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全面发展,体育先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三学生小李是同学眼中的学霸,身高 1 米 7 的他体重却只有 90 斤,鼻梁上架着一副
厚厚的眼镜。小李说,因为身体瘦弱和性格内向,不喜欢体育锻炼。同时,高三学业繁重,
所以他更愿意待在教室看书。
1917 年,年仅 24 岁的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
文章中“国力苶(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
可忧之现象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两
句令人深有感触。
作为小李的同学,请你给小李写一封信,劝他改变对体育锻炼的想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为带有交际语境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习近平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作文命题
聚焦“德智体美劳”中的“体”,紧扣时代要求。
审题:
写作材料为一具体事件。在对材料进行审读时,要注意一些细节。材料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高三学生”强调小李的特殊身份,为后面小李不喜欢体育锻炼创设了一个貌似可
以接受的身份,其身份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学霸”也就意味着成绩非常好,引出体育锻
炼与学习关系的思考。“身高 1 米 7 的他体重却只有 90 斤”和后面的“体瘦”相关,引
出体育锻炼和体质(身体发育)关系的思考。“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依据材料整
体语境,这或许和只重视学习,不喜欢体育锻炼相关。“小李说”为转述,直接说明小李不
喜欢体育锻炼的三个原因:体瘦、性格比较内向、学业繁重。同时,此处也为考生的思考
留下了空间。第二段材料,毛泽东的文章标题及这两句话的具体内容,毫无疑问,关乎体
育。而这两句话的出现,更是点明了体育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国力苶(苶: nié,疲倦,
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这是把体育的意义
与价值的思考置于民族精神、国民体质的基础之上,由此引出体育对于精神提升、体质改
善、国家振兴的作用。结合当下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少年的体质及精神现状,考生可
作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就具体写作而言,也是劝说小李的重要依据。“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
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此句强调体育的地位与作用。“第一”即为首要,毛泽东
把体育锻炼放在首要的位置,通过体育锻炼,可使身体强壮,也就精力充沛,更好的应对
人生中学习、生活、工作的挑战。通过体育锻炼,对于学问(智)、道德(德)也大有裨益,
“进修”意为进德修业,“勇”力之所至,生命勃发之意,“进修勇”即进德修业大有收获,
“收效远”即体育锻炼对于学问、道德提升的影响非一时,而是长久持续的。由此,引出
“体”与“智”“德”的关系,其实也回应、纠正了材料中小李对于体育锻炼与学习、身心
发展关系的错误认识。
最后,写作情景还需注意几点,一是写作者身份——小李的同学。与小李是同学关系,
交流应平等尊重,勿居高临下苛责、攻击,可结合材料指出小李认识的一些错误并作合情
合理的分析,注意表达的语言得体,符合人物身份;二是读者身份,写作要有对象意识;
三是文体要求,必须是书信,注意书信的一般格式要求;四是写作目的,劝说小李改变不
喜欢体育锻炼的想法。
参考立意:1、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不可缺失 2、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3、
强健体魄是民族复兴之路。
参考素材:
1、在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3 名中学生在 30 秒交互跳绳中,以 143 个的成绩
打破了由他们两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充分展现了体育的速度之美。在他们的家乡上海,
今年推出了一项新规定:跳绳将成为中考体育的可选项目。同样是在这个开学季,重庆某
校的学生与老师约定了“班规”,其中一条就是:请老师不要占用体育课。改变正在发生,
过去常被其他科目挤占的体育课,如今越发得到重视。
2、变化来自国家的重视、政策的支持。今年以来,围绕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政策陆续出
台。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中,“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成为 15 项行动之
一;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规定了“让每位学生
掌握 1 至 2 项运动技能”的具体目标;而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中,更是把“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写
入战略目标。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3、增强青少年体质,开齐开足体育课是硬性要求,也是有效途径。过去,在学业压力
下,体育课改成文化课、自习课的现象时而发生,害怕学生受伤而减少体育课的情况也时
有耳闻。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有这样一幕: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
寥寥无几,大家都窝在教室里学习,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体育课课时不足
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体质的下降。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超重肥胖率则为 16%。“小眼镜”“小胖墩”数量庞大,想要改变这一现象,一个重
要办法就是开齐开足体育课,让体育运动陪伴青少年成长。
4、开齐开足体育课,不仅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实际行动的支撑。当下,不少地区
和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缺口,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体育教师是当务之急。而提升体育教
育的质量,还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增设运动项目,让青少年能够拥有更多的个性选择。
毕竟,体育教育不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而是要把运动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帮助他们养成
适合自己又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
5、养成运动习惯,仅靠在学校里上体育课是不够的,还要保障课外时间的运动量。如
今,不少学校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放假也要运动“打卡”,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督
促。实际上,作为青少年最好的榜样,家长与其单纯督促孩子锻炼,不如与孩子一起锻炼。
比如,写完作业后一起跑步,周末打场羽毛球,把体育变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把锻炼变
成代际沟通的一项手段,把运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大众需求出
发,从行业规律出发,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人均体育
场地面积等具体目标,落实在人们生活的细节中。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
国运兴则体育兴。”全家人一起努力,全社会一起参与,积极融入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愿
景就能绘入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每个人的幸福之中。
结构示例:“全面发展,体育先行”,议论文文体。开篇引述材料,分析小李的情况,
表明自己的看法。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层次,论述体育锻炼的意义:体育锻炼,强健我们的
体魄;体育锻炼,培养接受挑战的勇敢之心;体育锻炼,激发潜能,创造人生无限可能。
结尾以毛泽东的话作结,总结全文,表达对同学的期盼。
范文展示
全面发展,体育先行
小李同学:
你好!
作为你的同学,非常欣赏你勤奋学习的态度,你是大家眼中的学霸,在学习上,你是我
们的榜样。但是,作为同学,看到你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做法,实在让我们担心,你身体
一向瘦弱,性格内向,高三又学业繁重,你的身体吃得消吗?未来会怎样?借此机会,我
想向你表达一下我对体育锻炼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包涵。
体育锻炼,强健我们的体魄。
毛泽东主席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体育锻炼也是第一位的。体育承载着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的梦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认真锻炼身体,激发潜能,尽情挥洒青春
热血,成就更好的自己。清华大学规定,学生不会游泳就不能毕业。因为明白体育课的重
要性,清华校内建有多个体育场,体育课一直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健康是千秋大事,
不仅关系无数家庭的幸福康乐,还关乎国家的竞争力,民族的未来。
体育锻炼,培养接受挑战的勇敢之心。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学校和家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
加关注智育,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浪费时间,还会伴随伤害事件发生。但我们应该知道,参
加锻炼不只是锻炼我们的身体,更培养我们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接受挑战的性格品质,
让我们拥有一颗勇敢而坚强的心。成长也总是伴随着风险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锻炼的
重要性,积极锻炼身体接受各种挑战与风险。如果有时间,那就尽情走出教室吧,趁大风
四起,趁阴雨连绵,趁大雪纷飞,趁着外面风景正好,接受挑战,不惧风险,锻炼身体,
强健体魄。
体育锻炼,激发潜能,创造人生无限可能。
毛泽东曾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并非只是强身健体,还能激发人的潜
能。朱婷在体育课上被发掘出体育天赋,并通过不断拼搏努力,最终而成为奥运冠军,为
国争光。孙杨还上小时学就爱上了游泳,每一次游泳课都是他尽情享受成长快乐的时间。
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高发,便是忽视体育运动的后果之一。我们应当把“更高、
更快、更强”的体育拼博精神,作为我们的精神源泉,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使我们能
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这是一百年前毛主席的担忧。作为新
时代的青少年,改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品德、心理、性格,也会深刻影响
民族气质、民族品格。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兴则国运兴。健康的体魄是我们实现个人梦想
的基石,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保证。
全面发展,体育先行。我们期待着,能以此文点燃你的体育热情。
你的同学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
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
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
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