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燃烧的秘密 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4.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2个以上的事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能力与过程
1.培养假设或猜想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各种燃烧之间的区别,并进行记录。
3.学习以实验检验假设或猜测的科学探究方法。
4.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燃烧的利弊。
2.培养科学进行燃烧的意识,能与别人分享安全燃烧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三、教学难点
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四、教学用具
蜡烛、酒精灯、镊子、燃烧匙、火柴、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烧杯、石灰水、干布等。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进行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播放)燃烧的录像。
(教师)同学们,这个画面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这就是燃烧。燃烧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一说你从燃烧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你还看到过其他物质的燃烧现象吗?它们燃烧时的现象一样吗?
(学生)说一说。
活动:燃烧的变化
(一)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情景
1.教师提供一些物体(如木条、蜡烛、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等),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可以燃烧,说说物体燃烧时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材料试一试,仔细观察物体燃烧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注意:实验之前我们得先把窗户打开以便通风,看看周围有没有易燃物品,并准备好湿毛巾以备灭火使用。)
(出示)燃烧实验的要求:
1.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放在蒸发皿的上部点燃。
2.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并做好记录。
3.观察不同的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小组内分工合作,尤其要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予以引导肯定。
(二)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提问)这些物体在燃烧后生成什么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生成物(如火焰和气味,光和热,气体和灰烬等),以及如何知道或感受到这些的生成。
(提问):除了这些我们能明显看到或感受到的现象,蜡烛燃烧还可能生成什么?我们如何来验证生成物呢?
(学生)讨论,说一说。
(教师)我们可以用干烧杯和内壁沾有石灰水的烧杯分别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烧杯内壁有什么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交流汇报。
(教师)干烧杯内壁上有水,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沾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说明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这可能有些同学不太明白,我们做个小实验: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看看石灰水怎么样了?我们吹出的气是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小结)蜡烛燃烧不但发出了光、放出了热,而且还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教师)蜡烛可以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那么这些物质能不能反过来生成蜡烛呢?
(讨论,说一说)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总结)燃烧一般是单向进行的,它是不可逆的反应。
(承接)燃烧是不可逆的。燃烧可以放出光、热和其它新物质,而燃烧又天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大家想想,物体燃烧的不可逆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认为燃烧对人们生活的有哪些作用或影响?通过上网、阅读和请教等方法寻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帮助说明你的观点。
(学生)思考并进行资料的搜集活动。
(总结)
(教师)总的来说,燃烧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提问:
1.燃烧对人类的益处有哪些作用?
2.燃烧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表现?
(教师)燃烧可以用来烹调事物、加工工具、取暖还有机器的能源,而燃烧引起的爆炸、火灾等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因此,科学地利用燃烧非常重要。
(展示)燃烧标识。
(提问)你在哪见过这些标识,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有关燃烧的标识。
(拓展)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火,布置写一篇安全用火的短文或设计制作3~5个安全用火的标识牌。
七、板书设计
活动:燃烧的变化 不同物体燃烧的现象不一样。 蜡烛的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还放出光和热。 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燃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利:
2.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