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区山东省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泰安市、聊城市、肥城
市、德州市 7 地市 2021 年 2 月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Ⅱ
暨文学作品语文汇编
一、山东省济宁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放下手机
周瑞芬
周六,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雪,上小学的女儿吵吵着:“爸爸,明天带我堆雪人,好不好?”
强东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女儿搂着他的脖子亲了一口说:“爸爸真好!”
妻子周日加班,他吃完妻子准备好的早点就歪在床上看手机。仿佛最称职的语文老师,
他给每一位微信朋友点赞,评论,感觉不错的还转发。尤其是这场雪,简直刷爆了微信朋友
圈,大家各种晒:有晒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有自恋的打着晒雪的幌子晒自己的;也有转播路
况的……
这时女儿站在她床边说:“爸爸,我们去堆雪人?”他眼睛都没有离开手机说:“一会儿
啊!先去吃早点!”
支走女儿,他继续浏览:一位朋友在晒她家的宠物狗狗,朋友的两只雪白的“博美”穿
着盛装亮相,简直萌翻了,大家争相转发,好评如潮……这时女儿又跑来央求:“爸爸,可
以去了吗?”他没好气地问:“作业写完了吗?不要总想着玩!”女儿自知理亏,悻悻地离开
了。
他继续盯着手机,头条爆出美国又发生枪击案。他赶快去给定居美国的大学同学们、孩
子在美国读书的朋友们一一发去关心和问候,大家也很快回复,感谢他并说他们或他们的孩
子们都平安。有位定居美国的朋友还说,其实美国真的没有报道,应该不是很严重。他在心
里嘲笑了一番这个“洋包子”,真是不识“危险”真面目,只缘身在“他乡”中……
女儿又来了,“爸爸,到底去不去?雪都化了?”
他抬腕看了一眼表,“啊!都中午了?!”再抬头望一眼窗外,果然,在冬日中午的暖阳
下,到处是明晃晃的水渍,雪已经消失殆尽,他只好哄女儿:“下次再下雪,爸爸一定陪你
堆雪人!”女儿懂事的点点头,眼睛里含着泪。
晚上临睡前,妻子说:“答应了孩子不兑现,孩子很伤心,总算睡着了,刚才还抽抽搭
搭的!”强东披衣下床,蹑手蹑脚步入女儿的卧室,望着女儿粉嘟嘟的小脸,长长的睫毛,
孩子小小的,强东心里是满满的愧疚……他给女儿掖了掖被子,正准备离开,只听女儿说:
“爸爸,快安鼻子!”强东很吃惊,孩子接着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爸爸,真好看!真好看!”
强东发现女儿在说梦话,梦里还是堆雪人的事。他的心蓦然被针刺了一般!
自己仿佛不知不觉被手机绑架了似的,每天大把大把时间消耗在手机上。他辗转反侧,
怎么也睡不着了。
他套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赋诗一首《放下手机,休养生息》,发在微信朋
友圈。大意是说他从明天开始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手机的世界,做一个幸福的人,放下手机,
休养生息!他准备陪孩子堆雪人,打雪仗,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还信誓旦旦说,以后不和
每一个亲友微信联系,无论他们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他说这是他想要的幸福!总之,他
决定“痛改前非”,有点放下手机、立地成佛的凛然。
强东上班出门前,把手机调成静音,塞到公文包的最里层。微信上不是流传一句话:自
律,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这简直就在诠释现在的自己!想到这里,不免暗暗得意!“怎么
还是微信?!”强东心里数落着自己,好在他已经下定决心,放下手机了!
公交车站等车的人真多,等了 15 分钟居然没有车来,他忽然醒悟,因为刚刚下过雪,
车不像平时那么准点。强东马上萌生 “滴滴打车”的念头。但一想到需要动用手机,他就
强迫自己把这个念头从心底掐死!
手都快挥断了,他才勉强和其他人拼上了辆出租车。在路上,他看到建设银行门口有个
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大额存单,利息 4.125%,数额有限,先到先得!他和妻子等了
许久的大额存款啊!这个可以用手机买!他把手伸进了公文包,碰到手机的一瞬,想起自己
昨晚的誓言,手好像被蛇咬了似的,抽了回来。
快到了,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说:你们是拼车,先付一下钱吧。都按起步价给,扫我的二
维码。强东拿出一张 10 元现金说:“我不会扫码,付现金。”其他人急忙说:“很简单的,我
们教你!”强东摇摇头,坚持付现金。司机师傅很不耐烦:“都什么年代了,哪儿还有付现金
的?你自己准备零钱,8 块,我没有零钱找你的!”强东也有点生气说:“你不准备零钱还有
理了,算了,不用找了!”摔门下了车。
强东到单位第一件事情就是赶领导的讲话稿。他忽然想起,这个稿已经写了提纲在手机
备忘录里,于是他在电脑上点开微信链接,习惯性去连接手机,但想起自己昨晚等于在朋友
圈许了诺,狠心命令自己:“重写吧!”
“你怎么搞的?微信工作群都通知三遍了,这个月的月报表,10 点之前必须上报,你
没有看到吗?”主任怒气冲冲地闯到强东的办公室!他只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填报表。
这时候,单位的电话铃声忽然大作。不知道多久了,这个固定电话就成了摆设,很少用,
几乎忘记居然这么大动静,强东被吓了一跳。电话是妻子打来的,妻子连珠炮似地对他讲:
“你的手机怎么了?怎么不接电话?女儿发烧,在医院……”
(《第四届金麻雀作家班作品选》)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由强东写到朋友,写到他们各种“晒”,可以看出“晒”成了一种风气。
B. 强东看到女儿可爱的样子时,忽生歉疚之情,说明这个“手机控”未失爱心。
C. 强东用不用手机,他妻子都会抱怨,可见他与妻子间的分歧不纯是手机问题。
D. “女儿”的事情贯穿始终,用她“发烧”暗示了手机依赖也是病,需要救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面女儿说的那句“爸爸真好!”,随着情节的展开,其语意变得更加丰富。
B.开头写“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雪”,既衬托了人物的心理,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C.小说前面写强东“玩手机”落埋怨,与后面“不用手机”落抱怨构成明显反差。
D.妻子、主任是次要人物,写他们是为推进情节发展、塑造强东这一形象服务。
8.小说结尾停留在主人公听到的电话内容,没有再写他的行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9.小说中反映的手机问题,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进行探析(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D(“她的‘发烧’暗示了手机依赖也是病”,是过度解读)
7.B(“衬托了人物心理”错,此处没有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8.①情节上,接听电话这一情节是前文作者下定决心远离手机的一个拐点,在小说结
尾处陡生波澜,震撼人心。(2 分)②结构上,文章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也让
读者警醒、思索,文尽意远。(2 分)③主旨上,电话内容足以让主人公震惊,把对手机作
用的思考推进一层,深化主旨。(2 分)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
9.①手机会干扰生活,损害亲情。沉醉在手机的各种群、圈等旋涡中,难以自拔,会
使生活和亲情受到不良影响。(2 分)②生活离不开手机。它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到生活的
各个方面,信息时代,片面地拒绝使用手机,又会给工作带来被动,给亲人带来伤害。(2
分)③要辩证地看待手机的作用。负面效应的出现,不是手机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人应当
恰当合理地使用手机,使工作、生活,亲情、友情都不受影响。(2 分)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
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
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
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
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
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
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
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
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什么?”“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
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你为什么不去?”“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
跟前。“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
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
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
就随你们。”
领头的人同意了。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
你去吧,乖孩子。”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
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
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
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捆绑的人”的儿子的出现,使事态发生变化,不仅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而也使得愤怒的群众生发悲悯情怀。
B. “脸色越发阴沉了”表现了警察对儿子的担心,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表现了他
被谅解后内心的愧疚悔恨以及惊喜之情。
C. “同一个神灵”是指亲情与爱,同情和怜悯,也正是孩子对父亲的爱使人们改变了先前
的态度,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与博爱。
D. 从警察起初的执拗到最后的落泪,从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宽容谅解,小说在巨
大的落差中凸显了人性的力量。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是社会环境描写,既能设置悬念,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警察出场做铺垫。
B. “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运用反语,也是动作和神
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反动政府警察的形象。
C. 小说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像“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通过父亲的善意谎言和吞吞吐吐的话语,塑造人物形象。
D. 开头人们的亢奋情绪和愤怒仇恨之情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和
强烈的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
8.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警察是个矛盾集合体,你认同吗?请简要分析。
9. “孩子”是本文的关键人物,他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 A
7. B
8. (1)作为父亲,维护孩子尊严,充满父爱温情;
(2)在群众面前冷漠固执高傲,仇恨群众,忠于反动政府;
(3)尚未泯灭人性,最终被群众感化。
9. (1)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出现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
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
(2)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原本冷漠高傲的警察,也有父爱温情;原本充满仇恨的
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
(3)有利于展现文章主题。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改变了先前的态度,突出了文章主
题: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
三、山东省菏泽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氾光湖上那盏灯
王向明
太阳还没有完全睡醒,氾光湖居民家里的灯就陆陆续续亮了起来。要不了多久,集市口
就会变得热闹嘈杂,拉桌子,摆凳子,蔬菜、肉、鱼、蟹,一个个摊位摆好,氾光湖百姓一
天的日常生活就开始了。
这些年,每天清晨 6 点,不用闹钟,李树干就会醒来。先到集市口转转,哪个摊位占道
了,哪家车辆停放影响交通了,他都要顺一顺,既要让摊主做得了生意,也不影响百姓正常
通行。
管理好集市口,天已经放亮,家家户户的烟囱陆续冒起了烟。早上 7 点,李树干就开始
了入户走访。他要赶在村民家里烟囱冒烟的时候去。过了这个点,村民有的下地,有的去打
工,家里常常是铁将军把门,想见到人不容易。
李树干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公安楷模”。今年 5 月,李树干荣誉退休。
虽然脱下了警服,但李树干并不觉得是真正退休了。警察生涯虽结束,但自己还是一名党员,
只要氾光湖百姓需要,随时能发挥余热。这不,组织上又任命他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尽
管一分钱工资没有,但他的干劲却一点儿没减。
妻子笑他,这辈子就是当牛拉车的命。李树干也不反驳,反而挺喜欢这个比喻。牛最为
勤恳踏实,退休后能像老黄牛一样继续耕耘,也算是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从家出来,李树干下意识地往集市口走去。那条他穿着警服走了三十年的路,从土路、
煤渣路到现在平整的水泥路,他见证了路的变化,也见证了百姓从贫穷走向小康的过程。
还没走到集市口,大老远就听见有人在吵。卖菜的老张和卖鱼的老华,正在为摊位界限
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眼看着就要动手。老张看见李树干走过来,大老远就喊:“老李,你
过来评评理!”
李树干看了看,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要走。其实,李树干不是真不管,只是想来个冷
处理。氾光湖这块土地上,有多少条路、多少条河、多少亩地,有多少户人家,每家有几口
人,哪些出去打工了,哪些留守在家,李树干的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账。遇到矛盾纠纷,哪
些人吃硬,哪些人吃软,哪些人要抬着哄,哪些人要晾一晾,李树干的心里跟明镜一样。
这俩人没什么深仇大恨,无非是因为鸡毛蒜皮的事而产生的面子问题,晾一晾就行了。
李树干问老张:“吵了半天你得到了啥?”老张摇摇头。又问老华:“你得到了啥?”老华
不吱声。李树干语气严肃地说:“折腾半天,肚子气鼓了,啥也没落到,你们图的啥?”两
人相视无语。李树干一手搂着一人的肩膀,语气缓和起来:“远亲不如近邻,你俩摊位挨着
摊位,长年累月搭帮子做邻居,和和睦睦多好。来握个手,这事就算过去了,下次再闹这一
出,我可就真不管了。”
两人的手握在了一起。此时,太阳已经爬过了头顶。
刚回到警务室,板凳还没坐热,李树干接到了顾欢的求助电话。顾欢是李树干的徒弟,
刚从警校毕业没多久。
村民老王把收割稻子的活儿承包给小张,小张将收割机开到地头后,老王觉得要价太高,
反悔不干了,打电话又联系了外村一个收割机手。小张一听火了,就这样,两人争吵起来,
愈吵愈烈。
李树干车子还没停稳,小张就三步并两步走过来:“老李,你断事公道,你说这事咋
办?”李树干把老王拉到一边:“你找人家事先不问价格,人家来了嫌贵,又找别人,确实
有点说不过去。我给你算算,后找的这个,一亩地便宜十块钱,十几亩算下来,省了一百多
块,这样的话,你给人家小张贴补五十块钱的油钱,还省了大几十块。”见老王点了头,李
树干又把小张拉到一边:“都是乡里乡亲的,别伤了感情。你这路程也不远,我做主了,给
你贴补五十块钱的油费,你看行不?”小张听了,说:“钱倒是次要的,没他这么做事的,
态度也不好。今天看在你老李的面子上,这事算了。”
回去的路上,李树干告诉顾欢,做社区警务工作,群众基础很重要,平时你心里装着大
伙,乡亲们才不拿你当外人。
李树干退休后,那辆跟随自己多年的警用摩托车,传给了顾欢。一天跑下来,前后挡泥
板上沾满了泥渍。李树干拿着毛巾擦了一遍又一遍,一边擦还一边吹,轻轻地摸着这个曾陪
着他风里来雨里去的老伙计。仿佛他擦的、摸的不是摩托车,而是一枚闪着金光的勋章。
走访结束,已是暮色四合。李树干和顾欢开始整理一天的走访记录。袅袅炊烟又在屋顶
升腾起来,氾光湖百姓的一天开始打烊。警务室里却依然灯火通明。从高处俯瞰,京杭大运
河与湖水环抱间,警务室就像是一盏点亮氾光湖的灯。看见它,就看见了光明,便感受到温
暖和踏实。
在氾光湖百姓眼中,正是有了李树干年复一年的守护,他们的生活才得以平安样和。在
李树干看来,他终将会慢慢老去,但不管是他,还是徒弟顾欢,抑或是其他同事,总会有一
个人头顶警徽,驻守在氾光湖,点亮警务室的那盏灯……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要让摊主做得了生意,也不影响百姓正常通行”一句,体现了李树干一切为群众着
想的工作原则。
B. “他见证了路的变化,也见证了百姓从贫穷走向小康的过程”,表现了李树干对百姓生
活向好的欣慰。
C. 李树干处理好老张和老华的矛盾时“太阳已经爬过了头顶”,说明当地群众之间不和睦,
工作很难做。
D. 两起群众纠纷的解决过程均体现了李树干拥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因为他平时心里就装
着父老乡亲们。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略写李树干退休前的工作,详写他退休后仍为百姓耕耘,更能表现其人物精神。
B. 文章通过妻子对李树干的评价,直接表现了李树干勤恳踏实、干劲不减的形象特点。
C. 文中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李树干这一人物形象。
D. 文章叙述描写语言平实、优美,人物对话语言自然质朴、简洁明快,两种风格相得益彰。
8. “仿佛他擦的、摸的不是摩托车,而是一枚闪着金光的勋章。”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9. 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去掉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 C 7. B
8. ①把摩托车比喻为勋章,摩托车见证了老李在工作中的付出及其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②“闪着金光”照应前文老李擦得仔细、用心,表现老李对摩托车的爱惜及其内心的成就感。
9. 参考答案一:
同意:①全文以景作结,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从“太阳还没有完全
睡醒”到”已是暮色四合”,情节结构完整。③最后两句照应题目,且点明题意,明确文章
主旨。
参考答案二:
不同意:①最后一段在内容上与文章主要写李树干退休后的工作相吻合。②从老李到其徒弟
及其同事,人物形象由个体到人民警察这一群体。③最后一段表现了人民警察守护百姓的精
神代代相传,升华了文章主旨。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说明当地群众之间不和睦,工作很难做”说法错误,这里是用时间的流逝来体现行文线
索。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B.“直接表现了李树干勤恳踏实、干劲不减的形象特点”说法错误,妻子的评价为侧面描写。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而是一枚闪着金光的勋章”,把摩托车比喻为勋章,“这个曾陪着他风里来雨里去的老伙
计”,摩托车见证了老李在工作中的付出及其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闪着金光”照应前文“李树干拿着毛巾擦了一遍又一遍,一边擦还一边吹,轻轻地摸着”,
老李擦得仔细、用心,表现老李对摩托车的爱惜及其内心的成就感,“在李树干看来,他终
将会慢慢老去,但不管是他,还是徒弟顾欢,抑或是其他同事,总会有一个人头顶警徽,驻
守在氾光湖,点亮警务室的那盏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可以采取同意的态度。
“从高处俯瞰,京杭大运河与湖水环抱间,警务室就像是一盏点亮氾光湖的灯。看见它,就
看见了光明,便感受到温暖和踏实”,全文以景作结,使人联系到基层民警的奉献,以及基
层民警带给人们的温暖和踏实,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太阳还没有完全睡醒”“这些年,每天清晨 6 点,不用闹钟,李树干就会醒来”“管理好
集市口,天已经放亮,家家户户的烟囱陆续冒起了烟。早上 7 点,李树干就开始了入户走
访”“已是暮色四合”,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始,以时间终,情节结构完整。
“从高处俯瞰,京杭大运河与湖水环抱间,警务室就像是一盏点亮氾光湖的灯。看见它,就
看见了光明,便感受到温暖和踏实”,最后两句照应题目“氾光湖上那盏灯”,且点明题意,
明确基层警察全心全意守护民众的主旨。
本题也可以采取不同意的态度。
“在氾光湖百姓眼中,正是有了李树干年复一年的守护,他们的生活才得以平安样和。在李
树干看来,他终将会慢慢老去”,最后一段在内容上与文章主要写李树干退休后的工作相吻
合。
“在李树干看来,他终将会慢慢老去,但不管是他,还是徒弟顾欢,抑或是其他同事,总会
有一个人头顶警徽,驻守在氾光湖,点亮警务室的那盏灯……”从老李到其徒弟及其同事,
人物形象由个体到人民警察这一群体,扩大了文章的主题。
“在氾光湖百姓眼中,正是有了李树干年复一年的守护,他们的生活才得以平安样和。……
总会有一个人头顶警徽,驻守在氾光湖,点亮警务室的那盏灯……”,最后一段表现了人民
警察守护百姓的精神代代相传,升华了文章主旨。
四、山东省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选文一:
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己那时起,他就不再憎恨别人。
同米西结婚,昨天他还觉得很称心,今天却觉得根本不可能。昨天他认为就自己的地位
来说,她同他结婚无疑将得到幸福,今天他却觉得他不仅不配同她结婚,简直不配同她亲近。
“只要她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就决不会同我来往了。我却还要埋怨她向那位先生卖弄风情
呢。不行,就算她现在嫁给我,而我知道那个女人关在本地监狱里,明后天就要同大批犯人
流放出去服苦役,难道我能幸福吗?不仅不能幸福,而且内心也不能平静。那个被我糟蹋的
女人去服苦役,我却在这里接受人家的祝贺,还要带着年轻的妻子出去拜客。或者,我瞒住
首席贵族,同他的妻子无耻地勾搭,同时又同他一起出席会议,统计票数,看有多少人赞成、
多少人反对由地方自治会监督学校和类似的提案,事后又约她幽会,这是多么卑鄙呀!”他
自言自语,由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暗自高兴。
“首先得去找律师,”他想,“听听他的意见,然后……然后到监狱里来看她,看昨天
那个女犯人,把全部真相都告诉她。”
他一想到怎样跟她见面,怎样把心里话都讲给她听,怎样向她认罪,为了赎罪他什么都
愿意做,甚至愿意同她结婚,——他一想到这儿,心情异常激动,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选文二: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
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象在瞧他,又象不在
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
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
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
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分。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
“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
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可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
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
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
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
嚷道。
选文三: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
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
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
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
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
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
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
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
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
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
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
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
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
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
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
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
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糟蹋无辜少女玛丝洛娃到无耻地勾搭首席贵族的妻子,聂赫留朵夫这个贵族出身的纨绔
子弟身上充满了贵族阶级的罪恶。
B.玛丝洛娃眼睛发呆的表情是因为当听到聂赫留朵夫决定要跟自己结婚的表白后,再次唤醒
了她对肉体和情感遭受践踏的屈辱和恐惧。
C.文中两次写到玛丝洛娃说自己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是“一百卢布”,这既有她对聂
赫留朵夫侮辱自己尊严的控诉,也是职业性的表达。
D.林黛玉拜见王夫人,看到的多是“半旧的”引枕、坐褥、椅袱等,这和那些家私全新的暴
发户、全旧的破落户相比,更能显示贾府的贵族之气。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昨天与今天,两种不同感觉的鲜明对比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成
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B.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酒醉的状态下,表面上是交代她激动的原因,实际上是
为玛丝洛娃无所顾忌地发泄压抑已久的情感创设条件。
C.王夫人让座时再四携黛玉上炕,黛玉再三推让的描写,表现出林黛玉进贾府后,“处处留
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这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有关。
D.“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为下文《西江月》词写贾宝玉“无
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打了伏笔。
8.选文二是聂赫留朵夫再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时,与她的对话,试结合文本材料简述玛丝
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4 分)
9.三节选文在表现男主人公人物形象时写法各有不同,试结合文本材料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C(这里提到的“价钱”只是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激烈控诉,与职业无关)
7.A(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聂赫留朵夫意识到的并不是阶级地位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苦难,
而是他身上的丑陋与罪恶)
8.(1)对话开始玛斯洛娃的心理是平静淡然的。(2)当聂赫留多夫说要和自己结婚时,她
开始变得警惕而充满恐惧。(3)当被聂赫留多夫误解时,玛丝洛娃以讥讽与嘲笑发泄自己
压抑已久的痛苦和悲愤情感。(4)最后是彻底地控诉与痛斥。揭穿了聂赫留多夫利的自私
与卑劣。(每点 1 分,共 4 分)
9.选文一主要是心理描写,正面刻画男主人公进行救赎与自我救赎的心灵挣扎与变化过程;
(2 分)选文二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正面刻画聂赫留多夫迫切自我救赎的心理;又从玛丝洛娃
的角度侧面揭示了他的虚伪与自私;(2 分)选文三通过语言描写与对黛玉的心理刻画侧面
表现出贾宝玉鄙弃功名、顽劣异常、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2 分)
五、山东省聊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食堂
岳书记喜欢吃辣,他这个公开的秘密,老柴更是知晓。岳书记一直在镜水镇工作,老柴
也一直在镇政府机关开食堂。食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家喜欢称食堂叫“大食堂”。
镜水镇离县城偏远,是林果之乡。岳书记专业学的是农林,他精通果树种植技术,在镜
水镇从办事员干起,最后干到了“一把手”。
岳书记刚分到镜水镇,那时人们喊他“小岳”。小岳以镇为家,一天三餐吃大食堂。小
岳吃大食堂经常自带辣椒粉,他嫌大食堂里的菜口味太淡。因为时任书记、镇长都不喜欢吃
辣。
大家爱看小岳吃饭,他吃饭时经常被辣得脸上挂满汗珠。渐渐混得熟了,小岳开始叫唤,
“柴师傅,您的菜里啥时候能多点辣味?”柴师傅笑笑,对小岳道,“大锅饭就是这样,众
口难调!”但他却拿眼睛偷偷去瞟书记。背后常有人打趣,“小岳,你抓紧往上爬,等当上
一把手,自然有辣的给你吃,再不用自带辣椒粉。”“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吧,大锅饭的确众
口难调,还是以清淡为主科学!”
时间过得飞快,换了几茬书记,小岳凭着他的专业特长,也当上了农林办主任。小岳吃
大食堂,当然也曾经不用自带辣椒粉,因为其中有一任书记就特别爱吃辣。那任书记调走后,
小岳又开始自带辣椒粉。虽然知道大食堂里不公开的秘密,但小岳有时还是忍不住叫唤两声,
“柴师傅,您的菜里啥时候能多点辣味!”柴师傅笑笑说,“大锅饭就是这样,众口难调!”
他说完拿眼去瞟新来的书记。新来的书记无意中听到小岳叫唤,就对老柴说:“柴师傅,小
岳喜欢重口味,你以后单独为他炒上一份。”因为新来的书记依然不喜欢吃辣,小岳听了书
记的话,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书记,大锅饭就是这样,众口难调!我自带辣椒粉哩。”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十八大后,小岳当上了镜水镇“一把手”。在大食堂吃饭,他悄悄
将老柴喊过去。老柴心里忐忑不安,“岳书记找我,是不是嫌菜的口味还不够辣?”新上任
的岳书记喜欢吃辣,他这个公开的秘密,老柴心知肚明好多年。岳书记履新当天,老柴就特
意加重了每份菜的辣味。岳书记听了老柴的话,笑道:“柴师傅,你可不要只念着我,这大
锅饭嘛,众口难调。还是像从前那样,口味以清淡为好。”老柴唯唯诺诺,心里却提醒自己,
岳书记这是刚上任,架子可能还不大放得开。
第二天,岳书记在食堂吃完饭,他又悄悄将老柴喊过去。老柴心里依旧忐忑不安,“岳
书记,是不是辣味被我减大啦?”岳书记这次板着脸,说得很认真。“柴师傅,你不要只念
着我嘛,这大锅饭,众口难调。还是像从前那样,口味以清淡为好。”老柴拿眼睛偷偷去瞟
岳书记,在心里开始埋怨自己。“哦,都说现在领导注重保健,想来他当上了书记,突然想
改掉过去吃辣的习惯。”
老柴还是像从前那样,大食堂每道菜口味清淡,保持着大众化。他也还像从前那样,爱
站在一旁看着大伙吃饭。老柴看着看着猛地想起什么,他拿眼睛偷偷去瞟岳书记,忽然他眼
前一亮。岳书记额头上又挂满汗珠,他的饭碗旁边,放着老柴熟悉的辣椒粉。
看着岳书记吃完饭笑眯眯地丢下饭碗,与大家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老柴的心头热乎乎
的,开办大食堂几十年,他感觉时代的变化真大!
(选自 2020 年 12 月 24 日“中国作家网”)
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口难调”,老柴和岳书记都多次说过,老柴主要以此当作菜味清淡的借口,岳书记
则认为这是客观的情况。
B. 老柴做饭看书记的喜好和脸色,是一个唯上是从、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用心险恶的“老
油条”形象。
C. 各任书记虽然没有出场或者出场很少,但是,借老柴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们都有老
柴所认为的“架子”。
D. 同事们常拿吃辣的事情和小岳打趣,表明他们知道并接受食堂做饭的“不公开的秘密”,
反映出机关单位的一些现实。
6. 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大食堂”为特定的环境,以菜的口味为线索,以岳书记为核心人物,反映深层
次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时代进步。
B. 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富有特色,相同的话重复出现,但是并不显得语言单调,而是更
能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C. 文章两次写小岳因菜口味淡而“叫唤”,一次句末用问号,一次向末用感叹号,表明小
岳成了主任后语气也变得强硬了。
D. 文章四次写了老柴“偷偷地瞟书记”,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了老柴的谨小慎微,而前
两次“瞟”还流露了不满之意。
7. 文章用较多笔墨描写了老柴的心理活动,有何作用?
8. 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分析岳书记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5. B
6. C
7. ①暗示出镜水镇几十年来几任书记摆官架子、搞特殊化的现象。②揭示出老柴长期形成的
按领导喜好做饭菜老于世故的性格,丰富了人物形象。③借老柴认知的改变,突出岳书记和
前任书记的不同,表现干部作风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深化了主题。
8. ①业务能力强。精通果树种植技术。②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在镜水镇从办事员干起。③
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当书记后与大家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④不搞特殊化。当书记后不
因个人喜好而改变大食堂的口味。
六、山东省肥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己那时起,他就不再憎恨别人。
同米西结婚,昨天他还觉得很称心,今天却觉得根本不可能。昨天他认为就自己的地位
来说,她同他结婚无疑将得到幸福,今天他却觉得他不仅不配同她结婚,简直不配同她亲近。
“只要她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就决不会同我来往了。我却还要埋怨她向那位先生卖弄风情
呢。不行,就算她现在嫁给我,而我知道那个女人关在本地监狱里,明后天就要同大批犯人
流放出去服苦役,难道我能幸福吗?不仅不能幸福,而且内心也不能平静。那个被我糟蹋的
女人去服苦役,我却在这里接受人家的祝贺,还要带着年轻的妻子出去拜客。或者,我瞒住
首席贵族,同他的妻子无耻地勾搭,同时又同他一起出席会议,统计票数,看有多少人赞成、
多少人反对由地方自治会监督学校和类似的提案,事后又约她幽会,这是多么卑鄙呀!”他
自言自语,由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暗自高兴。
“首先得去找律师,”他想,“听听他的意见,然后……然后到监狱里来看她,看昨天
那个女犯人,把全部真相都告诉她。”
他一想到怎样跟她见面,怎样把心里话都讲给她听,怎样向她认罪,为了赎罪他什么都
愿意做,甚至愿意同她结婚,——他一想到这儿,心情异常激动,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选文二: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
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怒,”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晚的眼睛发呆了,又象在瞧他,又象不在
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
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
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
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
“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悉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
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我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
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
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未。“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
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
嚷道。
选文三: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
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
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
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
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
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
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者最
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今日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
间你看见便知了。你这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
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
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
大一岁,小名叫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们同处,
兄弟们自然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
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一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
些,他纵然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们出气,咕唧一会儿就完了。若
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
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糟蹋无辜少女玛丝洛娃到无耻地勾搭首席贵族的妻子,聂赫留朵夫这个贵族出身的纨
绔子弟身上充满了贵族阶级的罪恶。
B. 玛丝洛娃眼睛发呆的表情是因为当听到聂赫留朵夫决定要跟自己结婚的表白后,再次唤
醒了她对肉体和情感遭受践踏的屈辱和恐惧。
C. 文中两次写到玛丝洛娃说自己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是“一百卢布”,这既有她对
聂赫留朵夫侮辱自己尊严的控诉,也是职业性的表达。
D. 林黛玉拜见王夫人,看到的多是“半旧的”引枕、坐褥、椅袱等,这和那些家私全新的
暴发户、全旧的破落户相比,更能显示贾府的贵族之气。
7. 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昨天与今天,两种不同感觉的鲜明对比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
成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B. 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酒醉的状态下,表面上是交代她激动的原因,实际上
是为玛丝洛娃无所顾忌地发泄压抑已久的情感创设条件。
C. 王夫人让座时再四携黛玉上炕,黛玉再三推让的描写,表现出林黛玉进贾府后,“处处
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这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有关。
D. “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为下文《西江月》词写贾宝玉“无
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打了伏笔。
8. 选文二是聂赫留朵夫再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时,与她的对话,试结合文本材料简述玛
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
9. 三节选文在表现男主人公人物形象时写法各有不同,试结合文本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 C 7. A
8. 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娶她时,内心是恐惧与愤怒的;当聂赫留朵夫回答在上帝面前应该
娶她时,内心是隐忍的;当聂赫留朵夫让她安静,她强调“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时她
是愤怒的;当聂赫留朵夫说“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我说到一定做到”时,她内心是瞧不
起聂赫留朵夫的;当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她的时,她是愤怒的。
9. 文一中,“他自言自语,由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暗自高兴”“他想”“他一想到怎样跟
她见面”,是运用了心理描写与主人公的自言自语来描写的。
文二主要是通过与玛丝洛娃的对话来表现聂赫留朵夫内心的救赎的,也有动作描写。
文三是在王夫人与黛玉的对话中,借他人之口来介绍宝玉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题干中“也是职业性的表达”错,“职业性”是指玛丝洛娃作为妓女时,而文中两次写
到玛丝洛娃说自己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是玛丝洛娃对往事的回忆对聂
赫留朵夫的痛恨,那时的玛丝洛娃可不是妓女。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A.题干“聂赫留朱夫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拔高
了,文中“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己那时起,他就不再憎
恨别人”可知,昨天与今天的不同只是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后憎恨自己,并没有意
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当聂赫留朵夫说要与她结婚时,“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晚的眼睛发
呆了,又象在瞧他,又象不在瞧他”与“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知她内心的恐惧与愤怒;
“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知她内心强忍住自己的哀痛;当聂赫留朵夫
让她安静时,“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她强调“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
时可看出她是愤怒的;“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可知在她
内心对聂赫留朵夫的轻视与愤怒;当“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模她的手”时,“她尖声
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她霍地站起来,嚷道”以及对聂赫留朵夫
说的话,说明他的内心是愤怒到了极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文一,“他自言自语,由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暗自高兴”及自言自语的内容,关键词“他
想”“他一想到怎样跟她见面”等可看出是运用了心理描写和主人公的自言自语。
文二,“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模她的手”是动作描写,其余主要是与玛丝洛娃的对话
来塑造人物的。
文三,王夫人说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等,黛玉听母亲所说与王夫人所说,这都
是借他人之口介绍宝玉,是对宝玉的出场做铺垫,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
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
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
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
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
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七、山东省德州市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
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
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卫•科努力工
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
儿暗示也没有。
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
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
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
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
赞我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昆宁先生叫来了车夫蒂普,他是个结了婚的人,而且有一个房间
可以出租。昆宁先生定下这个房间,让我寄住在他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双方一定
都会同意,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我跟米考伯夫妇住在一起的那几天里,晚上我都是跟他们一块儿度过的。在这几天里,
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亲密了。最后那天星期天,他们请我吃中饭。我们吃的是猪腰肉蘸
苹果酱,还有一个布丁。在头天晚上,我买了一只带斑点的木马,送给小威尔金斯•米考伯
——那个男孩;又买了一个布娃娃,送给小艾玛,作为临别的礼物。我还给了那个孤儿一个
先令,她就要给遣散回去了。
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以后只要提到米考伯先生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决
不会不想起你。你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你是一个最能体贴别人、最肯帮助别人的人。你决不
是我们的房客,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我的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科波菲尔。”近来他已经习惯这样称呼我了,“这
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
简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
对他的这番称赞,我表示领受,同时说,我为我们的即将分别,心里感到很难过。
“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
了,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了,总的说来是这样。眼下,在我
还没有时来运转之前(我可以说,我时刻都有可能时来运转),我无可奉赠,只有几句忠告。
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
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
眉头——“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我亲爱的米考伯!”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说,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重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
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
窃贼。要抓住他!”
“这是我那可怜的爸爸的座右铭。”米考伯太太说。
“我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你爸爸,从他的作风来说,是很好的。老天决不会让
我说损害他名声的话的。拿他整个人来说,我们也许再也不可能——简而言之,再也不可能
结识到像他那样的人了。他那么大年纪,还打那样的绑腿,还能不戴眼镜读那么大的字。不
过,他把那座右铭用在我们的婚事上了,我亲爱的。我们的婚事实在办得太早了,结果,弄
得我永远弥补不上花掉的那笔费用。”
说到这儿,米考伯先生转脸看着米考伯太太,补充说:“我并不是为这件事懊悔。完全
相反,我的宝贝。”说完这话,他有一两分钟神情很严肃。
“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
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
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
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为了要使他这个榜样给人以更深印象,米考伯先生带着十分欢畅满意....的神情,喝下了一
杯潘趣酒,接着还用口哨吹起了《学院角笛舞曲》。
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其实我用不着这么做,因为当
时这些话显然已经深深感动了我。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
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上帝保佑你!我永远也不会忘了你的一切,你知
道,即使我能忘记,我也决不肯忘记。”
“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
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诫,那我就会觉得,我活
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相信会有这一
天),我有能力改善你的前程,那我就太高兴了。”
我想,当时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
们,她眼前大概一下子云开雾散,看到我其实还只是一个小孩。我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带
着一种新的慈母的表情打手势叫我爬上车,用双手搂住我的脖子,吻了我一下,就像吻她自
己的孩子一样。马车走动起来时,我差一点没来得及下车。他们朝我挥动着手帕,弄得我几
乎看不到他们一家人了。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和孤儿茫然相对....地站在路中央,随后我
们就握手道别。我猜想,她又回圣路加济贫院去了,我则上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
疲劳乏味....的一天。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米考伯先生一家决定离开伦敦前往普利茅斯,临别前与“我”相处的日子和最后的告别,
都表现了我们对这段感情发自内心的珍重。
B. “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这句郑重的座右铭被米考伯先生用来谈论自己的婚事,表达了对
自己婚姻的调侃,显示出小说幽默风趣的一面。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比如送别时米考伯太太的表情和动作细节,
生动地表达了她的慈爱和对我的不舍。
D.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小说极力塑造的主人公,这与鲁迅先生
的著名小说《祝福》中“我”的作用是相同的。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之无愧:我与米考伯先生一家友好相处,以自已的真诚获得了他们的认同。
B. 欢畅满意:米考伯先生对自己能够从丰富的阅历获得人生忠告感到非常得意。
C. 茫然相对:与米考伯先生一家人告别后,我和孤儿都感到非常地伤感和失落。
D. 疲劳乏味:表达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厌倦,呼应开头试图逃离这种生活的愿望。
8. 米考伯太太对“我”说:“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她这样说是
因为“我”做了哪些事情?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和本文加以概括。
9. 米考伯先生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 D 7. B
8. (1)帮助米考伯太太变卖东西;(2)到监狱探望米考伯先生;(3)从自己有限的收入中借钱
给米考伯夫妇;(4)搬到监狱附近与米考伯一家住在一起;(5)给米考伯夫妇的孩子买礼物。
9. (1)善意待人。把年龄相差极大的“我”作为朋友,并且由衷的夸赞我的人品;(2)积极乐
观。面对窘迫的经济状况总能自我安慰,并且总是相信有朝一日时来运转;(3)爱慕虚荣。
语言表达故作文雅,“简而言之”是他的口头禅;(4)不善持家。米考伯先生忠告“我”量
入为出,但他自己在勤俭持家这方面是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