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怀仁市大地学校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草稿纸、试卷上书
写的答案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20 世纪以来,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城,心态史学将人的精神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史学研究
的视角。但在受访学者看来,不可忽视的是,在肯定心态史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研究中存在
的问题与误区。
心态史在研究对象上突破传统史学的局限,从以往对经济、政治等的研究扩展到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
拓展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心态史研究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所研究员彭卫告诉记者,心态史研究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的产物,心态史聚焦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
的欲望、价值现念、精神活动,关注这些因素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增强了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在受访学者看来。在肯定心态史学价值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学所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误区。
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存在先天性困难,心态史研究中对古人的心理分析实际上是回溯法,即以寻
因法。在历史进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非心理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心理分析方法实际上有一定的风险,
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立红看来,心态史研究获得发展后也暗藏着使历史研
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史的复兴也恰恰证明,心态史的研究离不开对社会
结构的分析。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苏全有看来,心态史研究面临的问题,其一是理论根据匮乏与研究方法
单一。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史料的堆积与平铺直叙,缺乏比较与综合,学科理论的运用问题上更是捉襟见肘。
其二是研究状况不平衡。以近代中国心态史为例,存在着研究区域、内容、时段不平衡现象,甚至存在“研
究空档”。
心态史研究应该如何拓展与深化?“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态要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即必须严谨。”
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首先,必须遵循严谨和揭示历史真相的一般要求;其次,要借鉴心理学研究的理念、
方法去探索研究以往传统史学中不太重视的心态问题,从一个方面探索一定时代的基本精神面貌。苏全有对
此表示认同。他说,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问题,研究心态史可借鉴运用人类学、计学、社会学等理论。
此外,他还认为,研究史朴需要进一步发据与剖析,新兴的心态史领域的现成史杵微乎其微,并非此领域缺乏
史料,只是缺乏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史料中除了卷帙浩繁的正史外,志书、笔记、家语、档案,甚至小说、
戏曲、文物等无不透露着心态史的信息,亟待加强搜集整理。
(摘编自张杰《心态史:探索心态观念的历史变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心态史的研究领城包括对经济、政治及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的研究。
B. 心态史研究将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从而增强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C. 周立红认为,心态史研究暗藏着使历史研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
D. 彭卫与苏全有都指出心态史研究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心态史学的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解决方案三个维度层层深人完成论证过程。
B. 文章引用彭卫、周立红、苏全有等相关专家的言论分析问题、说明道理,论证有理有据。
C. 文章第四段从先天困难后天发展风险及当下研究困境三方面展现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D. 针对第四段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第五段一一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观念、精神活动都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B. 苏全有认为,心态史领域史料不足,亟待通过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来弥补。
C. 肯定价值,看到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对心态史学的蓬勃发展意义重大。
D. 通观全文,作者认为理论根据匮乏、研究方法单一是心态史研究存在的最大不足。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
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
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
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 项,根据原文“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心态史学将人的精神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视角”和第二段“心态史在研究对象上突破传
统史学的局限,从以往对经济、政治等的研究扩展到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可
知。A 项张冠李戴,“经济、政治及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的研究”是“史学”的研究领域。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第五段一一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分析错误,文中第四段中有五个人提出问题,第五段中只解答了
彭卫、苏全有两个人提出的问题。故选 D。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
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
项,“历史上各类人物……活动都对历史产生了影响。”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第二段“心态史聚焦历史
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观念、精神活动,关注这些因素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增强了历史研究的
整体性”不能推断出“都对历史产生了影响”。B 项分析错误,由原文“苏全有对此表示认同……新兴的
心态史领域的现成史料徵乎其微,并非此领域缺乏史料,只是缺乏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可知,是“现
成史料”不足。D 项分析错误,“理论根据匮乏、研究方法单一”是苏全有认为的,并非作者且文中的若
干不足,作者并没有进行比较。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如何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
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
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
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
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事件:
据《人民日报》报道,位于四川成都市成华区的仿古特色街区龙潭水乡,投资巨大,占地面积达 220
亩,历时 4 年打造,街区内是清一色江南仿古式建筑,曾被誉为成都的“清明上河园”。景区刚开业的时
候很热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好景不长,如今,酒店、婚庆基地、饭店等绝大多数商铺纷纷关门,平
时游人很少。
微评一:龙潭水乡失败之处在于其东施效颦,既没有自己的旅游特色,也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连可
以附会的人文典故、历史建筑都没有,只是花巨资打造的一个仿古小镇,这就注定了它行之不远。
微评二: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并非特例。一些地方不顾实际,缺乏科学规划,投入巨资打造仿古小镇,
表面上看古色古香,有小桥流水、复古宅院、雕梁画栋,实则缺乏文化底蕴和独特性。
微评三:打造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应谨慎,不能简单模仿、生搬硬套,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需要精细
筹划建设,结合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这样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将旅游产业
做得更长远。
(摘编自《特色小镇建设,要防止跑偏走样》,《广西日报》2019 年 2 月 15 日)
材料二: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最终至石梁而登天
台山,全长约 200 千米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篇无数,天台就是诗路的目的地。《全唐诗》及《全唐
诗续拾》收载的 2200 余名诗人中,先后有 300 多人吟诵天台山,留下 1300 多首诗歌。而特色小镇建设加
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一行行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
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
子曾在此隐居 70 余年,著《寒山集》。依托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寒山小镇”前
景一片大好。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该县通过多种
方式,使“诗路文化”在特色小镇中再现。
(摘编自《“诗与远方”犹在随唐诗游天台》,《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7 日)
材料三: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旅游有着良好的向往和期盼。
有资料显示,由于投资大、周期长、规划设计同质化严重、缺少独特的文化创意和内涵等因素,全国 3
万多家景区中,有 8 成左右面临亏损困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以来营收颇丰,
远超预期。而资料显示,内地有 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 10%实现盈利。为什么会这
样?这是因为迪士尼的独特创意。该乐园收入中,1/3 来自门票、1/3 来自酒店收入、1/3 来自独特的文创
商品,其创意带来的诸多原创卡通人物形象,引得全球几十亿人热烈追捧。而且,其创意还持续地注入新
价值:《冰雪奇缘》上映后不到一年,影片中的一款公主裙仅在美国就售出 300 万条。同时,其特许经营权
也让它大赚了一笔。而国内的一些主题乐园往往更注重买过山车等游乐设备和出售商品房,很难有真正受
人青睐的独特创意。
(摘编自《仿古小镇别总在同一条河里“湿鞋”》,《工人日报》2019 年 2 月 13 日)
材料四:
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人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大古镇和丽江
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文旅特
色小镇从单纯的观光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
享受到。
(摘编自《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历程及开发模式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9 年 2 月 28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潭水乡案例表明,没有自身文化底蕴,只懂得东施效颦而打造起来的仿古小镇,缺少足够的活力,很
难走得更远。
B. 唐诗“物化”是天台建设“云端•唐诗小镇”“寒山小镇”等特色小镇的重要过程之一,这也凸显了
“诗路文化”的特色。
C.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富裕起来的国人对旅游有良好的向往和期盼,所以我国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小镇
发展得最好。
D. 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看,旅游发展型、历史文化型与工业发展型是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
设最多的类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则材料虽然在侧重点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上能表明目前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需要
克服的问题。
B. 浙江天台县在唐诗上做文章,其特色小镇中的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活动方式都
融入了唐诗元素。
C. 从上海迪士尼的成功经验来看,一些主题乐园想要赢利就要有独特的文化创意,要在园区内修建酒店,
开发文创产品。
D. 人们到文旅特色小镇由最初对古城古镇单纯的观光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这种转变与居民消费水平不断
提高有关。
6. 通读上述材料,概述要建设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创意的特色小镇应该怎么做。
【答案】4. C 5. C
6. ①要考虑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不能一味地模仿,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意。②立足区域资源,结
合本地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小镇。③加强特色小镇的管理与运营,不断创新,巧妙拓展,使小
镇永葆活力。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所以我国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小镇发展得最好”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日益富
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旅游有着良好的向往和期盼”“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文旅特色小镇从单纯的观光
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到”可知,选项
中的表述的确是原因之一,但关键还是这些小镇能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发展自我。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要在园区内修建酒店”曲解文意,根据文本“这是因为迪士尼的独特创意。该乐园收入中,1/3 来自
门票、1/3 来自酒店收入、1/3 来自独特的文创商品,其创意带来的诸多原创卡通人物形象,引得全球几十
亿人热烈追捧”可知,主题公园想要赢利,重点是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没有修建酒店并不是重点。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通读上述材料,概述要建设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创意的特色小镇应该怎么做”,从材料一的成都
“清明上河园”的失败案例可以看出“科学规划”“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等的重要性;
从材料二的“诗路文化”特色小镇可以看出,立足于地方特色,立足于文化底蕴等进行有规划的建设的重
要性;
从材料三“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模仿的危害性和创意的重要性;从材料四来看,特色小
镇的建设要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并适应大众需求,不断创新升级等。综合这些信息即可归纳出答案要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
“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
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儿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儿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
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
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钱。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
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
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
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
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
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
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
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
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
去跟当年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
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
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儿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
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
“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
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
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医者”熠熠生辉。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的表现,以及关于“我”家庭情况的介绍,营造出一种让人绝望的氛围,
为老中医的出场做铺垫。
B. 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
中医高尚的医德。
C. 文章虽然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 “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说明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
复杂和真实。
8. 文章运用哪些手法来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请简要分析。
9. 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文章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手法有:①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
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我”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
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
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③正面描写(直接
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地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我”妈真的痊愈
了。
9. 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进而发现瓶子真相,领
悟到老中医的良苦用心的情节。②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我”的愤怒使小说情节骤然紧张,而后
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起伏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使情节内容更为丰富完整。此情节的存在,为
后文揭示青花瓷瓶的价值和老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做铺垫,展示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使得
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完整。④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品质的情节出
现,使老中医的形象更为突出。⑤使主题更为突出。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高尚品质更为突出,也使文
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 “说明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错误,老中医是想不动声色地帮助
“我”,不想让“我”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为了表现其医德之高。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文章运用哪些手法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这就要仔细分析文中关于老中医的行医方面的内容。
首先,文中塑造老中医医术高明时,先写“我”妈“痛得满床打滚”,“我”把妈妈背到赤脚医生那儿,
赤脚医生给妈妈打了止痛针,让我赶快把妈妈送到县医院。可县医院的医生说,妈妈得的是癌症,已经晚
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可是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开了药,说“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半年后,
妈妈果然痊愈了。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都对“我”妈的病毫无办法,但老中医却轻松地将病治好了。这
里用了对比手法,将妈妈“痛得在床上打滚”,与老中医轻松治疗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医治不
了和老中医轻松治疗进行对比,都突出了老中医的医术之高。
其次,“我”万般无奈时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的,治好很多怪病,及“我”到老中医家所看到的
景象,也突出了老中医的高超医术,这属于侧面描写。
再次, “我”到老中医家,看到“他家坐着许多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而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
“我”把老中医接到家,老中医诊过脉,就用了几把草药,说“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
找他”。半年过后,“我”妈果然痊愈。老中医给“我”妈治病的过程,突出了老中医的自信及高超医术,
这属于正面描写或者说直接描写。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应根据句子在文中具体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画波浪线的段落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无疑推动了情节发展。正因为“我”看《鉴宝》节目,开始怀
疑瓶子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等情节,所以这句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开始老中医治好“我妈”的病,并且花一千元买下“我”家的瓶子,“我”靠这笔钱撑过了医学院的第一
学期,后来勤工俭学,毕业分配到城里。然后看到《鉴宝》节目开始怀疑瓶子的价值和老中医的人品,继
而愤怒,“我”发现青花瓷瓶的“珍贵”,推翻了之前“我”对老中医的认识,让情节陡生波澜,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为后文的又一次反转做铺垫,让文章情节更丰富。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让老中医善良、睿智、医术高超的形象更突出。后来赎瓶子,发现真相,并且老中
医断言“我”会成为医生,“我”一下子想起我那天对老中医说的话,“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
我有点儿发蒙,是不是我太小人了”。当“我”掏出一万块钱给老中医的儿子,可是他执意只收两千元,
还说父命不可违,突出了老中医的高尚品质,也就突出了歌颂赞美人间真善美的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为著作郎...。上曰:“鼎故
家子,其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
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为便。贞祐二年正月,鼎以
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数,全活甚众。四年正月,大兵略
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却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
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因进拜焉,且遣
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
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
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于卫州鼎以衰病辞,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
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
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举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薨.。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
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 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 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 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 “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 “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之意。
D. “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
B. 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 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 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2)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京城有能够周济救助贫民的官吏和百姓,应当计算他们所周济的人数给他们升官加职,来奖励他
们。
(2)正当国家多难的时候,除了你还可以依靠谁啊?你退职容易,能够不考虑国家大计吗?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
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你原先在河东的时候,朝廷倚重你。现在河朔一带的州郡大多归顺依附,需要
你谋划。你是先朝大臣,一定能帮助我成事,黄河以北,都归你指挥管辖。”
“今河朔州郡多归附”“归附”是动词,主语应为“河朔州郡”,所以“归附”前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A、
D 两项;
“必济吾事”“事”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理解为名词是“吾事”,指皇上认为胥鼎能帮
助自己成事,理解为动词是“事大河以北”,意思讲不通,因此“事”前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 项,“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错误,皇帝去世叫“崩”。崩,指帝王、王后
之死。薨,一般指诸侯或大官之死。卒,指大夫之死。不禄,指士之死。死,则用于庶人。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
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
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 项,“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错误,从原文“三年,复上章请老,且举朝贤练军政者自
代”来看,胥鼎确实推荐他人替代自己,但并没有说得到了皇帝的允准。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
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
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赡给”, 周济
救助;“劝奖”, 奖励;“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定语后置句,有能赡给贫人的官民,有能够周济救助
贫民的官吏和百姓。(2)“方”, 正当;“倚”, 依靠;“退”, 退职。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
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
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胥鼎字和之,是尚书右丞胥持国的儿子。大定二十八年考中进士,做官以贤能著称,多次升迁至大理
寺丞。承安二年,胥持国去世,他离职守丧。四年,尚书省起用他任著作郎。皇上说:“胥鼎是旧臣家的
儿子,他的才能怎么样?”宰相上奏说:“胥鼎办事非常干练且有成效。”皇上说:“著作郎是一个闲职,
因为现在没有其他空缺官位,姑且授予这个职位。”过了不久,升为右司郎中,转任工部侍郎。泰和六年,
胥鼎上奏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人们认为很便利。贞祐二年正月,胥鼎
认为在京城的缺乏粮食的贫民很多,应当制定法令救济,于是上奏说:“京城有能够周济救助贫民的官吏
和百姓,应当计算他们所周济的人数给他们升官加职来奖励他们。”于是定下暂时出售恩例的法则,如晋
升官职、居家守丧的人允许应举求官之类,进献粮食草料各有定数,保全救活了很多人。四年正月,敌人
大军侵占霍、吉、隰三州,胥鼎派遣士兵多次击退他们,并且上奏皇上说:“我私下认为凡是被俘虏而没
有回来的人,更应当用多种方法招引,已经回来的让他们听便居住,特别加以慰问抚恤,不要让他们失去
安身之处。”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二月,胥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代理尚书左丞。当时胥鼎正上奏章请
求退职,皇上不允许,于是晋升了他的官职,并且派遭近待晓谕他说:“你们父子都是我所了解的人,原
先你掌管政事的时候,因为有人推荐于是把河东的事情委托给你,果然能尽力确保没有忧患。正当国家多
难的时候,除了你还可以依靠谁啊?你退职容易,能够不考感国家大计吗?现在特别授予你这个职位。”
宣宗驾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胥鼎重新被起用,被任命为平章政事,被封为英国公,在卫州设行尚书
省。胥鼎因为体衰多病推辞,皇上告诉他说:“你原先在河东的时候,朝廷倚重你。现在河朔一带的州郡大
多归顺依附,需要你谋划。你是先朝大臣,一定能帮助我成事,黄河以北,都归你指挥管辖。”胥鼎于是
勉强支撑病体前往军镇,前来归附的人更多了。胥鼎患病不能坚持,又重新提出以前的请求,皇上下达褒
奖的诏书,不允许他退职。(正大)三年,胥鼎又上奏章请求退职,并且举荐朝廷熟谙军政大事的贤臣代替
自己。这年七月,胥鼎去世。胥鼎通晓政务,有度量,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胥鼎
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守一方的,只有胥鼎一个人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去蜀①
杜甫
五载客蜀郡②,一年居梓州。
如何③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①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这年 4 月,诗人的朋友严武病逝;5 月,诗人离蜀。②蜀郡,即成都。③如
何,犹岂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诗人回顾五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
B. 颔联写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
C. 第五句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身衰体弱至极。
D. “随白鸥”,即与鸥鸟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
15. 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尾联看似自我解脱自我宽解,实是位卑忧国理想难酬的失意之语。
(2)尾联字面说社稷安危自有大臣负荷,自己不必泪水长流!看似自宽。实则在说,所谓的大臣承担不起
国家安危的重任,而自己心怀“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忧心流泪。实为失意。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项,“与鸥鸟相随隐居湖山”理解错误,“残生随白鸥”,意思是有生之年只能随着白鸥在天地间漂泊。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分析即可。尾联“安危大臣在,
不必泪长流”意思是: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
枉自老泪长流呢!这一句是很明显的反语,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
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用激切语言所寄托的深于忧患不忘国难的赤诚丹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
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
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
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通过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份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男女主人公小时候关系很融洽,经
常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3)《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正面论述学习用心专一的必要性,接下来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反面证明这一观点。
【答案】 (1). 谈笑有鸿儒 (2). 往来无白丁 (3). 总角之宴 (4). 言笑晏晏 (5). 蟹六跪而二
螯 (6).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儒”“宴”“晏”“鳝”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
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来临,快餐文化开始大行其道,并且不可________地影响着校园。由
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
易查询,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曾经,学生们捧在手里阅读的是课外书或经典名著,现在,学生们
捧着手机,盯着电脑,更________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快餐式阅读和传统式阅读其实各有长短,
( ),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阅读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要
想真正进行让心灵能够得到净化的阅读,传统式阅读仍是上选。
人类通过阅读纸质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网络阅读不过数十年而已,就阅读效果而言,
二者不能________。网络阅读不过是一种浅阅读,而传统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充实思想,增加底蕴,提升
品位,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体味一种________的心境。所以我们还是多多地捧起书本阅读,拿起笔杆写作,
做一个有思想境界、有文化底蕴、有人格修养的人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规避 偏爱 一概而论 流连忘返
B. 避免 钟爱 相提并论 逐宕失返
C. 避免 偏爱 相提并论 流连忘返
D. 规避 钟爱 一概而论 逐宕失返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
易查询,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
B. 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
式、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
C. 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
式、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
D. 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
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很多读者朋友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
B. 很多读者朋友虽然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
C. 很多读者朋友选择快餐式阅读虽然是迫于时间的限制
D. 虽然很多读者朋友选择快餐式阅读是迫于时间的限制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
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规避”指设法避开,躲避;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第一处通过语感“避免”更合适。
“偏爱”指在几个人或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钟爱”,
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第二处“课外书或经典名著”和“捧着手机、盯着电脑”两种现象
更倾向于“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选择“偏爱”。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此句是说“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阅读效果,并不强调同一标准,应选“相提并论”。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逐宕失返: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指随逐时俗,而
不知返归根本。“逐宕失返”感情色彩不当,应选“流连忘返”。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
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画线句子中,“由于……让”不能同时使用,导致成分残缺,可去掉一个;排除 BC 两项;“凭借……”缺
少宾语,应为“凭借……的特点”;排除 A。“众多莘莘学子”重复,“莘莘学子”指众多学子,前面的“众
多”应该去掉。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
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B、C 两项的主语是“很多读者朋友”与原文后一分句的主语“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不一致,转换了话题,
故排除;D 项,叙述重心在“迫于时间的限制”,语义与下句不衔接。
故选 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
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
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我以为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常常讨论、常常伤脑筋的一个问题,
就是你究竟怎样衡量判断哪一首诗是好诗,哪一首诗是坏诗。不仅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给学生一首诗,告诉他作者是莎士比亚,他就盲目崇拜,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一定都好。
___________________,他就很难判断,那究竟是好诗还是坏诗。也许他自己凭借一点儿直觉感受,说喜欢
这个,不喜欢那个。可是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却说不出缘故。即便是能说出缘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在西方这也是一个让人困扰的问题 (2). ②如果你不告诉他作者是谁 (3). ③那缘
故就是衡量诗歌好坏的标准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
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
①空,前文说到很难判断一首诗的好坏,并且强调“不仅在中国”,那么此处就要填表达在中国以外的地方
也有这样的问题之类意思的句子;第②空,横线处所在句子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应填与不告诉他作者是谁意
思相近的句子;第③空,根据横线前的“即便是能说出缘故”可知,横线处应该讨论“缘故”,而结合文段
“诗歌难以评判”的观点和横线后的问号可知,此处应填对“缘故”能否衡量诗歌好坏的质疑。据此可得出
答案。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
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
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0 个字。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2018 年 4 月 18 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 年我
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 80.3%,较 2016 年的 79.9%有所提升;数字
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 73.0%,较 2016 年上升了 4.8 个百分
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 22.8%,较 2016 年
的 17.0%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0—17 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
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 周岁少年儿童和 0—8 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
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
的也占一定比例。
【答案】(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
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本题要抓住关键点时间、地点、事件、影响几方面进行
概括。
本题需要关注一下括号中的内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
读等”,由此可知第二段所说的“有声阅读”属于“数字化阅读方式”。根据“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
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概括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
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
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
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
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
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细胞》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难以在《细胞》发表一篇文章。但不久
前,哈佛大学著名科学家梅尔顿主动撤回了 2013 年发表在《细胞》上的一篇文章——随着研究的展开,他
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这一举动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一场讨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细胞》期刊读者的身份给主编或作者写一封信,表明
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勇于创新,才能超越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
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
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
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
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
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
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
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
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
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
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烟草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
法宝。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
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
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
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
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
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
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
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
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
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
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
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
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这样,我们才能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业绩,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
所前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著名科学家撤回发表在
权威期刊上的可能有错误的文章。写作要求是以期刊读者的身份写封信表达自己对撤稿这件事的看法,写
信的对象是主编或者是作者。撤稿这件事对于期刊而言,是件不常见但也正常的事情,因为探索真理的道
路上犯错在所难免,正视错误、反思错误、校正错误,才能进步。主动从权威期刊撤稿对于作者而言难能
可贵,既体现了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表现了科学家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所以,从材料中提炼
出来的主要观点有三:梅尔顿撤稿是否草率;权威能否犯错;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在写作时,可
以从上述三个观点中选取一项来进行讨论,但要注意到另一个要求——以读者的身份给主编或作者写信。
由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主动撤稿是科学家的自我否定和修正,是科学的态度。自我否定与修正
才是科学发展的常态。②坚持真理,淡泊名利。③正视错误,严谨求实。有错就改,善莫大焉。④勇于探
索,不断超越。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
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
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
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
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
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
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
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
“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