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江苏泰州高三模考)行善也要适可而止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8 岁的阿婆在市区公园散步,不慎摔倒,瞬间意识模糊。泉州市第六中学三名初三女生及时上前关
心,老人表示无大碍,想先回家,随后三名女生搀扶老人回去。老人家属连连表示感谢,三名女生坚
持留下纸条说明情况并写上她们的联系电话后才离开。邻居称赞这一善行:这是最真的“矫情”!
江苏南京一家煎饼店门口,一位老奶奶因腿脚不便无法上台阶买煎饼。路过的一名女生看到后,主
动上前蹲下来耐心与老人沟通,询问其要什么口味,并主动要替老奶奶付钱。被打动的店主想为老人
免单,但女生连连表示:“没事没事,我有钱!”网友点赞这一善言:这是最好的“炫富”!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我与凡常生活中的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写作解析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
作文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面对摔倒的阿婆,三名初中生扶老人回家,并坚持留下
纸条说明情况并写上她们的联系电话后才离开。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是一名女生帮腿脚不好的老奶奶买
煎饼,并不让店主买单。两则材料的共性就是,这些年轻人行善之后,并不求回报,是甘心情愿的行
善,由此可见是真行善。
作文的要求是以“我与凡常生活中的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可以写“我”在凡常
生活中所见到的“善”,或者是“我”行的“善” ,或者是“我”对“凡常生活中的善”的思考等。
【立意】
1.日行一善,助我成长。
2.与善为伍,其香久远。
3.善无处不在。
4.用善装点凡常的生活。
5.善与天地长存。
【素材】
1.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
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
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
于是,眼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碧红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而后结成厚厚的茧,于
是,我又不得不负载着这颗结茧的沉重的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
2. “抗癌厨房”诞生在 2003 年,说起厨房的成型,熊庚香回忆道:“我和老伴都是南昌新建区人,
十多年前来到这里卖油条。有一天,一名患者家属想借我们的炉子炒菜,从那以后越来越多家属聚集
在此,为患病的亲人做饭。慢慢地,这里就变成众多癌症患者家属的厨房了。”
一个锅炉传递无限真情 18 年来,熊庚香夫妇免费提供炊具和调味品,每年大约有 1 万人到这里做
饭。炒一个菜收 5 毛钱,直到 2016 年才涨到 1 元钱。为了维持这个厨房运转,你们每天都要用掉 100
多个蜂窝煤,20 多元水费,虽然可能入不敷出,但他们无怨无悔,而且他们的善举也逐渐得到了家人
的支持和认可。
3. 一天,天空乌云密布,不久后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因为腿部的残疾,一位年迈的乞丐来不及避
雨,只能看着如注的大雨叹息不已。就在这时,在老乞丐的头上,出现了一把紫色的雨伞,老人疑惑
地抬起头,看到一位女孩正微笑着看着自己,为自己撑伞。不要以为这是电视上播放的公益广告,这
是发生在江苏省苏州市的真实一幕。这位为老乞丐撑伞的女孩,也被网友们亲切地成为“最美女孩”。
也许,她并不拥有多么美丽的容貌,但是她的心灵,一定是最美最美的。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善
举,但是却折射出了人心的善良,诠释了这个平凡的女孩的最最善良的心灵。当我看到这一则报道时,
也从心底里敬佩这一位女孩,从这位女孩的身上散发出来一股无限美好的魅力,这,就是善良的魅力。
这种魅力,温暖人心,让许许多多人们为之动容。
例文
行善也要适可而止
地球本是黑暗的,有了善,生活才充满了阳光;人间本是冰冷的,有了善,人间才值得我们造访。
于是我渴求善,追逐善。在平时,如果碰到了乞丐,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接济,有时甚至拿出自己的早
餐钱,即使自己饿了肚子,我也是高兴的。因为在凡常的生活中,我要“日行一善”。
凡常的生活,需要善来点缀,于是我、我们都在尽力去行善,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原来乞丐
行乞,只是他的工作,原来他晚上也可以有夜生活,我明白了,善也需要原则,需要一个度。正如水
满则溢,月盈必亏,人人都知,但这样二律背反的道理未必是人人都懂得的。有时候,善意并不是盲
目给予,一味添柴,取暖的火源只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恶魔。
他,穷尽一生,资助山区孩子上大学,却只在病危之际,收到了大学生的一句质问:“为什么 没有
接着给钱?”固然,这样的结局使人心寒,可是我们也需要反思,是不是当初,我错了给予的方式?
这个例子,更让我学会反思我以前的信条“日行一善”,我的这个信条有没有什么问题呢?哪怕是凡
常的生活当中,也不应该让善泛滥,应该把爱心和善良给予最需要的人。
现实中的例子教给我,在精神层面的适当给予,远大物质的无限索取更有建设性作用。授人以渔
的故事大家都知晓,可这样浅显的道理暴露了生活中的缺陷,人们一味索取,而有人看似大方的施舍,
充满了讽刺。于人,于社会毫无贡献,于已也只是一时的物质享受或是仅仅别人的感恩戴德。真正的
善行是以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并感染他人的行为。物质终有一天会枯竭,但是精神可以源源不断。
历史的扉页上终究不会写满物欲的奢靡,只会留下令人口齿噙香的佳话。
虽然行善有原则,但并不意味着不行善,如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人需要我们伸一把手,帮助
一下,我也会毫不犹豫上前去,并且我更不是想获得别人的一句道谢,因为我总是相信,善是来自心
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和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
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洁的感情精华。
只不过,在凡常的生活当中,我不再盲目去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