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考前练笔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考前练笔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ID:709679

大小:8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考前练笔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经济进入衰退周期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也到了一个历史的节 点。中国历史上就有兼济天下的文化传统,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格局,在人类早期的各大文 明中,中华文明是包容性最强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与其强大的吸收和包容能力有很大关系。 当前,全球主要矛盾是少数西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权利等方面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 仅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迟迟难以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也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发达国家占有过度的资本和 资源,引发金融泡沫、产业空心化、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最终产生全球性问题。因此,要建立一个更美 好的世界,关键是要缩小这种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包容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前国际经济失衡,仍然是资本主义全球化造成的失衡。西方发达国家占有主要的超额利润和经济技 术的制高点,通过扩张型财政货币政策刺激过度消费,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劳动和资源的输出地,在国际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垄断、贸易保护、军事和文化输出等方式,强化自己的优势地位。 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资本,但是缺乏足够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广大尚未进入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有 巨大发展需要,有潜在的巨大市场、资源和人口,但是由于缺乏启动现代化所必需的稳定的政治环境、基 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必要条件而陷入贫困陷阱或者中等收入陷阱。要恢复全球经济再平衡,就是要改变这 种不公平的状况,让发展中国家具备发展的能力,改变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对中国来说,建设一个新世界,短期使命是为世界经济再平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既是世界经济恢复 发展活力的需要,又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利益是同世界上最广大的发 展中国家一致的,只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发展权益,中国的发展权益才能获得保障。 “一带一路”是中国贡献于世界再平衡的切入点,也是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表 现,它有利于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从地缘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踏步融入世 界经济,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海上交通通道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这种格局为中国的腾飞做出了贡献,但 随着国际市场的饱和,中国也面临着增长动力削弱的问题。中国的产业过度集中于东部沿海,造成区域发 展的不平衡。“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中国贸易合作的视野更广地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 过基础设施、工业产能等方面的合作,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发展能力,改变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条件下,这些 国家仅仅是作为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地而不是巨大的消费市场的状况,激发这些国家的真实需求,从而增加 全世界的总需求。 天下大同,是一切善良人们的共同愿望。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民族从未像今天一样保持如此紧 密的联系。但是,今天的世界,又是一个很不公平、很不和平的世界。实践证明,资本主义主导的历史, 并没有实现天下大同,反而制造和扩大了不公平,中国在历史上也曾是这种世界秩序的受害者。这种不公 平的国际秩序,不仅让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而且最终也会损害发达国家的利益。 如果能够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那么就说明人类找到了一条超越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道路。“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就是找到一条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也只有找到这条 道路,才能实现中国自身的发展。 (摘编自江宇《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 材料二: 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仍然是由资本主导的。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将“人的发展”和 “人的解放”作为目标,不可能以建立稳定有序的国家形态为目标,也不可能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 序为目标。它在展现出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巨大的时代局限性。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以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借全球化过程而快速发展的“金融化”过程,更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阶层 分化和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分化,各层面、各领域矛盾不断累积,最终酿成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的经 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10 年来的反危机举措治标不治本,各种矛盾和困境仍然存在,甚至还在升 级。就此而言,这种国际经济秩序已不具有可持续性。 要改变这种状况,唯有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经济秩序。中国为此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中 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他重要举措发挥怎样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最为重大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王鸿刚《世界趋势 2050》)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缩小少数西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的不平等,可以让发展中国家尽早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 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B. 发展中国家要想扭转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局势,首先要改变自身作为劳动和资源输出地的地位,拉动消 费需求。 C.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得到解决,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中的作用 越来越大。 D. 当前由资本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在体现它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暴露出易于频繁引发金融危机的时 代局限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朝长安的西市,异域情调浓厚,拜占庭风格建筑、希腊纹饰、印度杂技,随处可见,这个例子可用来 证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B. 中国自身的发展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息息相关的,是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经济秩 序紧紧维系在一起的。 C.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为目标,当今某些发达国家热衷于挑起世界 争端,就是有力证明。 D. 相比较而言,“一带一路”更偏向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也是澳大利亚废除维多利亚州与中国“一带 一路”协议的深层原因。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带一路”范畴的一项是( ) A. 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B. 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如今成员国已过百。 C. 投资建设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顺利开工。 D. 开通中欧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年开行数量破万。 4. 材料二中,作者得出当前以资本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已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结论的依据有哪些?请简要概 括。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A 2. D 3. A 4. ①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目标定位:②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③找不到解决现实矛盾和反危机的有效 措施;④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新时代已来临。 5. 首先指出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传统有助于中国处理新的国际关系;其次揭示当前国际经济失衡的原因并指 出中国的应对策略;(2 分,此处分为两层也可)最后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首先要改变自身作为劳动和资源输出地的地位,拉动消费需求”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当前国际经 济失衡,仍然是资本主义全球化造成的失衡。……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劳动和资源的输出地,在国际竞争 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恢复全球经济再平衡,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状况,让发展中国家具备发展的 能力,改变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可知,首先应让“让发展中国家具备发展的能力”,才能改变地位, 拉动消费。 C.“中国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得到解决”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它有利 于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可知,文中是“有利于”而不是“得到解决”。 D.“暴露出易于频繁引发金融危机的时代局限性”错误。根据材料二“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仍然是由资本 主导的。……它在展现出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巨大的时代局限性。尤其是……最终酿成 2008 年金 融危机以及一系列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可知,除了“引发金融危机”外还有一系列其他危 机。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更偏向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原文“就是要把中国贸易合作的视野更广地延伸 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发展能力,改变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条件下,这些国家仅 仅是作为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地而不是巨大的消费市场的状况,激发这些国家的真实需求”,可知是有利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非全部的发展中国家。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一带一路’倡议, 就是要把中国贸易合作的视野更广地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工业产能等方面的合 作,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发展能力,改变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条件下,这些国家仅仅是作为能源和原材料的产 地而不是巨大的消费市场的状况,激发这些国家的真实需求,从而增加全世界的总需求”可知,“一带一 路”是中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双方乃至世界的规划,所以选项 应该属于国内的区域发展规划,而非“‘一带一路’范畴”。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本题要求回答“作者得出当前以资本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已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结论的依据有哪些”,需要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来回答。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将‘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作为目标,不可能以建立稳定有 序的国家形态为目标,也不可能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为目标。”可得答案①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 的目标定位。 “它在展现出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巨大的时代局限性。” 可得答案②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10 年来的反危机举措治标不治本,各种矛盾和困境仍然存在,甚至还在升级。”可以推断出答案③找不 到解决现实矛盾和反危机的有效措施。 “要改变这种状况,唯有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经济秩序。”可以推断出答案④建立更加合理的国 际经济秩序的新时代已来临。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本题要求“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材料一共有 8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层, (1~2)为第一部分,根据关键语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与其强大的吸收和包容能力有很大 关系。”“因此,要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关键是要缩小这种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包容 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可知这两段指出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传统有助于中国处理新的国际关系; (3~6)为第二部分,3 自然,段根据关键语句“要恢复全球经济再平衡,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状况, 让发展中国家具备发展的能力,改变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可知这是恢复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性,或 者说是揭示当前国际经济失衡的原因。4、5、6 三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中国为了世界以及自身的发展而实行的 “一带一路”策略。如“‘一带一路’是中国贡献于世界再平衡的切入点,也是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传统 文化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它有利于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等即可证明。因此这部分 可以概述为“中国的应对策略” (7~8)为第三部分,根据关键句“天下大同,是一切善良人们的共同愿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实质,就是找到一条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也只有找到这条道路,才能实现 中国自身的发展。”这些都是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太 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 1937 年春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日出瞬息间的典型感受,通过种种联想,暗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社会存在的各 种冲突及转变,蕴含着深刻的意旨。 B. 第二、三节写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复苏,诗人以丰富的画面告诉读者,太阳升起后大地上的万物都在复 苏,人间充满了一派生机与活力。 C. 诗人写“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让人仿佛看到动作,听到声音。“撕”字,写出了太阳的火焰之 力,也写出“我”受到的伤害之大。 D. 这首诗歌多处采用象征手法,讴歌太阳,讴歌伟大的时代,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的情绪,使人 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中,诗人借助 “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人类死亡之流”等大时空意象,以跃动的旋律, 紧迫的节奏,侧面表现出日出景象的非凡气势。 B. 诗歌二、三节中,生命呼吸,繁枝舞蹈,河流狂歌,蛰虫转动,城市召唤,这些充满活力的动态描写, 反衬太阳滚滚而来的鲜明形象。 C. 诗歌第四节,情感抒发达到极致,这是全诗各种意象延伸和推移的必然结果,一切水到渠成,把深厚的 感情表现得真实、可信、有力。 D. 本诗属于自由诗,追求内在的旋律美和流动美。每节字数不等,每行字数不均,韵脚亦有变化,于参差 中求和谐,情感抒发浓郁畅快。 8. 诗歌第一节“太阳向我滚来”中的“滚”字极具张力,请作简要分析。 9. 艾青认为“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试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6. C 7. B 8. ①“滚”字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不可阻挡的气势;②抒发了作者内心激动欣喜、热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 对光明必然到来的坚定信念。 9. (1)第一节中作者借“远古的墓莹”“黑暗的年代”“死亡之流”等,预告了一切侵略行为的终将失败; (2)第二、三节中作者认为太阳来后,人民必定觉醒,群情必定激奋;(3)第四节中作者相信流血牺牲必 将换来国家的新生,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也写出‘我’受到的伤害之大”错误。不是写“我”受到很大伤害,而是写“我”将在撕裂中再造新 的灵魂。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B.“反衬太阳滚滚而来的鲜明形象”错误。不是“反衬”,是“烘托”“正衬”。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太阳向我滚来”一句,一下子在读者面前展开了恢宏的画面。而这一句中,关键的又是一个“滚”字, 有了这一“滚”字,其气势一下子出来了。也可以说这一“滚”字,是全诗的诗眼,其他诗句,不仅是围 绕着这一“滚”字展开,而且这一“滚”字也使其他诗句生辉了。这一“滚”字用得好!前面几句,都是 为“太阳向我滚来”这一句服务的。而这几句诗,又都有一种暗喻。“太阳”是从历史的远处滚来,不管 这漫长的历史多么黑暗,又多么艰难,“太阳”以它不可阻挡的气势,光亮亮地滚来了。诗人在这里指明, 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抒发了作者内心激动欣喜、热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对光明必 然到来的坚定信念。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诗的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青的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第一节中作者借“远 古的墓莹”“黑暗的年代”“死亡之流”等,预告了一切侵略行为的终将失败。 艾青之所以有这样奇特的感受与表现,系时代赋予他的苦难感和光明感复杂交织所致,使他潜在地感悟到: 时代的光明和民族的新生必须用大量鲜血和生命换来,而这种代价付得越大,光明的到来也将势不可挡挡: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确有点悲壮情调,也真有点显赫气势。第三节由第一、二节 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 代。第二、三节中作者认为太阳来后,人民必定觉醒,群情必定激奋。 正是这些向往光明的热情和信念鼓舞着艾青,所以在第四节中,他把自己摆了进去,作了直接抒情,说他 那陈腐、阴郁的灵魂已让太阳的火焰之手丢弃,再造了一个“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新灵魂。艾青确 要从人世苦难的感受中挣脱出来,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可以说, 这首诗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董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 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 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故详延特起之士,庶几乎!今子大夫待诏百有馀人,或道世务而未 济,稽诸上古而不同,考之于今而难行,毋乃牵于文系而不得骋与?各悉对,毋讳有司..,明其指略。 仲舒对曰: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众圣辅德,教化大行。尧禅虞 舜,舜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孔子曰“《韶》尽美矣, 又尽善矣”,此之谓也。至于殷纣,杀戮贤知,残贼百姓。文王顺天理物,师用贤圣。当此之时,纣尚在 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由此观之,帝王之条贯同,然而 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也。孔子曰“《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此之谓也。 陛下夙寤晨兴,忧劳万民,而务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夫不素养 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 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 辅佐。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崤,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 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 如是,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 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B. 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C. 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D. 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对答。 B. 垂拱,衣服下垂,两手重合,不亲理事务。文中指帝王无为而治。 C. 有司,古代拥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文中特指汉武帝。 D. 二千石,汉官秩,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帝勤勉政事,渴望建立丰功伟业,但未能如愿,故而诏令贤良文学之士对策,希望他们畅所欲言,阐 明意旨和方略。 B. 董仲舒认为帝王治国,有的劳苦,有的安逸,治理太平与否,与他们遭逢的时代关联密切,没有谁可以 做到尽善尽美。 C. 汉武帝登基的时候,官吏们可以依靠职龄得到升迁。董仲舒认为这种官员任用制度存在着弊端,无法得 到真正的贤才。 D. 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援古证今,正反对比,比喻说理,有的放矢,所提出的治国方略切中时弊, 条理十分清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2)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14. 文中董仲舒向武帝阐明了哪些治国方略?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帝王治理的方式,难道不是事理相通、脉络连贯的吗?为什么有安逸和辛劳的差别呢? (2)衡量了才能以后再授给官职,审查了德行以后再确定职位,那么廉洁的人和无耻之徒不同路,贤能的 人和不肖之徒就区分开了。 14. ①保持忧天下、求贤圣之心:②兴太学以养士:③革新官吏选拔制度。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我亲自耕种籍田为农民做榜样,鼓励百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 多使者,去慰问劳苦人家,救济没有父母、没有子女的孤独的人,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但并没有收到大的 成效和美好的德行。 “以为农先”即以农为先,在农耕方面皇帝亲自做出榜样;“劝”劝勉、鼓励,“孝弟”是劝的宾语,所 以要在“劝”前面断开;排除 AB。“冠盖”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相望”指冠盖相望,也就是使者 被派去的很多,络绎不绝。所以“冠盖相望”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特指汉武帝”错误。文中指主管官吏,不是指汉武帝。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治理太平与否,与他们遭逢的时代关联密切”有误,因果不成立。依据“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 也。”得出君王之所以忧劳或安逸,是他们看待时代的态度。所以,与他们遭逢的时代有密切关联不是治 理太平与否的原因。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道”方式;“岂不……与?”表反问,难道不是吗?;“条”事理、条理;“贯”贯通,连贯;“何” 疑问词,为什么;“逸”安逸;“劳”辛劳;“殊”不同,差别。 (2)“量”衡量;“而”顺承,并,就;“录”动词,审查,考核;“定”动词,定夺,确定;则,连词, 那么;“廉”形容词活用名词,廉洁之人;“耻”形容作名词,无耻之人;“殊”不同;“贤”形容作名 词,贤明之人;“不肖”不成器的人。“异处”不同之处,有了区别了。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题目要求,概括董仲舒向汉武帝阐明了哪些治国方略。锁定答案范围第四、五段。 ①依据文意皇上为天下而忧劳万民,务求贤者,然而没有收获,董仲舒提出“陛下夙寤晨兴,忧劳万民, 而务以求贤,”得出养士之大者,也就是望陛下能保持忧天下之民,求圣贤之心。 ②依据“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得出治国方略重在兴办太学,挑选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③依据“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得出考评衡量称职的官员对一个国 家的发展的重要。即革除不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新的、符合实际的官吏考核制度。 参考译文: 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 策问说:听说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里散步,没有什么作为,可是天下太平。周文王整 天忙到日头偏西,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天下也很太平。帝王治理天下的道,难道没有共同的条理,一贯 的主张吗?为什么安逸和劳苦有这样大的差别呢?现在我亲自耕种籍田为农民做榜样,鼓励百姓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去慰问劳苦人家,救济没有父母、没有子女的孤独的人, 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但并没有收到大的成效和美好的德行。所以我广泛地邀请了特别杰出的士人来请教, 目的也许可以达到吧!现在大夫们等待诏命的有一百多人,有的谈论当今的事情却不切实际,用古代历史 来印证不相符合,用现在的情况来考察又难于实行,难道是因为受到文吏法令的牵累而不能任意发挥吗? 每个人都可以尽意对答,不要害怕主管官吏,阐明你们的意旨和方略。 董仲舒对策说:臣听说尧承受了天命,担忧天下不容易治理,所以得到舜、禹、后稷。有众多圣明的 人来帮助他提高德行,于是教化大行,尧禅让虞舜,舜即位做了天子,用禹做宰相,继续任用尧所任用的 人,继承了尧的传统和事业,所以垂衣拱手没有作为,就使天下太平。孔子说“《韶》乐十分美,又十分 善啊”,就是这个意思。至于商纣,杀害贤良聪慧的人,残害百姓。周文王顺从天意治理万物,以贤良有 德的人为教师并且起用他们。这时候,商纣王还在做天子,尊卑的次序混乱,百姓四散逃亡,所以周文王 非常痛心,想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他整天忙得日头偏西还没时间吃饭。这样看来,帝王的条理系 统是一致的,但是勤劳和安逸不相同,是因为所遭逢的时代不一样。孔子说“《武》乐十分美,不够十分 善啊”,就是这个意思。 陛下早起晚睡,为人民担忧,用心寻求贤人,这也是尧舜的用心啊,可是没有得到贤人,这是因为平 时对于士人没有鼓励劝勉的缘故。平时不培养人才却想寻求贤人,就好比不雕刻玉却要求玉有文采一样。 所以培养人才没有比办好太学更重要的了,太学是产生贤士的地方,是教化的本源,臣希望陛下兴办太学。 聘请高明的教师来教育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问他们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英俊的人才就 可以得到了。 而且古时候考核官吏的功劳,是按照做官是否称职来区分的,不以在任时间的长短为标准。所以才能 小的人,虽然任职时间很长,还是小吏;有才能的人,虽然任职不久,并不妨碍他升迁为辅佐大臣。现在 却不是这样,官吏们积累时间就可以得到高位,日子一久,就可以升官,所以廉洁和无耻混淆,好人和坏 人不分,真正的贤才就无法得到。臣愚蠢地认为让各位诸侯、郡守、二千石各自选择他们管辖下的官吏和 百姓中的贤才,每年荐举两人,用他们在皇宫中值宿守卫,而且还可以拿这件事来观察大臣的能力,如果 荐举的人贤能,就给予奖赏;要是荐举的人不好,就加以惩罚。如果像这样,诸侯、二千石官都尽心寻求 贤才,天下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得到,授给他们官职加以任用了。千万不要用做官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功劳, 实际考察官吏的贤能是上策,衡量了才能以后再授给官职,考察了德行以后再确定职位,那样,廉洁和无 耻待遇不同,好人和坏人就能够区别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琼花 郑觉斋 弄玉①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 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②。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 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注:①弄玉,传说中的仙女。②南州,泛指南方州郡。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数语,人与花合写,互相映衬。前五句以仙女设喻,描绘琼花的姿态、颜色、气味,并未绘形画状, 而是着力写琼花的风貌神情。 B. “记晓”三句,追怀琼花被快马送至行宫供隋炀帝赏玩之事,与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异曲同工, 饱含词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 C. “尊前”三句,由“吹梦南州”一语发出新意。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琼花也一样飘泊来到江 南,词人顿生“踪迹萍浮”之感。 D. 全词在咏琼花中兼写情事,花中隐有人在,不即不离,有着较为深永的情味。琼花似佳人,往事悠悠, 春愁无限,慨叹交加,伤感无限。 16. 这首词写法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想像仙女下楼、隋炀帝赏花,回忆无双亭旧游,是虚写;尊前赏花、凭阑无语,是 实写;整首词虚实结合,古今相接,异地相通,拓展了表现时空,花事、人事、史事交织,扩大了词作意 境。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饱含词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错误,依据“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得出诗人 以写隋炀帝赏花的心切,侧面衬托琼花的出众不凡。没有表达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虚实结合的手法做出判断,以及明确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和作用。所谓虚写,指想象、回忆的内 容,可从词中“忆”“记”“欲”“梦”等字判断。实写指眼前景物的真实描写。 ①依据“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得出诗人在江南的酒筵上见到了琼花,这是实写,“凭阑无语” 是实写,写出了诗人独倚栏杆,默默无语的情态,因赏花而触发了怀念扬州旧事。 ②词的上片全是虚写,前五句以仙女来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着力写出琼花的风 韵。“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虚写,写出诗人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 以供隋炀帝观赏的盛事。 ③依据“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得出虚写,是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 的回忆之中,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 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④虚实结合表达作用:现实与回忆、想象相结合,诗中提到隋炀帝赏琼花之心切,古今相接;琼花喻仙女, 花美莹洁,而诗人孤独惆怅,花与人相互映衬,拓展了时空,丰富了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人王锡爵评价归有光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诚如斯言,在《项脊 轩志》的结尾,归有光写庭中那一株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两句,抚今追昔,悼亡 之情,感伤低徊,悲从中来。 (2)李白送别友人,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抒写离别之情;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以 浮云写离别之情,且化用《楚辞》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出上文“懒”和“迟” 的根源,不仅体现了密丽浓艳的词风,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答案】 (1).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 今已亭亭如盖矣 (3). 白云一片去悠悠 (4). 青枫浦上 不胜愁 (5). 新贴绣罗襦 (6). 双双金鹧鸪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也”,“亭”,“矣”,“悠”,“浦”,“贴”,“襦”,“鹧”,“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画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感觉那自然凭借 物质以表现万相的过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 到物质里面制作万形,使物质 精神化。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 )而其结局同为一极真、极美、极善的灵魂和肉体协调的,心物一致 的艺术品。 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 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 雕刻中确实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 活泼,如同自然之真。罗丹真可谓能使 物质精神化。 自然无往而不美。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的,因为这也是自然的一种表 现。果然!这种奇丑怪状只要一从艺术家手腕下经过,立刻就变成极可爱的美术品了。艺术家是无往而非 “美”的创造者,只要他能真把自然表现出来。 所以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的理想,有人类 中的兽欲。他眼中所看到的无不是美,他雕刻出了,果然是美。 18. 下面填在文中括号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艺术创造的过程②自然创造的过程③艺术也是个“小自然”④是精神的物质化⑤首尾不同⑥是物质的精 神化 A. ③①④⑤②⑥ B. ①④②⑥⑤③ C. ①⑥⑤④③② D. ③①⑥②④⑤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注入 讲求 神致 根性 B. 贯注 讲究 风致 特性 C. 贯注 讲求 神致 根性 D. 注入 讲究 风致 特性 20. 请对文中加波浪线文字的主要意思进行概括。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20 个字。 【答案】18. D 19. C 20. 自然中丑的事物经艺术家的加工就能变成美。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能力。 结合前文,③句“也是”和上文“本是”呼应,所以放在第一句,排除 BC。 根据句意,艺术创造的过程应是“物质的精神化”过程,①⑥应相连。结合后文,“首尾不同”与后文“而 其结局同为一极真、极美、极善的灵魂和肉体协调的,心物一致的艺术品”前后呼应,⑤应放在最后。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贯注:倾注。注入:将气体、液体灌进去。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 志”,而不是气体、液体,应该选择贯注。 第二空:讲求:追求。讲究:重视。根据语境,这里的主语是罗丹的雕刻,应当选择讲求,讲究的主语应 当是人。 第三空:神致:神韵,情致。风致:风度品格。根据语境,这里形容的是曲线、平面,以及后文的“如同 自然之真”,可知侧重表现作品神态方面,应当选择神致。 第四空:根性:本质。特性:特有的性质。根据语境,句子强调的是人类性质,应当选择根性。而“兽欲” 是动物特有的特性,不能用到人类身上。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句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找出句子的主干,提炼出主要信息,然后修改成通顺流畅的语言。画线句子的主语是 “所谓的丑”“是自然的一种表现”,谓语是“经过加工”,宾语是“变成可爱的美术品”,在这些成分 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调整,可得出需要的答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妃山是一座温柔无比的假山,那群太湖美人般的玉石故作许多曼妙的姿态,摆出千奇百态的造型, 气韵非凡、叠嶂层峦地耸立在清宴园的入口处。这座巨大玉屏的肤色已经被时间慢慢地风化斑驳。 徘徊在玉妃山的石径上,我能听到从她那美丽的玉体内发出的延续了六百年的一声长叹,这肯定是一 个没落贵族对自己身世的喟然叹息。我推想她是在叹韶华已逝,岁月最是无情物;她是在叹门庭冷落,昔 日的显赫已被雨打风吹去了? 秋天的气味笼罩着用洁白如玉的石头构成的花一般的三维空间,犹如贵妇玉体上散发的清香,令无数 块白牡丹般的太湖石叠加而成的假山的骨髓里,浸透了无上高贵而又无边忧愁的内蕴。高达数丈的假山上 与蓝天相接,下与湖水相连。山间长满青藤、花草、绿树,想将一季的秋色独揽入怀,山下湖水涟漪,荷 花、莲蓬、香蒲,荡漾出一湖秋景。为此,有人曾写过一副对联“ , 。” 我想,这副对联对清 宴园的这座玉妃山仅仅用了十个字就道出她的全部征候了。人造的山水成就了一幅江南风景,似水的幽愁 和无尽的长叹便依偎在这幅江南风景那袅袅婷婷的山石之间了。 21. 在括号内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从天上至,水由地中行 B. 暑气随风减,花香入暮浓 C. 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 D. 湖平天宇阔,山翠黛烟朦 22.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玉妃山是座假山,各种玉石摆出千奇百态的造型,耸立在清宴园的入口 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21. A 22. ①原句用“温柔无比”,以拟人手法写山,既扣住了山的名字,又写出“玉妃”的性 格,令人遐想:改句只说它是假山,没有描写性修饰语,显得平淡。 ②原句把堆叠的玉石比作“太湖美人”,用“曼妙的姿态”对其加以形容,并以“气韵非凡、叠嶂层峦”, 写其神形,充满情趣;改句只笼统地说成“摆出千奇百态的造型”,显得单薄无味。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依据上文“假山上与蓝天相接,下与湖水相连。山间长满青藤、花草、绿树,想将一季的秋色独揽入怀, 山下湖水涟漪,荷花、莲蓬、香蒲,荡漾出一湖秋景。”可得出对联应该紧扣“山色”“秋湖”的内容展 开。 A.上句秋从天上至,照应了“假山上与蓝天相接”,下句“水由地中行”照应了山下湖水荡漾出一湖秋景。 符合意境。 B.上句写了由盛夏渐入秋,下句写了花香浓郁。不符合意境。 C.上句“一鼋”指爬行动物,下句“挟万龙”写出苍莽气势。文中的山色,秋湖并未提到动物,也不是表 现雄伟苍莽特点的。不符合意境。 D.上句写湖,下句写山。这与文中的先“山色”,后“秋湖”不能对应。不符合意境。 故选 A。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从题目要求看,需明确原句表达效果好的原因。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可比较原句与改 句在修辞使用、词语使用、先后顺序等方面的差别。 ①原句修饰“玉妃山”用了“温柔无比”“美人般”“曼妙”等词,可得出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比拟成一 个温柔多情的女子。修饰语给人一种画面感,令人遐想。而改的句子平淡无奇,没有任何修饰描述。 ②在玉石、造型前面加入修饰语“太湖美人”“曼妙姿态”,写了山的姿态,尽显生动活泼;“气韵不凡, 叠嶂层峦”两句的修饰,使得生硬的玉石有了灵气,有了气韵,写尽神形,生趣盎然,充满生机。改写的 句子只是简单地交代摆出的造型,这样的描述没有一种带入感,单调无味。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8 岁的阿婆在市区公园散步,不慎摔倒,瞬间意识模糊。泉州市第六中学三名初三女生及时上前关心, 老人表示无大碍,想先回家,随后三名女生搀扶老人回去。老人家属连连表示感谢,三名女生坚持留下纸 条说明情况并写上她们的联系电话后才离开。邻居称赞这一善行:这是最真的“矫情”! 江苏南京一家煎饼店门口,一位老奶奶因腿脚不便无法上台阶买煎饼。路过的一名女生看到后,主动 上前蹲下来耐心与老人沟通,询问其要什么口味,并主动要替老奶奶付钱。被打动的店主想为老人免单, 但女生连连表示:“没事没事,我有钱!”网友点赞这一善言:这是最好的“炫富”!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我与凡常生活中的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行善也要适可而止 地球本是黑暗的,有了善,生活才充满了阳光;人间本是冰冷的,有了善,人间才值得我们造访。于 是我渴求善,追逐善。在平时,如果碰到了乞丐,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接济,有时甚至拿出自己的早餐钱, 即使自己饿了肚子,我也是高兴的。因为在凡常的生活中,我要“日行一善”。 凡常的生活,需要善来点缀,于是我、我们都在尽力去行善,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原来乞丐行 乞,只是他的工作,原来他晚上也可以有夜生活,我明白了,善也需要原则,需要一个度。正如水满则溢, 月盈必亏,人人都知,但这样二律背反的道理未必是人人都懂得的。有时候,善意并不是盲目给予,一味 添柴,取暖的火源只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恶魔。 他,穷尽一生,资助山区孩子上大学,却只在病危之际,收到了大学生的一句质问:“为什么 没有接 着给钱?”固然,这样的结局使人心寒,可是我们也需要反思,是不是当初,我错了给予的方式?这个例 子,更让我学会反思我以前的信条“日行一善”,我的这个信条有没有什么问题呢?哪怕是凡常的生活当 中,也不应该让善泛滥,应该把爱心和善良给予最需要的人。 现实中的例子教给我,在精神层面的适当给予,远大物质的无限索取更有建设性作用。授人以渔的故 事大家都知晓,可这样浅显的道理暴露了生活中的缺陷,人们一味索取,而有人看似大方的施舍,充满了 讽刺。于人,于社会毫无贡献,于已也只是一时的物质享受或是仅仅别人的感恩戴德。真正的善行是以自 己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并感染他人的行为。物质终有一天会枯竭,但是精神可以源源不断。历史的扉页上 终究不会写满物欲的奢靡,只会留下令人口齿噙香的佳话。 虽然行善有原则,但并不意味着不行善,如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人需要我们伸一把手,帮助一 下,我也会毫不犹豫上前去,并且我更不是想获得别人的一句道谢,因为我总是相信,善是来自心灵深处 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和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 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洁的感情精华。 只不过,在凡常的生活当中,我不再盲目去行善!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个材料作文。 作文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面对摔倒的阿婆,三名初中生扶老人回家,并坚持留下纸条说明 情况并写上她们的联系电话后才离开。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是一名女生帮腿脚不好的老奶奶买煎饼,并不让 店主买单。两则材料的共性就是,这些年轻人行善之后,并不求回报,是甘心情愿的行善,由此可见是真 行善。 作文的要求是以“我与凡常生活中的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可以写“我”在凡常生活中所 见到的“善”,或者是“我”行的“善” ,或者是“我”对“凡常生活中的善”的思考等。 【立意】1.日行一善,助我成长。 2.与善为伍,其香久远。 3.善无处不在。 4.用善装点凡常的生活。 5.善与天地长存。 【素材】1.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 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 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 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碧红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而后结成厚厚的茧,于是,我又不得 不负载着这颗结茧的沉重的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 2. “抗癌厨房”诞生在 2003 年,说起厨房的成型,熊庚香回忆道:“我和老伴都是南昌新建区人,十多年 前来到这里卖油条。有一天,一名患者家属想借我们的炉子炒菜,从那以后越来越多家属聚集在此,为患 病的亲人做饭。慢慢地,这里就变成众多癌症患者家属的厨房了。” 一个锅炉传递无限真情 18 年来,熊庚香夫妇免费提供炊具和调味品,每年大约有 1 万人到这里做饭。炒一 个菜收 5 毛钱,直到 2016 年才涨到 1 元钱。为了维持这个厨房运转,你们每天都要用掉 100 多个蜂窝煤, 20 多元水费,虽然可能入不敷出,但他们无怨无悔,而且他们的善举也逐渐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认可。 3. 一天,天空乌云密布,不久后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因为腿部的残疾,一位年迈的乞丐来不及避雨,只能 看着如注的大雨叹息不已。就在这时,在老乞丐的头上,出现了一把紫色的雨伞,老人疑惑地抬起头,看 到一位女孩正微笑着看着自己,为自己撑伞。不要以为这是电视上播放的公益广告,这是发生在江苏省苏 州市的真实一幕。这位为老乞丐撑伞的女孩,也被网友们亲切地成为“最美女孩”。也许,她并不拥有多 么美丽的容貌,但是她的心灵,一定是最美最美的。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但是却折射出了人心 的善良,诠释了这个平凡的女孩的最最善良的心灵。当我看到这一则报道时,也从心底里敬佩这一位女孩, 从这位女孩的身上散发出来一股无限美好的魅力,这,就是善良的魅力。这种魅力,温暖人心,让许许多 多人们为之动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