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学科自主复习决胜秘卷(三)试题、答案及详解图片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学科自主复习决胜秘卷(三)试题、答案及详解图片版

ID:709690

大小:472.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振兴不仅是有利于农村的事情,还对全国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就像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 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而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从国家全局层面 而言,至少具有三大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巩固中国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就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 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乡村不仅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而且还是以 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是国家生态涵养的主体区。中国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农 村山区还处于或者紧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比如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 地生态功能区,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周围分布着大大小 小几百个乡村。如果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开展这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将极大增强 中国农村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蓄洪防涝、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 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对立。城乡对立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便造成了事实上的城乡对立。对此,工业化方式改 造农村根本不可行,近年来工业向农村的自发转移更多的是污染性行业的转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迫使 更多农民离开农村,进一步加剧农村经济贫困和人口凋敝的情形,从而加剧城乡对立矛盾。如果用生态化 改造农村,让农村变得比城市更美,那么城市人口自然愿意到农村去。如此,美丽乡村不仅不会大规模人 口流失,而且会成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净流入地,产业、资本、基础设施、教科文卫资源等也随之自觉主动 地向农村转移,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最终城乡对立消除。可见,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汇聚于 生态文明,当农村生态文明建成之时,也就是城乡对立消除之时。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国人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文化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历史悠久的 延续性文化,传统村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演进的见证者,是中国人共有 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梁漱溟曾提出“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 的论断。近年来,中国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大量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的思想观念、日常互动、行为方 式和处世规则都深深打上乡土文化的印记,但是进入城市后他们不得不去适应城市,难免经历文化的冲突、 分裂和挣扎,这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农民工精神贫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城市病”使得城市居民在 钢筋混凝土中的单调的快节奏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 淡温情的传统乡土文化。可见,在经济社会高度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故乡仍然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乡 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因此,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恢复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更是重塑 山水村落一体、田园牧歌交融的人文盛景,给予农民和农民工对美丽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给予城 市居民“根”的归属感,让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节选自李娟、杨朔《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梁漱溟先生认为,乡村建设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建设乡村,而是在对整个中国社会进行建设。 B. 农村生态文明的建成,最终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矛盾,使城乡达到和谐发展和共同富裕。 C. 进入城市后农民身上深深的乡土文化印记与城市文化间的冲突,是城市农民工精神贫瘠的重要原因。 D. 在振兴乡村时应将其与生态文明相结合,以利于中国社会建设,因为乡村是国家生态涵养的主体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的三大作用。 B. 第二段用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的例子,阐明了乡村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 C. 第四段从城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两方面入手,较全面地论述了乡村是人们心灵的寓所。 D. 文章主体部分论述时层层递进,最后落脚于振兴乡村对国人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振兴既关乎经济的振兴,也关乎生态的修复与文化的归属,其意义是多维度的。 B. 如果乡村振兴不能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可能会带来过度耕作、过度放牧等忧患。 C. 目前,我国对农村的改造以工业化方式为主,这一方式加剧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 D. 习近平曾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与文章第四段是相通的。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乡村建设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建设乡村,而是在对整个中国社会进行建设”曲解文意,结合“就像梁漱 溟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分析,梁漱溟先生的话意为不 仅是关乎乡村建设,更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建设。 C.“是城市农民工精神贫瘠的重要原因”绝对化,原文为“这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农民工精神贫瘠的重要 原因”。 D.“因为乡村是国家生态涵养的主体区”以偏概全,乡村是国家生态涵养的主体区并不是唯一原因。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层层递进”错误。结合“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巩固中国生态安全”“融入生态文明建 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对立”“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国人精神家园建设” 等分析,文章主体部分为并列关系,不能称之为“层层递进”。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我国对农村的改造以工业化方式为主”无中生有,结合原文“工业化方式改造农村根本不可行,近年 来工业向农村的自……口凋敝的情形,从而加剧城乡对立矛盾”分析,文章并未提及目前我国对农村改造 的主要方式。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昨天发布《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 2020)和《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 2020》。两份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福利、儿童保护、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四个方面均进展显著,总体基本实 现预定目标。在儿童政策进步指数方面,北京居首。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 2020》关注儿童福利与保护制度体系建设,首次回顾了过去十年来中 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报告显示,更多儿童享受津贴和救助保障。2010 年,我国建立了由中央财政支持 的孤儿弃婴津贴制度,随后,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津贴制度逐步确立。2018 年纳入孤儿、 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儿童 717.6 万名。2010 年至 2018 年间,三项制度保障标准和支出水 平逐年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18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提 出 2020 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2019 年,民政部等 12 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近 20 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获得保 障,30 个省份公布了地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 《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 2020》显示,在儿童政策进步方面,京浙苏沪鄂连续 7 年稳居前十,儿童关 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北京在多方面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8 年北京出台《北京市收养家庭能力 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弃婴救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完善收养程序, 规范收养行为,更好地保障被收养儿童的合法权益;北京检察机关率先响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 央共同签署的《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合作框架协议》,在依法办理案件的同时,与共 青团组织合作建立跨部门、多专业的社会支持体系。2018 年北京县级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覆盖率已达 75%, 位列全国第一。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 2020 发布》北京居首》2020 年 6 月 1 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2020 年 12 月 18 日) 材料三 据联合国新闻,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 日发布的一项新的分析报告指出,在新冠大流行之前, 估计每 6 名儿童中就有 1 名(相当于全球有 3.56 亿名)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在新冠疫情下这种情况注 定将显著恶化。 《全球收入贫困儿童估计:最新数据》指出,社会安全网有限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三分之二的 儿童生活在平均每人每天 1.90 美元或更少的家庭中,这一指标是衡量极端贫困的国际标准。南非极端贫困 儿童占全世界近五分之一。2013 年至 2017 年间,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儿童人数减少了 2900 万。然而,儿 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警告说,近年来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十分缓慢,分布不均,且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经济影 响将使其面临逆转的风险。除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世界所有区域的儿童极端贫困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 降,但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天靠 1.90 美元挣扎求生的儿童绝对人数却增加了 6400 万,从 2013 年的 1.7 亿增 加到 2017 年的 2.34 亿。 分析报告称,儿童贫困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国家更为普遍,这些国家超过 40%的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 的家庭中,而在其他国家,这一比例接近 15%.当前的新冠危机将继续对儿童、妇女和女孩造成不成比例的 影响,有可能使来之不易的性别平等成果发生逆转。 报告认为,无论是在新冠紧急应对措施中,还是在较长期的复苏中,社会保护措施在缓解穷人和弱势 群体的应对机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国家通过扩大社会保护方案,特别是现金转移来应对 危机。现金转移为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是当与其他儿童发展措施相结合时,现金转 移已被证明能够解决多维贫穷问题,并可改善儿童的健康、营养和认知状况。然而,其他一些应对措施都 是应急的,无法带来大规模的复苏并具有长效性,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扩大和调整其社会保护 制度和方案,以应对未来的冲击。 (摘编自界面新闻《六分之一的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2020 年 10 月 20 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 1 显示,2019 年我国儿童救助机构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孤儿收养人数却明显下降,说明收养工作成效 低于往年。 B. 图 2 显示,2011 年至 2019 年,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逐年增加,其中 2012 年增幅最大,2014 和 2015 年增幅较小。 C. 图 3 显示,从 2010 年到 2019 年,我国无论是婴儿还是 5 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都明显下降,但城乡不均 衡值得关注。 D.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在孤儿收养和农村儿童健康方面仍需作出较大的 努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就两份研究报告概述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方面的工作,着重突出我国在儿童保护制度与政策方面 的成就。 B. 材料二客观有说服力,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展现了我国 2019 年在儿童福利与健康方面的具体情况,及与 往年的比较。 C. 材料三显示,新冠疫情将加剧世界儿童贫困问题,可能使来之不易的减少极端贫困儿童成果和性别平等 成果发生逆转。 D. 据材料三,现金转移在缓解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应对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无法带来大规模的复 苏,不具有长效性。 6. 假设北京市需长期对口支援南非某一地区以缓解儿童贫困状况,它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援助?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①为其提供儿童福利和保护的政策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帮助其扩大和调整社会保护制度和方案。②帮 助其建立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完善其设施。③帮助其综合运用多种保护措施,尤其采用现金转移与其他 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④帮助其建立跨部门、多专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曲解文意,“收养工作成效低于往年”错误。因为 2019 年孤儿总数比 2018 年下降了 6.2 万,所以收养的 人数有所下降,但收养比例高于 2018 年。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曲解文意,“无法带来大规模的复苏,不具有长效性”错误。原文说“许多应对措施都是应急的,无法 带来大规模的复苏并具有长效性”,并非指现金转账。且文中指出“在较长期的复苏中”现金转账的作用 是至关重要的。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北京可以为南非某一地区缓解儿童贫困状况提供哪些方面的援助。 材料一介绍了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比如制度建设方面,“2010 年,我国建立了 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孤儿弃婴津贴制度,随后,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津贴制度逐步确立。 2018 年纳入孤儿、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儿童 717.6 万名”“2018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关 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2019 年,民政部等 12 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 制度”;还有政策方面,“2018 年北京出台《北京市收养家庭能力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弃婴救 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完善收养程序,规范收养行为”可见北京可以为其提 供儿童福利和保护的政策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帮助其扩大和调整社会保护制度和方案。 材料一还提到,“北京检察机关率先响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共同签署的《关于构建未成年人 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合作框架协议》,在依法办理案件的同时,与共青团组织合作建立跨部门、多专业 的社会支持体系”。可见北京可以帮助其建立跨部门、多专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材料一中说到了北京救助机构的数量,“2018 年北京县级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覆盖率已达 75%,位列全国第 一”,材料二中的一份图表显示我国 2011——2019 年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我们在救助机 构方面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帮助其建立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完善其设施。 材料三主要说的是社会保护措施,“大多数国家通过扩大社会保护方案,特别是现金转移来应对危机。现 金转移为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是当与其他儿童发展措施相结合时,现金转移已被证 明能够解决多维贫穷问题,并可改善儿童的健康、营养和认知状况”,因此北京可以帮助其综合运用多种 保护措施,尤其采用现金转移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机的事 李娟 本来我有一个数码相机,可惜坏了。没有相机,固然错过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镜头,但进城修理的代价 也令人惊叹。权衡一番,便一直塞在马鞍下再没管过它。 没有相机的日子里,我常常面对一幕幕美景发呆。有时抬头,看到云如天鹅羽毛般,一丝一缕拂过冰 凉光滑的蓝天……那种时刻,难免会因没有相机而难过,而孤独。 还有那些深陷在碧绿山坡半腰上的羊道,纤细而深刻,十几条、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并行蜿蜒,顺着 山势音乐般熨帖地起伏扭转。 还有阴天里雨水初停的时刻,沼泽里的叶片密密地挤生,每一片叶心都珍藏一颗完美精致的水珠。 有相机又能怎样呢?我又能重现些什么,留住些什么呢?有相机的时候,我和这个世界隔着一架相机, 没相机的时候,隔着的事物则更为遥远。 我永远也不曾——并将永远都不会-触及我所亲历的生存景观的核心。它不仅深深埋藏在语言之中, 更是埋藏在血肉传承之中,到处都是秘密。坐在大家中间,一边喝茶,一边听他们津津有味地谈这谈那…… 我无法进入。我捧着茶碗,面对着高山巨壑。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障碍,更是血统的障碍。 我并非缺少工具,也非时间不够,而是根本就没有入口。 对我来说,最寻常、最单调的生活也如大海般深不见底。斯马胡力赶羊时发出的各种吆喝声,羊能听 懂,我却听不懂。大狗班班认得自家的牛羊,若有别人家的牛靠近盐槽,就吠叫着把它赶开。而我非得走 近了仔细辨认烙在牲口耳朵上的标记。 我太过懦弱,无力承担。每当我面向一幕陌生而惊心的情景,举起相机——更像是躲藏在相机这样一 个掩体之后。我不敢直视。像是一个说过谎的人。所谓的“孤独感”,总是尴尬又悲伤的。 然而不止这样,也不止是我。面对外部世界的喧嚣,眼下这荒蛮之地的游牧民族又何尝不孤独呢?当 我走进牧场的泥土小屋,看到阴影中的人们紧围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电视上布满雪花点,但还是能看 清画面中的家庭极富有,家居富丽堂皇,庭院整齐考究。我又看到屏幕前所有的面孔都安静、认真,所有 眼睛滋味无穷。年轻人向往着,年长者则惊奇而赞赏。这也是相机难以记录,无法说清的。 更多更宽广更强烈的冲击,是再偏远的角落、再执拗的心灵也无从回避的。流行哈萨克族歌曲中花哨 的装饰音,年轻人服饰上夸张而无用的饰物,深山小道边遗落的垃圾食品包装袋……世人都需平等地进入 当下世界,无论多么坚牢的古旧秩序都正在被打开缺口。虽然从缺口进进出出的仍是传统事物,但每一次 出入都有些许流失和轻徽的替换。 是的,生活之河正在改道,传统正在往旧河床上一日日搁浅。老人们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年轻人 就已经自若地接受了新的现实。这又有什么错呢?世间的心灵不都渴望着、追逐着更轻松更愉快的人生吗? 那么,还是先不要去可惜吧。还是先谅解了再说。先收起相机,把眼前的一切接受了再说…… 偶尔在天气晴朗,大家悠闲又愉快的时候,我会主动提出为大家照相。于是所有人如过节一样快乐, 纷纷换上最好的衣服。合影时大家扁着嘴,丝毫不笑。似乎越严肃越气派。 对于拍照这事,大多数时候我仍深感不自在。我没法令大家理解自己拍照的这一行为。我在这里生活, 我的相机令我的介入成为“强行”的介入,令我与大家的相处形成某种对立状态。这种对立不公平、不自 然,且不地道。当我举着相机对准别人时,总觉得像是举着枪对准了别人……不知这到底出自怎样的一种 怪异心态。总之,我想留存大家的生活,到头来,却干扰了大家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我使大家的生活成 为表演。当我一举起相机,生活、劳动中的人们立刻调整坐姿,扯扯衣角,换了表情-作给外人看的,端 庄而防备的表情。 是的,总是这样的-本来所有人好端端围坐一席,舒适地说笑、进食。我的相机一出现,大家把碗一 推,忙乎起来。老奶奶打开木箱,取出洗衣粉洗脸。主妇和女孩子纷纷跑到毡房后,换上出门做客时才穿 的外套和鞋子。小伙子们大力擦皮鞋。这相照得真没意思。 相机平添的其他烦恼就更多了。比方说,我在弹唱会上拍的好多精彩画面,没几天就被卡西帕悄悄地、 统统地删掉了……真是又心疼又难过。但怎么能指责这个小姑娘呢?而那些拍下的照片,又何尝真正属于 过我。它们只是藉由我的相机凭空出现在这世上。如果我从不曾使用过这架相机,从不曾攫取过这些美妙 瞬间,那伤心何来?像一个走了弯路的人,白白地辛苦,又无端地生气。 另外,相机坏了之后,大家都很生气,气我没本事修好它。若没相机的话,自然也就没有这么一茬责 怨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展现一幕幕美景时,作者善于使用比喻、通感、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大自然令人惊叹的景致。 B. 作者在试图触及“蛮荒”游牧地区的生存景观核心的过程中,遭遇了语言和血统两个方面的障碍。 C. 牧场泥土屋里的人都被电视中的外部世界生活所打动,说明他们的古旧传统在冲击中已彻底流失。 D. 文章开头写错过的许多镜头,结尾写大家的生气责怨,首尾围绕相机损坏一事,形成了巧妙照应。 8. 作者三次提到“孤独”,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三种“孤独”的理解。 9. “相机”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答案】7. C 8. ①第一处的“孤独”是因缺少相机记录珍贵美景而产生的遗憾情绪;②第二处的“孤独 感”是对自己懦弱躲藏、不敢直视的处境描述;③第三处的“孤独”是由个体扩大为群体的精神困境。 9. ①相机可以用来攫取生活的美妙瞬间,留住并重现作者亲历的生存景观;②相机是在面对陌生、惊心情 景时,可以借以躲藏的掩体;③相机让“我”的介入与大家形成某种对立,相机成为“我”审视、反思的 物质载体。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已彻底流失”分析错误,原文为“古旧秩序都正在被打开缺口”,“有些许流失和轻微的替换”。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对三种“孤独”的理解。 首先要到文中找到三处“孤独”的语境,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 第一处“孤独”,在第二段,结合“没有相机的日子里,我常常面对一幕幕美景发呆。有时抬头,看到云 如天鹅羽毛般,一丝一缕拂过冰凉光滑的蓝天……那种时刻,难免会因没有相机而难过”可知,这里的孤 独是因为没有相机,无法记录美景,所以内心感到遗憾。 第二处“孤独感”在第九段,结合“我太过懦弱,无力承担。每当我面向一幕陌生而惊心的情景,举起相 机-更像是躲藏在相机这样一个掩体之后。我不敢直视”可知,这里的“孤独感”是指因为自己懦弱、无 力承担、不敢直视而产生的想要用相机进行躲藏的心理。 第三处“孤独”在第十段,结合语境“然而不止这样,也不止是我。面对外部世界的喧嚣,眼下这荒蛮之 地的游牧民族又何尝不孤独呢”可知,上文写的是“我”的孤独,此处由“我”的孤独延伸到这蛮荒之地 的游牧民族,由个体扩大为群体的精神困境。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相机”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首先到文中找到展现相机用途的文字,然后根据这些文字进行概括。 结合“没有相机,固然错过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镜头”“没有相机的日子里,我常常面对一幕幕美景发呆。 有时抬头,看到云如天鹅羽毛般,一丝一缕拂过冰凉光滑的蓝天”“还有那些深陷在碧绿山坡半腰上的羊 道,纤细而深刻”“还有阴天里雨水初停的时刻,沼泽里的叶片密密地挤生,每一片叶心都珍藏一颗完美 精致的水珠”“有相机又能怎样呢?我又能重现些什么,留住些什么呢……没相机的时候,隔着的事物则 更为遥远”可知,相机可以抓拍留住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可以重现亲历的生存景观。 结合“我太过懦弱,无力承担。每当我面向一幕陌生而惊心的情景,举起相机——更像是躲藏在相机这样 一个掩体之后”可知,当面对陌生而惊心的情景,可以借助相机这个掩体进行躲藏。 结合“我在这里生活,我的相机令我的介入成为‘强行’的介入,令我与大家的相处形成某种对立状态。 这种对立不公平、不自然,且不地道”“我想留存大家的生活,到头来,却干扰了大家的生活。某种程度 上,我使大家的生活成为表演”“相机平添的其他烦恼就更多了”“而那些拍下的照片,又何尝真正属于 过我。它们只是藉由我的相机凭空出现在这世上”可知,因为“相机”让“我”的介入与大家形成某种对 立,同时“相机”成为“我”自我反思的载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 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摧户部..主事。曹务丛脞,处之悉有条理。成祖即位,或执原吉以献。帝释 之,转左侍郎,与蹇义同进尚书,偕义等详定赋役诸制。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 原吉请循禹三江入海故迹浚吴淞下流。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黄泄从之役十余石人愿吉布衣徒步日夜经 画感景不张燕旦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言水虽由故道入海,而支流未尽疏泄,非经久计。明年正 月,原吉复行,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九月工毕,水泄,苏、松农田大利。三年还。其夏,浙西大 饥,命原吉率俞士吉、袁复发粟三十万石,给牛种。姚广孝还自浙西,称原吉曰:“古之遗爱也。”十九 年冬,帝将大举征沙漠。命原吉与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议,皆言兵不当出。未奏,会帝召宾, 宾力言军兴费乏,帝不怿。召原吉问边储多寡,对曰:“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青选作, 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帝怒,立命原吉出理开平粮储。而吴中入 对如宾言,帝益怒,召原吉系之内官监,宾惧自杀。明年北征,以粮尽引还。已,复连岁出塞,皆不见敌。 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崩,太子令出狱,与议丧礼,复问教诏所宜。仁宗即 位,复其官。已而仁宗崩,宣宗即位,以旧辅益亲重。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囊糗尝之,笑曰:“何恶 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卒,年六十五。赠太师,谥忠靖。原吉 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 怖,污可浣也。”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尝夜阅爰书..,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 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以 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 民劳/吾何忍独适/ B. 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 /民劳/吾何忍独适/ C. 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日/ 民劳/吾何忍独适/ D. 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 /民劳/吾何忍独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此处是指根据人名中的字义或为表其德而另取的名字,也称“表字”。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 岁笄礼后取,供自称时用。 B. 户部是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财经的部门。源于先秦,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等,唐因避太宗 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C. 车驾指帝王坐的车,也作“帝王”的代称。各朝代尊称帝王的词很多,如:“陛下”“圣躬”“元 首”“官家”“万乘”“天子”等。 D. 爱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秦汉时通行,包括检举笔录、现场勘验笔录、查封财产报告、追捕犯 人报告等内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原吉少年上进,事母以孝。原吉少年丧父,努力学习,赡养母亲;他学习专注,太学同学大声喧笑, 他却端坐不动。 B. 夏原吉勤于政务,体恤军民。治理浙西大水时他与民同苦,批阅死刑文书时他心怀恻隐,随皇帝出巡时 与将士同甘苦。 C. 夏原吉心胸宽广,雅量过人。同僚官员有好建议,夏原吉马上采纳,有小错的他却为之遮掩,甚至时时 称赞对方的才能。 D. 夏原吉为人小心,慎独自守。与同僚在外饮酒,雪夜经过皇宫大门时,有人不想下车,他却认为不能降 低做人的准则。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 (2)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灾荒又不断发生,内外都疲敝了。 (2)皇上拿过原吉袋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原吉答道:“军中还有士兵挨饿呢。”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上游连接到太湖,然后考察地理位置情况修建水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蓄水或泄洪。皇上 听从了这个建议。原吉征用十几万民工。他身穿布衣徒步往返,日夜筹谋策划,盛夏酷暑也不张伞盖。他 说:“人民很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贪图舒适呢?” “而”字一般用于句首,是虚词断句标志,应在“而”字前断开,排除 AC;“盖”是“张”的宾语,并且 “曰”的主语是夏原吉,所以应在“盖”后断开,排除 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供自称时用”错,字是用来给别人称呼自己的,自称一般称名或号。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有小错的他却为之遮掩,甚至时时称赞对方的才能”错,原文是“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 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平江伯陈 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可见夏原吉是称赞讨厌他的陈瑄而不是有小错的官员。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比年”,连年;“储蓄”,储备;“灾眚”,灾祸、祸患。(2)“橐”,口袋;“糗”, “馁”,饥饿。 参考译文: 夏原吉,字维喆,他的先祖是德兴人。原吉早年丧父,他努力学习,赡养母亲。经由乡里推荐入太学, 又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诏令。太学生们有时大声喧笑,原吉却端坐不动。太祖暗中观察觉得他很不平凡, 升任他为户部主事。原吉所在部门分管的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成祖即位后,有人抓住原吉 献给成祖。皇上将他释放,转任左侍郎,他和蹇义一起升为尚书,又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徭役等制 度。浙西发大水,有关官员治理得不得力。永乐元年(1403),皇上命原吉前往治理。原吉请沿着大禹所开 的三江入海的故道,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游连接到太湖,然后考察地理位置情况修建水闸,按季节不同开 闭闸门蓄水或泄洪。皇上听从了这个建议。原吉征用十几万民工。他身穿布衣徒步往返,日夜筹谋策划, 盛夏酷暑也不张伞盖。他说:“人民很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贪图舒适呢?”工程竣工后回京,他说水虽 然已由故道入海,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这还不是长久之计。第二年正月,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 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九月工程完工,这一带淤积的洪水下泄,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三年 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原吉率领俞士吉、袁复向灾民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 耕牛和种子。姚广孝从浙西回来,称赞原吉说:“他真有上古流传下来的仁爱之心。”十九年(1421)冬, 皇上将要大举远征沙漠,命原吉与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都说不应该出兵。他们还 没有上奏,正好皇上召见方宾,方宾极力劝说出动军队的费用不足,皇上很不高兴。召原吉来问边防储备 的多少,原吉回答说:“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灾荒又不断发生,内外 都疲敝了。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就请求派遣将领出征,不要劳动皇上您的圣驾了。”皇上大怒, 立即命令原吉出京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而吴中入宫奏对说的也和方宾一样。皇上更加愤怒,下诏把原 吉关进内官监,方宾因恐惧而自杀。第二年皇上北征,因粮尽而返。不久,又连年出塞,但都没遇到敌军。 在回到榆木川时,皇上病危,看着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护我。”皇上逝世,太子令原吉出狱,商议丧 礼事宜,又问赦免诏书该写些什么。仁宗即位后,恢复原吉的官衔。不久仁宗逝世,宣宗即位后,原吉因 为是先朝重臣更受亲近敬重。宣德三年(1428),原吉随皇上北巡。皇上拿过原吉袋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 说:“怎么这么难吃?”原吉答道:“军中还有士兵挨饿呢。”皇上命赐给他大官吃的美食,并犒赏将士。 去世时,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名号,谥号忠靖。原吉有宽宏的度量心胸,人们都不能测出他胸怀的边 际。同僚有好的建议,他马上采纳。别人有小错,一定为他们遮掩。有个小吏把他穿着的皇上赐给他的金 丝衣服弄脏了,原吉说:“不要害怕,脏了可以洗嘛。”平江伯陈瑄当初也讨厌原吉,原吉却常常称赞他 的才能。他曾在夜间批阅司法文书,抚案叹息,想下笔却又停下来。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判处死 刑的奏章。”与同僚在外饮酒,晚上回来时正赶上下雪,经过皇宫大门时,有的人不想下车。原吉说:“君 子不应该因为在昏暗之中降低做人的准则。”他就是这么谨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行与故游夜别 何逊 历稔①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②。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注:①历稔(rěn):历年。稔,谷熟,谷一熟为一年。②群匹:群朋,即诗题中的“故游”。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一、二句中,诗人开篇委婉表示了自己不忍与共事多年、情好谊笃的故游诸人离别。 B. 在三、四句中,诗人从眼前所见实景写起,并由此发出喟叹:自己一去,不知何时方归。 C. 整首诗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且能使人产生遐想。 D.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诗歌显得自然别致,而又颇为动人。 15.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两句。 【答案】14. B 15. ①两句融情于景。②通过描写夜雨、空阶、晓灯,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氛围。③ 缠 绵的夜雨,点点滴滴,打在空寂的台阶上,却无法减轻离别的痛苦;促膝话别,彻夜不眠,暗淡的灯光更 使人感伤,表达了诗人与故友离别时难舍、感伤的情感。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B.“从眼前所见实景写起”错,第三句意为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并非写眼前实景。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之炼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抒情手法的能力。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写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融情于景,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 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 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一个“晓” 字,潜藏着无限离别深情。促膝话别,彻夜不眠,暗淡的灯光更使人感伤,表达了诗人与故友离别时难舍、 感伤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生动描写琅琊山一日之间的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关心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期的刘义 隆那样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_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 云归而岩穴暝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4). 随风(君)直 到夜郎西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1)霏,暝,(2)郎,(3)胥,仓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格是一种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一种信念,信念如山在 野, 。信念能否形成,有助于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范的树立。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 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 一部分是感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文天祥宁死不叛, 的正气;戊戌义 士谭嗣同坐等清廷来拘,愿为变法流血的自豪;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周恩来长年 日理万机,无私无怨的大度;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 群小的骨气,这些都远远超出他们所 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精神的冲击波和辐射力。当我们数典寻祖时,要感谢这一串串巨星为我 们划出的精神轨迹。这时我们才真正地感觉到,虽然这些具体业绩 ,但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 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 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星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山仰止 披肝沥胆 不齿 时过境迁 B. 高山景行 肝胆相照 不齿 时过境迁 C. 高山仰止 肝胆相照 不耻 物换星移 D. 高山景行 披肝沥胆 不耻 物换星移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信念既成,会树立起社会、个体乃至群体的规范 B. 信念能否形成,将影响个体、群体乃至社会规范的树立 C. 信念能否形成,会树立起个体、群体乃至社会的规范 D. 信念既成,关系到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范能否树立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执着地完成某件事上 B. 常常愈显强大而愈发照耀在我们的身边 C. 这种人格魅力超越事件本身的意义 D. 他们的人格魅力早已驾凌于万众之上了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高山仰止:对高尚品德的仰慕。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结合“人格”“信念”分析,主要讲人格信念 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等,选用“高山仰止”。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修饰文天祥的正气,选用“披肝 沥胆”。 不齿:不与同列,表鄙视。不耻:不以……为耻。结合“一人独谏万言”“群小的骨气”等分析,应该是 不愿和群小同列,选用“不齿”。 时过境迁:随时间推移,境况发生了变化。物换星移: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主要讲“这些具体业绩” 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境况发生变化,选用“时过境迁”。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应该是“个体、群体乃至社会”。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把“会树立”改为“将影响”。 D.两面对一面兼语序不当。把“既成”改为“能否形成”;“群体、社会乃至个体”改为“个体、群体乃 至社会”。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说法太绝对,与下文衔接不紧密。 B.缺主语。 D.夸大了人格魅力的作用,且与下文的内容不照应。 故选 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以往的研究认为熬夜引发的猝死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长 期熬夜引发的猝死,问题或许不在大脑或心脏, ______ 。经常熬夜,________,这些氧化物会摧毁肠道 细胞膜,使细胞不能从外部吸收营养,继而导致细胞死亡,使组织器官衰老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还会引 发猝死。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通过给基因和人类非常相似的果蝇补充抗氧化物后,那些睡眠被 剥夺的果蝇在使用了抗氧化物后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果蝇的寿命。所以长期熬夜的人,_______,以清除肠 道内的氧化物,降低睡眠不足带来的健康风险。 【答案】 (1). 而是在肠道 (2). 肠道会产生大量氧化物 (3). 可以补充一些抗氧化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这段文字主要是研究熬夜引发猝死的原因。 第一处,前面说“研究发现,长期熬夜引发的猝死,问题或许不在大脑或心脏”,由此可知,横线处应是 熬夜引发猝死的原因,再结合后面“经常熬夜……这些氧化物会摧毁肠道细胞膜”可知,原因是在于肠道。 第二处,前面说“经常熬夜”,横线处应是经常熬夜的结果,再结合后面“这些氧化物会……”可知,此 处应是说肠道产生氧化物。 第三处,前面说“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通过给……补充抗氧化物后,那些睡眠被剥夺的果蝇在 使用了抗氧化物后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果蝇的寿命。所以长期熬夜的人”可知,此处应是说长期熬夜的人 补充抗氧化物。 21. 9 月 5 日是“中华慈善日”,右图是该节日的标志,请写出除文字以外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 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20 个字。 【答案】该标志由数字 9、5、心形和八条线条构成。数字 9、5 指明 9 月 5 日是“中华慈善日”。数字 9 形 似灯泡,上方发出八道光线,寓意慈善像一盏灯,灯光向八方散播,温暖世界;数字 9 的中间位置设计为 一颗心,象征慈善事业的爱民之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该标 志由数字 9、5、一个爱心及八条小线条构成。根据题干“9 月 5 日是‘中华慈善日’”,这一提示,数字 9、 5 指明 9 月 5 日是“中华慈善日”。数字 9 形似灯泡,且里面还设置一个爱心,应该是寓意慈善事业就像一 盏明灯,照亮人们,温暖世界,把爱传播出去等。可以从慈善散播温暖和关爱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过去了,有的人留在了时光里,更多的人在当下奋勇前行。全球无数科研人员在为新冠疫苗废 寝忘食,与病毒争抢时间;维也纳金色大厅照样举行新年音乐会,为人类的勇敢奏响颂歌;各界企业家为 突破困境努力转型,维持运转恢复经济;大中小学纷纷开展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所有人都在力克时 艰,保持日常,这是勇者对惨淡人生的直面。 马克·吐温说:“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要能够战胜恐惧。”叔本华说:“勇敢就是一种坚韧,是 我们具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战胜的能力。”美国海军上将哈尔西说:“世界上没有伟大的人,只 有普通人迎接的巨大挑战。”2021,每一个人都要做勇敢者,每一个人都将了不起。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以“勇敢者的心和力”为主题,在最后一学期开学的升旗仪式上,发表一篇演讲, 鼓励同学们。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贴合情景,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做真正的勇敢者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真正的勇敢者”。 各位同学,生活是战场,高考也是战场,在高考这一战场上,勇往直前才能闯出自己的康庄大道。但 有些人在看清生活的真相过后,感觉万念俱灰,生机俱无,自暴自弃。而有些人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与痛苦 的折磨后,却依然热爱着生活。这就是生活真正的勇敢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他也要付出百 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勇敢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但是你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 一个真正的勇敢者,不仅仅是体力之勇,更是精神与意志的勇者。他们不论是对待学习、工作、或者 创业,都是认真付出,努力进取。他们不会因为短时间之内没有看到满意的结果就发牢骚或者抱怨。他们 并不奢望每一次付出都会结出累累硕果,而是在不断努力的耕耘中,最终收获与回报。 真正的勇敢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回复,但是你不争取,就放弃了争取公平的 权利。 一个真正的勇敢者明白有些事情必须自己争取,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面对自己的 利益,需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期待着别人来给你一个公平。只有心态阳光而积极,不放弃应有的权利与 利益,那么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公平待遇。 真正的勇敢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在春天开放,有些花朵迟迟未见花期,即使在盛夏依未绽放 花蕾。 春天虽然是百花盛开的季节,然而却未必是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一席之地。那花期迟迟不开的秋菊, 在秋天里同样有它骄傲的芳姿;那寒冬的腊梅,在冰天雪地里,迎着料峭寒风绽放着清香;更有那小草, 也许一生也未逢花期,但它依然活得生机勃勃。 生活之事,当你经历的多了,才知道十有八九皆不如意;生活之路,当你行走的多了,才知十条大道 九条是坎坷;生活之人,当你阅历的多了,才知十人有一人懂你心已不错。但这些,都不能阻碍你对生活 的热爱。哪怕春天只有一朵鲜花开放,也要让它高高地绽放在枝头;哪怕十条路只有一条路走得通,那就 坚持走下去,走到最后一定是阳关大道;世上之人万万千千,有一个人能够懂你的心,就已足够,何必牵强 所有的人心? 是啊,“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有些人在看清生活的不 容易,艰难之后,却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为梦而逐。他们始终坚信生活是美好的,始终相信那些 坎坷与磨难是正常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者,这才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各位同学,高考在即,愿我们都成为自己的勇敢者,勇往直前,奔向自己的成功彼岸!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1.分析任务。 共性任务: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贴合情景,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个性任务: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以“勇敢者的心和力”为主题,在最后一学期开学的升旗仪式上,发 表一篇演讲,鼓励同学们。个性任务中既有主题方面的要求,也有文体方面的要求,同时给出具体的情境, 即高三最后一学期开学的升旗仪式。 2.分析材料。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列举 2020 年勇敢者对惨淡人生的直面,科研人员“废寝忘食,与病毒争抢 时间”,“维也纳……举行新年音乐会,为人类的勇敢奏响颂歌”,企业家“为突破困境努力转型,维持 运转恢复经济”,大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这些都是勇敢者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做法。第 二部分列举三个人的话,这三则话都与勇敢有关。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的核心应是“勇敢”。兼顾勇敢者 的“心”和“力”两方面,既要突出勇敢者的信念,也要强调实际行动,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地谈更好。 【立意】1.勇敢者的心和力; 2.勇敢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付诸行动; 3 勇敢者要无惧困难,迎难而上。 【素材】1. 张开勇敢的翅膀,不惧万丈的深渊,雄鹰翱翔在广阔的天际;绽开勇敢的花朵,不惧冰凉的冬 季,梅花傲立于冰冻的雪地,是勇者,便不惧任何的艰难,抬头挺胸,抗过一波又一波的挫折。 2.勇敢的人,紧紧追逐着心中的那一方净土,纵使身陷恶境,也毫不畏惧地注视着那一盏明灯。谭嗣同高喊 出“有力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激昂篇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点燃了最猛烈的火焰; 鲁迅以笔为枪,毫不手软地打出一发又一发的子弹直捣重心,即使受到攻击也毫不退缩;巴金记录下自己 忏悔的心,随《随想录》一起公诸众人,即使遭到谴责也坚强地承受。他们都是勇者,顺从自己的良心, 凭着自己不畏惧的精神,于昏暗的世界中点亮了自己的明灯。他们是执灯人,不惧前路的艰险,牵引着浑 噩的世人走向光明,走向清醒,勇者从不会畏惧。 2.骆驼是勇者,不惧大漠中的孤独寂寞,甘作过路人的“沙漠之舟”;落红是勇者,不惧泥土中的黑暗冰冷, 愿作明花的养分。成为一个勇者,无所畏惧地拼搏在人生道路上,让所有的愿望成真,让所有的困难胆怯! 3. 2020 新冠疫情爆发,当很多人从疫区突围四处逃命的时候,正是有了那些逆行者的无惧无畏,直面病毒, 才得以扭转局面,才得以国泰民安。正如钟南山所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是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那些勇敢的逆行者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不仅是逆行的勇敢,亦是 逆行的美丽!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