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政治制度与民族关系
【历史坐标】
一、单项选择
1.( 青岛中考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
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元盛世”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 荆州中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
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3.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4.唐朝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请求和亲,
唐太宗欣然应允的故事。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
A.加强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
B.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消除了唐政府和边疆地区的矛盾
5.北宋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源于
哪两个民族的崛起( )
A.契丹族、党项族 B.契丹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女真族 D.女真族、蒙古族
6.当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由中央中枢机构派出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到忽必烈在位的后期,这种临时
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此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应该是( )
A.中书省 B.行省
C.宣政院 D.西域都护府
7.( 泰州中考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
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8.“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 阅读奏折 )——见面( 请皇帝旨 )——述旨( 拟皇帝旨意 )——过朱
( 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 下发旨意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君权的强化 B.皇帝的辛劳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9.清朝前期,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杰出首领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渥巴锡 D.郑和
10.( 株洲中考 )下图是小涵同学复习某单元时做的笔记,该单元的主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1.下列机构或长官管辖的地区是( )
A.西藏 B.东北 C.台湾 D.新疆
12.明朝制定了“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治藏宗教策略;清朝形成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共治的局面。材料
反映出明清时期对西藏治理的特点是( )
A.因俗而治 B.政教合一
C.严密控制 D.册封首领
二、材料解析
13.( 东营中考 )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
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
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 1 )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的作用。
材料二
( 2 )材料二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
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康熙皇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西藏分别做了哪
些“努力”?
(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专题二 政治制度与民族关系
【历史坐标】
一、单项选择
1.( 青岛中考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
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D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元盛世”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 荆州中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
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C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3.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B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4.唐朝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请求和亲,
唐太宗欣然应允的故事。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A )
A.加强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
B.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消除了唐政府和边疆地区的矛盾
5.北宋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源于
哪两个民族的崛起( D )
A.契丹族、党项族 B.契丹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女真族 D.女真族、蒙古族
6.当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由中央中枢机构派出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到忽必烈在位的后期,这种临时
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此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应该是( B )
A.中书省 B.行省
C.宣政院 D.西域都护府
7.( 泰州中考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
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D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8.“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 阅读奏折 )——见面( 请皇帝旨 )——述旨( 拟皇帝旨意 )——过朱
( 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 下发旨意 )。”这实质上反映了( A )
A.君权的强化 B.皇帝的辛劳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9.清朝前期,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杰出首领是
( C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渥巴锡 D.郑和
10.( 株洲中考 )下图是小涵同学复习某单元时做的笔记,该单元的主题是( B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解析】材料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
B 项。
11.下列机构或长官管辖的地区是( D )
A.西藏 B.东北 C.台湾 D.新疆
12.明朝制定了“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治藏宗教策略;清朝形成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共治的局面。材料
反映出明清时期对西藏治理的特点是( A )
A.因俗而治 B.政教合一
C.严密控制 D.册封首领
二、材料解析
13.( 东营中考 )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
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
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 1 )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的作用。
汉化措施。作用:这一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材料二
( 2 )材料二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比较开放或兼容并包。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
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康熙皇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西藏分别做了哪
些“努力”?
新疆: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的局势;西藏:1713 年,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另一
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答派清军入藏平定分
裂势力,稳定西藏局势亦可 )
(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繁荣与发展。(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