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 作文押题(十大原创押题+导写+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 作文押题(十大原创押题+导写+范文)

ID:709695

大小:105.2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目录 主旋律作文押题.................................................................................................................................1 原创押题一.................................................................................................................................1 原创押题二.................................................................................................................................5 原创押题三.................................................................................................................................9 原创押题四...............................................................................................................................13 原创押题五...............................................................................................................................18 原创押题六...............................................................................................................................22 原创押题七...............................................................................................................................26 原创押题八...............................................................................................................................30 原创押题九...............................................................................................................................34 原创押题十...............................................................................................................................38 1 主旋律作文押题 原创押题一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侦察机侵犯我南海领空,我军派出两架飞机跟踪拦截,美机 突然撞向我歼-8Ⅱ战机,飞行员王伟被迫跳伞坠海,壮烈牺牲。 2021年3月28日,王伟烈士墓前出现了一封信,信纸显示来源“上海交通大学”,署名 为“您跨越20年的战友”,信上写着:“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过去未曾缺过,现在不缺, 未来也绝不会缺!”信的内容深深感动网友…… 后经记者查找,这封信的主人是上海交大本科生、退伍大学生士兵——章原。他说, 是武警部队服役8年的父亲、是看了不下5遍的《士兵突击》、是年轻人喜爱的《那年那兔那 些事》……一步步点燃了他的从军梦,自从章原知道他服役的单位曾保障过王伟烈士所在单 位的飞行,就一直想来看看这位军旅生活的领路人,让王伟烈士看看现在我军的发展势头、 现在我国年轻人的精气神! 这样一场跨越20年的“对话”,榜样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无声涌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么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写到两个相关联的事件:一是2001年为捍卫 祖国领空而牺牲的飞行员王伟的事迹,二是2021年退伍大学生章原以“您跨越20年的战友” 为署名给王伟烈士写信,信中写道:“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过去未曾缺过,现在不缺, 未来也绝不会缺!”陈述事件之后,以“这样一场跨越20年的‘对话’,榜样的力量、信仰 的力量,无声涌动”对上文进行了概括。这一概括也揭示了本次写作的中心,即“榜样的力 量”“信仰的力量”,并且材料中侧重了“对话”、力量的“涌动”,所以写作时应该写出 榜样、信仰力量的传递,而不要只泛泛写榜样、信仰的重要性。我们写作时,可以从以下方 向入手: 1.承先辈之风,做中国脊梁。学习榜样的意义不仅是铭记过去,更是以榜样为标杆, 指引自己前行。正如材料中所说“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过去未曾缺过,现在不缺,未来 2 也绝不会缺”,这体现的正是过去榜样的力量,现在青年的继承与担当,未来无限的希望。 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行文时,不仅要写出对榜样精神的认识和赞颂,更要有对自己人生的思 考,体现出新时代“脊梁”的担当。 2.让信仰的力量永流传。王伟烈士牺牲二十年了,但人们每年都在纪念他。牺牲之所 以被铭记,原因不仅在于牺牲本身,而是这牺牲背后体现的甘于为国奉献的精神信仰,正是 这信仰的力量,在“无声涌动”,代代传递。也正是这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代代中华儿女为 了国家复兴而前赴后继。 3.一个榜样,一种信仰,一生方向。没有信仰的人容易盲目和迷失,而榜样则为青年 人提供了明确、直观的标杆,告诉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信仰,应该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在乱 花迷眼的时代,青年人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显得尤为重要。从王伟这样的榜样身上,我们能 够看到以家国为己任的精神信仰,它会指引青年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青年有信仰,我 们的国家也会更有希望。 第二部分是写作要求,其中提到“你有怎么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 身实际”,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注意不要空喊口号,要结合现实,写出切身的感触和认识。 【强力素材】 1.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惠特曼 2.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 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 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3.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面对在痛苦绝望中挣扎的灾民震惊流 涕,看到李大钊震撼人心的演讲“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看到年轻的毛泽东手握《新 青年》脚踏污泥水一路狂奔…… 有网友问:“有续集吗?”下面有网友回复:“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续 集是《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 4.“但立直标,终无曲影”,立一个笔直的标杆,定然不会出现扭曲歪斜的影子。人 生立身成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生发于心,心正则众邪不生。在是与非、曲与直、义 与利、取与舍、进与退面前,若人人都能树正“直标”,人生之路又何来“曲影”呢? 5.2008年汶川大地震,高高飘扬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旗帜和印有“空降兵”字 样的头盔,让程强铭记不忘。部队撤离时,他举起了写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牌子,这颗 3 深藏于心的种子指引着程强一路成长,最终穿上了迷彩军装,成为了“黄继光生前所在部 队”的副班长。 【小试牛刀】 我辈须努力,英魂可心安 赵雨潇 古人云,“但立直标,终无曲影”,立一个笔直的标杆,定然不会出现扭曲歪斜的影 子。 2001年,美国一架侦察机侵犯我南海领空。飞行员王伟奉命驾机跟踪拦截,美机突然 撞向我歼-8Ⅱ战机,王伟被迫跳伞坠海,壮烈牺牲。 2021年,王伟烈士墓前出现了一封信。信上写着“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过去未曾 缺过,现在不缺,未来也绝不会缺!” 这跨越20年的“对话”,让我们听到了青年人的心声:不忘英雄,紧随英雄的脚步, 奋勇前行。 基辛格曾经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回顾百年征程,怎能忘记那些为国奋斗终生的最勇敢的中国人?不能忘记“埋骨何须桑梓 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毛泽东、“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周总理等老一辈 革命家开天辟地,绘就新中国的蓝图;不能忘记“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的孙 家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 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筑就中国国防的铜墙铁壁。是为民谋幸福的信仰指引他们舍小家、 为大家,是为国献青春的信仰指引他们舍一己之私利筑国家之强大。他们是中国脊梁,是后 人前行的榜样。 历史长河奔腾向前,英雄人物或以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勇敢而令人敬佩,或以顽强拼 搏、精忠报国的壮举而被人崇拜,或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情怀而为人传颂。 如以这些为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为北辰,我等众星全心全力拱之,我们的国家、 民族、社会何愁没有活力? 看,年仅22岁的女舰员章静云,面对海盗的枪口,临危不惧,手持武器与之对峙;看, 喀喇昆仑高原的守边战士们,面对外军的非法挑衅,用生命筑起巍峨的界碑;看,浪尖上的 逆行者、消防员陈陆,面对汹涌的洪水,用自己的生命“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年轻人,在榜样光芒的照耀下,不再是躲在温室里的一株花蕾,而是一株经历风雨、 傲然屹立的松柏。 4 站在高考这个节点,紧张备考的我似乎清晰了自己奋斗的航向:求学不仅为自己,也 为国家。我希望自己这朵小小的奔腾的浪花,加入到祖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 发展。 生命向上,时代向前,榜样光芒,照我前行。我辈定努力,英魂可心安。 【名师佳作】 海也澎湃,天也澎湃 文|吴国梁 “呼叫81192,这里是533,我奉命接替你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 “这里是81192,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2001年4月1日,海空卫士王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20年后,他的一位大学生战友给他 留下一封信:“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过去未曾缺过,现在不缺,未来也绝不会缺!” 古人云“但立直标,终无曲影”,立一个笔直的标杆,定然不会出现扭曲歪斜的影子。 人生立身成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生发于心,心正则众邪不生。看着《士兵突击》与 《那年那兔那些事》长大的青少年,又怎会有软骨卖国之辈?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歼击机飞行员毕业答辩上,教官问:歼-5战斗机载弹多少 发?学员回答:256发。没想到教官突然表情严峻地说:不对,是257发!如果打到最后,炮 弹告罄,而敌人对祖国和人民仍有威胁,你和你的座机就是最后一发炮弹! 人机合一成为最后一发炮弹——那不是“雏鹰击长空,惊雷动九天”的志愿军空军的 “王海大队”吗?那不是王伟的和他的81192号战机吗?那不是“死节从来岂顾勋”的歼 -15飞行员张超吗? 一代一代的后人以前辈为榜样,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悄然成为前辈,他们用自己的“直 标”告诉后辈——在这个云谲波诡的时代,无利器,无以立足于天下;无英杰,无以守护这 方热土。你是想窝囊地虚度一生,还是用生命化为光荣?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这取 决于你能为身后受保护的人爆发多少力量! 湛湛青天,是他们巍巍的丰碑;浩浩沧海,是他们不朽的灵魂,榜样的力量、信仰的 力量,便这样无声涌动,无限传承。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 重危行,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这是榜样的力量,这是信仰的力量,这是你我他的力量,这力量,让海也澎湃,天也 澎湃。 5 原创押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20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 指出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 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材料二: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深 受我们的喜爱,在生活中也常有“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说法。 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试牛刀】 范文一: 吾以微光焕华彩,凝聚星火耀中国 郭润泽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艾青的文字还在耳边回 荡,新征程的画卷却早已铺展开来。生逢其时,与之共同成长,我是新时代的青年,置身 其中,虽为微光,但仍愿凝聚起灼灼星火照耀中华。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在蜕变中,以荧荧之星,去燃烧自我,点亮他人,照耀时代。 以灼灼之光,在认识中实现自我价值。“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三尺讲台,一站就是 70余年;诗词研究,一钻研就是70余载。叶嘉莹从青春到暮年,只为成为中华古典文化的传 灯人。“绝壁上打响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当代愚公毛 相林用17年告诉我们什么是大我的境界。时序轮替,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姿态,仰观天路, 总有一束光为你照亮回家的路。 以熠熠之光,在守望中帮助成就他人。“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 情的味道。”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的露天厨房里,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为患者家属备好厨具, 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的却是温暖和芬芳。陋巷之中,他们为别人点亮生的希望、爱的明灯。 6 鲁迅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 火。”即使是微弱的烛光,也依旧能成为别人的阳光。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寄少年。 “燃灯校长”张桂梅像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点亮走出山区的灯,照亮大山深处千名女孩儿的 人生轨迹。 以熠熠之光,在奋进中汇聚照亮时代。1900年,国势危急,岌岌可危,有志之士,奋起 而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用激昂的文字,唤醒沉睡的东方雄狮,驱 散旧时代的阴霾。“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国测一大队用跬 步丈量无垠黄土,用生命勘测巍峨雪山。吾辈后浪正得路,敢问天地试锋芒。他们用真诚 炽热的心,踏遍祖国的壮丽山河,成就一个时代的辉煌。 在这个负重前行的时代,人性的贪婪与丑陋、怠惰与依赖、自私与孤立、逃避与推卸, 总会让我们怀疑助人为乐的意义,总会让我们害怕重演“农夫与蛇”的悲剧,但它永远不能 泯灭我们的善良,动摇我们散播光芒的决心。时代的新征程上,唯有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昨天,“忆往昔峥嵘岁月”;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以点点微光焕发中华色彩,凝聚星火照耀寰宇,为祖国发展 的烈焰增辉添热! (指导教师:周倩如) 范文二: 砥砺三牛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董畅然 回溯历史长河,从毛泽东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日史到邓小平带领人民的改革开放史, 这其中无不体现着为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 牛精神。 仰望苍穹,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时代华章的续写由我们执笔。 念往昔,忆峥嵘,砥砺三牛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从历史的原野中一路走来。无论是一腔赤子心、满腹家国情 的夏森于脱贫攻坚事业中鞠躬尽瘁,助力脱贫;还是渐冻症患者张定宇院长于医疗事业中全 力以赴,救死扶伤;抑或是敦煌女儿樊锦诗于文化事业中根植大漠,传承经典。他们都秉持 为人民服务之精神,彰显其心灵之高度,在历史原野中闪闪发光。 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在历史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如果没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农 业中开拓创新,怎能嗅到稻花满园香?如果没有北斗人在航天事业中开拓创新,怎能欣赏星 辰大海之壮美?如果没有建设者在商战中突破创新,怎能目睹深圳一夜崛起之奇迹?创新发 7 展彰显时代活力,在历史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在历史的桑田里一路耕耘。从开天辟地,为红色革命事业而奋 斗的红船精神到忠诚人民为国家安全而奋斗的抗美援朝精神;从敢闯敢试为改变落后封闭的 中国经济而奋斗的深圳精神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为人民健康而奋斗的抗疫精神……中华民 族的成长史便是一部惊天动地的奋斗史!艰苦奋斗彰显国家之精神。 看今朝,展风姿,青年续写时代华章。 三牛砥砺,开拓出了如今的盛世。时代的大渡口有激流险滩,但缺口又是新的出口, 机遇与挑战并生。我们应秉承拳拳爱国心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应以最青春睿智的头脑 做时代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应以最刚强的意志、最野蛮的体魄做时代艰苦奋斗的“老黄 牛”,推动时代巨轮行稳致远。 时代的华章已然铺开,三牛精神早已熟记于心。吾辈青年应以最昂扬的姿态挥毫泼墨, 续写新时代的“三牛精神”,未来定会花开似锦,叶落如诗! (指导教师:周莎) 范文三: 让“三牛精神”激荡时代春潮 顾静 百年前,浙江嘉兴南湖的梦想流光溢彩、大放光芒;百年后,“三牛”精神再度唤醒 人们心底的美好记忆。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发扬“为民 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番话,无不在强调青年一代要顺应时代形势,更加有力地奋发扬蹄, 披荆斩棘,推动“三牛精神”实践于生活,让“三牛精神”激荡时代春潮。 苟利于民何惧苦,鞠躬尽瘁而后已。人民教师张桂梅说:“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们 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征途新启,试问,没有步履蹒跚地与时间赛跑、一心一意救患者的 张定宇;没有扎根基层群众、坚定脱贫的毛相林;没有忠诚于党、永远跟党走的谷文昌,我 们的复兴道路何以平坦?中华儿女千千万,党之优秀精神的继承者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分散 于祖国每寸领土,他们任凭风浪起伏,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为人民。当沉重的果 实缀满秋天的树梢,当城乡的灯火点亮暗夜,那些路过人间的时光,留下了永恒的笑容,挥 洒出奋斗的血与汗。 百家争鸣涌新意,百花齐放铸辉煌。《礼记》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 百年前,一片南湖,一艘红船,一群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此诞生。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 8 大胆实践,到遵义会议的慎重抉择,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创新发展始得玉 成。薪火相传,是永垂不朽的建设精神激励青年创新进取,是日新月异的锦绣河山鼓励青年 斗志昂扬,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警戒青年永葆闯劲。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你 看,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终是迎来了灿烂朝霞。我们永远赞美“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 鞭自奋蹄”的态度;我们始终相信“不悔青云之志”以博取的劳动成果。当党与国同频共振, 艰苦奋斗与引领时代齐头并进,老黄牛精神愈发深刻。这趟征程,有人一生努力、两袖清风, 有人一生行医、一世行医,有人跋涉梦想、初心不改。 “三牛精神”是党从实践中得来的伟大真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生于红旗下, 长在春风中。从前,时光很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光阴;如今,风险挑战,不待而来,不 拼即败。跟党走,听党的指挥,我们责无旁贷。中国青年的血液中有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 有独具匠心的创新精神,有生而有涯却精神不死的拼闯勇气。 征途漫漫从头越,吾辈当自强。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情牵华夏,立德立功。续百年 豪情,承“三牛精神”,传民族雄魂,激时代春潮,青年一直在复兴的路上。2035在向我们 招手,我们何不骋碧霄? (指导教师:陈中生) 范文四: 燃“三牛”精神,就泱泱大国 一考生 时间一直往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正 在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且一直在努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三牛精神”就是漫漫 长路上不灭的灯光,照亮祖国复兴的前方。在这征途中,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终会遗忘一些东西,但总有些伟大的精神会被我们所铭记, 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加熠熠生辉,“三牛精神”就是最好的例证。发扬三牛精神,就是发 扬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惟有发扬三 牛精神,才能成就更好的我们,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才能铸就泱泱大国! 前路免不了荆棘,而中国人从“三牛精神”中汲取的力量就是那道光,穿透阴霾,照 亮复兴的道路。从个人角度来说,惟有对国家保持热忱,为人民无私奉献,为国家事业攻 坚克难、艰苦奋斗,才能为生命添上光辉的底色,才能让我们更“了不起”。从国家角度 来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道路上,三牛精神是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 生动标识。 9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建功立业,书写历史,创造奇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从来都离不开那些践行三牛精神的人。而那些人,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抗洪烈 士陈陆,在汹涌的浪尖上逆行,只为救出更多危难处的乡亲,他发扬的不正是为民奉献的孺 子牛精神吗?用1年零14天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的北斗人谢军,不断将时间细分,在祖 国科技领域一次次创新,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他发扬的不正是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拓 荒牛精神吗?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绘制祖国蓝图的国测一大队,他们为国家苦行, 穿山跨海,发扬的不正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吗?他们将汗水洒在大地上,把 奋斗书写在时间里,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他们的身影是我们的巡航坐标,是指引我们前进 的猎猎风旗,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国家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不忘党的功绩,而要践行三牛精 神,继往开来,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将小我之身融入 到时代发展的洪流里,在新的时代里砥砺前行!星河滚烫,且看来日,舒天朝晖,磅礴东 方! 原创押题三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 《六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 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意思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 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管子》进一步解释:“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意 思是“与天下人同利的,天下人就拥护他;独占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就图谋他。” 材料二 1934年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 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 江山”“人民至上”。 材料三 《南方周末》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 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 10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 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三则材料,三者都与“人民”相关,又各有侧 重。材料一主要说天下是人民的天下,与天下人同利,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这里“天下” 的含义,在当代可以理解成“国家”。材料二侧重谈人民的力量。材料三重点谈“我”是时 代的一部分,在时代中应该有所担当。这里的“我”就是人民中的每一个个体。第二部分是 作文要求“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其中没有提到“综合以上材料”,所 以我们写作时,立意可以以一则材料为出发点,也可以综合两则或三则材料。另外,要求中 还提到“联系自身实际”,所以写作时不能泛泛谈人民的重要,而要联系现实,思考材料中 心与我们自身的关系,写出自己的认识。在写作时,有以下方向可供参考: 1.计天下之利,谋人民之福。针对第一则材料,我们可以谈到我国历来有“民本”思想, 我们的共产党更是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正是基于这样 的原则,才有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才有一代代人的安居乐业。作为青年人,我们不应只求 私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要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力争以自己的力量为人 民创造幸福。 2.浪花奔涌,终成洪流。综合材料二、三,我们可以看到,人民拥有巨大的力量,“是 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我们国家的复兴,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而人民是 由每一个个体构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都是力量的来源之一。所以青年需要 奋斗、需要担当,未来我们就是国防中的铜墙铁壁、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时代弄潮儿。每一个 青年都有力量,国家就有希望。 3.我们的国,复兴在我。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来写,首先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我们也是 其中之一,国家与我们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也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国家是我们每个 人的国家。基于这个认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时代也就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建设 自己的国家,我们责无旁贷。所以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担当,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我们每 个人的力量,终会汇成推动国家复兴的伟力。 11 【强力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西汉刘向《说苑·政理》中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 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贫穷,是人类文明的痼疾。它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匮乏,还有 精神的沮丧和对生命的否定。在经历一辈又一辈艰难却又无果的抗争后,贫困者不再相信自 己有能力改变命运。 “全面脱贫”的伟绩告诉我们: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忆往昔,几多 风雨,我们依靠人民创造了伟业,树立了丰碑;看今朝,无限风光,我们依靠人民凝聚磅礴 力量,不惧风雨,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斗者,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2.高尔基《崇高的爱》:基石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砖头,越是砌在底层的砖头,负重 量就越大。然而它在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并不感到沉重,它以此为骄傲……它才是真正的 英雄,为了大众利益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生命! 3.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 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 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 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 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小试牛刀】 铁肩担道义,有我在强国 张高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正值两个一百年交汇之刻,身处新时代历史大潮之中,我国越山峦,跨沟壑,闯险滩, 斗急流,踏坎坷……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时代激越汹涌的漩涡之中,我们每个人,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劳动者、建设者,亦为 历史的见证者、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铭记者。 国之甚伟,天下甚巨,历史甚远,你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那么就有人 这样想:“我去努力奋斗,整天苦哈哈的,于己,更不必说于国了,都没有什么意义,不如 自己清闲享乐好了。” 这样的观点看似符合常情,实则是一个伪命题。 12 我认为,所有的人都应树立“铁肩担道义,有我在强国”的信念,有我在听、在看、在 了解,在感知、在行动、在坚持,在奋斗、在突破、在改变,这是“我在”。面对真相与正 义,去担当,去负责——这是“我在”! 面对一去不返的历史,我们如何凝聚起磅礴伟力,如何让江山更壮美?唯有挺膺负责。 正如《南方周末》中有言:“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 但若失去那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请问妄图奢侈 安逸的人,您在否? 只要每个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待炬火,就可以熔铸起来自人民——我们的铜 墙铁壁。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认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作为 人民,身处祖国建设者的行列,有什么理由不去“挺膺负责”,磨砺铁肩? 我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我看到陈独秀振臂急呼“德先生”与“赛先 生”,我看到鲁迅的以笔为利刃划破黑暗,我看到李大钊以青春之我为中国播火,我看到蔡 元培领导北大兼容并包。他们以“我在”的精神燃烧了中华千年文明的膏脂,雪了百年的耻 与恨…… 先贤已立直标,我辈自当效之!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追随 先人的脚步,以铁肩担道义,有我在强国,去创造一个崭新的新时代,搏一个灿烂的明天! 【名师点评】 文章以毛主席诗词开头,雄奇瑰丽,奠定了雄健激昂的感情基调。“越山峦,跨沟壑, 闯险滩,斗急流,踏坎坷”,连续短句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以“国之甚 伟,天下甚巨,历史甚远”引出一些人的错误思想,然后进行反驳,先破后立,让文章有了 更强的针对性。文章还结合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先贤为楷模,进一步点明了历史与 现实的传承关系,点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结尾,形象生动,对比强烈,升华了文章主题。 13 原创押题四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1932年11月,著名期刊《东方杂志》编辑部发起了一次“征集新年梦想”的活动。活动 得到知识界人士积极响应,来稿数量众多。“新年梦想”稿件分为“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和 “梦想的个人生活”两大类。其中参与畅谈“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尤为踊跃,投稿者当中不 乏社会各界名流,如茅盾、老舍、徐悲鸿、柳亚子等。来稿者以未来中国为遐想主题,各抒 己见。1933年1月,《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特号专刊的形式做了刊载。 当时的《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却与每一个小百姓所梦 想着的一样,完全一样!是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百姓们都舒服,说一句古话:‘熙 熙然如登春台。’中国人走到外国去不被轻视。”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完成这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则作文材料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历史材料,“征集新年梦想”征稿活动。这个活动 有以下角度可切入。 1.其中参与畅谈“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尤为踊跃。对“梦想中的未来中国”的关系远远 高于对“梦想的个人生活”的关注,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英们热忱的家国情怀,对国家 时局深深的忧虑。 2.“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既是文化精英关注的,也与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命运密切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精英还是民众,命运都系于这个国家与民族,是同根同脉同命运 的。可以体现“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的对立统一关系。 3.“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百姓们都舒服”,不仅是那段历史中人们的梦想, 也是其他各个时代的人的梦想,一代一代人,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为这个目标而奋 斗、奉献、牺牲,每个人都了不起,都是英雄,都在创造历史。 4.结合时代,我们可以看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梦”重点在于解决“积贫积弱” 的问题,我们之前的人们通过奋斗已基本解决了。今天的我们要继续前行,继续实现我们“梦 想中的未来中国”,“中国梦”亘古常新。 14 第二部分是作文的要求。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历史,展望未 来”,这就提醒同学们,回望历史,是为了学习经验总结教训,形成我们伟大的历史财富; 展望未来,是要充分利用从历史中获得的财富来继续进步,“交汇点”就是我们的今天,就 是我们生活的当下。历史、现实与未来构成一个时间与空间的传承与递进关系,历史之视今 日,犹如今日之视未来;未来之视今日,又如今日之视历史。这样就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的 有机关联体现出来了。同学们在具体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协调好“回望历史”与 “展望未来”的篇幅比例成分,重点可以放在“回望历史”上,也可以放在“展望未来”上, 但历史与未来绝不可缺少任何一方。 在写作时,同学们还可以合理想象:我们今天许多方面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当年人 们的“梦想”,靠的是什么?是奋斗、奉献、牺牲、传承、上下齐心、民族精神、文化精髓 等,我们要继续前行,也得依靠这些因素。 【强力素材】 1.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两段戏非常感人:一段是陈独秀泪别妻儿,奔赴五 四战场那一段,泪水与酒水交织,激情与亲情碰撞,看得人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另一段是 陈独秀在京师警察厅的看守所里高唱苏东坡的《定风波》,当真是豪情万丈,一众警察都被 惊倒! 素材点拨: 要知道,当时李大钊每月薪水200大洋,陈独秀300大洋,而当时北京四合院每平米仅仅 两块大洋——他们抛头洒血,把牢底坐穿到底图什么?! 2.许多人并不知道,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 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 运问题。 素材点拨: 他们或走得踉跄,或走得艰难,或走得迟疑,或走得急躁,或走得狼狈,但不能否认的 是,他们真的想找到自己“梦想中的中国”。 3.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所写:“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 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素材点拨: 分析时局,毛泽东认为,变革中国的方子开了不少,但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俱从枝节入手”而“本源未得”,没有抓住病根。对于当时的军阀政客,毛泽东认为他们 15 “胸中茫然无有”,“如浮萍无根”,只剩“手腕智计”。 【小试牛刀】 微光 张琳琳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说:“面对战争中的不可预见性,优秀指挥员必备的两大要素: 第一,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 光前进的勇气。” 在我看来,这一线微光,便是梦想。 九十年前的那群人,或激愤,或悲怆,或无奈地各自写下自己“梦想中的未来中国”, 可他们面对的,又偏偏是随时都可能被亡国灭种的时局,他们的憋屈、愤懑、凄凉,可想而 知。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来路,我们更能发现,不管是在战争的枪林弹 雨中,还是创业的筚路蓝缕中,抑或是改革的浪潮澎湃里,梦想永远是支撑中国人走过漫漫 长路的第一源动力。 我看到了毛相林,他的梦想是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两座大山,凭着 是一身肝胆……”看啊,那悲壮不屈的老下庄人,在村支书毛相林的带领下,向悬崖绝壁宣 战。七年来他们风餐露宿,前赴后继,绳锯木断,凭着钢钎、铁锤和炸药,硬生生砸通一道 道绝壁,修出一条天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毛相林敢于跟随那 一线微光前进,最终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我看到了科研工作者们,他们的梦想是为祖国创造国之重器。 “绿巨人”复兴号,血统纯正的“中国制造”,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出了“从追赶到领 跑”的关键一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成功入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 威”;“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又一探索深海的“国之重器”,无言地诉说“我们 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正是因为科研工作者们抓住了那一线微光,才有 了这些梦想的结晶,才能让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又看到了我们自己,我们的梦想是向无数先驱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与勇气,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而不是站在局外空发议论。我愿意做鲁迅笔 下的“一木一石”,因为“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 石呢?”前辈们做了我们这一代的“一木一石”,现在轮到我们了! 16 生于华夏,生逢其时,何其有幸。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愿我们 这些青年,有志向,有梦想,有热血,有才能,敢于追逐那一线“微光”,建设青春中国! 【名师点评】 作者既写到了历史,也写到了现实与未来,而从篇幅上看,文章的重心是现实与未来。 文章先从克劳塞维茨名言切入,提出“微光”对于中国进步的巨大意义,进一步从“微光” 中提炼出“慧眼”与“勇气”,暗示我们的成就是在“微光”的激励与指引下取得的,详写 的毛相林与略写的中国各类科技成就,分别代表了人文成就与科技成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 “我”的梦想,最后借鲁迅的名言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形象化地表达为“一木一石”, 非常精彩。结尾整散句、长短句结合使用,扣题并升华,堪称豹尾。 【名师佳作】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文|吴国梁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这恐怕是我们这个民族无数文化精英 的共同愿景。然而,如果不是“天下安乐”而是“盛世将倾,深渊在侧”呢? 九十年前那群人怀着无比愤懑痛彻的心写下自己“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时,他们将“一 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百姓们都舒服,‘熙熙然如登春台。’”视为毕生追求的梦想, 一个可望却遥遥难及的梦想。 他们只是梦想着这个民族不再被凶残贪婪的列强环伺;梦想着这片土地上不再哀鸿遍 野,饿殍满地;梦想着这个国家的百姓不再被虐待奴役…… 近日看《觉醒年代》一剧,被陈独秀的两段戏深深震撼:一段是陈独秀泪别妻儿,奔赴 五四运动现场那一段,泪水与酒水交织,激情与亲情碰撞,看得人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另 一段是陈独秀目送儿子陈乔年与陈延年留法的画面与他们慨然赴死的步伐交相辉映,两位意 气风发的中国少年,用鲜血踏出了一条为国为党为民的道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要知道,陈独秀每月薪水300大洋,而当时北京四合院每平米仅仅两块大洋!他们过锦 衣玉食的生活不好吗?做一个体面的社会精英不好吗?可他们偏偏抛家舍业,抛头颅洒热血 到底图什么? 2021年4月30日,在一个名为“时光之镜”的活动中,主办者让五位烈士借助虚拟现实 技术与观众进行互动。穿越时空而来的“方志敏”说:大约100年前,我看到门口挂着“华 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感到奇耻大辱,热血沸腾,脸上都烧红了……很多年以后,我牺 牲那个地方建工厂、挖地基,挖出了一堆人骨。人们根据我的脚镣,认出了我。我的家人就 17 跟我的骨骼,拍了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最后,“方志敏”问:“朋友,请你告诉我,‘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还在吗?在 我流血的地方,是不是已经长出了最美的花朵?为了这‘可爱的中国’,你还应该做些什 么?……” 无数的人当场涕泪横流,还有人在网上留言“我们习以为常的,却是你们浴血以求的”, “你们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如光般耀眼”“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如此江山,已令昔贤留姓氏;壮美天地,再将新局付英雄! 我们在前行时,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不要把自己的历史弄丢了,不要忘记我们如今平稳 的生活和抵御外面豺狼虎豹的底气,是成千上万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浇灌的。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我踟蹰着,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 山河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 经起来。” 18 原创押题五 【美文导引】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 ——“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写作详解 刘小忠 1964年10月16日15时,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这一声震天巨响,也在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超级 大国的核垄断。 两年零八个月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从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迈出这一步,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 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 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太空。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这是在新中国最艰苦的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一穷二白”起步,创造的“两弹一 星”伟业。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不过十余年。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科技工 作者持续接力,用智慧、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在祖国的大地上锻造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 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 神。 时至今日,诞生于艰难困厄之中的“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并且处于不断充 实、更新,再创造、再创新的过程——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 鲜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原创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一次“两弹一星”精神大型图片展,这次展 览拟开辟“新中国面临核讹诈、核威慑”“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艰苦创业、无私 奉献”“东方巨响、铸就核盾牌”“载人宇航圆梦、神舟系列巡天”“‘两弹一星’元勋 谱”等六个展区。要求既体现“两弹一星”核心精神,又办出特色,吸引观众。 请根据你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展区(如果以上展区你都不喜欢,可以自辟一个展 区),以“如果我主办 展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你所选办的展区名称;②阐述展区宗旨、展区内容及特色 19 等;③联系生活,创意新颖,文字简洁;④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指导】 这道题属于半命题作文,材料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六大内涵,让考生快速重温“两弹一星”那段“峥 嵘岁月”,激起考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第二部分是写作任务驱动,具体任务有二:一是有关部门打算举办一次“两弹一星”精 神的大型图片展,这是情境要求;二是根据你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展区,以“如果我主 办 展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这是任务要求。 第三部分是写作具体要求,包括补全题目、写作重心与文体规定。其中“展区内容”“创 意新颖”“文字简洁”是本次写作的三个核心要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必须一一落实,不能 顾此失彼,不能重心偏离。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对已有展区进行创意解说,也可以自行开辟新的展区作一番简要说 明,只要扣住“‘两弹一星’精神大型图片展”这个核心主题就行。 【强力素材】 1.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评价“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 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2.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 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钱三强、郭永怀、赵九章、邓稼先、王希季、孙家栋、 周光召、程开甲……一串闪亮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天空。 3.钱三强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彭桓武说:“回国不需要理由, 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王淦昌说:“愿以身许国”……一个个响亮的“两弹一星”功勋的名 字,一个个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令人们热泪盈眶。 【小试牛刀】 如果我主办“‘两弹一星’元勋谱”展区 艾克霖 欢迎大家来到“两弹一星”精神大型图片展览的核心展区——“‘两弹一星’元勋 谱”,这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谱,也有“隐姓埋名”作出突出贡献的 无名卒,还有被当年领导核试验工程的张爱萍将军命名的“夫妻树”……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20 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这些科学家都是 从苦难的中国走过来的人,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在这个展区中,我要隆重推出“三 张图”与大家分享。 第一张是郭永怀的“以身殉国”图。1968年12月5日凌晨,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 月的郭永怀,急着赶回北京,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 以外的玉米地里。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 了大半,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 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第二张是邓稼先的“隐姓埋名”图。1958年秋,国家原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核物理学 家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 也困难。妻子表示支持。28年,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 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 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八年零六个月、美国用七年零三个月、 苏联用四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第三张是张爱萍将军命名的“夫妻树”。在我国导弹和核武器试验期间,有一位工程师 接到秘密调令,按规定她瞒着丈夫,借口出差,神秘地从家庭中消失,来到遥远的罗布泊, 承担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半年多后,在孔雀河边的一棵树下,她与自己的丈夫意外相逢。原 来,她丈夫也与她一样,接到秘密调令,并且与她在同一支特种部队里。由于沙漠无垠,他 们比邻若天涯。前来罗布泊指挥作战的张爱萍将军听到这个动人的故事,流着热泪来到那棵 树下,给它取名“夫妻树”,而这棵“夫妻树”在44年后的2008年,被评为马兰原子弹试验 基地20个纪念标识物之首! 这样可歌可泣的图片故事在“‘两弹一星’元勋谱”展区还有很多!正如“两弹一星” 元勋彭桓武所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中国“核弹之父”王淦昌也说: “我愿以身许国,把一生都奉献给国家”……一个个响亮的“两弹一星”功勋的名字,一张 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动人画面,谁才是你心头的最爱? 各位朋友,一百年长歌未央,九万里风鹏正举!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如果要 参观我主办的“‘两弹一星’元勋谱” 展区的全景,请跟我来! 【名师点评】 文章以“‘两弹一星’元勋谱” 作为自己展区的核心内容,集中展示了核武器事业中 21 不可或缺的三张图:“以身殉国”“隐姓埋名”和“夫妻树”,并依次对接 “两弹一星” 精神中的三大核心要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展览主旨清晰,画面 感天动地。尤其出彩的是考生具有很强的观众意识与展览现场感,“欢迎大家来到‘两弹一 星’精神大型图片展览的核心展区”“如果要参观全景,请跟我来!”虽然只是片言只语, 但非常切合身份,切合情境,让这篇作文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22 原创押题六 【美文导引】 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西柏坡精神”主题写作详解 吕品 杨仕威 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脉交汇之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西柏坡,西扼太行,东接冀中。 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淳朴民风的小村落,曾被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新中国的 走来处”。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 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诞生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实践探索 中获得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同的是,西柏坡精神是在党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主动权的 历史条件之下诞生的,是一种主动的自觉与警醒。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历史总是在“兴也 勃,亡也忽”的规律中循环,一代名臣魏徵曾在呈给唐太宗的谏疏中感叹,自古以来“善始 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如何打破这种循环,经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成为了我们党当务 之急的重大课题。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起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 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 绪,可能生长。”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这便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西柏坡精神充分体现了目光远 大的胜利者的自觉自律与奋进图强!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创 业,努力探索,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民生得到极大改善,我们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创造 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更要继承和弘扬这宝贵的革命精神。回 望历史,它们作为不朽的丰碑,激励了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振兴祖国而拼搏;放眼当下, 它们作为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千万怀揣梦想的我们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原创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西柏坡时期是党中央深怀忧患意识、孕育形成“两个务必”等弥足珍贵精神财富的光辉 23 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材料三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作家莫言”更多的时候已被“诺奖获得者莫言”所代替。 这样的经历对于莫言大概也是一种考验,考验他能不能抵抗住喧嚣,保留作为一个作家的自 己。在诺奖症候群的压力下,莫言既没有冒进求成,也没有畏缩不前,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 一路走来。小说集《晚熟的人》见证了一个莫言的隐退,也见证了一个莫言的复出。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将你的感想与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多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对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务必”的评价和解说。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将革 命进行到底”,号召“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警 醒全党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接受考验,鼓舞全党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彰显 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担当。 材料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君子 安详舒泰,但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这是君子和小人在人生修为上的 对比。君子之所以“泰而不骄”,是因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人生修为,更是一种价值追求。胸怀大志,处变不惊,泰然自若 而无骄矜之气。 材料三中提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生活所经历的重大改变和考验。可以说没有退隐 就不会有复出,正是因为有着不骄不躁的态度、甘于沉寂的勇气,才有了小说集《晚熟的人》 的诞生。 材料一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西柏坡精神”的重要核心是什么,材料三承接材料一,阐 释了“西柏坡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扬。两则材料都体现了“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内涵。而材料二是这种精神的文化印记,也是这种精神在 个人人生修为和价值追求方面的拓展。同学们在充分理解“西柏坡精神”内核的基础之上, 24 可以从个人修为、家国情怀、历史的治乱更替等领域,展开思考,写下感悟。 【强力素材】 1.躺在成就上就像行进时躺在雪地里一样危险,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 ——维特根斯坦 2.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 ——俗语 【小试牛刀】 戒骄戒躁,行稳致远 吴贝佳 太行山下西柏坡,一种精神延续至今走向全中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超越 时间和地域的价值永恒地存在着。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助力民族复兴,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 继承和弘扬不骄不躁的精神乃吾辈之所必须为,只有戒骄戒躁,方能行稳致远。 溯史而观,中国素有不骄不躁的文化传统,成仪态典雅、风节贞峻的姿态。孔子有言“君 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即君子安详舒泰,不骄傲凌人。从中可以参视孔子的人生 修为所在——有所成就却不自矜功伐,有所取得也无骄无躁。“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 无圣贤。”此为晚清风云人物翁同龢写的一副对联。我以为“大事”也可解释为行有所成后 的赞誉,而假使心怀静气,便得以跳出这暂时的“天鹅绒之监狱”。易得之,以不骄不躁的 心性,方可立繁华,成伟业,行至远。 谭嗣同有警言:学人一骄则不能为学。骄躁的傲态,滞己脚步,固己身形,缚己发展。 骄躁滋生,个人就难以潜心研究学问,骄躁的脾性对于学者而言乃大忌。于个人如此,对国 家亦然。秦始皇“日益骄固”,终究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帝国破灭。亡国 之痛归根到底源自君主内里骄躁,一如厝火积薪,终成燎原之势。放眼世界,欧洲文明曾在 十九世纪发展极盛,骄躁如当时欧洲的年轻一代,所思即如茨威格在最后的书中哀叹的一般 “骄傲地以为就算是偶尔有点社会的倒退只是暂时的,他们没有想到,随之而来的两次世界 大战,几乎毁灭了欧洲”。可以断论,古代封建皇朝的轰然崩塌,抑或近现代欧洲文明的迷 失癫狂,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力证了骄躁之害。 骄躁之气,是个人超越自身客观价值的内心虚构,妄以为巨人,实则不过是为急流裹挟, 不见水下暗礁——略达高度便自鸣得意,小有成就便自视甚高。究其根本,在于个人内里浮 躁,缺乏远见:当自身未得外界肯定时,往往怨天尤人;而获到一定赞誉后,又不见山外青 山。老舍笔下曾形容这些人,眼小如豆,心小如鼠,自己这扁轻舟,虽已过重山,瞥见胜景, 然不知过后更有山万重,远处另有一片天。当然,骄躁之 气也可能是一种很不自信的扭曲 25 呈现,他们怀疑自身是否有走得更远的能力,出于顺应心理安全感的补偿需要,便只好对着 自己开辟的“弹丸之地”称颂不已。除了个人因素,社会价值导向亦有煽风点火之效。“暖 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个时代整体价值取向的迷失,也会像洪水淹没大地, 在有形或无形之中驱赶着人们浑噩向前,已入危境而浑然不知。 试观今日之社会,在我看来,强调“不骄不躁”的西柏坡精神无疑有着更为显著的现实 意义。《旧金山纪事报》曾讽刺地指出“这是一个朝着微波炉大吼大叫,仍嫌它速度太慢的 时代”,社会发展趋快,人们耐性不再。当浮躁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社会中便充斥着享 乐主义的铁杆拥趸;当因暂得的掌声而自鸣得意时,人们也会被骄躁奴役,被骄躁谋杀。 托克维尔曾感叹: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其实,西柏坡精神就是 照亮未来的那盏明灯。明确西柏坡精神之珍贵,方可筑建当下,昭示未来。有道是,戒骄戒 躁,行稳致远。 【名师点评】 文章以“西柏坡精神”“承接过去”“连接未来”引入论题,提出“戒骄戒躁,方能行 稳致远”的观点。然后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不骄不躁的心性,方可立繁华,成 伟业,行至远”,突出论点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文章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存有骄躁 之气的原因。最后立足现实,强调明了西柏坡精神的珍贵之处才能更好地筑建当下,昭示未 来,突出了观点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论点鲜明,思维严密,论据丰富,论证有力,可圈可 点之处颇多。 26 原创押题七 【美文导引】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 ——“井冈山精神”主题写作详解 王广清 一座山,辉映历史;一条路,引领方向;一种精神,照耀未来。 这座山,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滔滔赣江,巍巍井冈。在这里点燃的星星之 火,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 上,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 辉道路,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井冈山时期“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三 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再到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 理想信念是党性之魂。革命年代,正是因为有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我们 党才能无惧“敌军围困万千重”,有力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实事求是、敢闯 新路是兴业之本。我们党“靠实事求是吃饭”,不搞本本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 际相结合,才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艰苦奋斗则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红军战士曾经下榻 的破旧病床、竹片制作的简易镊子、反复使用直至报废的绷带,铭刻着革命先烈们所经历过 的艰难困苦和严峻考验。 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需要,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夺取 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有力支撑。回头仰望井 冈山根据地革命先辈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说:“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他还号召,“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 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精神”是最好的营养剂之一,沿着这一方向写作时要能与当下时代热点如全面 小康、脱贫攻坚等融合,给“井冈山精神”注入时代内涵。 【原创押题】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1000余人来到井冈山,和群众打成一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衍生的“井冈山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次来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 我们要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天的井冈山人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32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了25个扶贫团、126个驻 村帮扶工作队,分赴精准扶贫一线战场,一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打造出一支“不 走的扶贫工作队”。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校团委举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 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宏大主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共3段,第1段“井冈山精神”是核心关键词,前 面隐含精神内涵,可根据“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概括出“军 民团结、艰苦奋斗”的要义。第2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的感受及号召,核心句是要传 承红色基因。第3段是井冈山脱贫的鲜活事例,是“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传承与表达。写作 时要紧扣“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这一主题立意,要将“井冈山精神”具体化,抓住精神 的一个内涵来写,可以兼及其它内涵,但是不要面面俱到,要联系实际,立意时要由浅入深 学会深度追问:这1000余人来到井冈山何以扎根,靠的是什么?触动习近平总书记心灵的到 底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传承好井冈山这一红色基因?“井冈山精神”之于当代中国 的意义是什么?漠视甚至忘却这一精神会有什么后果?行文要凸显大时代中小我的个性化 思考和感受,要彰显国家意志引领下的宏大视野之美,要让读者感悟到文中“三山五岳,大 江大河”的壮美,而不是“一堆乱石,一盘散沙”。此外,要注意写作的文体特征,材料更 适合议论文体。 【强力素材】 1.一根稻草,一拉就断。若是拧成一股绳就不容易拉断啦。 (电视剧《井冈山》毛泽东台词) 2.1927年,敌人为了将红军困在山上,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尤其是食盐 和药品。红军和群众同仇敌忾,当时的名言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虽然只有短短8个 28 字,但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成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 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与人民一道同甘共 苦,艰苦奋斗,始终与百姓心连心、共命运,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小试牛刀】 赓续井冈精神 再谱时代华章 王可欣 “好高的井冈山哟,杜鹃花最艳;点燃了星星之火哟,美丽了母亲的容颜。小溪里流淌 的故事,是先辈的呼唤;大山里播种的信念,是不朽的诗篇。”一首《永远的井冈山》是“井 冈山精神”的生动概括。高山巍峨崎岖路,星火燎原燃华夏! 让我们把镜头切回到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1000余人来到井冈山,这段具 有首创意义的伟大历史自此开启。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以一心为民的理念、艰 苦奋斗的精神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道路。 巍巍井冈,见证无数动人的军民鱼水情。“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 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一首歌谣传达出浓浓的鱼水深情。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井 冈山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几乎隔断,尤其是食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第三展厅的一幅展板上, 一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曾打动了无数前去瞻仰先烈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说:“每次来 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我们要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巍巍井冈,留下了红军艰苦奋斗的足迹。“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 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 耳熟能详的歌谣,反映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精神。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给中 央的报告》中说到:士兵中流传的谚语是“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可见,天天吃南瓜 成了战士们简单的奢望。红米饭,南瓜汤,正是这样艰苦的条件造就了革命战士的坚韧意志。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现如今,我们站在 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应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新篇章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 的时代光芒呢?今天的井冈山人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32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了25个扶贫 团,上下同心,攻坚克难,通过精准扶贫,持续奋斗,终于在全国率先脱贫,这是当代共产 党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最好注脚,生动地诠释了井冈山人的初心使命。 只有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我们才算真正肩负起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百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神游井冈,耳边仿佛传来那首《永远的井冈山》:“心灵上 跳动的浪花是青春的风采,丰碑上闪烁的红星是永恒的灿烂。甜甜的红井水哟,是你是我, 29 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名师点评】 宏大主题的作文很难出彩,常常陷入空喊口号的泥淖,而这篇文章却很接地气。究其原 因,是作者在构思时通过井冈山时代的经典歌谣来谋篇布局,一下子将我们拉回到战争年代。 以《永远的井冈山》歌词开篇、作结,首尾圆合,在论证“军民鱼水情”及“艰苦奋斗的足 迹”时均以民谣引入议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结尾“一百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化用毛 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名句,贴切灵动,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技巧的高超。 30 原创押题八 无私奉献 奋勇开拓 ——“北大荒精神”主题写作详解 刘建华 北大荒,一片神奇的土地,从六十余年前的蛮荒之地,变成今天的沃野粮仓,还拥有中 国规模最大、文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批热血青年,挥起锄 头躬耕荒野,和着时代的旋律,在黑土地上挥洒报国激情,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人类垦荒 史上最为英勇雄壮的画卷。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便是“北大 荒精神”的内涵。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 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时,感慨地说:“今天来到 这里,很鼓舞信心,鼓舞斗志。”他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是共和国开拓奋进的缩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北大荒的沧桑巨变道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北大荒 人的立身之本,传家之宝。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非凡的精神勇气。在开荒初期,短短几年里,战士们就在松嫩平原 上建起100多个农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也为开发建设北大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不仅有踏实奋斗的韧性,也有改革创新的闯劲。敢于解放思想、勇于 开拓。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设立了实验室,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还在体制上进行 创新,兴办家庭农场,设立管理区,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到二十一世纪后,进入了以工厂化、 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农业工业化时代,再次成为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的精神格局。北大荒人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困难面前, 他们咬紧牙关,服从大局,千方百计完成上缴国家粮食的任务。在粮食大量减产的灾年,北 大荒人顾全国家大局,勒紧腰带,精打细算,将霉变的小麦当做口粮,把好的粮食和全部余 粮都上交给了国家。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的精神底色。“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北大荒 人爱国奉献的情结,也是北大荒人对国家至死不悔的誓言。三代北大荒人的薪火传承、拓荒 风雨,终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北大仓。 31 这片土地上种植的粮食养活了无数人,这片土地上生长的精神也将绵延传承一代又一 代。 【原创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二十世纪50年代初,来自祖国各地的转业官兵、城市知青等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 原要粮”的伟大壮举,他们在北大荒进行了艰难的开垦创业。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 艰难困苦,把一片蛮荒之地变成了今天的沃野粮仓。70年来,北大荒垦区累计生产粮食7800 多亿斤,用全国2%的耕地养活了全国9%的人口。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在全世界挺起 了中国脊梁!北大荒的精神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材料二 2020年10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创新生物科学 技术,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平均亩产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材料三 秦玥飞,毕业于世界名校耶鲁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创 办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为村里修水渠,扩建敬老院,并拉来了乡村信息化教育项目。 他说:我必须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 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农村面貌,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多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对“北大荒精神”的概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就 是“奋斗”“拼搏”“勇气”“创新”“担当”“奉献”“价值”“爱国”等主题。 材料二是介绍我国水稻的新成就,我国水稻生产前沿不断创新,在粮食产量上不断突破。 这与科技“创新”、科学工作者的“担当”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北大荒精神”的延续。 材料三是耶鲁毕业生秦玥飞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一个年轻人的理想追求、奋斗精神、担 当与奉献的精神。这是具有“北大荒精神”的“拓荒者”在当代的奋斗精神。 材料二和三都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北大荒精神”所体现的“奋斗”“拼搏” 32 “勇气”“创新”“担当”“奉献”“价值”“爱国”等主题。同学们需要以材料一的“北 大荒精神”内涵“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核心,依据材料二、三的 不同角度指向,书写“北大荒精神”的当代创新与年轻人在新时代奋斗、担当精神的传承。 【强力素材】 1.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条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广阔的海洋与天空,它们都是美 的。终生从事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确实是值得的。 ——文森特·梵高 2.秦玥飞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 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 收获的时节。” 【小试牛刀】 做时代的拓荒者 林书米 时代的河流一次次从每一个人身上冲刷而过,无论贫穷或富有,卑微或昂然,哭着或笑 着,被一座大山所压倒或征服了一座山峰,都无人能将自己置身这喧嚣汹涌兀自奔腾的河流 之外。越是宏大的历史时代与时间段落,越需要一个个个体去讲述,越需要一个个拓荒者去 开拓。 无论一个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国家,都时刻面临成长的挑战。时代洪流激荡,中华千 年的文化在一代代拓荒者的奋斗下绵延。正是因为这种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勇 于开拓的时代精神代代流传,新的转机与闪闪星斗才能缀满那没有遮拦的天空,代代中华人 才能不畏荆棘,勇攀高峰,登山顶望云起云落。 回首千年,拓荒者的精神早已刻入华夏子孙的血脉。在那个烽火连天、江山激昂的时代, 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舍生忘死,守卫国家的英雄,贡献着初代的拓荒者精神,不惧未知前 路,只为以身效国。“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 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英雄的诞生有其时代的特殊性,但英雄们身上无私忘我、舍身为 国的拓荒者品质穿越千载仍历久弥新。 再望近现代,拓荒者精神被一再书写,赋予时代的新追求。七十年前,北大荒的开拓者 创造了新中国农业史上的奇迹;当下,袁隆平团队一再超越自我,在沙漠里培育生机,种出 海水稻;塞罕坝林场的两代育林人,用五十年光阴浇灌,使“不毛之地”变为“沙漠绿洲”。 拓荒者们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肩扛“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朝受命、 夕饮水”的鞠躬尽瘁,用拓荒者精神书写时代使命。 33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传承拓荒者精神,做时代的拓荒者。耶鲁大学毕业生村官 秦玥飞将信息化带入农村,19岁的战士郭豪冲锋高原;29岁的扶贫干部曾翙翔倒在扶贫一线。 出发未必总会抵达,这些年轻的生命选择了奉献与牺牲,在“有我”精神的引领下,闪烁着 “无我”精神的无限光芒。用青春铺就更多人的幸福之路,他们是新时代的拓荒者、青年的 标杆、时代的荣光。或许有的人无法抵达,但我们可以接过拓荒者的接力棒继续前行。 当今中国,正处于费孝通所言“乡土中国”之乡土社会不断解构的时代,面对新与旧、 前与后的矛盾,更应由我辈承时代之使命,做时代的拓荒者。新时代属于每一个我们,属于 每一个拓荒者。无论是田野里辛勤耕作的农民,还是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无论是奋战在脱 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还是坚守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无论是身处象牙塔的学生,还是日 夜奔波的打工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时代不可或缺的拓荒者。每一滴血与汗,都将为梦 想之花注入生机;每一次拼搏,都将为共和国基业增添光华。 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 干实干,以拓荒者精神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从历史长河中关注个体的生存力量,纵深开阔,气象宏大。接着聚焦于“北大 荒精神”的内涵,阐释这种精神代代绵延,既点明了中心,又拓开了表达的空间。然后从时 间的角度来架构中间部分,回首千年,选择岳飞、文天祥等事例写早已穿越千载的拓荒者的 精神一直绵延;瞩目现代,选择袁隆平、育林人等事例,书写拓荒者们在各个时代的使命。 之后从年轻一代的角度写出了拓荒者精神的传承。接着宕开一笔,思考当下的社会,并指出 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拓荒者。这就把拓荒者的精神提升为每个人身上都 可具备的精神气质,让每一个人都唱响新时代的开拓之歌。最后以一个奋斗者的进取、担当 姿态收束全文。全文满含着热切的赞颂和清晰的理性思考,充满力量,扣人心弦,引人回味。 34 原创押题九 【美文导引】 “长征精神”,无惧艰难困苦 ——“长征精神”主题写作详解 徐增才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名词,彰显着中国人坚定崇高的理想,体现着无数英雄救国 救民的担当,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抗敌的象征。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概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 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 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 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还记得吗?长征中的那种聚力凝神、那种同甘共苦?官兵之间、军民之间,无不同甘苦 共患难。曾记得那一幕幕:朱德总司令把自己的战马让出来,自己徒步前进;面对饥饿和死 亡威胁的士兵毫不犹豫地把干粮送给战友。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们不是兄弟,却 胜过兄弟! 今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让长征精神更好地体现在各行各业。毛泽东说:“夺 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 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也更应 是我们青年一代不变的情怀。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发 扬无惧艰难的品质,应国之所需,筑青春辉煌!时代日新月异,“长征精神”依然长存! 【原创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 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 35 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 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材料二 2020年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调研的习近平,专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 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 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 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 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 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将你的感想与理解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多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长征历史事实的概括,考生在写作时,可结合长征故事进行议论分析,突出长 征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团结抗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等精神。 材料二结合时事热点,指出新征程中的“西迁精神”,抓住关键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 方”“新时代领路人”等进行分析论证。 材料三给出一段习近平的话语,从当今视角谈国人当下应该怎么做,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综合三则材料,抓取材料的共同点和互补性,我们不难发现,三则材料共同挖掘长征精 神的精神力量,倡导在新时代继续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同学们在写思考与感想时要贴近生活现实,避免文章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 【强力素材】 1.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皮带背面烙有“长征记”3个 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普通的红军战士周国才。就是这样一条皮带,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 希望的岁月。红军战士们还据此创作了《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 留下一段战友尝。 36 很多红军将士直到老年,仍然还会唱这首关于牛皮腰带的“美味佳肴”歌。 化用示例: 一条皮带,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挨饿受冻,缺衣少食,红军不得不 将牛皮腰带切成细条,当成饭菜嚼进肚子,以此救命。一条皮带,竟然有了多种吃法,这足 以看出长征中红军的乐观精神,看得出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化用示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能夺下泸定桥,靠的是出色的战役指挥和各部 队的密切配合,靠的是红军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战斗精神。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 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以浓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吃苦品质, 虑国之所需,筑青春辉煌! 【小试牛刀】 青年有韧性,国家能远行 余依然 习总书记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断流的古老文明。5000年的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 的源泉。认清了5000年,我们就会自然地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综观中国历史, 大风大浪,中国都挺了下来。贯穿始终的精神,是“韧”。当今的青年,更应当有韧性,才 能让国家走得更远。 还记得吗?长征中的韧性,长征中的坚持,长征中的决绝!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 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有韧性,方能更好地前行! 今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让长征精神更好地体现在各行各业。毛泽东说:“夺 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 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疫情期间,青年人的身上很好地体现了长征精神。武汉封城,全国驰援,平地建楼,“双 山”直起。中国人用行动证明速度,武汉从重灾区成为了安全的防疫区,靠的就是中国文明 的韧劲。现代版“与夫书”,“妈妈去打怪兽”等等,他们必胜的决心,坚定的眼神诠释了 韧的重要性。正是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韧劲,让武汉如凤凰涅槃,在烈火中重生。 2020年,中国脱贫任务到了最后一年。脱贫工作者始终保持“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 的心态,将脱贫攻坚胜利的光芒无限扩大,各级党员干部在长达五年的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显 37 现出的,也是中华文明中坚韧的表现。 身为当代青年,更应该发挥长征精神,具有大事临头的韧性。看五四青年,是韧性的斗 争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成为现实;看抗疫90后加入志愿组织,用韧性打败病魔;攻坚 脱贫,多少青年,投身基层,守护人民像守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未来终究是我们的,我们要更好地发扬长征精神。我们青年要做的,是传承中华文明中 的韧性,向前辈学习,用韧性坚守每一个岗位;我们青年能做的,是充实自身,投入到祖国 的建设中去;我们青年将要做的,是让中国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责任 重于泰山,唯有坚忍不拔,方可担当重任。 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青年有韧性,国家能远行。为祖国繁荣,为民族复兴,青年 必须坚忍不拔,坚守到底! 评点:文章以“主题鲜明,凸显思想”出彩。题目形象生动,对偶整齐,颇有亮点意识。 开头运用文化自信这个话题来分析,亮出中心论点。行文开篇点出长征精神的本质,结合当 下疫情分析议论,结合青年人在疫情下的表现,体现了青年与韧性的关系。 38 原创押题十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 ——“红船精神”主题写作详解 吴国梁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一直接 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瞻仰。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概括“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 为民的奉献精神。” 宋玉在《风赋》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 革命精神之源。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董必武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 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任何 事物都有一个起点,我们党从这里出发,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 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在这个期间,需要有创新创业的意识,有锐意进取的勇气,有“敢为天下先”的胆略, 也要有胸怀天下展望未来的格局眼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更难的是“开头”之后将 何去何从。只有将“滴水”汇入“潮流”,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集体的发展 与历史时代趋势走向结合起来,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当初,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 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从文化传统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的是“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 让”。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 39 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 不断奋进。 “红船精神”,决不是几个共产党人一时片刻的情绪冲动,它预示着鲜红的热血,预示 着滚烫的信念,预示着“创业艰难百战多”的矢志不渝,预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奋斗牺 牲,更预示着对“航船”“朝阳”“婴儿”的无限憧憬…… 《荀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 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后世唐太宗亦以以舟水关系处理君民关系,传为历史佳话。 而今天,依水行舟,忠诚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热血,创造属于自己更属于时 代的价值,这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宣传、发 动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英勇奋战,在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 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想当年,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 执政的执政党。 看今朝,我们的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全民抗疫、反腐倡廉,都体现了“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奉献精神”,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红船 精神”的集中体现。 “红船精神”,彪炳千秋,激励你我! 【原创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 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 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材料二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俞白眉曾“吐槽”拍摄时的艰难。“真实的困难是毛乌素 沙漠现在全部植被覆盖,电影里的黄沙漫天都是人为做出来的。”他回忆,美术指导在陕北 走了几千公里,跑遍了陕北7个县,硬是找不到黄土高坡。“陕北的变化就是那么巨大,巨 40 大到拍戏都困难”。 材料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集体治沙造林大会战相继上演。榆林在全国首创飞播技术, 600多亩沙地通过飞播技术得到治理。榆林市靖边县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0.5%提高 到现在的37.9%。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将你的感想与理解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一是习近平主席对“红船精神”的概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阐述 开来是“创新”“胆略”“勇气”等主题;“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阐述开来是 “拼搏”“奋斗”“实干”等主题;“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阐述开来是“奉 献”“爱国”“价值”等主题。 材料二是热点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拍摄时的幸福的“烦恼”,是从导演角度体现陕北 黄土高原上治沙的巨大成就,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结果。 材料三的重要信息有“集体治沙造林大会战”,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首创飞播技 术”体现了立足实践的创新精神,“0.5%到37.9%”体现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二和三都可以看到材料一中提到的“红船精神”所体现的“创新”“胆略”“勇 气”“拼搏”“奋斗”“实干”“奉献”“爱国”“价值”等主题。同学们需要从材料二、 三切入,以“红船精神”为主旨,合理拓展到社会的其它领域,写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同学们在写思考与感想时要贴近生活现实,避免写成新闻报道或政论文式的文章。 【强力素材】 1.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 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 2.所谓追求,就是将不死的信念刻进黄色的肌肤,将不灭的灵魂狠狠地扎进血液,将希 望之光照射进眸子。这就是世代流淌、祖辈传承的中国精神。 【小试牛刀】 红船百年,换了人间! 邹序萌 一片荒漠,何以焕发震撼人心的鲜活绿意? 41 一艘红船,何以指引百年大党的前进道路? 中国的治沙是从榆林起步的,中国的希望是从红船中驶出的。 六十年前,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 收”,但那里的几代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他们真正“消灭”了沙 漠,取而代之的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成就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那句“四百 万亩的沙漠,硬生生让我们整绿了”。 是的,“硬生生”,这样朴实的话语,正是红船精神的生动写照——近一百年的时光里, 我们把太多“不可能”硬生生变为“可能”,把太多“可能”升华为“奇迹”,又把这些 “奇迹”保持成“常态”—— 无数农民和工人夙兴夜寐、挥洒汗水,擦亮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荣光;无数乡村教师 坚守三尺讲台,让山里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眸有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愿望和勇 气;无数快递小哥在风雨中如梭穿行,缔造了“世界第一快递大国”的奇迹。新愚公李保国 35年扎根太行,为荒山披上绿衣,为农民拔掉穷根;守岛英雄王继才32年坚守孤岛,甘把生 命献国防;种子使者钟扬16年踏遍西藏,采集4000万颗种子充实“种子方舟”…… 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的心中,都跳动着红船精神。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俞白眉曾“抱怨”:如今的陕北几乎找不出一处黄沙漫天 的拍摄场景。变化之巨,可以想见。近乎夸张的沙漠变绿洲,这是幸福的“烦恼”啊!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但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向来有开天辟地、敢为人 先的首创精神——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基石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是首创,改革开放后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首创,在新时代让中国人民强 起来的“一带一路”是首创…… “雄关漫道真如铁”——回望来路,我们的红船曾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绝境中奋楫 击水,突出重围; “人间正道是沧桑”——放眼今日,我们的红船正在大浪淘沙、暗流涌动的考验中劈波 斩浪,积健为强; “长风破浪会有时”——大展宏图,我们的红船将在浩荡无垠、波澜壮阔的机遇中一往 无前,辉耀四方! 【名师点评】 文章以“荒漠”与“红船”引领的两个问句开头,两个“何以”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为 后文展开论述创造了条件。作者敏锐地抓住电影中“硬生生”这句台词,切入了开创、坚持、 42 奋斗、奉献等“红船精神”的核心,并顺理成章地与“奋斗”“追梦”这样的时代精神进行 了有机关联。文章后半部分,有“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样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有“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这样对建设时代的景仰,更有“一带一路”这样对当今及未来的展望。最后分别 以毛主席、李白的诗来表达“红船精神”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中的巨大作用,完美收束了全 文,有力地表达了文章主旨。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