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考前作文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考前作文指导

ID:709738

大小:56.7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考前作文指导 一、新材料作文运用材料开头的方法 一、开头存在的弊病: 在写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 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或者: 1、面面俱到,罗里罗嗦,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2、故弄玄虚,转弯抹 角,入题太慢。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3、语言粗俗,令人望而生厌。 二、高考作文开头的要求及特点: 快速入题━━快;文字简约━━短;文采斐然━━雅。 “新材料作文”的开头重在由材料引出文章主旨。 作文材料: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可周围暗礁遍布,岛上住着长着鹰的翅膀 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它们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每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 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只经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前往小岛,结局只能是触礁,船毁人亡,成为妖怪们的猎物。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以“面对诱惑”为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 下面三段开头部分你认为哪个好? 示例 1: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小岛上有许多暗礁,而岛上住着女妖,她每天唱很动听的歌来引诱过往的 船只,而船只经受不住诱惑,最终船毁人亡。可见,面对诱惑,我们应该抵抗它。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 评述:这段文章的开头“引材”简洁,语言流畅,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引材”与中心观点之间没有“评材” 部分的过渡。在概括材料之后,用一个连词“因此”生硬地将材料与观点拼凑在一起。 示例 2: 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利用她那充满诱惑力的歌声令无数过往的船只成为她们的猎物。现实生活中,诱惑 更是无处不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陷阱,我们要理智,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还要有抵制诱惑的意志。 评述:该两段开头部分比较成功地打造了“引材——评材——观点”式开头模式。胜在语言简洁上,而且用“现 实生活中,诱惑更是无处不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处处充满诱惑”这两句评材,将材料与中心观点自然的结 合在一起。但美中不足是这种结合显得过于简单,衔接比较呆板。 示例 3: 芸芸众生之中,我们都只是平凡人。我们都有欲望,那些诱惑我们的东西就像古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的歌声, 动听美妙。可我们若禁不住诱惑就会像寻歌而去的船只,落得个船毁人亡的结果。生活中,诱惑无处不在。面对诱 惑,我们不能迷失自我。 评述:这段开头与前面三个例子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将“引材”与“评材”结合成一体,在引中评,边引边评,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中心观点上。 什么样的开头才算是新材料作文的好开头? 【作文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 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 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1. 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4) 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5)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2. 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 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境界 1】:照抄材料:就是把原材料不加选取的照抄一遍,显得呆板,而且,材料是改卷老师都熟悉的,这样照 抄材料容易让改卷老师生厌。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 去。当父亲因嫌难看而责骂他时,男孩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 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我们的祖先,因抵御寒冬冷风编织了衣服;因畏惧迢迢路途制造了车子;因惧怕野兽侵袭建筑了房屋。同样, 袜子的使用是为了保暖和更舒适地行走。(《丢失的初衷》) 【点评】此类基本照抄材料作为作文开头的写作,应尽量避免。一是没有看点,不能开篇就先声夺人,给评卷 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二是直接暴露出作者作文的机械与生硬。 【境界 2】:转述材料:就是对材料进行转述,但材料的主体依然存在,只不过比第一种略好一点。依然不是 最佳。且所占字数较多。 有则小故事讲道:一个四五岁男孩总爱将父亲为其穿好的袜子脱下来反着穿。一次面对父亲的责问,他理直气 壮回答道袜子是他在穿,线在里头会让他难受,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故事虽小,却意味深长。父亲以“线在外头,多难看”——外界的眼光来规定孩子要把袜子穿正;而男孩则以 “线在里头,会使我的脚步舒服”——自我的感受来决定自己怎么穿。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观念问题:我们生活着, 是该以他人的看法为准则呢,还是自己的感受?显然,男孩选择了后者。(《不要迷失自我》) 【点评】此类开头,与照抄材料开头在内容上虽然没多大差别,但作者写作的那么一点点灵活性,阅卷者是可 以感受到的。一是,作者通过改换人称对材料进行了得体的转述;二是作者巧妙地把材料转化成了他第 2 自然段的 论据,材料已经与作文浑然一体,而不是像境界 1 的开头,材料就是材料。 【境界 3】:截取材料:就是按照的观点需要,截取部分或者关键词,这样材料使用就显得灵活了, 男孩理直气壮地回答父亲:“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 把袜子翻过来!” 小男孩的回答应该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反穿不是更舒服吗,为什么我们都要将线头对准自己的脚呢?因为从 小我们就被灌输这样的概念:袜子、衣服穿正面,这样才美观。于是,迎合了世俗,我们却模糊了自己的感受。所 以,在我看来,在非原则性问题面前,我们可以像男孩一样向世俗说不!(《向世俗说不》) 【点评】此类开头,与前面两种写法更见机智。作者没有全面沿用材料,只是截取了男孩这方面的信息。这样 写,干练中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技术。因为他自选的立意角度是儿子角度,自然扣紧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句就足够。 【境界 4】:内化材料:就是抓住材料的灵魂,深入领会材料所包含的意义,把自己的观点与材料融为一体, 先用和自己观点相关的议论导入,显得哲理性强,然后再点材料。这样在众多考生中容易脱颖而出。易得高分。 人生来就有两个面,一面朝外,是给别人看的;一面朝内,是给自己看的。 材料中的男孩喜欢反穿袜子,理由很简单,反着穿舒服,难道仅仅因为不那么好看,就要折磨或委屈自己吗? 把这个观点放在我这,就成了:好的一面朝向自己。(《将好的一面朝向自己》) 【点评】此类开头,看似没有使用材料,但作者对材料内核的把握,以及对材料精髓的领悟呼之欲出。无声可 以胜有声,作者达到了不用材料却胜过紧住材料写的效果,是为最高境界。 练一练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 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 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 边。” 阅读上述材料,拟写一个新材料作文开头 例文一(青蛙角度): 为什么事情常常无法得到解决?因为人总是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青蛙为螃蟹指路,明知螃蟹横着走, 却不站在螃蟹的角度为它指路,结果青蛙受到指责,螃蟹也没有找到路。因此,做事如果不能结合实际,一味的只 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就将一事无成。 例文二(螃蟹角度): 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不结合自身的实际,就如盲头苍蝇一样胡乱的横冲直撞,即使撞得遍体鳞伤也找不到方向, 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就好象青蛙为螃蟹指路,明明是指向前方,却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为自己的“左 3 边”便是别人的“前边”,最终仍然找不到路。因此,在套用别人的观点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正 确的解决方法。 例文参考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江西卷) 今年 3 月 25 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 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 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诚信无价 江西考生 蔡铭超高价拍下兔首、鼠首却拒绝付款,在我看来,这是不诚信的表现。兔首、鼠首虽然价高,但是,诚 信无价。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也必定要做到诚信。 诚信可以增进个人乃至国家之间的感情。且不说佳士得拍卖行是不是违背国人的心意,可是既然坐到拍卖 会现场去,就得遵循拍卖的规则。蔡铭超的流拍显然没有遵循(拍卖规则)。放大一步想,人家法国人会怎么想我们 中国人呢。甚至严重地说,中法关系难道不会因为这次流拍事件受到影响吗?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做到和 谐共处。 诚信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蔺相如完璧归赵,想必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秦王应允给赵国一座城池做交易, 而私下却想白白得到一块美玉。可是,失信于人的人也必将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蔺相如看出秦王不是诚心,便以 “璧有瑕,请(指)示之(王)”拿回和氏璧。我们称赞蔺相如的智谋而贬(抑)秦王的失信,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 你也可以收获他人的信任。 诚信可以让人快乐。街头艺术家汤姆在行人施舍的钱币中发现一张中了头等奖的彩票,第二天本打算回学 校的汤姆没有回去,而是到那天演艺的地方等待遗失的人。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自己拿走,他只简单地回答:“我 诚信,我快乐。”试想,假如汤姆没有回去送还彩票,他也许可以靠奖金生活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是那样的话, 汤姆也许要永远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了。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不诚信的人会多么让人瞧不起,让人唾弃;一个不诚信的名(民)族会多么让人鄙夷和 失望。曾经的美利坚是不诚信的,所以才有马丁·路德·金的黑人运动,就像他说的:“我们不会满足,只要黑人 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只要黑人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为自由而战的斗争永远不会停业。”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言必信,行必果”的教训,作为现代人的中国人民,我们更必须做到诚信,诚信待人 也是真心待己,诚信无价! 二、中心论点的提炼与归纳 一、什么是议论文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议论文的论点必须做 到鲜明、正确。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 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 起实践的检验。 二、论点的表述 1、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2、句式特点:明确、完整的判断句和陈述句,能旗帜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常见句式: 3、 ……是…… 如“礼仪是 ” 4、 (谁)应当(怎么做)如“在现代化大潮中,我们应当 5、 (什么)要(怎么样)如“学习需要 ” 不能充当论点的句式? 1、 短语。(动宾短语除外) 2、 带疑问词的句子(“为什么” 、“怎么样” 、“是不是” 等)。 3、 带修辞手法的句子。 你觉得下列能成为论点的是: 1、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宽容 3.勤俭与自强 4.学贵质疑 4 5.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6.谈谦虚 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9.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0.阅读的愉悦 答案是 三、区分论点和论题 • 论题:作者所议论的问题内容,是论述范围 ,如谈美容,话说科技等 •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如美容能增加自信,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 看看下列题目,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 2.《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3.《成功》 4.《多一些宽容》 5.《论美》 6.《学问与智慧》 7.《人贵有自知之明》 8.《说宽容》 答案: 四、观点提炼练习 【材料】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 仍然回答:“下一个!” 观点: 【材料】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观点: 七、高考满分示例,归纳论点句 2017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人生如书(层进式)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我认为这三者间是存在 渐进关系的,好比一个人,由浅入深,是个不断上升,臻于完善的过程。 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字之书是我们的启蒙书。从教科书到教师推荐读物,我们广泛地涉猎,饥渴地汲取。与 此同时,我们的视野由一个小屋子扩展到山河大地,三观不断被塑造与巩固,坚固到支撑起了无数独特的思维与个 体,由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跨越,方称作独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书的累积铺垫,人才能读懂无字之书的深义。从有到无,是一种心智的升华。亚里士多德将阅读称 为一种提前的情感操练,它让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不那么惊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储备了大量的见闻 与学识后,人方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将停留在书本与经验的追击曝光在实践与现实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与蜕 变。 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难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读懂无字之书,立身于无字之境,需要经历幻灭的痛苦 与现实的锤打。《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虚幻的社会,从书中走入现实世界中,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有 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稳地着地。书籍总在教育我们要追求平等与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学校却 将这些“幻灭给人看”。这所著名大学每年都会举行一场运动会,比赛上无分男女,无分年龄,无分健全与否,只 要愿意都可参赛。松岛先生说:“我们想让学生知道,真实的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是经验与 现实的撕裂,从有字之书进入无字之书必须承受的痛苦。 一个人能够读懂无字之书,尚且只能称他为实用型人才,他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又有面对社会的理性与思考, 但他还缺乏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只有心灵之书才能赋予他的。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 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够读懂心灵之书的人必然是个具有普世情怀,具有心灵的流动性与敞开性的人。像王 小波游走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用谐趣的话语点醒世人的麻木,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情怀吗?余秋雨在山川间游吟 却始终紧贴大地和人群,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世人的大爱吗?“激情”一词在古希腊中解释为“由自我延伸出来的对 他人的爱”,这种爱与激情能够充盈无字之书,让人的心灵丰富且美丽。 一个人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再到贡献社会,由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再到心灵之书,由浅入深,由自我到他人, 便构成了完满的人生。而人生如书,不应跳读,不应倒读,页页品味,细细翻看,人生的真谛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三、分论点的分解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平时习作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 5 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 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方法: 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 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之一,从 不同侧面来展开: (一)、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概念) 2、并列分解“为什么”(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目的性) 3、 并列分解“怎么样”(解决问题的办法) 1、并列分解“是什么”(表述方式为判断句) 练习:列出《阅读是一种孤独》的分论点: 阅读是一种孤独 吉林一考生[满分作文]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 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 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 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 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 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 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 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 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 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 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 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 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 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2、并列分解“为什么”(表述方式为能怎么样,会怎么样,可以怎么)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也就是回答“为什么”。如以《贫困也是 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 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 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 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 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 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 800 大洋 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 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 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 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 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6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 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 述其理由--为什么? 3、并列例文分解“怎么样”(表述方式为需要怎样,要有什么等)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 贵在坚持自我。 练习:构思《爱,用心来传递》的分论点: 《爱,用心来传递》 电磁波时刻在我们的身边穿行,可是我们的心却捕捉不到;光纤线路密集地在我们的脚下穿梭,可是我们 却融摸不到。电磁波与光纤在传递着无尽的信息,为何我们却无法接收? 因为活生生的我们有着炽热的心,冰冷的死物却不能把爱传递。是的,无情的事物只能传递冷漠,爱的传 递需要我们用心去搭建桥梁,让温暖源源不断地涌动,在你我之间,在人与人之间。 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是否想过,传递竟是如此简单?不用兴建电缆,不用 高筑电闸,仅仅是真诚的一个笑容,温暖的一声问候,紧紧的一个握手,就能把爱撒播于别人心上。德兰修女用她 慈祥的笑容告诉我们,她那传递于各个阴暗地的爱,如此温暖直接。她微笑地拥抱艾滋病孤儿,慈祥地问候贫民窟 的妇女,没有鄙夷,仅仅是真诚的眼神,就传递了无尽的爱意。还记得刘少奇与掏粪工人的一次紧紧的握手吗?那 无尽真诚的紧握,胜过了无数金钱的奖励,因为它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一声鼓励与珍爱。用真诚传递爱意, 纯洁无瑕,感人心脾。 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就如核磁场,太紧太密会互相排斥,给 各自一点空间,却能互相供给无穷的力量。爱的传递也一样,父母爱着子女,却不能用无穷的拘束来把爱传递,用 无比的严格把爱传导。试着宽容,爱其实就在那无形的缝隙中渗透。张良退墙让邻里三尺,蔺相如藏车避廉颇几段, 都是宽容在传递着无形的感情。邻里之爱,同僚之心,在宽容的搭建下,无限温暖。 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或许只是弯身为别人的一次拾捡,或许只是抬手为别 人的一次取物,或许只是为希望工程捐款,只是为“手拉手活动”捐物,爱其实就在不言中传递。助人有多难?只 是一举手一抬足;传递有多难?只须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爱,需要用我们的心来传递。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爱在我们心中的桥梁轻轻走过。 二、层进式分解(层进式结构) 1、按逻辑思维顺序递进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是 一种递进关系。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意一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还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 为例,可以这样分解: ①是什么: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 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高尚;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2、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 “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要严于解剖自己(侧重方法) 引论: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本论: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1)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2)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 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按论点内涵递进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 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 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7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文章从“问”的三个方面“好问、敢问、会问”层层递进展开,由基础到发展到目的,逐层深入地解开“问” 的道理,论证严谨有力。 (4)按摆现象、谈意义(或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思路纵向开拓 例文 担责任,用理智的肩膀 “天下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于我辈者能忍之乎?”林觉民理智地分析了国家阴暗的现实, 用生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猛力向前担当责任时,若有“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 消之天理”的理智,则终有成功之日。 那些用理智肩膀担当责任的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 子比干?”孔子在“厄于陈蔡之际”仍能“讲诵礼乐不衰”,一如既往地担当着救世育人的责任,其原因就在于他 有着一份深知自己的行为是“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的理智。“我生下来时是印度教徒,但我死时绝不是印度教徒”, 印度的宪法之父安倍卡率领遭受歧视的达利特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有一份深知印度教已不合“善长恶消之天 理”的理智,从而能正确地分析形势,为印度人摆脱种族歧视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们在担当社会责任时如此理智, 从而,顺应潮流,承继责任之路走得坚定而又顺利,为社会踏出一条光明大道。 然而,这一对理智的肩膀却不是天生就存在的。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这样的肩膀,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来面对失 败。“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张良年轻气盛时,虽有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气魄,却少了“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的理智,然而面对失败,他没 有灰心丧气,在圯上之老人命之以仆妾之役时,油然不怪,坚忍的意志力让他借着老人的兵书,将自己的“匹夫之 力”转化为“太公之谋”,终练就一对理智的肩膀,担负起灭秦兴汉的重大责任。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却发现有的人少了这对肩膀,少了这份理智。当然,我不能责备那挥舞着爪牙无情地将梁 林故居推倒在地的推土机没有担当保护文化名人故居责任的肩膀,可这背后,操纵它的人呢?我不能责怪那长江大 学十八个鲜活的生命在搭建人梯时不幸殒灭是不理智的,但我也实在不想看到这承责之肩殒灭后给社会带来的另一 番伤痛。如若理智能够传染,我愿意见证司机吴斌在危难关头拉手刹、开双闪的理智能被更多的人接纳并应用于生 命,让这社会多一些勇于担负责任的理智肩膀! 一个厚重的肩膀用于担负重任,肩膀上的理智光芒用于照亮责任的长路,坚忍的意志力用于抚慰这个肩膀形成 过程中的所有失败伤痛,你、我——未来社会的主人可大声向孙中山先生汇报一声:“准备好了!” 四、核心段落的构建 核心段落指议论文的论证主体段,一般包括五种句子 1、起始部分:①句。提出本段的论点(分论点)。 2、阐释部分:②句。对本段的论点简单阐释,为选材找准角度。 3、举例部分:③句。事实论证,选材典型。 4、分析部分:④句。扣住中心,切中肯綮。 5、结论部分:⑤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好,过渡,回应段首观点句。 一.详例主体段 1.古例(举例后因果分析+假设分析)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作好人生的减法。(主旨句)适当的减去一些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 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树。(阐释过渡句)东坡居士,屡遭贬谪,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但当他来到 赤壁之上,望过滔滔江水,他释然了。他减去了对功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材料事例句)正 因为他减去了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的词风,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果分析句)试想,他若放不下 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诗文创 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么会被后人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呢?(反面假设句)减去心 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从容淡定,走出属于自己 的成功之路。(扣题结论句) 2.今例(例后归纳,或假设或因果分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大学者,也要经历从无知开始的学习过程。齐白石老人青年时不怕吃苦,努 力学习篆刻;成名后仍然虚心求教。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而齐白石却不以为然。他曾五易画风,拿着自己的画 8 找同行,让他们挑错,并加以改正。在不断地纠错中,丰富自我,在改正中,完善画技。正是因为他不断地请人为 他纠错,才使他的绘画技术一步步的完善,人生日渐丰厚,才能口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豪言。(例后归纳, 因果分析)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观点句)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作一 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阐释句)“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 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1962 年担任河南省兰考 县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牢记自己的责任,心里始终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 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 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材料句)正是由于高度的责任感, 正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才使他迸发出巨大的工作激情,不求名,不求利,只为百姓,只为改变兰考面貌, 不辞辛劳,敢教日月换新天。(因果分析句)试想,他若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能对百姓嘘寒问暖吗?能没日没 夜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吗?(假设分析句)可见,强烈的责任感才是激情的源泉,有了它,才会有奋发有为 的精神状态,才能开拓创新,干好事业。(结论句) 二.概例主体段 (1)中国古代例子排比 1、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 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 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 前进;蔡伦、毕生、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 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例子进行因果分析) 2、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 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 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 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 (2)外国例排比 在独处中,常有惊天的创造。(观点句)孤独能孕育、唤醒和激发巨大的精神创造力。(阐释句)艺术天才大多 属于忧郁性气质,如贝多芬、卡夫卡;思想天才也大多选择了孤独,如牛顿、康德。(材料句)由于孤独的专注意 义和对秩序的执着寻求,促成了创造在不断的内省中诞生。思想的本质是丰富的,但思想的过程注定是孤独的。太 多的干扰,既破坏了思维也破坏了创造,因此耐得寂寞是思想者必备的基本功。人只有把自己彻底地投入到孤独无 助的环境中,而且还要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彻底的改变,平淡人生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分析句,从条件、因 果角度分析)书屋读书思考,野外行吟独步等等,都极有可能在突然之间发现一个魅力无穷的精神新天地。(结论 句) 例文 让眼睛看见美丽 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与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与美好。 ——可可•香奈儿 从窗子中望出去,本该是相同的场景,而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不同的图画。究其原因,在于你所关注的角度不 同,你所怀有的心境不同。所以人们看到的才有雅与俗、静与闹的差异。当你怀着积极的心态,多多关注美好的事 物时,便会有生活向上,美好的人生就此绽放。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使人生更加美丽。 不同的人看待半瓶水,会有“只剩半瓶”和“还有半瓶”不同的感慨,前者往往眼着于悲观,便会充满忧虑。 后者更加在意美好的东西,便会有更强的动力和更大的成就。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份社会的感恩,多一些前进的动力。(分论点)林清玄说:“一尘不染是没有尘埃, 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只有我的阳光。”(阐述)现实的社会,的确存在着贪污腐败,而我们应该看到习近平主席的 反贪的决心和力度,看到无数百姓坚守良心底线关注并举报贪官的积极行动;的确存在着干露露,郭美美之辈炫富 低俗、招摇过市的个别现象。而我们更应该看到感动中国的小人物,九旬老人刘盛兰资助学子几十载,方俊明纵身 一跳终生无悔。(事例并分析)看得见他们,以爱对待社会,以善充盈人生,我们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和洗礼。(总结) 看见美丽便有芬芳,只看见污秽便会让人消沉堕落。川端康成的《雪国》令无数人震撼,然而在人生末端的他, 被名利所累,日日所思的不再是美丽而是污秽的金钱、地位,最终在极度压力之下选择了自杀。老舍不堪四人帮迫 害,投湖自尽,给诺奖留下遗憾。假使川端康成如莫言一样“我若不动,风又奈何”,那他定会于世界文坛继续绽 9 放。假使老舍只在意文字的美丽而不在乎身体迫害,那诺奖之花恐怕早就盛开在神州大地。若眼睛看不见美丽,又 怎会有人生的美丽?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点信心和斗志,让人生扬帆起航。网络现世之际,马云看到的是巨大的市场而不是 中国所面临的压力,最终让无数人为阿里巴巴喝彩鼓掌。出国无望之时,俞敏洪看到的是学子留学的商机而不是自 己的悲哀,最终新东方集团成为国内楷模。智能手机普及让雷军看到了契机和希望,于是才有了小米手机今日的辉 煌。 事物总有两面,就业压力让一些年轻人倍感焦虑,而有些人却从中看到希望,获得了成功的动力,加速了成功 的步伐。 同是从窗子中向外观景,要善于撷取美的画面,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美丽的,人生才会灿烂辉煌。 让眼睛看见美丽,生活有诗和远方。 五、分析论证的方法 分析大名又叫论证——论述证明。议论文不论不证,难以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存联系,难以显示材料中包 含的道理。 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 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 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 展开分析的方法之——1、“因果分析法”: 例 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 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 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病因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 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 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 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因。 逐例分析法:一例一析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 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 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 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 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 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 展开分析的方法之——2、“假设分析法”: 《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 力。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 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示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 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 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 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可 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 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 10 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 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分析: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展开分析的方法之——3、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 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 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 而当时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 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 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 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前面单一的例子,与多了对其进行对比性分析后的文字进行比较,很明显,多了分析,说服力更强了。议论 文,议论文,何谓议论,这就是议论。) 展开分析的方法之——4、比较分析法 将所举两个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能够透过表象,指出实质。 鲁迅的《拿来主义》,用祖上的大宅子设喻,形象地分析了“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的态度,鲁迅在这里用 的就是辩证分析法。 鲁迅先从反面分析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因为“怕”而“不敢进门”的是“孱头”;由于“怒”而“放 一把火”的是“昏蛋”;由于“慕”而“大吸其剩下的鸦片”的是“废物”,继而转到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者是 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对“鱼翅”——“吃掉”,对“鸦片”——“送到药房”去,对“烟枪和烟灯”— —“除了送一点到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毁掉”,对“姨太太”——请“各自走散为是”。如此分析,既使论据很 好地为论点服务,又避免片面性。 示例: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论据:有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 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 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 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 练一练 2000 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 岁“高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 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保持在一流选手的行 列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在 2005 年的奥网赛场上,比他小7岁的俄罗斯选手达维登科都能教训他 一把。 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的意 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打出最好的成绩, 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丧失了意志力,惨败连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六、议论文过渡与衔接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 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三大文体中不论哪种文体,巧用过渡,都会使文章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语意分明,文 气贯通,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议论文也是如此。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1、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许多学生依据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鉴赏,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在对材料分析概括 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11 常用的表述方式: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如一位学生写《诚信的思考》:“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 ‘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 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 无信而不立’。” 文中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就是一个过渡句,由材料过渡到了中心论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自然 2、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 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 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物犹如此,人亦然。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 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 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论点)。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 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3、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 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A、若先进行理论论证(就是引用名言警句),再进行事实论证(举实例),过渡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阐释,用“就 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4、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说理也一样,正反结合论证有利于是非对比和说理全面、析理透彻,这是议 论文经常运用的论证方法。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 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例: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 "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许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 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练一练: 5、论证层次之间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 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无独有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2 1、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 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2、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 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 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6、找出下面作文中的过渡语言,画下来,体味其好处。 理性的纪念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过渡段)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 入了战争的渊薮。60 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 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 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 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 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过渡段)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过渡句)日本在 60 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 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 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 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 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 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 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 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 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七、作文结尾的方法 一、高考考场作文结尾常见的毛病: 1.有头无尾,结构欠缺。有的同学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 2.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同学开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 紧要的东西。 3.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同学知道结尾的重要,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 尾与正文内容和风格的不符。 4.公式化,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 题。 二、结尾的方法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写文章也是一样,有个好结尾同样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好的结尾一要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二要简洁有力;三要激励读者、发人深省、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展望;四要呼应开头,照应前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大体有以下几种好方法: 1.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 整完美。 【典例】 [开头]当漫天的黄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 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远行者)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被贬者)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统派 人物)的身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辽宁卷 高考佳作《今年花胜去年红》) 13 文章开头部分以排比句式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年轮上傲然绽放,结尾处巧妙地以唐玄奘、林则徐、连战三人相照 应,语言形象生动,首尾照应,既总结了全文,又升华了主题。 2.引用名句式 名人名言、经典语句,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思想、情感与语言合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经据典,既能有力佐 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达成文章自身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 【典例 1】 作文“一封致小陈的信”(2015 年新课标卷Ⅰ高考佳作)引用式结尾 罗素说:“一个圆心向外延展出多少个半径,一个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无论滚滚红尘如何变幻无常,都应坚守 内心的爱与责任。选择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为“忧攘者自冗”。 【典例 2】 作文“懂得放弃”引用式结尾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十八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 了实现我的价值,我必须懂得放弃,学会放弃,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所收获! 这两个典例,以名人名言或古典诗词结尾,增强了文章说明力,具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典例 3】年浙江高考佳作《愿赤心长留》的结尾: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 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 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 3.问句作结式 这种结尾方式采用诘问句式,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发人思考。其优势是提醒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做 进一步关注,启发人心,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同时,有效地延展了思想的长度。 【典例】 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文章开头即化用诗句,用抒情的笔调表达自己追求大学的愿望。中 间部分通过引用名人事例,论述了“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的观点。最后,文章这样作结: 谁说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我们有无数推开门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有金岳 霖、汪曾祺。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必将走出更杰出的大师,这一扇门,挡不住千万人的脚步。 这个结尾段,以众多知名学者为例,同时适当联系当代,指出只有像他们那样,才能为大学增加更多“大师” 的道理。反诘问句起到了很好的强调和肯定的作用,这种结尾具有启发性、感染性,给人留下了感情真挚、论证有 力的印象。 4.感召呼告式 对读者的希望、号召、劝诫、要求等,对文章论点的重申与强调,在文章的最后以呼告感召的方式表达出来,起到 鼓舞、激励的作用。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典例 1】 作文“平凡中的伟大”(2015 年新课标卷Ⅱ高考佳作)感召式结尾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朋友,让我们为平凡的爱岗敬业的“老王”们喝彩!让我们向把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的 “老王”们致敬! 5.排比议论式 排比议论式结尾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 【典例 1】 作文“谈意气”排比式结尾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 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典例 2】 作文“亲情”排比式结尾 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 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两则典例,均以排比句结尾,既照应了文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增添了文采。 6.画龙点睛式 这种方式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的基本内容,用简要的几句话对内容进行合拢、收束;或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点 明题旨,通常称作卒章显志(收笔归旨、画龙点睛)。这种常见方法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适用于写人、 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典例】2015 高考天津卷《“范儿”的正反面》的结尾: 我们要摒弃反面的“范儿”,大力弘扬正面的“范儿”。 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点明了题旨,收尾自然而圆满。 7.总结全文式 总结全文式的结尾,其优势是能够有效捏合全文,将发散的内容集中起来,让人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 14 然,对文旨有强调作用。此种结尾还能有效克服议论文散、杂、泛,乱的毛病,将漫无边际的思绪归拢起来,使文 章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简洁干脆。 【典例】《谈谈读书、教学和做科学研究》 归根结底,读书还是靠自己,要靠自己下苦功,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老师不要了,或不 重要。 结尾处,作者总结全文,将发散的内容捏合起来——“读书还是靠自己,要靠自己下苦功,要靠自己去摸索和 创造。”让读者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然,也强调了文章的主旨。 8.委婉含蓄式 即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感 到余味无穷。这种方法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典例】2015 高考广东卷《用心感受,自然近在咫尺》的结尾: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触摸水的温润,你便会莞尔一笑。 该结尾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耐人咀嚼,形象地写出了用心感受自然的心态与审美感受,既充满诗意,又 起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下面这篇文章是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请你谈谈这篇文章结尾是什么方式 书中自有颜如玉(江苏满分作文) 今晨坐校车经过商厦时,一幅超大的化妆品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女明星光洁的脸蛋,真担得上《洛神赋》 中那句“肌若白雪,齿若含贝”。广告牌上赫然大书“不朽的容颜”,更是让我唏嘘不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女人的青春靓丽似可永驻了。各种化妆品日益塞满了女人的口袋。为了追求不朽的容颜、不 朽的青春,她们愿意打针,每天花许多时间保养,拍脸。 但,何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窃以为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 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 坚毅。青春,并非肤白貌美时期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体,是每个女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拥有的不朽。 杜拉斯八十岁时仍能笑称:“我还年轻,青春正好,及时行乐!”我私下猜想,年轻导演欣赏她的绝不是皮相, 也不是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而是杜拉斯的内在气质与精神涵养。正是这种美质,使杜拉斯青春不朽,魅力常 存。 古人劝读时,总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句话用于女人身上倒是再合适不过了。见过许多年华正 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面色讪 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 相比?可惜林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每个女人都是渴望爱与美好的天使。青春,是她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神话。她们追求着,从古时的胭脂水粉,到 如今品种繁多的“欧莱雅”们,更有甚者竟去整容削骨。她们读错了“青春”。 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三毛说过:读一本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 字却已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你的容颜。 女人,多读书,多思考,随着日影飞去,诗入心田,你必能“青春作伴好还乡”! 附 2014 江苏高考作文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 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 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