值及变化趋势
注:①2019 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美国为 168.71,德国为 125.65;②制
造强国发展指数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四个分项数值构成,
其中,除规模发展外,其余三项是衡量制造强国的主要标志,而我国在这三项指
标的排名中并不靠前。
材料二: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
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两业”融合)。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科研投入巨大,科
研成果众多,但科研单位和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进而导致我国的科技成果
转化率偏低;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
缺乏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金融对制造业支持不足,金融机构为制
造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更加严重;部分制造业
不了解市场供需情况,盲目生产,跟风生产,或造成产品积压,或出现商品短缺,
生产经营不稳定。现代服务业包括创新服务、人才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当前“两业”融合度低是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三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如何以新发
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新发展,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回答的重大课题。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
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依靠对外开放、吸引外国
投资和参与全球化贸易等方式迅速发展,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这也使得我们对国内市场的开发不足,造
成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经济内在风险加大,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也
过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
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 7 个年份超过 100%,内需
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同时继续坚持对
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
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设问角度】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以“两业”融合推动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10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什
么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4)有人认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建设有效市场,减少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结合材料三,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题要点】
(1)(4 分)近年来,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值呈上升趋势,制造强国发
展进程总体向好(2 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还存在差距,
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任重而道远(2 分)。
(2)(10 分)①提高创新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
进行创新合作,完善的转化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2 分);②提高人才服
务与制造业融合度,完善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优化
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3 分);③提高金融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度,加大对制造业
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健全对中小制造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等手段,提高对
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2 分);④提高信息服务业与制
造业的融合度,推进畅通高效的信息体系建设,促进数据的共享,提升制造业信
息服务化水平,助力制造业顺应市场变化,精准对接需求(3 分)。
(3)①坚持扩大内需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
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②有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减少各
种交易环节和成本,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③有利于健全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
(4)①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
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单靠市场调节会
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导致经济运行的不稳定等(或答: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
动、搞不正当竞争、两极分化)。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
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有效的政府治理和科学的宏观调
控,认为建设有效市场就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的说法是不正确的。③促进国
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跟第
一条重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或答出:实
现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
【命题选材】
例 2.(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0 年 G 省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迈入全国 20 强,增速达 4.5%,
位居全国第二,已连续 10 年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技术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反映了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
材料二 在新基建浪潮下,G 省委、省政府依托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
区的优势,抢抓机遇,加快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周边地区为补充的“三地两中心”
数据中心布局,提升数字经济生产力;加快推进 5G 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网
络+应用+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 5G 建设格局,为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
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该省大
数据战略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包催生了一批运用工业互
联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该省“智造”增添新动能;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优势,
让人们感受到了新基建带来的生产生活变化。新基建项目已成为当前该省迈向高
质量发展道路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提速器”。
【设问角度】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新基建对提速 G 省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积极作用。(10 分)
【答题要点】
(1)G 省经济发展迅猛,科技进步对 G 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增强。科
技进步(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4 分)
(2)①有利于发挥投资对该省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升数字经济生产力,助力
实体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带动通信、电子等相关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为该省
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③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拉动
就业,推动复工复产,增加居民收入。⑤助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
基础性作用,扩大内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答对一点 3
分,两点 6 分,三点 10 分;如果考生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现代化经
济体系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 10 分)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捷报频传,脱贫大业稳步推进。高质量脱
贫一直是贵州省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贵州围绕脱贫攻坚启动农村“产业革命”,瞄准发展食用菌、石
斛、刺梨、火龙果、薏仁等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办起农产品加工业。松林镇
松林村流转村民水田 688 亩,开启“毛冬瓜+菜”“藕+鱼”等高效种养模式。2
019 年松林村人均增收超过 3000 元。全省 2019 年调减低效作物 511.55 万亩,
种植高效作物 508.58 万亩,带动 111.8 万贫困群众增收。
省农科院成立涉及 50 余个专业学科的 25 支专家团队深入产业扶贫一线,
展开长线帮扶。专家团队共有农业科技人员 623 人,几乎覆盖了各特色产业每一
环节,帮助扶贫产业实现了“精种、精管、精收”。
借助区位优势,积极挖掘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等乡村旅游资源,
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在贵州山区红火起来,带动了大
批贫困户脱贫。
截至今年 6 月,贵州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建成 138 个绿色农产品分销
中心;省内 57 个农产品生产主体获得粤港澳大湾区直供基地认证。黎平县委书
记和当地乡村带货网红“侗族七仙女”进行了一场“带茶”直播,几分钟直播竟
卖出了该茶厂一个月的销量。2019 年,贵州“黔货出山”销售农产品 320 亿元,
同比增长 8.3%。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贵州省是如何实现高质量脱贫的?
【答题要点】
①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4
分)②农业科技专家深入产业扶贫一线,长线帮扶,聚焦科技力量提质增效。(3
分)③种养加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
脱贫。(4 分)④重视市场营销,完善营销网络,线上线下共助农产品销售,实
现产品价值。(3 分)
【命题选材】
例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十三五”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统计表(单位:亿元人民币)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进口金额 15 347 17 592 20 584 21 079 24 207
出口金额 4 120 4 514 5 591 7 008 8 056
注:2020 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已超过 3000 家,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在 50 人
以下,在产品研发上尚未摆脱跟随和模仿。
材料二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也是典型的高技术壁垒领域。2014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9 月,在工信部、财政部指导下设立国家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股份有限公司,覆盖集成电路全部产业链。201
9 年 10 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两期共撬动社
会资本超过 1 万亿元,对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布
局的企业保持高强度的持续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系列化、成套化
装备产品;继续填补空白,加快对研发光刻机、化学机械研磨设备等核心设备以
及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布局,重点向上游国产装备和材料领域倾斜。在“十四五”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被纳入战略性国家重大
科技项目规划。
【设问角度】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6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采取的系列措施对推动集
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10 分)
【答题要点】
(1)“十三五”时期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金额均逐年增加(1 分),存在
贸易逆差(1 分,或者回答“集成电路进口大于出口”也可替代给 1 分),且差
额不断扩大(1 分),说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1 分);集成电
路相关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1 分),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1 分)。
(2)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1 分),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宏观
指导(2 分);发挥财政的作用(1 分),通过市场化运作(1 分,或者回答“引
入市场机制”也可替代给 1 分),优化资本、技术等资源的配置(1 分),推动
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1 分);调整集成电路产业布局(1 分),优化产业结
构(1 分),增强产业竞争力(1 分)。(若学生只回答了“宏观调控”而无其
他要点,给 1 分)
【命题选材】
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物互联的网络时代,平台经济通过联结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者与消费者
实现交易撮合,正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许多成功的互联网明星企业,
大多带有平台属性。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
书(2020 年)》显示,2019 年我国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 3193 亿元,
同比增长 24.9%。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购物还是出行,抑或是吃
饭点外卖、在线学习充电,平台企业通过精准匹配供需,通过商品、服务或货币
交换为所有平台参与者创造价值。3 月 15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强
调要“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也伴生诸多乱象。一些互联网企业凭借数据、技术、资
本优势,迅速成长为平台巨型企业,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有的逼迫商家“二
选一”,肆无忌惮挑战商家的自由选择权;有的搞“大数据杀熟”,把消费者“玩
弄于股掌”;有的出卖或泄露用户信息,令用户不堪骚扰甚至上当受骗……逐渐
暴露出垄断的弊端,唯利是图、无序扩张。同时,监管的滞后,对一些新的经济
业态没有立规矩、明底线,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监管真空,以致一些平台企业
野蛮生长、跨界渗透。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1
0 分)
(2)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平台经济要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
发展和规范齐头并进。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促进平台经济
的规范和发展。(10 分)
【答题要点】
(1)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2
分)平台经济有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便利生产生活,市场需求大;(3
分)平台企业通过提供服务赢得利润,商业价值大,刺激投资与供给;(3 分)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得到国家政策支持。(2 分)
(2)政府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快完善相关制度法规,提
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4 分)平台企业
经营者要发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化用户意识,加强创新,着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3 分)平台用户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
益。(3 分)
【命题选材】
例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2020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9.2 万亿元,同比下降
了 3.9%.农村消费是个大市场,乡镇和村两级加起来占到整个消费的 38%.目前农
村消费在消费环境、商品质量、消费网络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痛点和堵点。下
一步,要在推动农村消费方面发力,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运用市场化方式,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乡镇建立商贸中心,完善电商网络,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
业下沉服务农村,使老百姓买得方便、买得放心、买得安全、敢于购买,从而繁
荣农村消费市场,为经济发展助力。
材料三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2020 年底,中共中央、国务
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这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首次提到解决种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
上。“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子就相当于现代农业的“芯片”,要想不受制
于人,就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尽管我国种质资源丰富,但由于粮
食育种技术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有些种子亩产量比较低,不得不依赖进口,比
如玉米、大豆,基本都是靠进口。同时,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
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在“一粒种子”
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不只是要把饭碗端得更牢,也是为了让 14 亿人吃
得更好。
【设问角度】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扩大农村消费,为经济发
展助力(12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何
要突出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10 分)
【答题要点】
(1)①从 2016 至 2020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2020 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速放缓(1 分);②2016—2020 年我国城镇和农
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 年城镇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其增速明显下降(2 分);③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较较城镇差距
较大,但其增速高于城镇,说明农村零售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巨大(2 分)。
(2)①发挥财政引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完善农村交通、通
信网络,推动商品和资源的流通,促进国内大循环(4 分);②推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提升农村消费品的供给品质,在乡镇建立商贸中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的消费质量(4 分)。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大病医疗保障水平,降低群众消费的后顾之
忧(4 分)。(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 10 分)
(3)①种子问题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发展,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
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2 分)②保证种子和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3 分)③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
是政府积极履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3 分)④种子问题事
关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提升我国的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和
自力更生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2 分)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热点概述】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这既是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和重要遵循。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法治建设就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工作导向,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能力和水
平,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边界,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
效;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中国建设释放
出日益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根基,法治促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相关知识】
1.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效益经济,更是法治经济。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基础。形成
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
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为人
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法律保证。
3.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
会行使立法权。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命题选材】
例 1: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四次会议于 2021 年 3 月 5
日到 11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是关于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现行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实施近 4
0 年,一直为人大制度的运转提供支撑,没有作过修改。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
国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历经两次审议后,全国人大
组织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此次修改,贯彻了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要求,将“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推动从
制度和实际运行上保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
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材料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爱国者治港”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3
月 11 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
度的决定》。香港选举制度是中国的地方选举制度,如何修改、完善,完全是中
国内政。香港的政治制度属于中央事权,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对香港的选举制
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加以完善,完全属于全国人大的职权范围,其合法性、正当
性无可置疑。全国人大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有助香港长远发展,使“一国两制”
实践行稳致远。
材料三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的决定》;6 月 3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将其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
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11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常委员会通过《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香港特
区政府随即根据该决定宣布 4 名第六届立法会议员即时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
2021 年 3 月 11 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高票通过;3 月 30 日,十三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
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
修改后的附件一和附件二对本地有关法律做出了相应修改。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彰显
的时代价值。(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相关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完善香
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合法性。(10 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
举制度决定的政治意义。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必要性。
(5)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完善香港法律
和政治体制的,并分析其意义。
【答题要点】
(1)①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
用,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3 分)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修
改法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提供法律
保证;(3 分)③全国人大组织法的修改坚持与时俱进,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完善和发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 分)④完善全国人大
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具有独特优势。(3 分)
(2)①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
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5 分)“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以“一国”为前提的,全国人大完善香港
特区选举制度是合法和正当的。(3 分)
(3)①完善选举制度有利于坚持“一国两制”根本宗旨,巩固香港特区宪
制基础,使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得到有效落实,使“一国两制”实践重回正
轨并行稳致远。②有利于弥补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漏洞,为“爱国者治港”提供坚
实稳固、安全可靠的制度保障。③有利于提升香港特区整体管治水平,集中精力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良政善治达至长治久安。④有利于更好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点 3
分)
(4)①“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是坚持“一
国两制”方针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香港特区繁荣稳定。(3 分)
②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针对香港选举制度漏洞,
有权力、有必要完善香港选举制度。(03 分)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的组织原则,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完善香港特区小组制度是坚持中央对地方
统一领导的要求。(3 分)④公民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完善香港特区
选举制度有利于香港市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
(3 分)
(5)如何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1 分),依法行使立法权(1 分,或者回答“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
法、依法立法”也可替代给 1 分)和决定权(1 分),制定香港国安法、修订香
港基本法(1 分),推动香港选举制度改革(1 分)。
意义:补齐香港社会治理短板(1 分,或者回答“为实现香港稳定提供法
律依据”也可替代给 1 分),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1 分),捍卫国家
主权与安全(1 分,或者回答“维护国家利益”也可替代给 1 分);维护香港基
本法尊严(1 分),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1
分)。
【命题选材】
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 年 1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施行。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传
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有典有则”的民事法律体系,既
与强制性律典相衔接,实现了惩恶扬善、定分止争的规范功能,同时希望通过养
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谐良善的社会秩序。例如,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
入总则,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
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
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以民法的形式
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听呼,法有所应。
材料二 近年来,为打通社会治理最末端,洛龙区探索小区党建引领社
区治理新模式,明确加强党对小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小区党支部的领导
核心作用,以服务群众为切入点,组织全区 121 个机关党组织、2245 名在职党
员到各社区进行服务。在小区党支部主导下,洛龙区发动小区居民、物业、业委
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推动小区服务升级、搭建
小区事务管理平台。同时,结合实际建立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事务共商“圆
桌议事会”、解决问题“现场办公会”的小区共商共议制度,听诉求解民忧,一
年来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1300 余条,发布动态信息 3324 条,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
问题 121 个,社区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设问角度】
(1)民法典颁布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
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12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洛龙区在社区治理中的成功
经验?(12 分)
【答题要点】
(1)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民法典的颁
布和实施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立法基层.(4 分)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法典实施开启
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能更好地满足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期待。(4 分)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与有力支撑。
民法典既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功能,又具有引导建立和谐良善社会秩序的功能,能
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
大意义。(4 分)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 分);以党建为抓手,强化党的领
导核心作用(2 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
用(2 分);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新格局,积极引导和调动多方力量,提高社区治
理水平(3 分);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共商共议制度和社区
治理模式。(3 分)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稳天下安,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2020 年 8 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加强立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
浪费行为。2020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
社会关切,启动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反食品浪费法草案。12 月 22 日,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20 年 12 月 31 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进一步修改后的《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将依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通过后公布实施,使反食品浪费从道德约束上
升至法律层面。
材料二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2020 年底,中共中央、国务
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这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首次提到解决种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
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种子就相当于现代农业的“芯片”,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开展种源“卡脖子'
技术攻关。”尽管我国种质资源丰富,但由于粮食育种技术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
有些种子亩产量比较低,不得不依赖进口,比如玉米、大豆,基本都是靠进口。
同时,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不只
是要把饭碗端得更牢,也是为了让 14 亿人吃得更好。
材料三 2020 年 12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
0~ 2025 年)》(简称《纲要》)。《纲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推动现有法律法规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研究破解当下突出问题的对策。比如疫
情防控、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等现实性问题,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提供了有力保障。《纲要》提出,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法
过程变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要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评论,传
播法治正能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纲要》提出,要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
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督促落实机制,以
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未来法治社会建设的“尺子”“镜子”“鞭子”,向全社
会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决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的政治价值,并分析立
法过程中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何要
突出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
(3)《纲要》很好地凸显了“人民”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分量。结合材料
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进行说明。(12 分)
【答题要点】
(1)政治价值:①有利于国家的张治久安、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 分)②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
合,规范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社会风尚。(2 分)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①我国制定《反食品浪费
法》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 分)②党的
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中央总揽全局,依法执政,领导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2 分)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机关。(2 分)全国人
大常委会汇民意,聚民智,起草《反食品浪费法》,并进行审议表决,体现人民
意志。(2 分)
(2)①种子问题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发展,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
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2 分)②保证种子和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3 分)③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
是政府积极履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3 分)④种子问题事
关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提升我国的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和
自力更生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2 分)
(2)①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立法与时俱进地反映人民利益。《纲
要》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提供了有力保障。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挥了
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纲要》让公众参与立法,加强普法,让法治社会
建设拥有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③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纲要》提出要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
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落实机制,为维护人民利益提供了政治保障。(每点 4
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 12 分)
【命题选材】
例 4: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个别电商巨头、互联网平台也被曝出一些争议
行为∶ 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驻一家网络销售平台,不能同时入驻竞争对手平台;
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高出许多;限制竞争或收
购自己的竞争对手以保护固有的商业模式……这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
由对交易相对人进行限定交易、实施差别待遇等限制市场竞争行为都涉嫌垄断。
2020 年,我国反垄断力度持续加大,《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
《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等反垄断配套文件密集出炉。
2020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定向领航,首
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明确"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
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
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设问角度】
(1)有人认为,强化反垄断监管利国利民,但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对
此,你怎么看?(12 分)
(2)在新发展阶段,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6
分)
【答题要点】
(1)①垄断阻碍公平竞争、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
阻碍创新。(2 分)②强化反垄断监管,通过完善和落实市场规则,限制个别企
业的无序扩张、野蛮生长,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
实基础;(2 分)③有利于维 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求。(2 分)④强化反垄断监管, 有利于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
代市场体系,促进更多企业长期健康发展。(2 分)
(2)转变经营思路,真正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出发;(2 分)坚
持依法、诚信、开放经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 分)开展正当竞争,坚持经
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 分)
四、全力发展区域经济,努力促进协调发展。
【热点概述】
2020 年 5 月 22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 202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
告中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
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
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
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
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
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
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国土
开发分: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财政政策,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
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政策,
要重点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
持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要引导优化开发区域转移占地多、消
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产
业配套能力建设;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
产业扩张。土地政策,要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保
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对限制开发区
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人口管理
政策,要鼓励在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外来人口定居
落户,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绩效评
价和政绩考核,对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
价,弱化经济增长的评价;对重点开发区域,要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
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对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弱化
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
护。
优化国土开发区域的意义: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长
期以来把做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唯一目标来缩小地区差距的观念。
二是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所有区域都要加大经济开发力度
的思维定式;我国区域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差异较大,特别是相
当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不适合大规模地集聚经济,大规模地推进
工业化和城镇化。三是体现了突破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制
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四是体现了长远战略思维,改变了过于追求
短期发展成效的观念。
【相关知识】
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关系
3.我国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6.唯物论:①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能动性作用。③再尊
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各地区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7.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8.辩证法:①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系统和要素的
关系。 ④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⑤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⑥用矛盾
的观点看问题。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⑧矛盾特殊性原理。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9.历史唯物主义:①价值观。②人生观。
10.意义和必要性:①有利于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实现资
源的优势互补和合理优化配置,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②有利于促进经济
发展,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③当前国
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
平,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④有利于落实
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命题选材】
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图 2010、2013、2016、2019 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变
化
注:2019 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最
大,为 83.8%。
材料二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地区,华为、
大疆、TCL、格力等一批科技企业成长于此。《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
世界前 100 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2020 年
《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显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有 21 家。2019 年广东
省共投入研发经费 3098.49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14.6%,研发人员总数为 34906
1 人,占全国研发人员总数的 30.5%。深圳市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运行以来,
已整合科技成果资源 31 万项、技术专家 1.3 万名、高校院所 1300 多家,为区内
2 万多家企业提供服务,签约技术交易合同 606 项。
【设问角度】
(1)解读材料一中所包含的经济信息。(4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发挥创新优势
引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10 分)
【答题要点】
(1)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不断增长,说明其高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
展。(2 分)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是广东省高技术产业
中的主导产业。(2 分)
(2)①发挥科技集群创新优势,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效益;(2 分)②发挥
科技创新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创新优势,提升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2
分)③发挥科技创新投入优势,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 分)
④发挥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夯实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2 分)⑤发挥产
学研合作优势,提高科研成果向高科技产品转化率。(2 分)
【命题选材】
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我国西部
内陆地区资源票赋条件最优、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创新程度最高
的区域,拥有逾 1 亿人口和近 7 万亿元经济总量,近年来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重庆、成都均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基地。重庆、成都已
落户世界 500 强企业约 600 家,领事机构数量分别为 12 家和 14 家,均稳居中国
西部前两位。中欧班列从欧洲出发,12 天左右即可横贯亚欧大陆抵达成渝地区;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东南亚国家出发,15 天左右即可纵贯中南半岛
抵达成渝地区。
2020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要求,成渝地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
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积极意义
(10 分),并就如何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提两点建议(4 分)。
【答题要点】
意义:①答出“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得 1 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
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或“优化资源配置”得 2 分。若答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也可给 1 分。
②答出“强化中心城市协同带动作用”得 1 分,“在西部形成支撑和带动
全国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得 2 分。
③答出“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与欧亚市场经贸往来”“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均可
得 1 分。
建议:答出“建设统一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源自由流动”“注重
体现区域 优势和特色,增强比较优势”均可得 2 分。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
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
指标 2016 年 2019 年 2020 年
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 82.3 91.7 96.3(1~11 月)
长江流域劣 V 类水质比例(%) 3.5 0.6 实现消除劣 V 类体
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 —— —— 比 2015 年增加 20.7
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 —— —— 比 2015 年提高 60.7
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 43.1 46.5 46.6(前三季度)
2020 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
国比重均超过 50%,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被关停取缔,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
转超过 8000 家。
材料二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
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指示长江经济带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号召中央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长
江经济带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
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
2016 年 9 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2017 年,生态环
境部会同多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 年)》《长江经济
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长江流域治理目标和方向提出具体要求。2019 年,
生态环境部打破部门和地方分割,组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实施流域
综合管理。2020 年 7 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财政
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总规模达到
885 亿元。此外,2017-2020 年,中央财政共下达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
资金 180 亿元。
【设问角度】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取得成就的原
因。(12 分)
(3)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
极影响。(14 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为何选择长江三角洲区
域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并就如何破解其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提出政策建
议。(14 分)
【答题要点】
(1)近 5 年来长江经济带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升、水质改善,(1
分,学生任答出“提升”或“改善”中一个方面即可给 1 分)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巨大。(1 分,若回答“绿色发展成绩显著”可替代给 1 分)
经济总量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分,学生任答出一个方面即
可给 1 分)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1 分)
(2)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并完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答出任意一
方面即可给 2 分),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分)调整产业布局(1 分)、
促进发展动能转换(1 分,回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替代给 1 分),建设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1 分)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
入(2 分,若回答“运用市场化手段”或“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可替代给 1 分),
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1 分)创新和完善监管体制机制(2 分,回答“规
范市场秩序”可替代给 1 分),不断强化环境监管。(1 分)(补充:若学生回
答“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可给 1 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2 分)
(3)①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区域发展,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
平;(3 分)②有利于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
共同富裕;(3 分)③有利于满足各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
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地区人民;(4
分)④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推动各区域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4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4)原因:①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科研教育优
势明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和人才资源;③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拓展了
高质量发展的空间;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要素流动和区域协同;⑤良好的
营商环境,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活力。
建议:①健全政策制定协同机制,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②健全市场
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其他针对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
有序流动的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例 5:材料一 事实上,京津冀一体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理念,但直到 201
4 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才真正起步.2014 年 2 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
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求走出一条科学持
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材料二 根据中央的要求,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从时代的背景、国家的
发展战略以及实际情况去分析,要开创国家级新区和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一新区
的建设,将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
改善民生,充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社会事业,配套优质教育医疗等资
源,提高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材料三:京津冀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源
环境空间管理措施,出现了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工业园区发展成片、污染排
放监管不严等现象,引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区域性环境问题,
不断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环境问题正倒逼三地进入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型
区域治理阶段.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产业发
展带来了新机遇。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
进行“顶层设计”的理论依据?(12 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雄安新区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
这个核心谋篇布局”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建设应如何保护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12 分)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京津冀发展如何用环境保护
一体化破解资源环境问题?(14 分)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就解
决京津冀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题要点】
(1)①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始终发挥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要求;(3 分)②执政党要坚持科学执
政,就要不断完善执政方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践行科学发展观;(3 分)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责任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
活;(3 分)④政府要有效履行职能,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经济和社会
发展服务。(3 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 分)②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维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雄安新区建设围
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雄安新区建设成功的重要
保证;(4 分)③这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需要。新区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
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 分)
(3)①把新区建设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挖掘传统和历史资源,延续
历史文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雄安新区的文化品位;
(4 分)②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不断推陈出新,丰富雄安新区的
文化内涵;(4 分)③弘扬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的民族精神,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
产业,打造雄安新区优秀文化品牌。(4 分)
(4)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形成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一体化产业格局;(4 分)②根据三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助
一体化的行政力量,强化资源空间管理的措施,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水源保护和
环境治理;(3 分)③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采取合理补偿为了维护生态安
全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牺牲的地区等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展。(3 分)④三地协调联动,加大依法制裁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实施资源环
境的区域治理。(4 分)(从宏观调控的手段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5)原因:①经济发展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量高,企业发展还没有转变到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创新驱动上来。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特
点,一些企业为了局部或眼前利益而不惜损害整体与长远利益。
建议:①消费者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环境,绿
色消费。②企业要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改用环保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③政府
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支持企业改进技术,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
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国家科技实力。
【热点概述】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
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
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
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
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
的引领作用,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得到显著提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实现伟大梦想构筑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科技创新是提
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
须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
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
的地方下大功夫,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取得标志性科技
成就,创造更多竞争优势;必须抓住基础研究这一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瞄准世
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
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从根本上
说,只有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
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
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知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政府职能、国家财政和宏观调控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4.现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
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先进的科技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
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6.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发展科技特别是发展高科技表明在经济
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
用越来越突出。
7.北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斗系统组网展示了中华民族
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
扬北斗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科技是新的,风险极大。因而,要
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9.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发展科技既要尊重了客观规律,
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0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
意识,不断进行创新。
11.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特
别用与对科学家的分析)
【命题选材】
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嫦娥五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
月球探测器,也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预定区
域安全着陆。习近平总书记致电视贺时强调,嫦娥五号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
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
探月工程自 2004 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以来,建立了一套较为
完善的深空探测基础设施,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积淀形成了“追
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
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人用一步步的努力换取来的,从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月
球轨道交会对接,再到携带样品再入地球,最后到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这一系列的操作背后是航天人不断拼搏的结果。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探月精神,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实干兴邦的决心意志,不断书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并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分析说明嫦娥五号取得圆满
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 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探月精神对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10 分)
(3)请就青年学生应如何学习航天人,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提两条合理建议。(4 分)
【答题要点】
(1)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
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3 分)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3 分)②世界是永恒
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 分)嫦娥五号取得圆满成功,标志
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
认知作出贡献。(3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探月工
程中积淀形成的探月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5 分)
②探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突出表现。中国航天人有梦想,更有实干,
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 分)
(3)答案示例:①要树立崇高的理想,把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需要融为
一体。(2 分)②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在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例 2:2020 年 1 月 10 日,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
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一 核潜艇,是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
尖端工程。1958 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时年 34 岁
的黄旭华被秘密召集到北京,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最早的 29 人之一。面
对西方严密的科技封锁,他和同事们大海捞针般从浩瀚的报纸杂志中搜寻所有和
核潜艇相关的资料,边学习、边研究、边验证,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
的技术问题。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他们还采取用秤称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
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
值几乎吻合……正是这种精神,激励黄旭华团队一步到位,将核动力和水滴艇体
相结合,研制出我国水滴型核动力潜艇。
材料二 2019 年 9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
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
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授予叶培建等 28 人国
家荣誉称号。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将国
家最高荣誉授予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和为促进中外交
流合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弘扬他们身上展现
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
出,把褒扬英雄的过程转化为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把榜样的
力量转化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我们也能实现出彩
人生,这正是对英雄的最好致敬。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黄旭华团队是如
何攻坚克难铸就国之重器的。
(2)青年强则国强,以“共和国勋章”精神激励青少年,能为实现中国梦
增添强大青春力量。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
分)
(3)某校高二年级即将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板报设计大赛,请列举
两个有关民族精神的板报主题(例:长征精神——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答题要点】
(1)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
识不仅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面对对潜艇知识匮乏,及西方严密的科技封锁,黄旭华团队主动出击从报纸杂
志寻找线索,并根据研发计划,在学中作、边研究边验证;在研发过程中秉承不
怕苦的精神,克服一个困难,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以报
效国家的理想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最终研制出我国的核动力潜艇。
(2)①共和国勋章精神体现出怀揣赤子忠心,献青春、撒热血、有担当的
精神特质。共和国勋章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②弘扬共和国勋章
精神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铸牢理想信念之基,
勇于奋斗,勇于创造,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导青少年勤学,修德,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风
尚;有利于彰显国家精神,凝聚民族共识,汇聚民众认同,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
青春力量。
(3)红岩精神——威武不屈浩然正气;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在筑梦太空中抢占制高点,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
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2000 年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战略正式实施,20 年
间由 400 名家单位、30 余万科技人员组成的北斗团队刻苦攻关,他们聚焦问题,
深入调研,反复验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骄骄傲的创新成果,成功实现了为中国、
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
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
家。北斗系统国家化实现新突破,已有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高精度产品已
出口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随着服务能力
的增强,北手系列正在为全球发展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好、弘扬好“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
追本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为推动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12
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北斗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
(12 分)
(3)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北斗系统建设过程中是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10 分)
(4)某班拟以“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为题开展主题活动,请你为此设
计两个议题。(4 分)
【答题要点】
(1)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施探月工程,圆的是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是一个分步实施,以稳扎稳打的方式推进的过程。
(4 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循着月球探测的规律和节奏,
中国的探月步伐行稳致远,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提高。(4 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探月工程以及对月球的认识需要
分步实施,随着探月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让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4 分)
(2)实践具有能动性。北斗团队增强系统建设的目的性、计划性,按“三
步走”规划逐步推进。(3 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北斗团队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确定三个发展阶段,在已有的基础上接续奋斗,不断取得成功。(3 分)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北斗团队聚焦问题,深入调研,反复验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骄傲的
创新成果,服务于人类。(3 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北斗团队的
刻苦攻关展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追求真理的品质和勇气。(3 分)
(3)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
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 分)北斗团
队在北斗系统建设中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充分彰显了伟
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的民族精神。(3 分)北斗系统产品、技
术输出海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了
中华文化的价值。(4 分)
(4)示例:具有“新时代北斗精神”的青年应具备哪些品质;如何在实现
中国梦的实践中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4 分)(注:考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
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例 4: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 年 3 月 2
0 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再次惊艳世
界。此次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考古发掘、科技考古
与文物保护全过程紧密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建造恒温恒湿的“考古舱”,为出土
文物提供了最佳保护环境。一件青铜尊被 3D打印制成的硅胶保护套严密包裹后
成功起吊,送入应急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清理和修复处理。央视新闻推出《三星
堆新发现》系列特别节目,采用遥控摄像机、智能手臂机器人摄像机等多种特种
设备并机直播云考古,全景呈现出土文物之美、中国考古之新气象。某第三方支
付平台启动三星堆文物守护公益计划,用户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体验文物修复的
全过程,未来将结合区块链技术、数字化复原等相关技术能力,吸引更多人参与
云上守护文物。科技助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科学探索与成功实践。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
重要作用。(10 分)
【答题要点】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 分)现代科技的运用使考古
发掘和保护研究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物
质技术手段。(3 分)②将考古发掘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共享、展示和传承的
方式,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3 分)③利用数字技术丰富人们的文
化体验,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3 分)
【命题选材】
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 年 9 月 11 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要求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
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技创新
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
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好奇心是探索科学规律、进行
科学创新的源泉,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是孩子进入科学世界的敲门砖、金
钥匙,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起点。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
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提高
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应如何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0
分)
(2)好奇心是孩子进入科学世界的敲门砖、金钥匙,是培养未来科学家
的起点。请你对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两点建议。(4 分)
【答题要点】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
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 分)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我国
科技发展中的生动体现。(1 分)提高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就要以勇攀科
学高峰、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突破与
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3 分)注重研究新时代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理
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3 分)
(2)答案示例: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品
质。(2 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分)
六、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搞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热点概述】
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
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
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一致认为,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
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
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全会高度评价决
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
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
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
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绝不是
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关知识】
1.制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属于计划,是国家运勇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
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
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
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
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在我国,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建议权,开门问策,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有利于政府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
4.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党在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中的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本
要求;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是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发展的体现;
最大程度吸纳社会各界参与协商民主,体现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增强规划的
民主性和科学性;充分听取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明晰党内民主决策主体,落实
党内民主决策制度。
5.中国共产党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①中国共产
党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
作用。②党提出的建议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到二 O 三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
思想和目标任务。③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汇聚人民智慧,促进决策科学化、民
主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④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
家意志。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
原,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立足于国情和实际,开展专题调研,体现了存在是本
原,存在决定思维。科学分析,研判形势与挑战,提出了大量友价值的意见和建
议,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7.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十四五规划,
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
创造性。十四五规划在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
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律,更准确地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
思路和方向;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十四五”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有利于实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
军。
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需
要提前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十四五”规划《刚要》对
未来五年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意义更大。
9.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对
任何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说,它是
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注意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面对国内国际出
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把握其发展规律,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十四五规划(计划)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
际,适应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十四五规划(计划)体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引领并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格局,并作出了重大工作部署。
【命题选材】
例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
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
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从今年 3 月成立文件起草组到文件通过 7
个月来,总书记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会议、起草组会议,
企业家、科学家、各界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
见和建议,鼓励大家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
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2020 年 8 月 16 日至 29 日,“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有 100 多万条,
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 1000 多条意见建议。8 月 10 日,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
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
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最后提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
材料二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第 14 个“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
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
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十四五”规
划的编制要经过的主要程序是:一、首先由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党的文件《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二、国务院将根据党的建议,具体编制“十四五”发展纲要,全面调研、
反复论证,听取各方意见,最后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纲要草案文件。三、“十四五”
发展规划纲要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形成正式法律文件,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
家意志,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国家意志表达形式。四、政府履行职责,由各级政
府贯彻人大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
材料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
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
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
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
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
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
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内外循环具体途
径和办法,促使内外循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我国
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十四五”规划向社会广泛征
求意见的原因。(8 分)
(2)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怎样汇聚合力编
制好“十四五”规划。
(3)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四五”规划为什么由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并分析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4)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的重要指示是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10 分)
(5)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编制《规划》过程中,为什么要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6)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十四五”规划编制程序
体现了我国哪些政治制度的优势。(8 分)
(7)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处理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
关系。(12 分)
【答题要点】
(1)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国家的重大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
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十四五”规划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有利于形成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党的性质、宗旨)②“十四五”规划向社会各界征
求意见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十四五”规划向社会
各界征求意见体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性质和人民利益)③坚持民主决
策、科学决策的需要。公民就“十四五”规划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是公民通
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形式参与民主决策,这有利于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的
科学性、民主性。(民主决策、科学决策)④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
参与决策过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
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重要性
一公民社会责任感)(每个要点 2 分,共 8 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
理可酌情给分)
(2)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出关于“十四五”规划
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发挥协商民主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的重要作用,听取民主
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基本
职能,科学民主决策,做好起草规划《纲要框架》的工作;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
权,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3)这是由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始终发挥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规划的编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的统一,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把人民当
家作主落实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倾听人
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
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保障人民当
家作主。
(4)①强调规划编制要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坚持了一切为
了群众(3 分);②强调规划编制要问计于民,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坚
持了一切依靠群众;(3 分)③强调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
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加强顶层设计,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4 分)
(5)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依靠
人民、执政为了人民。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4 分)
编制《建议》过程中,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有利于合民意、
集民智、聚民心,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分)有利于充分发挥党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2 分);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共同推动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2 分)。
(6)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十四五”规划编制首先要由党讨论并出台规划建议,国务院再根据
建议编制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审查,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共产党领
导)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十四五”规划最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这是全国
人大行使决定权和立法权,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利益和国家
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保障了中国民主制度的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十四
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党全面领导、人大依法决定、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的统
一。(三者统一)(每个要点 2 分,共 8 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7)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内循环,也不能
忽视外循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能割裂二者关系。(一分为二)(4 分)②
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循环是主体,要以我为主,自强自立;
外循环是重要辅助,不能忽视,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
联通,以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4 分)③要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内外循环具体途径和办法,促使
内外循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
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分)
【命题选材】
例 2:2020 年 10 月 29 日,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了重大工作部署。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2020 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3.9%,
但固定资产投资 51.89 万亿元,同比增 2.9%。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2020 年我国 GDP 比上年增长 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 6.8%,
二季度增长 3.2%,三季度增长 4.9%,四季度增长 6.5%。
材料二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2020 年,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加之关
税壁垒、技术封锁……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0 年 7 月 30 日
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
定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的角度加以认识,加
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拥有 14 亿人口,4 亿中等水平收入群体,人均 GDP 突
破 1 万美元。2019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
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 57.8%、31.2%、11.0%;我国工业门类齐全,是世界上唯
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十二五”末的 2015 年
到 2019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50.8%增加到 53.9%,
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 39.0%,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 7.1%。
材料三 “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未来五年将
成为我国打破发达国家科技枷锁、实现对外开放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我国提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扭住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
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材料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新
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经济均受到较大冲击,我国出口受到外部需求下降和
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确响,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明显动能减弱。经过四
十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巳经建立起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超
大规模内需市场,有必要也有条件好好“ 向内看”。
材料五 近年来,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我国以
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直播带货、拉群团购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
速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线下消费受影响,新型消费发挥了
重要作用。促进新型消费应当强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重要发力点。进一步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加强新装备新设备生产应用,优化
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布局,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稳步推进网络建.设、完善商贸流
通基础设施网络,扎扎实实打牢“地基”,为壮大断型消费提供持久动力,畅通
国内大循环。
【设问角度】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6 分)
(2)结合上述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
济增长模式的理由。(8 分)
(3)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打通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消费这一环节谈
谈如何促进国内大循环。(6 分)
(4)结合材料三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企业应如何助力“加快构
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 分)
(5)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
新发展格局的合理性。(6 分)
(6)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新业态新模式、新基建如
何通过扩大内需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8 分)
【答题要点】
(1)2019 年末和 202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由大幅下降,转向逐步回升。
(3 分)由于有效控制疫情和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中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 分)
(2)必要性:①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保护主义上升等现实
形势,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自力更
生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③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推动国内外贸企业转型、促进企业发展、保障国内就业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可
行性:①我国经济体量大、人民消费水平升级、国内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大,为
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②我国产业链相对完整,国内配套相对齐全,
生产、销售和消费都在国内,一方面能够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另一方
面能刺激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得以延续和扩大。(每点 2 分,答对 4 点给
满分 8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①升级“新消费”,完善医疗、社保体系,发放消费券,改善居民消
费能力和预期,挖掘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②转变消费观念,完善消费结构,激
发消费需求;③加强宏观调控,优化消费环境,刺激生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给满分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我国企业应秉持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转变对外发展方式,形成技术、
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3 分)积极参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释
放投资需求潜力。(2 分)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既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需求。(3 分)
(5)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面对全球经济下滑、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所做
出的战略选择。(2 分)②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总量、经济体系和市场规
模具有独特优势。(2 分)③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2 分)
(6)①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拓宽消费者购物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
购物条件,进而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 分)②新基
建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增加有效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将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有机融合,激发内生动力。(2 分)③新
基建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满足消费者消费多样化的购物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进
而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扩大消费规模。(2 分)④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又会
带动流通行业的发展,流通行业发展会更好服务生产和消费。(2 分)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拓展服务贸易,是推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简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渠道。
材料一 2019 年中国服务贸易情况表(部分)
类别 金额(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服务贸易总额 54152.9 2.8
传统服务贸易 32685.3 —1.6
新兴服务贸易 1877.7 10.8
注:传统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服务、旅行服务、建筑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包括金
融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
材料二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密不可分。2020 年 9
月 4-9 日,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
“服贸会”)在北京举行。本届服贸会举办了覆盖服务贸易全部 12 大领域的展
览展示和 190 场论坛及洽谈活动,14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2 万家企业和机构以线
上线下方式参展参会。国内外各类新技术、新成果、新服务在展会上集中亮相,
涵盖科技防疫、人工智能、智慧家居等领域,全面展示人类未来工作和生活场景,
备受人们关注。本届服贸会签订协定协议类成果 240 项,权威发布类成果 97 项,
首发创新类成果 99 项。
【设问角度】
(1)描述材料一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6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服贸会的举办对推动我国加快
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8 分)
【答题要点】
(1)经济信息:2019 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平稳增长,其中,传统服务贸易
规模收缩,新兴服务贸易增长较快,服务贸易结构趋向优化但仍不合理。(4 分)
合理建议: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实施服务贸易人才发展战略,
保护知识产权,着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推动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转变服务
贸易发展方式。(2 分)
(2)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引入更多优质高效的服务,激活消费潜能,促
进消费升级,倒逼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消费新动力,扩大内需,使国内市场和国
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
续的发展。(8 分)
七、全面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热点概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
四五”规划建议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
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尤其应该关注:碳达峰与碳中和、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意义、绿色生产、绿
色生活、绿色消费、沙漠治理、植树造林。
【相关知识】
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
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
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垃圾分类回收能够减少污染、变废为宝,源源不断
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对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生,节约
资源、减少污染,正是绿色消费的应有之义。
5.政府要积极行使生态文明建设职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
关系。住建部发出通知,部署和指导全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正是贯彻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
合。作为垃圾分类的行为主体,公民在享有排放权力的同时,应承担源头减量、
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缴纳排放费等责任与义务,履行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的监
督义务,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与合适排放垃圾的生产生活习惯。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
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垃圾分类行动,动员全
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建
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
一棒传下去。
【命题选材】
例 1:材料一
注:2012—2019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 24.4%,以能源消费年均
2.8% 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 7%的增长。
材料二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
系,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但我国能源发展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
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
后等挑战。2020 年底,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于 2030 年前
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净零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
自化石能源消费,因此,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键是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将单位 GDP 能耗强度的下降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约束性指标,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贯穿
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材料三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碳中和是人为活动
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
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习近平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
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实现
这一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努力,必须系统谋划“碳中和国
家”建设方略路线图,久久为功。如要将数字化和低碳化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
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改变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加快建立碳排放总量
控制制度及分解落实机制,严控一些地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反弹等苗头性问题。
【设问角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能源革命以实现碳
达峰与碳中和目标。(10 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应如何坚持按规律办事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的目标。(12 分)
(4)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三,说明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
影响。(10 分)
(5))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坚持按规律办事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的目标。(12 分)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
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
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请你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绿色生
产生活方式提两条具体建议。(4 分)
【答题要点】
(1)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
优化;(2 分)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2 分)
(2)①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多元清洁
的能源供应体系。(3 分)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3 分)③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清洁
化改造,提升产业能效水平。(2 分)④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开
发和利用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 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趋利避害,造福人类。(6 分)必须在认
识、尊重和把握低碳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谋划并具体实施“碳
中和国家”建设方略;加强规划,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相关防控制度与机制。(6
分)
(4)从短期看,实现碳中和要求大幅度减排,对部分高排放行业和地区经
济带来一定压力。(2 分)但从长远和整体上看,实现碳中和将有利于我国优化
能源结构,实现国家能源独立,确保国家能源安全;(2 分)拉动新的投资,带
来技术进步,促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2 分)催生崭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经
济增长的新动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2 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
型升级,推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2 分)
(5)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趋利避害,造福人类。(6 分)必须在认
识、尊重和把握低碳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谋划并具体实施“碳
中和国家”建设方略;加强规划,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相关防控制度与机制。(6
分)
(6)答案示例: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新能源产品的生产;居民坚持绿
色出行,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使用环保类产品;
等等。(每条建议 2 分)
【命题选材】
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材料一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曾是令人生畏的“死亡之海”。
如今经过三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沙漠三分之一披上了绿装,成为全世
界唯一一座被成功综合治理的沙漠。库布齐沙漠创造了一种新模式,把沙漠治理
和扶贫开发统筹考虑,库布齐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将荒漠变成
绿洲,以绿洲涵养水源,增加降水,以水量增加保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减少沙
尘天气,改善生态环境,完成从荒漠黄沙向绿水青山的转变,构建起沙、水、林、
田、动物、人和谐相处的整体生态系统。库布齐治沙漠模式成功实现了既“绿起
来”又“富起来”的双赢格局。
为了实现绿色中国梦,库布齐人打破“沙漠不可治理”的坚冰,创造
了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
的“库布齐沙漠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库布齐人还将书写新的绿色传奇,
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材料二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长期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
务,笃定让沙漠变绿洲的信念,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
播撒绿色,为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重要绿色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大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飞播为人
民,飞播航迹遍布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 7 省(区)130 多个县(市),
作业面积 2600 余万亩,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飞播季节性、时效性强,为抢在下雨前完成作业,官兵
们常常追云逐电、赶雨抢风,迎着风险起飞。为解决大小、轻重不一的种子均匀
播撒的问题,官兵们经过千余次实验验证,研制出空中播种可调试“定量器”,
实现不同地貌、不同种子定点定量飞播,飞播出苗率达到先进水平。
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
品格,践行为民宗旨、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本色,发扬优良传统、甘于吃苦奉献
的革命精神。2021 年 2 月 3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该大队“时代楷模”称号。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说明库布齐治沙模式是如何
实现既“绿起来”又“富起来”的双赢格局?(10 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库布齐精神”的时代
意义。(12 分)
(3)结合材料,说明该大队在飞播造林中是如何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12 分)
(4)学习时代楷模,汲取榜样力量,对于中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强化责
任、使命和担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请围绕“学习时代楷模,汲取奋进力量”
这一主题,就中学生如何开展活动提两条可行性建议。(4 分)
(5)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把荒漠化治
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快治理步伐,请你为我国沙漠治理的推
广设计两条宣传语。(4 分)
【答题要点】
(1)①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5
分)②库布齐人把沙漠治理和扶贫开发统筹考虑,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
合治理,将荒漠变成绿洲,着眼于防沙治沙的整体工程,注意生态系统内部结构
的有序性,注重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趋向,构建起完整的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的
生态循环体系,实现了既“绿起来”又“富起来”的双赢格局。(5 分)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库布齐精神”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弘扬这一精神有利于弘扬伟大的团结、奋斗,创造、梦
想的民族精神。(4 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②弘扬“库布齐精神”能够为我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入正能量。(4 分,答出“三精一魂”也可适度给分)③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
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4 分)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指导实
践改造客观世界。(4 分)尊重并正确把握自然条件及规律,提高播种效率和质
量;(2 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坚持飞播为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4 分)不畏艰难,发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高质量完成飞播任务。(2 分)
(4)答案示例:通过观看时代楷模或其他优秀人物影片(纪录片)等形式,
了解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邀请身边的英模走进校园,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将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制作成美篇等形式,通过微信朋友圈、博客等途径进行宣
传;积极参加所在学校、所住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
(每条建议 2 分,答出 2 条建议即可给 4 分)
(5)答案示例:①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学治沙。②共防草原沙化,共
享草原诗画。③治沙行动,全民参与,不让我们的未来枯竭。(任答两点得 4
分)
【命题选材】
例 3:材料一 截止 2019 年 8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落地已“满月”。自《条例》实施以来,上海的羊肉串变成了“羊肉吕”,外卖
“无需餐具”订单陡增,甚至用户为了方便垃圾分类,奶茶珍珠只要 10 个……
除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外,垃圾分类也在逐步改变着固体废物的处理模式,
对整个固废产业影响深远。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社会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
逐步深入,加之各地纷纷落实相关政策,固废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潜力相当可
观。
根据部署,到 2025 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
统。虽然上海市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但在全国推进垃圾分类依然任重道远。垃
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之战。这项工作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探索
再探索、试点再试点,但是,很多城市的结局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可概括为:垃
圾处理基础设施落后、公众意识不强、缺乏法律约束。因此,有人说:“垃圾分
类考验的是市民素质,更是基层的治理能力。”
材料二 推进拉圾分类处理,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
届四中全会提出“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但是全国生活垃圾分
类总体上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其中政府在垃圾分类管理体制上不协调是重要原
因.垃圾分类管理涉及发改、住建、生态至地营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 城管部
门负责垃圾清运处理, 住建邮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排放监
管,发改部门负责审批。各部门都根据自身工作重点提出规则缺乏协调机制,在
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相互推谈或相互争夺。
【设问角度】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阐述推行垃圾分类的经济价值。(10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坟圾
分类管理体制不协调问题。(10 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每一个公民该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10 分)
(4)请你为你所在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就如何更好的推进垃圾分类提两
条可行性的建议。(4 分)
【答题要点】
(1)①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崇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 分)②有利于带动垃圾分类与处理的
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3 分)③有利于贯彻落
实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
分)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势。这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性。(5 分)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发改、住建、
生态环境、城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要服从系统要求,
相互协调,不能相互推诿或相互争夺。(5 分)
(3)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提升环保意识,推进垃
圾分类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3 分)②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既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分)③公民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增强主人翁意识,与发现破坏环境的违法行
为要及时举报。(2 分)④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垃圾分类相关决策,立
法,建言献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 分)
(4)答案示例:①在小区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引导群众树立环保
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②完善社区内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③成立专门
的社区垃圾分内监督小组,监督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任答两条即可)
【命题选材】
例 4:我国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道路,并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
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答题要点】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10 分)
【答题要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分)我国从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2 分)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思想、
政策和法律,使生态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 分)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
新成效,生态状况显著改善。(2 分)
八、打赢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彰显中国特色制度优势。
【热点概述】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
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
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把脱贫攻坚摆
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
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
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2021 年 2 月 25 日
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
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
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
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
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央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上世纪 70 年代后,环境保护理念初步形成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孕育,上世纪 70 年代正式拉开帷幕。1978 年,首次将“国
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
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规模扩大,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国家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
政策和制度。2002 年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出台,标志着我国污
染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新世纪以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树立和践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法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各国一道寻求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国务院关于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
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们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
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并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的防控要求,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
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回望这场惊心动魄
的抗疫大战,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无疑是危急关
头最重要的决策。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这一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正
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
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
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赢得世界各国好评如潮。
【相关知识】
1.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统一。
2.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
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具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职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
4.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
想精神的人民。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
6.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8.价值观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正确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命题选材】
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材料一 1921~2021,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强大生命力的密码,就在于坚持
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就在于对实现
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充满必胜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就在于持之以恒发扬党
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就在于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实
际难题,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昂扬斗志开拓新局。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
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用马
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立足我国国情,探究我国减贫规律,
进一步推动国家反贫困的实施主体、扶贫对象、反贫困策略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
步,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
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个理论,处处闪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
国化最新成果。
材料二 某省 R 县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依托山地立体气候优势,出产
的西瓜、脐橙等曾美名远播。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这些优质产品无法运送出去,
全县通过产业富起来的农民凤毛麟角。近年来,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R 县多方争取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在县境通车,补齐交通短板。可由于组织化程
度不高,缺乏产业链支撑,“小散弱”的产业格局依然制约着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为改变这一困境,R 县确定引进县境外资本来发展西瓜、脐橙、金钩藤、茶叶等
中长期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农产路品牌化、产业规模
化发展。随着扶贫产业的带动,资金、技术、加工、销售等难题破解策团群众在
产业发展中获利的能力越来越强,有的农民开发茶园,通过合作社将茶叶卖到天
南海北,一年收入相当可观。
产业扶贫,扶起的不仅有日益红火的乡村产业,还有更加昂扬的战贫志气。
尝到发展甜头的贫困户提振了脱贫的底气,纷纷主动申请“摘帽”,退出了贫困
户,希望靠自力更生彻底告别贫困。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学习党史以赓
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8 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
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0 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分析 R 县为什么能通过产业扶
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12 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指出 R 县“造血式”发展为我们提供了
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
(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某校将举办“新时代脱贫攻坚成就”
图片展,请拟一个校园宣传活动方案。(6 分)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出
图片展两个版块内容;②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阐明活动的意义,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③字数不少于 50 字
【答题要点】
(1)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大众化;(2 分)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 分)要赓续共产党人
的精神血脉,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2 分)学而思,
学而行,要投身于为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2
分)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
不开普遍性。(3 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 分)中国反贫困理论以马克思主义
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中国反贫困特殊规律,在反贫困
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反贫困思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3 分)体现
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 分)
(3)①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 分)②R 县在进行产业扶贫中,
既能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盛产西瓜、脐橙的有利条件,又能解决因交
通不便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产业链支撑,产业格局“小散弱”的不利条件。
(3 分)③通进产业扶贫既激发了全社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又增强了该县群
众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了群众获利能力,破解了产业发展的难题。(3
分)④通过产业扶贫既拓宽了该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又提升了农产品供应水平和
质量,创造条件,实现产销有效对接,从而实现增收致富。(3 分)
(4)①培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脱贫
实践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3 分)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2 分)③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活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 分)④
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 分)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
经济,增加就业,提高村民收入。(2 分⑥利用对口帮扶政策,转移就业,分享
政策红利。(2 分)(考生如答“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2 分,但总分不能超过本
题最高得分)
(5)①脱贫攻坚战的相关制度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
障(或党脱贫攻坚战政策体系);②农村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精准扶贫成效高,
生活水平改善(或介绍脱贫成功的典型案例);③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
弘扬脱贫攻坚战精神;(任选 2 个角度,每个 1 分)
活动意义:(4 分)颂扬党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和优良的文化
传统,为开拓新征程凝心聚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
持人民至上理念;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任意 2 个角度即可。每点 2 分)
【命题选材】
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 年 1 月 23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 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
收入情况》,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9 年
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 551 万人,比 2018 年年末减少 1109 万人,下降 66.8%;
贫困发生率 0.6%,比 2018 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2019 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均减
少,减贫速度均超 2018 年。2019 年各省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 2.2%及以下。2
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
云南视察时强调,要“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并
指出“脱真贫、真脱贫”。我们正在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最后冲刺。
材料二 2020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主席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
上强调,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
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
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
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
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
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
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
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知识,说明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国
各级政府如何作为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结合材料二,运用 “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
“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3)“扶贫先扶智”,只有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
才能斩断穷根,阻止贫困的代际相传,请从基层群众自治角度出发,为提高村
(居)民综合素质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答题要点】
(1)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
把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②履行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职能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打赢脱贫
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最后冲刺。
(2)①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
文化穷不长”其实质就是要肯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
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扶贫工作
的开展,通过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③优
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实施“万村书库”工程,能够丰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
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组织村(居)民进行居
住环境改善;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居)民行为;开设小书屋,引导村(居)
民加强学习。(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选材】
例 3:材料一 2021 年 1 月 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作出总体规划,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党的领导是关键,应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
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因地制宜推行
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
农村工作条例》,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党员干部
队伍,选派优秀党员千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
部的广阔舞台,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优先重用。深
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
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
内涵。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秉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新征程中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通信院、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1 年 4 月 2 日发布的研究
报告)
材料三:“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之间信息流动缓慢,乡村发
展受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数字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居民可以便捷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变革和发展经验,为“人的现代化”创造
基础。数字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以乡村服务为重点,运用互联网等
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数字乡村逐步扩大了在农村社会治理、
农村养老、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实现“自
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变革。数字乡村将
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24 小时市场”。采用物联网、
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无人农场进入大众视野,电商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
“卖难”的重要方式。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数字技术和传
统行业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通过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促进生
产效率提高,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畅通国内大循环,意味着着力打造国内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
大规模市场优势。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
随着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消费需求的量与质都发生重大变化,
多元化、高档次的新兴消费需求加快积累和形成。无论是现代农业建设、农村住
房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
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我们要培育、开发、利用
农村消费需求这一宝贵资源,发挥其对“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的推动作
用。
【设问角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三和经济生活知识,分
析应如何通过“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14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12 分)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释放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对畅通
国内大循环的意义。(12 分)
【答题要点】
(1)信息: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规模扩大,(1 分)
表明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1 分);农村宽带用户规模扩大,
(1 分)表明我国数字经济的农村市场前景广阔。(1 分)
措施: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促进“人的现代化”,提升农村劳动
力数字化水平和能力,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2 分)促进普惠金融服务,
化解乡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2 分)变革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和完善乡村治
理体系。(2 分)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市场空间。(2 分)推动科技创新、
重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助推产业融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2
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
心力量。振兴乡村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
核心作用。(3 分)②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振兴乡村要选拔、培养、
管理、任用好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的执政
能力。(3 分)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先进文化教育,
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3 分)④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乡村振兴要秉持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生„ 活的理念。
(3 分)
(3)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的消费需求,能进一步扩大消费,扩展国内市
场; (4 分)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产销循环;
(4 分)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4 分)有利于促
进乡村振兴,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新动能。(2 分)
【命题选材】
例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疫苗研发是个严谨的科学探索过程,成本高、周期长、成
功率低构成了疫苗研发的一般规律。由于我们对新冠病毒的感染过程、致病性等
问题知之甚少,再加上新冠病毒极易变异,疫苗的研发需要反复的临床试验和坚
持不懈的创新。中国研究团队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和质控关键
技术,开展并完成了动物实验和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等工作,截至目前 17 款
疫苗在开展临床试验,7 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4 款疫苗附条件上市,正在对
全国重点人群进行接种。疫苗上市只是人类与病毒斗争的阶段性胜利,"胜利不
是终点,失败也非终结,唯有勇气长存",疫苗研发永无止境。
材料二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
位病患者,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疫情
防控一线,实地走访和调研社区、医院、科研院所,多方听取汇报,汲取意见和
建议。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
控的坚固防线,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基层
党组织冲锋陷阵,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
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快递员冒疫
奔忙,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
奉献……
材料三"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
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亮丽的精神标识。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
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
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中华文明崇尚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和"天
下一家"的理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
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书同文,车同轨,
量同衡,行同伦","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中华民族基本的国家认同与国家意
识……伟大抗疫精神正是把这些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展现在了伟大抗疫斗争的实
践中。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原理,说明为什么疫
苗研发永无止境。(10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党中央是如何做到把人民群
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10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伟大抗疫精神是如何与中华民
族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9 分)
(4)如果你是一名社区抗疫宣传员,请为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拟定两
条宣传标语,单条不超过 14 个字。(4 分)
【答题要点】
(1)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病毒极
易变异,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是难免的,追求真理的步伐不会停止。
(3 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病毒的认识和对疫苗的研
发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成功不是终点。(3 分)③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无止境,探究无止境,疫苗研究要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4 分)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
的主体作用。党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把疫情防控工作看作是一
场人民战争,依靠人民群众,汇聚各方面的力量抗击疫情,取得抗疫的重大阶段
性成果。(4 分)②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作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
康。(3 分)③中国共产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
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放在第一位。(4 分)
(3)①伟大抗疫精神在抗疫实践中继承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是对中
国精神的生动诠释。(3 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伟大抗疫
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 分)③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涵养了
伟大抗疫精神。(3 分)
(4)①弘扬抗疫精神 书写青春华章。②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有为青年。等
等。 (每条 2 分,共 4 分)
【命题选材】
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农村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
产业之间通过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等方式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农
业组织方式和过程。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一系列
问题: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乏力,产品竞争
力不强;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保障有待完善;产业链条短,价值功能有
待挖掘;缺乏协调机制,跨界合作有待加强等。以农产品加工为例,2019 年我
国农产品加工率为 67.5%,而美国超过 80%,日本高达 95%以上。
材料二 地处浙西深山的下姜村,过去人穷、环境差、交通不便,乱
砍山林,猪粪遍地,污水横流。近年来,下姜村村民运用现代理念经营乡村,创
立了“下姜村”“下姜红”“下姜美”“下姜甜”“书记进城卖山货”等品牌,
带动农产品销售、旅游、培训等产业。当地因势利导,以下姜村为核心,组建起
包括 20 多个行政村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
司,统一管理“大下姜”品牌矩阵。建立民宿产业联盟发展、游客分流等机制,
统一规划、管理、营销、分客、结算。2019 年,下姜村向周边民宿分流游客达 1.
2 万人次,同比增长 26.3%。不久前建成大下姜“共享水厂”,能满足 4 个乡镇
28 个行政村 2.9 万人口安全用水。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农村三产融
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4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下姜村是如何通过推进三
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12 分)
【答题要点】
(1)是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乡村产
业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破除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4 分)
(2)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转变经营理念,打造品牌,提供有效供给;深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建设乡村振兴联合体,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点 3 分,满分 12 分。)
九、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热点概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如果丢掉自己的文化,这个
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
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让中华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历史传承、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我们要传承、
创新、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
漆黑的文化虚无主义,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批判继承传统
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更不是以传统文化为本位,而是古为今用、推陈
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增
强传播能力,打大引导力。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使全体人民在
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聚焦改革成就,占领主流思
想舆论阵地。 主流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疏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尤其应注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址、民族精神、先进人物、良好家风、
乡风文明、重视意识形态、革命文化和革命文物等的分析。
(2021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重要指示:革命文物承载党
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
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激发
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相关知识】
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
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
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
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
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③优秀文化
能促进个人成长。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待传统态度
4.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5.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
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7.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8.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9.文化强国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思想道德建设
12.政治生活政府职能
13.意识的能动作用
14.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矛盾特殊性、辩证的否定观
15.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价值观及导向作用、人生价
值的实现
【命题选材】
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文脉是城市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历史文化印记,是城市气质的
集中体现。延续城市文脉,要像对待家里的“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老建筑、
老物件、老风俗。保留历史文化印记,让人记得住历史,把握住现实,看得清未
来。2020 年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
潮州察看了建于南宋年间,风格独特,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走访了潮州市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牌坊街古街区。随后习主席还欣
赏了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习近平指出“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
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
存”何以能够“延续城市文脉”。(10 分)
【答题要点】
①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城市文明演进,展现城市文化多样性,
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3 分)②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
遗存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城市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坚持城市建设方
向。(3 分)③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会对城市民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提高市
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城市
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4 分)
【命题选材】
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
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通仪式上充分肯定了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
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
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诠释,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科技战
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是中国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
具体体现,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勇
攀科技高峰,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一定要传承好、
弘扬好。
材料二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尖端产业的壮大,人才已成为
各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稀缺要素,正对城市的未来产生基础性、关键性、
全局性的影响。为争夺人才资源,2020 年以来,全国累计已有近 80 座城市发布
了系统的人才吸引政策,仅 4 月份就有 30 座城市跟进。对于人才的界定,并没
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标准。当前,城市之间人才争夺已出现明显分化。
北上广深等超大型中心城市为提升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已将重点瞄准于全球最
尖端、具高峰潜能的创新型、研发型人才;二线内陆省会城市则更加注重面向全
国吸引高端技术的操作与应用型人才;三、四线城市则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未来
发展方向和相叶稳定的比较优势,对所需人才作出了更宽松、广泛的定位。
【设问角度】
(1)弘扬北斗精神对于实现新时代航天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化作
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2)请就新时代如何弘扬北斗精神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
朗朗上口,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每条不超过 15 字。)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实
施“抢人战略”的原因。
【答题要点】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
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北
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北斗人在卫星导航系统实
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新时代航天强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③
弘扬北斗精神能够弘扬创新精神,凝聚民心,激扬斗志:能够团结协作、迎难而
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追求卓越。
(2)答案示例:①激扬“北斗”志气,厚植“天问”情怀;②坚持独立自
主,铸强民族之魂。(每点 2 分)
(3)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产业
结构转型升级使人才成为刚性需求,为城市实施“抢人战略”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引入人才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城
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劳动者的素质对推动经济社会建
设具有重要作用。引入人才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
智力支持。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
的相关重要讲话中。
2020 年 11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上第一次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在
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
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
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020 年 12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强
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
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说明弘扬劳模精神、劳
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12 分)
(2)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
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请就当代青年应如何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提两条
建议,要求语言简洁。(4 分)
【答题要点】
(1)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
民族精神在生产劳动领域的生动诠释。(4 分)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
匠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激发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意志;营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4 分)③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和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激励青年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定社
会主义道路。(4 分)
(2)示例:①深入学习先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②努力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素养。③积极投身实践,从我做起、从点
滴小事做起。
【命题选材】
例 4:材料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
先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从医从教一甲子。敢医敢言,不是简单的勇
气,这是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是医者的担当。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
免费女子高中。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
防斗争中,涌现出"卫国成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卫国成边英雄"陈红军和一等功
臣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
风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位英雄就是一座丰碑,只有全社会都形成崇
尚英雄的氛围,才能缔造英雄辈出的伟大时代,才能让英雄的灯塔永远照亮我们
前行。
材料二 2020 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抗美援朝
战争锻造形成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
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含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
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
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实践充
分证明,这种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当前,我们要把抗美
援朝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要向 70 年前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革命前辈致敬,我们更要在以后的工作上和生活中,积极
发扬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职责与时代担当。
【设问角度】
(1)"一位英雄就是一座丰碑,英雄的灯塔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结合材料
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说明。(10 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联系材料二,分析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与中华民族
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并说明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血脉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
雄,传承英雄精神的依据。(10 分)
(4)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是青少年的必修课。某校开展"弘扬英雄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该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三
项具体活动,并分别写出设计的依据。(9 分)
【答题要点】
(1)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或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
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2 分) 学习英雄、崇尚英雄
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2 分)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的奉献精神,有利于我
们在奉献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 分)有利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和人民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2 分)坚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
分)说明:②若仅仅答出“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最多给 2 分。
(2)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2 分)②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所蕴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所蕴含的革命忠诚精神体现了伟大
的梦想精神。(2 分)
①抗美援朝精神作为先进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1 分)将其融入新时
代青年的血脉,有利于丰富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
面发展;(2 分)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勇前进
的强大精神力量;(2 分)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理想
信念之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分)
(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
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
传承英雄精神,是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规律,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
发展要求。(4 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
观事物的发展。传承英雄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奋
斗,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分)③意
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英雄
精神以其强有力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
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3 分)
(4)答案示例一:举行英模人物事迹报告会。(1 分)依据:优秀文化能
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英模人物事
迹能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精神动力,激励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不懈奋斗。(2 分)
答案示例二:在学校广播电台、网站宣传英模事迹。(1 分)依据:
媒体能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发挥文化传递、沟通、
共享的强大功能,用媒体宣传的风向标引领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之路。(2 分)
答案示例三:开展英模事迹宣讲教育。(1 分)依据:教育具有选择、
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展
英模事迹宣讲教育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分)
答案示例四:走进英模纪念馆。(1 分)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走进英模纪念馆,能增强主题教育的感
染力、说服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分)
答案示例五:做社区志愿者。(1 分)依据: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
务人民,锻炼自我,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 分)
说明:若设计其他活动,只要符合主题要求,依据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
分。
【命题选材】
例 5: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这是对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的极大鼓舞。
材料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
当;无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执着,还是“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豪迈誓言……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
尝艰辛而不屈;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根
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材料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所拥有
的道德情操、规范,是一种长期积淀下的精神和所展示出的精神面貌。推而广之,
千万个家庭凝聚成的家风,就成为民风。它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共同表现出来的一
种道德风尚和精气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地区的外部
形象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弥足珍贵。每个公民如果都在良好家风、民风的沐浴
下成长成才,那么国风也就会随之与时俱进,最终形成国之雄风,形成中国气派、
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力量。
材料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
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希望大
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
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育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
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青年人应当如何弘扬家国情怀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家风民风
与国风的关系。(10 分)
(3)某校高三学生开展“家规家训”读书活动,请你写出二条蕴含优良家
风的名言、格言。(4 分)
(4)“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2 分)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对我国思
想道德建设的价值所在。(12 分)
(6)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请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加以诠释。(10 分)
(7)请从家庭生活角度,提出两条关于如何培育优良家风的建议。(4 分)
(8)某班举行“好家庭故事,弘扬优良家风”的主题班会。请你以“传承
创新践行”为关键词拟写一份发言提纲。(两条,每条 20 字以内)(4 分)
【答题要点】
(1)①立足社会实践,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结合,将家
国情怀创造性地转化为奋斗激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 分)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强化
责任和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4 分)③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
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家国情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
分)
(2)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
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把国风与家风民风有机统一起来。(4 分)②国风是一
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和国家形象,而家风和民风是国风的具体展现。(3 分)在实
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良好的家风民风与时俱进,有利于展现优良国风,
最终形成国之雄风,形成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力量。(3 分)
(3)答案示例:百善孝为先;丈夫一生,廉耻为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等等。
(4)示例一。认同。(1 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思维方式、认识活动。(4 分)不同的家风,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优良的
家风,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良
的家风,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4 分)当前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传承中
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3 分)
示例二。不认同。(1 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
维方式、认识活动。(4 分)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国家文
化建设、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 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
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过程。(3 分)
(5)①优良的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
的资源和养料。(3 分)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有利于养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等个人美德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4 分)②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
恶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 分)③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有利
于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社会公德,使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4 分)
(6)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会影响整体。(2
分)②国家和社会文明是由一个个家庭文明组成的,离开家庭文明,不可能形成
良好的社会文明。(2 分)③文明家庭中的成员大多有较高的个人修养,能正确
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以良好家风筑牢社会风气的基础,促进社会文明
和谐;(3 分)能正确认识家与国的关系,增强爱国意识,立志成为栋梁之才,
在追求家庭幸福的过程中建设好社会和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3 分)
(7)答案示例: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符合家庭状况的优良家风;父
母言传身教,做好践行家风的表率;家庭成员自觉遵守家风并落实到行动上。(如
果学生结合家庭实际谈具体做法,只要有利于培育优良家风,可酌情给 2-3 分)
(8)答案示例: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
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良好的家风应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
新。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从
其他角度,符合主题,亦可给烦恼,最高不超过 4 分)
【命题选材】
例 4: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专程前往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瞻仰革命文物、
倾听历史回响。
材料一 2020 年 9 月 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
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
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
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要始终把保护
放在第一位,同时婴加强考占工作和历史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旅游要以
保护为前提,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文化在开发利用
过程中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材料二 2020 年 12 月 1 日出版的第 23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
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惯
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文章强调,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
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考古学背负着巨大
的浪漫梦想,考古让我们证实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让我们看到历史无法记载、
没有记载的事,也可以帮我们修正历史曾经有过的记载。青少年左学习考古学知
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
感,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习近平都希望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
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考古也成为构建人类俞运共
同体的一条纽带。
【设问角度】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利用好革命文物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
要价值。(10 分)
(2)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分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的正确
性。(10 分)
(3)结台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如何让收藏
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与在古籍以的文字部活起来。
(12 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考古工作作为一项探索“过
去”文化的事业所具有的时代价值。(10 分)
(5))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要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请就如何合理适
度利用文物提出两条建议。(4 分)
【答题要点】
(1)①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
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3
分)②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提供了深厚滋养、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3 分)
③革命文物承载的革命传统、革命文化,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
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发挥铸魂育人的功能;(2 分)④有利于坚定文化
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
培育时代新人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2 分) (注意: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
以对应其中的某要点酌情给分,总分不能超过所设定的分数)
(2)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可以先于或者落后于社会
存在的变化发展。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可以把继承和发展革命传统和革
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5 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
作用。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对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
动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5 分)
(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统筹文物
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
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在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同时,推进文物合理利用。③矛盾
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文物适度利用,严防过度利用,走
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每点 4 分)
(4)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考古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打
造中华民族共同体。(2 分)②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或
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3 分)③考古学能够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利于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 分)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2 分)
(5)答案示例:①文物景区景点要合理确定游客承载量。②在不破坏文物
本体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文物。③挖掘研究文物价值内涵,传播优秀传统文
化。(每点 2 分,答到 2 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
能超过 4 分)
【命题选材】
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本身就
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在 2021 年新年贺词中说,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
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
从古稀老人到“90 后”、“00 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
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
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
疫精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站在“两个一百年”
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唯有
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 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
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新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
种幸福”的正确性。(10 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奋斗在实现人生
价值中的作用。(12 分)
(3)“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这些闪耀着哲学光芒的词汇激
励并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请就“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写两条
方法论要求。(4 分)
【答题要点】
(1)①奋斗是人的敬业精神的彰显,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能促进人们守望相助、坚守担当、共克时艰。(3 分)②奋斗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的重要内涵,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将个人的涓滴之力汇聚成中华
民族的磅礴伟力,熔铸人生和民族的辉煌。(3 分)③奋斗能够坚定理想信念,
促进人们把个人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中,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的行列。(4 分)
(2)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 分)。要在劳动和奉
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过
程中走向成功(3 分)。②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奋斗就是劳动
和奉献的过程(2 分),人们在奋斗的过程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发挥
主观能动性,通过奋斗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 分),在抗疫和国
家新征程的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荣光,奉献社会,成就自我(2 分)。
(3)答案示例:(每条 2 分,共 4 分)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飞跃和质变
创造条件。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观点、群众
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命题选材】
例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古城,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赓续着传统和文明,讲述着一代代居民在此生
产、生活的故事。在文化旅游产业火热发展的今天,古城商业开发成为一个热门
话题。对于古城商业开发,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赞成者 反对者
古城商业开发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改善人居环
境,丰富旅游业态,带活城市经济;同时可以深
入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丰富多彩的方式
讲述古城故事,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在
当下的生活中不断孕育出新故事。这样的古城,
才能历久弥新,永葆活力和魅力。
古城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原汁
原味”,才能留住居民、留住传统、留住记忆。本土
特色文化被商业营销不断解构,导致商业味过浓,文
化味趋淡。有的地方忽视古城的自然、历史、文化等
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也会让人觉
得失真、失味。
【设问角度】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古城商业化开发?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0 分)
【答题要点】
赞成。(2 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古城商业开发可以促进
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为古城保护提供物质保证。(4 分)发展是继承
的必然要求,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对古城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可以促进文
明传承、文化延续,提升古城活力与魅力;(2 分)也能促进不同文化实现交流
与传播,增强文化影响力。但是,古城商业化过程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2 分)
反对。(2 分)古城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
纽带,商业开发破坏古城文化底蕴,影响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
分)古城开发中存在破坏古城的完整性、原真性的现象,不利于展现当地文化独
特魅力和历史价值,妨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2
分)当然,在保护古城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古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2 分)
十、积极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
展利益。
【热点概述】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两大趋势。近年来,
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各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贸
易安排不断涌现。为顺应这一新趋势,营造对外经贸和国民经济发展良好的外部
环境,实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
作。迄今,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10+3、上海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
域合作、亚太贸易协定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
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
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
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强调的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
和方法,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
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
无所不在,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既重
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
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
同安全。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发展利益。
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深入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这“三股势力”,坚决防范“藏独”、“东突”,坚决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
分裂图谋,全力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相关知识】
1.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趋势。
②经济全球化表现(最主要):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
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
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挑战(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
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
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
正确态度: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
迎接挑战。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和措施)
(1)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意义: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
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
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
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与各国合作、有事互补,共同推动经济
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
②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④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⑤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出口竞争新优势。
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
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合法权益。
⑦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⑧利用世界贸易规则和国际法,减少贸易壁垒,维护自身权利。
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我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提
高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
培育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
型国际市场。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
际风险能力。
5.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对
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6.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
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
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
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
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7.为什么要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
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
当的、正义的。
②理论原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
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现实原因: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维护国
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8.怎么样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要求)
从国家角度来说
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
②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
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
⑤坚持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
⑥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从公民角度来说
①观念上,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自信心。
②行动上,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义务上,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公
民义务。
【命题选材】
例 1:材料一 2020 年 11 月,东盟 10 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
西兰共 15 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缩写 R
CEP)。
媒体纷纷将 RCEP 和其他主要自贸区进行对比,如下图所示:
指标
自贸区 涵盖人口(亿) GDP(万亿美
元)
全球贸易总量占比
(%)
RCEP 23 25 25
欧盟 5 15 16
北美自贸区 5 24 18
中国—东盟自贸
区 20 6 13
材料二 RCEP 的目标是共同建立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以及互惠共赢的
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框架,以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并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
献。
材料三 2020 年 11 月 27 日至 11 月 30 日,第 17 届中国—东置博览会
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方愿同东盟一道,按照《落
实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推进未来 5
年各领域合作,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签署,希望尽早生效;
中方愿同东盟方携手努力,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推动双方产业
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今年是中国一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中方愿同东
盟各国携手合作,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
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公共卫生领域政策对话,加强信息分享和疫苗生产、研发、使
用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材料四 2020 年 9 月 14 日,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表
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的战略诉求。南海当事国有效管控
海上矛盾分歧,稳步开展涉海对话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在中国和东盟国家
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当前影响南海局势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来
自域外,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加大搅局力度,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错误
行动,对南海和平稳定造成巨大威胁。中国和东盟国家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
将南海建设成和平、合作和友谊之海。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说明 RCEP 相对于其他自贸区的特点。(4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 RCEP 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
生的积极影响。(12 分)
(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相关企业如何把握
RCEP 签署所带来的新机遇,应对可能的新挑战。(10 分)
(4)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推进各领域合作,建设更为
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合理化建议。(10 分)
(5)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中
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的战略诉求"的依据。(10 分)
【答题要点】
(1)覆盖当前世界人口最多(1 分);经济体量、经贸规模最大(2 分);
最具发展潜力(1 分)。
(2)①支撑中国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2 分)②获得更加自由、便利的地区贸易和投资环
境(降低贸易、投资成本,扩大中国出口市场空间,更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2 分)③丰富国内产品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国内进
口消费需要)。(2 分)④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
发展。(3 分)⑤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机制(为形成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3 分)
(对东亚区域: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形成亚太区域内统一的贸易规则体系,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政策风险;
区域国家分享中国发展和开放的红利,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释放 RCEP
整合后的东亚市场潜力。)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把握有利联系,克服不利联系。(2 分)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学习 RCEP 协议条款
和熟悉各国营商环境;(2 分)既要看到自身优势、协议签署所带来的广阔的市
场空间、区域内产业的互补性;(2 分)又要看到 RCEP 各国所承诺内容、营商
环境各不相同以及竞争激烈度的增强;(2 分)结合自身优势,合理布局企业业
务,运用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抢抓发展新机遇。(2 分)(共 9 分)
(4)①提升战略互信,深入对接发展规划,打造更高水平的全面经济伙伴
关系。(3 分)②提升经贸合作,加快地区经济全面复苏,促进地区合作走深走
实。(3 分)③提升科技创新,深化数字经济合作,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
多新动能。(2 分)④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完善合作机制,
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 分)
(5)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
对立是冲突的根源。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南海间题上虽有分歧,但唇齿相依,休戚
与共,共同利益是根本,所以双方能够稳步开展涉海对话合作,并不断取得积极
进展。(4 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
对域外威胁势力,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各国人民的共识。(4 分)
③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完全有能力
同东盟国家有效管控分歧,将南海建设成和平、合作和友谊之海。(2 分)
【命题选材】
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2020 年 6 月 30 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反中乱港分子勾结外部势力实施的行
为和活动,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损害香港市民根本利益和
福祉,是妨碍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和香港长治久安的祸患。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将
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有效地防范、制止和惩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危害国
家安全的犯罪,堵塞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我们
相信,有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举措,有全国人民包括香港同胞广泛的支持和拥
护,这部法律的公布和施行一定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一定能够确保香港特
别行政区“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
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的重要意义。(12 分)
【答题要点】
①国安法的颁布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主权、领土完
整。(3 分)②国安法的颁布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遏制港独,坚持依法治
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依据。(3 分)③国安法的颁布有利于维护“一国两
制”,维护香港法治,香港繁荣稳定,维护香港正常秩序。(3 分)④香港是中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对香港有管辖权,国安法的通过是中央职责所在,有利于
依法防范制止反中乱港分子,补齐国家安全短板。(3 分)
【命题选材】
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2020 年 10 月,在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国一些政客
妄称“有中国大量投资的交易不是好交易,需警惕‘一带一路’制造的‘债务陷
阱’”等言论进行提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所谓“债务陷阱”是美式“撒
谎外交”的又一例证。他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
国家因有关项目陷入债务困境。相反,很多合作伙伴都做出积极评价。”
据统计,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4 年到 2019 年贸易值累计超过 44 万亿元,年均
增长达到 6.1%,我国已经成为沿线 25 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对“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呈现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
【设问角度】
一些西方政客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请结
合材料并运用国家利益知识对此说法予以驳斥。(12 分)
【答题要点】
①事实证明,“一带一路”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
发展,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4 分)②但是,合作是双方的共同选择,其基础
是双方的共同利益,“一带一路”只有同时符合沿线国家的利益,才会有贸易规
模的不断扩大。(4 分)③西方政客提出的所谓“债务陷阱”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对合作做出的都是积极评价。因此,“债务危机”是
谎言,“一带一路”倡议只是为了中国自己利益的说法站不住脚。美国等西方政
客之所以进行“谎言外交”,污蔑中国,恰是为了维护其本国利益。(4 分)
【命题选材】
例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注:投资、消费、净出口被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全球消费
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约为 75%,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达
到 80%以上。
材料二 受新冠疫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
尤其是“卡脖子”问题突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具
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
1 亿多市场主体和 1.7 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
括 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 14 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党的十九
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
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设问角度】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的新发展格局的合理性。(10 分)
【答题要点】
(1)“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投资
贡献率先下降后回升,净出口贡献率总体较低且起伏不定,(2 分)消费、投资
贡献率远高于净出口贡献率,(1 分)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驱动。(1
分)消费贡献率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1 分)表明我
国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潜力巨大。(1 分)
(2)受国际环境影响,外需对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受限;(3 分)完整的
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众多的科技人才,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奠定了坚实
基础;(3 分)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和巨大的消费潜力有助于发挥消费对经济增
长的基础作用,从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4 分)
【命题选材】
例 5:材料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对人类最终战胜疫情具
有关键作用。疫情爆发后,中国疾控中心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2020 年 5 月 1
8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 2
0 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
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
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2020 年 1
0 月 8 日,中国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2021 年 2 月 3 日,应世界
卫生组织方面请求,中国宣布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 1000 万剂疫苗,
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截至 2021 年 5 月,中国已陆续向 80 多个发展中国家
提供疫苗援助,向 50 多个国家出口疫苗;同时,积极发挥产业链优势,支持和
协助其他国家在华或在当地加工、生产疫苗产品,助力提升全球产能。
材料二 全民接种疫苗是目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手段,事关大家的生
命健康。为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构筑免疫壁垒,全国
多地正在按照“应接尽接,应快尽快”的相关要求,全力开展 18-59 周岁人群新
冠疫苗接种工作。
但很矛盾的是,当时疫情严重的时候,疫苗还未出来,人们都渴望能够接
种疫苗,但是现在疫苗出来了,由于国内疫情稳定了,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
加上人们担心疫苗会有副作用,接种的意愿反而不大了。近日钟南山院士通过媒
体发出的严重警告:“目前中国的疫苗接种率仅为 4%,绝大多数人处于无免疫状
态。如果所有国家都接种了疫苗,而中国的疫苗接种率无法提高,那将是非常危
险的”。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大力促进
全球疫苗公平分配。(10 分)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对疫苗接种出现不
同认识的原因。(10 分)
(3)假如你所在社区需要帮忙,请以“人人接种,没你不行”为主题续写
一篇倡议书,助力社区的疫苗接种。(6 分)
要求: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②紧扣主题,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合乎
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 150 字左右。
【答题要点】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新
冠病毒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事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4 分)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符合中国外交宗旨
(3 分),有利于战胜全球疫情,恢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
康共同体。(3 分)
(2)①对疫苗接种出现的不同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
的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4 分)②人们对是
否接种疫苗的认识与选择因国内疫情的变化而不同,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择的社会历史性。(3 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由于主观客
观条件的影响,不同的人面对疫苗接种会出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3
分)
(3)(6 分)
广大居民朋友们: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接种新
冠疫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预防传染、保障全民
健康最有效的手段。
为了巩固防疫成果,我们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接种疫苗人人有责。让我们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以对自己、对家人、
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加入接种疫苗行列,共同打造健康社区,全力守护
美好家园!
【命题选材】
例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 年 1 月 25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
特别致辞。
材料一 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
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会关键在
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
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
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差异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
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
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材料二 解决好这个时代面 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 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
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
需要。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互利共贏的开放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没有多样性,就没
有人类文明”的原因。(10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应如
何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12 分)
(3)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在当前背景下,强调包容具有重要意义。请你
列举两个与包容精神相关的名言俗语。(4 分)
【答题要点】
(1)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
共同的宝贵财富。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存在差异,但
没有优劣、高下之分,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4 分)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
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
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只要能符合国情民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
贡献的不同民族文化,就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2 分)③文
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创新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
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
创作的源泉。(2 分)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
界文化繁荣进步的必然要求。各国应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
处,交流互鉴,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
繁荣。(2 分)
(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1 世纪的多
边主义,各国应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与时俱进,着
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4 分)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应以国际法则为基础,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管控分歧,克服困
难,开放包容,协商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积极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4 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互尊互谅,合作共赢,也要立足当今
世界格局的变化,遵循社会发展规律。(4 分)
(3)答案示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协和万邦。(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命题选材】
例 7:材料一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
击国际经济秩序,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幅上升。然而,世界经济需
要开放而不是封闭,需要共赢而不是零和。2020 年 11 月 13 日中国法治国际论
坛在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中国提出“开放、
包容、平衡、普惠”的主张。中国旗帜鲜明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欢迎各国搭乘
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如今,作为 130 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中
国既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工厂”,也是向各国产品开放的“世界市场”,为世界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激发了新动能。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
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急剧变化,新冠肺炎
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着眼大变局下人类需要什么样的世界、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联合国等重大问题,百年大党胸怀世界、把握航向,领导中国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
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设问角度】
(1)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和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提出“开放、包
容、平衡、普惠”主张的理由。(10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说明面对世界大变局
联合国应发挥怎样的作用。(6 分)
【答题要点】
(1)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 分)它促
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2 分)为世界经济
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2 分)②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逆全球化行为违背
时代潮流,削弱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 分)而中国提出“开放、包容、
平衡、普惠”的主张,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激发了强劲动能。(2 分)
(2)(6 分)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继续发展重要作用;完善
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每点 2 分,任意回答 3 点即可;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言
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①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2 分);②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继续发展重
要作用(2 分,或答“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推动全球安全
的国际合作”“践行集体安全机制,推动和平解决争端”“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活动”“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顺应
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
向发展”“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亦可);③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分,完善公共卫生
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④支持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 分)。(每点 2 分,任意回答 3 点即可;考生若从其它
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人慎重声明:本文绝不是猜题押题,只是帮助考生归纳总结,不妥之处难
免出现。)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高三政治教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