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区山东省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泰安市、聊城市、肥城市、德州市7地市2021年2月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暨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汇编 含答案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高考地区山东省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泰安市、聊城市、肥城 市、德州市 7 地市 2021 年 2 月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 暨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汇编 一、山东省济宁市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夜宿石门诗 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①? 美人竟不来,阳阿②徒晞发。 【注】①伐:夸奖②阿:山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一、二句写早晨采摘把玩苑中兰花,并担忧兰花因受严霜侵压而凋残,写出了 诗情产生的动因,也为后文写暮游做铺垫。 B.一、三句同二、四句,形成隔句对,“朝搴”与“瞑还”对应,“畏彼”与“弄此” 对应,形成韵调摇曳、回环飘荡的效果。 C“鸟鸣”“木落”,从听觉角度描绘视界中的夜景,“异音”“殊响”以动衬静,写出了 深夜山中宁静安谧,给人以奇异感觉。 D.最后两联,写无人共赏如此美妙的秋夜美景,无从向他人夸赞杯中的好酒,只好在 山上徒劳地等待,直到太阳出来,晒干头发。 16.本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十二》中,既强调了贤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又强调见到不贤之人要自我 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 “____________”将月光、游子、诗人之情交织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 余音袅袅。 (3)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自信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C(“‘异音’‘殊响’以动衬静”错。此处是说各种声音一起来到耳边,听来都是清 亮悠扬的声调,似乎变得与平时不同,引起了人的奇异感觉) 16.①情趣高雅,品质高洁。自己爱惜兰花幽草,夜宿高山云际,赏玩寒石明月,借助 幽兰、白云、明月等意象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趣。②神思敏锐,喜爱自然。诗人调动听觉, 敏锐地捕捉鸟唱叶落等各种细微的声响,沉浸于那清亮悠扬的音调。③孤独寂寞,渴求知音。 诗人在美景中独自游玩,无人为伴,不禁发出“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的感慨。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月照花林皆似霰 落月摇情满江树 (3)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6 分。每句 1 分,错 1 字该句不得分) 二、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完成各题。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5. 下列对全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贼”意为残留的贼兵,既表达了对敌军的愤恨之情,也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轻视, 为后面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B. “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 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C. “塞草”“落日”等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又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 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被围兵败的原因。 D. 本诗题材、体裁为作者首创,全诗叙写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 跌宕,张弛有度,堪称边塞诗代表作。 16. 请简要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引用传说中的与黄帝同时期的 神女善于瑟歌唱来表现李凭善于演奏箜篌。 (2)李商隐的《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与引用望帝把思慕情怀寄托在杜鹃 哀切的啼叫声中的诗句构成一联,表达难以言传的情感。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表达了作者对年华容颜易老、时光飞 逝的感慨。 (4)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___________________”句,运用想象表 达了夫妻生死相隔的岁月沧桑。 (5)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传达出诗人舍我其谁的自信之情, 而“____________________”句则使得诗人的郁愤失意之情具有了穿越时间的典型意义。 (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连用问句,从而引发对自然恒久与个体生命短暂的思考与描述。 (7)此四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宽厚而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约从离衡…… (贾谊《过秦论》) (8)《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_______。若《离骚》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C 16. 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沉厚深切的感情。战士们在拼命作战、流血牺牲,而将军 却纵情声色,欣赏美人歌舞,揭露了军队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批判了将军的失职),暗示 了必败的原因。 17.(1). 江娥啼竹素女愁 (2). 庄周晓梦迷蝴蝶 (3). 镜中衰鬓已先斑 (4). 纵使相 逢应不识 (5). 天生我材必有用 (6). 古来圣贤皆寂寞 (7). 江畔何人初见月 (8). 江月何年初照人 (9). 皆明智而忠信 (10). 尊贤而重士 (11). 《小雅》怨诽而 不乱 (12). 可谓兼之矣 三、山东省菏泽市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黄庭坚结束了在四川的六年贬谪生活,出三峡在荆 州(今湖北江陵)住了一段时间,本诗作于此时。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诗第二句诗人不作直接描写,连用两个比喻,表现水仙特有的晶莹澄澈之美 B. 第一首诗中“暗香已压酴醾倒”一句气魄惊人,突出了水仙花生长繁密茂盛的特点。 C. 第二首诗从淤泥中之莲藕写到粪壤中之水仙,再到“流落小民家”的感慨,意蕴丰富。 D. 这两首诗意境风韵兼备,不仅赋形写真,而且传神写意形神俱佳,可谓咏水仙的佳作。 16.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中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捻出一例,“_______,_______”既表达 同情,又蕴含满满的不平之气。 (2)高适在《燕歌行》中通过视觉和听觉描绘军队浩浩荡荡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既为书愤又为明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B 16. ①第一首诗表现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突出水仙花雅淡清高、幽香柔美的特点,表达了 诗人对水仙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第二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境遇的同情和惋惜,并以 水仙花自况,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流露出内心的不平之气。诗人自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却长期贬谪,其仕途之坎坷更为可惜。(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诗歌的能力。 B.“突出水仙花生长繁密茂盛的特点”错误,应该突出“水仙花幽香沁鼻”。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借水开花”,写水仙从水写起,恰恰是抓住了它的特征,传达出清雅高洁的神韵。第二句, 诗人不作直接描写,而是连用两个比喻,说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水沉即沉香木),写出 了水仙特有的晶莹澄澈之美。第三句紧承上句,补写了水仙的芳香。“压倒”一词用得有力, 气魄惊人,幽香沁鼻。“只比寒梅无好枝”,正道出了两者品格之异。诗人不写两花之同, 只写其异,目的是在对比之中显示水仙柔弱的性格,或者叫阴柔之美。 第一首诗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刻画了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诗人所要刻画的不是水仙的绰约仙 姿,所以少有形象的描写;他要表现的是水仙特有的性格,因此突出了幽香与柔美。表达了 诗人对水仙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诗黄庭坚以久沉下僚的积怨来写妍丽出众而不为人知的民间美女,笔端充满了感情、 流露着不平之气。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比喻:雪白莲藕出于淤泥,黄玉之花生于粪壤;由此 引出以下二句:如此国色天姿的美女,却流落在小民之家。“可惜”二字饱含了诗人无限的 感慨。“闲静妍美、绰有态度”的佳人流落在闾阎细民之家,其身世也是令人惋惜的。诗人 自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长期贬谪在四川、荆南一带,其仕途之坎坷更为可惜。结句“随 缘”二字,显出诗人无可奈何之情:沦落天涯,韶华似水,一切都随机缘而来。“国香”, 既指名花,又指佳丽,同时也是诗人自喻。 总之,第二首诗写水仙花不为世俗爱惜,流落民家,表明了诗人对“流落”贫寒之家的美女 的同情,也寄寓自己身世之感。 17.(1). 陈王昔时宴平乐 (2). 斗酒十千恣欢谑 (3). 摐金伐鼓下榆关 (4). 旌旆逶迤碣石间 (5). 出师一表真名世 (6). 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谑”“伐”“旌旆”“逶迤”“碣”。 四、山东省泰安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五歌 • 雨夜 陆龟蒙 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 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虚实结合,由实入虚,从真实的眼前之景到身着蓑衣而卧的想象之景,大大开拓了 诗歌的意境。 B.诗中没有典故,也没有华丽辞藻,“无可那”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家常话语,有无 可奈何之意。 C.“背壁残灯不及萤”一句,使用对比手法虚写残灯无焰的意象,突出表现诗人雨夜孤坐的 愁苦之情。 D.这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抒发诗人生活感受的作品,虽平淡浅易,其中却不乏耐人回味的 人生感悟。 16.有人评价本诗比喻精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大学》中写到:“ , 。”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 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2)《无衣》中写道“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行动奔赴战场”。即 “ , 。”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示鸿雁和鱼儿不能传书的两句诗是:“ ,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C(“虚写残灯无焰的意象”错,此处应是实写。故选 C) 16.诗歌二、三、四句写“屋小茅干”恰如自己身穿的一件蓑衣,还似停泊江面的一叶孤舟; (2 分)又因茅草枯干,雨打在屋顶茅草上的声音恰似水面上风吹苇折的声音。(2 分)这 些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雨夜独坐、愁情满怀、无可排遣的心情。(2 分) 17.(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每句 1 分,该句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共 6 分) 五、山东省聊城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 年韩五①。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拆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 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韩五:指韩世忠,他是抗金名将,排行第五,嗜酒豪纵,入呼“泼韩五”。②谷城公: 亦称黄石公。《史记•留侯世家》载,圮下老人传授张良兵书,曰:“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③骊山母:《集仙传》载,唐将军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不 解其义,后在骊山下遇到一老母,为他讲解。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中守睢阳 的名将,后战死。⑤题柱:《华阳国志》载,司马相如初次入长安,离开成都时,途径升仙 桥,在送客观门柱上题词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即是形象的比喻,国脉存续,宛若游丝,说明国势危急,千钧一发。 B. 本词议论较多,如上片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大敌当前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的观点。 C. 用“舞”字形容敌方攻城用的冲车云梯,写出了敌军攻势凶猛张狂之情态。 D. 末两句句短气促,感情喷涌,是对读书人国难当头依旧无聊题字的愤慨。 15. 本词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请选择一处,分析用典的作用。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 《诗经•无衣》 (3)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 (张若虛《春江花月夜》)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5)相顾无言,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 (6)_____________,治乱之条贯。 (司马迁《屈原列传》) (7)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8)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 序》 (9)杀气三时作阵云,_____________。 (高适《燕歌行并序》 (10)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 D 15. 上片引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名人传授、神仙指点,依然可以建 功立业,保家卫国。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 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7. (1). 就有道而正焉 (2). 与子偕行 (3). 鱼龙潜跃水成文 (4). 朝如青丝暮成雪 (5). 惟有泪千行 (6). 明道德之广崇 (7). 楼船夜雪瓜洲渡 (8). 忧劳可以兴国 (9). 寒声一夜传刁斗 (10). 沧海月明珠有泪 六、山东省肥城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五歌·雨夜 陆龟蒙 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 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虚实结合,由实入虚,从真实的眼前之景到身着蓑衣而卧的想象之景,大大开拓了 诗歌的意境。 B. 诗中没有典故,也没有华丽辞藻,“无可那”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家常话语,有无 可奈何之意。 C. “背壁残灯不及萤”一句,使用对比手法虚写残灯无焰的意象,突出表现诗人雨夜孤坐 的愁苦之情。 D. 这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抒发诗人生活感受的作品,虽平淡浅易,其中却不乏耐人回味 的人生感悟。 16. 有人评价本诗比喻精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大学》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 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2)《无衣》中写道“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行动奔建战场”。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示鸿雁和鱼儿不能传书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C 16. ①把“屋”比作蓑衣,形象地写出屋之小、雨之大。②把“屋”比作小船,表 现作者的孤独寂寞,飘零无助。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立即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C.“虚写残灯无焰”错误。“残灯无焰”是眼前之景,是实写,不是虚写。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所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 首联“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意思是诗人在小小的茅草屋里,外面风雨大作, 怀疑自己是穿着蓑衣躺在床上。把“屋”比作蓑衣,形象地写出屋之小、雨之大。 颔联“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意思是又好像是在小小的船里在水面飘荡,只有 芦苇帮忙划船,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飘零无助。 17. (1). 知止而后有定 (2). 定而后能静 (3). 修我甲兵 (4). 与子偕行 (5). 鸿 雁长飞光不度 (6). 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止、修、偕、度、潜。 七、山东省德州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贈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 广。 B. 三、四两句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强 烈。 C. 五、六两句写天山雪光华亮如明月,一个“逐”字不但写出雪的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 声。 D. “都护宝刀冻欲断”写都护的佩刀被冷冻得几乎要折断,用夸张的手法叙写天山雪的奇。 16. 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高适的《燕歌行》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 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望月来表达思念之 情,和李白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辨是 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揭示出当时朝廷小人当道的黑暗现实。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C 16. (1)相同:两首诗都抒发对保国安民的戍边将土的赞颂之情。(2)不同:高诗还 表达了对将帅无能的批判和对征夫思妇的同情,本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友人的 祝愿。 17. (1). 三军可夺帅也 (2). 匹夫不可夺志也 (3). 此时相望不相闻 (4). 愿逐月 华流照君 (5). 谗谄之蔽明也 (6). 邪曲之害公也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