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河
活动说明:
1.长江、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祖国的母亲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记述了黄河汹涌澎湃,一泄千里的壮丽景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另一条大动脉,长江流域秀美的山川,星罗棋布的湖泊、碧绿如画的一江春水,造就了一个鱼米之乡。导语部分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把长江和黄河称为母亲河”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要求学生搜集长江黄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
2.我的研究是按照“提出问题,引发探究(走近黄河长江)—分析比较,感受体验(中华民族的摇篮)—想象发现、感悟探究(原始居民的生活)—提出假设,深入探究(为什么在黄河长江流域安家)交流资料,深化认识(黄河长江做出的贡献)—自主探究,参与实践(黄河是怎样变黄的,怎样才能变清)的思路编写的。
第一部分呈现的是中国行政区划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学会看图,并了解黄河长江的源头、流经省市、入海情况等内容。第二部分教材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图,半坡、河姆渡遗址位置图和两则文字,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读图来探究中华民族的祖先大多生活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并形成了早期文明这也是把长江和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以及我们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第三部分出现的是原始居民的房子和用具,是让学生交流从中的发现,想象和探究早期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感受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勤劳。第四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探究我们祖先为什么会在黄河长江流域安家,这和长江黄河流域的气候和水源条件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部分展示了四幅图片和学生资料交流情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展示来了解长江和黄河不仅哺育了我们的祖先,现在也正为祖国做出贡献,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探究黄河长江的现实功用。第六部分是一段文字资料(介绍黄河是地上河)和学生讨论情景图构成,说明了黄河的成因和对黄河的治理,通过讨论怎样让黄河水变清,来唤起学生环保意识.
3.我的收获是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使学生对黄河长江的概况概况以及对人类的贡献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及时总结整理自己探究成果的良好习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4.我还想……是让学生学唱歌颂长江黄河的歌曲,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拓展和延伸。
活动目标:
1.了解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流经地区等地理知识。
2.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3.简要了解黄河、长江今天对人类的贡献。
4.了解黄河、长江所面临的环保问题。
5.能采用读图等多种形式探究有关黄河、长江的地理、历史知识。培养热爱国土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黄河、长江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近母亲河
1、谈话引入:
2、播放课件一:《龙的传人》。
1)、谁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一说。
谈话过渡:
板书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活动二:了解母亲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4-55,快速浏览有关长江、黄河的介绍。
1)、学生阅读课本。
2)、学生介绍母亲河资料。
引入下一环节:
2、播放课件二:长江、黄河的流经省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侧的约古宗盆地,流经(青海)(甘肃)(四川) (宁夏) (内蒙)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九省,汇入渤海。
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谚喀拉山与唐古拉山脉之间,流经(青海)(西藏)(四川) (云南) (重庆)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上海) 十一省市,汇入东海。
3、谈话过渡:
4、播放课件三,(沿途风光照片)
1)、教师课件演示。
2)、学生充分说一说。
5、谈话过渡:
活动三:赞美母亲河
1、播放课件四,配乐朗诵
2、谈话过渡:
3、分组参与活动:
4、出示课件五:(参与式活动要求)
读参与式活动要求。
5、学生开始组内活动
6、全班交流展示:
要求:
1)、由组长将本组活动成果贴到黑板上,并向全班汇报展示。
2)、本组内推选一人在前台表演。
〔诗词组展示的同时,出示课件六-填空〕
7、播放课件七:
1)解说画面:
2)家乡美不美?
8、谈话过渡:
活动四:保护母亲河
1、出示课件八:(被污染的母亲河)
2、谈话:通过这前后美与丑的对比,孩子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感受)
3、谈话过渡:
4、先来想想这次活动之前,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5、学生说一说,
谈话过渡:
6、出示课件九:
(1)请在你心爱的福娃卡片上,写下自己保护母亲河想说的一句话或想做的一件事。
(2)请你离开座位,到同学或老师中寻找志愿者签名。
(3)听到音乐声响起回到座位,比一比看谁的志愿者最多。
7、部分学生汇报福娃卡片内容和签名情况。
8、教师评价活动情况。
五、总结谈话、结束课程
1、总结谈话:
2、出示课件十:(齐读)
3、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7.我们的母亲河
走近母亲河
了解母亲河
赞美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 教后记:
由于本课涵盖内容多,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大量的收集工作。教学本课,学生课前准备资料不够充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课前,老师能具体地进行指导,比如指导学生分头行动,分为长江小组和黄河小组进行,效果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