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8 课《壶口瀑布》知识梳
理
词 语
1. 棱 角 léng jiǎo
2. 骤 然 zhòu rán
3. 虔 诚 qián chéng
4. 恭 顺 gō ng shùn
5. 蠕 动 rú dòng
6. 凄 凉 qī liáng
7. 懈 怠 xiè dài
8. 敦 实 dū n shí
9. 蜿 蜒 wā n yán
10. 消 长 xiā o zhǎng
11. 衰 竭 shuā i jié
12. 漫 溢 màn yì
13. 演 绎 yǎn yì
14. 安 营 扎 寨 ā n yíng zhā zhài
15. 风 云 变 幻 fē ng yún biàn huàn
16. 接 踵 而 至 jiē zhǒng ér zhì
17. 历 历 在 目 lì lì zài mù
18. 川 流 不 息 chuā n liú bù xī
19. 漫 不 经 心 màn bù jī ng xī n
词语释义
棱角:1.棱和角。2.比喻显露出来的锋芒。
骤然:突然,忽然。
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恭顺:恭敬顺从。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运动。
凄凉:1.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2.凄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粗短而结实
消长:减少或增长。
衰竭:衰弱至极。
漫溢:水过满,向外流。
安营扎寨:旧指军队到一个地方,须在野外扎帐篷设栅栏为营。现指部队、团体在一个
地方驻扎安顿下来。
风云变幻: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课文内容概括
当代作家马丽华的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
览的经历,表达了作者热爱雪域高原,礼赞、敬畏自然的感情。
课文鉴赏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
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
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 1 段的结尾句“短短几年,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有什么
含义?
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
的事业。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各拉
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 2 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
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4.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做活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都“气喘吁吁”,从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把活动时缓慢的动作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原反应带给作者的痛苦。
6.“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请从用
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卖弄”本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7.“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
赏析。
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改变冰
体形态的惊讶、赞美之情。
8.第 11 段中“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
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此处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由冰川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由此而发出“是否就是年
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赞美。
9.结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发现流水声,暗
示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寓情于景,赞美各拉丹冬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
文明。
课文结构图
课后习题解答
一、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
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其中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第一天,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
写法,写了一行人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的经过。随着
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
作者看到了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作者看到了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
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作者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特别是身
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发现其晶莹纯美,闪闪生光。第二天,
作者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
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所感”也发生着变化。远眺雪山时,感到雄伟和神秘;
张望冰峰和冰河,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身处冰窟,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倾
听水声,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
二、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有详有略,略写时一笔带过,详写时细致刻画。作者从描写自己身
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然后详细描写冰体形态的千奇百怪、美不
胜收。作者在描写冰塔林时非常注意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往往从眼
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如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感受,
既写风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叹于自然的永恒。又如描写冰塔林和冰川,
虽然以“写形”为主,却很少对其形态做过细的描写,而是用精短、准确、形象性强的词语
连续带过,很好地表现了冰体形状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主
客观融为一体。这样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
三、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
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
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
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却越来越细致,
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
这样的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使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作
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
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
四、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
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
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标蓝的部
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
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眩晕”本义指感觉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多由内耳、小脑等功能障碍引起。这
里指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不知该看什么。“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
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
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2.加点的部分说明风刮的时间之久,删去加点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
在的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
神韵。
3.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
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
——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这几个句子在描写眼前景物的同时,都不停留于具体的描写,而是将笔触宕开,抒写作
者的想象与感触,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或思考的深处。这样的写法虚实结合,主客
相融,带给读者一种富于厚度和深度的美。
五、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
彩的人文景观。
【示例】自然景观:长江三峡、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自然景观风光无限,引人入胜。
人文景观: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
点。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
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刘备讨伐东吴,兵败
后退守到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
大型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