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6月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6月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ID:712719

大小:924.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6-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汤飞凡先生长期从事传染病及疫苗研究,是世界上首位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沙眼衣原体是一类 原核生物,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营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沙眼衣原体是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系统的边界是细胞壁 B. 沙眼衣原体细胞内含有 DNA,以无丝分裂方式繁殖 C. 沙眼衣原体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 沙眼衣原体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的原因可能是无相关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沙眼衣原体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 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 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 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 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 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 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 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 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沙眼衣原体必须寄生在其他活细胞中,不能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繁殖,故 沙眼衣原体不是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A 错误;B、沙眼衣原体细胞内含有遗传物质 DNA,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而无丝分裂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B 错误; C、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细胞中没有细胞核,C 错误; D、沙眼衣原体是一类独特的原核生物,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高能化合 物,推测可能是细胞内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的酶,D 正确。 故选 D。 2.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实验中常需要加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某无色溶液中的还原糖需要沸水浴加热 B.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需用不同温度处理过氧化氢酶 C. 溶于 2mol/LNaCl 溶液的 DNA 与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显蓝色 D. PCR 扩增中加热到 55℃的目的是在 Taq 酶作用下合成子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1、DNA 鉴定的方法: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 DNA 的试剂。 2、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 3、PCR 过程复性(退火):温度下降到 50℃左右(55℃),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 DNA 单链结 合。 【详解】A.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某无色溶液中的还原糖需要 50-65 摄氏度水浴加热,A 错误; B、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会使实验变量不唯一,故过程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过 氧化氢酶,B 错误; C、溶于 2mol/LNaCl 溶液的 DNA 与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显蓝色,C 正确; D、PCR 扩增中加热到 55℃的目的是促进引物与模板链结合,D 错误; 故选 D。 3. 在农业生产上常常施用一定量的无机肥来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研究无机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科 研小组将无机肥溶于土壤浸出液配制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利用这些盐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盐浓度(mmol.L-1) 最大光合速率(u mmolCO2.m2.S-1) 呼吸速率(u mmolCO2.m2.S-1) 0 (对照) 31.65 1.44 100 (低盐) 36.59 1.37 500 (中盐) 31.75 1. 59 900 (高盐) 14. 45 2.63 A.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植物的呼吸速率是通过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量来测定 C. 与对照组相比,植物在低盐条件下产生和消耗的有机物更多 D. 高盐条件下植物细胞失水,气孔关闭,导致最大光合速率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 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2、本题研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其自变量是无机盐的浓度,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不同浓度的无 机盐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不同,一般衡量呼吸速率常用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有机物的消耗量以 及氧气的消耗量来表示。 【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 错误; B、植物的呼吸速率应该是测定整株植物,即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而不是只是测定根细胞的呼吸速率,B 错误; C、在低盐条件下,植物的最大光合速率比对照组大,而呼吸速率比对照组小,产生有机物更多,而消耗的 有机物更少,C 错误; D、高盐条件下,植物的最大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外界溶液的浓度过高,使植物细胞失水,从而使气 孔关闭,CO2 吸收减少,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4. 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I 蛋白被修饰形成 LC3-II 蛋白,LC3-II 蛋白促使自 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 测量细胞中 LC3-I 蛋白和 LC3-II 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而实现 B. 由图可知,LC3-II/LC3-I 的值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C. 运动可以通过抑制大鼠细胞线粒体自噬来增加线粒体数目 D. 线粒体自噬在调节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和维持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自变量是运动强度,因变量是 LC3-Ⅰ蛋白和 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大强度运 动 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 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 【详解】A、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A 正确; B、根据柱形图分析,运动强度增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 LC3-Ⅱ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大,B 正确; C、大鼠的运动强度越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 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 噬作用的能力越强,C 错误; D、线粒体自噬可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有利于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和细胞内部稳态的维持,D 正确。 故选 C。 5. 某动物(2N=16)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研究发现其体内两条 X 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条 X 染色体, 称为并连 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连 X 的雌性个体(X∧XY)和一只正常雄 性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 X 保持系。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 该并连 X 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 8 个四分体 B. 该并连 X 雌性个体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 1 或 2 或 4 C. 在并连 X 保持系中,亲本雄性个体的 X 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性个体 D. 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性个体 X 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两条 X 染色体融合成一条 X 染色体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 (2)一只含有并连 X 的雌性个体(X∧XY)和一只正常雄性个体(XY)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及 其比例为 X∧XX∶XY∶X∧XY∶YY=1∶1∶1∶1,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说明子代中不存在 染色体组成为 X∧XX、YY 的个体。 【详解】A、该动物 2n=16,该动物染色体组成为 X∧XY,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 X 染色体和 Y 染色 体配对形成 1 个四分体,加上常染色体形成 7 个四分体,所以可以形成 8 个四分体,A 正确; B、该并连 X 雌性个体体内,其生殖细胞只含有 1 个染色体组,正常体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 期有 4 个染色体组,B 正确; C、综合上述分析可推知:在并连 X 保持系中,亲本雄性个体的 X 染色体传向子代雄性个体,亲本雄性个 体的 Y 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性个体,C 错误; D、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当雄性个体 X 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性个体的性状 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性个体 X 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6. 某果蝇精原细胞中 8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已全部被 15N 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 A 和 a,现给 此精原细胞提供含 14N 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 变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4 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 a 基因 B.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8 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 2 个 A 基因 C. 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 DNA 均含 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8 条染色体 D. 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 DNA 含 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4 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 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若四个子细咆中均含 4 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因此有一半子细胞含有 a 基因,A 正确; 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8 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只含有 1 个 A 基因,B 错误; C、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 DNA 均含 15N,则 DNA 只复制一次,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4 条染色体,C 错误; D、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 DNA 含 15N,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每个子细胞均含 8 条染色体,D 错 误。 故选 A。 7. 果蝇正常翅(Ct)对边缘缺刻(ct)显性,红眼(W)对白眼(w)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 X 染色体 C 区的 2~10 区段。用“+”表示 C 区的 2~10 区段存在,“-”表示该区段缺失。染色体组成为 X+X-的红眼缺 刻翅的雌果蝇和染色体组成为 X+Y 的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杂交,F1 中雌雄比为 2∶1,且白眼全是雌果蝇, 雄果蝇全是红眼。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亲代母本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 F1 中染色体组成为 X-Y 的合子不能发育 C. F1 中正常翅果蝇与缺刻翅果蝇比为 2∶1 D. 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 中白眼正常翅雄果蝇占 1/4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题意分析如下: F1 中雌雄比为 2:1,且白眼全是雌果蝇,雄果蝇全是红眼,说明 F1 中染色体组成为 X-Y 的合子不能发育。 (如上图所示) 【详解】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到位、易位。由题可知“-”表示 X 染色体 C 区的 2~10 区段缺失,亲代母本染色体组成为 X+X-,所以亲代母本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 正确; B、题中亲本杂交,F1 中雌雄比为 2∶1,且白眼全是雌果蝇,雄果蝇全是红眼,说明 F1 中染色体组成为 X- Y 的合子不能发育,B 正确; C、据上述分析可知,F1 中正常翅果蝇与缺刻翅果蝇比为 2∶1,C 正确; D、据上述分析可知,F1 雌蝇为 X+WctX+wCt:X-X+wCt =1∶1,雄蝇为 X+WctY∶X-Y=1∶1 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 基因型及表现型如下表,其中白眼正常翅雄果蝇占 2/7,D 错误。 ♂ 配子 ♀配子 1/4X+Wct 2/4X+wCt 1/4 X- 1/2X+Wct 1/8 红眼缺刻翅(雌) 2/8 红眼正常翅(雌) 1/8 红眼缺刻翅(雌) 1/2Y 1/8 红眼缺刻翅(雄) 2/8 白眼正常翅(雄) 1/8(致死) (雄) 故选 D。 8. 疫苗是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结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中国科兴新冠疫苗使用了传统的灭活 疫苗技术,即通过体外培养病毒并灭活,将灭活的病毒制成疫苗。为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该疫苗的接种 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两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但保留了新冠病毒的抗原性 B. 第二次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迅速分裂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 C. 间隔注射两次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和种类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 接种新冠疫苗属于被动免疫,能对机体提供应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1、记忆细胞的作用:长时间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 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即二次免疫,如下图)。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比初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快、更多、持 续时间更长。 【详解】A、该技术制备的疫苗是灭活的疫苗,没有侵染能力,不会在机体内增殖,但保留了新冠病毒的抗 原性,A 正确; B、第二次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记忆细胞不能 产生抗体,B 错误; C、间隔注射两次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但跟第一次还是同种抗体和记忆细胞, C 错误; D、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主动免疫,但抗体和记忆细胞一般一段时间后会消失,一般不能对机体提供应对相关 疾病的长期保护,D 错误。 故选 A。 9. 某研究人员用药物 X 进行了如下实验:甲组大鼠注射药物 X,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 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 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就以上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药物 X 可能破坏了甲组大鼠胰腺中的胰岛 A 细胞,使其血糖升高 B. 甲组大鼠肾小管中原尿的渗透压比正常时高,导致其排尿量减少 C. 甲组大鼠利用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增加,导致其体重下降 D. 用 X 药物处理的动物可作为模型动物,用于研发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 【详解】A、由于甲组大鼠注射药物 X 后,血糖浓度升高,可推知可能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 B 细胞,使胰 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或者药物 X 可能与靶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血糖浓 度升高,A 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会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因 此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加,B 错误; C、甲组大鼠注射药物 X 后,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 能量,从而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体重下降,即甲鼠不能大量利用葡萄糖,而对蛋白质和脂 肪的利用增加了,C 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药物 X 可能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 B 细胞,使大鼠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这种动物 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D 正确。 故选 D。 10. 植物侧芽的生长受 IAA 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 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 IAA 处理,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见图 1;实验二:用 14CO2 饲喂 叶片,测定去顶 8h 时侧芽附近 14C 放射性强度和 IAA 含量,实验结果见图 2。有关以上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 顶芽合成的 IAA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IAA 是传递信息的分子 B. 图 1 中 32h 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的原因是Ⅲ组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 C. 图 2 中 b 组侧芽附近 14C 信号强度较高的原因是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 D. 分析图 1、图 2 可知,去顶 8h 时Ⅰ组侧芽附近的 IAA 浓度大于Ⅲ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目可知:1、IAA 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 IAA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 2、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 8h 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 IAA 浓度关系为:Ⅰ组大于Ⅲ组;去顶 8h 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很可能是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 【详解】A、IAA 是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传递信息的分子,其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 至形态学下端,其本质是一种主动运输,所以顶芽合成的 IAA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IAA 是传递信 息的分子,A 正确; B、图 1 中去顶 32h 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的 IAA 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 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B 正确; C、图二中 b 两组侧芽附近 14C 信号强度高,,而 14C 来自于光合作用的原料 CO2,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 的光合产物增多,C 正确; D、由图 2 可知,去顶 8h 时,I 组和Ⅱ组侧芽附近 IAA 浓度相等;又由实验一图可知,Ⅱ组和Ⅲ组侧芽长 度相等,故可推测此时 I 组和Ⅲ组侧芽附近 IAA 浓度相等,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11. 2021 年 5 月 11 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部分数据如下,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相比,增长 5.38%,10 年来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总人口性别比例(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为 105.07,与 2010 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下列关于人口变化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按生态学原理推测,中国人口及世界人口的增长表现为 S 型增长 B.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性别比例是预测人口数量变化的依据 C.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既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又能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 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造成压力,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1、J 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 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 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 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 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 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 K 值保持相对稳定。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详解】A、按生态学原理推测,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中国人口及世界人口的增长表现为 S 型增长,A 正确; B、年龄组成是预测人口数量变化的依据,B 错误; C、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既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又能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C 正确; D、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造成压力,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 条件,D 正确。 故选 B。 12. 细叶榕的种子被鸟吃掉后随同鸟的粪便一起排出,落在红壳松的树干或枝丫处后,种子就会萌发生根, 并从红壳松中吸取养分,之后幼苗长成粗壮的灌木缠绕在红壳松上,依靠红壳松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光 照,最终将红壳松缠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叶榕借助红壳松争夺更多的光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细叶榕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和红壳松的关系是寄生和竞争 C. 鸟粪便中的能量会随着分解者的作用再次进入植物体 D. 红壳松被细叶榕缠死后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 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 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①体内寄 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 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 【详解】A、细叶榕借助红壳松争夺更多的光照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 B、细叶榕可以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生产者,同时从红壳松中吸取养分,所以是消费者,和红壳 松的关系是寄生和竞争(竞争光照等),B 正确; C、鸟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但不能被植物体利用,也就没有进入植物体,C 错误; D、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红壳松被细叶榕缠死后分解,自身物质会被分解者 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物质循环,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13. 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流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甲: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乙: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丙:土壤浸出液→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计数 丁:剪碎动物组织→胰蛋白酶处理→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组在发酵后期打开排气口的间隔时间较发酵前期延长 B. 乙组形成的愈伤组织加上人工种皮可以制成人工种子 C. 丙组中除了活菌计数法外也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D. 丁组由原代培养到传代培养时还需用胰蛋白酶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 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 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 【详解】A、果酒需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 CO2,故要打开排气口,随发酵时间 延长,发酵过程逐渐减缓直至停止,可逐渐延长打开排气口的间隔时间,A 正确; B、乙组形成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加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可形成人工种子,B 错误; C、丙组中除了活菌计数法外也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制备细胞悬液后,稀释适当倍数,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 上,然后在显微镜下显微镜直接计数,C 正确; D、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D 正确。 故选 B。 14. 某同学从植物中提取了 W 物质,并研究其抑菌效果。在平板中央处打孔后加入提取物 W,在适宜条件 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抑菌圈的大小并计算抑菌圈平均增幅速率,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一定量菌液与冷却后的灭菌培养基混匀并倒平板可得到试验菌平板 B. 在平板上打孔的钢管需要灼烧灭菌,目的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平板 C. 提取物 W 在培养基中扩散,加入提取物 W 后的 2 小时可获得最佳抑菌效果 D. 菌体浓度、提取物 W 的浓度和扩散时间会对抑菌圈直径的大小造成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信息:抑菌圈的出现是因为 W 物质将微生物杀死所致,因此抑菌圈直径越大, 表示 W 物质对微生物的杀伤作用越强,抑菌效果越好。题图信息显示:随着提取物 W 扩散时间的延长,抑 菌圈平均增幅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但是抑菌圈的直径逐渐增大,说明抑菌效果逐渐增强。 【详解】A、菌液中含有试验菌,将一定量菌液与冷却后的灭菌培养基混匀并倒平板可得到试验菌平板,A 正确; B、在平板上打孔时,需要防止打孔的钢管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平板,因此在平板上打孔的钢管需要灼 烧灭菌,B 正确; C、抑菌圈的大小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提取物 W 在培养基中扩散,加入提取物 W 后的 2 小时,抑菌圈的 直径没有达到最大值,说明还没有获得最佳抑菌效果,C 错误; D、试验菌的数量随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多,W 物质的分子数量随提取物 W 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多,抑菌圈 直径的大小随着提取物 W 扩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因此菌体浓度、提取物 W 的浓度和扩散时间都会对抑菌 圈直径的大小造成影响,D 正确。 故选 C。 15. CD47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 CD47 含量比正常细胞高 1.6~5 倍,导致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 效果减弱。科学家推测,抗 CD47 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 CD47 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此他们按照如下 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分泌抗 CD47 抗体的浆细胞 B. 步骤②后可筛选出既能产生抗 CD47 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细胞 C. 实验组中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需放入 CO2 培养箱 D. 对照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推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 疫的 B 淋巴细胞;诱导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 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多次向免疫动物注射抗原(CD47)的目的是使刺激小鼠特异性免疫,使动物小鼠产生大量的 效应 B 淋巴细胞即浆细胞,A 正确; B、经步骤②将脾脏中的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选择后可以获得既能产生抗 CD47 抗体又能大量增殖 的细胞,B 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应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C 正确; D、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应设置不加单克隆抗体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为对照,抗 CD47 的 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 CD47 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没有抗体抑制,CD47 对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照组 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推测,D 错误。 故选 D。 二、选择题 16. 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校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情况,选取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红 色月季花花瓣均分 2 组,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 1,液泡直径的变 化如图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 1 乙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物质的主动运输 B. 图 2 中曲线Ⅱ和图 1 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C. 第 4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乙溶液 D. 曲线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图 1 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 失水速率减慢,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 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 4 分钟细胞失水量减少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 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吸收溶质。 2、分析题图 2 可知:Ⅰ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 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图 1 乙曲线的形成过程是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可能主动运输吸收溶质 离子,细胞液浓度增加,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A 正确; B、分析题图 2,Ⅰ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 液中的变化曲线,B 正确; C、据图细胞失水的斜率可知,第 4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C 错误; D、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但是浓度可能相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 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D 正确。 故选 C。 17. 果蝇的星眼和正常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截翅和正常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 基因均不位于 Y 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蝇和一群星眼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F1 雌果蝇∶F1 雄果蝇=1∶1 F1 雌果蝇中: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4∶12∶2∶6 F1 雄果蝇中: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3∶9∶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正常眼、星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决定正常翅、截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 决定眼形的基因与决定正常翅的基因的本质区别为基因的位置不同 C. 亲代雄果蝇能产生 3 种基因型的配子,其中同时携带 a 和 b 基因的配子占比例为 1/3 D. 若 F1 中的星眼截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 F2 中星眼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 3/8 【答案】CD 【解析】 【分析】统计 F1 雌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常翅∶截翅=2∶1;F1 雄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 常翅∶截翅=1∶1。星眼和正常眼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没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且星眼对正常眼为显性;正常翅与截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正常翅对截翅为显性。亲本正常眼雄果蝇(bb)和星眼雌果蝇(BB 或 Bb)杂交,子代正常 眼∶星眼=1∶3,故可判断星眼雌果蝇中 BB 占 1/2,Bb 占 1/2。F1 雄果蝇中正常翅∶截翅=1∶1,故可判断 亲本正常翅雌果蝇基因型为 XAXa,F1 雌果蝇中正常翅∶截翅=2∶1,即 XaXa=1/3,故可判断亲本雄果蝇产 生 Xa 精子的概率是 2/3,故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 1/3XAY,2/3XaY。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决定正常眼、星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决定正常翅、截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A 错误; B、决定眼形的基因与决定正常翅的基因的本质区别为组成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B 错误; C、据上分析可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 1/3bbXAY,23/bbXaY,能产生 3 种基因型的配子(bXA、bY、bXa), 其中同时携带 a 和 b 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 1×2/3×1/2=1/3,C 正确; D、F1 中星眼截翅雌基因型为 BbXaXa,F1 中星眼截翅雄果蝇基因型为 BbXaY,两者随机交配,则 F2 中星眼 截翅雌果蝇 B_XaXa 的概率=3/4×1/2=3/8,D 正确。 故选 CD。 18. 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 TRH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信号刺激下丘脑分泌 TRH 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T3、T4 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C. TSH 促进甲状腺分泌 T3、T4 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 长期缺碘会影响 T3、T4、TSH 和 TRH 的分泌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 2 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二者均含碘。据图可 知,T4 经脱碘作用形成 T3,T3 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详解】A、寒冷信号刺激冷觉感受器,信号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TRH),可知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 TSH 属于反射活动,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 正确; B、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 T4 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 T3 后才能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T4 不能直接作用于 下丘脑和垂体,B 错误; C、TSH 促进甲状腺分泌 T3、T4 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 错误; D、T3 和 T4 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体内 T3 和 T4 的含量减少会影响 TSH 和 TRH 的合成,D 正确。 故选 AD。 19. 小麦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为了解决秸秆降解难题某科研团队将我省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切割 成小段,于 6 月下旬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 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翻耕土埋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此过程未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B.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等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 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延迟 30 天,则最终秸秆残留量均高于图中数据 D. 由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型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型微生物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该方式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 2、微生物分解作用包 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 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 呼吸。 3、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 留量会呈现 下移趋势。 【详解】A、由图可知,土埋方式秸秆残留量最少,即分解最快,因此是利用秸秆 的合理方法。能量多级 利用是原本直接流向分解者的,可以再度被利用,如 肥料原本直接回田,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将一部分 能量转换为 沼气让人们]再次利用,而此过程未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A 正确; B、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呼吸作用,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等条件有到于细胞呼吸, B 正确; C、将处理开始时间延迟 30 天,即时间由 6 月下旬—10 月初变成 7 月下旬—11 月初,整个过程温度将变低,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导致分解速率变慢,最终秸秆残留量均高于图中数据,C 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好氧型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型微生物,D 错误。 故选 ABC。 【点睛】 20.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 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使其超数排卵 B. 从输卵管冲取的卵母细胞需体外培养成熟,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将受精卵由受精溶液转入发育培养液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D.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答案】CD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 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A 错误; 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要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可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B 错误; C、将受精卵由受精溶液转入发育培养液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C 正确; D、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D 正确。 故选 CD。 三、非选择题 21. 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 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1)叶肉细胞吸收的 CO2,在_______中被固定形成 C3,C3 在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 磷酸丙糖,进而合成蔗糖进行运输,并进一步合成淀粉。 (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 48 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 1 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 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 (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 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 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 CO2 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2 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____。 (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 12 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 a,为叶片光合作用 通入仅含 13C 标记的 13CO 四小时,在第 16 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 b,13C 标记的淀粉含量为 c。若 淀粉量 a、b、c 的关系满足_______(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光反应 (3). ATP 和[H] (4). 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 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 (5). 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 吸收 CO2,麦芽糖含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 (6). b-a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