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2021 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专题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延续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创立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台湾府的设立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B 筒车 便于灌溉,省时省力
C 唐蕃和亲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鉴真东渡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A B.B C.C D.D
3.在美国作家迈克尔・ 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 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
其中。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
A.完成国家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开通大运河 D.完善科举制度。
4.某班板报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其中哪一项是不恰当
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
5.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 B.
C. D.
6.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名落孙山”,这与古代选官制度哪一选官
制度有直接联系
A.九品中正制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唐代以来,此语被奉为许多封建君主执
政的信条之一。他们的初衷是
A.吸取前朝教训 B.以民为本 C.巩固统治 D.施行仁政
8.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名不副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词与说法。其实历
史上也有很多“名不副实”的名词,下列不属于这一类的是( )
A.阿拉伯数字 B.文艺复兴 C.印第安人 D.鉴真东渡
9.观察下面图片,其探究主题是
A.古代中日交流 B.古代印度和日本交流
C.佛教的传播 D.古代日本的统一
10.下表是学者对明清时期 4035 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进行的分类统计。据此可知,科
举制
A.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加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C.任用官员不重资历 D.立足提高官员的素质
11.下列四幅图示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的演变趋势是
A.皇权逐步加强 B.相权逐步加强 C.地方势力削弱 D.文臣实力强大
12.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13.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颁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中的“涿郡”是现在的
A.北京 B.天津 C.洛阳 D.西安
15.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唐朝历史。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是
A.盛唐经济繁荣 B.盛唐民族关系 C.盛唐社会风貌 D.盛唐对外交往
16.在中国古代,一般朝代初期统治者注意吸取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出
现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所处时代按照时间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光武中兴 ④开元盛世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7.下列朝代中结束我国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朝和隋朝 B.西晋和清朝
C.隋朝和唐朝 D.元朝和明朝
18.唐太宗“以人为镜”虚心纳谏,武则天创立殿试广纳贤能,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大力革
新。这说明唐初的统治者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整顿吏治
19.如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A.西晋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二、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 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
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 207 年,它就覆灭了。
不过,尽管它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第一次大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深刻而持
久的烙印”是指这一时期开创的哪一制度?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
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
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
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
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帝国”创新了哪种制度?“第三帝国”时期哪
一机构的设置让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21.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东夷倭国传》
记载:公元 607 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
本传》也记载:成亨元年(670 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音(汉语),恶倭名,
更号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
明了什么?
材料二: 6 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从大陆渡海而
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
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僧侣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请列举一
史实证明。这些“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掀起什么运动?
材料三:独我国自隋唐以来广泛采用中国的制度文物,但惟有宦官制度不拿来,这不能不
说实在是好事……我们就此也必须十分感谢我国当时先觉者的思考辨别。”
——《桑原鹭藏全集·东洋史说苑》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民族学习外来文化有何特点。
22.2020 年 5 月 22 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纵观历史,民生问题的解决始终是各国政府工作的重中
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文帝)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
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
贾以招民,乃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
治
勤干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
吏治
经
济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
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
文
化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
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
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引导个体农民经过互助
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合作化发展道路,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
到 1954 年春,初級社发展到 55 万个。生产普遍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1955 年,初级
社发展到 48 万个。
——摘自《中国近现代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在民生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
一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
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回答一点即可)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引导个体农民走合作发展道路”采取的原则
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农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新时期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民生的发展?
参考答案
1.C2.D3.A4.A5.D6.D7.B8.D9.A10.B11.A12.C13.C14.A15.C16.D17.A18.C19.B
20.(1)秦朝统一中国(秦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君主专制(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2)政治上: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科举制或三省六部制。军机处。
21.(1)西汉。说明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2)鉴真东渡。大化改新
(3)勇于并善于学习别国先进文化,不盲目照抄照搬,富有创新精神。
22.(1)措施:减轻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宽减刑罚。(答出两点即可)
局面:文景之治。
(2)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回答一点即可)
(3)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则:自愿互利、逐步推进。
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做法:创新思维,助推产业发展;凝心聚力,推进民生工程;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