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课日教案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课 题
永远新的旧故事(B组)·边城
课 型
鉴赏
授课时数
2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研读,能够提炼概括出鉴赏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的鉴赏方法。
2、运用提炼概括的鉴赏方法进行审美的活动体验,能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
3、通过自主地、个性化地阅读鉴赏,能初步实现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教 学
重 点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 学难 点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指 导 精 讲 设 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时间分配
一、导入
方案一:泰戈尔有诗云:“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可见,爱情,是诗人创作的晨曦;爱情,是小说家笔下的灵魂。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思想的发源地,是从懵懂无知、一尘不染的亚当和夏娃禁不起蛇的诱惑偷吃禁果开始的。然而,在山青水秀环绕、美不胜收的湘西一个桃话源式的边陲小镇茶峒却发生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悲剧。
方案二:同学们,美满幸福的爱情让人羡慕,凄美的恋歌让人扼腕,让人刻骨铭心。今天,就让我们来为翠翠和傩送的动人爱情故事片段作一个见证,把这个永远新的旧故事来婉转传唱。 请看P.127注注释①。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头,一个小女孩,一只狗。”老人是个船夫,年逾古稀,小女孩子是其孙女。虽然她是个遗孤,但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给予她黑黑的皮肤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天真、善良、温柔、恬静。“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稚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1、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参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前十名——
①呐喊 鲁 迅
②边城 沈从文
③ 骆驼祥子 老 舍
④传奇 张爱玲
⑤ 围城 钱锺书
⑥子夜 茅 盾
⑦ 台北人 白先勇
⑧ 家 巴 金
⑨呼兰河传 萧 红
⑩ 老残游记 刘 鹗
3、全书简介——
第1章 翠翠出生,父母殉情。
第2章 船总顺顺得二子:大儿天保,二儿傩送。
第7章 爷爷有了嫁好外孙女的心事。
第8章 翠翠有了心事。
第9章 二老傩送邀爷孙俩看赛龙舟。
第10章 乡绅王团总以碾坊作嫁妆,欲嫁女给二老。
第11章 大老托媒杨马兵。
第12章 兄弟协议唱歌“决斗”。
第13章 翠翠寂寞心。
第14章 翠翠梦摘虎耳草。
第15章 说梦谈歌爷引导。
第16章 大老激流出事故。
第17章 爷爷探问二老心。
第18章 爷爷遭尴尬。
第19章 爷爷问顺顺,顺顺不爽快。
第20章 爷爷忧孙而呜呼。
第21章 翠翠苦等傩送回。
全文结束语:“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4、全文21章共约5万字。可概括如下——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通人性的黄狗。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长得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少女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时,当地的团总以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傩送。而傩送一见翠翠也生爱慕之心。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与翠翠成婚。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翠翠,并先走一步托媒人提了亲。爷爷尊重翠翠的心愿,让兄弟俩到溪边山上唱歌,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不幸触礁葬身水中。傩送心里悲痛且知道婚事一时难成也乘船下了桃源。爷爷年事已高再加上心情郁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溘然去世。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以渡船为生,等待傩送的归来。 三、拟小标题 共同生成——
第3章 边城龙舟赛
第4章 翠傩初会
第5章 端午看龙舟,大老夸翠翠
第6章 燕尔渡河,翠翠心动。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第三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节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第五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祖父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第六节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节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地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四、选读原文,注意翠翠和傩送的初次见面以及祖孙关于“鸭子”的对话。
五、鉴赏《边城》之美(尤其是环境之美)
1、风景迷人的湘西山水 2、田园牧歌的风俗画卷 3、淳朴洁净的人性光辉 4、朦胧羞涩的爱情短笛 5、相亲相爱的天伦人情 详解—— 1、
2、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这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寄托了沈从文深沉而真挚的爱,寄托着他的哀愁、怜悯和希望。《边城》对湘西的民俗风习作了细致的描绘,具有风俗美: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独特的地方色彩。《边城》中洋溢着人情美。湘西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如祖父、傩送、天宝等,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在在处处的语言描写(如她和傩送的对话)、心理描写(如第六节最后她望云遐想),无不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人一种诗意般的回味和审美感受。 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作了理想化的表现。小说灵气四溢,宛如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段古老人性的绝响。语言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又读》)。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 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应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青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作品展现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爷爷“张冠李戴” ??《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义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事。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就连城中杨马兵也赶来帮忙,并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 ??管窥蠡测不足以道万一。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陈述,我们可看见作者那“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的“希腊小庙”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 《边城》描写了一幅民性淳朴的风格画,生活在那里的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发生于其间的爱情,更因为男女双方特有的符合乡下人审美标准的形貌以及灵魂的相互吸引而具有浓厚的审美意蕴。鉴于此,似乎可以如刘西渭(李健吾)先生所说:“……在这纯真的地方,请问,能有一个坏人吗?在这光明的性格,请问,能留一丝阴影吗?”然而,在这充满善与美的“世外桃源”里,发生的却是一场以悲剧告终的爱情:翠翠孤寂地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而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留下的是凄凉的余韵,是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感伤。酿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多数论者把它归结于天保泡坏的偶然因素,以及迫使老船夫做出“老而好事”的举动的社会因素──封建宗法和买卖婚姻。这种说法有理有据,似乎已把握了悲剧的全部构因,然而仔细一推敲,我们会发现,它仅仅抓住了悲剧构因的客观方面,而把主观方面──在爱情中起决定作用的顺顺及傩送的心理缺陷相对忽略了。 边城的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十全十美的,诚如作者所说:“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湘西的人生具有“人与自然契合”的一面,但也“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恐怖”,“野蛮与优美”交织在一起。这种处于待开发状态的原始自在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有其阴暗的一面。翠翠与傩送的悲剧正好把这阴暗的一面暴露出来,那就是边民纯朴健康人性下潜藏着的几千年来民族心灵的痼疾──天命的迷信思想。他们以为祸患都渊源于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对于一些他们无法解释的祸患,总把它们与人的言行生硬地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言行悖于常理势必惹来祸患,于是由猜疑、误会而产生隔膜,甚至最终酿成悲剧。正是这一心理痼疾,使顺顺父子不自觉地充当了悲剧的制造者。先是“船总性格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地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再是傩送虽然面临爱情与金钱抉择时选择了爱情,却未能向着翠翠再靠近一步,并只身下了桃源。于是,老船夫对于翠翠的美好将来的希望无形中被顺顺父子的不自觉的冷漠毁灭了,他的生存意志也随之被摧毁,终于在雷雨之夜完成了他一生的航程。而翠翠终于只能孤零零地守在渡口,等待不知归期的心上人的归来。什么时候,顺顺特别是傩送本人战胜了心灵的痼疾,消除了由迷信导致的隔膜,什么时候有情人才能终成眷属。然而要抹去这人性的阴暗面着实不易,顺顺特别是傩送本人能否突破这一心理障碍殊难预料,这一切只能由时间来回答。
备用资料——
《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1 呐喊 鲁 迅
2 边城 沈从文
3 骆驼祥子 老 舍
4 传奇 张爱玲
5 围城 钱锺书
6 子夜 茅 盾
7 台北人 白先勇
8 家 巴 金
9 呼兰河传 萧 红
10 老残游记 刘 鹗
11 寒夜 巴 金
12 彷徨 鲁 迅
13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14 财主底儿女们 路 翎
15 将军族 陈映真
16 沉沦 郁达夫
17 死水微澜 李劼人
18 红高粱 莫 言
19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20 棋王 阿 城
21 家变 王文兴
22 马桥词典 韩少功
23 亚细亚的孤儿 吴浊流
24 半生缘 张爱玲
25 四世同堂 老 舍
26 胡雪岩 高 阳
27 啼笑因缘 张恨水
28 儿子的大玩偶 黄春明
29 射雕英雄传 金 庸
30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 玲
31 鹿鼎记 金 庸
32 孽海花 曾 朴
33 惹事 赖 和
34 嫁妆一牛车 王祯和
35 异域 邓克保(柏扬)
36 曾国藩 唐浩明
37 原乡人 锺理和
38 白鹿原 陈忠实
39 长恨歌 王安忆
40 吉陵春秋 李永平
41 黄祸 保 密(王力雄)
42 狂风沙 司马中原
43 艳阳天 浩 然
44 公墓 穆时英
45 旧址 李 锐
46 星星.月亮.太阳 徐 速
47 台湾人叁部曲 锺肇政
48 洗澡 杨 绛
49 旋风 姜 贵
50 荷花淀 孙 犁
51 我城 西 西
52 受戒 汪曾祺
53 铁浆 朱西宁
54 世纪末华丽 朱天文
55 蜀山剑侠传 还珠楼主
56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於梨华
57 浮躁 贾平凹
58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王 蒙
59 玉梨魂 徐枕亚
60 香港叁部曲 施叔青
61 京华烟云 林语堂
62 倪焕之 叶圣陶
63 春桃 许地山
64 桑青与桃红 聂华苓
65 蓝与黑 王 蓝
66 二月 柔 石
67 风萧萧 徐言于
68 芙蓉镇 古 华
69 地之子 台静农
70 城南旧事 林海音
71 古船 张 炜
72 酒徒 刘以鬯
73 未央歌 鹿 桥
74 沉重的翅膀 张 洁
75 果园城记 师 陀
76 人啊,人! 戴厚英
77 黄金时代 王小波
78 狗日的粮食 刘 恒
79 棋王 张系国
80 赖索 黄 凡
81 妻妾成群 苏 童
82 霸王别姬 李碧华
83 杀夫 李 昂
84 楚留香 古 龙
85 窗外 琼 瑶
86 沉默之岛 苏伟贞
87 白发魔女传 梁羽生
88 古都 朱天心
89 尹县长 陈若曦
90 四喜忧国 张大春
91 喜宝 亦 舒
92 男人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
93 将军底头 施蛰存
94 蓝血人 倪 匡
95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96 活着 余 华
97 冈底斯的诱惑 马 原
98 十年十意 林斤澜
99 北极风情画 无名氏
100 雍正皇帝 二月河
亚洲周刊编辑部和来自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美,海内外十四位文学家,分别代表了不同华人地区的文学界。他们包括:
中国大陆——余秋雨: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前院长;王蒙:小说家、中国文化部前部长;王晓明:文学评论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再复:文学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谢冕: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台湾——王杏庆:又名南方朔,文化及时事评论家;施淑:文学评论家、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美地区——郑树森:文学评论家、美国圣地牙哥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王德威:文学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学系教授。
香港——刘以鬯:小说家、《香港文学》杂志总编辑;黄继持:文学评论家、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子平:文学评论家、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马来西亚——潘雨桐:小说家。
新加坡——黄孟文:小说家。身为评审委员的王蒙和刘以鬯,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和《酒徒》也都分别入选一百强。但在评审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投自己作品一票。而整个评审过程历经了大半年时间,首先由编辑部列出包括五百多本书的参考名单,然后邀请十四位文学家,一起根据参考名单投票选出最后的一百强。在评选前十名时轻易达成共识,但越往后,竞争就越激烈,因为多部文学作品的所得分数非常接近。一百本书的诞生也经十月怀胎的艰辛,终呈现在读者眼前。
★快速阅读节选部分全文,可以跳读,略加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