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选角度”与“选好角度”——解
《画杨桃》逻辑思维,思中高考作文应对
课 文 再 现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
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
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
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
哈大笑起来。“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老师看了看这
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
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
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于是,老师请
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
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
五角星。”“好,下一个。”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
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
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
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
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
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逻 辑 思 维 解 读
一、先补讲一种思维方法
先补讲一种思维方法一一从事物的“表现”去探究、追问它“表现了
什么”,即“表现性”。这里所说的“表现”就是指事物的外表是什么样子,
人们要从这外表的样子去思考事物的内在某属性,即“表现性”。比如,
有人说一一“个子小的人走起路来步子碎,身体虚弱的人走路时腿抬不
起来,腿长的人走起路来总是向前挺,肥胖的人走起路来步子重,注
意力分散的人走路时不看前面,浑身有力的人走起路来步伐坚定。”(《艺
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四川人民出版
社 1998 年 3 月出版,第 621 页)这段话就告诉人们,有什么内在某属
性的人在走路的时候有什么表现,或者说从相关人走路的表现可看出
他有某种属性。步子碎、腿抬不起来、腿向前挺、步子重、不看前面、
步伐坚定,这都是表现。相应个子小、身体虚、大长腿、胖子、注意
力不集中、身板壮,都是某种属性,即那些表现的表现性。所以,生
活中人们在屋内没见人却可以从走路的脚步声就能判断是谁来了。那
倒小步的碎步声是小个子某来了,咚一声咚一声的脚步是胖某来了,
嚓嚓拖着地的声响告诉人是病病秧秧的某来了。这是人们根据生活经
验归纳出来的规律。所以,我们要尝试教学生认识这种认识生活的思
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判断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教死书、
死教书。 二、文本中画杨桃的“我”及同学、老师的表现各自表现了什
么
1.文中三类人的表现。“我”牢记着父亲有关画画的教导一一你看
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当老师布置画杨桃时,感
觉到自己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像个五角的什
么东西,但还是老老实地画了下来。同学们嘲笑“我”画得杨桃不像杨
桃。老师见状到“我”的坐位上观察杨桃果然像个五角星,并要求发笑
的同学一一到这个位置观察,批评他们,并指明一一看的角度不同,
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不要轻易嘲笑别人与己画得不一样。他鼓励
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2.文中三类人的表现各自表现了什么。“我”循规蹈矩,一步一趋
按爸爸的教导做。 同学们幼稚,不稳重,表态轻率。老师,观察仔细,
教导有方。毫无疑问,学此文,我们的教学会停止在文本文字表面很
清楚的表述上:第一,看事情,角度不同观点会不同。第二,遇事不要
“忙着”表态,要多研究、多观察。
三、再回味“我”画杨桃被嘲笑这一表现及表现性
我以为如上进行阅读教学毫无意义,因为学生一读就明白,文中
老师说的话很清楚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一“我”的画画学习成
功了吗?同学们的嘲笑说明什么?这一表现的表现性是什么?很显然
一一“我”画的画可笑!失败了!原因就是人们读画读出来的是五角星
而不是杨桃,同学们都是证人。那么,“我”为什么画出了可笑的画?
原因很简单,选错了角度。虽然说,看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
也可以有不同的结论,但恰当的、能准确反映事物本质的角度才是应
选的“好角度”。机械固执地坚持以自己眼睛所见为据不是定律。
教 学 对 话
一、背离事物本质既便与事物的某方面相符也是不可取的
师:课文《画杨桃》讲了什么事情?
生:在画杨桃的图画课上,某同学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发同学
的嘲笑。后来老师坐在这个同学的位置上观察杨桃,杨桃是呈现“五角
星”的形状。老师让发笑的同学都坐到那里去观察,大家都明白了原因。
师:故事里的老师怎么说?
生: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看法就会不一样。
生:与自己看法不一样时,不要轻易否定人家,要看一看人家
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生: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你们三人归纳出的这三条道理表面看课文是讲这些道理的。
但,我从这篇课归纳出来的是另一番道理,与你们完全不同。
我们要明白,图画课上,老师把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画。
这实际上是一堂杨桃静物写生课。这种课实质上应是画一幅“杨桃”画。
特别是文本中的“我”已经意识到“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
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但是,“我”还是“老老实实地画”。
那么,实际效果呢?同学们的反应如何?
生:遭到大家的嘲笑,说他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
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生:已经意识到“根本”不像杨桃还“老老实实地画”。
师:他不懂本堂课的根本目的是画杨桃,不知选择角度。实践
证明他失败了,他遭到了嘲笑。尤其是,如果把他的画拿给别人看,
说这是杨桃,别人承认吗?
生:不承认。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学生的错误在于固执地拘守
自己的位置,死板地按他爸爸所讲一一“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一一从而忘记根本的目的是“画杨桃”。
所以,我们从这个同学被嘲笑的实例中应该归出这样的认识一
一背离事物本质既便与事物的某方面相符也是不可取的。
二、画杨桃成“五角星”问题在于选错了角度
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忠实地按照该学生所在位置看到的
原样画的。但从画画的角度讲,这是一个“丑陋角度”。因为它,不加
说明人们不知道这是杨桃的正面图。为此,老师再举几个例子。
请看图形一一(呈现一个大圆图形,直径约 0.5m。內含一个小
同心圆,直径约 0.2m)
大家看,这像什么?
生:汽车轮子。
师:不错。一位美国学者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讲过这
样的事情:从二层楼的窗子上往下看一个戴着墨西哥阔边圆形遮阳帽
的人,这样画出来的画面就是这样的,“这一个图形对于我们的目的来
说,又是不适当的,因为它没有把一个戴阔边帽的墨西哥人”和“一个
汽车轮胎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图形的轮廓结构,与我们要画的人一
一戴阔圆形边遮阳帽的人一一“没有明显的关系,很容使观看人产生出
许多错误的联想。”
“同理,一只正在飞行的野鸭,那两只展开的翅膀,也不能从
侧面显示出来。”
所以这位学者说,“如果不能使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是......该物
体......,就不能算作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
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道理,重新以“只有......,才能......”造句。
生:只有使人能看出它是该物体,才能算作是一件成功的艺术
品。
师:既然如此,怎样看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问题?
生:那位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同学所占据的角度,是应被淘汰
的角度,从好看不好看的角度说,的确是可笑的。
师:同样,爸爸说“要相信自己的眼晴",这句话怎么样?
生:也不能固守不变。
三、画杨桃怎样选个好角度
师:画杨桃需要选择角度。怎样进行选择呢?这没有固定的答案,
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体现杨桃的基本特征。还是那位美国学者在
其同一著作中说,“把一个物体的主要结构特征描绘出来”,对此他还
举例解释说,“有些人在想到女人时,总是想到她的侧面形象”。知道
是啥意吗?
生:不知道。
师:成熟丰满的女性身体是胸部前挺,臀部后撬。从侧面看这
两点最为突出。所以,画女士图多以斜侧角度作画,面、胸、臀兼而
画之。这就是选角度。
同样,画一头健壮的大公牛,多画其侧身。(图片展示)
那么杨桃的基本形象特征是什么?
生:杨桃是一个有五条棱的水果,果柄一端稍粗,果头一端稍
细。
师:那么画杨桃的最好角度是从杨桃果柄一端看起,视线与杨
桃大约成 30 度角左右为宜。比如,成 90 度垂直看杨桃就不好,看不
到五棱。以 20 一 30 度视线观察可清晰看到杨桃柄一端的五角形,又
能看两三条果棱向顶部延伸的立体形状,而不是一个“五角星”。这个
观察的角度也是画的角度。
读《画杨桃》,如果我们把“画”看作是“表述”,把“杨桃”看作
被表述的对象,那么,通过上述讨论,应该从“我”的学习过程中应该
记取什么教训?
生:不要片面、固执地相信自己的眼睛。
生:要以表现主要特征为目的,选择一个好角度。
师:主要特征是选好角度的根据,选好角度是为了表述主要特
征!你们方才归纳的两条经验很好,我们从人们一致看好的《画杨桃》
一文中读出了与众不同的感悟。由此,再向普遍化拓展应是一一看事
物及表述事物要选好角度,把握本质。
课后重新翻写《画杨桃》。
要求:
“我”发现原来位置画杨桃是呈“五角星”状,“我”没有固守原位
置,重新找到合适的角度,画出一幅漂亮的杨桃静物写生画,并写出“我”
对父亲及老师话语的思考。
此文的亮点在于重新对老师的话、同学的嘲笑以及父亲的话的
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